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95729U - 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95729U
CN218695729U CN202222798052.0U CN202222798052U CN218695729U CN 218695729 U CN218695729 U CN 218695729U CN 202222798052 U CN202222798052 U CN 202222798052U CN 218695729 U CN218695729 U CN 218695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picking
bracket
assembly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80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德福
周祖茗
陈勇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pu Industrial Automation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pu Industrial Automation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pu Industrial Automation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pu Industrial Automation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80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95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95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95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包括上料机构;第一横向移栽组件设于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且其上具有承接O型圈的承接部;第二横向移栽组件设于第一横向移栽组件的旁边且移栽方向与第一横向移栽组件的移栽方向垂直;拾取机构设置在第二横向移栽组件上且其包括有可受驱动沿竖向升降运动地拾取部件,拾取部件的末端实施为拾取部;卸料机构活动设于拾取部件的上方,且可受驱动向下运动以将拾取部上的O型圈推至待组装的工件上。可以实现O型圈的自动拾取与卸料,提高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O型圈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对工业化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大量的工业产品由各行各业源源不断的被输出,生产过程中从早期的粗放到后来的精益生产,今天大多数的工业品的产生都有了相对成熟的制造工艺,如何生产,早已不是什么商业秘密,或者少数企业能够从技术上垄断的。现在使用什么方式能够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将其制造出来的才是企业生存之道。O型圈在工业品中随处可见,电磁阀、气缸、仪器仪表等等,不仅使用广泛,其重要也不言而喻,一台重要的功能庞大的设备,若某个O型圈失效,最终整台设备也会失去其功能。怎么组装这个数量庞大且性能重要的O型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现有O型圈的组装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或者机械设备组装,人工手动组装,人力成本高且组装效率低。而组装O型圈的机械设备结构复杂且占地面积大,使用和维修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自动组装O型圈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包括:
上料机构;
第一横向移栽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且其上具有承接O型圈的承接部;
第二横向移栽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一横向移栽组件的旁边且移栽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移栽组件的移栽方向垂直;
拾取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移栽组件上且其包括有可受驱动沿竖向升降运动地拾取部件,所述拾取部件的末端实施为拾取部;
卸料机构,其活动设于所述拾取部件的上方,且可受驱动向下运动以将所述拾取部上的O型圈推至待组装的工件上。
优选地,所述上料机构为振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直线振动出料段,所述第一横向移栽组件设于所述直线振动出料段的后方且移栽方向垂直于所述直线振动出料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向移栽组件还包括:
第一支撑架;
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
承接件,其设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上,所述承接部为开设于所述承接件上的沿竖向向下凹陷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弹性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拾取机构还包括:
竖向滑移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二横向移栽组件上;
安装架,其设于所述竖向滑移机构上且可受驱动沿竖向移动;
所述拾取部件为设于所述安装架底部的沿竖向延伸的拾取杆。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
竖向支架,其设于所述竖向滑移机构上;
第一横向支架,其水平设于所述竖向支架上,所述拾取杆的顶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上;
第二横向支架,其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的下方并与所述竖向支架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拾取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并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架上还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导向件,所述第二横向支架与所述导向件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
卸料驱动件,所述卸料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的上方且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连接;
卸料块,其固设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的底部且内中空,所述拾取杆穿设于所述卸料块内,所述卸料块受所述卸料驱动件的驱动相对于所述拾取杆朝向所述拾取部方向运动以将所述拾取部上的O型圈卸下。
优选地,所述拾取部为开设在所述拾取杆上沿径向向内凹陷的环槽,所述环槽的直径大于O型圈的内径;或
所述拾取杆由拾取杆本体和底部的可拆卸地连接头构成,所述连接头与拾取杆连接处形成有径向向内凹陷的环槽,所述环槽为所述拾取部。
优选地,所述拾取杆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横向移栽组件包括:
第二支撑架;
第二横向滑移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
