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5320U - 防伪容器盖 - Google Patents
防伪容器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05320U CN218705320U CN202222850687.0U CN202222850687U CN218705320U CN 218705320 U CN218705320 U CN 218705320U CN 202222850687 U CN202222850687 U CN 202222850687U CN 218705320 U CN218705320 U CN 2187053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ert
- housing
- housing assembly
- lug
- tam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防伪容器盖,属于容器盖技术领域,所述防伪容器盖,包括:(i)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耳;和(i i)插件,所述插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插件的外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耳限位机构,其中,所述凸耳限位机构包括:L型导槽;第一接收部;第二接收部;和卡扣,其设置于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防伪容器盖是机械构造和近场通信(NFC)技术双重防伪系统,增强防伪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盖领域,尤其涉及防伪容器盖。
背景技术
假酒等假冒饮品泛滥已成为一大社会难题。现有技术中的容器盖防伪效果差。例如,造假者会回收空瓶子,打开它们,用假冒饮品重新装满,然后将它们转售给商店/经销商从而转售。需要一种改进的防伪容器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之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防伪容器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容器盖防伪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伪容器盖,包括:(i)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耳;和(ii)插件,所述插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插件的外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耳限位机构,其中,所述凸耳限位机构包括:L型导槽;第一接收部;第二接收部;和卡扣,其设置于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之间。所述L型导槽、所述卡扣、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二接收部被构造和布置使得当所述壳体组件组装到所述插件时,所述凸耳可以经所述L型导槽套入并接收于所述第一接收部,以使所述壳体组件相对于所述插件限定于初始位置,并且当向所述壳体组件施加足够的向上力时,所述壳体组件相对所述插件被向上拉起,所述凸耳可越过卡扣而接收于第二接收部,从而使插件和壳体组件之间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以使壳体组件相对于插件限定于分隔位置。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伪容器盖,包括:(i)壳体组件,其包括:壳体;衬环,其包括颈部,所述颈部的内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耳,并且所述颈部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相匹配;(ii)插件,所述插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至少一部分匹配接收于壳体和衬环的颈部中,所述插件的外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耳限位机构,其中所述凸耳限位机构包括:L型导槽;第一接收部;第二接收部;和卡扣,其设置于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之间;(iii)近场通信(NFC)组件,所述NFC组件包括NFC标签和电容传感器,其中所述NFC标签附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容传感器附接在所述插件顶部;其中,所述L型导槽、所述卡扣、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二接收部被构造和布置使得当所述壳体组件组装到所述插件时,所述凸耳可以经所述L型导槽套入并接收于所述第一接收部,以使所述壳体组件相对于所述插件限定于初始位置,并且当向所述壳体组件施加足够的向上力时,所述壳体相对所述插件被向上拉起,所述凸耳可越过卡扣而接收于第二接收部,从而使插件和壳体之间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以使壳体组件相对于插件限定于分隔位置。
本文讨论了其他示例实施例。
本公开在各种实施例中有许多优点。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防伪容器盖的壳体组件相对插件被向上拉起时将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因此用户容易判断该容器是否曾经被打开过,增强防伪效果。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防伪容器盖保证容器内的液体,例如葡萄酒或烈酒的真实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伪容器盖能够打击假冒葡萄酒和烈酒。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伪容器盖具有NFC 标签,用户可通过读取NFC标签获得有关容器(例如瓶子)的一种或多种信息,包括开瓶状态信息,因此提高了瓶子的可追溯性和防止伪造。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伪容器盖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防伪容器盖提高客户体验和客户关系管理。举例来说,在客户体验方面,客户(例如终端消费者)的智能手机可以读取置于容器盖内的NFC标签获得容器品牌的相关信息,为其带来营销维度。在一些实施例中,NFC标签可以在其内存中存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该URL可以包含网站可以提供的所有内容(如照片、文本、时事通讯、视频等)。智能手机与瓶塞的简单接触可以立即打开相关网站。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防伪容器盖具有NFC标签,当客户读取 NFC标签时,会进行计算机数据的收集。例如:容器在哪里读过?由什么类型的消费者组成?然后,该信息可以由品牌收集,从而知道容器的消费地点、时间和人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防伪容器盖(例如防伪瓶盖)是基于两个系统的结合:机械防伪构造和NFC防伪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使用的NFC防伪技术是使用容量传感器技术,即NFC组件由2个部分组成:NFC标签本身和电容传感器。