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0475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50475U CN211650475U CN202020138179.8U CN202020138179U CN211650475U CN 211650475 U CN211650475 U CN 211650475U CN 202020138179 U CN202020138179 U CN 202020138179U CN 211650475 U CN211650475 U CN 2116504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unit
- air deflector
- deflector
- rotating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通过第一转轴与机体可枢转地相连,第一转轴位于出风口的上端,第一导风板在第一关闭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沿第一转轴转动;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机体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转轴位于出风口的下端,第二导风板在第二关闭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沿第二转轴转动;第三导风板,第三导风板设在机体上,第三导风板用于打开和关闭出风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第三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配合,实现风道的延长,使出风风量衰减小。进一步地,可以有效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淋浴式”吹风和“地毯式”吹风,提升了用户的舒适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工作时,由于单导风板的局限性,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对比较单一,无法根据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很好地调整出风口气流的方向。此外,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出风口的气流会直吹用户,给用户带来不适感,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实现风道的延长,减小出风口风量的衰减,可以有效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淋浴式”吹风和“地毯式”吹风,提升了用户的舒适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机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端,所述第一导风板在第一关闭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沿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机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端,所述第二导风板在第二关闭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沿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三导风板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板的第一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上端,且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以实现风道的延长;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板的第二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下端,且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以实现风道的延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使第一导风板通过第一转轴与机体可枢转地相连并使第一转轴位于出风口的上端、第二导风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机体可枢转地相连并使第二转轴位于出风口的下端、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出风口的第三导风板,当空调室内机分别处于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下时,通过第三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配合,可以实现风道的延长,使出风风量衰减小。进一步地,可以有效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淋浴式”吹风和“地毯式”吹风,提升了用户的舒适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关闭状态;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关闭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远离所述机体中心的一侧,且所述出风口的所述上端和所述下端与所述第三导风板均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关闭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导风板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机体中心的方向凹入的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驱动组件,所述第三导风板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驱动组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相对于所述机体可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机体内;驱动臂,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臂的一端可移动地伸出所述机体;所述驱动臂的所述一端设有导风板电机,所述导风板电机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中部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三导风板沿所述第三转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上形成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关闭状态时,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关闭状态时,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三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三导风板覆盖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内设有保温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驱动组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内机;
1:机体;11:出风口;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14:第一容纳槽;
15:第二容纳槽;2:第一导风板;3:第二导风板;
4:第三导风板;41:第三转轴;42:第一侧边;43:第二侧边;
5:驱动组件;51:驱动臂;511:导向筋;52:驱动盒体;
53:驱动件;54:导向轮;541:导向槽;55:导风板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空调室内机10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例如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1、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
