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7553U - 逆变器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7553U
CN218807553U CN202223377072.7U CN202223377072U CN218807553U CN 218807553 U CN218807553 U CN 218807553U CN 202223377072 U CN202223377072 U CN 202223377072U CN 218807553 U CN218807553 U CN 218807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inverter
shell
hol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70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宗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70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7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7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7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逆变器和汽车,其中,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所述逆变器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壳部或所述第二壳部,且所述第一壳部上设有卡接孔,所述第二壳部上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具有沿远离所述第一壳部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壳部,所述第二段卡接于所述卡接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降低逆变器的成本及装配重量。

Description

逆变器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驱系统的发展越来越趋于集成化。逆变器、电机以及减速器通常集成在一起,以节约线束连接的同时可以共用外部壳体,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并减重的目的。但是如此设置,不方便逆变器的运输,导致逆变器在物流过程中难免有小磕碰,因此需要防护罩等防护件进行防护,防护罩用螺钉固定装配到逆变器的底壳上。运输完成后,因防护罩拆卸不便,故而防护罩通常与逆变器一起集成装配于电驱系统中,难以循环使用,造成逆变器的整体成本和重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逆变器,旨在降低逆变器的成本及装配重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逆变器,包括:
逆变器本体;
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所述逆变器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壳部或所述第二壳部,且所述第一壳部上设有卡接孔,所述第二壳部上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具有沿远离所述第一壳部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壳部,所述第二段卡接于所述卡接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段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壳部方向依次连接的卡接段与限位段,且所述限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卡接段的外径,所述卡接段插接于所述卡接孔,所述限位段用于为所述卡接段的脱出限位。
可选地,所述卡接段与所述卡接孔间隙配合;
和/或,所述限位段与所述卡接孔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段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由所述限位段向所述卡接段延伸,从而调节所述限位段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限位段远离所述卡接段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面,且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对所述卡扣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和/或,
所述限位段靠近所述卡接段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向面,且所述第二导向面相对所述卡扣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卡扣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卡扣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
可选地,所述卡接孔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相对所述卡接孔的轴线倾斜设置,以方便所述卡扣的插接或脱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设有螺纹套,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段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以及如上所述的逆变器,且所述逆变器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减速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逆变器主体固定在壳体内,从而方便逆变器运输。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逆变器本体固定于第一壳部或第二壳部,且第一壳部上设有卡接孔,第二壳部上安装有卡扣,卡扣具有沿远离第一壳部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二段卡接于卡接孔。当需要拆卸第二壳部时,可以直接将第二壳部从第一壳部拆下,无需拆卸螺钉。从而方便拆卸壳体,以减少逆变器的装配重量,且拆卸后的壳体或第二壳部可以回收再次用于逆变器的运输。从而节约逆变器运输成本。且第一段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部,即卡扣与第二壳部可拆卸安装,使得当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卡扣失效时,可以仅更换卡扣,而无需更换整个第二壳部,进一步节约逆变器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逆变器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逆变器中的第二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逆变器中的卡扣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逆变器中的卡扣与第二壳部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逆变器 143 卡接段
110 壳体 144 限位段
120 第一壳部 145 避让槽
121 卡接孔 146 第一导向面
130 第二壳部 147 第二导向面
140 卡扣 150 安装孔
141 第一段 151 螺纹套
