CN218838502U -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8502U
CN218838502U CN202223529936.2U CN202223529936U CN218838502U CN 218838502 U CN218838502 U CN 218838502U CN 202223529936 U CN202223529936 U CN 202223529936U CN 218838502 U CN218838502 U CN 218838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ommunicated
die core
groove
finishe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99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碧文
张海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sitiv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sitiv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sitiv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sitiv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99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8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8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8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具及注塑机,模具包括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第一模仁设置有接料孔,当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合模时,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共同形成有第一导料通道、第一连接通道、第一集料通道和第一成品腔,第一导料通道包括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一平直通道,第一进料通道的一端和接料孔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料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平直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平直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成品腔连通;第一集料通道与第一平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第一集料通道与第一平直通道平行,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一平直通道不平行。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减少被污染的原材料进入第一成品腔内。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背景技术
模具一般设置有接料孔、导料通道、连接通道和成品腔,其中接料孔的一端和导料通道连通,连接通道将导料通道和成品腔连通,接料孔的另一端用于接入原材料,以使得原材料依次通过接料孔、导料通道和连接通道后进入成品腔中,从而形成产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每成型一模产品后,产品的脱模需要一段时间,此时接料孔处部分原材料与外界直接接触,容易导致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物污染原材料,当将原材料注入成品腔以成型下一模产品时,被污染的原材料会直接进入成品腔内,从而影响下一模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及注塑机,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所述第一模仁设置有接料孔;当所述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合模时,所述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共同形成有第一导料通道、第一连接通道、第一集料通道和第一成品腔,所述第一导料通道包括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一平直通道,所述第一进料通道的一端和所述接料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料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平直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平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料通道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集料通道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不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成品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进料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一端的截面积。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合模时,所述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还形成有第二导料通道、第二连接通道、第二集料通道和第二成品腔,所述第二导料通道包括第二进料通道和第二平直通道,所述第二进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接料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料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平直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平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二集料通道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二集料通道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不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二成品腔连通,并且所述第二进料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一端的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顶起结构,所述顶起结构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所述顶起结构用于将第一成品腔内的产品顶起,以使所述第一成品腔内的产品和模具分离。