具体而言,结合图1,机体1上形成有出风口11,出风口11可以位于机体1的前侧下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将朝向用户的方向称为“前”,反之,远离用户的方向称为“后”。参照图2和图3,第一导风板2通过第一转轴12与机体1 可枢转地相连,例如,第一导风板2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一转轴12与机体1枢转连接,第一导风板2的另一端绕第一转轴12的中心轴线可转动,第一转轴12位于出风口11 的上端,第一导风板2在第一关闭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沿第一转轴12转动。当第一导风板2处于第一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整体可以收纳在机体1内;当第一导风板2 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的上述另一端可以伸出机体1外。
第二导风板3通过第二转轴13与机体1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在图2-图4的示例中,第二导风板3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二转轴13与机体1枢转连接,第二导风板3的另一端绕第二转轴13的中心轴线可转动,第二转轴13位于出风口11的下端,第二导风板3在第二关闭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沿第二转轴13转动。当第二导风板3处于第二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3整体可以收纳在机体1内;当第二导风板3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第二导风板3的另一端可以伸出机体1外。第三导风板4设在机体1上,第三导风板4用于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1。当第三导风板4打开出风口11时,可以实现顺利出风,对室内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当第三导风板4关闭出风口11时,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灰尘等通过出风口11进入到机体1内部
如图2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第三导风板4的第一侧边42邻近出风口11的上端,且第二导风板3处于第二打开状态,以实现风道的延长。如此设置,可以减小出风口11风量的衰减。例如,当第一出风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沿朝向远离机体1中心的方向、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可以均向下延伸,从出风口11 吹出的气流可以沿第二导风板3与第三导风板4之间限定出的风道向下流动,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地毯式”吹风,提高了舒适性。
如图3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三导风板4的第二侧边43邻近出风口11的下端,且第一导风板2处于第一打开状态,以实现风道的延长。如此设置,可以减小出风口11风量的衰减。例如,当第一出风模式为制冷模式时,从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可以沿第一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4之间限定出的风道向上流动,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淋浴式”吹风,提高了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使第一导风板2通过第一转轴12与机体1可枢转地相连并使第一转轴12位于出风口11的上端、第二导风板3通过第二转轴13与机体1可枢转地相连并使第二转轴13位于出风口11的下端、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1的第三导风板4,当空调室内机100分别处于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下时,通过第三导风板4与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3的配合,可以实现风道的延长,使出风风量衰减小。进一步地,可以有效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淋浴式”吹风和“地毯式”吹风,提升了用户的舒适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上述第一出风模式时,第一导风板2处于第一关闭状态。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减小能耗,节约能源。如图3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上述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二导风板3处于第二关闭状态。如此设置,同样可以有效减小能耗,节约能源。
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上述第一出风模式时,结合图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均处于打开状态,且第二导风板3与第三导风板4均与出风口11的方向大致相同,此时第二导风板3与第三导风板4大致相互平行,使得出风口11的气流沿第二导风板3与第三导风板4之间限定的风道向下吹风,相当于延长了出风口11,出风的风量衰减小,且密度较小的热空气会向上流动,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制热时的“地毯式”吹风。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沿出风方向、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还可以为缩小的内八字状,此时沿朝向远离机体1中心的方向、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如此,能加大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距离。
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上述第二出风模式时,结合图3,第一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4均处于打开状态,且第一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4均与出风口11的方向大致相同,此时第一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4大致相互平行,使得出风口11的气流沿第一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4之间限定的风道向上吹风,相当于延长了出风口11,出风的风量衰减小,且密度较大的冷空气会向下流动,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时的“淋浴式”吹风。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沿出风方向、第一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4还可以为缩小的内八字状,此时沿朝向远离机体1中心的方向、第一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如此,能加大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参照图4,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三导风板4位于出风口11的远离机体1中心的一侧,且出风口11的上端和下端与第三导风板4均间隔设置。例如,如图4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上述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三导风板4可以向外伸出至出风口11的前方,且出风口11的上端与第三导风板4的第一侧边42彼此间隔开,出风口11的下端与第三导风板4的第二侧边43彼此间隔开,从而从出风口11排出的气流经第三导风板4的阻挡作用可以分散成两部分,一部分从第三导风板4的第一侧边42向上流出,另一部分从第三导风板4的第二侧边 43向下流出,如此,出风口11的气流分散流动,可以有效避免从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直吹用户,达到无风感的舒适体验。
