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8213U -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8213U
CN218858213U CN202221851215.0U CN202221851215U CN218858213U CN 218858213 U CN218858213 U CN 218858213U CN 202221851215 U CN202221851215 U CN 202221851215U CN 218858213 U CN218858213 U CN 218858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upport
vehicle body
bracke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512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王凯枫
祝明
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512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8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8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8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所述车身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多个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电池容纳区用于固定安装多个独立的电池包,且每个所述电池容纳区各自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供每个所述电池包独立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电池容纳区内,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在电动车辆上安装不同数量的电池包,相比于一整块大电池包,每个电池容纳区中的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较小,用于运输电池包的换电设备可以采用小体积、小功率的设计,从而降低了换电成本。车身支架通过支架本体固定电池包,可以灵活调整支架本体相对于车身大梁的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

Description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车辆的电池包设置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和快换式,其中,固定式电池一般是固定在车辆上,在充电时直接以车辆作为充电对象。而快换式的电池包一般通过活动安装的方式被固定在车辆的托架上。亏电的电池包可以被取下并在车辆上安装上满电的电池包,以单独对电池包进行更换或充电操作。更换下的电池包充电完毕后,再重新安装在车辆上。
其中,对于快换式的电池包,整体的电池包大而重,更换难度大。尤其针对大型车辆,例如重卡车型,车体以及载货重量很大,导致大型车辆对电池包的容量需求较高,必须足够大容量的电能才能够支持大型车辆行驶百来公里,在这种情况下,更换整块电池包的难度巨大,并且也需要大型的运输设备来取放、运输电池包,进而造成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大型电池更换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用于将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所述车身支架至少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多个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电池容纳区用于固定安装多个独立的电池包,且每个所述电池容纳区各自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供每个所述电池包独立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电池容纳区内。
在本方案中,车身支架上设置多个电池容纳区,每个电池容纳区都可以独立安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包,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在电动车辆上安装不同数量的电池包,以适配电动车辆不同的用电需求,因此电池包的布置较为灵活。其次,相比于一整块大电池包,每个电池容纳区中的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较小,方便安装,有利于电池包的标准化,以及用于取放、运输电池包的换电设备可以采用小体积、小功率的设计,从而降低了换电成本。再者,多个电池包沿电动车辆的长度方向布置,可以充分利用到整个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空间,以及部分长度方向空间,使得结构布置紧凑。
较佳地,沿着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每个所述电池容纳区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锁止机构。
在本方案中,锁止机构在电池容纳区内,能够与电池形成可靠连接;锁止机构位于电池容纳区的两侧,即位于电池的两侧,两侧锁止机构所受到的载荷较为平衡,保证电池包稳定锁止;此外,通过设置多个锁止机构,分担载荷、并实现多重保险,使得锁止较为可靠。
较佳地,沿着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所述电池容纳区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定位的定位机构。
在本方案中,通过定位机构可以在电池包安装至支架本体之时起到引导作用,尽可能避免电池包因对位不准而导致的安装失败,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装效率。较佳地,定位机构与锁止机构错位设置,空间布局合理,充分利用支架本体上的空间,避免定位机构和锁止机构发生接触干涉。
较佳地,沿着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所述电池包支架和所述电池包之间设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电池包在所述电池容纳区内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的自由度。
在本方案中,通过限位机构可以实现电池包与支架本体之间的限位,提高电池包安装的稳定性,并防止在电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颠簸导致电池包发生不期望的位移、甚至发生电池包从电动车辆上脱离的事故。
较佳地,所述支架本体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多个沿所述车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多个沿着所述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围合形成所述框架结构,沿所述车身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电池容纳区。