根据电容传感器是否与NFC标签物理接触,NFC标签的响应会有所不同。如果容量传感器(例如,铝片)与NFC标签接触,则响应将是“容器从未打开”。如果电容传感器没有接触NFC标签,则响应将是“容器已被打开过”。例如,机械防伪构造可以是指基于凸耳限位机构于插件和壳体组件之间是否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而NFC防伪技术可以是指基于电容传感器和NFC标签是否接触而呈现的开瓶状态信息。防伪容器盖的主要功能是预防性的,即告知和提醒用户(例如最终消费者)该容器是正品而非假冒容器。因此,防伪容器盖是一种智能容器盖,旨在使容器的首次打开不可逆转。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验证其容器的真实性:通过智能手机读取NFC标签的信息;以及视觉上的表征。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防伪容器盖是涉及机械构造和NFC组件双重防伪系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伪容器盖的机械防伪构造使得用户可以仅通过视觉上的表征就可判断该容器是否曾经被打开过。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结构爆炸图;
图1B为如图1A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壳体组件和插件在组装在一起前的示意立体图;
图1C为如图1A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壳体组件、插件、衬环和软木塞组装在一起后的示意立体图;
图1D为如图1C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侧视图;
图1E为如图1D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截面A-A的剖面图;
图1F为如图1E所示剖面图的P’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G为如图1D所示剖面图的Q’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H为如图1D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截面B-B的剖面图;
图1I为如图1H所示剖面图的R’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J为如图1E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在已开瓶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2A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结构爆炸图;
图2B为如图2A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插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C为如图2A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衬环的示意立体图;
图2D为如图2A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组装在一起后在未开瓶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2E为如图2D所示的同一示例实施例的防伪瓶盖在已开瓶状态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本文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包括”指包含以下的元件,但不排除其他元件。
如在本文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连接”指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直接或间接的物理结合。
如在本文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整体”、“整体上”、“基本”、“基本上”、“大致”、“大致上”、“大约”、“约”意味着所陈述的特征、角度、形状、状态、结构或值不需要精确地实现,而可以不排除该特征旨在提供的效果的量发生偏差或变化,包括例如公差、测量误差、测量精度限制和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因素。例如,“基本”垂直于轴、线或表面的物体将意味着该物体或者完全垂直于该轴、线或表面或者几乎完全垂直于该轴、线或表面,例如具有 5%的偏差。
如在本文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容器”指任何用于容纳物品的装置,例如瓶子(诸如葡萄酒瓶、烈酒瓶、啤酒瓶、香水瓶等)、化妆品容器或其他物品容器等。容器不仅限于瓶状,可以是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可以是各种形态如固体、半固体、液体和/或气体的,例如饮品(诸如葡萄酒、烈酒、啤酒等)、香水、化妆品、护肤品等等。
如在本文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容器盖”指任何可以套入并闭合容器口的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伪容器盖为瓶盖。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伪容器盖可适用于螺旋盖、软木盖和其他类型的瓶盖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盖为瓶塞,其不具有螺纹,与瓶口之间并非螺旋接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瓶塞包括软木塞,尺寸和形状构造成与瓶口摩擦配合。
如在本文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摩擦配合”指两个部件之间通过摩擦阻力以保持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
如在本文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过盈配合”指两个部件的紧密配合,其中第一部件的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二部件的外周尺寸,因此在第二部件套入第一部件的开口时能够保持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诸如凸耳、凹部、肋部、壳体、外壳等结构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
将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能用来描述各种限制、元件、部件、区域、部分和/或区段,但是这些限制、元件、部件、区域、部分和/或区段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限制、元件、部件、区域、部分或区段与另一个限制、元件、部件、区域、部分或区段区分开。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限制、元件、部件、区域、部分或区段可以被称为第二限制、元件、部件、区域、部分或区段,而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
