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0830U - 一种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0830U
CN218700830U CN202222605106.7U CN202222605106U CN218700830U CN 218700830 U CN218700830 U CN 218700830U CN 202222605106 U CN202222605106 U CN 202222605106U CN 218700830 U CN218700830 U CN 218700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jector
cavity
block
glu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51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f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f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f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51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0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0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0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后模包括推板、安装板、顶针板、支撑块和第二底板,安装板、支撑块和第二底板依次固定连接,顶针板设于第二底板和安装板之间,并能受驱动而上下移动,推板设于安装板上方,顶针板上设有顶针,顶针贯穿至型腔内的后模镶件内,安装板的侧壁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设有伸缩顶块;安装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件,导向件设有导向槽,在侧视投影的方向上,安装槽和导向槽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导向槽内设有第一顶杆,第一顶杆的一端与顶针板固定连接,第一顶杆的另一端与伸缩顶块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能先通过第一顶杆顶起推板进而顶出成品,从而有效缓解顶针被弯曲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注塑模具中有采用顶针的方式顶出成品。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型腔中的模具镶件与成品之间存在粘合力,采用顶针顶出成品容易使顶针弯曲、变形,从而降低顶针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先通过第一顶杆顶起推板进而顶出成品,从而有效缓解顶针被弯曲的问题的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内设有进胶流道,所述进胶流道的一端为进胶口,所述前模的底部设有前模模仁;
所述后模包括推板、安装板、顶针板、支撑块和第二底板;
所述推板上设有后模模仁,所述后模模仁和前模模仁之间形成有型腔,所述进胶流道相对于进胶口的另一端与型腔连通,所述推板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支撑块设于第二底板的上方,支撑块的底部与第二底板固定连接,支撑块的顶部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顶针板设于第二底板和安装板之间,并能受驱动而上下移动;顶针板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一端与顶针板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后模镶件,所述后模镶件通过第一通孔伸入所述型腔,所述后模镶件上设有第一通道,顶针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一通道内;所述安装板的侧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有伸缩顶块;所述安装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有导向槽,在侧视投影的方向上,所述安装槽和导向槽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所述导向槽内设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顶针板固定连接,第一顶杆的另一端与伸缩顶块配合;
在顶针板向上移动时,所述伸缩顶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伸缩顶块伸出安装槽从而阻碍第一顶杆向上移动;第二状态下,所述伸缩顶块伸入安装槽从而所述阻碍。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顶块包括第一压簧和顶块,所述第一压簧的一端与安装槽连接,第一压簧的另一端与顶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靠近安装板的侧面设有相连的内凹部和突出部,所述内凹部设于突出部的下方,所述内凹部向导向槽内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为U型槽,所述内凹部和突出部位于导向槽的槽口边沿,所述突出部、内凹部依次靠近导向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块靠近突出部的边角采用圆角结构,内凹部和突出部之间通过平面或圆弧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和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二压簧。
