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2706B -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2706B
CN110492706B CN201910693126.4A CN201910693126A CN110492706B CN 110492706 B CN110492706 B CN 110492706B CN 201910693126 A CN201910693126 A CN 201910693126A CN 110492706 B CN110492706 B CN 1104927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ing
end cover
assembly
convey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31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2706A (zh
Inventor
王加皮
孙洋
徐叶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ONGTIAN AUTOMOTIVE MOTOR SYSTEM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ONGTIAN AUTOMOTIVE MOTO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ONGTIAN AUTOMOTIVE MOTO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ONGTIAN AUTOMOTIVE MOTO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31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27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2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2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2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2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型电机生产技术领域。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包括机架、端盖进料组件、进料输送组件、出料输送组件和组装组件;组装组件设置在机架的中部,组装组件用于进行端盖和外壳组装;端盖进料组件位于组装组件的后部,且端盖进料组件用于端盖的进料;进料输送组件和出料输送组件分别位于组装组件的右左两侧,且进料输送组件和出料输送组件分别用于电机外壳的进料和出料。本专利的优点是自动完成微型电机端盖的组装,组装效率以及组装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电机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微型电机组装生产中已经有人工组装生产过渡到设备自动组装,例如公开号为CN104009594A(公告日为2014.08.27)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微型电机自动组装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定子及转子的送料机构、入转子机构、定子定向与端盖组入结构、铆压检测机构,所述定子及转子的送料机构、所述入转子机构、所述定子定向与端盖组入结构、所述铆压检测机构依次连接组成。本发明微型电机自动组装机比传统微电机在组装生产工艺流程上有创造性优化,且大大降低作业员之劳动强度,效率提高约4倍,且可适用该系列微电机的多种型号微电机的自动组装;本发明一种微型电机自动组装机,此机器设备结构稳定完善,运行流畅,使得组装好的电机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例如公开号为CN206932135U(公告日为2018.01.2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机端盖自动组装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端盖输送线体,端盖输送线体设有端盖上料箱,机架上设有端盖移载装置,沿端盖输送线体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端盖检测装置以及端盖翻转装置;机架且位于端盖输送线体的末端设有水平转盘以及驱动水平转盘转动的转盘驱动装置,水平转盘沿周向设有用于定位端盖的端盖定位治具,机架上且围绕水平转盘依次设有端盖装卡工位、波纹圈自动装配工位、波纹圈涂油工位以及端盖卸载工位,端盖输送线体的输出端和端盖装卡工位之间设有第一移载装置,波纹圈自动装配工位上设有波纹圈上料装置,波纹圈涂油工位上设有波纹圈涂油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特别适合大规模组装端盖。