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在本文中可能使用的诸如“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左”、“右”、“侧面”、“长度”、“宽度”、“内”、“外”、“内部”、“外部”、“横向”、“垂直”、“水平”等术语仅为了描述方便起见而用于描述参考点,并因此将不限制示例实施例于任何特定的方位或配置。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容器盖,包括:(i)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耳;和(ii)插件,所述插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插件的外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耳限位机构,其中,所述凸耳限位机构包括:L型导槽;第一接收部;第二接收部;和卡扣,其设置于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之间。所述L型导槽、所述卡扣、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二接收部被构造和布置使得当所述壳体组件组装到所述插件时,所述凸耳可以经所述L型导槽套入并接收于所述第一接收部,以使所述壳体组件相对于所述插件限定于初始位置,并且当向所述壳体组件施加足够的向上力时,所述壳体组件相对所述插件被向上拉起,所述凸耳可越过卡扣而接收于第二接收部,从而使插件和壳体组件之间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以使壳体组件相对于插件限定于分隔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伪容器盖还包括NFC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FC组件包括NFC标签和电容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FC标签附接在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电容传感器附接在所述插件顶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传感器为铝粒或铝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FC标签包括存储区和天线,所述天线被设置为在 NFC标签被智能手机读取时响应智能手机产生的电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上具有两个独立的区域,两者不存在直接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FC标签存储一种或多种以下信息:URL、NFC标签读取的时间和/或地点、防伪容器盖的已开瓶或未开瓶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件和壳体组件形状构造成使得在所述初始位置时允许所述NFC标签与所述电容传感器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并使得在所述分隔位置时所述空隙允许所述NFC标签与所述电容传感器不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所述插件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凸耳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衬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耳设置于所述衬环的内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衬环包括颈部,所述至少一个凸耳设置于所述颈部的内周上,并且所述颈部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外壳,其内周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所述壳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衬环,所述衬环的内周包括台阶,所述台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至少一部分所述壳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件的底部内周还包括多个肋部,以摩擦配合以接收至少一部分软木塞。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伪容器盖,包括:(i)壳体组件,其包括:壳体衬环,其包括颈部,所述颈部的内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耳,并且所述颈部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相匹配; (ii)插件,所述插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至少一部分匹配接收于壳体和衬环的颈部中,所述插件的外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耳限位机构,其中所述凸耳限位机构包括:L型导槽;第一接收部;第二接收部;和卡扣,其设置于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之间;(iii)NFC组件,所述NFC组件包括NFC标签和电容传感器,其中所述NFC标签附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容传感器附接在所述插件顶部;其中,所述L型导槽、所述卡扣、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二接收部被构造和布置使得当所述壳体组件组装到所述插件时,所述凸耳可以经所述L型导槽套入并接收于所述第一接收部,以使所述壳体组件相对于所述插件限定于初始位置,并且当向所述壳体组件施加足够的向上力时,所述壳体相对所述插件被向上拉起,所述凸耳可越过卡扣而接收于第二接收部,从而使插件和壳体之间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以使壳体组件相对于插件限定于分隔位置。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在以下描述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说明不同附图的相同部件。
示例1:防伪瓶盖1000
图1A和图1B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的防伪容器盖。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示例,防伪容器盖为防伪瓶盖1000,其包括壳体组件1100、插件1200和NFC 组件1400。
在这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100包括壳体1110和衬环1300。为了便于描述,朝向壳体1110的方向称为顶部,远离壳体1110的相反的方向称为底部。在这个实施例中,壳体1110整体为顶部闭合的盖状,其包括壳体内周1112。壳体内周1112的整体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插件1200。壳体内周1112 上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耳。在这个实施例中,壳体内周1112上具有三个等距隔开的凸耳1113。在图1B中仅示出了设置在壳体内周1112上的凸耳1113,但是应当理解,壳体内周1112上还具有另外两个凸耳。凸耳的具体结构将在稍后详细地进行描述。
