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597U - 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597U
CN218661597U CN202222528815.XU CN202222528815U CN218661597U CN 218661597 U CN218661597 U CN 218661597U CN 202222528815 U CN202222528815 U CN 202222528815U CN 218661597 U CN218661597 U CN 218661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 board
auxiliary instrument
elbow pillow
elbow
pi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88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瑞新
董玉莹
陈永刚
胡鹏飞
李明远
吴文能
王秀伟
牟标
李梦寒
李星
张志丹
于兴华
吕广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88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该副仪表板总成包括副仪表板本体,副仪表板本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升降平台,开口处设有用于遮蔽容纳腔的肘枕,肘枕能够相对于副仪表板本体运动,以启闭容纳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通过在副仪表板本体的容纳腔内设置升降平台,该升降平台能够用于输送储物箱或使用电器,以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使用功能。并通过肘枕的运动能够形成对容纳腔开口的遮蔽或开启,以使升降平台因容纳腔的开启而伸出,或因容纳腔的遮蔽而收拢,从而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智能科技感,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Description

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副仪表板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选购家用车时,对空间和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座舱内部不仅趋于商务性也更多的展现潮流元素。
现有技术中的副仪表板系统大多为固定式,虽然部分高档车型中配置有多功能副仪表板系统,使副仪表板系统能够滑移,但其电动滑轨驱动形式是丝杆式,该结构空间占用大,零件本身重量大,运行噪音偏大。
并且,目前的肘枕打开形式为手动形式,智能化不足;配备车载冰箱大多数情况是为了满足后排乘员的舒适性,未考虑前排驾乘人员的舒适感官性。另外,现有的副仪表板系统上具有肘枕以及扶手箱结构,在扶手箱内进行储物,该结构功能单一,且缺乏智能科技感,降低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副仪表板总成,以使肘枕电动开闭与隐蔽式升降平台相结合,增加智能科技感,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包括副仪表板本体,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遮蔽所述容纳腔的肘枕,所述肘枕能够相对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运动,以启闭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咖啡机,所述容纳腔开启状态下,所述升降平台能够带动所述咖啡机上升,并使所述咖啡机伸出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肘枕通过滑动机构设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上,所述滑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肘枕滑动,以启闭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丝杠,所述丝杠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上的螺套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部上设有安装座,所述肘枕通过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安装座相连;
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之间设有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用于对所述肘枕的升降进行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肘枕内的第二驱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传动连接的第一皮带传动机构,所述一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连接点,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肘枕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对所述肘枕的滑动进行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肘枕前方的触摸屏。
进一步的,还包括基座,所述副仪表板本体滑动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副仪表板本体滑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三驱动部,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传动连接的第二皮带传动机构,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与所述第二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相连,并在所述基座上设有对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通过在副仪表板本体内的容纳腔设有升降平台,该升降平台能够用承载储物箱或使用电器,以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使用功能。并通过设置滑动机构以使肘枕运动从而形成对容纳腔开口的遮蔽或开启,以使升降平台因容纳腔的开启而伸出,或因容纳腔的遮蔽而收拢,在不影响肘枕的常用功能下,实现可输送储物箱或使用电器的功能,从而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智能科技感,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2)通过在升降平台上设置咖啡机,以使咖啡机系统能够因肘枕的遮蔽而隐藏在副仪表板本体的容纳腔内,并且该咖啡机在肘枕开启时可上升,从而满足驾乘人员的需求。
(3)通过在容纳腔内设置升降机构,以使肘枕能够部分陷入容纳腔内,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上部的美观性。该升降机构还能将肘枕提升,而便于肘枕在副仪表板本体上滑移。并且,将滑动机构设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以使滑动机构及肘枕随升降机构的驱使而升降。