上述的微型电机组装机主要用于定子及转子与端盖的组装,并且在组装和输送过程中不够稳定以及定位不够精准。上述的电机端盖自动组装机主要用于端盖与波纹圈的组装,无法实现电机外壳与端盖之间的组装。在微型电机的外壳与端盖的组装过程大多采用人工作业或者半自动作业,通过人工组装生产不仅效率低,而且组装的微型电机质量一致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将微型电机的外壳和端盖进行自动装配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微型电机组装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将端盖自动输送进料,并与同时输送进来的外壳进行自动组装;提高组装效率以及组装精度的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包括端盖进料组件、进料输送组件、出料输送组件和组装组件;所述的组装组件包括组装支架、组装底座、组装推筒、压杆、压杆衔接架、压头、组装定位板、组装定位电缸、组装定位气缸;所述的组装支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组装底座设置在组装支架的底板中部,组装底座的顶部中心设置有组装载物底座,组装载物底座周围设置有三根呈正三角排列的组装限位杆;所述的组装推筒设置在组装支架的顶板中部;所述的压杆位于组装推筒内,所述的压杆衔接架连接在压杆的底部,压杆衔接架上设置有衔接弹簧;所述的压头设置在压杆衔接架的底部中心,且压杆衔接架上位于压头外圈设置有与组装限位杆相配合的限位配合杆;所述的组装定位板设置在组装支架的侧部,且位于组装支架的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的组装定位电缸设置在组装定位板的左部;所述的组装定位气缸通过组装定位滑轨连接在组装定位电缸的移动部上,组装定位气缸的移动部上连接有气缸组装定位板;所述的气缸组装定位板上设置有U型配合通孔;所述的端盖进料组件位于组装支架的后部,且端盖进料组件用于端盖的进料;所述的进料输送组件和出料输送组件分别位于组装支架的右左两侧,且进料输送组件和出料输送组件分别用于电机外壳的进料和出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进料组件包括端盖进料支架、第一端盖滑动板、第二端盖滑动板、端盖前后移动气缸、端盖升降气缸、端盖升降载物板、端盖载物架、搬运电缸和搬运气缸;所述的端盖进料支架设置在组装支架的底板前部,端盖进料支架的底板上设置有端盖进料通孔,所述的端盖进料支架的顶板设置有与端盖进料通孔相配合的端盖进料槽;所述的第一端盖滑动板和第二端盖滑动板分别设置在端盖进料支架顶面的左右两部,且第一端盖滑动板和第二端盖滑动板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端盖载物盘的载物盘底座;所述的端盖前后移动气缸通过端盖连接板设置在端盖进料支架的底面;所述的端盖升降气缸通过端盖升降连接板设置在端盖前后移动气缸上,且端盖升降气缸位于端盖进料通孔内;所述的端盖升降气缸通过端盖载物连接板且穿过端盖进料槽与端盖升降载物板连接;所述的端盖载物架设置在端盖进料支架的顶面中部。所述的搬运电缸通过搬运连接板横向设置在组装支架的顶板后部;所述的搬运电缸的移动部连接有搬运升降气缸连接;所述的搬运前后气缸通过搬运气缸连接板与搬运升降气缸的移动部连接;搬运前后气缸的底部设置有搬运吸盘;所述的搬运吸盘上规则排列设置有多个搬运工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料输送组件包括组装输送架、水平输送气缸、升降输送气缸、组装输送板、组装输送配合架;所述的组装输送架设置在组装支架的底板左部;所述的水平输送气缸设置在组装输送架的竖板前部;所述的升降输送气缸通过组装输送连接板与升降输送气缸连接;所述的组装输送板与升降输送气缸的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组装输送配合架固定在组装输送架的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料输送组件和出料输送组件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升降载物板截面呈倒T字形,且端盖升降载物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圆弧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载物架的中部设置有跑道型通孔,且端盖载物架的前端未封闭,且端盖载物架的前端与组装载物底座的后端相衔接;位于跑道型通孔的两侧均设置有规则排列的弧形配合凹槽;所述的弧形配合凹槽与圆弧凹槽相衔接形成圆形凹槽;端盖升降载物板的中部位于跑道型通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组装输送板的中部设置有直线型的组装输送槽,所述的组装输送槽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圆弧形输送槽;且每个圆弧形输送槽的中心均设置有组装输送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组装输送配合架的右端呈未封闭状,且组装输送配合架的右端与组装载物底座的左端相衔接;组装输送配合架的中部设置有直线型的输送配合通孔;所述的输送配合通孔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弧形配合通孔;且弧形配合通孔与圆弧形输送槽相衔接形成圆形输送凹槽。