插件1200包括基座1210,外周部1220和升高部1230。在这个实施例中,基座1210整体大致为圆柱形,外周部1220环绕基座1210设置,并且其高度高于基座1210的高度。插件的外周部1220的整体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与壳体内周1112相匹配,以使插件1200能够匹配接收于壳体1110中。插件1200的外周部1220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耳限位机构1221。在这个实施例中,外周部1220 上具有三个凸耳限位机构1221,以相应的接收壳体1110的三个凸耳。每个凸耳限位机构1221包括L型导槽1222、第一接收部1223、第二接收部1224和卡扣1225。L型导槽1222包括沿着外周部1220的顶端向下延伸的导槽垂直部1226 和导槽水平部1227。导槽垂直部1226的宽度被构造成稍大于凸耳(例如凸耳 1113a)的宽度,导槽水平部1227的高度被构造成稍大于凸耳的高度。导槽水平部1227的一端连接导槽垂直部1226,另一端连接第一接收部1223。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接收部1223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与壳体1110的凸耳相匹配,并且导槽水平部1227向内的深度被构造成小于第一接收部1223向内的深度,使得当壳体组件1100组装到插件1200时,壳体1110的凸耳可以套入导槽垂直部1226并通过外力旋转经过导槽水平部1227,最终套入并接收于第一接收部 1223,以使壳体组件1100相对于插件1200限定于初始位置。第二接收部1224 设置于第一接收部1223之上,而卡扣1225设置于第一接收部1223和第二接收部1224之间。凸耳和卡扣1225、第一接收部1223、第二接收部1224的具体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在稍后详细地进行描述。
升高部1230设置于基座1210的中心部,并且其顶部大致高于外周部1220 的顶部。在这个实施例中,升高部1230包括外圆筒1231和内圆筒1232。如图 1B所示,基座1210的底部具有空腔1228,其尺寸和大小构造成可以插入塞子 (未示出)。在这个实施例中,塞子为软木塞。基座1210的底部内周还包括多个肋部1229,以提高摩擦配合以接收至少一部分软木塞。肋部1229与软木塞的摩擦配合将在稍后详细地进行描述。
NFC组件1400包括NFC标签1410和电容传感器1420。在这个实施例中, NFC标签1410和电容传感器1420两者皆大致为圆盘状,并且NFC标签1410的直径大于电容传感器1420的直径。NFC标签1410附接在壳体1110的顶部内侧。在一些实施例中,NFC标签1410可以通过粘合剂、贴纸或任何其他方式附接在壳体1110的顶部内侧。在这个实施例中,电容传感器1420附接在插件升高部 1230的内圆筒1232的顶部。电容传感器1420的直径大于升高部1230的内圆筒1232但小于外圆筒1231,电容传感器1420可通过粘合剂、贴纸或任何其他方式附接在内圆筒1232的顶部。
在这个实施例中,衬环1300的顶部包括沿着其内周向内延伸的台阶1310,其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并限定至少一部分壳体1110的底部于其上,以在衬环1300与壳体1110组装在一起时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衬环1300与壳体1110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两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台阶1310与至少一部分壳体1110可通过粘合剂、贴纸或任何其他方式附接。衬环1300的底部的内部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或覆盖至少一部分瓶口(未示出)。
图1C和图1D分别示出了防伪瓶盖1000的壳体组件1100、插件1200(仅部分示出)和软木塞1500在组装后的示意立体图和侧视图。插件1200接收于壳体组件1100的壳体内。软木塞1500的一端插入插件1200底部的空腔,并通过插件1200底部的多个肋部1229(如图1B所示)与至少一部分软木塞1500 的摩擦配合以接收软木塞1500。软木塞1500的另一端可插入瓶子(未示出) 的瓶口内,以将防伪瓶盖1000安装在瓶子上。
现在参考图1E和图1F,示出了组装后的防伪瓶盖1000。如上所述,在组装后,壳体1110的凸耳1113套入并接收于插件1200的第一接收部1223,以使壳体组件1100相对于插件1200限定于初始位置。在这个实施例中,凸耳1113 的纵向截面大致上为包括直角梯形和底部延长的多边形,其从壳体1110的内周向内延伸,其顶部的长度小于底部的长度,并且其底部表面大致为水平平面。第二接收部1224设置于第一接收部1223之上,而卡扣1225从插件基座底部延伸并设置于第一接收部1223和第二接收部1224之间。在这个实施例中,卡扣1225的纵向截面大致上为倒直角梯形,其顶部的长度大于其底部的长度并且顶部表面大致为水平平面。卡扣1225底部与插件基座底部连接的区域形成凹部。卡扣1225的整体(倒直角梯形)形状形成至少可容纳凸耳1113的空间,即第一接收部1223。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接收部1223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大致上与壳体1110的凸耳1113相匹配。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接收部1224由卡扣 1225的顶部和位于其上的插件1200的部分之间的空间形成,其尺寸被设置为足以容纳凸耳1113。当壳体组件1100相对所述插件1200被外力向上拉起时,所述凸耳1113可越过卡扣1225而接收于第二接收部1224,以使壳体组件1100 相对于插件1200限定于分隔位置(参照图1J)。
现在参考图1E和图1G。如上所述,NFC组件1400包括NFC标签1410和电容传感器1420(参照图1G)。NFC标签1410附接在壳体1110的顶部1121内侧。电容传感器1420附接在插件升高部1230的内圆筒1232的顶部。如图1G 所示,当插件1200和壳体组件1100在初始位置时,内圆筒1232的顶部和壳体 1110的顶部1121内侧之间的距离允许NFC标签1410与电容传感器1420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使得电连接于彼此。可以理解,当插件1200和壳体组件1100在分隔位置时(参照图1J),插件1200和壳体组件1100之间产生的不可逆转的空隙,允许所述NFC标签1410与所述电容传感器1420不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使得彼此间不存在电连接。
现在参考图1H和图1I。如上所述,插件1200具有环绕其基座底部内周设置的多个肋部1229,每个肋部1229沿着插件1200的基座底部内周向内延伸。在这个实施例中,当软木塞1500插入插件1200基座底部的空腔时,每个肋部 1229将嵌入软木塞1500中,使得软木塞1500能够与插件1200过盈配合,以使插件1200能够固定接收至少一部分软木塞1500,以防止其脱落。
防伪瓶盖1000的具体组装过程
