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563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563U
CN215637563U CN202121452689.3U CN202121452689U CN215637563U CN 215637563 U CN215637563 U CN 215637563U CN 202121452689 U CN202121452689 U CN 202121452689U CN 215637563 U CN215637563 U CN 215637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air outlet
cas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26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旭东
易正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26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第一风机及旋转组件,所述机壳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机壳的一端,并相对于所述机壳可转动设置,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壳和设于所述旋转壳内的第二风机,所述旋转壳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入风口,所述第二风机驱动气流由所述入风口进入并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可增大出风范围,并保证出风量。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空调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一般仅有一个,并配有导风结构调节送风角度,然而该结构仅能辐射到空调室内机正前方部分区域,送风范围较小,且送风距离单一,容易造成室内温度不均匀,无法满足用户大范围送风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室内机送风范围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及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机壳的一端,并相对于所述机壳可转动设置,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壳和设于所述旋转壳内的第二风机,所述旋转壳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入风口,所述第二风机驱动气流由所述入风口进入并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壳与所述机壳中的一者形成有滑槽,另一者设有滑凸,所述旋转组件相对于所述机壳转动时,所述滑凸卡于所述滑槽内转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机壳,并驱动所述旋转组件相对于所述机壳转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齿轮及齿环,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齿轮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并与所述齿环相啮合设置,所述齿环与所述旋转壳连接。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壳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转壳的周侧面,所述入风口开设于所述旋转壳朝向所述机壳的端面,所述齿环设于该端面的周缘,并与所述旋转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齿环凸设于所述旋转壳的内周缘,并与所述旋转壳的外周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滑槽,所述机壳的端部形成有所述滑凸。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相对于所述机壳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360°。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包括蜗壳和设于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蜗壳的径向出风孔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蜗壳的轴向进风孔朝向所述入风口。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的轴线与所述旋转壳的旋转轴线相平行;
所述蜗壳的径向出风孔周缘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周缘对应连接;
和/或,所述入风口的尺寸大于所述轴向进风孔的尺寸。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机壳相对的两侧,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进风口于所述第一风机之间。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数值高度相一致;
和/或,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边缘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叶;
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边缘可转动连接有第二摆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和与之相连的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第一风机,机壳形成有相连通的进风口、风道及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并从第一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功能,满足客户的基本送风要求。与此同时,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旋转组件,旋转组件设于机壳的一端,其包括了旋转壳和其内的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可以驱动风道内的气流进入入风口,并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了额外的出风功能,显著增加了出风量;且旋转壳与第二风机相对于机壳可转动设置,可以带动第二出风口实现旋转,扩展了送风范围,提高了室内温度的均匀性。如此,通过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配合能够实现多种送风距离、多种送风量以及不同范围送风,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此外,第二风机与旋转壳一同旋转,能够使得第二风机驱动的风直接由第二出风口吹出,从而避免了气流因旋转产生的损失,有效保证出风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去除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旋转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旋转组件的正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36928490000031
Figure BDA000313692849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增加可旋转的出风组件,实现大范围的送风。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第一风机30及旋转组件50,所述机壳10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31及第一出风口111;
所述第一风机30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旋转组件50设于所述机壳10的一端,并相对于所述机壳10可转动设置,所述旋转组件50包括旋转壳51和设于所述旋转壳51内的第二风机53,所述旋转壳51开设有第二出风口513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入风口511,所述第二风机53驱动气流由所述入风口511进入并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513。