可选地,结合图4,第三导风板4可以与出风方向大致垂直。例如,第三导风板4 可以与出风口11大致平行,出风口11的上端与第三导风板4的第一侧边42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出风口11的下端与第三导风板4的第二侧边43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很好地保证从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可以分别吹向第三导风板4的上方和下方,而不会直接吹向位于空调室内机100前下方的用户。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一导风板2处于第一关闭状态,且第二导风板3处于第二关闭状态。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减小能耗,节约能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2、图3和图4,第三导风板4形成为朝向远离机体1中心的方向凹入的弧形。由此,第三导风板4的形状与机体1前侧下部的形状相适配,当第三导风板4关闭出风口11时可以有效保证整个机体1外观的一致性,且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下,第三导风板4可以很好地与出风口11的上端和下端配合,在保证延长风道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将气流导向下方和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驱动组件5,第三导风板4通过第三转轴41与驱动组件5可枢转地相连,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第三转轴41相对于机体1可移动。例如,参照图5和图6并结合图2-图4,机体1的出风口11处可以设有驱动组件5,第三转轴41设在驱动组件5的前端,第三导风板4与第三转轴41可枢转地连接,以使第三导风板4相对于驱动组件5绕第三转轴41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当驱动组件5工作时,驱动组件5可以带动第三转轴41和第三导风板4相对于机体1可移动,从而驱动组件5可以带动第三导风板4向机体1中心的方向运动以关闭出风口11,且可以带动第三导风板4向外伸出机体1以打开出风口11。由此,可以有效实现上述三种出风模式。
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图未示出)和驱动臂51,驱动电机设在机体1内,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臂51的一端可移动地伸出机体1,驱动臂 51的上述一端设有导风板电机55,导风板电机55通过第三转轴41与第三导风板4的中部相连以驱动第三导风板4沿第三转轴41转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导风板4的中部”应作广义理解,即第三导风板4的第一侧边42和第二侧边43之间的部分,而不限于第三导风板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例如,在图5和图6的示例中,驱动组件 5还可以包括驱动盒体52、驱动盒盖(图未示出)和驱动件53,驱动盒体52可以固定在机体1上,驱动盒盖设在驱动盒体52的一侧,驱动盒盖与驱动盒体5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驱动电机可以设在驱动盒体52的远离驱动盒盖的一侧,驱动件53设在容纳腔内,驱动件53与驱动电机相连,驱动臂51与驱动件53配合。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驱动件53 带动驱动臂51的上述一端伸出容纳腔,以改变第三转轴41的位置,同时第三导风板4 打开出风口11。之后,在导风板电机55的作用下,导风板电机55可以通过第三转轴 41带动第三导风板4转动,使第三导风板4转动到合适的位置。
进一步地,参照图5和图6,驱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轮54,导向轮54 可转动地设在驱动盒体52内,导向轮54与驱动臂51配合,导向轮54位于驱动臂51 的远离驱动件53的一侧。例如,驱动臂51上可以设有沿驱动臂5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筋511,导向轮54上形成有与导向筋511配合的导向槽541。由此,通过导向筋511 和导向槽541的配合,可以有效保证驱动臂51运动的平稳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轮54为两个,两个导向轮54沿驱动臂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保证驱动臂51运动的平稳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件53可以为驱动齿轮,驱动臂 51可以为朝向远离驱动齿轮弯曲的弧形齿条。由此,采用驱动齿轮与弧形齿条的配合,加工简单,成本较低,同时驱动力传递效率高。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驱动臂51运动,同时通过导向筋511与导向槽541的配合,驱动臂51可以很好地带动第三导风板4伸出机体1,以打开出风口11,同时导风板电机55可以通过第三转轴41实现第三导风板4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体1上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4和第二容纳槽15,第一导风板2处于第一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容纳在第一容纳槽14内;第二导风板3处于第二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3容纳在第二容纳槽15内。如图2、图3和图4 所示,第一容纳槽14形成在机体1上且位于出风口11的上方,第一导风板2关闭时逆时针转动,以使第一导风板2可以容纳在第一容纳槽14内。第二容纳槽15形成在机体 1上且位于出风口11的下方,第二导风板3关闭时顺时针转动,以使第二导风板3可以容纳在第二容纳槽15内。如此设置,空调室内机100的外形更加简洁,且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紧凑,可以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当第三导风板4关闭出风口11时,第一导风板2位于第一容纳槽14内,第二导风板3位于第二容纳槽15内,且第三导风板4覆盖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3。此时第三导风板4位于第一导风板2与第二导风板3的前侧。第三导风板4的前表面与机体1的前表面平齐,有效地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00外观的整齐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中的至少一个为中空结构,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中的上述至少一个内设有保温件(图未示出)。此时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中的上述至少一个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内夹设有保温件。例如,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可以均为中空结构,且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的内部均设有保温件。其中,保温件可以采用海绵,但不限于此。由此,可以减小第一导风板 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的前后两个表面的温差,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的表面产生凝露。当然,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还可以为单层结构,轻巧,便于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如图2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此时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模式可以为制热模式,第一导风板2处于第一关闭状态,第二导风板3绕着第二转轴13逆时针从第二容纳槽15中转出,且第一导风板2位于第一容纳槽14中,驱动电机驱动驱动件53转动,驱动件53带动驱动臂51 伸出,从而带动第三导风板4向外偏离出风口11,然后第三导风板4逆时针转动,使第三导风板4的第一侧边42邻近出风口11的上端,此时第三导风板4和第二导风板3均向下延伸且分别与出风口11的上端和下端相对,使得从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向下流动,这样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升,实现“地毯式”吹风。
如图3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此时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模式可以为制冷模式,第二导风板3处于第二关闭状态,第一风板绕着第一转轴12顺时针从第一容纳槽14中转出,且第二导风板3位于第二容纳槽15中,驱动电机驱动驱动件53转动,驱动件53带动驱动臂51伸出,从而带动第三导风板4向外偏离出风口 11,然后第三导风板4顺时针转动,使第三导风板4的第二侧边43邻近出风口11的下端,此时第三导风板4和第一导风板2均向上延伸且分别与出风口11的上端和下端相对,使得从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向上流动,这样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降,实现“淋浴式”吹风。