所述竖向滑移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滑移机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通过设置第一横向移栽组件和第二横向移栽组件,一个负责将上料地O型圈移到拾取部件地下方,一个负责将拾取O型圈后将其移动到组装工位,卸料机构活动安装在拾取机构上方,可以向下运动时推动O型圈从拾取部上掉落,从而实现快速卸料,结构紧凑且简单,可以实现O型圈的自动拾取与卸料,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拾取机构和卸料机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的第一横向移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料机构;11、振动盘;12、直线振动出料段;2、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1、第一支撑架;22、第一横向滑移机构;23、承接件;24、承接部;25、弹性支撑件;3、拾取机构;31、拾取杆;311、拾取部;32、竖向滑移机构;33、安装架;331、竖向支架;332、第一横向支架;333、第二横向支架;34、导向件;4、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1、第二支撑架;42、第二横向滑移机构;5、卸料机构;51、卸料驱动件;52、卸料块;6、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第一、第二、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可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包括上料机构1、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拾取机构3和卸料机构5。上料机构1用于O型圈6的上料并运送至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处。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设于上料机构1的出料端,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上具有承接O型圈6的承接部24,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调整O型圈6的位置,使得O型圈6能够处于拾取机构3的正下方,以便于拾取机构3进行拾取。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设于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的旁边且移栽方向与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的移栽方向垂直。也就是说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和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分别对应水平面的X方向和Y方向,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的一端与上料机构1的出料端对接,另一端靠近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方向设置且可朝向或远离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的一端运动,靠近时可以让承接部24上的O型圈6处在拾取机构3的正下方,远离时复位。拾取机构3设置在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上,拾取机构3包括拾取部311件,拾取部311件可相对于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沿竖向做升降运动,拾取部311件的末端也即底端实施为拾取部311,拾取部311与O型圈6的尺寸相匹配,尺寸略大于O型圈6,通过拾取部311件下压将O型圈6紧紧卡固在拾取部311上,防止O型圈6在移动到组装工位处时从拾取部311上脱落。也就是说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设置的目的是将拾取到的O型圈6移动到组装工位处也即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朝向远离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的一端方向移动到组装工位处进行O型圈6的组装作业。卸料机构5活动设于拾取部311件的上方且可受驱动向下运动以将拾取部311上的O型圈6向下卸掉更具体为推至待组装的工件上的沟槽内完成O型圈6的组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组装机构,通过设置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和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一个负责将上料地O型圈6移到拾取部311件地下方,一个负责将拾取O型圈6后将其移动到组装工位,卸料机构5活动安装在拾取机构3上方,可以向下运动时推动O型圈6从拾取部上掉落,从而实现快速卸料,结构紧凑且简单,可以实现O型圈6的自动拾取与卸料,提高组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料机构1为振动上料机构1。具体的,如图1所示,包括振动盘11和直线振动出料段12,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设于直线振动出料段12的后方且移栽方向垂直于直线振动出料段12。采用振动上料机构1,可以实现O型圈6一个一个依序上料,结构简单,其具体工作原理和结构为现有常规的振动盘11上料机构1,不做详细描述和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还包括第一支撑架21、第一横向滑移机构22和承接件23。第一支撑架21固设在地面上。第一横向滑移机构22设于第一支撑架21的顶部,第一横向滑移机构22可选为气缸驱动的滑轨滑块模组。承接件23为设于第一横向滑移机构22上的加工件,承接部24为开设于承接件23上的沿竖向向下凹陷延伸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弹性支撑件25。通过弹性支撑件25的设置,可以在承接时对O型圈6进行支撑,在拾取机构3下压进行拾取作业时,向下发生弹性形变以给拾取部311提供避让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拾取机构3还包括竖向滑移机构32和安装架33。竖向滑移机构32设于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上,竖向滑移机构32也可选为现有常规的气缸驱动的滑轨滑块模组。安装架33设于竖向滑移机构32上且可受驱动沿竖向移动,安装架33作为拾取部311件和卸料机构5的安装基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拾取部311件为设于安装架33底部的沿竖向延伸的拾取杆31。由竖向滑移机构32驱动带动拾取杆31,利用下压力使得拾取杆31压入O型圈6的内孔中实现O型圈6的抓取,结构简单。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拾取部311件也可以为吸取部件比如吸嘴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安装架33包括竖向支架331、第一横向支架332和第二横向支架333。竖向支架331设于竖向滑移机构32上,也就是说竖向支架331的延伸方向与竖向滑移机构32的滑移方向一致。第一横向支架332水平设于竖向支架331上,拾取杆31的顶端固定在第一横向支架332上。第二横向支架333与第一横向支架332平行间隔地设置在竖向支架331上且位于第一横向支架332的下方并与竖向支架331之间活动连接,拾取杆31活动穿设于第二横向支架333并向下延伸。也就是说第一横向支架332与竖向支架331固定,不发生相对运动,而第二横向支架333可相对于竖向支架331和第一横向支架332活动,具体的,第二横向支架333可向下靠近拾取部311运动或向上远离拾取部311运动,在靠近运动时可以与拾取部311上的O型圈6接触,利用下压推力使得O型圈6从拾取部311上卸下,也就是说第二横向支架333可以作为卸料使用。优选的,在第二横向支架333的底部设有一个卸料块52,拾取杆31活动穿设在卸料块52上,也就是说卸料块52内中空,拾取杆31与卸料块52之间滑动配合,卸料块52跟随第二横向支架333向下滑动,可以实现卸料。第二横向支架333或卸料块52的活动通过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架332顶部的卸料驱动件51比如卸料气缸驱动来实现,卸料驱动件51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部与第二横向支架333的顶部连接,实现驱动第二横向支架333及卸料块52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卸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拾取部311为开设在拾取杆31上沿径向向内凹陷的环槽,环槽的直径大于O型圈6的内径。比如环槽的直径比O型圈6的内孔的直径大0.5mm-1mm。优选的,拾取杆31由拾取杆31本体和底部的可拆卸地连接头构成,连接头与拾取杆31连接处形成有径向向内凹陷的环槽,环槽为拾取部311,和/或拾取杆31与第一横向支架332可拆卸连接。