(4)升降机构通过丝杠和螺套将肘枕升降,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并通过设置导向单元,能够起到引导肘枕升降的作用,保证肘枕运动的稳定性。
(5)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与第一皮带传动机构相连的连接点,以使肘枕被第一皮带传动机构的驱动而滑动,且在安装座与肘枕之间的导向机构能够提高肘枕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丝杠传动噪音小,成本低。
(6)通过在副仪表板本体上设置触摸屏,且该触摸屏位于肘枕前方,便于前排驾乘人员的操作,在提高使用舒适度的同时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集成性,多元化。
(7)通过设置基座,并通过驱动机构使副仪表板本体滑动设置在基座上,可满足副仪表板前后长距离滑移,以使副仪表板可根据前后排驾乘人员的需求而前后滑移,提高驾乘人员使用舒适性。
(8)通过设置第二皮带传动机构,并通过皮带驱动的方式驱动副仪表板本体,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噪音,避免造成驾乘人员的不适。且通过设置导向部能够使副仪表板本体在滑动过程中稳定,无抖动卡滞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副仪表安装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与上述的副仪表板总成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副仪表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升降平台、肘枕、滑动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支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肘枕、滑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第一视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第二视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座、限位柱以及螺杆固定座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座、驱动机构以及支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部分基座和驱动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座和驱动机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副仪表板本体;2、升降平台;3、肘枕;4、咖啡机;5、升降机构;6、滑动机构;7、触摸屏;8、驱动机构;
101、容纳腔;102、装饰上面板;103、第一支架;104、第二支架;105、底板;
201、升降电机;202、第一连杆;203、第二连杆;204、底座;205、上座;206、支撑座;
301、肘枕上面板;302、肘枕中部衬板;303、肘枕下面板;
501、第一驱动部;502、限位柱;503、限位环;504、螺套固定板;505、丝杠;506、螺套;507、安装座;508、安装块;
601、转动轮;602、第一传送带;603、第二驱动部;604、固定块;605、导向杆;
801、基座;802、主驱动带;803、副驱动带;804、转接板;805、传动轴;806、第三驱动部;
1031、导轨;1032、导块;1033、连接块;
5071、凹槽;5072、孔槽;5073、导向孔;
8011、导轴;8012、滑槽;8041、安装端;8042、弧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副仪表板总成,该副仪表板总成包括副仪表板本体1,副仪表板本体1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内设有升降平台2,开口处设有用于遮蔽容纳腔101的肘枕3,肘枕3能够相对于副仪表板本体1运动,以启闭容纳腔101。
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总成,通过在副仪表板本体1中设置能够容纳升降平台2的容纳腔101,且肘枕3能够在相对副仪表板本体1运动时,对容纳腔101的开口进行遮蔽或开启,从而使肘枕3与升降平台2相结合,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并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智能科技感。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总成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同时满足前后排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总成还包括基座801,副仪表板本体1滑动设于基座801上,基座801上设有用于驱使副仪表板本体1滑动的驱动机构8。
为了方便描述,首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本体1由副仪表板骨架及其外部的各安装板组成,其中各安装板包括左侧面板、右侧面板、装饰板上面板、装饰板下面板、装饰板后面板、前部面板、后面板等,还包括设置在副仪表板本体1左右两侧的左侧电镀饰条、右侧电镀饰条均包覆在副仪表板骨架外部。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本体1的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副仪表骨架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101,该容纳腔101的开口形成于副仪表骨架上方的装饰板上面板。为了便于升降平台2的固定安装,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本体1还包括设于容纳腔内的支座。基于图4状态下所示,该支座具体包括螺栓固定在装饰上面板102左侧的第一支架103、螺栓固定连接在装饰上面板102右侧的第二支架104以及连接在第一支架103和第二支架104底端的底板105。
由此,仍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103、第二支架104以及底板105围构成向上开口的“U”型结构。上述的升降平台2固定在上述的底板105上,且位于第一支架103和第二支架104之间。上述的支座以及升降平台2均位于副仪表板本体1内的容纳腔101内。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升降平台2包括固定连接在上述的底板105上的底座204,在底座204上设置有剪叉连杆机构,在剪叉连杆机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座205,并于上座205上方固定连接支撑座206。如图5所示,支撑座206被构造为开口向上的盒体,不仅能够储物,可便于设置下述的咖啡机等使用电器等部件。
仍如图5所示,上述的剪叉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202和第二连杆203,第一连杆202一端固定在底座204上,另一端可滑动的连接在上座205,第二连杆203一端滑动连接在底座204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座205。在底座204内设置有第一连杆202和第二连杆203交叉设置。
