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0260U - 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50260U CN218750260U CN202221834580.0U CN202221834580U CN218750260U CN 218750260 U CN218750260 U CN 218750260U CN 202221834580 U CN202221834580 U CN 202221834580U CN 218750260 U CN218750260 U CN 2187502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pack
- vehicle
- quick
- locking
-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其包括:车身本体;快换支架,所述快换支架连接于所述车身本体的车梁上;所述快换支架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电池包容纳区,每个所述容纳区独立设有锁止机构;多个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止机构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包分别通过所述锁止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电池包容纳区,且多个所述电池包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根据电动车辆的内部布局、以及电池的结构,调整快换支架相对于车身大梁的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因此电池包之间的布置较为灵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车辆的电池包设置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和快换式,其中,固定式电池一般是固定在车辆上,在充电时直接以车辆作为充电对象。而快换式的电池包一般通过活动安装的方式被固定在车辆的托架上。电池包可以被取下,以单独对电池箱进行更换或充电操作。更换下的电池包充电完毕后,再重新安装在车辆上。
其中,对于快换式的电池包,整体的电池包大而重,更换难度大。尤其针对大型车辆,例如重卡车型,车体以及载货重量很大,导致大型车辆对电池包的容量需求较高,必须足够大容量的电能才能够支持大型车辆行驶百来公里,在这种情况下,更换整块电池包的难度巨大,并且也需要大型的运输设备来取放、运输电池包,进而造成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大从而导致更换难度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车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动车辆,包括:
车身本体;
快换支架,所述快换支架连接于所述车身本体的车梁上;所述快换支架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电池包容纳区,每个所述容纳区独立设有锁止机构;
多个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止机构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包分别通过所述锁止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电池包容纳区,且多个所述电池包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
在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电动车辆的内部布局、以及电池的结构,调整快换支架相对于车身大梁的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因此电池包之间的布置较为灵活。具体表现为通过多个电池包容纳区放置多个电池包,对电池包进行分箱设计,方便更换电池包,更换电池包时省力;电池包分箱放置后,可以根据电动车辆所需的用电量,匹配安装不同数量的电池包,兼容性强;另外,电池包分箱设置,相比于运输整块电池包,无需采用大型运输设备以运输分箱后的电池包,降低设备材料成本。另外,电池包采用车辆长度方向(X向)分箱,相较于沿车辆宽度方向(Y向)分箱,X向分箱在换电过程中不易产生偏载,而且在电动车辆仅挂载部分电池包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车辆的偏载,使用方式更加灵活,适用性更好;另外,X向分箱也便于换电设备上的解锁机构沿着多个电池包之间的间隙进行解锁操作,换电设备从车辆侧面往返于车辆底部的过程中不会与电池包干涉。
较佳地,所述快换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多个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多个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围合形成所述框架结构,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电池包容纳区;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侧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电动车辆的内部布局、以及电池包的结构或者电池包数量,调整支架本体相对于车梁的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因此电池包之间的布置较为灵活,且降低了快换支架的整体加工难度,另外,支架本体采用框架式结构,结构强度高且利于减重。
较佳地,沿所述车身本体的宽度和/或长度方向,所述锁止机构分布于所述电池包容纳区至少一侧;沿所述车身本体的宽度和/或长度方向,所述电池包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锁止机构配合的所述锁止件。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锁止机构位于电池包容纳区的至少一侧,相应地,锁止件位于电池包的侧壁,空间布局合理,以便电池包进入电池包容纳区的过程中,实现锁止件和锁止机构的连接。
较佳地,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所述电池包容纳区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锁止机构,至少两个所述锁止机构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在电池包容纳区的一侧,电池包与电池包容纳区之间设置多个锁止点,通过多个锁止机构将电池包固定在电池包容纳区内,以提高电池包锁止于快换支架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较佳地,沿所述电池包的高度方向,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电池包的中部或中部以下区域。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位于电池包中部或中部以下区域的锁止件实现与锁止机构的连接,连接点位于电池包中部或中部以下区域,缩小电池包需要悬空设置的区域,锁止稳定性高。
