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1594U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1594U
CN210861594U CN201921517297.3U CN201921517297U CN210861594U CN 210861594 U CN210861594 U CN 210861594U CN 201921517297 U CN201921517297 U CN 201921517297U CN 210861594 U CN210861594 U CN 210861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guide
wind whee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72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72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1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1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1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风道组件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至少一个导风件。壳体内限定出相互连通的容纳腔和整流腔,壳体上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风道进口,整流腔的远离容纳腔的一端的壁上形成有呈狭缝状的出风口,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用于驱动风轮转动的电机,风轮设在容纳腔内,容纳腔和整流腔在风轮的轴向方向上排布,导风件设在壳体上,导风件包括导风部,导风部位于出风口的下游且与出风口相对设置,导风部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送风距离较远、能耗低且噪音较低,并且可以调节出风口的不同位置的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更多出风需求。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作为室内空气调节的常用设备,空调器的送风距离影响着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距离较短,影响了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为增大送风距离,通常增加风轮的功率或转速,然而这样会增加能耗和工作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道组件,该风道组件的送风距离较远、能耗低且噪音较低,并且可以调节出风口的不同位置的出风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风道组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相互连通的容纳腔和整流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风道进口,所述整流腔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端的壁上形成有呈狭缝状的出风口;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用于驱动所述风轮转动的电机,所述风轮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整流腔在所述风轮的轴向方向上排布;至少一个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导风件包括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游且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导风部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可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通过将出风口设置为狭缝状,气流经出风口喷射出来,可以吹到更远的地方,起到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并且能耗和噪音均较低;同时,通过设置的导风件且使得导风件的导风部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可移动,通过移动导风件的导风部,可以调节出风口的不同位置的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更多出风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有所述导风件的所述导风部在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风件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
可选地,多个所述导风件中的至少两个相连。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相连的所述导风件一体成型。
可选地,多个所述导风件分成至少一组,每组包括两个所述导风件,每组两个所述导风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导风部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L的取值范围为3-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轮的轴向出风,所述导风部的外周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外周沿的远离所述风轮的中心轴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在参考面的投影为出风口投影,所述导风部在所述参考面的投影为导风部投影,所述出风口投影的外周沿与所述导风部投影的外周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5D,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风轮的中心轴线,所述D为所述风轮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的端面与所述导风部之间的夹角范围为 20-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在转动所述导风件时,所述导风部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风轮的旋转轴线共线。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延伸,所述导风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风件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导风件的旋转轴线共线。