现在参考图1A-图1F,以描述防伪瓶盖1000的壳体组件1100和插件1200 在组装前及在组装后旋转到初始位置时的具体组装过程。如图1A-图1B所示, 插件1200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与壳体内周1112相匹配,以使插件1200能够匹配接收于壳体1110中。组装前,将壳体1110的每个凸耳1113与相对应的插件1200的每个L型导槽1222的导槽垂直部1226对齐,以方便凸耳1113套入插件1200中的相对应的凸耳限位机构122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10 和插件1200可以由具有一定程度的柔性的材料如塑料(例如,聚丙烯塑料)制成(例如注塑而成)。当壳体组件1100组装到插件1200时,凸耳1113经L型导槽1222的导槽垂直部1226套入插件1200,壳体1110可相对于插件1200周向水平旋转一定角度,凸耳1113经导槽水平部1227最终套入并接收于第一接收部1223,使壳体组件1100相对于插件1200限定于初始位置(如图1E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凸耳1113和第一接收部1223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互补结构,并且卡扣1225在凸耳1113接收于第一接收部1223后限制了凸耳1113 的垂直移动,因此一旦处于初始位置(即凸耳1113接收在第一接收部1223中) 后,壳体组件1100和插件1200之间的连接将处于不可逆的状态。由此防伪瓶盖1000组装完成。
防伪瓶盖1000的机械防伪构造的操作
当防伪瓶盖安装到瓶子上后,其机械防伪构造(凸耳限位机构)能够防止防伪瓶盖从已开瓶状态返回未开瓶状态。如图1E和1F所示,当防伪瓶盖1000 从未打开时(即“未开瓶状态”),插件1200与壳体1110处于初始位置,凸耳 1113置于第一接收部1223。在这个实施例中,防伪瓶盖的机械锁定机构由设于壳体1110的凸耳1113以及设于插件1200的相对应的凸耳限位机构1221组成。凸耳限位机构1221的卡扣1225与凸耳1113相互抵靠,以限定壳体1110和插件1200的相对位置。如图1J所示,当向壳体组件1100施加足够的向上外力时,壳体组件1100相对插件1200被向上拉起并离开初始位置,凸耳1113越过卡扣 1225而进入并接收于第二接收部1224,从而使插件1200和壳体组件1100之间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1122,以使壳体组件1100相对于插件1200限定于分隔位置。换句话说,防伪瓶盖1000处于曾经被打开的状态(即“已开瓶状态”)。如果想通过使用向下的外力使壳体组件1100与插件1200重新返回到初始位置,壳体的凸耳1113将向下的外力施加至卡扣1225顶部,由于卡扣1225底部的凹部为插件1200中相对弱的支点,凹部处可以因而弯曲变形,使凸耳1113不能越过卡扣1225从第二接收部1224重回到第一接收部1223。因此,防伪瓶盖 1000在已开瓶状态后在不破坏其的情况下确保不可能返回到初始位置(即未开瓶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防伪瓶盖1000可承受超过100牛顿的垂直压力和 10N/m的扭矩。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防伪瓶盖1000从未打开时,防伪瓶盖处于其原始状态(即“未开瓶状态”),插件1200的顶部紧贴壳体1110的顶部1121内侧。由于防伪瓶盖1000的壳体和插件之间通过不可逆的机械防伪构造连接,因此当防伪瓶盖1000被外力向上拉开时(即“已开瓶状态”),在防伪瓶盖1000插件1200 的顶部和壳体1110的顶部内侧之间将产生空隙,并且不能返回到初始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机械防伪构造可与NFC组件的防伪操作配合,从而让消费者能够通过读取NFC标签的信息就能够辨识到该防伪瓶盖曾经被打开(具体操作将在稍后详细地进行描述)。在一个实施例中,插件的顶部和壳体的顶部内侧之间的空隙约为2mm。
示例2:防伪瓶盖2000
图2A至图2D示出了防伪容器盖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示例,防伪容器盖为防伪瓶盖2000,其包括壳体组件2100、插件2200和 NFC组件2400。
现在参考图2A至图2D。在这个实施例中,插件2200具有与示例1中所描述的插件1200大致相似的结构,其包括三个凸耳限位机构2221。每个凸耳限位机构2221包括L型导槽2222、第一接收部2223、第二接收部2224和卡扣 2225。L型导槽2222包括沿着插件2200的外周部的顶端向下延伸的导槽垂直部2226和导槽水平部2227。壳体组件2100包括壳体2110和衬环2300。在这个实施例中,衬环2300包括从其顶部向上延伸的颈部2310,所述颈部2310的外周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与所述壳体2110的至少一部分相匹配,并且所述颈部2310的内周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插件2200的至少一部分。颈部 2310的内周上具有三个等距隔开的凸耳2313,以相应地被接收位于插件2200 的三个凸耳限位机构2221中。插件2200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至少一部分匹配接收于壳体2110和衬环的颈部2310中。
在这个实施例中,壳体2110的壳体内周上不具有凸耳。壳体内周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口2113(示于图2D),其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衬环2300的颈部2310,以在衬环2300与壳体2110组装在一起时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在这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100仅有一体成型的壳体(即壳体2110)。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100还包括外壳,其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壳体2110。在一些实施例中,衬环2300与壳体2110和/或外壳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它们的相对位置。
现在参考图2D,示出了组装后并且处于初始位置的防伪瓶盖2000。如上所述,在组装后,壳体2110的连接口2113匹配接收衬环2300的颈部2310,以保持壳体2110和衬环2300的相对位置。衬环2300的凸耳2313套入并接收于插件2200的第一接收部2223,以使壳体组件2100相对于插件2200限定于初始位置。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接收部2223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大致上与衬环2300的凸耳2313相匹配。第二接收部2224由卡扣2225的顶部和位于其上的插件2200的部分之间的空间形成,其尺寸被设置为足以容纳凸耳2313。如图2E所示,当壳体组件2100相对所述插件2200被外力向上拉起时,所述凸耳 2313可越过卡扣2225而接收于第二接收部2224,以使壳体组件2100相对于插件2200限定于分隔位置。
如图2D所示,NFC组件2400包括NFC标签2410和电容传感器2420。在组装后,NFC标签2410附接在壳体2110的顶部内侧,电容传感器2420附接在插件2200的顶部。如图2E所示,当插件2200和壳体组件2100在分隔位置时,插件2200和壳体组件2100之间产生的不可逆转的空隙2122,允许NFC标签与电容传感器不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使得彼此间不存在电连接。
防伪瓶盖2000的具体组装过程
