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8834U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18834U CN210118834U CN201921005818.7U CN201921005818U CN210118834U CN 210118834 U CN210118834 U CN 210118834U CN 201921005818 U CN201921005818 U CN 201921005818U CN 210118834 U CN210118834 U CN 2101188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indoor unit
- casing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出风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出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出风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组件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壳体可移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由此,一方面,可以调节风压,从而使单位时间内,流出空调室内机的冷气的量更多,以有效地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冷量输出;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范围,不仅可以扩大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范围,以使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者制热范围更大;还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范围,从而使空调室内机可以针对性地对某一区域进行制冷或者制热,以提高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尤其是柜机的出风口为多个,其中部分出风口为常规出风口,出风时具有风感,另一部分出风口构造为无风感出风口,适用于无风感工况下的制冷输出。
然而,现有的无风感出风口以及常规出风口的冷量输出均难以调节,导致空调室内机的制冷能力相对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制冷能力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出风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出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出风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组件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壳体可移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出风组件,并通过出风组件改变出风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以调节风压,从而使单位时间内,流出空调室内机的冷气的量更多,以有效地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冷量输出;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范围,不仅可以扩大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范围,以使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者制热范围更大;还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范围,从而使空调室内机可以针对性地对某一区域进行制冷或者制热,以提高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组件的部分相对所述壳体可移动,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固定件和移动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移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适于改变所述出风口的送风角度的导风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移动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弧形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移动件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配合的第一导向块。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件包括:上弧形杆和下弧形杆、导风板,所述上弧形杆和所述下弧形杆间隔开;所述导风板连接在所述上弧形杆和所述下弧形杆之间,所述导风板构造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上弧形杆或所述下弧形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导风板构造为导风件。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包括:邻近所述上弧形杆的一端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和邻近所述上弧形杆的另一端的多个第二导风板,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端朝向所述弧形杆的所述一端倾斜,每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外端朝向所述弧形杆的所述另一端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上弧形杆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远离所述上弧形杆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靠近所述上弧形杆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远离所述上弧形杆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上弧形杆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远离所述上弧形杆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和/或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限制所述移动件转动幅度的限位件。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多个所述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避让槽,邻近所述避让槽的所述导风板构造为与所述第一限位板止挡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限定出所述限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弧形杆和所述下弧形杆的同侧一端或/和所述上弧形杆和所述下弧形杆的同侧另一端设置有止挡板。
可选地,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驱动件和中间传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传动件中间传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上的弧形齿条和与所述驱动件相连的齿轮,所述齿条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槽或所述第一导向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的全部相对所述壳体可移动,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壳,所述出风壳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壳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机组件,所述出风壳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上方,所述出风壳与所述风机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出风壳和所述风机组件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槽配合的第二导向块。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中间传动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中间传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壳上的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的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套设于所述风轮的导风圈及设于所述导风圈上的静叶支架,所述静叶支架的中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件的安装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移动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出风组件与风机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出风组件与风机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个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个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壳体10,风机组件11,第二导向槽111,风轮112,导风圈113,静叶支架114,安装位115,