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包括与所述导风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壳体的前侧壁朝向后凹陷以形成凹腔,所述连接部容纳在所述凹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出风口呈环形,所述导风件为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排布的多个,至少一个所述导风件在转动至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对应的位置时,所述导风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与所述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错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呈圆环形,每个所述导风件包括与所述导风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相连,多个所述导风件的旋转轴线均与所述出风口的中心轴线共线,至少两个所述导风件的连接部的径向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出风段和下出风段,所述上出风段呈半圆弧形,所述下出风段呈半椭圆弧形,所述下出风段的长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下出风段的长轴大于所述上出风段的直径,多个所述导风件的旋转中心均与所述上出风段的圆心、所述下出风段的圆心均同心设置,多个所述导风件的径向长度均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风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轨,在所述导风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时,所述导风部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整流壳、第二整流壳以及挡板,所述第一整流壳围绕所述挡板的外周设置且所述第一整流壳与所述挡板相连,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整流壳的邻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整流壳围绕所述第一整流壳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整流壳和所述第一整流壳之间设有支撑件以将所述第二整流壳和所述第一整流壳间隔开,所述第一整流壳、所述第二整流壳和所述挡板共同限定出所述整流腔,所述第二壳体呈筒形且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整流壳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
可选地,所述整流腔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敞开以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气流流经所述风轮后经所述风轮的径向流出,在气流由所述容纳腔流入所述整流腔的过程中,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由所述风轮的径向变向为大体沿所述风轮的轴向,气流流经所述整流腔之后经所述出风口吹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风道组件,可以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距离较远,起到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并且能耗和噪音均较低;同时,通过移动导风件的导风部,可以调节出风口的不同位置的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更多出风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其中导风件的导风部位于出风口的某一位置;
图2是图1中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其中导风件的导风部位于出风口的另一位置;
图6是图5中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5中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第一壳体1a;整流腔11a;出风口111;上出风段111a;下出风段111e;第一侧壁111b;第二侧壁112b;第一整流壳111c;第二整流壳112c;挡板113c;电机腔12a;导叶13a;配合凸起14a;凹腔15a;风道进口113;
第二壳体2a;容纳腔21a;
风轮211;电机212;
第三壳体3c;换热腔31c;
换热器4a;隔板5a;
导风件6a;导风部61a;连接部62a;配合孔63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该风道组件可以用于空调器。
参照图3和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至少一个导风件6a。
继续参照图3和图7,壳体内限定出相互连通的容纳腔21a和整流腔11a,壳体上形成有与容纳腔21a连通的风道进口113,整流腔11a的远离容纳腔21a的一端的壁上形成有呈狭缝状的出风口111。风机组件包括风轮211和用于驱动风轮211转动的电机212,风轮211设在容纳腔21a内,容纳腔21a和整流腔11a在风轮211的轴向方向上排布。
在风道组件工作时,电机212驱动风轮211转动,气流从风道进口113进入壳体内,依次流经容纳腔21a和整流腔11a,并从出风口111排出至室内。在风道组件用于空调器时,可以改善室内的环境温度。在气流流经整流腔11a的过程中,可以对气流进行整流,使得气流的流动更为有序。气流经整流腔11a整流后从呈狭缝状的出风口111排出至室内,在风轮211的功率和转速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送风距离,使得送风更远,起到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并且能耗和噪音均较低。
其中,出风口111可以朝向正前方出风,出风口111也可以朝向前并朝向斜向上出风。
可选地,出风口111可以呈直线延伸,也可以呈曲线延伸。例如,出风口111可以呈长条形、弧形或环形(例如圆环形、椭圆环形、多边环形等)。
例如,出风口111形成为环形,出风口111可以环绕风轮211的中心轴线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出风范围较大,在提高出风速度以增加出风距离的同时,可以使得空调器具有较大的出风范围,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
根据Q(风量)=S(出风面积)·V(风速),相同风量下,出风面积越小,出风风速越大,因此同样风量下可以将风送的更远,起到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同时,根据伯努利方程,对于不可压流体,有:ρgh+0.5ρv2+p=C,即:重力时能+动能+压力势能=常数。对于气体,重力势能可以忽略,因此动能越大,压力越小。因此对于高速射流,会在射流区形成显著低压,该低压会对周围空气形成吸附牵引作用,从而使总的气流流量增大,可进一步起到远距离送风的效果。
可选地,风轮211可以为离心风轮,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送风距离。在风轮211为离心风轮时,出风口111可以沿风轮211的轴向出风。具体地,在风道组件用于空调器时,空调器的机壳与风道进口113在风轮211的轴向方向上相对的位置形成有进风口,外部气流经由进风口进入机壳内,并从风道进口113进入壳体内并与换热器4a换热,再由风轮211增压后从风轮211径向甩出,甩出的高压的气流再经容纳腔21a及整流腔 11a变向后,从出风口111喷射出来。在气流从容纳腔21a流向整流腔11a的过程中,气流由风轮211的径向变向为大体沿风轮211的轴向,风轮211的轴向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此时可以实现朝向前送风,通过整流腔11a的整流作用,可以使得变向后的气流变得更为有序,减少气流损失。
其中,壳体的大部分可以位于机壳内,壳体的邻近出风口111的部分可以位于机壳外。
可选地,在风轮211为离心风轮211时,整流腔11a至少邻近容纳腔21a的部分可以呈围绕风轮211的中心轴线延伸的环形,由此可以使得经风轮211增压后的气流从风轮211径向甩出并变向后,使得风轮211的周向方向上的各个部分的气流可以直接流入整流腔11a内,减少流动损失。