现在参考图2A-图2D,以描述防伪瓶盖2000的壳体组件2100和插件2200 在组装前及在组装后旋转到初始位置时的具体组装过程。插件2200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至少一部分匹配接收于壳体2110和衬环的颈部2310中。组装前,将衬环的颈部2310的每个凸耳2313与相对应的插件2200的每个L型导槽2222 的导槽垂直部2226对齐,以方便凸耳2313套入插件2200中的相对应的凸耳限位机构2221中。当壳体组件2100组装到插件2200时,凸耳2313经L型导槽 2222的导槽垂直部2226套入插件2200,衬环2300可相对于插件2200周向水平旋转一定角度,凸耳2313经导槽水平部2227最终套入并接收于第一接收部 2223,使壳体组件2100相对于插件2200限定于初始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凸耳2313和第一接收部2223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互补结构,并且卡扣2225在凸耳2313接收于第一接收部2223后限制了凸耳2313的垂直移动,因此一旦处于初始位置(即凸耳2313接收在第一接收部2223中)后,壳体组件 2100和插件2200之间的连接将处于不可逆的状态。由此防伪瓶盖2000组装完成。
防伪瓶盖2000的机械防伪构造的操作
当防伪瓶盖安装到瓶子上后,其机械防伪构造(凸耳限位机构)能够防止防伪瓶盖从已开瓶状态返回未开瓶状态。如图2D所示,当防伪瓶盖2000从未打开时(即“未开瓶状态”),插件2200与壳体组件2100处于初始位置,衬环2300 的凸耳2313置于第一接收部2223。在这个实施例中,防伪瓶盖的机械锁定机构由设于衬环的颈部2310的凸耳2313以及设于插件2200的相对应的凸耳限位机构2221组成。凸耳限位机构2221的卡扣2225与凸耳2313相互抵靠,以限定壳体组件2100和插件2200的相对位置。如图2E所示,当向壳体组件2100 施加足够的向上外力时,壳体组件2100相对插件2200被向上拉起并离开初始位置,衬环的颈部2310的凸耳2313越过卡扣2225而进入并接收于第二接收部 2224,从而使插件2200和壳体组件2100之间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2122,以使壳体组件2100相对于插件2200限定于分隔位置。换句话说,防伪瓶盖2000 处于曾经被打开的状态(即“已开瓶状态”)。如果想通过使用向下的外力使壳体组件2100与插件2200重新返回到初始位置,衬环2300的凸耳2313将向下的外力施加至卡扣2225顶部,由于卡扣2225底部的凹部为插件2200中相对弱的支点,凹部处可以因而弯曲变形,使凸耳2313不能越过卡扣2225从第二接收部2224重回到第一接收部2223。因此,防伪瓶盖2000在已开瓶状态后在不破坏其的情况下确保不可能返回到初始位置(即未开瓶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防伪瓶盖2000可承受超过100牛顿的垂直压力和10N/m的扭矩。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防伪瓶盖2000从未打开时,防伪瓶盖处于其原始状态 (即“未开瓶状态”),插件2200的顶部紧贴壳体2110的顶部内侧。由于防伪瓶盖2000的衬环和插件之间通过不可逆的机械防伪构造连接,因此当防伪瓶盖 2000被外力向上拉开时(即“已开瓶状态”),在防伪瓶盖2000插件2200的顶部和壳体2110的顶部内侧之间将产生空隙,并且不能返回到初始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机械防伪构造可与NFC组件的防伪操作配合,从而让消费者能够通过读取NFC标签的信息就能够辨识到该防伪瓶盖曾经被打开(具体操作将在稍后详细地进行描述)。在一个实施例中,插件的顶部和壳体的顶部内侧之间的空隙约为2mm。
示例3:NFC组件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伪瓶盖的NFC组件包括NFC标签和电容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NFC标签包括一个存储区和一个天线(未示出)。存储区被设置为存储之前在标签中加密的所有信息。天线被设置为在NFC标签被智能手机读取时响应智能手机产生的电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上可以具有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区域,两者不存在直接的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容传感器为金属制的导电板。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容传感器为铝制的导电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容传感器为铝粒或铝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NFC标签与电容传感器电接触时,电容传感器在NFC 标签的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区域之间创建了电连接。因此,电容传感器实际上充当两个先前未连接区域之间的导电桥。
示例4:NFC组件的防伪操作
NFC组件的工作方式与开关相似,如果NFC标签在未与电容传感器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时被读取,则它将以一条信息响应。另一方面,如果NFC标签与电容传感器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那么读取过程中的信息将会有所不同。
下面描述安装在防伪瓶盖内的NFC组件的操作的一个实施例。用于此防伪瓶盖的NFC标签预先存储基于两种不同状态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信息,两种不同状态即“未开瓶状态”和“已开瓶状态”。
当防伪瓶盖在“未开瓶状态”时(如图1E和图2D所示),插件的顶部紧贴壳体的顶部内侧,因此电容传感器和NFC标签相互紧密靠近或直接接触。如果消费者在此状态下使用智能手机读取防伪瓶盖的NFC标签的信息,将出现或推送的信息可以是:“瓶子从未打开”。
当防伪瓶盖在“已开瓶状态”时(如图1J和图2E所示),插件的顶部和壳体的顶部内侧处于不可逆的分离状态,插件的顶部和壳体的顶部内侧之间将产生空隙,因此电容传感器和NFC标签不再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如果消费者在此状态下使用智能手机读取防伪瓶盖的NFC标签的信息,将出现或推送的信息可以是:“瓶子之前已经打开过”。
当第一次打开用防伪瓶盖密封的瓶子时,防伪瓶盖的壳体组件和插件之间发生了的分离,使防伪瓶盖进入了不可逆的“已开瓶状态”。因此,在对防伪瓶盖进行任何处理之前,由于安装在防伪瓶盖内的NFC标签,可以对防伪瓶盖的状态进行首次验证。消费者只需将其智能手机放在防伪瓶盖上方,即可读取NFC 标签,以从读取的信息中判断该瓶子是否已经曾经被开瓶。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公开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公开,比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而得到又一实施例。凡在运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公开的权利范围之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防伪容器盖为用于瓶子(诸如酒瓶)的防伪瓶盖。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防伪容器盖可以是用于任何形状和大小的其他容器,例如化妆品容器的容器盖。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组件仅包括一体成形的壳体。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外壳。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整体为具有穿孔的环状,其包括壳体外周和壳体内周。壳体外周的直径从壳体的顶部到底部逐渐减少。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环状结构使得凸耳易于对准L型导槽从而使插件易于安装到壳体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整体为顶部闭合的盖状,其内周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和壳体采用包覆成型注塑工艺或其他方式(例如摩擦配合)组装,以保持壳体在外壳内的相对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的直径从外壳顶部到底部逐渐减少。在一些实施例中,