较佳地,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车梁底部,或,所述电池包部分高于所述车梁的下表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电池包的安装空间设置于车梁底部,充分利用车梁下方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布局合理性。电池包部分高于车梁的下表面,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大电池包下表面的离地距离,便于换电设备进出电池包底部。
较佳地,所述电池包容纳区包括沿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子容纳区,所述子容纳区用于独立安装所述电池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池包容纳区被分割为多个子容纳区,单个电池包容纳区可以安装多个电池包,进一步缩小了单个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对换电装置的要求,从而降低换电成本。
较佳地,所述快换支架包括两组沿着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分支架,所述分支架的至少一侧形成所述电池包容纳区,所述分支架包括多个沿着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分段梁,所述分段梁连接于所述车梁,所述分段梁的至少外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锁止机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分段梁的数量,灵活度高,也便于提高电池包安装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快换支架包括多个独立的支架本体,多个独立的所述支架本体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所述支架本体均形成一个电池包容纳区;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侧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电动车辆的内部布局、以及电池包的结构,调整支架本体的个数以及相对于车梁的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相较于整体化加工的快换支架的布置来说,更为灵活。
较佳地,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锁止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电池包容纳区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锁止机构位于两个车身大梁之间相对闭合的空间内,安全性高。
较佳地,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电池包容纳区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锁止机构,至少两个所述锁止机构沿所述车身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锁止机构共同实现锁止,增加电池包与快换支架之间的锁止点,锁止效果稳定。
较佳地,所述快换支架包括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梁,和沿所述车身本体垂直于地面方相延伸的第二连接梁,所述快换支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车梁的侧部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快换支架在第一连接梁能够在水平方向固定的基础上,又通过第二连接梁能够在竖直方向进行固定,使得快换支架相对于车梁的固定更加牢靠。
较佳地,所述快换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梁、支架本体和第一加强筋形成牢固的结构,保证快换支架的连接可靠性。第一连接梁、车梁和第二加强筋形成牢固的结构,保证快换支架的连接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快换支架还包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车端连接器和安装件,每个所述电池包容纳区内分别设有所述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连接于所述快换支架,所述车端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在每个电池包容纳区内设置车端连接器,便于各电池包实现对电动车辆独立供电,从而满足分箱需求。车端连接器通过安装件连接于快换支架上,连接稳定可靠,且安装件能够利用电池包容纳区内的空闲区域实现安装,能够避免与锁止机构发生安装干涉,可以为车端连接器预留出安装空间,避免占用其他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布局合理性。
较佳地,所述安装件包括支撑梁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梁连接于所述快换支架,所述车端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或,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快换支架,所述车端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用于安装车端连接器的支撑板通过支撑梁固定在快换支架上,相比于通过增加支撑板的长度,使得支撑板的两端能够直接安装于快换支架,节省材料的使用。安装车端连接器的支撑板直接连接于快换支架,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也便于零件的加工。
较佳地,所述车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梁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安装件位于两个所述车梁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安装件位于车梁之间,也就是说车端连接器位于两个车梁之间,相较于将车端连接器安装在快换支架的两侧来说,使得载荷平衡、更加稳固,且安全性更高,有效的利用了电动车辆的内部空间。
较佳地,所述电动车辆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快换支架上,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的顶部的定位孔相配合,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定位。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定位孔配合实现电池包和快换支架之间的定位,以在电池包被安装至快换支架内时起到引导作用,以提高电池包进入电池包容纳区中的安装精度,提高电池包的安装效率。同时,在电池包被安装至快换支架之后,互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机构和定位孔可以对电池包进行限位,避免电池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晃动。