可选地,风道进口113和出风口111设置在风轮211的轴向两侧,空调器的机壳上形成有与风道进口113相对且连通的进风口,由此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111位于风轮211 的轴向两侧,使得气流在流经空调器内部空间的过程中,气流大体可以沿风轮211的轴向流动,使得气流的流动路径简单且可以减少气流的流动路径,减少气流的流动损失,进一步地使得气流吹出更远,并且可以减少进风口和出风口111之间的气流的相互干扰、影响。
其中,导风件6a设在壳体上,导风件6a包括导风部61a,导风部61a位于出风口 111的下游且与出风口111相对设置。在风道组件工作时,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可以对出风口111的与导风部61a对应部分具有导风作用,调节出风口111的与导风部61a 的对应部分的出风方向。进一步地,导风部61a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由此,通过移动导风部61a,可以将导风部61a移动至出风口111的不同位置,从而可以调节出风口111的不同位置的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更多出风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出风口111呈环形时,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为出风口111的周向;出风口111为长条形时,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即为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
另外,在风道组件出风时,出风口111的未被导风部61a覆盖的部分按照出风口111的正常出风方向出风,出风口111的被导风部61a覆盖的部分通过导风部61a的导风作用改变出风方向,使得出风口111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向,扩大了出风口111 的出风范围以及出风方向多样性。
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移动至与出风口11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相对应,此时出风口111的与导风部61a对应部分通过导风部61a的导向作用可以调节出风方向。例如可以使得出风口111的上部分朝向斜向上出风,出风口111的下部分朝向斜向下出风,出风口111其他未被导风部61a覆盖的部分可以朝向正前方出风。
再例如,在图5-图8的示例中,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移动至与出风口111的左部分和右部分相对应,此时出风口111的与导风部61a对应部分通过导风部61a的导向作用可以调节出风方向。例如可以使得出风口111的左部分朝向左前方出风,出风口111 的右部分朝向右前方出风,出风口111其他未被导风部61a覆盖的部分可以朝向正前方出风。
并且,在导风件6a为多个时,多个导风件6a中的至少两个导风部61a的导风方向可以不同,由此使得出风口111的与具有不同导风方向的导风部61a对应的部分的出风方向也不同,由此可以进一步地使得出风方向多样化,进一步地提高制冷/制热性能。在多个导风件6a中的至少两个导风部61a的导风方向不同时,可以使得多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共同覆盖整个出风口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通过将出风口111设置为狭缝状,气流经出风口111喷射出来,可以吹到更远的地方,起到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并且能耗和噪音均较低;同时,通过设置的导风件6a且使得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通过移动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可以调节出风口111的不同位置的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更多出风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7,整流腔11a包括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11b和第二侧壁112b,第一侧壁111b和第二侧壁112b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侧壁111b的自由端和第二侧壁112b的自由端之间限定出出风口111,第一侧壁111b和第二侧壁112b在出风口111处的间距W不大于0.05D,所述D为风轮211的直径。由此,可以保证出风口111的出风具有较大的出风速度,从而可以保证该空调器可以向较远的地方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风口111的长度范围为0.5D-8D,所述D为风轮211的直径。例如,在出风口111呈环形时,出风口111的长度为出风口111的周长;在出风口111的呈长条形时,出风口111的长度即为出风口111的延伸长度。由此,在使得出风口111具有较大的出风速度的同时,可以保证出风面积,从而可以使得空调器具有较大的出风范围,从而进一步地改善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7,在风轮211的轴向方向上,风轮211的叶片的尾缘与出风口111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d的取值范围为0.1D-1.5D,所述 D为风轮211的直径。由此,在气流流经风轮211之后且在流出出风口111之前,使得气流具有足够的流动距离以调整气流的流向并使得气流变得更为有序,减少流动损失。并且,在气流在整流腔11a内变得更为有序的同时,可以使得气流的在整流腔11a的内的流动路径较短,使得流动阻力和流动损失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7,壳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a,第一壳体1a包括第一整流壳111c、第二整流壳112c以及挡板113c,第一整流壳111c和第二整流壳112c可以呈圆筒形或锥筒形,挡板113c可以与风轮211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第一整流壳111c围绕挡板113c的外周设置且第一整流壳111c与挡板113c相连,挡板113c位于第一整流壳111c的邻近第二壳体2a的一端,第二整流壳112c围绕第一整流壳111c的外周设置,第二整流壳112c和第一整流壳111c之间设有支撑件以将第二整流壳112c和第一整流壳111c间隔开,并且该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整流壳112c和第一整流壳111c,第一整流壳111c、第二整流壳112c和挡板113c 共同限定出整流腔11a,第二壳体2a呈筒形且限定出容纳腔21a,第二壳体2a可以呈圆筒形,第二整流壳112c与第二壳体2a相连。在气流流入容纳腔21a经风轮211增压后,使得气流可以经风轮211的径向甩出,同时挡板113c可以防止气流流经风轮211时沿轴向发散,同时方便整流腔11a及容纳腔21a的形成,且使得壳体的结构简单。