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的组装方法,依次通过以下步骤:通过进料输送组件将外壳物料输送至组装组件上,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接收到信号使端盖进料组件将端盖输送至外壳物料的上方,通过组装组件将端盖和外壳物料进行组装;组装后通过出料输送组件输送出料。
作为优选,该进料组装装置通过水平输送气缸和升降输送气缸相配合,将外壳物料抬起移动至下一个组装输送配合架的输送配合通孔,从而使外壳物料一次移动一个工位的持续移动至组装载物底座上;通过端盖进料组件上的搬运电缸带动搬运升降气缸进行水平移动定位;通过搬运升降气缸带动搬运前后气缸进行升降移动移动;通过搬运前后气缸带动搬运吸盘进行前后移动定位;从而使搬运吸盘移动至第一端盖滑动板上方,并下降将端盖载物盘内的端盖五个一并吸起,进而移动至端盖升降载物板上;通过端盖前后移动气缸和端盖升降气缸相配合带动端盖升降载物板进行升降前后移动;通过端盖升降载物板与端盖载物架之间的配合,使端盖逐个向前移动,移动至组装载物底座的上方;通过组装定位电缸和组装定位气缸进行水平和升降移动,从而将端盖和外壳物料进行限位并在同一直线上;通过组装推筒带动压杆底部压杆衔接架上的压头将端盖压至外壳物料上,压紧组装完后通过出料输送组件与进料输送组件以相同方式进行输送出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通过端盖进料组件便于端盖同时多个进行输送,并使端盖逐个稳定的进料,提升进料稳定性以及进料效率;通过进料输送组件和出料输送组件便于外壳物料逐个有序的输送,提升外壳物料输送的稳定性以及输送效率;通过组装组件便于将端盖和外壳物料进行定位,保证端盖和外壳物料组装的精确度。综上所述,本专利的优点是自动完成微型电机端盖的组装,实现端盖自动进料输送,并与输送进来的外壳进行自动组装,组装效率以及组装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端盖进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料输送组件、出料输送组件和组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机架1、端盖进料组件2、进料输送组件3、出料输送组件4、组装组件5、端盖进料支架511、端盖进料通孔5111、端盖进料槽5112、第一端盖滑动板512、第二端盖滑动板513、载物盘底座5131、端盖前后移动气缸514、端盖升降气缸515、端盖升降载物板516、圆弧凹槽5161、端盖载物架517、跑道型通孔5171、弧形配合凹槽5172、搬运电缸518、搬运升降气缸5181、搬运连接板5182、搬运前后气缸519、搬运吸盘5191、搬运工位5192、组装输送架531、水平输送气缸532、升降输送气缸533、组装输送板534、组装输送槽5341、圆弧形输送槽5342、组装输送通孔5343、组装输送配合架535、输送配合通孔5351、弧形配合通孔5352、组装支架541、组装底座542、组装载物底座5421、组装限位杆5422、组装推筒543、压杆544、压杆衔接架545、衔接弹簧5451、限位配合杆5452、压头546、组装定位板547、组装定位电缸548、组装定位滑轨5491、气缸组装定位板5492、U型配合通孔54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包括机架1、端盖进料组件2、进料输送组件3、出料输送组件4和组装组件5;组装组件5设置在机架1的中部,组装组件5用于进行端盖和外壳组装;端盖进料组件2位于组装组件5的后部,且端盖进料组件2用于端盖的进料。进料输送组件3和出料输送组件4分别位于组装组件5的右左两侧,且进料输送组件3和出料输送组件4分别用于电机外壳的进料和出料。工作时,通过进料输送组件3将外壳物料输送至组装组件5上,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接收到信号使端盖进料组件2将端盖输送至外壳物料的上方,通过组装组件5将端盖和外壳物料进行组装;组装后通过出料输送组件4输送出料。