较佳地,所述电动车辆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端,以及沿所述车身本体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限位机构分别在车身本体的长度以及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端能够实现对电池包在水平方向上两个自由度的定位,实现定位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座和限位件,所述限位座和所述限位件一个设置在所述电池包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限位座上设有弹性片,通过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弹性片接触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定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弹性片用于防止电池包和快换支架之间刚性碰撞,实现弹性缓冲,通过弹性片与限位凸起配合,限制电池包在电池包容纳区内的位移,防止电池包损坏。由于快换支架与电池包在水平方向接触的空间有限,因此通过限位件与弹性片进挤压定位的方式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能实现在水平方向较佳的定位效果。
较佳地,所述弹性片的端部倾斜设置形成导向斜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弹性片的端部倾斜设置形成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使得弹性片具有较好的弹性以及较佳的导向性,从而方便弹性构件相对于快换支架安装定位,也有助于进一步限制弹性片相对于快换支架的移动。
较佳地,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止支架,所述锁止支架设有沿重力方向延伸的通道,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锁止支架;所述第一锁止部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止部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可阻止位于所述通道的所述锁止件向下移动,以对所述锁止件锁止;所述第二锁止部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止部转动至所述锁止位置时可阻止所述第一锁止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保持在锁止位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锁止部实现对锁止件的锁止的同时,第二锁止部对第一锁止部进行限位,锁止方便、可靠,有利于提升电池包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利于实现电池包的快速更换。
较佳地,所述快换支架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覆盖在所述电池包的顶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池包的上方覆盖有保护板,减少灰尘、雨水等杂物进入电池包容纳区,以避免对电池包的性能造成影响。
较佳地,所述保护板朝向所述电池包顶部的一侧设有缓冲垫,和/或,所述保护板上朝向所述电池包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避让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缓冲垫能够防止电池包在进行移动时对电池包表面进行刮擦,起到保护电池包的作用,也能够减少电池包的晃动。此外,车端连接器可安装于保护板上,电池包与保护板之间在车端连接器连接处以外的区域具有间隙,设置缓冲垫能够补偿该间隙,确保载荷分布均匀。另外,在保护板中设置避让部,便于走线,也可以在避让部内安装车端连接器,空间布局合理,避免车端连接器和保护板之间发生接触干涉。
较佳地,所述电动车辆为电动卡车。
在本技术方案中,电动卡车运行中所需要的功率和总能量都较大,因此需要适配较大体积的电池,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小体积电池适配到电动卡车上,从而降低换电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多个电池包容纳区放置多个电池包,对电池包进行分箱设计,方便更换电池包,更换电池包时省力;电池包分箱放置后,可以根据电动车辆所需的用电量,匹配安装不同数量的电池包,兼容性强;另外,电池包分箱设置,相比于运输整块电池包,无需采用大型运输设备以运输分箱后的电池包,降低设备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动车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电动车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电动车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动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车车辆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B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转接框架局部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锁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第二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快换支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快换支架与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快换支架与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快换支架与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动车辆100
车身本体1
车梁11
快换支架2
支架本体21
第一支撑梁201
第二支撑梁202
第一连接梁203
第二连接梁204
第一加强筋205
第二加强筋206
转接框架3
横梁31
纵梁32
电池包4
锁止机构5
锁止支架51
第一锁止部52
第二锁止部53
锁止件6
连接器组件7
车端连接器71
安装件72
支撑梁720
支撑板721
定位销8
导向面81
限位座91
限位件92
弹性片93
导向斜面9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4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100,该电动车辆100为电动卡车。
