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367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3671U
CN218763671U CN202223014036.4U CN202223014036U CN218763671U CN 218763671 U CN218763671 U CN 218763671U CN 202223014036 U CN202223014036 U CN 202223014036U CN 218763671 U CN218763671 U CN 218763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ir conditioner
vortex ring
ai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40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紫生
苏子安
刘丰收
陈武
黑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40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3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3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3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和涡环发生装置,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底座、涡环出风壳和驱动机构,底座可枢转地设在机壳上且可绕竖直轴线转动,涡环出风壳上设有涡环出风口,涡环出风壳可枢转地设在底座上且可绕水平轴线转动,驱动机构连接底座以驱动底座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涡环发生装置设置成底座在机壳上可绕竖直轴线转动,涡环出风壳在底座可绕水平轴线转动,使得涡环出风口能向多个方向送风,进而扩大了的送风范围,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将经过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空调常规风口吹出,其出风方式通过调节第一风机转速和导风板角度来控制,此出风方式出来的气流送风范围小,送风距离较短。同一空间内,由于个体生理上存在差异,个体与空调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因此也对空气温度的需求也有差异,目前空调的常规出风方式只有在单一方向通过导风板进行小角度的调节风向,不能实现多自由度多方向的自由送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能向任意方向输送涡环气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实用新型空调器包括:机壳、涡环发生装置。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底座、涡环出风壳和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机壳上且可绕竖直轴线转动,所述涡环出风壳上设有涡环出风口,所述涡环出风壳可枢转地设在所述底座上且可绕水平轴线转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底座以驱动所述底座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将涡环发生装置设置成底座在机壳上可绕竖直轴线转动,涡环出风壳在底座可绕水平轴线转动,使得涡环出风口能向多个方向送风,进而扩大了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底座的靠近所述机壳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滚动体,所述滚动体设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形成有齿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啮合件,所述啮合件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啮合件受驱时可驱动所述齿圈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啮合件为齿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设有支撑座,所述电机设在所述支撑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为板状件,所述支撑座上设有通风孔,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管设在所述通风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相连,或者,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机壳可拆卸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底座主体上的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槽和所述齿圈设在所述环形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底座的靠近所述机壳的一端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且可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为圆柱形壳体,所述底座为圆柱形底座,所述底座的直径与所述机壳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机壳;10a、主出风口;10b、进风口;10c、第一环形槽;
110、支撑座;110a、通风孔;
120、导风板;
20、涡环发生装置;
210、底座;210b、腔体;211、齿圈;
212、通风管;212a、第一通风口;2101、底座主体;2102、环形部;
220、涡环出风壳;220a、涡环出风口;
230、驱动机构;231、啮合件;232、电机;
240、第一风机;241、风机壳;2411、出风管;242;风机本体;
250、整流件;250a、第二通风口;
310、滚动体;
40、换热器;50、第二风机;60、第一隔板;70、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0、涡环发生装置20。
涡环发生装置20包括底座210、涡环出风壳220和驱动机构230,底座210可枢转地设在机壳10上且可绕竖直轴线转动,涡环出风壳220上设有涡环出风口220a,涡环出风壳220可枢转地设在底座210上且可绕水平轴线转动,驱动机构230连接底座210以驱动底座210转动。
也就是说,底座210在机壳10上可绕竖直轴线360°转动,涡环出风壳220在底座210上可绕水平轴线转动,例如,如图1所示,底座210在机壳10上能左右转动,涡环出风壳220在底座210上能上下转动。即,涡环出风壳220能在两个方向上调整,通过两个方向协同配合就能调整涡环出风口220a的朝向,使涡环发生装置20可以向多个方向送风。采用涡环发生装置20能够实现多个方向的长距离送风和对多个方向的定点送风,满足了用户对送风方式的多种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将涡环发生装置20设置成底座210在机壳10上可绕竖直轴线转动,涡环出风壳220在底座210可绕水平轴线转动,使得涡环出风口220a能向多个方向送风,进而扩大了的送风范围,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的靠近底座210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槽10c,底座210的靠近机壳10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槽(图未示出),空调器100还包括滚动体310,滚动体310设在第一环形槽10c和第二环形槽之间。第一环形槽10c和第二环形槽能为滚动体310提供支撑和限位,更好的安装滚动体310,而且底座210通过滚动体310与机壳10接触实现转动,其摩擦力比较小,底座210的转动更平稳、顺畅,可以提升底座210的转动稳定性。