如图1和图2所示,端盖进料组件2包括端盖进料支架511、第一端盖滑动板512、第二端盖滑动板513、端盖前后移动气缸514、端盖升降气缸515、端盖升降载物板516、端盖载物架517、搬运电缸518和搬运气缸519;端盖进料支架511设置在组装组件5的底板前部,端盖进料支架511的底板中部设置有端盖进料通孔5111,端盖进料支架511的顶板中部设置有与端盖进料通孔5111相配合的端盖进料槽5112;通过端盖进料通孔5111和端盖进料槽5112便于使端盖升降载物板516更好的进行前后滑动输送。第一端盖滑动板512和第二端盖滑动板513分别设置在端盖进料支架511顶面的左右两部,且第一端盖滑动板512和第二端盖滑动板513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端盖载物盘的载物盘底座5131,载物盘上设有十乘十的阵列载物孔;通过载物盘底座5131便于使端盖载物盘固定限位,同时便于更稳定的输送。端盖前后移动气缸514通过端盖连接板设置在端盖进料支架511的底面;端盖升降气缸515通过端盖升降连接板设置在端盖前后移动气缸514上,且端盖升降气缸515位于端盖进料通孔5111内,通过端盖前后移动气缸514带动端盖升降气缸515进行前后移动。端盖升降气缸515通过端盖载物连接板且穿过端盖进料槽5112与端盖升降载物板516连接,且通过端盖升降气缸515带动端盖升降载物板516进行升降移动。端盖升降载物板516截面呈倒T字形,通过倒T字形便于更好的与端盖载物架517相配合。端盖升降载物板516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圆弧凹槽5161,通过多个圆弧凹槽5161将物料一个一个输送,便于有序的进料。端盖载物架517设置在端盖进料支架511的顶面中部;端盖载物架517的中部设置有跑道型通孔5171,且端盖载物架517的前端未封闭,端盖升降载物板516的中部位于跑道型通孔5171内。通过跑道型通孔5171便于更好的与端盖升降载物板516相配合,实现逐个输送。端盖载物架517的前端与组装载物底座5421的后端相衔接,便于更好的进行输送端盖。位于跑道型通孔5171的两侧均设置有规则排列的弧形配合凹槽5172,弧形配合凹槽5172与圆弧凹槽5161相衔接形成圆形凹槽,便于更好的与端盖相匹配。搬运电缸518通过搬运连接板5182横向设置在组装支架541的顶板后部;搬运电缸518的移动部连接有搬运升降气缸5181连接,通过搬运电缸518带动搬运升降气缸5181进行水平移动调节。搬运前后气缸519通过搬运气缸连接板与搬运升降气缸5181的移动部连接,通过搬运升降气缸5181带动搬运前后气缸519进行升降移动。搬运前后气缸519的底部设置有搬运吸盘5191,通过搬运吸盘5191将物料进行吸取搬运。搬运吸盘5191上规则排列设置有五个搬运工位5192,通过五个搬运工位5192一次性进行五个同时搬运,提升搬运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进料输送组件3和出料输送组件4分别位于组装支架541的右左两侧,且进料输送组件3和出料输送组件4分别用于电机外壳的进料和出料。进料输送组件3和出料输送组件4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便于更好的进行进料以及出料。出料输送组件4包括组装输送架531、水平输送气缸532、升降输送气缸533、组装输送板534、组装输送配合架535;组装输送架531设置在组装支架541的底板左部;水平输送气缸532设置在组装输送架531的竖板前部;水平输送气缸532通过组装输送连接板与升降输送气缸533连接,通过水平输送气缸532带动升降输送气缸533进行升降移动。组装输送板534与升降输送气缸533的移动部固定连接,通过升降输送气缸533带动组装输送板534进行升降调节;组装输送板534的中部设置有直线型的组装输送槽5341,通过组装输送槽5341便于外壳物料的输送。组装输送槽534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圆弧形输送槽5342,通过圆弧形输送槽5342便于更好的将外壳物料进行限位。且每个圆弧形输送槽5342的中心均设置有组装输送通孔5343,通过组装输送通孔5343便于更好的与外壳物料相匹配,从而提升输送的稳定性。组装输送配合架535固定在组装输送架531的底板上,组装输送配合架535的右端呈未封闭状,未封闭状便于更好的输送以及更好的与组装载物底座5421相配合。组装输送配合架535的右端与组装载物底座5421的左端相衔接;组装输送配合架535的中部设置有直线型的输送配合通孔5351,通过输送配合通孔5351与组装输送板534相配合,输送配合通孔535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弧形配合通孔5352;且弧形配合通孔5352与圆弧形输送槽5342相衔接形成圆形输送凹槽。
组装组件5包括组装支架541、组装底座542、组装推筒543、压杆544、压杆衔接架545、压头546、组装定位板547、组装定位电缸548、组装定位气缸;组装支架541设置在机架1上,组装底座542设置在组装支架541的底板中部,组装底座542的顶部中心设置有组装载物底座5421,组装载物底座5421周围设置有三根呈正三角排列的组装限位杆5422,通过组装限位杆5422便于更好的进行限位以及定位。组装推筒543设置在组装支架541的顶板中部;压杆544位于组装推筒543内,组装推筒543用于带动压杆544进行下压。压杆衔接架545连接在压杆544的底部,压杆衔接架545上设置有衔接弹簧5451,通过衔接弹簧5451便于更好的进行挤压和组装。压头546设置在压杆衔接架545的底部中心,且压杆衔接架545上位于压头546外圈设置有与组装限位杆5422相配合的限位配合杆5452,通过限位配合杆5452便于更好的进行定位,同时也防止压头组装过深。组装定位板547设置在组装支架541的侧部,且位于组装支架541的顶板和底板之间;组装定位电缸548设置在组装定位板547的左部;组装定位气缸通过组装定位滑轨5491连接在组装定位电缸548的移动部上,通过组装定位电缸548带动组装定位气缸进行千户移动。组装定位气缸的移动部上连接有气缸组装定位板5492;气缸组装定位板5492上设置有U型配合通孔5493,通过U型配合通孔5493便于更好的将外壳物料进行限位,同时确保端盖和外壳进行更好的组装。