在本方案中,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交叉设置,使得结构稳固,这样,框架结构能够在满足支架本体结构强度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减重。第一支撑梁将支架本体分隔为多个电池容纳区,电池包可以借助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实现锁止和定位。
较佳地,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梁分别设有对应的所述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侧壁,所述锁止机构具有锁槽以供所述电池包的锁轴进入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沿着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进入所述电池容纳区并与所述锁止机构连接。
在本方案中,在电池包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仅需使电池包产生竖直方向的位移,无需额外对电池包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即可实现电池包的锁止,便于操作,也有利于简化换电设备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转接架,所述转接架分别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车身的大梁以将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车身的大梁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转接架将车身支架固定在车身大梁上,使得安装方便且连接稳定。
较佳地,所述转接架至少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接板;
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下方,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自所述支架本体向上延伸的所述转接板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侧壁相连接;或,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上方,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自所述支架本体向下延伸的所述转接板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侧壁相连接。
在本方案中,转接板可以连接于车身大梁的侧部,相比于在车身大梁底部安装,车身大梁的侧部安装空间较大,便于装配操作。在支架本体位于车身大梁的下方的情况下,支架本体可以直接在车身下方进行安装,便于对现有电动车辆的改造;在支架本体位于车身大梁的上方的情况下,车身大梁为支架本体提供支撑,使得支架本体的固定较为牢靠。
较佳地,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所述转接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
在本方案中,转接板的长度比支架本体的长度更长或二者相同,保证支架本体能够可靠连接到车身大梁上,提高支架本体与车身大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较佳地,所述转接板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通过加强组件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梁和/或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相对所述支架本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梁平行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加强组件将支架本体安装在大梁的侧部,安装空间大,方便,加强组件中可以仅设置有第一加强梁,也可以仅设置有第二加强梁,还可以同时设置这两种加强梁,进一步提高支架本体的强度。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可以为梁的形式,也可以为板的形式,本公开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并不限定“梁”具体的形状或形式。
较佳地,所述车身支架包括两个转接架,两个所述转接板都连接于两个所述车身大梁的内侧部,或,两个所述转接板都连接于两个所述车身大梁的外侧部。
在转接板都位于外侧部的情况下,安装空间大,便于车身支架在车身大梁上的安装;在转接板都位于内侧部的情况下,转接板被车身大梁包围,连接结构相对封闭、较为安全,使得转接板与车身大梁的连接较为可靠。
较佳地,在每个所述电池容纳区内,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设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电池包的车端电连接器用于和位于所述电池容纳区内的所述电池包实现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连接梁为车端电连接器提供安装面,车端电连接器能够与电池包的电池端电连接器实现电连接,连接梁可以与第二支撑梁相固定,提高车身支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较佳地,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定位,所述定位机构至少位于所述连接梁的两侧。
在本方案中,转接板为电连接器提供安装空间,同时还能够起到加强第二支撑梁的作用;定位机构位于连接梁的两侧(两端部),定位机构彼此之间的间距较大,有利于电池端电连接器与车端电连接器的准确连接。
较佳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分体,每个所述支架分体均具有多个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子区域,所述子区域为所述电池容纳区的至少部分,所述支架分体独立安装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上或多个所述支架分体安装成一体后安装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上。
在本方案中,支架分体的结构较为独立、体积也较小,因此布置更为灵活,容易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
较佳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两个独立的所述支架分体,两个所述支架分体分别位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外侧部,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支架分体上对应的所述子区域共同形成所述电池容纳区,且对应的所述子区域内均设有所述锁止机构以共同连接所述电池包。
在本方案中,支架分体设置在车身的大梁外侧,安装空间较大,安装时容易操作,且两个车身大梁内侧无需设置支架分体,使得两个支架分体形成的支架本体在具有足够的强度下,重量较轻,空间占用小。
较佳地,所述支架分体为单个,位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内侧部,所述子区域内均设有所述锁止机构以连接所述电池包。
在本方案中,支架分体设置在车身大梁的内侧,支架分体可以同时与两个车身大梁固定,连接结构更可靠,且车身大梁对支架分体能够其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支架本体仅设置车身大梁内侧,使得车身大梁外侧的空间可预留给电池包或者其他车身部件,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较佳地,所述电池容纳区包括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子容纳区,每个子容纳区用于独立安装所述电池包。