仍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底座204下方设置有升降电机201,该升降电机201驱动上述的第二连杆203在底座204上的滑动端相靠近第一连杆202的固定端移动,从而实现支撑座206的提升。当升降电机201反转,驱使第二连杆203的滑动端远离第一连杆202的固定端时,支撑座206下降。本实施例的剪叉连杆机构的具体连接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为了满足驾乘人员的使用需求,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升降平台2上设有咖啡机4,容纳腔101开启状态下,升降平台2能够带动咖啡机4上升,并使咖啡机4伸出容纳腔10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咖啡机4被卡设固定在支撑座206上盛放,且能够随支撑座206上升而伸出容纳腔101,伸出的咖啡机4便于驾乘人员使用,提高该副仪表板总成的舒适性。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保证支撑座206上的咖啡机4能平稳上升,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103上设有螺栓固定的导轨1031,导轨1031上有滑动配合的导块1032,该导块1032通过连接块1033连接在支撑架上。当支撑座206提升或下降时,导块1032能够使上述的第一连杆202和第二连杆203滑动时,不发生抖动现象,从而可提高咖啡机4的升降平顺性。
当然,本实施例除了在支撑座206上设置咖啡机4,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升降平台2上设置例如杯托、置物架或者其他使用电器等其它功能的物品,以提高该副仪表板总成的多功能集成化。
为了便于肘枕3相对副仪表板本体1运动,本实施例的肘枕3通过滑动机构6设于副仪表板本体1上,滑动机构6用于驱使肘枕3滑动,以启闭容纳腔101。具体结构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肘枕3包括肘枕上面板301、肘枕中部衬板302、肘枕下面板303,其具体结构也可参照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滑动机构6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肘枕下面板303上,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肘枕中部衬板302与肘枕下面板303进行卡接安装,滑动机构6的顶端通过螺栓于肘枕中部衬板302固定连接。
此外,为了提高整体美观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肘枕3的底部沉入容纳腔101内,容纳腔101内设有升降机构5,滑动机构6设置在升降机构5的升降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上述的肘枕3中部衬板与肘枕3下面板,连同滑动机构6均设于容纳腔101内,以使保证该肘枕3与副仪表板本体1上表面平滑过渡,提高美观性。
为了使肘枕3能够相对副仪表板本体1滑动而不发生干涉,本实施例的容纳腔101内设有升降机构5,以在肘枕3滑动前提升一定高度,从而便于肘枕3对容纳腔101的开启。
其中,本实施例的升降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部501,第一驱动部501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丝杠505,丝杠505与副仪表板本体1上的螺套506相连;第一驱动部501上设有安装座507,肘枕3通过滑动机构6与安装座507相连;安装座507与副仪表板本体1之间设有导向单元,导向单元用于对肘枕3的升降进行导向。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部501具体采用为伺服电机,本实施例的安装座507上成型有上部敞口的凹槽5071,上述的第一驱动部501安装于凹槽5071内,且第一驱动部501的动力输出端穿经凹槽5071的侧壁面而与丝杠505连接。丝杠505由上而下贯穿安装座507。
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安装座507上端设置到上述的滑动机构6上,安装座507的下端设于上述的第二支架104上方。第二支架104上固定连接有螺套固定板504,该螺套固定板504上固定连接有螺套506,丝杠505与螺套506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部501的驱使能够使安装座507以及肘枕3相对第二支架104升降运动。
为了防止安装座507上升时对丝杆造成弯折,本实施例中设有四组限位柱502,四个限位柱502分布在丝杠505的四周,有利于提高升降安装座507升降的平稳性。当然,限位柱502不仅限于设置为四组,还可随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者减少,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在限位柱502上位于螺套固定板504上下两侧均设有限位环503,以限制限位柱502和螺套固定板504之间的相对运动。而限位柱502上位于安装座507的凹槽5071顶部设有限位环503,并对应该限位环503在安装座507上设有具有一定深度的孔槽5072,该孔槽5072的深度为安装座507能够进行升降的高度。当限位环503抵紧在孔槽5072的底部时,能够限制安装座507相对于限位柱502进一步下移。
并且,基于上述的孔槽5072深度为安装座507的升降高度之外,本实施例为了避免安装座507在升降时进行行程限位,在安装座507上还设置有两个触片式行程开关,能够进一步保证肘枕3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此外,本实施例的滑动机构6包括设于肘枕3内的第二驱动部603,以及与第二驱动部603传动连接的第一皮带传动机构,第一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上设有与安装座507连接的连接点,在安装座507与肘枕3之间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用于对肘枕3的滑动进行导向。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6至图8所示,为了便于滑动机构6的安装,滑动机构6包括用于安装在肘枕中部衬板302和肘枕下面板303之间的安装块508,第一皮带传动机构在两个安装块508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部603具体为伺服电机。
如图6所示,第一皮带传动机构包括设于安装块508上的转动轮601,上述的两个安装块508分别固定设置在肘枕3左端和右端,两个安装块508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601,在两个转动轮601之间带传动连接有第一传送带602。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驱动部603的动力输出端键连接在右侧的转动轮601上,第一传送带602为梯形齿同步带。
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传送带602通过固定块604固定连接在安装座507上,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固定强度,在第一传送带602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固定块604,并通过螺栓将固定块604及第一传送带602与安装座507固定连接。
由此,由于螺套固定板504固定在第一支架103上,从而形成对安装座507的位置限制,当第二驱动部603启动时,第一传送带602带动肘枕3相对副仪表板本体1滑动,以使肘枕3能够形成对容纳腔101的开口处的遮蔽或外露。