具体地,该电动卡车包括:车身本体、快换支架2和多个电池包4,其中,4快换支架2连接于车身本体的车梁11上;快换支架2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电池包容纳区,每个容纳区独立设有锁止机构5;电池包4具有锁止件6,锁止件6与锁止机构5可拆卸连接,多个电池包4分别通过锁止件6连接于对应的电池包容纳区,且多个电池包4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
可以根据电动车辆100的内部布局、以及电池的结构,调整快换支架2相对于车身大梁的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100,因此电池包4之间的布置较为灵活。具体表现为,通过多个电池包容纳区放置多个电池包4,多个电池包4分别通过快换支架2沿车身本体的宽度方向并列排布固定在电动车辆100的车身本体上,对电池包4进行分箱设计,方便更换电池包4,更换电池包4时省力;电池包4分箱放置后,可以根据电动车辆100所需的用电量,匹配安装不同数量的电池包4,兼容性强;另外,电池包4分箱设置,相比于运输整块电池包4,无需采用大型运输设备以运输分箱后的电池包4,降低设备材料成本。多个电池包4分别沿车身本体的宽度方向并列排布,能够有效利用车梁11底部及车梁两侧的空间,空间利用率高。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辆为电动卡车,电动卡车在运行中所需要的功率和总能量都较大,因此需要适配较大体积的电池,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小体积电池适配到电动卡车上,从而降低换电成本。
另外,电池包采用车辆长度方向(X向)分箱,相较于沿车辆宽度方向(Y向)分箱,X向分箱在换电过程中不易产生偏载,而且在电动车辆仅挂载部分电池包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车辆的偏载,使用方式更加灵活,适用性更好;另外,X向分箱也便于换电设备上的解锁机构沿着多个电池包之间的间隙进行解锁操作,换电设备从车辆侧面往返于车辆底部的过程中不会与电池包干涉。具体地,快换支架2包括支架本体21,支架本体21为框架结构,支架本体21包括多个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梁201和多个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梁202,第二支撑梁202分别连接至第一支撑梁201的两端,第一支撑梁201和第二支撑梁202连接围合形成框架结构,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梁201之间的空间形成电池包容纳区;锁止机构5设置在第一支撑梁201的侧部。
可以根据电动车辆100的内部布局、以及电池包4的结构或者电池包4数量,调整支架本体21相对于车梁11的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100,因此电池包4之间的布置较为灵活,且降低了快换支架2的整体加工难度,另外,支架本体21采用框架式结构,结构强度高且利于减重。
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电池包容纳区包括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子容纳区,每个子容纳区都设置有锁止机构,因此,每个子容纳区都可以独立安装电池包,即,每个电池包容纳区都可以安装多个小型的电池包,这样,进一步缩小了单个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对换电装置的要求,从而降低换电成本。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电池容纳区可以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分割为三个子容纳区,每个子容纳区内都设置有一个小电池包,这样,该快换支架2可以同时安装九个独立的电池包。同一个快换支架2上的各个电池包容纳区内的子容纳区数量可以为不同的,例如,靠车身最前方的电池包容纳区可以具有三个子容纳区,中部的电池包容纳区可以仅具有两个子容纳区。在满足电池包安装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任意调整子容纳区的数量和排布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沿电池包4的高度方向,锁止件6位于电池包4的中部,通过位于电池包4中部或中部以下区域的锁止件6实现与锁止机构5的连接,连接点位于电池包4中部或中部以下区域,缩小电池包4需要悬空设置的区域,锁止稳定性高。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锁止件6也可以位于电池包4的中部以下区域。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作出适应性调整,只要能够使得锁止件6连接于对应的电池包容纳区即可。
其次,沿车身本体的高度方向,电池包4位于车梁11底部,将电池包4的安装空间设置于车梁11底部,充分利用车梁11下方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布局合理性。电池包4部分高于车梁11的下表面,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大电池包4下表面的离地距离,便于换电设备进出电池包4底部。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电池包4也可以部分高于车梁11的下表面,例如,电池包4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向上突出、高于车梁11,以充分利用上方的空间。只要电池包4能够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即可,这里不对电池包4的形状和位置做具体限定。
沿车身本体1的长度方向,锁止机构5分布于电池包容纳区至少一侧,电池包4的侧壁设有与锁止机构5配合的锁止件6。锁止机构5位于电池包容纳区的至少一侧,相应地,锁止件6位于电池包4的侧壁,空间布局合理,以便电池包4进入电池包容纳区的过程中,实现锁止件6和锁止机构5的连接。优选地,沿着车身本体1的长度方向,锁止机构5分布于电池包容纳区的两侧。锁止机构5位于电池包容纳区的两侧,锁止点位于电池包4的两侧,使得电池包4两侧均可实现与电池包容纳区连接,以提高平衡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可替换的手段,沿车身本体1的宽度方向,锁止机构5分布于电池包容纳区至少一侧,电池包4的侧壁设有与锁止机构5配合的锁止件6。优选地,沿着车身本体1的宽度方向,锁止机构5分布于电池包容纳区的两侧。或者,沿车身本体1的长度方向,锁止机构5分布于电池包容纳区至少一侧,电池包4的侧壁设有与锁止机构5配合的锁止件6;沿车身本体1的宽度方向,锁止机构5分布于电池包容纳区至少一侧,电池包4的侧壁设有与锁止机构5配合的锁止件6。优选地,锁止机构5分布于电池包容纳区的四周侧,电池包4的四周侧壁的锁止件6都通过锁止机构5固定于电池包容纳区内,锁止效果稳定,进一步防止电池包4的掉落。