如图4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一导风板2处于第一关闭状态,且第一导风板2位于第一容纳槽14中,第二导风板3处于第二关闭状态,且第二导风板3位于第二容纳槽15中,驱动电机驱动驱动件53转动,驱动件53带动驱动臂51伸出,从而带动第三导风板4向外偏离出风口11,并使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方向与第三导风板4的后侧表面大体垂直,这样,从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一部分向上流动、另一部分向下流动,从而可以避免从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直吹用户,提升了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
“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机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端,所述第一导风板在第一关闭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沿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机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端,所述第二导风板在第二关闭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沿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三导风板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板的第一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上端,且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以实现风道的延长;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板的第二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下端,且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以实现风道的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关闭状态;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远离所述机体中心的一侧,且所述出风口的所述上端和所述下端与所述第三导风板均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风板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机体中心的方向凹入的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驱动组件,所述第三导风板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驱动组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相对于所述机体可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机体内;
驱动臂,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臂的一端可移动地伸出所述机体;
所述驱动臂的所述一端设有导风板电机,所述导风板电机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中部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三导风板沿所述第三转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形成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关闭状态时,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关闭状态时,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三导风板覆盖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内设有保温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38179.8U CN211650475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38179.8U CN211650475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50475U true CN211650475U (zh) | 2020-10-09 |
Family
ID=7268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38179.8U Active CN211650475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504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03584A (zh) * | 2021-07-30 | 2021-10-1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内机和空调 |
-
2020
- 2020-01-20 CN CN202020138179.8U patent/CN2116504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03584A (zh) * | 2021-07-30 | 2021-10-1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内机和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40916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3776100B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
CN21374701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044039A (zh) | 用于空调器的出风部件和空调器 | |
CN209944523U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9855177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511918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165047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9827243B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841234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123309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57527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101179599B1 (ko) | 차량용 송풍장치 | |
CN112682850A (zh) | 空调器 | |
CN21735711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031378U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5260111U (zh) | 空调器 | |
CN210688677U (zh) |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 |
CN210861361U (zh) | 空调器 | |
CN210118834U (zh) |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46324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994453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9978178U (zh) | 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21005245U (zh) | 空调器 | |
KR100745424B1 (ko) | 스탠드형 공기조화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