外壳和壳体摩擦配合,以保持壳体在外壳内的相对位置。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外壳可以通过粘合剂或其他黏贴的方式与壳体粘合。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近底部内周可以还包括凹槽。插件近底部外周可以还包括凸缘,尺寸和大小构造成可以与凹槽匹配。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插件的升高部的顶部大致高于外周部的顶部。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插件的升高部的顶部可以大致与外周部的顶部对齐。
例如,在上述示例中,壳体包括设置于壳体内周上的三个等距隔开的凸耳,而插件包括对应的三个凸耳限位机构。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壳体可以有一个、两个、四个或更多个凸耳,而插件包括对应数量的凸耳限位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的凸耳之间可以不以等距隔开。
例如,在上述示例中,插件包括基座、外周部和升高部。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插件可以只由一个整体的部件(插件主体而不包括外周部和升高部)组成,而至少一个凸耳限位机构设置于插件主体的外周上。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槽水平部连接第一接收部的一端还可以具有脊,以防止凸耳在套入并接收于第一接收部后移返导槽水平部,从而使壳体组件相对于插件限定于初始位置。
例如,在上述示例中,插件底部的多个肋部与至少一部分软木塞摩擦配合,以接收软木塞。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插件底部可以不具有肋部,软木塞可以通过粘合剂、贴纸或任何其他黏贴方式黏贴在插件底部。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的凸耳大致上为直角梯形,并且凸耳和第一接收部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互补结构。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凸耳可以是任何其他形状的,例如方形、菱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等等。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凸耳和第一接收部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不是互补结构,只要第一接收部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能够容纳凸耳并限定凸耳的位置即可。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卡扣大致上为直角梯形。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卡扣可以是任何其他形状的,例如方形、菱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等等。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与插件基座连接的内角还具有向内凹陷的缺口,该缺口成为插件中相对弱的支点。
例如,在上述示例中,防伪瓶盖包括NFC组件。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防伪瓶盖可以没有NFC组件,防伪瓶盖的机械防伪构造使得用户可以仅通过视觉上的表征就可判断该瓶子是否曾经被打开过。
例如,在上述示例中,防伪瓶盖包括衬环。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防伪瓶盖可以不包括衬环。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衬环的台阶与壳体组件的底部之间没有固定连接或附接,以在壳体组件与插件于分隔位置时保持外壳和衬环之间的相对分隔位置,以便于观察机械防伪构造的视觉上的表征。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防伪瓶盖被外力向上拉开时,壳体和插件的不可逆的分离将露出插件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从而让消费者能够仅从防伪瓶盖的外观(视觉上的表征)就能够辨识到该防伪瓶盖曾经被打开。
Claims (16)
1.一种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耳;和
插件,所述插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插件的外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耳限位机构,
其中,所述凸耳限位机构包括:
L型导槽;
第一接收部;
第二接收部;和
卡扣,其设置于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之间;
所述L型导槽、所述卡扣、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二接收部被构造和布置使得当所述壳体组件组装到所述插件时,所述凸耳可以经所述L型导槽套入并接收于所述第一接收部,以使所述壳体组件相对于所述插件限定于初始位置,并且
当向所述壳体组件施加足够的向上力时,所述壳体组件相对所述插件被向上拉起,所述凸耳可越过卡扣而接收于第二接收部,从而使插件和壳体组件之间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以使壳体组件相对于插件限定于分隔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防伪容器盖还包括NFC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NFC组件包括NFC标签和电容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NFC标签附接在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电容传感器附接在所述插件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电容传感器为铝粒或铝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NFC标签包括存储区和天线,所述天线被设置为在NFC标签被智能手机读取时响应智能手机产生的电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天线上具有两个独立的区域,两者不存在直接的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NFC标签存储一种或多种以下信息:URL、NFC标签读取的时间和/或地点、防伪容器盖的已开瓶或未开瓶的状态。