其中,上述第一侧壁111b可以为第一整流壳111c的一部分,第二侧壁112b可以为第二整流壳112c的一部分(参照图1-图8);上述第一侧壁111b和第二侧壁112b可以均为第二整流壳112c的一部分。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7,整流腔11a的朝向容纳腔21a的一侧敞开以与容纳腔21a连通,气流流经风轮211后经风轮211的径向流出,在气流由容纳腔21a流入整流腔11a 的过程中,气流的流动方向由风轮211的径向变向为大体沿风轮211的轴向,气流流经整流腔11a之后经出风口111吹出。由此,使得整流腔11a的气流进风口具有较大的空间和面积,在气流流经风轮211之后可以直接经容纳腔21a流入整流腔11a内,减少气流流动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7,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整流腔11a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由此,在气流流经整流腔11a整流的过程在,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可以使得气流的流速逐渐增大,以使得气流通过较大的速度流出出风口111,从而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距离更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整流腔11a内设有至少一组导叶组,例如可以设置一组导叶组,也可以设置多组导叶组。每组导叶组包括多个导叶13a,每组多个导叶13a 沿整流腔11a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导叶13a可以与整流腔11a的内壁相连以将导叶13a 固定在整流腔11a内。在导叶13a为多组时,多组导叶13a沿气流流动的方向间隔排布。由此,通过设置的导叶13a,在气流流经整流腔11a的过程中,导叶13a可以对气流起到进一步地整流作用,使得气流变得更为有序,减少气流损失。可以根据整流腔11a的大小及气流流经整流腔11a的距离,设置导叶13a组的数量,在导叶13a组对气流起到较好的整流作用的同时,使得导叶13a对于气流流动阻力也相对较小,达到较优的综合效果。
其中,在壳体包括上述相连的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a,且第一壳体1a包括上述的第一整流壳111c、第二整流壳112c以及挡板113c时,整流腔11a内设置的上述导叶13a,导叶13a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整流壳112c和第一整流壳111c相连,此时导叶13a 可以作为上述支撑件。由此,使得导叶13a既可以起到整流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将第二整流壳112c和第一整流壳111c间隔开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图5和图7,壳体包括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a,第一壳体1a内限定出整流腔11a,第二壳体2a内限定出容纳腔21a。由此,通过使得整流腔11a和容纳腔21a通过两个可拆卸的部分分别限定出,方便了空调器内部零部件例如风轮211、电机212的维护、更换等,并且可以根据出风要求,同一规格的第二壳体2a可以配合具有不同整流腔11a或出风口111的第一壳体1a,从而可以仅更改第一壳体1a结构且空调器的其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出具有不同出风效果的空调器,减少物料种类,节约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a之间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可拆卸地相连;或者,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a之间也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实现可拆卸地相连;或者,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a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和紧固件实现可拆卸地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前”、“后”、“左”、“右”方向均是相对于空调器在使用时的方向而言,其中空调器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有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在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小于出风口111的长度。由此,在风道组件出风时,可以使得出风口111 的一部分未被导风部61a覆盖,从而使得出风口111的一部分按照出风口111的正常出风方向出风,出风口111的另一部分通过导风部61a的导风作用改变出风方向,即使在导风部61a的导风方向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得出风口111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向,扩大了出风口111的出风范围以及出风方向多样性。另外,出风口111的未被导风部61a覆盖的部分可以是朝向正前方出风,出风口111被导风部61a覆盖的部分可以是朝向远离风道组件的中心的方向出风(例如朝向左、右、上或下出风),使得出风更为多维化、立体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导风件6a为多个且多个导风件6a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排布。由此,通过设置的多个导风件6a,使得出风口111的出风方向调节更为灵活。例如,多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可以移动集中至出风口111的某个部分,多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在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且相邻两个导风部61a相互抵接,使得出风口111的被导风部61a覆盖的部分为集中连续的。再例如,多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可以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使得相邻两个导风部61a之间间隔开以使得出风口111的位于相邻两个导风部61a之间的部分未被导风部61a覆盖,从而使得出风口111的被导风部61a覆盖的部分和出风口111的未被导风部61a覆盖的部分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布。另外,在导风件6a为多个时,多个导风件6a中的至少两个导风部61a的导风方向可以不同,由此使得出风口111的与具有不同导风方向的的导风部61a对应的部分的出风方向也不同,由此可以进一步地使得出风方向多样化,进一步地提高制冷/制热性能。
可选地,多个导风件6a中的至少两个均相连,例如可以仅是多个导风件6a中的两个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导风件6a均彼此相连。由此,可以使得多个导风件6a中至少两个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其中一个导风件6a活动时可以同时带动其他与其连接的导风件 6a一起运动。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相连的多个导风件6a一体成型。由此,使得至少两个相连的导风件6a的加工成型工艺简单,且使得简化了导风件6a的装配工序。在多个导风件6a 均彼此相连时,多个导风件6a一体成型。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风件6a为多个时,每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的移动可以是相互独立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导风件6a分成至少一组,每组包括两个导风件6a,每组两个导风件6a相连,例如每组两个导风件6a可以一体成型,每组两个导风件6a可以沿出风口111的径向相对设置。由此,在转动每组导风件6a时,转动每组导风件6a中的其中一个即可使得每组导风件6a中的另一个同步转动,使得多个导风件 6a的转动操作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7,出风口111与导风部61a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L的取值范围为3-15mm。出风口111与导风部61a之间的距离小于3mm时,风阻较大,产生明显噪音;出风口111与导风部61a之间的距离大于15mm时,气流已经发散,导风部61a无法起到导风效果。由此,通过将出风口111与导风部61a之间的距离 L设置在3-15mm之间,既可以起到导风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得风阻较小、噪音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图6和图7,出风口111沿风轮211的周向延伸且出风口111沿风轮211的轴向出风,导风部61a的外周沿位于出风口111的外周沿的远离风轮211的中心轴线的一侧。由此,可以使得通过使得导风部61a的外周沿位于出风口111的外周沿的远离风轮211的中心轴线的一侧,可以保证导风部61a起到有效的导风作用。