可选地,所述顶起结构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二模仁设置有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一顶杆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顶杆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并且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均凸出于所述第二模仁背离所述第一模仁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顶起结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顶杆远离所述第一模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二顶杆远离所述第二模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起结构还包括第三顶杆,所述第二模仁还设置有第三插接孔,所述第三插接孔与所述第二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三顶杆插接于所述第三插接孔,并且所述第三顶杆凸出于所述第二模仁背离所述第一模仁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设置有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三顶杆远离所述第一模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部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塑机,包括上述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接料孔、第一导料通道、第一连接通道、第一集料通道和第一成品腔,接料孔用于接入原材料,第一导料通道包括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一平直通道,第一进料通道将接料孔的一端和第一平直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连接通道连通将第一平直通道另一端和第一成品腔连通,第一集料通道与第一平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第一集料通道与第一平直通道平行,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一平直通道不平行,因此,当原材料进入第一平直通道后,在惯性的作用下,原材料优先进入第一集料通道,当第一集料通道被填满后,原材料再经过第一连接通道进入第一成品腔,由于被污染的原材料最先进入模具内,因此,被污染的原材料优先被收集在第一集料通道内,从而降低被污染的原材料进入第一成品腔的风险,进而保证第一成品腔内成型的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所示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所示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所示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D部所示区域的放大图;
图8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成型的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仁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仁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顶起结构将挂件从第二模仁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E部所示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所述模具100包括:第一模仁11、第二模仁12和顶起结构13。所述顶起结构13与所述第二模仁12连接,所述顶起结构13用于当所述第一模仁11和第二模仁12分离时将产品顶起离开所述第二模仁12,从而完成产品的脱模。
对于上述的第一模仁11,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模仁11设置有接料孔1111、第一腔体1112、第一进料槽1113、第一平直槽1114、第一连接槽1115和第一集料槽1116,其中,图2中的下方的虚线框表示第一进料槽1113、第一平直槽1114和第一集料槽1116之间的分界。所述第一腔体1112、第一进料槽1113、第一平直槽1114、第一连接槽1115和第一集料槽1116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11朝向所述第二模仁12的表面。所述接料孔1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料槽1113的一端连通,所述接料孔1111的另一端连通于外界,以便于从外界接入原材料进入所述模具100内,所述第一进料槽1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槽11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槽11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槽1115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槽11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112连通。所述第一集料槽1116与所述第一平直槽1114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集料槽1116与所述第一平直槽1114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槽1115与所述第一平直槽1114不平行。
对于上述的第二模仁12,请参阅图2至图7,所述第二模仁12设置有第二腔体1211、第二进料槽1212、第二平直槽1213、第二连接槽1214和第二集料槽1215,其中,图5中的上方的虚线框表示第二进料槽1212、第二平直槽1213和第二集料槽1215之间的分界。所述第二腔体1211、第二进料槽1212、第二平直槽1213、第二连接槽1214和第二集料槽1215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12朝向所述第一模仁11的表面。所述第二进料槽1212与所述第二平直槽121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槽121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直槽1213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槽12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1211连通。所述第二集料槽1215与所述第二平直槽1213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二集料槽1215与所述第二平直槽1213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槽1214与所述第二平直槽1213不平行。当所述第一模仁11和第二模仁12合模时,所述第一腔体1112和第二腔体1211共同形成第一成品腔14,所述第一进料槽1113和第二进料槽1212共同形成第一进料通道1511,所述第一平直槽1114和第二平直槽1213共同形成第一平直通道1512,所述第一进料通道1511和第一平直通道1512共同形成第一导料通道15,所述第一连接槽1115和第二连接槽1214共同形成第一连接通道16,所述第一集料槽1116和第二集料槽1215共同形成第一集料通道17。其中,所述第一进料通道1511的一端与所述接料孔111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料通道15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151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平直通道15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6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成品腔14连通,所述第一集料通道17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1512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集料通道17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1512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6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1512不平行,因此,当原材料从所述接料孔1111经过所述第一进料通道1511进入所述第一平直通道1512后,在惯性的作用下,原材料先进入所述第一集料通道17内,当所述第一集料通道17内充满原材料后,原材料再经过第一连接通道16进入所述第一成品腔14。