出风组件20,固定件21,第一导向槽211,第一限位板212,移动件22,导风件221,第一导向块222,上弧形杆223,下弧形杆224,第二限位板225,止挡板226,驱动件23,中间传动件24,出风壳25,第二导向块251,转动轴承26,卡接凸起261,
进风口a,出风口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和出风组件20。
其中,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a;出风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上,出风组件20上设置有与进风口a连通的出风口b,出风组件20的至少部分相对壳体10可移动以改变出风口b的出风方向。
具体而言,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a,空调室外机产生的冷气适于通过进风口a进入到空调室内机100的壳体10内,出风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且出风组件20具有出风口b,壳体10具有与出风口b相对的敞开口,进而进入到空调室内机100内的冷气可以在出风组件20的导向或者引流下经过出风口b流出,以实现室内的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组件20的至少部分相对壳体10可移动以改变出风口b的出风方向是指:可以通过改变出风口b与壳体10上的敞开口相对的区域的面积以改变风压、改变出风口b的送风角度以改变送风范围;
冷气不局限于经空调室外机降温后的冷空气,其可以是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冷空气,也可以是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热空气,进而,制冷能力不局限于对室内进行降温,也可以是对室内进行升温、除湿等。
此外,出风组件20的至少部分相对壳体10可移动是指,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可以相对壳体10做直线运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的至少部分相对壳体10可转动,也就是说,出风组件20的至少部分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上,以改变出风口b的出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出风组件20,并通过出风组件20改变出风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以调节风压,从而使单位时间内,流出空调室内机100的冷气的量更多,以有效地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冷量输出;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范围,不仅可以扩大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范围,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或者制热范围更大;还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范围,从而使空调室内机100可以针对性地对某一区域进行制冷或者制热,以提高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如背景技术所言(参见图6-图9),现有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具有常规出风口b和无风感出风口b,进而将出风组件20可选地地设置在常规出风口b和/或无风感出风口b所在的区域上。
下面,以出风组件20设置在无风感出风口b所在的区域上的两个具体地实施例,对出风组件20进行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将出风组件20设置在无风感出风口b所在的区域上,可以提高无风感工况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冷量输出以及改变出风范围,从而在提高制冷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使用体验。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的部分相对壳体10可移动,出风组件20包括:固定件21和移动件22,固定件21设置在壳体10上,固定件21上设置有出风口b;移动件22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件21上,移动件22上设置有适于改变出风口b的送风角度的导风件221。
具体而言,空调室内机100具有风机组件11,风机组件11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与出风组件20相对,风机组件11适于将冷气引入到出风组件20所在的区域内,移动件22相对固定件21以及壳体10转动,从而使可以改变送风角度的导风件221转动或者在与壳体10的敞开口相对的某一位置上停留(参见图6和图7)。
这样,一方面,在导风件221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扫风;另一方面,在导风件221在与壳体10的敞开口相对的某一位置停留时,通过导风件221改变送风角度并增大风压,以在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能力的同时,提高使用体验。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固定件21和移动件22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弧形的第一导向槽211,固定件21和移动件22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槽211配合的第一导向块222。
这样,在移动件22相对固定件21转动时,通过互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211和第一导向块222对移动件22的运动进行导向,从而可以提高移动件22相对固定件21转动的平稳性,进而提高出风组件20的工作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1形成在固定件21上,第一导向块222形成在移动件22上,且第一导向块222为形成在移动件22上且在移动件22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凸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1形成在移动件22上,第一导向块222形成在固定件21上。
此外,第一导向槽211的两端均封堵。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导向槽211避免驱动移动件22运动的部件与固定件21或者与移动件22脱落配合,同时还可以作为与空调室内机100配套的控制逻辑(即控制器)的转动位置辨别点。
如图2所示,移动件22包括:上弧形杆223和下弧形杆224、导风板,上弧形杆223和下弧形杆224间隔开;导风板连接在上弧形杆223和下弧形杆224之间,导风板构造为多个且多个导风板沿上弧形杆223或下弧形杆22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导风板构造为导风件221。
这样,一方面,通过多个导风板将上弧形杆223和下弧形杆224连接,可以提高移动件22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多个导风板,可以提高导风效果,使移动件22对送风角度以及风压的调节效果均更好。
进一步地,导风板包括:邻近上弧形杆223的一端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和邻近上弧形杆223的另一端的多个第二导风板,每个第一导风板的外端朝向弧形杆的一端倾斜,每个第二导风板的外端朝向弧形杆的另一端倾斜。
进而,使靠近上弧形杆223的一端的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远离上弧形杆223的一端的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使靠近上弧形杆223的另一端的第二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远离上弧形杆223的另一端的第二导风板的倾斜角度。
由此,通过设置朝向弧形杆一端倾斜的第一导风板和朝向弧形杆的另一端倾斜的第二导风板,并使多个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以及第二导风板的倾斜角度逐渐变化(即靠近上弧形杆223的一端的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远离上弧形杆223的一端的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使出风组件20的送风角度逐渐增大,并稳定地提高风压。
在图1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件21和/或移动件22上设置有限制移动件22转动幅度的限位件。这样,通过限位件限制移动件22的转动幅度,从而使移动件22的转动幅度更加合理,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地避免移动件22与固定件21脱离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21上设置有限制移动件22的转动幅度的限位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22上设置有限制移动件22转动幅度的限位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21和移动件22上均设置有限制转动件转动幅度的限位件,且位于固定件21上的限位件和设置在移动件22上的限位件配合以限定转动件的转动幅度。