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插件和壳体组件形状构造成使得在所述初始位置时允许所述NFC标签与所述电容传感器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并使得在所述分隔位置时所述空隙允许所述NFC标签与所述电容传感器不相互紧密靠近或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所述插件的至少一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凸耳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周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衬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耳设置于所述衬环的内周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衬环包括颈部,所述至少一个凸耳设置于所述颈部的内周上,并且所述颈部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相匹配。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衬环,所述衬环的内周包括台阶,所述台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匹配接收至少一部分所述壳体。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是,所述插件的底部内周还包括多个肋部,以摩擦配合以接收至少一部分软木塞。
16.一种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其包括:
壳体;和
衬环,其包括颈部,所述颈部的内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耳,并且所述颈部的尺寸和形状被构造成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相匹配;插件,所述插件的尺寸和形状被设置成至少一部分匹配接收于壳体和衬环的颈部中,所述插件的外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耳限位机构,其中所述凸耳限位机构包括:
L型导槽;
第一接收部;
第二接收部;和
卡扣,其设置于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之间;
NFC组件,所述NFC组件包括NFC标签和电容传感器,其中所述NFC标签附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容传感器附接在所述插件顶部;
其中,所述L型导槽、所述卡扣、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二接收部被构造和布置使得当所述壳体组件组装到所述插件时,所述凸耳可以经所述L型导槽套入并接收于所述第一接收部,以使所述壳体组件相对于所述插件限定于初始位置,并且
当向所述壳体组件施加足够的向上力时,所述壳体相对所述插件被向上拉起,所述凸耳可越过卡扣而接收于第二接收部,从而使插件和壳体之间产生不可逆转的空隙,以使壳体组件相对于插件限定于分隔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50687.0U CN218705320U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防伪容器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50687.0U CN218705320U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防伪容器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05320U true CN218705320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59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50687.0U Active CN218705320U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防伪容器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05320U (zh) |
-
2022
- 2022-10-26 CN CN202222850687.0U patent/CN2187053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75669B2 (en) | Hinged closure device with first opening indicator | |
US9286565B2 (en) | Composite container lid with IC tag | |
US10266323B2 (en) | External member for container lid | |
US20160023812A1 (en) | Reusable Sealing Bottle Cap Assembly | |
EP2301857B1 (en) | Resin overcap provided with ic tag | |
JP6785078B2 (ja) | 複合キャップ | |
JP5112065B2 (ja) | 注ぎ口 | |
CN218705320U (zh) | 防伪容器盖 | |
JP6109566B2 (ja) | Icタグを備えて成る複合容器蓋及び包装容器 | |
EP4037986B1 (en) | Recyclable container closure having informational and/or anti-counterfeiting capabilities | |
CN117963332A (zh) | 防伪容器盖 | |
JP5950719B2 (ja) | Icタグを備えて成る複合容器蓋及び包装容器 | |
CN214609090U (zh) | 一种防伪酒瓶盖及装配有所述防伪酒瓶盖的酒瓶 | |
CN214113505U (zh) | 防伪瓶盖及容器瓶 | |
JP6096554B2 (ja) | Icタグを備えて成る複合容器蓋 | |
CN109878891B (zh) | 一种撬开式防伪瓶盖及其防伪方法 | |
CN209757981U (zh) | 一种撬开式防伪瓶盖 | |
CN104724384A (zh) | 防伪瓶盖 | |
KR100407832B1 (ko) | 비접촉식 회로부를 구비한 내용물 위조를 방지하기 위한마개 | |
WO2005014428A1 (en) | Container assembly for blending contents kept separately by removing cap | |
KR20120092781A (ko) | 재사용 방지 용기 및 뚜껑 | |
CN217865833U (zh) | 一种密封式瓶盖 | |
CN218199803U (zh) | 分体式防伪、防拔脱瓶盖 | |
RU166637U1 (ru) | Раздат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утылки с жидкостью | |
KR100547266B1 (ko) | 위조방지용 첨가제 첨가용 이중마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