并且,为了避免肘枕3运动过程中产生与安装座507的碰撞,在安装座507上相对两个安装块508的一面设置触片式行程开关,以能够使两端的安装块508在触碰行程开关的触片而停止第二驱动部603的驱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上述的肘枕3在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移,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安装块508之间设置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为两个间距设置的导向杆605,该导向杆605沿肘枕3的长度方向设置,与两端的安装块508形成长方形滑动架,从而以引导肘枕3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滑移。
具体的,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座507顶部设有供导向杆605贯穿的导向孔5073,安装座507通过该导向孔5073与导向杆605连接,而带动整个肘枕3以及上述的长方形滑动架一起在车身前后方向滑动。
此外,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本体1上设有位于肘枕3前方的触摸,通过触摸屏7的操作可实现副仪表板总成的肘枕3的开启关闭功能、咖啡机4的升降功能;该触摸屏7通过螺钉与副仪表板总成进行装配。
具体结构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本体1在上述的支座的底板105与基座801之间设置有转接板804。如图13所示,该转接板804上端构造为平面板状,并与支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该平面板状具有向下延伸的两个导块1032,该导块1032上成型有弧形通孔8042。本实施例的基座801构造为长条状,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固定在车身骨架上。该基座801上设有与弧形通孔8042相适配的导轴8011,以使转接板804带动上方的副仪表板本体1在车身前后方向滑动。
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8包括设于基座801上的第三驱动部806,与第三驱动部806传动连接的第二皮带传动机构,副仪表板本体1与第二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相连,并在基座801上设有对副仪表板本体1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具体结构上,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驱动部806具体为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传动机构与上述的转接板804相连。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基座801内具有容纳第二皮带传动装置的腔体,基座801上平面具有供转接板804前后滑动的滑槽8012,用以避让转接板804在滑动时不发生运动干涉。第二皮带传动装置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副仪表板本体1、肘枕3以及滑动机构6和升降机构5等,在车身前后方向滑动,能够避免现有技术噪音大的问题,且便于实施。
仍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部806固定连接在基座801的腔体内。第二皮带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机构和副传动机构,其中主传动机构为与第三驱动部806的动力输出端的带轮传动连接的主驱动带802。
副传动机构包括设于基座801腔体内的传动轴805,如图11所示,该传动轴805位于基座801的两端的固定位置,两个传动轴805通过副驱动带803和固定在传动轴805上的带轮传动相连,并通过上述的转接板804下端具有向副驱动带803延伸的安装端8041,并通过螺栓连接将转接板804连接到副驱动带803上。
此外,如图12所示,靠近第三驱动部806的传动轴805上设有与主驱动带802带传动连接的带轮。当第三驱动部806启动时,通过主驱动带802的传动带动传动轴805上的带轮转动,由此能够驱使副驱动带803被两个传动轴805上的带轮驱使而转动,从而将固定在副驱动带803上的转接板804驱动,使其沿基座801长度方向滑动,进而可实现整个副仪表板本体1及肘枕3沿车身前后方向滑动,从而能够满足前排和后排驾乘人员的不同需求,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使用舒适性。
在此需要提出的是,如图13和图14所示,上述的基座801上的导轴8011穿入转接板804上的弧形通孔8042中,形成对转接板804运动的导向,即上述的导向部。导向部的设置可使整个副仪表板本体1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不仅如此,本实施例的安装端8041与位于下方的副驱动带803固定,且副驱动带803与导轴8011位于同一高度上,从而使转接板804在滑移过程中受到的驱动力与导向处于同一高度,不仅能够提高该转接板804的滑动稳定性,还能够使转接板804的滑移更加顺畅,从而使副仪表板本体1及肘枕3的滑移顺畅。
为了增加智能科技感,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总成通过ECU整车控制单元控制,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总成的操作端可通过操作屏或ipad移动互联进行操作,首先将滑移指令传输给ECU,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将指令传输给滑移控制器,滑移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后发出信号后使第三驱动部806启动,从而使第二皮带传动机构带动副仪表板本体1及肘枕3实现前后滑移,本实施例中的前后滑移量为1200mm。
此外,通过操作屏或ipad移动互联进行操作,将开启指令传输给ECU,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将指令传输给启闭控制器,启闭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后发出信号。先启动第一驱动部501,第一驱动部501收到信号后开始工作,通过升降机构5将肘枕3整体抬升30mm。
抬升工序完成后,驱动第二驱动部603,第二驱动部603接收到启闭控制器指令后开始运行,通过第一皮带传动机构的运动将肘枕3整体滑移380mm,肘枕3开启工序完成。如需肘枕3关闭,可按照如上步骤的倒序操作以及第一驱动部501和第二驱动部603的电机反转即可。
另外,通过操作屏或ipad移动互联进行操作,将上升指令传输给ECU,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将指令传输给升降控制器,升降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后发出信号给升降电机201,升降电机201收到信号后开始工作,以使支撑座206及上方的咖啡机4向上举升175mm。上升的咖啡机4便于驾乘人员的取用,能够增加科技感的同时,提高乘客的使用舒适性。
当然,上述步骤中的副仪表板的滑移量、肘枕3的上升和滑移的位移量以及咖啡机4的上升行程均为本实施例的示例性说明,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总成,通过将设置在容纳腔101内的升降平台2,以及设置相对副仪表板本体1运动的肘枕3,通过肘枕3的启闭使升降平台2能够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肘枕3的自动启闭,并提高该副仪表板总成的智能科技感,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上述的副仪表板总成。