沿车身本体1的宽度方向,电池包容纳区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沿车身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电池包容纳区的一侧,电池包4与电池包容纳区之间设置多个锁止点,通过多个锁止机构5将电池包4固定在电池包容纳区内,以提高电池包4锁止于快换支架2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优选地,沿车身本体1的宽度方向,电池包容纳区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
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可替换的手段,沿车身本体1的长度方向,电池包容纳区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沿车身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沿车身本体1的长度方向,电池包容纳区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或者,沿车身本体1的宽度方向,电池包容纳区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沿车身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沿车身本体1的长度方向,电池包容纳区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沿车身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沿车身本体1的宽度方向,电池包容纳区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沿车身本体1的长度方向,电池包容纳区的两侧也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锁止机构5。
在本实施例中,快换支架2包括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梁203,和沿车身本体垂直于地面方相延伸的第二连接梁204,快换支架2通过第一连接梁203通过第二连接梁204与车梁11的侧部连接。
第一连接梁203安装在车梁11的侧部,使得安装空间更大,并且便于安装和拆卸。快换支架2在第一连接梁203能够在水平方向固定的基础上,又通过第二连接梁204能够在竖直方向进行固定,使得快换支架2相对于车梁11的固定更加牢靠。
在本实施例中,快换支架2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205和多个第二加强筋206,多个第一加强筋205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梁203与支架本体21之间,多个第二加强筋206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梁203和第二连接梁204之间。第二连接梁204、支架本体21和第一加强筋205形成牢固的结构,保证电池包4支架的连接可靠性。第一连接梁203、车梁11和第二加强筋206形成牢固的结构,保证电池包4支架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快换支架2还包连接器组件7,连接器组件7包括安装车端连接器71和安装件72,每个电池包容纳区内分别设有安装件72,安装件72连接于快换支架2,车端连接器71设置在安装件72上。安装件72包括支撑梁720和支撑板721,支撑板721通过支撑梁720连接于快换支架2,车端连接器71设置在支撑板721上。通过在每个电池包容纳区内设置车端连接器71,便于各电池包4实现对电动车辆100独立供电,从而满足分箱需求。车端连接器71通过安装件72连接于快换支架2上,连接稳定可靠,且安装件72能够利用电池包容纳区内的空闲区域实现安装,能够避免与锁止机构发生安装干涉,可以为车端连接器71预留出安装空间,避免占用其他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布局合理性。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安装件72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连接于快换支架2,车端连接器71设置于安装板上。在本实施例中,车端连接器71包括液冷连接器和电连接器,液冷连接器和所述电连接器依次布置在安装板上。具体地,快换支架2上的车端电连接器与电动车辆100的电路控制单元连接,从而实现电池包4与电动车辆100的电连接,使得电池包4能够为电动车辆100进行供电。液冷连接器与电动车辆100的冷却系统连接,冷却液能够通过电池端水接头和车端水接头流入电池包4内,对电池包4进行冷却或保温,保证电池包4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保证电池包4的正常供电。
本实施例将电连接器和液冷连接器安装在快换支架2的顶部,相较于传统技术中将电池端电连接器安装在电池包4的侧壁上而言,能够避免电池端电连接器占用电池侧部的空间,从而使得电池包4的侧部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安装其他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车梁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车梁11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安装件72位于两个车梁11之间。
安装件72位于车梁11之间,也就是说电连接器安装在车梁11之间,相较于将连接器组件7安装在快换支架2的两侧来说,并且使得载荷平衡、更加稳固,且安全性更高,有效的利用了电动车辆100的内部空间。
参见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辆100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安装在快换支架2上,用于与电池包4的顶部的定位孔相配合,以对电池包4进行定位。快换支架2上还有设有导向机构,有效地提高了电动车辆100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与电池包4定位的准确性。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定位孔配合实现电池包4和快换支架2之间的定位,以在电池包4被安装至快换支架2内时起到引导作用,以提高电池包4进入电池包4容纳区中的安装精度,提高电池包4的安装效率。同时,在电池包4被安装至快换支架2之后,互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机构和定位孔可以对电池包4进行限位,避免电池包4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晃动。
