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6640U - 一种中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6640U
CN218816640U CN202223371840.8U CN202223371840U CN218816640U CN 218816640 U CN218816640 U CN 218816640U CN 202223371840 U CN202223371840 U CN 202223371840U CN 218816640 U CN218816640 U CN 218816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board
intercooler
cooling tube
bottom plate
radia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18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桥
孙守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KG Thermal Systems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KG Thermal Systems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KG Thermal Systems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KG Thermal Systems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18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6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6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6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冷器,包括散热管、底板及主板,散热管左右两端贯通,其内部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介质通道,底板平行设置在散热管的上下两侧,底板与散热管之间具有间隙,主板设置在散热管的左右两侧,主板呈圆弧形,主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左右两侧的连接槽,散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侧的主板的连接槽内,两侧的底板分别与主板的上下两端连接,使底板与散热管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介质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板设置为圆弧形,使得主板具有较强的热伸缩性,在受热的过程中有较强的热应力对抗能力,提升了中冷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在增强中冷器中薄弱位置强度的同时,没有增加中冷器的尺寸,可以继续满足原有应用场景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中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冷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冷器。
背景技术
中冷器是涡轮增压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中冷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应用场景也从大型设备向小型设备发展,因此中冷器技术目前正朝向小型化、轻量化发展,这就需要换热量强的芯体使自身的尺寸满足散热的需求。
对于现有的管翅式中冷器,其主片通常为直板形式,主片与散热管直接焊接在一起,若直接将中冷器的整体尺寸变小,其散热管、主片等部件都需要减薄减小以实现中冷器整体尺寸变小,而中冷器中最薄弱、最容易损坏的地方就是散热管与主片的连接处,散热管出现损坏则会直接导致中冷器无法正常工作,尤其应用在工程机械领域,由于使用环境恶劣,散热管与主片的连接处更容易断裂,更易造成中冷器的提前损坏,不仅会降低整个设备的工作效率,更会造成安全隐患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中冷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冷器,包括:
散热管:所述的散热管的左右两端贯通,其内部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介质通道,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用于流通第一介质;
底板:所述的底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的散热管的上下两侧,且所述的底板与所述的散热管之间具有间隙;
主板:所述的主板设置在所述的散热管的左右两侧,所述的主板呈圆弧形,所述的主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左右两侧的连接槽,所述的散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侧所述的主板的连接槽内,两侧所述的底板分别与所述的主板的上下两端连接,使所述的底板与所述的散热管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用于流通第二介质。
优选地,所述的主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所述的第二板段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板段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均呈圆弧形,所述的第一板段的圆弧形朝向靠近所述的散热管端部的方向凸出延伸,所述的第二板段的圆弧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的第一板段的圆弧形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的连接槽开设在所述的第一板段上。通过将所述的主板设置为圆弧形,可使得所述的主板具有较强的热伸缩性,在受热的过程中有较强的热应力对抗能力,可以显著改善所述的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槽呈条形,所述的主板的连接槽的四周具有一圈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朝向靠近所述的散热管中部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凸出部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呈U形。设置所述的凹槽可进一步提高抗热膨胀性能,提升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凹槽开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的凹槽分布在所述的凸出部的左右两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主板的上下两端均具有所述的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朝向靠近所述的散热管中部的方向延伸。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主板上下两端的凸出部上也开设有所述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开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的凹槽分布在所述的凸出部的左右两端。