本实施例的车辆设置上述的副仪表板总成,能够提高整车的智能科技感,并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副仪表板本体(1),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101),所述容纳腔(101)内设有升降平台(2),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遮蔽所述容纳腔(101)的肘枕(3),所述肘枕(3)能够相对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运动,以启闭所述容纳腔(101);
所述肘枕(3)通过滑动机构(6)设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上,所述滑动机构(6)用于驱使所述肘枕(3)滑动,以启闭所述容纳腔(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平台(2)上设有咖啡机(4),所述容纳腔(101)开启状态下,所述升降平台(2)能够带动所述咖啡机(4)上升,并使所述咖啡机(4)伸出所述容纳腔(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肘枕(3)的底部沉入所述容纳腔(101)内,所述容纳腔(101)内设有升降机构(5),所述滑动机构(6)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5)的升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部(501),所述第一驱动部(501)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丝杠(505),所述丝杠(505)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上的螺套(506)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部(501)上设有安装座(507),所述肘枕(3)通过所述滑动机构(6)与所述安装座(507)相连;
所述安装座(507)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之间设有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用于对所述肘枕(3)的升降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机构(6)包括设于所述肘枕(3)内的第二驱动部(603),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部(603)传动连接的第一皮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座(507)连接的连接点,在所述安装座(507)与所述肘枕(3)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对所述肘枕(3)的滑动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上设有位于所述肘枕(3)前方的触摸屏(7)。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基座(801),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滑动设于所述基座(801)上,所述基座(801)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滑动的驱动机构(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设于所述基座(801)上的第三驱动部(806),与所述第三驱动部(806)传动连接的第二皮带传动机构,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与所述第二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相连,并在所述基座(801)上设有对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
CN202222528815.XU 2022-09-23 2022-09-23 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8661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8815.XU CN218661597U (zh) 2022-09-23 2022-09-23 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8815.XU CN218661597U (zh) 2022-09-23 2022-09-23 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597U true CN218661597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0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8815.XU Active CN218661597U (zh) 2022-09-23 2022-09-23 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5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63777A (ko) 차체 이송 대차
US4889379A (en) Arrangement for supporting and adjusting seats in vehicles
CN218661597U (zh) 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CN109591668B (zh) 具有升降和翻转功能的座椅扶手
CN112803533B (zh)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CN106004535A (zh) 一种汽车前排电动六向驾驶员座椅
CN110775548B (zh) 拔销移销组件
CN203681413U (zh) 一种带升降功能的汽车扶手箱
CN110234540A (zh) 机动车
CN215398181U (zh) 一种副仪表板的滑动装置
CN216300846U (zh) 换电平台及充换电站
CN215436009U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台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960039A (zh) 一种可电控前后移动的多功能副仪表板
CN201761447U (zh) 一种汽车隔断
CN207466554U (zh) 一种电动曲线升降隔屏
CN211229984U (zh) 一种电动辐射防护平移门
CN219236913U (zh) 一种汽车中央扶手箱
CN218257857U (zh) 肘枕安装装置及车辆
CN211918550U (zh) 适配于车载多功能箱的显示器装置
CN115230555B (zh) 一种仪表板及汽车
CN220363265U (zh) 一种车载饮品柜及车辆
CN215244483U (zh) 一种带操控屏的汽车座椅扶手
CN218949321U (zh) 一种可电控前后移动的多功能副仪表板
KR100701764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미러의 승강장치
CN218316381U (zh) 一种汽车扶手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