具体来说,滚动体310为多个,多个滚动体310沿着第一环形槽10c和第二环形槽的轨迹周向分布。例如,多个滚动体310依次相互抵接,布满整个第一环形槽10c和第二环形槽,可以减轻每个滚动体310的负荷,更好地支撑起底座210。
具体地,滚动体310可以为滚珠、圆柱滚子。当然,滚动体310还可以是其他能实现上述功能的部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0上形成有齿圈211,驱动机构230包括啮合件231,啮合件231与齿圈211啮合,啮合件231受驱时可驱动齿圈211转动。具体地,啮合件231安装在机壳10上,啮合件231与底座210上的齿圈211啮合,当啮合件231转动时就能驱动齿圈211转动,进而带动底座210相对于机壳10转动,使空调器100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送风,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啮合件231为齿轮231,驱动机构230还包括电机232,电机232设在机壳10上,电机232的电机轴连接齿轮231。齿轮231与底座210上设有的齿圈211啮合,当电机232转动时,电机232驱动齿轮231转动,进而带动齿圈211转动,如图5所示,最终使底座210能够相对于机壳10绕竖直轴线自由旋转,即,空调器100能够在水平面的任意方向送风,提高了空调器100送风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的舒适度。
由于电机232的输出扭矩可控,例如,电机232可以采用伺服电机,而齿轮231和齿圈211的传动稳定且可靠,因此通过电机232、齿轮231和齿圈211形成的驱动方式有利于精准控制底座210的转动角度,实现送风方向的精准调节。
如图2、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内设有支撑座110,电机232设在支撑座110上。具体地,支撑座110设在机壳10靠近底座210的一端,电机232设在支撑座110靠近机壳10侧壁的位置,有利于驱动机构230的安装和维护。
如图2、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座110为板状件,支撑座110上设有通风孔110a,涡环发生装置20包括第一风机240,第一风机240位于支撑座110的下方,第一风机240的出风管2411设在通风孔110a内。
具体地,第一风机240包括风机本体242和风机壳241,风机本体242安装在风机壳241内,风机壳241上设有出风管2411,其中,出风管2411安装在支撑座的通风孔110a内,通风孔110a的内径与出风管2411的外径相等,板状件的支撑座110将机壳10靠近底座210一端的开口闭合。当第一风机240生成气流时,气流从出风管2411流出至底座210的内部腔体210b中,板状件的支撑座110能够避免气流回流到机壳10内部,使气流全部通过出风管2411进入到涡环出风壳220内,最终通过涡环出风口220a将气流输送到外部环境当中。通过将支撑座110设置为板状件,避免了第一风机240产生的气流回流到机壳10内,提高了空调器100的出风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40位于机壳10内,第一风机240与支撑座110可拆卸相连,或者,第一风机240与机壳10可拆卸相连。
也就是说,第一风机240可以是与支撑座110可拆卸相连,通过将第一风机240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座110远离底座210的一侧,使第一风机240的安装与拆卸更加的方便,便于对第一风机240的更换,同时使第一风机240与支撑座110和驱动机构230的位置关系更加紧凑,提高了空调器100的集成度。
或者说,第一风机240也可以与机壳10可拆卸相连,将第一风机240可拆卸的安装在机壳10上,且第一风机240的出风管2411与支撑座110的通风孔110a配合,进而使支撑座110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便于对支撑座110进行维护更换。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0包括通风管212,通风管212水平设在底座210远离机壳10的一端,且通风管212两端与底座210内部腔体210b连通,涡环出风壳220可枢转的设在通风管212上。
具体来说,通风管212的管壁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口212a,当第一风机240产生气流时,气流通过出风管2411进入底座210的内部腔体210b,进而穿过与底座210腔体210b连通的通风管212从第一通风口212a流入涡环出风壳220内,经由涡环出风口220a输送到外部环境之中,实现对外部环境的温度调节。通过设置通风管212,使涡环出风壳220能够绕通风管212轴向转动,使空调器100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多角度送风,提高了空调器100送风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的舒适度。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涡环发生装置20还包括:整流件250,整流件250可枢转地设通风管212内,通风管212为圆形筒体,通风管212侧壁上设有一个与第一通风口212a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250a。
具体来说,当第一风机240产生气流时,气流通过出风管2411进入底座210内部腔体210b,进而流入与底座210腔体210b连通的通风管212,整流件250在通风管212内转动,使气流断断续续的从第一通风口212a和第二通风口250a流入到涡环出风壳220内,断续的气流在圆形的涡环出风壳220内形成涡环气流通过涡环出风口220a流出。通过设置整流件250将连续的气流转换成断续的气流,配合涡环出风壳220,使气流转换成涡环气流,使空调器100能够远距离送风,提高了空调器100送风的覆盖范围。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0包括底座主体2101和可拆卸地设在底座主体上的环形部2102,第二环形槽和齿圈211设在环形部2102上。具体来说,环形部2102与底座主体2101固连,当驱动机构230驱动齿圈211转动时,带动环形部2102和底座主体一同发生转动。通过设置环形部2102避免了第二环形槽或齿圈211发生损坏时将底座主体2101报废,通过更换环形部2102即可完成底座210的安装和维护,降低了底座210的生产成本。
或者,环形部30还可以设在机壳10上,第一环形槽10c设在环形部2102上,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减少机壳10的报废造成的生产材料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的靠近底座210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槽10c,底座210的靠近机壳10的一端设有导向部(图未示出),导向部设在第一环形槽10c内且可在第一环形槽10c内转动。具体地,第一环形槽10c为与导向部相配合的导向槽,导向部在第一环形槽10c内滑动带动底座210转动。通过设置导向部可以使机壳10与底座210的配合安装更加的简单方便,便于对空调器100的维护。