优选地,所述的散热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散热管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的散热管之间也形成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的底板平行设置在多个所述的散热管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主片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的连接槽,多个所述的连接槽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的连接槽内穿设有一个所述的散热管。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设置有内翅片,所述的内翅片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高度一致;所述的散热管的内表面具有钎焊层,所述的内翅片通过所述的钎焊层与所述的散热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内设置有外翅片,所述的外翅片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的高度一致;所述的底板朝向所述的散热管的一侧面、所述的散热管的外表面具有钎焊层,所述的外翅片通过所述的钎焊层与所述的散热管、底板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内翅片、外翅片均为无钎焊材料的铝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散热管为具有双面钎焊材料的铝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底板为具有单面钎焊材料的铝板。
优选地,所述的主板通过冲压成型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中冷器的主板设置为圆弧形,可使得主板具有较强的热伸缩性,在受热的过程中有较强的热应力对抗能力,大大提升了中冷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加强了散热管与主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换热效率,且结构简单,在增强中冷器中薄弱位置强度的同时,没有增加中冷器的尺寸,可以继续满足原有应用场景的需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中冷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中冷器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的中冷器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的主板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施例的主板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
1、散热管;10、第一介质通道;2、底板;20、第二介质通道;3、主板;30、连接槽;301、凸出部;302、凹槽;31、第一板段;32、第二板段;4、内翅片;5、外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如图2所示,以图中的上下方向为本实施例的上下方向,以图中的左右方向为本实施例的左右方向,以垂直于图中的方向为本实施例的前后方向。
一种中冷器,如图1所示,包括散热管1、底板2、主板3、内翅片4以及外翅片5,底板2设置在散热管1的上下两侧,主板3设置在散热管1的左右两侧,内翅片4设置在散热管1的内部,外翅片5设置在底板2与散热管1之间。
以下具体对各个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做详细介绍:
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管1沿左右方向延伸,其左右两端贯通,散热管1的内部形成了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介质通道10,第一介质通道10用于流通第一介质;散热管1可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管1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散热管1之间具有间隙,优选为多个散热管1的间隙相同;散热管1的材料为金属铝,即散热管1为铝管;散热管1的截面呈长条形。
如图1至图3所示,底板2沿左右方向延伸,散热管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管1,且两侧的底板2与散热管1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平行,即两侧的底板2分别位于多个散热管1的上下两侧,两侧的底板2与散热管1之间存在间隙;底板2的材料为金属铝,即底板2为铝板;底板2的宽度与散热管1的宽度相匹配。
如图1至图3所示,主板3设置在散热管1的左右两侧,主板3呈圆弧形,通过将主板3设置为圆弧形,可使得主板3具有较强的热伸缩性,在受热的过程中有较强的热应力对抗能力,可以显著改善中冷器的使用寿命。主板3上开设有连接槽30,连接槽30贯穿主板3的左右两侧,散热管1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设并固定在左右两侧的主板3的连接槽30内,使得相邻两个散热管1之间形成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介质通道20,第二介质通道20用于流通第二介质;位于上下两侧的底板2分别与主板3的上下两端连接,使得底板2与散热管1之间也形成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介质通道20。
具体而言:如图4和图5所示,主板3具体包括第一板段31、第二板段32,第一板段31呈圆弧形,且第一板段31的圆弧形朝向靠近散热管1端部的方向凸出;第二板段3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板段32分别连接在第一板段31的前后两侧,第二板段32也呈圆弧形,第二板段32的圆弧形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板段31的圆弧形的延伸方向相反。主板3的材料为金属铝,即主板3为铝板,在本实施例中,主板3通过冲压成型制成,即第一板段31、第二板段32通过冲压一体成型制成,保证了主板3的强度。
连接槽30开设在第一板段31上,连接槽30呈长条形,即连接槽30的形状与散热管1的截面形状一致;连接槽30开设有多个,多个连接槽30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多个连接槽30的数量、位置与多个散热管1的数量、位置相匹配,使得每个连接槽30内均穿设有一个散热管1。
连接槽30的四周具有一圈凸出部301,凸出部301朝向靠近散热管1中部的方向延伸,凸出部301上开设有凹槽302,凹槽302呈U形,且凹槽302贯穿凸出部301的上下两侧,通过设置凹槽302可进一步提高抗热膨胀性能,提升使用寿命;凹槽302开设有多个,多个凹槽302分布在凸出部301的左右两端。
此外,主板3的上下两端页具有凸出部301,凸出部301也朝向靠近散热管1中部的方向延伸,主板3上下两端的凸出部301上也开设有U形凹槽302,凹槽302开设有多个,多个凹槽302分布在主板3上下两端的凸出部301的左右两端。
内翅片4用于提高中冷器的换热效率,如图1至图3所示,内翅片4设置在第一介质通道10内,即内翅片4固定设置在散热管1的内部,内翅片4的高度与第一介质通道10的高度一致。具体而言:内翅片4的顶部与第一介质通道10的顶部相抵触,内翅片4的底部与第一介质通道10的底部相抵触;内翅片4与散热管1之间通过钎焊连接,具体为散热管1的内表面具有钎焊层,内翅片4通过钎焊层与散热管1钎焊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翅片4呈折线状,当然,也不仅仅限于该形状,内翅片4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性能要求做相应变化,同一个中冷器的不同的散热管1中可以设置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内翅片4。