可选地,出风口111在参考面的投影为出风口投影,导风部61a在参考面的投影为导风部投影,出风口投影的外周沿与导风部投影的外周沿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为图 7中h2和h1的差值)不大于0.5D,所述参考面垂直于风轮211的中心轴线,所述D为风轮211的直径。由此,通过使得出风口投影的外周沿与导风部投影的外周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5D,在保证导风部61a起到导风效果的同时,可以使得风阻较低,风速损失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7,出风口111的端面与导风部61a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为20-70°。若上述α角度过大,导风部61a起不到导风效果;若上述α角度过小,气流损失过大,风速衰减很快,影响送风距离。由此,通过将出风口111的端面与导风部61a之间的夹角α设置在20-70°之间,在保证导风部61a起到较好的导风效果的同时,减少气流的损失,保证出风的速度较大,从而保证送风距离较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图5和图7,导风件6a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在转动导风件6a时,导风部61a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将导风件6a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可以方便地实现导风部61a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导风件6a的转动可以通过驱动机构自动驱动导风件6a转动,也可以是人工进行转动。在导风件6a为人工进行转动时,可以靠导风件6a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导风件6a在某个位置的定位,也可以通过定位件将导风件6a定位在某个位置。
例如,在图3和图7的示例中,壳体上形成有配合凸起14a,导风件6a具有与配合凸起14a配合的配合孔63a,通过导风件6a上的配合孔63a与壳体上的配合凸起14a的配合,可以实现导风件6a的转动。在导风件6a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转动时,驱动机构可以与导风件6a相连;在导风件6a通过人工进行转动时,可以通过配合凸起14a的外周壁与配合孔63a的内周壁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导风件6a定位在某个位置。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7,导风件6a的旋转轴线与风轮211的旋转轴线共线。由此,使得风道组件的结构简单、紧凑、匀称。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风件6a的旋转轴线也可以与风轮211的旋转轴线平行且不共线设置,使得导风件6a设置更为灵活。
可选地,参照图2和图6,出风口111沿风轮211的周向延伸,导风件6a为多个且多个导风件6a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导风件6a的旋转轴线共线。由此,使得多个导风件6a的排布较为规整,且使得风道组件的结构简单、紧凑。其中,多个导风件6a的转动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多个导风件6a连接成一个整体,一个导风件 6a的转动可以带动剩余的导风件6a同步转动;多个导风件6a的转动也可以相互独立的,例如转动其中一个导风件6a时,剩余的导风件6a均不转动。
可选地,参照图1-图3以及图5-图7,导风件6a包括与导风部61a相连的连接部62a,连接部62a与壳体可转动地相连,壳体的前侧壁朝向后凹陷以形成凹腔15a,连接部62a容纳在凹腔15a内。由此,通过设置的连接部62a,可以方便地实现导风件6a的转动,并且使得连接部62a容纳在壳体的凹腔15a内,使得风道组件的结构紧凑、体积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8,出风口111沿风轮211的周向延伸且出风口111呈环形,风轮211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出风口111朝向前出风。导风件6a为两个,两个导风件6a沿出风口111的周向排布,每个导风件6a包括相连的导风部61a和连接部62a,每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位于出风口111的下游且与出风口111相对设置,每个导风件6a的连接部62a与壳体可转动地相连。两个导风件6a一体成型,两个导风件6a的连接部62a的共同限定出配合孔63a,壳体上形成有与配合孔63a配合的配合凸起14a,导风件6a绕配合凸起14a可转动,两个导风件6a 的旋转轴线与风轮211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均呈弧形,两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的长度可以相同。两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的圆心角之和小于360度,例如两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的圆心角之和可以为90度,每个导风件6a 的导风部61a的圆心角可以为45度。每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在远离所述导风件6a 的旋转中心的方向上朝向前倾斜延伸。
参照图1和图2,在两个导风件6a转动至两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分别覆盖出风口111的左部分和右部分时,出风口111的左部分朝向左前方出风,出风口111的右部分朝向右前方出风,出风口11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朝向前出风。
参照图5和图6,在两个导风件6a转动至两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分别覆盖出风口11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时,出风口111的上部分朝向斜向上出风,出风口111的下部分朝向下倾斜出风,出风口111的左部分和右部分朝向前出风。
参照图7,出风口111沿风轮211的周向延伸且出风口111沿风轮211的轴向出风,导风部61a的外周沿位于出风口111的外周沿的远离风轮211的中心轴线的一侧。在过风轮211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上,出风口111的外周沿至风轮21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h1,导风部61a的外周沿至风轮21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h2,所述h2大于所述 h1,由此使得导风部61a具有一定的导风作用。进一步地,所述h2和所述h1的差值不大于0.5D,所述D为风轮211的直径。由此,在保证导风部61a起到导风效果的同时,可以使得风阻较低,风速损失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风口沿风轮211的周向延伸且出风口111呈环形,导风件6a为沿出风口111的周向排布的多个,至少一个导风件6a在转动至导风部61a 与出风口111的下部对应的位置时,导风部61a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与出风口111 的至少一部分错开设置。例如,可以仅是其中一个导风件6a在转动至导风部61a与出风口111的下部对应的位置时,导风部61a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与出风口111的至少一部分错开设置;或者,也可以是每个导风件6a在转动至导风部61a与出风口111 的下部对应的位置时,导风部61a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与出风口111的至少一部分错开设置。