在本方案中,电池容纳区被分割为多个子容纳区,单个电池容纳区可以安装多个电池包,进一步缩小了单个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对换电装置的要求,从而降低换电成本。
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多个电池包和如前所述的车身支架,多个所述电池包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身支架上对应的所述电池包容纳区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应用上述车身支架,可以根据需要在电动车辆上安装不同数量的电池包,相比于一整块大电池包,每个电池容纳区中的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较小,用于取放、运输电池包的换电设备可以采用小体积、小功率的设计,从而降低了换电成本。此外,多个电池包沿车身的长度方向排列,因此,无论设置多少个电池包,电池包的分布基本是左右对称的,车身受到的来自于电池包的重力载荷也是左右对称的,这样能够防止电动车辆载荷左倾或者右倾,有利于电动车辆的平稳运行和使用寿命。而且,这样排布可以充分利用到整个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空间,以及部分长度方向空间,使得结构布置紧凑。
较佳地,所述电动车辆为电动卡车。
在本方案中,电动卡车运行中所需要的功率和总能量都较大,因此需要适配较大体积的电池,通过应用上述车身支架,可以将小体积的电池包适配到电动卡车上,从而降低换电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支架,通过设置多个可以独立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容纳区,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在电动车辆上安装不同数量的小型电池包,相应地,用于取放、运输电池包的换电设备可以采用小体积、小功率的设计,从而降低了换电成本。另外,车身支架通过支架本体固定电池包,因此可以根据电动车辆的内部布局、以及电池包的结构,调整支架本体相对于车身大梁的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因此电池包的布置较为灵活。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通过应用上述车身支架,可以降低换电成本,另外,由于多个电池包沿车身的长度方向排列,因此,无论设置多少个电池包,电池包的分布基本是左右对称的,车身受到的来自于电池包的重力载荷也是左右对称的,这样能够防止电动车辆载荷左倾或者右倾,有利于电动车辆的平稳运行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动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安装有电池包的车身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车身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动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安装有电池包的车身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车身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池包10
车身支架20
大梁30
锁止机构40
定位机构50
支架本体1
第一支撑梁11
第二支撑梁12
连接梁13
第三支撑梁14
电池容纳区2
转接架3
转接板31
加强组件32
第一加强梁321
第二加强梁322
车端电连接器4
定位销5
支架分体6
子区域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多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电动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安装在车身上的车身支架20,多个电池包10各自通过车身支架20安装在电动车辆上。
在本实施例中,车身具有两个大梁30,车身支架20固定在两个大梁30上以实现在车身上的安装。车身支架20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固定于电动车辆的车身上,支架本体1具有三个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电池容纳区2,每个电池容纳区2都可以用于固定安装一个独立的电池包10,且每个电池容纳区2各自设有锁止机构40,锁止机构40用于供每个电池包10独立安装于对应的电池容纳区2内,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在电动车辆上安装不同数量的电池包10,以适配电动车辆不同的用电需求,因此电池包的布置较为灵活。其次,相比于一整块大电池包,每个电池容纳区2中的电池包10的体积和重量较小,方便安装,有利于电池包的标准化,以及用于取放、运输电池包10的换电设备可以采用小体积、小功率的设计,从而降低了换电成本。再者,多个电池包沿电动车辆的长度方向布置,可以充分利用到整个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空间,以及部分长度方向空间,使得结构布置紧凑。另外,由于,多个电池包10沿车身的长度方向排列,无论设置多少个电池包10,电池包10的分布基本是左右对称的,车身受到的来自于电池包10的重力载荷也是左右对称的,这样能够防止电动车辆载荷左倾或者右倾,有利于电动车辆的平稳运行和使用寿命。
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电池容纳区2包括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子容纳区,每个子容纳区都设置有锁止机构,因此,每个子容纳区都可以独立安装电池包,即,每个电池容纳区2都可以安装多个小型的电池包,这样,进一步缩小了单个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对换电装置的要求,从而降低换电成本。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电池容纳区可以沿车身的横向分割为三个子容纳区,每个子容纳区内都设置有一个小电池包,这样,该车身支架可以同时安装九个独立的电池包。同一个车身支架上的各个电池容纳区2内的子容纳区数量可以为不同的,例如,靠车身最前方的电池容纳区可以具有三个子容纳区,中部的电池容纳区可以仅具有两个子容纳区。在满足电池包安装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任意调整子容纳区的数量和排布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为框架结构,支架本体1包括多个沿车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梁11和多个沿着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梁12,第一支撑梁11和第二支撑梁12连接围合形成框架结构,沿车身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梁11之间的空间形成电池容纳区2。第一支撑梁11和第二支撑梁12交叉设置,使得结构稳固,这样,框架结构能够在满足支架本体1结构强度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减重。第一支撑梁11将支架本体1分隔为多个电池容纳区2,电池包10可以借助于第一支撑梁11和第二支撑梁12实现锁止和定位。