142 第二段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逆变器1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逆变器100包括逆变器本体和壳体110,壳体110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壳部120与第二壳部130,逆变器本体固定于第一壳部120或第二壳部130,且第一壳部120上设有卡接孔121,第二壳部130上安装有卡扣140,卡扣140具有沿远离第一壳部120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41与第二段142,第一段14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部130,第二段142卡接于卡接孔121。
具体地,随着汽车电驱系统的发展越来越趋于集成化。逆变器100、电机以及减速器通常集成在一起,即逆变器100、电机以及减速器三者采用同一外壳包覆,共同安装在汽车内部,以节约线束,达到降低成本并减轻电驱系统的重量的目的。但逆变器100日常运输过程中难免有小磕碰,故而在运输时往往设置壳体110对逆变器100进行保护,逆变器100主体通常固定在第一壳部120或者第二壳部130内,以逆变器100主体固定于第一壳部120为例,则逆变器100主体可与第一壳部120一体成型,从而提高逆变器100主体的结构整体性,方便逆变器100的整体装配。第二壳部130盖合第一壳部120,从而将逆变器100主体固定在壳体110内,从而减少逆变器100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磕碰发生损坏的可能。现有技术中,第一壳部120与第二壳部130之间通常用多个螺钉固定装配到上逆变器100的底壳上。运输完成后需要将多个螺钉一一拆下,拆卸不便,故而壳体110通常与逆变器100一起集成装配于外壳内,不仅导致壳体110难以循环使用,而且造成壳体110冗余,逆变器100的整体成本和装配重量增加。
故而本实施例中,第二壳部130上安装有卡扣140,卡扣140的第二段142与第一壳部120上的卡接孔121卡接,当需要拆卸第二壳部130时,可以直接将第二壳部130从第一壳部120拆下,无需拆卸螺钉。若逆变器100主体与第一壳部120一体成型,则仅将第二壳部130拆卸下来即可,且第二壳部130可以回收再次用于逆变器100的运输;若逆变器100主体与第一壳部120分体成型,则整个壳体110均可以回收再次用于逆变器100的运输。从而减轻逆变器100的装配重量,进而减轻整个电驱系统的重量。而且节约逆变器100运输成本。且卡扣140与第二壳部130可拆卸安装,使得当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卡扣140失效时,可以仅更换卡扣140,而无需更换整个第二壳部130,进一步节约逆变器100整体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逆变器100主体固定在壳体110内,从而方便逆变器100运输。壳体110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壳部120与第二壳部130,逆变器本体固定于第一壳部120或第二壳部130,且第一壳部120上设有卡接孔121,第二壳部130上安装有卡扣140,卡扣140具有沿远离第一壳部120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41与第二段142,第二段142卡接于卡接孔121。当需要拆卸第二壳部130时,可以直接将第二壳部130从第一壳部120拆下,无需拆卸螺钉。从而方便拆卸壳体110,以减少逆变器100的装配重量,且拆卸后的壳体110或第二壳部130可以回收再次用于逆变器100的运输。从而节约逆变器100运输成本。且第一段14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部130,即卡扣140与第二壳部130可拆卸安装,使得当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卡扣140失效时,可以仅更换卡扣140,而无需更换整个第二壳部130,进一步节约逆变器100的整体成本。
进一步的,第二段142包括沿远离第一壳部120方向依次连接的卡接段143与限位段144,且限位段144的外径大于卡接段143的外径,卡接段143插接于卡接孔121,限位段144用于为卡接段143的脱出限位。具体地,当卡接段143插入到卡接孔121中时,因限位段144的外径大于卡接段143的外径,且大于或等于卡接孔121的内径,使得限位段144能为卡接段143的脱出提供阻挡,从而实现第一壳部120与第二壳部130的卡接扣合。当需要将第二壳部130拆下时,可以直接将卡扣140从卡接孔121中利用外力拔出,此时限位段144的外径略大于卡接孔121的内径,如限位段144与卡接孔121轻微过盈配合。也可以将卡接段143设置为外径可调的弹性结构,如采用柔性塑料、硅胶、橡胶等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卡接段143与卡接孔121间隙配合。如此既方便卡接段143插入卡接孔121,又减少卡接段143相对卡接孔121发生移位的可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段144与卡接孔121过盈配合。如此既能保证限位段144为卡接段143限位,又方便限位段144穿过卡接孔121。
参照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段142上设有避让槽145,避让槽145由限位段144向卡接段143延伸,从而调节限位段144的外径。具体地,该避让槽145由限位段144向卡接段143延伸,且至少完全贯穿限位段144。从而将限位段144分成相对设置的两个部分,使得限位段144的外径可调。当限位段144穿过卡接孔121时,该相对设置的两个部分相互靠近,从而减少限位段144的外径,方便限位段144穿过卡接孔121,进而方便卡扣140的拆卸。
为进一步方便限位段144插入卡接孔121,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段144远离卡接段143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面146,且第一导向面146相对卡扣140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该第一导向面146相对卡扣140的轴线方向倾斜,从而使限位段144插入卡接孔121时,卡接孔121的孔壁通过第一导向面146给限位段144一个力,使得限位段144相对设置的两个部分相互靠近,从而方便限位段144穿过卡接孔121。
进一步的,第一导向面146与卡扣140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具体地,第一导向面146与卡扣140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过大或过小时,均不利于第一导向面146为卡扣140导向。且第一导向面146与卡扣140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具体可以为30°、40°、45°、50°、60°。
为进一步方便限位段144穿出卡接孔121,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段144靠近卡接段143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向面147,且第二导向面147相对卡扣140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该第二导向面147相对卡扣140的轴线方向倾斜,从而使限位段144抽出卡接孔121时,卡接孔121的孔壁通过第一导向面146给限位段144一个力,使得限位段144相对设置的两个部分相互靠近,从而方便限位段144抽出卡接孔121,进而方便第二壳部130的拆卸。
进一步的,第二导向面147与卡扣140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具体地,第二导向面147与卡扣140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过大或过小时,均不利于第二导向面147为卡扣140导向。且第二导向面147与卡扣140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具体可以为30°、40°、45°、50°、60°。