具体地,参见图11所示,第一限位机构为定位销8,所述定位销8靠近所述电池包4的端部具有直径逐渐减小的导向面81,通过限位机构端部逐渐减小的导向面81,能够容许一定的偏移误差更容易将限位机构插入电池包4的定位孔内,即使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微小误差也能够实现电池包4的精确对准。优选地,定位销8可以设置在支撑板721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定位销8和定位孔的横截面也可以均为非圆形,例如,可以采用菱形销,菱形销相较于圆形销来说更容易定向,但是缺少了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作出适应性调整,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辆100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端,以及沿车身本体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第二限位机构分别在车身本体的长度以及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端能够实现对电池包4在水平方向上两个自由度的定位,实现定位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座91和限位件92,限位座91和限位件92一个设置在电池包4上,另一个设置在支架本体21上,限位座91上设有弹性片93,通过限位件92与弹性片93接触以对电池包4进行定位。弹性片93用于防止电池包4和快换支架2之间刚性碰撞,实现弹性缓冲,通过弹性片93与限位件配合,限制电池包4在电池包容纳区内的位移,防止电池包4损坏。由于快换支架2与电池包4在水平方向接触的空间有限,因此通过限位件92与弹性片93进挤压定位的方式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能实现在水平方向较佳的定位效果。
弹性片93和限位座91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个,弹性片93与限位座91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弹性片93均连接在快换支架2的内侧壁上,限位构件均连接在电池包4的外侧壁上。弹性片93用于防止电池包4和快换支架2之间刚性碰撞,实现弹性缓冲,通过限位座91与弹性片93配合,限制电池包4相对于快换支架2的移动,防止电池包4损坏。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限位座91均连接在快换支架2的内侧壁上,弹性片93均连接在电池包4的外侧壁上。或者,也可以在快换支架2上的内侧壁上连接部分弹性片93和部分限位座91,在电池包4的外侧壁上连接对应的部分限位座91和部分弹性片93。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片93的端部倾斜设置形成导向斜面930。导向斜面930形成为朝向电动车辆100的快换支架2的内侧壁弯折,使得导向斜面930用于与快换支架2的内侧壁卡合。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导向斜面930可以形成为勾状,其勾住快换支架2的内侧壁的下表面,导向斜面930使得弹性片93具有较好的弹性以及较佳的导向性,从而方便弹性片93相对于快换支架2安装定位,也有助于进一步限制弹性片93相对于快换支架2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5包括锁止支架51,锁止支架51设有沿重力方向延伸的通道54,锁止机构5还包括第一锁止部52和第二锁止部53,第一锁止部52可转动地安装于锁止支架51;第一锁止部52被配置为当第一锁止部52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可阻止位于通道54的锁止件6向下移动,以对锁止件6锁止;第二锁止部53被配置为当第一锁止部52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可阻止第一锁止部52转动,以使第一锁止部52保持在锁止位置。第一锁止部52实现对锁止件6的锁止的同时,第二锁止部53对第一锁止部52进行限位,锁止方便、可靠,有利于提升电池包4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利于实现电池包4的快速更换。
第一锁止部52为棘轮,第二锁止部53为棘爪;棘轮被配置为在锁止件6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被锁止件6带动以沿第一方向转动;棘爪被配置为在锁止件6向上移动至通道54内时,与棘轮啮合以阻止棘轮转动。一方面,当棘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棘爪能够及时移动至与棘轮锁止,实现对锁止部的快速锁止。另一方面,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棘爪能够与棘轮保持啮合。因此,保证了锁止机构5对电池锁止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的锁止机构5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电池包4沿竖向(直上直下)挂接至电动车辆的锁止机构,例如螺栓式锁止机构、涨珠式锁止机构、T型锁式锁止机构、钩挂式锁止机构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快换支架2还包括保护板,保护板覆盖在电池包4的顶部。保护板朝向电池包4顶部的一侧设有缓冲垫,电池包4的上方覆盖有保护板,减少灰尘、雨水等杂物进入电池包容纳区,以避免对电池包4的性能造成影响。设置缓冲垫能够防止电池包在进行移动时对电池包表面进行刮擦,起到保护电池包的作用,也能够减少电池包的晃动。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保护板上朝向电池包4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避让部,避让部可以供电池包线路穿过,以连接至车身。车端连接器可安装于保护板上,电池包4与保护板之间在车端连接器连接处以外的区域具有间隙,设置缓冲垫能够补偿该间隙,确保载荷分布均匀。另外,在保护板中设置避让部,便于走线,也可以在避让部内安装车端连接器,空间布局合理,避免车端连接器和保护板之间发生接触干涉。
保护板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电池包4的顶部对应设置有一保护板。一方面可以根据电动车辆100的内部布局、以及电池包4的数量,调整保护板的数量,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100,另一方面,在电池包4数量少的时候,也能够减轻整体结构的重量。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电动车辆100,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电动车辆100包括转接框架3,转接框架3位于车梁11上方快换支架2通过所述转接框架3与所述车梁11连接。通过增加额外的转接框架3使得电池包4的连接更加稳固。