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也可以为板状结构,以具有较好的强度,同时,板状的支架本体1可以为位于下方的电池包10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沿着车身的长度方向,每个电池容纳区2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锁止机构40,锁止机构40供电池包10的锁轴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进入并锁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40仅安装在第一支撑梁11朝向电池容纳区2的侧部。锁止机构40在电池容纳区2内,能够与电池包10形成可靠连接;锁止机构40位于电池容纳区2的两侧,即位于电池包10的两侧,两侧锁止机构40所受到的载荷较为平衡,保证电池包10稳定锁止;此外,通过设置多个锁止机构40,分担载荷、并实现多重保险,使得锁止较为可靠。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锁止机构40也可以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电池容纳区2的两侧,具体地,锁止机构40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梁12朝向电池容纳区2的侧部。
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梁11分别设有对应的锁止机构40,锁止机构40位于第一支撑梁11的侧壁,锁止机构40具有锁槽以供电池包10的锁轴进入以实现电池包10自支架本体1的下方沿着车身的高度方向进入电池容纳区2并与锁止机构40连接。具体地,锁止机构40包括锁止支架,锁止支架设有沿重力方向延伸的锁槽,锁止机构40还包括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第一锁止部可转动地安装于锁止支架;第一锁止部被配置为当第一锁止部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可阻止位于锁槽的锁轴向下移动,以对锁轴锁止;第二锁止部被配置为当第一锁止部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可阻止第一锁止部转动,以使第一锁止部保持在锁止位置。锁轴通过沿重力方向延伸的锁槽自下而上进入锁止机构40,通过第一锁止部转动至锁止位置,实现对锁轴的锁止,第一锁止部实现对锁轴的锁止的同时,第二锁止部对第一锁止部进行限位,锁止方便、可靠,有利于提升电池包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利于实现电池包的快速更换。在电池包10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仅需使电池包10产生竖直方向的位移,无需额外对电池包10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即可实现电池包10的锁止,便于操作,也有利于简化换电设备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锁止机构40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电池包10沿竖向(直上直下)挂接至电动车辆的锁止机构40,例如螺栓式锁止机构、涨珠式锁止机构、T型锁式锁止机构、钩挂式锁止机构等等。
此外,除了上述的锁止机构40,沿着车身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电池容纳区2的两侧还可以分别设有用于与电池包10定位的定位机构50、以及用于限定电池包10在电池容纳区2内在水平方向的自由度的限位机构。
通过定位机构50可以在电池包10安装至支架本体1之时起到引导作用,尽可能避免电池包10因对位不准而导致的安装失败,从而提高电池包10的安装效率。通过限位机构可以实现电池包10与支架本体1之间的限位,提高电池包10安装的稳定性,并防止在电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颠簸导致电池包10发生不期望的位移、甚至发生电池包10从电动车辆上脱离的事故。
定位机构50、限位机构与锁止机构40可以彼此错位设置,以使得在电池容纳区2内布局合理,充分利用支架本体1上的空间,避免定位机构50、限位机构和锁止机构40发生接触干涉。
车身支架20还包括转接架3,转接架3分别连接支架本体1和车身的大梁30以将支架本体1固定于车身的大梁30上。通过设置转接架将车身支架固定在车身大梁上,使得安装方便且连接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身支架20还与车身大梁30直接连接(例如,通过螺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架本体1与车身大梁30的连接牢固程度,以及结构简单化。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架3至少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接板31,为了有效利用空间以及便于装配,转接板31可以连接于车身大梁30的侧部,支架本体1设置于车身的大梁30的下方,支架本体1通过自支架本体1向上延伸的转接板31与车身的大梁30的侧壁相连接。在支架本体1位于车身大梁30的下方的情况下,支架本体1可以直接在车身下方进行安装,便于对现有电动车辆的改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架本体1设置于车身的大梁30的上方,支架本体1通过自支架本体1向下延伸的转接板31与车身的大梁30的侧壁相连接。在支架本体1位于车身大梁30的上方的情况下,车身大梁30为支架本体1提供支撑,使得支架本体1的固定较为牢靠。
沿车身长度方向,转接板31的长度不小于支架本体1的长度,转接板31的长度比支架本体1的长度更长或二者相同,保证支架本体1能够可靠连接到车身大梁30上,提高支架本体1与车身大梁30之间的连接强度。
转接板31与支架本体1之间通过加强组件32连接,加强组件32包括第一加强梁321以及第二加强梁322,第一加强梁321相对支架本体1倾斜设置连接于转接板31和支架本体1之间,第二加强梁322平行设置于支架本体1上分别与转接板31和支架本体1连接。通过加强组件32将支架本体1安装在大梁30的侧部,安装空间大,方便,还可以同时设置这两种加强梁,进一步提高支架本体1的强度。第一加强梁321和第二加强梁322可以为梁的形式,也可以为板的形式,还可以为管材、型材等形式,本公开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并不限定“梁”具体的形状或形式。例如,参见图1至图3所示,第一加强梁321为三角形板,第二加强梁322为矩形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梁321沿车身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梁321的位置可以与第一支撑梁11的位置对应,例如,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撑梁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加强梁321。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强组件32中可以仅设置有第一加强梁321,也可以仅设置有第二加强梁322,都可以起到加强车身支架20与车身支架20连接可靠性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架3都连接于两个大梁30的外侧,在转接板31都位于外侧部的情况下,安装空间大,便于车身支架20在车身大梁30上的安装。
在其他的某些实施例中,转接架3也可以连接于两个大梁30的内侧,例如,可以仅设置一个转接架3,转接架3位于两个大梁30之间并同时连接于两个大梁3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车身支架20包括两个转接架3,两个转接板31都连接于两个车身大梁30的内侧部。转接架3被车身大梁30包围,连接结构相对封闭、较为安全,使得转接架3与车身大梁30的连接较为可靠。