进一步地,所述进胶口流通有熔融的PBT塑料;
所述前膜上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导流件和开放式热流道,所述导流件设于开放式热流道的上方,所述导流件设有所述进胶流道,所述进胶流道相对于进胶口的另一端与与开放式热流道连通,开放式热流道的喷嘴对准所述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进胶口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有与进胶口连通的定位腔。
进一步地,所述型腔和开放式热流道均有多个;
所述进胶流道包括一条主流道和多条分支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一端与进胶口连通,主流道的另一端与多条所述分支流道连通;每条分支流道相对于进胶口的另一端与一个开放式热流道连通。
上述前模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面板、分流板和第一底板,所述面板上设有所述进胶口,所述分流板上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固定连接有所述导流件,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开放式热流道卡设于第一腔体的底部,开放式热流道的喷嘴穿过所述第二腔体并对准所述型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设有所述前模模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使用时,在顶针板向上移动时,伸缩顶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伸缩顶块伸出安装槽,在俯视投影的方向上,伸缩顶块与第一顶杆部分重叠,从而阻碍第一顶杆向上移动,即第一顶杆顶起伸缩顶块从而带动推板向上移动进而一次顶出成品,第二状态下,伸缩顶块伸入安装槽从而对第一顶杆的阻碍,顶针板带动顶针向上移动顶出成品,从而二次顶出成品。以上通过推板进行第一次顶出,从而使成品与后模镶件分开,当顶针在顶出成品时,其不需要克服成品与后模镶件之间的粘合力,只需克服成品的重力便能顶出成品,这能避免顶针被弯曲,从而提高了顶针的使用寿命。以上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透视图;
图2为注塑模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推板、安装板和伸缩顶块的透视图;
图4为伸缩顶块的透视图;
面板1;定位件11;定位腔111;
分流板2;第一腔体21;导流件22;第三通孔23;
第一底板3;前模模仁31;
推板4;后模模仁41;第一通孔42;
安装板5;后模镶件51;安装槽52;伸缩顶块53;第一压簧531;顶块532;导向件54;导向槽541;内凹部542;突出部543;第一顶杆55;
支撑块6;
顶针板7;第二顶杆71;顶针72;
第二底板8;第二通孔81;
开放式热流道9。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注塑模具,参见图1-4,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1、分流板2和第一底板3,相邻的两个结构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第一底板3的底部设有前模模仁31。后模包括推板4、安装板5、支撑块6、顶针板7和第二底板8;支撑块7有两个,其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二底板8上且分布于第二底板8的两侧,支撑块6相对于第二底板8的另一端与安装板5固定连接;第二底板8上还设有第二通孔81;顶针板7设于两个支撑块7之间,且其厚度小于支撑块6的厚度,顶针板7上设有第二顶杆71,第二顶杆7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顶针板7固定连接,第二顶杆7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81,用于受啤机的驱动而上下移动;顶针板7上还固定连接有顶针72,顶针的一端与顶针板7固定连接;推板4设于安装板5的上方,推板4上设有后模模仁41,前模模仁31和后模模仁41之间形成有型腔,推板4上还设有贯通上下面的第一通孔42;安装板5上固定连接有后模镶件51,后模镶件51与第一通孔42的位置相对,后模镶件51通过第一通孔42伸入型腔中,后模镶件51上设有第一通道(未图示),顶针72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一通道内。以上注塑模具使用时,前模和后模合模后进行注塑,在第二顶杆71、顶针72和推板4的作用下能实现二次顶出成品,这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上述前膜中,面板1上设有定位件11,定位件11设有定位腔111,定位腔111呈喇叭状,其较大的开口朝上以便与进胶的结构进行精准定位。分流板2上设有第一腔体21,第一腔体21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导流件22,导流件22上设有进胶流道,具体的,进胶流道包括一条主流道和多条分支流道,主流道的一端与定位腔连通,主流道的另一端与多条所述分支流道连通。第一腔体21的底部设有第三通孔23,第一底板3上设有与第三通孔23位置相对的第二腔体31,开放式热流道9卡设于第三通孔23中,且其喷嘴穿过第二腔体31并对准所述型腔。上述的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形31成容置导流件22和开放式热流道9的容置腔。另外,在注塑时,注塑模具采用的原料为PBT塑料,型号为VALOX FR RESINS 310SEO。