工作时,将外壳物料输送至该装置上进料输送组件3中的组装输送板534的右端圆弧形输送槽5342内,通过水平输送气缸532和升降输送气缸533相配合,将外壳物料抬起移动至下一个组装输送配合架535的输送配合通孔5351,从而使外壳物料一次移动一个工位的持续移动至组装载物底座5421上;通过端盖进料组件2上的搬运电缸518带动搬运升降气缸5181进行水平移动定位;通过搬运升降气缸5181带动搬运前后气缸519进行升降移动移动;通过搬运前后气缸519带动搬运吸盘5191进行前后移动定位;从而使搬运吸盘5191移动至第一端盖滑动板512上方,并下降将端盖载物盘内的端盖五个一并吸起,进而移动至端盖升降载物板516上;通过端盖前后移动气缸514和端盖升降气缸515相配合带动端盖升降载物板516进行升降前后移动;通过端盖升降载物板516与端盖载物架517之间的配合,使端盖逐个向前移动,移动至组装载物底座5421的上方;通过组装定位电缸548和组装定位气缸进行水平和升降移动,从而将端盖和外壳物料进行限位并在同一直线上;通过组装推筒543带动压杆544底部压杆衔接架545上的压头546将端盖压至外壳物料上,压紧组装完后通过出料输送组件4与进料输送组件3以相同方式进行输送出料。
该装置通过端盖进料组件2便于端盖同时多个进行输送,并使端盖逐个稳定的进料,提升进料稳定性以及进料效率;通过进料输送组件3和出料输送组件4便于外壳物料逐个有序的输送,提升外壳物料输送的稳定性以及输送效率;通过组装组件5便于将端盖和外壳物料进行定位,保证端盖和外壳物料组装的精确度。
综上所述,本专利的技术效果是代替人工进行自动组装,实现端盖自动进料输送,并与输送进来的外壳进行自动组装,提高组装效率以及组装精度。
以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列,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端盖进料组件(2)、进料输送组件(3)、出料输送组件(4)和组装组件(5);所述的组装组件(5)包括组装支架(541)、组装底座(542)、组装推筒(543)、压杆(544)、压杆衔接架(545)、压头(546)、组装定位板(547)、组装定位电缸(548)、组装定位气缸;所述的组装支架(54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组装底座(542)设置在组装支架(541)的底板中部,组装底座(542)的顶部中心设置有组装载物底座(5421),组装载物底座(5421)周围设置有三根呈正三角排列的组装限位杆(5422);所述的组装推筒(543)设置在组装支架(541)的顶板中部;所述的压杆(544)位于组装推筒(543)内,所述的压杆衔接架(545)连接在压杆(544)的底部,压杆衔接架(545)上设置有衔接弹簧(5451);所述的压头(546)设置在压杆衔接架(545)的底部中心,且压杆衔接架(545)上位于压头(546)外圈设置有与组装限位杆(5422)相配合的限位配合杆(5452);所述的组装定位板(547)设置在组装支架(541)的侧部,且位于组装支架(541)的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的组装定位电缸(548)设置在组装定位板(547)的左部;所述的组装定位气缸通过组装定位滑轨(5491)连接在组装定位电缸(548)的移动部上,组装定位气缸的移动部上连接有气缸组装定位板(5492);所述的气缸组装定位板(5492)上设置有U型配合通孔(5493);所述的端盖进料组件(2)位于组装支架(541)的后部,且端盖进料组件(2)用于端盖的进料;所述的进料输送组件(3)和出料输送组件(4)分别位于组装支架(541)的右左两侧,且进料输送组件(3)和出料输送组件(4)分别用于电机外壳的进料和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输送组件(3)和出料输送组件(4)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
CN201910693126.4A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Active CN1104927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3126.4A CN110492706B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3126.4A CN110492706B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2706A CN110492706A (zh) 2019-11-22