其中,“导风部61a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与出风口111的至少一部分错开设置”可以包括如下情况:(1)整个导风部61a在径向方向上与出风口111的一部分错开设置;(2)整个导风部61a在径向方向上与整个出风口111均错开设置;(3)导风部61a的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与整个出风口111错开设置;(4)导风部61a的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与出风口111的一部分错开设置。
由此,在将上述至少一个导风件6a在转动至导风部61a与出风口111的下部对应的位置时,由于导风部61a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与出风口111的至少一部分错开设置,可以使得风道组件用于空调器时,使得空调器在制冷和制热的工况下均具有较好的性能。例如,在空调器为移动式空调器时,空调器的出风口111的整体位置相对较低,特别是在空调器制冷时,可以减弱导风件6a对于出风口111的下部分的向下导风作用,减少气流直吹地面,改善空调器的性能。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风口111沿风轮211的周向延伸且出风口111呈圆环形,导风件6a为沿出风口111的周向排布的多个,每个导风件6a包括与导风部61a相连的连接部62a,连接部62a与壳体可转动地相连,多个导风件6a的旋转轴线均与出风口111的中心轴线共线,至少两个导风件6a的连接部62a的径向长度 (连接部62a的径向长度是指连接部62a在出风口111的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由此,可以使得风道组件用于空调器时,使得空调器在制冷和制热的工况下均具有较好的性能。例如,在空调器为移动式空调器时,空调器的出风口111的整体位置相对较低,特别是在空调器制冷时,可以使得连接部62a的径向长度最短的导风件6a移动至使得该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与出风口111的下部分相对应,减弱导风件6a对于出风口111 的下部分的向下导风作用,减少气流直吹地面,改善空调器的性能。
例如,在导风件6a为两个时,两个导风件6a相连且在出风口111的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导风件6a的连接部62a的径向长度不同且两个导风件6a的导向部61a的径向长度相同,在空调器制冷时,可以转动两个导风件6a使得两个导风件6a位于出风口111的上下两部分时,可以使得连接部62a的径向长度最短的导风件6a移动至使得该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与出风口111的下部分相对应,减弱导风件6a对于出风口111 的下部分的向下导风作用,减少气流直吹地面,另外一个连接部62a的径向长度相对较大的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与出风口111的上部分相对应,使得冷风向上吹,改善空调器的性能。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6,出风口111沿风轮211的周向延伸且出风口111呈环形,出风口111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出风段111a和下出风段111e,上出风段111a呈半圆弧形,下出风段111e呈半椭圆弧形,下出风段111e 的长轴沿上下方向延伸,下出风段111b的长轴大于上出风段111a的直径,导风件6a 为沿出风口111的周向排布的多个,多个导风件6a的旋转中心均与上出风段111a的圆心、下出风段111b的圆心均同心设置,多个导风件6a的径向长度均相同。由此,在风道组件用于移动式空调器时,相对其他类型的空调器,出风口111的整体位置比较低,在多个导风件6a中的任意一个转动至与出风口111的下部分相对应的位置时,减弱导风件6a对于出风口111的下部分的向下导风作用,减少气流直吹地面,改善空调器的性能。
可选地,上出风段111a的直径可以与下出风段111e的短轴相同。由此,使得出风口111的造型简单且美观,方便出风口111的加工形成。
例如,在导风件6a为两个时,两个导风件6a相连且在出风口111的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导风件6a的连接部62a的径向长度相同且两个导风件6a的导向部61a的径向长度相同。在空调器制冷时,可以转动两个导风件6a使得两个导风件6a位于出风口111的上下两部分时,其中任意一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与出风口111的下部分相对应时,均可以减弱导风件6a对于出风口111的下部分的向下导风作用,减少气流直吹地面,另外一个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与出风口111的上部分相对应,使得冷风向上吹,改善空调器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上形成有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导轨可以是形成在壳体上的导向槽,导轨可以设置在出风口111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一侧,例如在出风口111呈弧形或环形延伸时,导轨可以设置在出风口111的内周侧。导风件6a沿导轨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导轨,在导风件6a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时,导风部61a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通过设置的导轨且使得导风件6a可滑动设于导轨,可以方便地实现导风部61a沿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其中,导风件6a的滑可以是驱动机构驱动其滑动,导风件6a的滑动也可以通过人工人实现。在导风件6a的滑动通过人工实现时,可以通过导风件6a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或者通过定位件将导风件6a定位在某个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可选地,空调器可以为移动式空调器。
在空调器工作时,电机212驱动风轮211转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经风道进口113进入壳体内与换热器4a换热后,依次流经容纳腔21a和整流腔11a,并从出风口111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改善室内的环境温度。在气流流经整流腔11a的过程中,可以对气流进行整流,使得气流的流动更为有序。气流经整流腔11a整流后从呈狭缝状的出风口111排出至室内,在风轮211的功率和转速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送风距离,使得送风更远,起到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并且能耗和噪音均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风道组件,可以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距离较远,起到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并且能耗和噪音均较低;同时,通过移动导风件6a的导风部61a,可以调节出风口111的不同位置的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更多出风需求。