应当说明的是,采用VALOX FR RESINS 310SEO为原材料进行注塑,现有大部分使用冷流道的方式进胶,由于熔融胶在流道中停留的时间较长,这加长了熔融胶的氧化时间,制得的成品稳定性差,容易变脆,在组装过程中易发生断裂飞开的现象。以上结构中,上模上设置开放式热流道,当采用VALOX FR RESINS 310SEO进行注塑时,熔融胶在热流道中能被加热,保持熔融状态,从而使其能够直接快速流进型腔,减少熔融胶在开放式热流道中的停留时间,降低了熔融胶被氧化的时间,最终降低了制得的成品出现变脆的概率。另外,通过采用开放式热流道9进胶,使制得的成品的水口废料较少,同时较之冷流道进胶,采用开放式热流道进胶能缩短生产周期。应当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热流道进胶方式都能降低了制得的成品出现变脆的概率,如针阀式热流道在注塑过程中,由于其料筒长度过长(熔融胶在热流道中停留的之间较之开放式热流道的时间长),这使得熔融胶的,这使得制得的产品容易变脆。
作为一种改进,在前膜上设有多个前膜模仁31,在后模上设有多个后模模仁41,从而形成多个型腔,在导流件中的每条分支流道的端部与一个开放式热流道连通,这样,该注塑模具便能构同时注塑多个成品,提高注塑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参见图3-4,安装板5的侧壁设有安装槽52,安装槽52设有伸缩顶块53,安装板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件54,导向件54设有导向槽541,在侧视投影的方向上,安装槽52和导向槽541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541的侧视投影位于安装槽52的侧视投影中。导向槽541内设有第一顶杆55,第一顶杆55的一侧靠近导向槽541的槽底,第一顶杆55的另一侧靠近安装板5的侧面,第一顶杆55的一端与顶针板7固定连接,第一顶杆55的另一端与伸缩顶块53配合。
在顶针板7向上移动时,伸缩顶块5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伸缩顶块53伸出安装槽52,在俯视投影的方向上,伸缩顶块53与第一顶杆55部分重叠,从而阻碍第一顶杆55向上移动,换言之,当顶针板7向上移动,顶针板7带动第一顶杆55向上移动,第一顶杆55顶起伸缩顶块53从而带动推板4同步向上移动,推板4顶出成品。第二状态下,伸缩顶块53伸入安装槽52从而对第一顶杆55的阻碍,换言之,由于伸缩顶块53伸入安装槽52,在顶针板7继续向上移动时,伸缩顶块53解除对第一顶杆55的运动阻碍,第一顶杆55不顶起伸缩顶块52,而在顶针板7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顶针板7带动顶针72向上移动穿出第一通道,从而二次顶出成品。以上通过推板4进行第一次顶出,从而使成品与后模镶件51分开,当顶针472在顶出成品时,其不需要克服成品与后模镶件51之间的粘合力,只需克服成品的重力便能顶出成品,这能避免顶针72被弯曲,从而提高了顶针72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改进,参见图3-4,导向件54靠近安装板5的侧面设有相连的内凹部542和突出部543,内凹部542设于突出部543的下方,内凹部542向导向槽541内凹陷。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导向槽541为U型槽,内凹部542和突出部543位于导向槽541的槽口边沿,突出部543、内凹部542依次靠近导向槽541的底部。在使用时,当第一顶杆55向上移动,当移动至第一状态,伸缩顶块53伸入内凹部542中,第一顶杆55顶起伸缩顶块53从而带动推板5向上移动。在移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突出部543逐渐将伸缩顶块53顶入安装槽541中,因而伸缩顶块53解除对第一顶杆55的运动限制。以上结构简单,通过在导向件54设置内凹部542和突出部543,从而巧妙地实现在第一顶杆55向上移动时能够使伸缩顶块53突出或伸入安装槽52中,从而使伸缩顶块53能带动推板向上移动或者解除对第一顶杆的运动限制。
作为一种改进,参见图3-4,伸缩顶块53包括第一压簧531和顶块532,第一压簧531的一端与安装槽52连接,第一压簧531的另一端与顶块532连接。使用时,当第一顶杆55移动至顶块532与内凹部542相对,顶块532在第一压簧531的作用下被顶出至与内凹部542抵压,从而能被第一顶杆55顶起。当第一顶杆55移动至顶块532与突出部543相对,此时突出部543将顶块532顶入安装槽52,从而能避免顶块532阻碍顶杆55移动。以上结构简单,便与生产、制造以及组装。作为一种改进,顶块532靠近突出部543的边角采用圆角结构,内凹部542和突出部543之间通过平面或圆弧面连接,这样,当推板带动顶块532向上移动至内凹部542和突出部543之间的位置时,定块能顺畅地沿内凹部542、突出部543滑动,有效降低了发生卡顿的现象。
作为一种改进,推板和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二压簧,当前膜和后模分开时,推板在第二压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能使成品和后模镶件初步分开,这能进一步保证不被弯曲,提高顶针的使用寿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内设有进胶流道,所述进胶流道的一端为进胶口,所述前模的底部设有前模模仁;
所述后模包括推板、安装板、顶针板、支撑块和第二底板;
所述推板上设有后模模仁,所述后模模仁和前模模仁之间形成有型腔,所述进胶流道相对于进胶口的另一端与型腔连通,所述推板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支撑块设于第二底板的上方,支撑块的底部与第二底板固定连接,支撑块的顶部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上且位于第二底板与安装板之间具有活动空间;
所述顶针板设于所述活动空间内,并能受驱动而上下移动;顶针板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一端与顶针板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后模镶件,所述后模镶件通过第一通孔伸入所述型腔,所述后模镶件上设有第一通道,顶针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一通道内;所述安装板的侧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有伸缩顶块;所述安装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有导向槽,在侧视投影的方向上,所述安装槽和导向槽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所述导向槽内设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顶针板固定连接,第一顶杆的另一端与伸缩顶块配合;