外翅片5用于提高中冷器的换热效率,如图1至图3所示,外翅片5设置在第二介质通道10内,即外翅片5固定设置在散热管1和底板2之间、相邻两个散热管1之间,外翅片5的高度与第二介质通道20的高度一致。具体而言:对于位于散热管1和底板2之间的外翅片5,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散热管1的外表面、底板2朝向散热管1的一侧面相抵触,外翅片5与散热管1、底板2之间通过钎焊连接,具体为散热管1朝向底板2一侧的外表面、底板2朝向散热管1的一侧面均具有钎焊层,外翅片5通过钎焊层与散热管1、底板2钎焊连接;对于位于相邻两个散热管1之间的外翅片5,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相邻两个散热管1的外表面相抵触,外翅片5与相邻两个散热管1之间通过钎焊连接,具体为散热管1朝向与其相邻散热管1的外表面具有钎焊层,外翅片5通过钎焊层与相邻两个散热管1钎焊连接;也就是说,散热管1为具有双面钎焊材料的铝管,底板2为具有单面钎焊材料的铝板,内翅片4、外翅片5均为无钎焊材料的铝板。在本实施例中:外翅片5呈折线状,当然,也不仅仅限于该形状,外翅片5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性能要求做相应变化,同一个中冷器中可以设置形状、尺寸不同的多种外翅片5。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管:所述的散热管的左右两端贯通,其内部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介质通道,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用于流通第一介质;
底板:所述的底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的散热管的上下两侧,且所述的底板与所述的散热管之间具有间隙;
主板:所述的主板设置在所述的散热管的左右两侧,所述的主板呈圆弧形,所述的主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左右两侧的连接槽,所述的散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侧所述的主板的连接槽内,两侧所述的底板分别与所述的主板的上下两端连接,使所述的底板与所述的散热管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用于流通第二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所述的第二板段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板段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均呈圆弧形,所述的第一板段的圆弧形朝向靠近所述的散热管端部的方向凸出延伸,所述的第二板段的圆弧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的第一板段的圆弧形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的连接槽开设在所述的第一板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槽呈条形,所述的主板的连接槽的四周具有一圈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朝向靠近所述的散热管中部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出部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呈U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开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的凹槽分布在所述的凸出部的左右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的上下两端均具有所述的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朝向靠近所述的散热管中部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散热管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的散热管之间也形成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的底板平行设置在多个所述的散热管的上下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的连接槽,多个所述的连接槽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的连接槽内穿设有一个所述的散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内设置有内翅片,所述的内翅片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一介质通道的高度一致;所述的散热管的内表面具有钎焊层,所述的内翅片通过所述的钎焊层与所述的散热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内设置有外翅片,所述的外翅片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二介质通道的高度一致;所述的底板朝向所述的散热管的一侧面、所述的散热管的外表面具有钎焊层,所述的外翅片通过所述的钎焊层与所述的散热管、底板连接。
CN202223371840.8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中冷器 Active CN218816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1840.8U CN218816640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中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1840.8U CN218816640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中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6640U true CN21881664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4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1840.8U Active CN218816640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中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6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0688A (zh) 制造基于泡沫金属的热交换器的方法
CN103959002B (zh) 具有用来堵塞空气旁通流动的端部密封件的热交换器
CN218816640U (zh) 一种中冷器
CN201589564U (zh) 散热鳍片及具有散热鳍片的散热器
CN202648493U (zh) 两侧折叠式组合散热管
CN109916193B (zh) 一体式双腔散热器密封结构
CN213684312U (zh) 一种新型中冷器芯体
CN202648491U (zh) 单折边对接组合散热管
CN215804804U (zh) 一种中冷器
CN215860378U (zh) 一种水冷式机油冷却器
CN217483317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1720090U (zh) 散热结构及使用该散热结构的美式箱变
CN209726905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铝制散热器散热内通道
CN201191149Y (zh) 热交换器的芯体装置
CN218937134U (zh) 一种新型具有加强结构的散热器主板
CN105051480B (zh) 热交换器
CN210831379U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
CN213481105U (zh) 一种蒸汽加热器
CN209484870U (zh) 一种一体成型的型材式无水散热器
CN218916063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散热器主板
CN114899979B (zh) 一种提高电机绕组散热性能的装置
CN219714113U (zh)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易装配板翅式散热器
CN215955008U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散热器的圆角式散热片
CN214313188U (zh) 功率半导体模块
CN213021113U (zh) 一种拉幅定型机用不易漏气的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