在使用所述模具100成型产品时,由于成型后的产品脱模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接料孔1111内部分原材料与空气直接接触,容易被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物污染,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集料通道17,使得被污染的原材料优先进入所述第一集料通道17内,从而降低被污染的原材料进入所述第一成品腔14的风险,有利于保证所述第一成品腔14内的产品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611,所述第一进料口1611将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6和第一成品腔14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进料口1611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6的一端的截面积,从而使得原材料经过所述第一进料口1611时,原材料的流动速度减慢,从而减慢原材料在所述第一成品腔14内的流动速度,有利于减少成品在成型时出现冲印、色纹等外观缺陷,提高在所述第一成品腔14内成型的产品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7,所述第一模仁11还设置有第三腔体1117、第三进料槽1118、第三平直槽1119、第三连接槽1120和第三集料槽1121,其中,图2中的上方的虚线框表示第三进料槽1118、第三平直槽1119和第三集料槽1121之间的分界。所述第三腔体1117、第三进料槽1118、第三平直槽1119、第三连接槽1120和第三集料槽1121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11朝向所述第二模仁12的表面。所述接料孔1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料槽1118的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三进料槽1118和第一进料槽1113分别位于所述接料孔1111的两侧,所述第三进料槽111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平直槽111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平直槽11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槽112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集料槽1121与所述第三平直槽1119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三集料槽1121与所述第三平直槽1119平行,所述第三连接槽1120与所述第三平直槽1119不平行。所述第二模仁12还设置有第四腔体1216、第四进料槽1217、第四平直槽1218、第四连接槽1219和第四集料槽1220,其中,图5中的下方的虚线框表示第四进料槽1217、第四平直槽1218和第四集料槽1220之间的分界。所述第四腔体1216、第四进料槽1217、第四平直槽1218、第四连接槽1219和第四集料槽1220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12朝向所述第一模仁11的表面。所述第四进料槽1217与所述第四平直槽1218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连接槽1219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平直槽1218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四连接槽12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腔体1216连通。所述第四集料槽1220与所述第四平直槽1218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四集料槽1220与所述第四平直槽1218平行,所述第四连接槽1219与所述第四平直槽1218不平行。当所述第一模仁11和第四模仁合模时,所述第三腔体1117和第四腔体1216共同形成第二成品腔22,所述第三进料槽1118和第四进料槽1217共同形成第二进料通道1811,所述第三平直槽1119和第四平直槽1218共同形成第二平直通道1812,所述第二进料通道1811和第二平直通道1812共同形成第二导料通道18,所述第三连接槽1120和第四连接槽1219共同形成第二连接通道19,所述第三集料槽1121和第四集料槽1220共同形成第二集料通道21。其中,所述第二进料通道1811的一端与所述接料孔111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料通道1511和第二进料通道1811分别位于所述接料孔1111的两侧,所述第二进料通道18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181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平直通道18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9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成品腔22连通,所述第二集料通道21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1812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二集料通道21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1812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9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1812不平行,因此,当原材料从所述接料孔1111经过所述第二进料通道1811进入所述第二平直通道1812后,在惯性的作用下,原材料先进入所述第二集料通道21内,当所述第二集料通道21内充满原材料后,原材料再经过第二连接通道19进入所述第二成品腔22。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集料通道21,使得被污染的原材料优先进入所述第二集料通道21内,从而降低被污染的原材料进入所述第二成品腔22的风险,有利于保证所述第二成品腔22所成型的产品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料口1911,所述第二进料口1911将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9和第二成品腔22连通,并且所述第二进料口1911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9的一端的截面积,从而使得原材料经过所述第二进料口1911时,原材料的流动速度减慢,从而减慢原材料在所述第二成品腔22内的流动速度,有利于减少成品在成型时出现冲印、色纹等外观缺陷,提高在所述第二成品腔22内成型的产品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8,设定所述第一成品腔14所成型的产品为第一成品件2001,设定所述第二成品腔22所成型的产品为第二成品件2002,所述第一成品和第二成品之间通过金属丝2003连接,所述第一成品件2001、第二成品件2002和金属丝2003共同形成挂件200。当使用所述模具100生产所述挂件200时,所述第一模仁11还设置有第一压线槽1122和第二压线槽1123,所述第二模仁12还设置有第三压线槽1221、第四压线槽1222和收容槽1223。所述第一压线槽1122与所述第一腔体1112连通,所述第二压线槽1123与所述第三腔体1117连通。所述第三压线槽1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1211连通,所述第三压线槽1221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容槽1223的一端连通,所述收容槽12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压线槽122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压线槽12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腔体1216连通。在所述第一模仁11和第二模仁12合模之前,先将所述金属丝2003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12的收容槽1223中,并且使得所述金属丝200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压线槽1221后伸入所述第二腔体1211内,同时使得所述金属丝200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压线槽1222后伸入所述第四腔体1216内;当所述第一模仁11和第二模仁12合模时,所述第一压线槽1122和第三压线槽1221共同配合将所述金属丝200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压线槽1123和第四压线槽1222共同配合将所述金属丝2003的另一端固定;然后将原材料注入所述第一成品腔14和第二成品腔22内,从而形成所述挂件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述第二模仁12还设置有第一插接孔1224、第二插接孔1225和第三插接孔1226。