针对于不同尺寸的O型圈6,只需更换拾取部311件或者更换拾取部311即可,适应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24包括第二支撑架41和第二横向滑移机构42。第二支撑架41固定在地面上。第二横向滑移机构42设于第二支撑架41的顶部,可选的,第二横向滑移机构42可选为气缸驱动的滑轨滑块模组。竖向滑移机构32安装在第二横向滑移机构42上。也就是说,拾取机构3与第二横向滑移机构42构成一个YZ滑移模组或者XZ滑移模组,拾取机构3通过第二横向滑移机构42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O型圈6通过上料机构1上料后,到达承接部24后,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的第一横向滑移机构22将O型圈6移动到拾取机构3的下方,拾取机构3下降,拾取部311压入O型圈6的内孔中,之后,拾取机构3上升,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的第二横向滑移机构42将有O型圈6的拾取机构3移动到组装工位(未图示),之后卸料机构5推动第二横向支架333带动第二横向支架333底部的卸料块52,利用卸料块52的推动力将O型圈6从拾取部311上推到待组装的工件(未图示)的沟槽内,完成O型圈6的组装,之后第二横向移栽组件4复位,第一横向移栽组件2在拾取机构3拾取到O型圈6后即可复位,即可进行下一个O型圈的拾取组装作业,如此重复,可以实现多个O型圈6的连续组装作业。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机构;
第一横向移栽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且其上具有承接O型圈的承接部;
第二横向移栽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一横向移栽组件的旁边且移栽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移栽组件的移栽方向垂直;
拾取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移栽组件上且其包括有可受驱动沿竖向升降运动地拾取部件,所述拾取部件的末端实施为拾取部;
卸料机构,其活动设于所述拾取部件的上方,且可受驱动向下运动以将所述拾取部上的O型圈推至待组装的工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为振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直线振动出料段,所述第一横向移栽组件设于所述直线振动出料段的后方且移栽方向垂直于所述直线振动出料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移栽组件还包括:
第一支撑架;
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
承接件,其设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上,所述承接部为开设于所述承接件上的沿竖向向下凹陷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弹性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机构还包括:
竖向滑移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二横向移栽组件上;
安装架,其设于所述竖向滑移机构上且可受驱动沿竖向移动;
所述拾取部件为设于所述安装架底部的沿竖向延伸的拾取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
竖向支架,其设于所述竖向滑移机构上;
第一横向支架,其水平设于所述竖向支架上,所述拾取杆的顶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上;
第二横向支架,其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的下方并与所述竖向支架之间活动连接;
所述拾取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并向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架上还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导向件,所述第二横向支架与所述导向件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
卸料驱动件,所述卸料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的上方且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连接;
卸料块,其固设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的底部且内中空,所述拾取杆穿设于所述卸料块内,所述卸料块受所述卸料驱动件的驱动相对于所述拾取杆朝向所述拾取部方向运动以将所述拾取部上的O型圈卸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部为开设在所述拾取杆上沿径向向内凹陷的环槽,所述环槽的直径大于O型圈的内径;或
所述拾取杆由拾取杆本体和底部的可拆卸地连接头构成,所述连接头与拾取杆连接处形成有径向向内凹陷的环槽,所述环槽为所述拾取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杆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移栽组件包括:
第二支撑架;
第二横向滑移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
所述竖向滑移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滑移机构上。
CN202222798052.0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Active CN218695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8052.0U CN218695729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8052.0U CN218695729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95729U true CN218695729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9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8052.0U Active CN218695729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957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7365B (zh) 元件自动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15316309U (zh) 激光切割设备
CN201450595U (zh) 元件自动组装装置
CN208015556U (zh) 一种磁钢装配机
CN218695729U (zh) 一种o型圈自动组装机构
CN210938046U (zh) 连杆组装装置
CN212831431U (zh) 培养皿上料装置
CN214691970U (zh) 一种供收料装置
CN212311341U (zh) 一种电机卡簧上料组装装置
CN210126929U (zh) 车灯控制器自动上料机构
CN216818307U (zh) 一种芯片载具自动下料装置
CN208567811U (zh) 同心圆检测设备
CN214641109U (zh) 一种激光打孔机总装
CN214622714U (zh) 测试装置
CN209310631U (zh) 一种电子雷管自动装配生产的立式分管排模装置
CN115285894A (zh) 一种货叉取板机构
CN110492706B (zh)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CN213547322U (zh) 一种微电机转子介子装配装置
CN211105231U (zh) 一种汽车内饰卡扣自动成型系统
CN210474700U (zh) 一种电子产品上槽深检测及摆盘设备
CN209754444U (zh) 一种螺丝输送定位装置
CN219096205U (zh) 一种自动脱标机
CN214487876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智能视觉识别分拣平台
CN214509256U (zh) 一种榨菜加工装置
CN215824632U (zh) 一种太阳能板板材下料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