可知的,空调室内机100为用于对空气进行换热的设备,例如对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此处,空调室内机100为立式结构,机壳10为由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围成的筒状结构,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底座20,从而与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围合形成安装空间。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可分别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方便加工且结构轻巧,该分体结构的机壳10方便进行内部结构的安装与后期的维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机壳1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然后与底座20组装。可选的,前壳体11可以设置有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面板,并显示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参数,例如、风速、温度等,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查看。机壳10的整体形状可以是圆筒状,于外观较为圆滑,不易产生磕碰等安全性问题。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机壳10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多边形等。
具体地,机壳10形成有风道和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31及第一出风口111,可选的,设置第一出风口111与进风口131分别设于机壳10相对的两侧,即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围合形成风道,进风口131开设于后壳体13上,第一出风口111开设在前壳体11上,如此,方便实现进风和出风。第一风机30设于风道内,并由与之相连的电机或马达驱动旋转,可以实现气流由进风口131至出风口的驱动,此处第一风机30为贯流风机,能够实现机壳10的周面进风周面出风,该原理为现有技术不再过多赘述。当然,为了实现换热功能,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有换热器40,该换热器40设于进风口131与第一风机30之间,使得由进风口131进入的风均经过换热后吹向出风口,提高换热效率。此处的换热器40的形状可以是U型或V型,可与机壳10的形状相匹配,从而能够完全覆盖进风口131,进一步保证换热效率。当然,第一风机30可以设于换热器40所形成的空间内,进而可以紧凑结构,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稳定性。
同时,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旋转组件50,该旋转组件50包括旋转壳51,设于机壳10的一端,此处,为机壳10在竖直方向上的上端,也即远离底座20的一端,如此,可以使得第二出风口513的出风范围更大些。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旋转组件50设于机壳10的下端,相对于机壳10和底座20可旋转设置。该旋转壳51围合形成有安装空间,并开设有入风口511和第二出风口513,第二风机53设于安装空间内,能够实现气流的驱动,实现第二出风口513的出风。此处,第二风机53连接于旋转壳51,同旋转壳51一同旋转,从而保证气流的顺畅出风。可选的,旋转壳51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强度高且不存在缝隙,提高出风效率。且旋转壳51的形状与机壳10的形状一致,为圆筒状,从而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配合更加紧密,不会出现漏风现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和第一风机30,机壳10形成有相连通的进风口131、风道及第一出风口111,第一风机30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31进入并从第一出风口111吹出,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功能,满足客户的基本送风要求。与此同时,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旋转组件50,旋转组件50设于机壳10的一端,其包括了旋转壳51和其内的第二风机53,第二风机53可以驱动风道内的气流进入入风口511,并从第二出风口513吹出,从而实现了额外的出风功能,显著增加了出风量;且旋转壳51与第二风机53相对于机壳10可转动设置,可以带动第二出风口513实现旋转,扩展了送风范围,提高了室内温度的均匀性。如此,通过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513的出风配合能够实现多种送风距离、多种送风量以及不同范围送风,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此外,第二风机53与旋转壳51一同旋转,能够使得第二风机53驱动的风直接由第二出风口513吹出,从而避免了气流因旋转产生的损失,有效保证出风量。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此外,为了安全性,在进风口131处设置有进风格栅17,该进风格栅17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于进风口131的周缘,防止外物进入风道内,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使用性能。当然,为了可以调节第一出风口111出的出风角度,在第一出风口111的边缘可以设置有第一摆叶15,该第一摆叶15可以包括横向摆叶和纵向摆叶,在电机或马达的驱动下,从而实现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出风角度调节。同时,第一摆叶15也可以实现对第一出风口111的完全遮盖,在不使用时能够防止于第一出风口111处落灰,提高清洁度。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额外设置遮挡件,在空调室内机100不工作时进行遮盖第一出风口111。且为了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使用性能,在进风口131处可设置过滤件,例如金属滤网或滤布等,使气流经过净化后再通过换热器40换热,最后由第一风机30吹向第一出风口111,如此,可以减少对换热器40和第一风机30性能的影响,延长空调室内机100的使用寿命。
在有或无第一摆叶15的基础上,第二出风口513的边缘可转动连接有第二摆叶55,该第二摆叶55也可以包括横向摆叶和纵向摆叶,在电机或马达的驱动下,实现对第二出风口513处的左右方向上和上下方向上的出风角度调节;也可以防止用户的手伸入第二出风口513造成意外受伤,提高安全防护性。当然,该第二摆叶55也可以在空调室内机100关机的状态下遮挡第二出风口513,从而防止落灰。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3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1的数值高度相一致。此处,为了增大空调的进风量,设定进风口131在后壳体13上的周向面积沿后壳体13的周侧面延伸,并在高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且为了增大第一出风的风量,在保证机壳10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将第二出风口513的高度尽可能设置较大,且使得进风口131的高度与第一出风口111的高度相一致,配合贯流风机的竖直高度,从而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
另外,为了防止换热器40形成水滴落入机壳10内,在换热器40竖直方向上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80,并在接水盘80的底部连接有接水管头81,在该接水管头81上连接接水管,可以将水引出机壳10,排至外部,从而减少对机壳10内部件的影响,有效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使用性能。