具体地,导向部可以为环形凸台,环形凸台配合在第一环形槽10c内,即可实现底座210在机壳10上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的靠近底座210的一端可以设有导向部,底座210的靠近机壳10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二环形槽,导向部和第二环形槽的配合如前文所述,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如图1、图2、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为圆柱形壳体,底座210为圆柱形底座210,底座210的直径与机壳10的直径相等。具体地,机壳10的形状还可以为方形壳体、椭圆形壳体等任意形状的壳体,底座210的形状与大小与机壳10相配合,机壳10实际的形状和大小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的侧壁上还设有进风口10b和主出风口10a,主出风口10a上设有导风板120,多个导风板120在主出风口10a处能够沿这竖直轴向左右转动。具体来说,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风机50和第二换热器40,第二风机50和第二换热器40安装在机壳10内,第二风机50与机壳10同轴线与主出风口10a和进风口10b对应设置,第二换热器40位于第二风机50与进风口10b之间,当第二风机50工作时,气流从进风口10b进入机壳10内,经过第二换热器40实现冷热互换,被第二风机50从主出风口10a送出,输送到外部环境之中,其中,导风板120可调节气流的输出方向。通过在空调器100上设置两个出风口,大幅度提高了空调器100的温度调节效率,主出风口10a主要用于整体环境的温度调节,涡环出风口220a主要用于空间内的定点送风,两种出风模式相互配合或者单独开启满足了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隔板60和第二隔板70,第一隔板60位于第一风机240和第二风机50之间且将二者完全隔离,第二隔板70位于机壳10远离底座210的一端的开口处,且将开口封闭。通过设置第一隔板60和第二隔板70避免了第二风机50产生的气流从机壳10上下两端的开口流出,使气流能够全部通过主出风口10a输送到外部环境当中,提高了空调器100的送风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涡环发生装置,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底座、涡环出风壳和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机壳上且可绕竖直轴线转动,所述涡环出风壳上设有涡环出风口,所述涡环出风壳可枢转地设在所述底座上且可绕水平轴线转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底座以驱动所述底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底座的靠近所述机壳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滚动体,所述滚动体设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形成有齿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啮合件,所述啮合件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啮合件受驱时可驱动所述齿圈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件为齿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有支撑座,所述电机设在所述支撑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为板状件,所述支撑座上设有通风孔,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管设在所述通风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相连,或者,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机壳可拆卸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底座主体上的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槽和所述齿圈设在所述环形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底座的靠近所述机壳的一端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且可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为圆柱形壳体,所述底座为圆柱形底座,所述底座的直径与所述机壳的直径相等。
CN202223014036.4U 2022-11-11 2022-11-11 空调器 Active CN218763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4036.4U CN218763671U (zh) 2022-11-11 2022-11-11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4036.4U CN218763671U (zh) 2022-11-11 2022-11-11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3671U true CN218763671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4036.4U Active CN218763671U (zh) 2022-11-11 2022-11-1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3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7613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4676747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827244A (zh) 空调器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763671U (zh) 空调器
CN209763295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442573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1374702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861594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83226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283922A (zh) 导流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08011891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17031378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089083A (zh)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383194B (zh) 导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109780709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646U (zh) 导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044133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EP3722685B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CN210118839U (zh) 空调器
CN109539529B (zh)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112484276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567474U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及空调器
WO2020052482A1 (zh)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7031376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