如图1所示,固定件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12,多个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避让第一限位板212的避让槽,邻近避让槽的导风板构造为与第一限位板212止挡的第二限位板225,第一限位板212和第二限位板225限定出限位件。
具体而言,邻近移动件22的端部的导风板在朝向固定件21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远离移动件22的端部的导风板的宽度,固定件21上对应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12,在移动件22的转动过程中,第一限位板212与邻近移动件22的端部的导风板(即第二限位板225)不会干涉,进而在其余导风板与第一限位板212相对时,导风板会止抵在第一限位板212上,从而使移动件22无法继续转动,以实现限制移动件22的转动幅度的效果。
这样,在实现限制移动件22的转动幅度的同时,使限位件的结构更加简单,提高移动件22的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可以降低出风组件20的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上弧形杆223和下弧形杆224的同侧一端或/和上弧形杆223和下弧形杆224的同侧另一端设置有止挡板226。换言之,移动件22的端部与邻近移动件22的端部的导向板之间设置有止挡板226,以使该区域形成为密闭区域,从而可以通过设置止挡板226,使出风组件20的出风口b的敞开面积可选择地增大或者减小,以在可以改变风压的同时,增大或者减小出风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组件20还包括:驱动件23和中间传动件24,驱动件23设置在壳体10上,传动件中间传动件24包括:设置在移动件22上的弧形齿条和与驱动件23相连的齿轮,齿条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211或第一导向块222。
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传动件24构造为弧形齿条和与之啮合的齿轮,齿轮与驱动件23同轴设置,进而在驱动件23转动时,带动齿轮转动,齿轮驱动弧形齿条,以实现移动件22的转动。这样,在使移动件22可以稳定的转动的前提下,使中间传动件24的结构更加简单,布置更加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改变弧形齿条的长度,以实现移动件22的转动幅度调整。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块222或者第一导向槽211形成在弧形齿条上,形成在弧形齿条上的第一导向块222或者第一导向槽211在可以实现对移动件22的运动导向的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移动件22相对固定件21运动的稳定性。
第二实施例: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的全部相对壳体10可移动,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壳25,出风壳25上设置有出风口b,出风壳25相对于壳体10可转动以改变出风口b的出风方向。
具体而言,壳体10内设置有风机组件11,风机组件11的上方设置有与壳体10转动配合的出风组件20,出风组件20的出风壳25上限定出出风口b,从而在出风壳25的转动过程中,使出风口b与壳体10的敞开口的相对的区域的面积逐渐增大或者减小,以实现风压的改变以及送风角度的改变。
第二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的作用一致,在这里不在赘述。
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还包括:转动轴承26,转动轴承26使出风壳25的上端面与壳体10的上端面转动配合,从而可以提高出风壳25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稳定性,转动轴承26具有卡接凸起261,卡接凸起261与壳体10卡接固定。
如图4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还包括:中间传动件24和驱动件23,驱动件23设置在壳体10上,中间传动件24包括:设置在出风壳25上的齿圈以及设置在驱动件23上的齿轮。由此,驱动件23带动齿轮转动,齿轮推动齿圈以实现出风壳25的转动,使出风组件20的出风方向调整更加简单、方便。
如图4所示,壳体10内设置有风机组件11,出风壳25设于风机组件11的上方,出风壳25和风机组件11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导向槽111,出风组件12和出风壳25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槽111配合的第二导向块251。
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齿圈上形成有第二导向块251,风机组件11与齿圈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导向槽1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齿圈上形成有第二导向槽111,风机组件11与齿圈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导向块251。
这样,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槽111以及伸入到第二导向槽111内的第二导向块251,使出风壳25相对壳体10的转动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参见图5所示,风机组件11包括:风轮112、套设于风轮112的导风圈113及设于导风圈113上的静叶支架114,静叶支架114的中间形成有用于安装驱动件23的安装位115。这样,驱动件23以及中间传动组件24均可以设置在安装位115上,不仅可以降低出风组件20的空间占用,而且使出风组件20在壳体20上的布置更加简单、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采用上述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以及使用体验。
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第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20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20包括:固定件21、移动件22、驱动件23和中间传动件24。
如图6和图7所示,驱动件23得电转动以带动中间转动件运动,中间传动件24带动移动件22相对固定件21转动,进而相对固定件21转动的移动件22可选择地改变风压以及送风角度,从而提高冷量输出,并改善空调室内机100运行的舒适性。
下面,参照图8和图9,对第二实施例的出风组件20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地描述。
第二实施例的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壳25、中间传动件24以及驱动件23。
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件23得电转动以带动中间传动件24运动,中间传动件24运动带动出风壳25转动,从而通过出风壳25转动改变出风壳25上的出风口b与壳体10的敞开口相对的区域的面积,以实现出风量、出风压力以及送风角度的调整,从而提高冷量输出,并改善空调室内机100制冷运行的舒适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的部分(即移动件22)相对壳体10转动,在第二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整体相对壳体10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a);
出风组件(20),所述出风组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出风组件(20)上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a)连通的出风口(b),所述出风组件(20)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壳体(10)可移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b)的出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的部分相对所述壳体(10)可移动,所述出风组件(20)包括:
固定件(21),所述固定件(21)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固定件(21)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b);
移动件(22),所述移动件(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件(21)上,所述移动件(22)上设置有适于改变所述出风口(b)的送风角度的导风件(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1)和所述移动件(22)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弧形的第一导向槽(211),所述固定件(21)和所述移动件(22)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211)配合的第一导向块(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22)包括:
上弧形杆(223)和下弧形杆(224),所述上弧形杆(223)和所述下弧形杆(224)间隔开;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连接在所述上弧形杆(223)和所述下弧形杆(224)之间,所述导风板构造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上弧形杆(223)或所述下弧形杆(22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导风板构造为导风件(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邻近所述上弧形杆(223)的一端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和邻近所述上弧形杆(223)的另一端的多个第二导风板,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端朝向所述弧形杆的所述一端倾斜,每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外端朝向所述弧形杆的所述另一端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上弧形杆(223)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远离所述上弧形杆(223)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靠近所述上弧形杆(223)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远离所述上弧形杆(223)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倾斜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上弧形杆(223)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远离所述上弧形杆(223)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倾斜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1)和/或所述移动件(22)上设置有限制所述移动件(22)转动幅度的限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12),多个所述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一限位板(212)的避让槽,邻近所述避让槽的所述导风板构造为与所述第一限位板(212)止挡的第二限位板(225),所述第一限位板(212)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25)限定出所述限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杆(223)和所述下弧形杆(224)的同侧一端或/和所述上弧形杆(223)和所述下弧形杆(224)的同侧另一端设置有止挡板(226)。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还包括:驱动件(23)和中间传动件(24),所述驱动件(23)设置在壳体(10)上,所述传动件中间传动件(24)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件(22)上的弧形齿条和与所述驱动件(23)相连的齿轮,所述齿条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槽(211)或所述第一导向块(22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的全部相对所述壳体(10)可移动,所述出风组件(20)包括:出风壳(25),所述出风壳(25)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b),所述出风壳(25)相对于所述壳体(10)可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b)的出风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风机组件(11),所述出风壳(25)设于所述风机组件(11)的上方,所述出风壳(25)和所述风机组件(11)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导向槽(111),所述出风壳(25)和所述风机组件(11)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11)配合的第二导向块(25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还包括:中间传动件(24)和驱动件(23),所述驱动件(23)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中间传动件(24)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壳(25)上的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件(23)上的齿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11)包括:风轮(112)、套设于所述风轮(112)的导风圈(113)及设于所述导风圈(113)上的静叶支架(114),所述静叶支架(114)的中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件(23)的安装位(115)。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05818.7U CN210118834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05818.7U CN210118834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18834U true CN210118834U (zh) | 2020-02-28 |
Family
ID=69616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05818.7U Active CN210118834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188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5798A (zh) * | 2019-06-28 | 2019-08-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2019
- 2019-06-28 CN CN201921005818.7U patent/CN2101188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5798A (zh) * | 2019-06-28 | 2019-08-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0145798B (zh) * | 2019-06-28 | 2024-08-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76100B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
CN110762614B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8011892U (zh) | 空调柜机、空调器 | |
CN112797482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2984762A (zh) | 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及下出风空调 | |
CN210118834U (zh)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978070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671746A (zh) |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145798B (zh)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779094B (zh) | 具有可旋转过滤机构的空调 | |
CN210688677U (zh) |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 |
CN21165047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119698U (zh) | 移动式空调 | |
CN21014162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019747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1623410B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9539529B (zh) |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 |
CN109099509B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WO2020052482A1 (zh) |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2146163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976329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2146166A (zh) |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1611433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11435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441331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