请结合图3和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壳51与所述机壳10中的一者形成有滑槽51a,另一者设有滑凸,所述旋转组件50相对于所述机壳10转动时,所述滑凸卡于所述滑槽51a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旋转壳51与机壳10之间旋转的顺畅性,在旋转壳51朝向机壳10的端部与机壳10朝向旋转壳51的端部中设置有配合结构,即在旋转壳51的下端部与机壳10的上端部中的一者设置滑槽51a,另一者设置滑凸,该滑槽51a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滑凸的横截面也呈圆环状,且两者可为间隙配合,方便滑凸于滑槽51a内的滑动,从而减少了机壳10与旋转壳5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旋转组件50的旋转更加顺畅,并减少因摩擦带来的噪音,提高使用舒适性。当然,滑凸也可以呈块状,并沿空调室内机100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滑凸可以是方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3和图5,为了提高便利性,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驱动组件70,所述驱动组件70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机壳10,并驱动所述旋转组件50相对于所述机壳10转动。
本实施例中,旋转组件50通过驱动组件70实现自动转动,无需人手动进行驱动,如此可以节省人力,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自动化,并提高旋转效率。此处,驱动组件70至少部分安装于机壳10,也即驱动组件70包括驱动件71时,驱动件71固定于机壳10,而当驱动组件70还包括传动件时,由于传动件需要发生运动而不固定于机壳10上。
请结合图5和图6,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70包括驱动件71、齿轮73及齿环75,所述驱动件71安装于所述机壳10,所述齿轮73连接于所述驱动件71的驱动轴,并与所述齿环75相啮合设置,所述齿环75与所述旋转壳51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较为稳定的转动,驱动组件70包括驱动件71,该驱动件71可以是驱动电机,例如,步进电机,也可以是马达,还包括有与驱动件71连接的传动件,从而可调节驱动件71的转速,以实现稳定的驱动。此处传动件为齿轮73与齿环75,齿环75为环状结构,且周缘设有多个齿状结构,该齿轮73的中心连接于驱动件71的驱动轴上,随着驱动轴旋转,齿轮73与齿环75上的齿状结构相啮合,从而带动齿环75旋转,该齿环75与旋转壳51连接,最终实现旋转壳51相对于机壳10的旋转。该结构的驱动组件70驱动稳定,且噪音小,能够实现旋转组件50稳定的转动,保证出风范围。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传动件也可以是链条或传送带等。
请参照图4和图5,为了结构稳定性,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壳51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出风口513设于所述旋转壳51的周侧面,所述入风口511开设于所述旋转壳51朝向所述机壳10的端面,所述齿环75设于该端面的周缘,并与所述旋转壳51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旋转壳51为圆筒状,其可以是两端开口的筒状,上端连接有盖板,也可以是仅下端开口的筒状,或者是两端均有端面的筒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此处,旋转壳51为两端均有端面板的筒状结构,第二出风口513设于旋转壳51的周面,以在旋转壳51旋转时实现旋转出风,入风口511开设在旋转壳51朝向机壳10的端面,也即使用过程中的下端面,与机壳10的风道连通。可选的,第二出风口513位于旋转壳51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且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占旋转壳51高度的一半以上,以显著提高出风量。入风口511的开口尺寸占端面面积的一半以上,也可提高入风量。
此处,将齿环75设于旋转壳51下端面的周缘,并与旋转壳51为一体成型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齿环75与旋转壳51的连接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加工,直接通过注塑成型即可,有效提高加工效率。此处,齿环75可形成与旋转壳51下端面的外周缘,也可以形成其内周缘上。
为了紧凑结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齿环75凸设于所述旋转壳51的内周缘,并与所述旋转壳51的外周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滑槽51a,所述机壳10的端部形成有所述滑凸。
本实施例中,将齿环75设于旋转壳51的内周缘,也即齿环75的齿状结构朝向旋转壳51的内部,如此,可以将齿轮73设于齿环75的内部进行啮合,避免使驱动件71和齿轮73凸出于旋转壳51外,一方面方便固定于机壳10内部,另一方面也不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外观。与此同时,齿环75与旋转壳51的外周缘之间围合形成滑槽51a,机壳10的端部设置有滑凸,该滑凸由机壳10的端部朝向其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且滑凸的厚度小于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的厚度,从而在滑凸插入滑槽51a内时,前壳体11和后壳体13的端面可以抵接旋转壳51的端面,从而形成两者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保证对接的稳定性。
请结合图1至图3,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50相对于所述机壳10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360°。
本实施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范围,此处,设定旋转组件50相对于所述机壳10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360°,也即在第二出风口513的竖直中线与第一出风口111的竖直中线在同一直线时,设定旋转组件50相对于机壳10转动的角度为0°,空调室内机100具有朝向前方的两个出风位置,从而有效增加机壳10前方的出风量。此时使驱动组件70驱动旋转组件50相对于机壳10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均可,旋转的角度例如,30°、45°、60°、90°、120°、150°、180°、240°、280°以及360°等,当旋转角度为360°时,旋转组件50的第二出风口513的竖直中线与第一出风口111的竖直中线再次在同一直线上。上述旋转组件50的转动角度范围可以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实现360°全范围内的出风,有效扩大了其出风范围,并且在增大出风范围的同时,因第二风机53与第二出风口513同步转动,也可以保证出风量,有效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请再次参照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53包括蜗壳531和设于所述蜗壳531内的风轮533,所述风轮533为离心风轮533,所述蜗壳531的径向出风孔5311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513,所述蜗壳531的轴向进风孔5313朝向所述入风口511。
此处,为了增大出风距离,风轮533采用离心风轮533,离心风轮533设于蜗壳531内。可知的,离心风轮533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故而蜗壳531在轴向方向上具有轴向进风孔5313,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径向出风孔5311。使得轴向进风孔5313朝向入风口511,能够增大对气流的驱动力,提高由风道至入风口511的气流量,且径向出风孔5311朝向第二出风口513,使得风轮533驱动的气流径直吹向第二出风口513,提高出风效率。如此,该结构的旋转组件50不仅可以实现全域范围内的出风,而且可以实现较大的出风距离,同第一出风口111的出风距离相搭配,从而得到不同出风距离的出风模式,为用户提供可选择性。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蜗壳531的轴线与所述旋转壳51的旋转轴线相平行;
所述蜗壳531的径向出风孔5311周缘与所述第二出风口513的周缘对应连接;