在顶针板向上移动时,所述伸缩顶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伸缩顶块伸出安装槽从而阻碍第一顶杆向上移动;第二状态下,所述伸缩顶块伸入安装槽从而所述阻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顶块包括第一压簧和顶块,所述第一压簧的一端与安装槽连接,第一压簧的另一端与顶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靠近安装板的侧面设有相连的内凹部和突出部,所述内凹部设于突出部的下方,所述内凹部向导向槽内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为U型槽,所述内凹部和突出部位于导向槽的槽口边沿,所述突出部、内凹部依次靠近导向槽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靠近突出部的边角采用圆角结构,内凹部和突出部之间通过平面或圆弧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和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二压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流通有熔融的PBT塑料;
所述前模上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导流件和开放式热流道,所述导流件设于开放式热流道的上方,所述导流件设有所述进胶流道,所述进胶流道相对于进胶口的另一端与开放式热流道连通,开放式热流道的喷嘴对准所述型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有与进胶口连通的定位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和开放式热流道均有多个;
所述进胶流道包括一条主流道和多条分支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一端与进胶口连通,主流道的另一端与多条所述分支流道连通;每条分支流道相对于进胶口的另一端与一个开放式热流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面板、分流板和第一底板,所述面板上设有所述进胶口,所述分流板上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固定连接有所述导流件,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开放式热流道卡设于第一腔体的底部,开放式热流道的喷嘴穿过所述第二腔体并对准所述型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设有所述前模模仁。
CN202222605106.7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注塑模具 Active CN218700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5106.7U CN218700830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5106.7U CN218700830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0830U true CN218700830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5106.7U Active CN218700830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0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51656A1 (en) Injection mold
CN218700830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8366342U (zh) 一种注塑设备
CN210679560U (zh) 一种改良高筋位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3108029U (zh) 模具斜顶的防粘顶出机构
CN210061842U (zh) 一种用于电子水泵的塑胶模具结构
CN210477677U (zh) 用于翻盖类产品的滑块包胶脱模型模具
CN212554860U (zh) 一种具有倒扣滑块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20362929U (zh) 具有机械摆杆脱模结构的模具
CN217729534U (zh) 行位斜顶模具
CN216400409U (zh) 一种油箱盖注塑模具
CN217169572U (zh) 一种多方向同时抽芯注塑模具
CN210047015U (zh) 一种三面滑块抽芯整体出模模具
CN211279531U (zh) 一种前模滑块用后模斜导柱驱动结构
CN218700977U (zh) 一种单耳试剂瓶的模具
CN214000382U (zh) 打火机压盖注塑模具
CN217514451U (zh) 一种用于成型多孔类塑件的自动抽芯式塑模结构
CN114643665B (zh) 一种模具的滑块顶出料头机构
CN219947146U (zh) 吸尘器手柄接头注塑成型用模具的直顶顶出脱模结构
CN218139298U (zh) 一种塑模上防止产品粘模的二次脱模机构
CN220864655U (zh) 顶出脱扣模具
CN217395595U (zh) 一种倒扣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9028350U (zh) 一种下斜孔的抽芯机构
CN219988369U (zh) 斜顶双导向座结构
CN216329810U (zh) 多斜顶滑块侧抽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