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与所述第二腔体1211连通,所述第二插接孔1225与所述第二腔体1211连通,所述第三插接孔1226与所述第四腔体1216连通。所述模具100还包括顶起结构13,所述顶起结构13包括第一顶杆1311、第二顶杆1312、第三顶杆1313和驱动组件1314。所述第一顶杆13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填充部13111,所述第一顶杆1311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并且所述第一填充部13111收容于所述第二腔体1211,所述第一顶杆1311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模仁12背离所述第一模仁11的表面,所述第一顶杆1311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1314连接。所述第二顶杆13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填充部13121,所述第二顶杆1312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1225,并且所述第二填充部13121收容于所述第二腔体1211,所述第二顶杆1312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模仁12背离所述第一模仁11的表面,所述第二顶杆1312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1314连接。所述第三顶杆13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填充部13131,所述第三顶杆1313插接于所述第三插接孔1226,并且所述第三填充部13131收容于所述第四腔体1216,所述第三顶杆1313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模仁12背离所述第一模仁11的表面,所述第三顶杆1313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1314连接。当所述驱动组件1314往靠近所述第二模仁12的方向运动时,在所述驱动组件131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填充部13111和第二填充部13121朝远离所述第二腔体1211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三填充部13131朝远离所述第四腔体1216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挂件200和第二模仁12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述驱动组件1314设置有第一驱动部13141、第二驱动部13142和第三驱动部13143。所述第一驱动部13141设置有第一滑槽13141a,所述第一顶杆13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台13112,所述第一滑台13112插接于所述第一滑槽13141a,并且所述第一滑台13112可沿所述第一滑槽13141a滑动,同时第一滑槽13141a和第一滑台13112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顶杆1311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部13141沿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模仁12朝向所述第一模仁11,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部13141可以带动所述第一顶杆1311沿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运动。所述第二驱动部13142设置有第二滑槽13142a,所述第二顶杆13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台13122,所述第二滑槽13142a的形状呈“凸”字形,所述第二滑台13122的形状呈倒立的“T”形,所述第二滑台13122插接于所述第二滑槽13142a,并且所述第二滑台13122可沿所述第二滑槽13142a滑动,同时第二滑槽13142a和第二滑台13122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顶杆1312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部1314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驱动部13142可以带动所述第二顶杆1312沿所述第二插接孔1225运动。所述第三驱动部13143设置有第三滑槽13143a,所述第三顶杆13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滑台13132,所述第三滑台13132插接于所述第三滑槽13143a,并且所述第三滑台13132可沿所述第三滑槽13143a滑动,同时第三滑槽13143a和第三滑台13132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三顶杆1313相对于所述第三驱动部13143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三驱动部13143可以带动所述第三顶杆1313沿所述第三插接孔1226运动。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的另一端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13141a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一驱动部13141带动所述第一顶杆1311沿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运动时,所述第一滑台13112沿所述第一滑槽13141a运动,从而避免所述第一滑台13112和第一滑槽13141a之间发生干涉。所述第二插接孔1225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所述第二插接孔1225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插接孔1225的另一端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滑槽13142a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二驱动部13142带动所述第二顶杆1312沿所述第二插接孔1225运动时,所述第二滑台13122沿所述第二滑槽13142a运动,从而避免所述第二滑台13122和第二滑槽13142a之间发生干涉。所述第三插接孔1226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所述第三插接孔1226的一端的投影朝向所述第三插接孔1226的另一端的投影的方向与所述第三滑槽13143a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三驱动部13143带动所述第三顶杆1313沿所述第三插接孔1226运动时,所述第三滑台13132沿所述第三滑槽13143a运动,从而避免所述第三滑台13132和第三滑槽13143a之间发生干涉。因此,当所述驱动组件1314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驱动部13141带动所述第一顶杆1311沿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运动,所述第二驱动部13142带动所述第二顶杆1312沿所述第二插接孔1225运动,所述第三驱动部13143带动所述第三顶杆1313沿所述第三插接孔1226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的导向作用下,所述第一填充部13111逐渐与所述挂件200分离,在所述第二插接孔1225的导向作用下,所述第二填充部13121逐渐与所述挂件200分离,在所述第三插接孔1226的导向作用下,所述第三填充部13131逐渐与所述挂件200分离。通过将所述第一插接孔1224、第二插接孔1225和第三插接孔1226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实现在将所述挂件200顶起离开所述第二模仁12的同时,所述第一填充部13111、第二填充部13121和第三填充部13131逐渐与所述挂件200分离,进而完成所述挂件200的脱模操作,无需人工将所述挂件200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接料孔1111、第一导料通道15、第一连接通道16、第一集料通道17和第一成品腔14,接料孔1111用于接入原材料,第一导料通道15包括第一进料通道1511和第一平直通道1512,第一进料通道1511将接料孔1111的一端和第一平直通道1512的一端连通,第一连接通道16连通将第一平直通道1512另一端和第一成品腔14连通,第一集料通道17与第一平直通道1512的另一端连通,并且第一集料通道17与第一平直通道1512平行,第一连接通道16与第一平直通道1512不平行,因此,当原材料进入第一平直通道1512后,在惯性的作用下,原材料优先进入第一集料通道17,当第一集料通道17被填满后,原材料再经过第一连接通道16进入第一成品腔14,由于被污染的原材料最先进入模具100内,因此,被污染的原材料优先被收集在第一集料通道17内,从而降低被污染的原材料进入第一成品腔14的风险,进而保证第一成品腔14内成型的产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注塑机实施例,所述注塑机包括上述的模具100,对于模具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仁,设置有接料孔;