具体地,转接框架3包括两个相对平行的纵梁32和多个相对平行的横梁31,两个所述横梁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32连接,纵梁32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横梁31沿车身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由多个横梁31和纵梁32形成的长方形框架,除了使得转接框架3本身的结构牢固意外,当快换支架2与转接框架3连接时也更加牢固,增加了电池包4与快换支架2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如图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电动车辆100,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快换支架2包括三个独立的支架本体21,三个独立的支架本体21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支架本体21均形成一个电池包容纳区;锁止机构5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侧部。每个独立的支架本体21均采用框架结构,结构强度高且利于减重,具体地,与实施例1类似,每个支架本体21都具有两个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梁201和两个沿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梁202,第一支撑梁201与第二支撑梁202合围成矩形框架结构。可以根据电动车辆100的内部布局、以及电池包4的结构,调整支架本体21的个数以及相对于车梁11的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100,相较于整体化加工的快换支架2的布置来说,更为灵活。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独立的支架本体21,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电动车辆100,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快换支架2包括两组沿着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分支架,分支架的至少一侧形成电池包容纳区,分支架包括多个沿着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分段梁,分段梁连接于车梁11,分段梁的至少外侧壁上设置有锁止机构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分段梁的数量,灵活度高,也便于提高电池包4安装的稳定性。
在某些情况下,实施例4中的快换支架2可以视为实施例1中的快换支架省去第二支撑梁202后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例1的这种变形中的第一支撑梁201可以被视为是分段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装置或组件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本体;
快换支架,所述快换支架连接于所述车身本体的车梁上;所述快换支架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多个电池包容纳区,每个所述电池包容纳区内设有锁止机构;
多个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止机构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包分别通过所述锁止件独立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电池包容纳区,多个所述电池包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身本体的宽度和/或长度方向,所述锁止机构分布于所述电池包容纳区至少一侧;沿所述车身本体的宽度和/或长度方向,所述电池包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锁止机构配合的所述锁止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所述电池包容纳区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锁止机构,至少两个所述锁止机构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包的高度方向,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电池包的中部或中部以下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车梁底部,或,所述电池包部分高于所述车梁的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容纳区包括沿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子容纳区,所述子容纳区用于独立安装所述电池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多个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多个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围合形成所述框架结构,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电池包容纳区;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侧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包括两组沿着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分支架,所述分支架的至少一侧形成所述电池包容纳区,所述分支架包括多个沿着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分段梁,所述分段梁连接于所述车梁,所述分段梁的至少外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锁止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包括多个独立的支架本体,多个独立的所述支架本体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所述支架本体均形成一个电池包容纳区;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侧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连接于所述车梁的顶部、侧部或底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包括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梁,和沿所述车身本体垂直于地面方相延伸的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快换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于所述车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还包括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车端连接器和安装件,每个所述电池包容纳区内分别设有所述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连接于所述快换支架,所述车端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支撑梁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梁连接于所述快换支架,所述车端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或,