在又一实施例中,卡接孔121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三导向面,第三导向面相对卡接孔121的轴线倾斜设置,以方便卡扣140的插接或脱出。具体地,卡接孔121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三导向面,即卡接孔121的相对两端可以仅其中一端设置第三导向面,或者卡接孔121的相对两端均设有第三导向面。该第三导向面可以给限位段144一个力,使得限位段144相对设置的两个部分相互靠近,从而方便限位段144抽出和/或插入卡接孔121,进而方便第二壳部130的拆卸和/或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二壳部130上设有安装孔150,安装孔150内嵌设有螺纹套151,第一段141与螺纹套151螺纹连接。具体地,若直接将螺纹开设于安装孔150的内壁,则长期使用下,螺纹可能磨损,导致第二壳部130与卡扣140的连接失效,只能更换第二壳部130,故而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逆变器100成本,故而设置螺纹套151,若螺纹磨损仅需更换螺纹套151即可。且本实施例中,螺纹套151为金属嵌件,相较于第二壳体110为塑料材质,金属内螺纹更不易磨损。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壳部130上设有安装孔150,安装孔150与第一段141过盈配合。具体地,通过安装孔150与第一段141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卡扣140与第二壳部130的安装,且方便卡扣140的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和逆变器100,该逆变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逆变器100与驱动电机和减速器电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逆变器本体;
壳体(110),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壳部(120)与第二壳部(130),所述逆变器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壳部(120)或所述第二壳部(130),且所述第一壳部(120)上设有卡接孔(121),所述第二壳部(130)上安装有卡扣(140),所述卡扣(140)具有沿远离所述第一壳部(120)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41)与第二段(142),所述第一段(14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壳部(130),所述第二段(142)卡接于所述卡接孔(1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142)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壳部(120)方向依次连接的卡接段(143)与限位段(144),且所述限位段(144)的外径大于所述卡接段(143)的外径,所述卡接段(143)插接于所述卡接孔(121),所述限位段(144)用于为所述卡接段(143)的脱出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段(143)与所述卡接孔(121)间隙配合;
和/或,所述限位段(144)与所述卡接孔(121)过盈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142)上设有避让槽(145),所述避让槽(145)由所述限位段(144)向所述卡接段(143)延伸,从而调节所述限位段(144)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144)远离所述卡接段(143)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面(146),且所述第一导向面(146)相对所述卡扣(140)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和/或,
所述限位段(144)靠近所述卡接段(143)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向面(147),且所述第二导向面(147)相对所述卡扣(140)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146)与所述卡扣(140)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面(147)与所述卡扣(140)的延伸方向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孔(121)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相对所述卡接孔(121)的轴线倾斜设置,以方便所述卡扣(140)的插接或脱出。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部(130)上设有安装孔(150),所述安装孔(150)内嵌设有螺纹套(151),所述第一段(141)与所述螺纹套(151)螺纹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部(130)上设有安装孔(150),所述安装孔(150)与所述第一段(141)过盈配合。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100),且所述逆变器(100)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减速器电连接。
CN202223377072.7U 2022-12-13 2022-12-13 逆变器和汽车 Active CN218807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7072.7U CN218807553U (zh) 2022-12-13 2022-12-13 逆变器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7072.7U CN218807553U (zh) 2022-12-13 2022-12-13 逆变器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7553U true CN218807553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4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7072.7U Active CN218807553U (zh) 2022-12-13 2022-12-13 逆变器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75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166825A1 (en) Clamp
CN111174037A (zh) 电气部件支撑托架
CN218807553U (zh) 逆变器和汽车
US6927338B2 (en) Wire pass through seal with grommets
KR100541117B1 (ko) 케이블, 파이프 시스템 등의 고정장치
CN109292000B (zh) 一种汽车护板安装支架
CN212400889U (zh) 一种安装支架
CN210509835U (zh) 一种卡接固定件
CN219141050U (zh) 回风盖板连接结构、盖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KR0120679Y1 (ko) 자동차용 클립
CN219029331U (zh) 一种用于线束的自锁支架及线束
CN214899976U (zh) 线束固定卡扣
CN112172482B (zh) 一种尾门开关支架连接结构
CN220022227U (zh) 线束保护盒
CN216709215U (zh) 一种车辆电器控制器安装结构
CN217863981U (zh) 用于对接发动机的线束支架
KR20200134366A (ko) 자동차용 헤드 라이너에 장착하는 ohc 브래킷
CN213831528U (zh) 一种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1335852U (zh) 一种汽车线束用异形扎带
CN220031846U (zh) 一种小型零部件通用安装支架
JP2545912Y2 (ja) ステップランプの取付構造
CN219406358U (zh) 线束支架及车辆
CN213442379U (zh) 线束与防火墙连接位置的降噪结构及连接装置
CN211166462U (zh) 配电盒和配电盒组件
US20220306212A1 (en) Vehicle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