第二模仁,当所述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合模时,所述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共同形成有第一导料通道、第一连接通道、第一集料通道和第一成品腔,所述第一导料通道包括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一平直通道,所述第一进料通道的一端和所述接料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料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平直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平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料通道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集料通道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平直通道不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成品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进料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一端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合模时,所述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还形成有第二导料通道、第二连接通道、第二集料通道和第二成品腔,所述第二导料通道包括第二进料通道和第二平直通道,所述第二进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接料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料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平直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平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二集料通道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第二集料通道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平直通道不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二成品腔连通,并且所述第二进料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一端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顶起结构,所述顶起结构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所述顶起结构用于将第一成品腔内的产品顶起,以使所述第一成品腔内的产品和模具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起结构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二模仁设置有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一顶杆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顶杆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并且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均凸出于所述第二模仁背离所述第一模仁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起结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顶杆远离所述第一模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二顶杆远离所述第二模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起结构还包括第三顶杆,所述第二模仁还设置有第三插接孔,所述第三插接孔与所述第二成品腔连通,所述第三顶杆插接于所述第三插接孔,并且所述第三顶杆凸出于所述第二模仁背离所述第一模仁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还设置有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三顶杆远离所述第一模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部连接。
10.一种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具。
CN202223529936.2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Active CN218838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9936.2U CN21883850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9936.2U CN21883850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8502U true CN218838502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9936.2U Active CN21883850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8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38502U (zh)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CN216465959U (zh) 一种塑模的抽芯机构
CN210759010U (zh) 一体化便捷式注塑模具
CN214773795U (zh) 一种双重滑块脱模式模具
CN210651601U (zh) 双色按键的注塑模具
CN210553225U (zh) 一种五金模具便捷式脱模结构
CN218876159U (zh) 一种开模联动斜抽芯的模具
CN218083970U (zh) 一种二次行位的模具结构
CN110539446A (zh) 双色按键的注塑模具
CN219650454U (zh) 一种硅胶制品的成型模具
CN210308803U (zh) 一种三通注塑件的模具结构
CN218838550U (zh) 汽车门板上饰板精密注塑模具双杆斜顶脱模机构
CN214000435U (zh) 一种内仁向上弹开的鞋底模具
CN213797868U (zh) 脱模结构
CN114701126B (zh) 一种斜孔过线模具
CN215151122U (zh) 一种缓冲块成型装置
CN212888731U (zh) 一种用于冰箱端盖注塑后的抽离机构
CN211915441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卡扣按钮成型模具
CN214645439U (zh) 一种芯轴侧抽模具
CN210590404U (zh) 一种汽车配件注塑模具辅助脱模机构
CN217514451U (zh) 一种用于成型多孔类塑件的自动抽芯式塑模结构
CN216632584U (zh) 一种顶出式粉末冶金成型模架结构
CN219520300U (zh) 一种联动斜顶机构
CN215882467U (zh) 一种家电产品塑料外壳用模具
CN215825868U (zh) 一种无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