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快换支架,所述车端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梁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安装件位于两个所述车梁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快换支架上,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的顶部的定位孔相配合,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定位。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沿所述车身本体的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端,以及沿所述车身本体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座和限位件,所述限位座和所述限位件一个设置在所述电池包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快换支架上,所述限位座上设有弹性片,通过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弹性片接触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定位。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的端部倾斜设置形成导向斜面。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止支架,所述锁止支架设有沿重力方向延伸的通道,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锁止支架;
所述第一锁止部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止部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可阻止位于所述通道的所述锁止件向下移动,以对所述锁止件锁止;
所述第二锁止部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止部转动至所述锁止位置时可阻止所述第一锁止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保持在锁止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覆盖在所述电池包的顶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朝向所述电池包顶部的一侧设有缓冲垫,和/或,所述保护板上朝向所述电池包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避让部。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为电动卡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34580.0U CN218750260U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电动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34580.0U CN218750260U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电动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50260U true CN218750260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90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34580.0U Active CN218750260U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电动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502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1959A1 (zh) * | 2022-07-15 | 2024-01-18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 |
-
2022
- 2022-07-15 CN CN202221834580.0U patent/CN2187502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1959A1 (zh) * | 2022-07-15 | 2024-01-18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096473U (zh) | 换电车辆 | |
CN218577489U (zh) | 换电车辆 | |
CN115303044B (zh) | 电池包布局紧凑的电动汽车 | |
CN116118449A (zh) | 电动车辆 | |
CN218577490U (zh) | 换电车辆 | |
CN217956019U (zh) | 布局紧凑的动力电池包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 |
CN218750260U (zh) | 电动车辆 | |
CN218750265U (zh) | 电动车辆 | |
WO2024153197A1 (zh) | 电池、支架和车辆 | |
CN218750266U (zh) | 支架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动车辆 | |
CN218750405U (zh) | 电池包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 |
CN219446768U (zh) | 电动车辆 | |
CN116811651A (zh) | 电动车辆 | |
CN218858213U (zh) |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 |
WO2024011960A1 (zh) | 电动车辆 | |
CN115799741A (zh) | 电池包总成及电动车辆 | |
CN218385519U (zh) | 电池包组件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 |
CN220180625U (zh) | 换电系统、电池和车辆 | |
CN217892558U (zh) | 换电转接框架、侧向换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16252667A (zh) |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 |
CN217396285U (zh) | 充电架、换电站和储能站 | |
WO2024152376A1 (zh) | 电池和车辆 | |
CN211844149U (zh) | 一种换电站 | |
CN219927449U (zh) | 一种汽车底盘及汽车 | |
CN116118557A (zh) | 电池包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