和/或,所述入风口511的尺寸大于所述轴向进风孔5313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驱风效率,设定蜗壳531的轴线与旋转壳51的旋转轴线相平行,入风口511的轴线与轴向进风孔5313的轴线相平行,减少气流因方向的转换而损失风量。同时可选的,将蜗壳531的径向出风孔5311周缘与第二出风口513的周缘对应连接,如此,能够使由径向出风孔5311吹出的风全部吹向第二出风口513,有效提高出风量和出风效率。此处,选择蜗壳531与旋转壳51为一体注塑成型,方便加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并且能够保证蜗壳531与旋转壳51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延长旋转组件50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蜗壳531的轴线与旋转壳51的轴线相平行时,无论蜗壳531的径向出风孔5311周缘与第二出风口513的周缘是否连接,可以将入风口511的开口尺寸设置大于轴向进风孔5313的开口尺寸,也即最大限度地使用离心风轮533的驱动力,使得气流能够被风轮533驱动的均可以通过入风口511进入,有效提高驱风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未图示),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和与之相连的空调室外机,由于本申请中的空调器中的空调室内机100包含了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因此,由上述实施例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及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机壳的一端,并相对于所述机壳可转动设置,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壳和设于所述旋转壳内的第二风机,所述旋转壳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入风口,所述第二风机驱动气流由所述入风口进入并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壳与所述机壳中的一者形成有滑槽,另一者设有滑凸,所述旋转组件相对于所述机壳转动时,所述滑凸卡于所述滑槽内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机壳,并驱动所述旋转组件相对于所述机壳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齿轮及齿环,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齿轮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并与所述齿环相啮合设置,所述齿环与所述旋转壳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壳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旋转壳的周侧面,所述入风口开设于所述旋转壳朝向所述机壳的端面,所述齿环设于该端面的周缘,并与所述旋转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凸设于所述旋转壳的内周缘,并与所述旋转壳的外周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滑槽,所述机壳的端部形成有所述滑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相对于所述机壳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360°。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包括蜗壳和设于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蜗壳的径向出风孔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蜗壳的轴向进风孔朝向所述入风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的轴线与所述旋转壳的旋转轴线相平行;
所述蜗壳的径向出风孔周缘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周缘对应连接;
和/或,所述入风口的尺寸大于所述轴向进风孔的尺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机壳相对的两侧,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进风口于所述第一风机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数值高度相一致;
和/或,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边缘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叶;
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边缘可转动连接有第二摆叶。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的空调室内机和与之相连的空调室外机。
CN202121452689.3U 2021-06-28 2021-06-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637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2689.3U CN215637563U (zh) 2021-06-28 2021-06-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2689.3U CN215637563U (zh) 2021-06-28 2021-06-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563U true CN21563756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2689.3U Active CN215637563U (zh) 2021-06-28 2021-06-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666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WO2018040448A1 (zh) 离心风机
CN108224566B (zh)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6844922U (zh) 一种通风装置及移动空调
JP2008144753A (ja)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5179273B (zh)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CN21014162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6375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323332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861594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323333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780630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390520U (zh) 空调器
CN212005942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12390521U (zh) 空调器
CN113091158A (zh) 引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11623411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123126B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18833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天花机
CN208059071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1448459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300900U (zh) 空调外机和空调器
CN21117709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655458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374701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