可选地,参照图3、图8,空调器的换热器4a可以呈平板状,由此,使得换热器4a 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且可以保证换热器4a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保证换热量和换热效果,并且使得空调器整体的结构简单、紧凑。例如,换热器4a可以与风轮211 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设置。空调器工作时,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之后与平板状的换热器4a换热,气流穿过换热器4a并与换热器4a充分换热,使得气流与换热器4a之间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保证换热效果。
例如,在图1和图3的示例中,空调器为移动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风道系统和下风道系统,上风道系统包括上述的风道组件及换热器4a,上风道系统和下风道系统之间通过隔板5a间隔开。机壳包括第一壳体1a、第二壳体2a和第三壳体 3c,第一壳体1a、第二壳体2a和第三壳体3c沿风轮211的轴向依次排布,第一壳体1a、第二壳体2a和第三壳体3c均设在隔板5a上。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a可拆卸地相邻,第二壳体2a和第三壳体3c相连。例如,第二壳体2a与第三壳体3c可以是可拆卸地相连,第二壳体2a与第三壳体3c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第一壳体1a内限定出整流腔11a,第一壳体1a的前侧壁上形成有出风口111,第二壳体2a内限定出容纳腔21a,风轮211 容纳在该容纳腔21a内,风轮211为离心风轮,风轮211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三壳体3c内限定出换热腔31c,换热器4a容纳在换热腔31c内,换热腔31c与容纳腔21a连通,第三壳体3c的后壁上形成有风道进口113,空调器的机壳在轴向方向上与风道进口113相对的位置形成有进风口,换热器4a呈平板状且与进风口相对设置。
电机212可以设在风轮211的远离风道进口113的一侧,例如整流腔11a的壁的一部分朝向远离风轮211的方向凸出以形成电机腔12a,电机212设在电机腔12a内。电机212也可以设在风轮211的邻近风道进口113的一侧,此时电机212位于换热器4a 和风轮211之间,电机212可以设在容纳腔21a内,电机212也可以设在换热腔31c内,或者电机212的部分容纳在容纳腔21a内且另一部分容纳在换热腔31c内。
在空调器工作时,气流从风道进口113进入换热腔31c并与换热器4a换热,换热后的气流流入容纳腔21a经风轮211加速后流入整流腔11a进行整流,最后从出风口111 吹出至室内,在气流流经空调器内部的过程中,气流大体流动方向为由后至前,使得气流的流动路径简单且较短,同时由于出风口111呈狭缝状,可以使得出风口111的出风速度较大,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距离较远,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
并且,通过转动或滑动等方式使得导风部61a根据需要移动至出风口111的某个位置,调节出风口111的与导风部61a对应部分的出风方向,可以使得出风口111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满足用户的更多出风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相互连通的容纳腔和整流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风道进口,所述整流腔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端的壁上形成有呈狭缝状的出风口;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用于驱动所述风轮转动的电机,所述风轮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整流腔在所述风轮的轴向方向上排布;
至少一个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导风件包括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游且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导风部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导风件的所述导风部在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风件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件中的至少两个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连的所述导风件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件分成至少一组,每组包括两个所述导风件,每组两个所述导风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导风部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L的取值范围为3-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轮的轴向出风,所述导风部的外周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外周沿的远离所述风轮的中心轴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在参考面的投影为出风口投影,所述导风部在所述参考面的投影为导风部投影,所述出风口投影的外周沿与所述导风部投影的外周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5D,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风轮的中心轴线,所述D为所述风轮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端面与所述导风部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0-7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在转动所述导风件时,所述导风部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风轮的旋转轴线共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延伸,所述导风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风件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导风件的旋转轴线共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与所述导风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壳体的前侧壁朝向后凹陷以形成凹腔,所述连接部容纳在所述凹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出风口呈环形,所述导风件为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排布的多个,至少一个所述导风件在转动至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