在每个电池容纳区2内,支架本体1的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梁12之间设有连接梁13,连接梁13上设置有朝向电池包10的车端电连接器4用于和位于电池容纳区2内的电池包10实现电连接。连接梁13为车端电连接器4提供安装面,车端电连接器4能够与电池包10的电池端电连接器实现电连接,连接梁13可以与第二支撑梁12相固定,提高车身支架20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梁12上设有定位机构50,定位机构50至少位于连接梁13的两侧。转接板31为电连接器提供安装空间,同时还能够起到加强第二支撑梁12的作用;定位机构50位于连接梁13的两侧(两端部),定位机构50彼此之间的间距较大,有利于电池端电连接器与车端电连接器4的准确连接。具体地,定位机构50包括定位销5,定位销5可以配合地插入电池包10的定位孔中,从而实现电池包10与车身支架20的定位。
本实施例的电动车辆通过应用上述车身支架20,可以根据需要在电动车辆上安装不同数量的电池包10,相比于一整块大电池包10,每个电池容纳区2中的电池包10的体积和重量较小,用于取放、运输电池包10的换电设备可以采用小体积、小功率的设计,从而降低了换电成本。
本实施例的电动车辆优选为电动卡车,电动卡车运行中所需要的功率和总能量都较大,因此需要适配较大体积的电池,通过应用上述车身支架20,可以将小体积适配到电动卡车上,从而降低换电成本。
实施例2
图4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1包括多个支架分体6,每个支架分体6均具有多个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子区域7,子区域7为电池容纳区2的一部分,支架分体6独立安装于电动车辆的车身上或多个支架分体6安装成一体后安装于电动车辆的车身上。支支架分体6的结构较为独立、体积也较小,因此布置更为灵活,容易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
与实施例1类似,支架分体6也是框架结构,其包括多个沿沿车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梁11和两个沿着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梁12,多个第一支撑梁11均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梁12之间,以围合形成框架结构,沿所述车身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梁11之间的空间形成子区域7,锁止机构40安装在每个子区域7的第一支撑梁11上。参见图5和图6所示,其中一个支架分体6的两个第二支撑梁12之间还设有用于安装车端电连接器4的连接梁13,连接梁13上还设有位于车端电连接器4两侧的定位销5以便于引导电池包安装至支架分体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架分体6还可以包括第三支撑梁14,每个子区域内均设置两个沿车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梁14,进一步对框架结构起到加强作用。相应地,定位销5设置在第三支撑梁14上,以使得每个电池包10都有两个定位销5定位。对于具有连接梁的支架分体,第三支撑梁位于连接梁的两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用于安装车端电连接器4的连接梁13也可以在两个大梁30之间,即,连接梁13与支架分体6相对独立,以使得车端电连接器4对应于电池的中部。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包括两个独立的支架分体6,两个支架分体6分别位于车身的大梁30的外侧部,且分别位于两个支架分体6上对应的子区域共同形成电池容纳区2,且对应的子区域内均设有锁止机构40以共同连接电池包10。支架分体6设置在车身的大梁30外侧,安装空间较大,安装时容易操作,且两个车身大梁内侧无需设置支架分体,使得两个支架分体形成的支架本体在具有足够的强度下,重量较轻,空间占用小。
支架分体6与大梁30之间设置有转接架3,本实施例的转接架3与实施例1类似,转接架3具有转接板31,转接板31与支架本体1之间通过加强组件32连接,加强组件32包括倾斜延伸的第一加强梁321,具体地,该第一加强梁321为三角形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类似,车身支架20包括支架分体6,所不同的是,支架分体6为单个,位于车身的大梁30的内侧部,子区域内均设有锁止机构40以连接电池包10。支架分体6设置在车身大梁30的内侧,支架分体6可以同时与两个车身大梁30固定,连接结构更可靠,且车身大梁30对支架分体6能够其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支架本体仅设置车身大梁内侧,使得车身大梁外侧的空间可预留给电池包或者其他车身部件,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用于将电池包安装到电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至少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多个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电池容纳区用于固定安装多个独立的电池包,且每个所述电池容纳区各自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供每个所述电池包独立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电池容纳区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每个所述电池容纳区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锁止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所述电池容纳区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定位的定位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所述电池包支架和所述电池包之间设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电池包在所述电池容纳区内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的自由度。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多个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间隔的第一支撑梁和多个沿着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围合形成所述框架结构,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电池容纳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梁分别设有对应的所述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侧壁,所述锁止机构具有锁槽以供所述电池包的锁轴进入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沿着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进入所述电池容纳区并与所述锁止机构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转接架,所述转接架分别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车身的大梁以将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车身的大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架至少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接板;