CN110492706B true CN110492706B (zh) 2020-08-28

Family

ID=68548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3126.4A Active CN110492706B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27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1728A (zh) * 2020-12-03 2021-06-01 深圳市蓝丝腾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马达加热凝胶和内圈组装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0930B1 (en) * 2012-02-13 2013-08-20 Fang-Fu Chang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ield type motor
CN104009594B (zh) * 2014-05-29 2017-02-15 深圳市科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电机自动组装机
CN106059210B (zh) * 2016-06-03 2018-09-14 深圳市科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圆柱型微电机自动组装生产线
CN205681256U (zh) * 2016-06-22 2016-11-09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CN206932135U (zh) * 2017-07-04 2018-01-26 广东恒鑫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端盖自动组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2706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1320B (zh) 一种微型电机及其外壳与端盖的装配方法
CN110429768B (zh) 一种微型电机的生产设备
CN111532717B (zh) 一种自动化工件送料机构
CN217920367U (zh) 一种物料上下料机械手工装
CN110492706B (zh)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CN209954139U (zh) 一种自动组装设备
CN112809240B (zh) 电枢片自动焊接设备
CN218144409U (zh) 一种端子抓取转运装置
CN111180978B (zh) 一种能够检测的二极插头连续插针设备
CN115519361A (zh) 一种小型电机自动组装焊接生产线
CN212314810U (zh) 一种高低空间错位旋转输送装置
CN211164710U (zh) 一种lcd玻璃切割机
CN210504468U (zh) 一种电芯旋转扫码识别机构
CN112207870A (zh) 一种橡胶密封条裁切设备和裁切方法
CN219447584U (zh) 一种胶水贴标机
CN109752943A (zh) 一种钟表正负极自动组装机
CN109786150A (zh) 一种电话机面板按键装配装置及装配设备和方法
CN213770462U (zh) 一种自动化的上料下料系统
CN218829522U (zh) 一种电机碳刷与金属支架的组装装置
CN214961518U (zh) 一种食用菌菌袋窝口机
CN218987199U (zh) 手机背壳用全自动二维码贴码装置
CN215286934U (zh) 芯片自动收料机
CN218873396U (zh) 一种电池圆极柱自动冲压加工设备
CN214175976U (zh) 一种用于放置摇晶盘的多工位工作台
CN114769977B (zh) 一种光伏r6二极管焊接用石墨盘全自动翻转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8

Address after: 325000 North Industrial Zone, Wenzhou, Zhejiang, Ruian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SONGTIAN AUTOMOTIVE MOTOR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1, Baofeng Building, 345 Xingxing East Road, Wutong Stree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ang Jiap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