对应的位置时,所述导风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与所述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错开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呈圆环形,每个所述导风件包括与所述导风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相连,多个所述导风件的旋转轴线均与所述出风口的中心轴线共线,至少两个所述导风件的连接部的径向长度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出风段和下出风段,所述上出风段呈半圆弧形,所述下出风段呈半椭圆弧形,所述下出风段的长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下出风段的长轴大于所述上出风段的直径,多个所述导风件的旋转中心均与所述上出风段的圆心、所述下出风段的圆心均同心设置,多个所述导风件的径向长度均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风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轨,在所述导风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时,所述导风部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整流壳、第二整流壳以及挡板,所述第一整流壳围绕所述挡板的外周设置且所述第一整流壳与所述挡板相连,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整流壳的邻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整流壳围绕所述第一整流壳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整流壳和所述第一整流壳之间设有支撑件以将所述第二整流壳和所述第一整流壳间隔开,所述第一整流壳、所述第二整流壳和所述挡板共同限定出所述整流腔,所述第二壳体呈筒形且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整流壳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腔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敞开以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气流流经所述风轮后经所述风轮的径向流出,在气流由所述容纳腔流入所述整流腔的过程中,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由所述风轮的径向变向为大体沿所述风轮的轴向,气流流经所述整流腔之后经所述出风口吹出。
2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CN201921517297.3U 2019-09-11 2019-09-11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0861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297.3U CN210861594U (zh) 2019-09-11 2019-09-11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297.3U CN210861594U (zh) 2019-09-11 2019-09-11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1594U true CN210861594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8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7297.3U Active CN210861594U (zh) 2019-09-11 2019-09-11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15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300A (zh) * 2021-02-09 2021-06-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131143A3 (zh) * 2022-01-05 2023-08-31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主体结构、手柄装置及吹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300A (zh) * 2021-02-09 2021-06-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131143A3 (zh) * 2022-01-05 2023-08-31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主体结构、手柄装置及吹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1056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0861594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635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74702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2484276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61595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154290B (zh)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CN112484279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61426U (zh) 空调器
CN111089083A (zh) 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636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484166A (zh) 空调器
CN210118834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1046945A1 (zh) 空调器
CN109539529B (zh)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113091158A (zh) 引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12484278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123126B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6375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74701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372611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913232U (zh) 空调器
CN210688637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140018445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0056964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