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下方,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自所述支架本体向上延伸的所述转接板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侧壁相连接;或,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上方,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自所述支架本体向下延伸的所述转接板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侧壁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所述转接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通过加强组件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梁和/或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相对所述支架本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梁平行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包括两个所述转接架,两个所述转接板都连接于两个所述车身的大梁的内侧部,或,两个所述转接板都连接于两个所述车身的大梁的外侧部。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电池容纳区内,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设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电池包的车端电连接器用于和位于所述电池容纳区内的所述电池包实现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定位,所述定位机构至少位于所述连接梁的两侧。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分体,每个所述支架分体均具有多个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子区域,所述子区域为所述电池容纳区的至少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两个独立的所述支架分体,两个所述支架分体分别位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外侧部,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支架分体上对应的所述子区域共同形成所述电池容纳区,且对应的所述子区域内均设有所述锁止机构以共同连接所述电池包。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体为单个,位于所述车身的大梁的内侧部,所述子区域内均设有所述锁止机构以连接所述电池包。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容纳区包括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子容纳区,每个子容纳区用于独立安装所述电池包。
18.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多个电池包和如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支架,多个所述电池包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身支架上对应的所述电池包容纳区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为电动卡车。
CN202221851215.0U 2022-07-15 2022-07-15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Active CN218858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1215.0U CN218858213U (zh) 2022-07-15 2022-07-15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1215.0U CN218858213U (zh) 2022-07-15 2022-07-15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8213U true CN218858213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49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51215.0U Active CN218858213U (zh) 2022-07-15 2022-07-15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8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03044B (zh) 电池包布局紧凑的电动汽车
CN218558551U (zh)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换电车辆
CN218805182U (zh) 快换支架及包括其的换电车辆
CN217956019U (zh) 布局紧凑的动力电池包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218536330U (zh) 快换支架及包括其的换电车辆
JP2019206252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電動車両
CN218750265U (zh) 电动车辆
CN218750405U (zh) 电池包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CN219257118U (zh) 电池、支架和车辆
CN218858213U (zh)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WO2024011959A1 (zh) 电动车辆
CN218750260U (zh) 电动车辆
CN218750266U (zh) 支架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动车辆
CN219446768U (zh) 电动车辆
CN218513598U (zh) 电池框、电池包和车辆
CN116811651A (zh) 电动车辆
CN116533819A (zh) 电动车辆
CN116252667A (zh) 电动车辆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WO2024011960A1 (zh) 电动车辆
CN220180625U (zh) 换电系统、电池和车辆
CN211442552U (zh) 一种agv小车的底盘架及底盘
CN217892558U (zh) 换电转接框架、侧向换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6118557A (zh) 电池包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CN219191974U (zh) 电动车辆
CN221250628U (zh) 重卡换电电池箱防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