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9137U - 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9137U
CN218659137U CN202223153558.2U CN202223153558U CN218659137U CN 218659137 U CN218659137 U CN 218659137U CN 202223153558 U CN202223153558 U CN 202223153558U CN 218659137 U CN218659137 U CN 218659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battery
driving
support fram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35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国艺
游含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Keshe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Keshe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Keshe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Keshe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535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9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9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9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包括支撑架、磁抓手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磁抓手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支撑板、间隔设于支撑板下方的挡板、滑动设于支撑板和挡板之间的移动板、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磁块,其中驱动装置驱动挡板移动到电池顶面,可以将挡板上的电池吸起,完成后驱动装置带动电池旋转到设定位置,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移动板往相反位置移动,移动板与挡板之间间隔距离拉大,电池将下落到设定位置,该磁吸结构简单,并且即使电池面积比磁块小,磁块也可以将电池吸起,解决了传统夹持装置复杂结构易损,电池组件大小不同,容易导致行程受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
背景技术
电池制造业在我国既是传统行业,又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资源、现代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紧密,目前市场普遍电池产品上下料抓手普遍采用机械物理构件。
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113910283A公开了夹持装置,包括:支架;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间隔设置于支架上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滑动连接于支架;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设于支架或第二夹臂上,第一驱动件具有一可伸缩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能够作用于第一夹臂并驱动第一夹臂相对支架滑动;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于第一夹臂和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之间并能够调节第一夹臂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公开了一般现有夹持装置,主要利用调整夹持部之间间距对电池进行夹紧,但是长期使用会存在复杂结构易损,电池组件大小不同,容易导致行程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其解决了传统夹持装置复杂结构易损,电池组件大小不同,容易导致行程受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包括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下方的磁抓手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磁抓手装置旋转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磁抓手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支撑板、间隔设于支撑板下方的挡板、滑动设于支撑板和挡板之间的移动板、用于驱动移动板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设于移动板底面的磁块。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底部的旋转块、设于旋转块靠近磁块一端面的滑块、滑动连接设于滑块上的滑轨、与滑轨相连接的摆动杆、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上的主动杆以及用于驱动主动杆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主动杆相对支撑架一侧与摆动杆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挡板相连接的加强柱,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用于避让加强柱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内置推杆与移动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避让气缸内置推杆移动的避让孔。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表面喷涂设有防腐漆,所述挡板表面为光滑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下方设有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上设有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顶面设有升降板。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电永磁抓手机构,通过磁抓手装置的设置,其中需要抓取电池时,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板移动,支撑板带动挡板移动到电池顶面,第一驱动机构再带动移动板下降,移动板带动磁块下降后,磁块将靠近挡板位置,由于磁块贴合挡板,可以将挡板上的电池吸起,完成后驱动装置带动电池旋转到设定位置,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移动板往相反位置移动,移动板与挡板之间间隔距离拉大,由于磁块与挡板距离变大,电池挡在挡板上,磁块对电池的吸力变小,电池将下落到设定位置,该磁吸结构简单,避免了机械结构调整间距对电池夹持,结构复杂的缺点,并且即使电池面积比磁块小,磁块也可以将电池吸起,避免了传统的机械结构调整间距对电池夹持,电池过小或者不在夹持距离之内,夹持行程受限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变化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包括支撑架1、设于支撑架1下方的磁抓手装置2以及用于驱动磁抓手装置2旋转移动的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与支撑架1相连接,
所述磁抓手装置2包括与驱动装置3相连接的支撑板201、间隔设于支撑板201下方的挡板202、滑动设于支撑板201和挡板202之间的移动板203、用于驱动移动板203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04以及设于移动板203底面的磁块205。
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1底部的旋转块301、设于旋转块301靠近磁块205一端面的滑块302、滑动连接设于滑块302上的滑轨303、与滑轨303相连接的摆动杆304、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1上的主动杆305以及用于驱动主动杆305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306,所述主动杆305相对支撑架1一侧与摆动杆304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06为伺服电机,利于与外部控制器相连接,精确控制主动杆摆动角度。
现有电池组件移动过程中通常从低平台向高平台移动,现有移动平台需要使用两轴移动平台进行移动,使用成本高;移动过程中纵向移动到一定位置后需要暂停,然后再横向移动,暂停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不稳定;驱动装置的设置,其中初始状态下,挡板将贴合着电池,然后磁块吸着挡板底面的电池,第二驱动机构带动主动杆旋转,主动杆旋转带动摆动杆旋转,主动杆旋转到支撑架右下位置时,摆动杆后端的滑轨将通过滑块旋转,滑块通过旋转块固定连接,随着旋转块旋转90度左右,摆动杆旋转90度后带动挡板底部电池旋转90度,然后主动杆继续旋转,带动摆动杆向左推进,摆动杆通过滑轨在滑块上向左移动,滑动杆将移动到下道工序的平台上,然后磁抓手装置内置移动板与挡板之间间隔距离增大,挡板上的电池将下落到下道工序的平台,从而完成对电池的转移输送,该机构简单,不易损坏,无需两个移动平台对电池进行夹持移动,使用成本低,并且移动过程中动作连续,不会暂停产生晃动,输送稳定。
所述挡板202上设有多个通孔206,所述支撑板201上设有与挡板202相连接的加强柱207,所述移动板203上设有用于避让加强柱207的圆孔208。
通孔的设置,其中挡板上的通孔可使磁块没有阻挡的与电池接触,增加磁块与电池的吸引力,加强柱的设置,其中磁块对电池吸附时,电池顶面不是完全的平面,挡板长期使用时容易受力弯曲,而加强柱可以将挡板顶住,增加受力点,避免挡板容易受力弯曲的缺点,并且加强柱位于磁块横向间隔之间,不影响磁块与电池之间距离,对磁块吸力影响小。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4优选地为气缸,也可以为其它现有驱动组件,所述气缸内置推杆与移动板203相连接,所述支撑板201上设有用于避让气缸内置推杆移动的避让孔209;第一驱动机构的设置,气缸通用性好,使用寿命久,利于长期使用。
所述挡板202表面喷涂设有防腐漆,所述挡板202表面为光滑面,防腐漆可以增强挡板的耐腐蚀性能,挡板表面光滑,更容易清洗。
所述支撑架1下方设有下安装板4,所述下安装板4上设有第三驱动机构5,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顶面设有升降板6,该驱动装置结构底部的挡板位于下安装板上方时,无法平行下降到下安装板上方,通过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升降板上升,升降板将顶面的电池上升与挡板平行接触,方便挡板内的磁块对电池吸合。
伺服电机、气缸、磁块、驱动机构均为市面上可以购得的产品,结构已为公知,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购相应型号,在此不予赘述;第一驱动机构优选地为气缸,也可以为液压缸、电动推杆或者其它实现同等功能机构,其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设于支撑架(1)下方的磁抓手装置(2)以及用于驱动磁抓手装置(2)旋转移动的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与支撑架(1)相连接,所述磁抓手装置(2)包括与驱动装置(3)相连接的支撑板(201)、间隔设于支撑板(201)下方的挡板(202)、滑动设于支撑板(201)和挡板(202)之间的移动板(203)、用于驱动移动板(203)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04)以及设于移动板(203)底面的磁块(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1)底部的旋转块(301)、设于旋转块(301)靠近磁块(205)一端面的滑块(302)、滑动连接设于滑块(302)上的滑轨(303)、与滑轨(303)相连接的摆动杆(304)、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1)上的主动杆(305)以及用于驱动主动杆(305)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306),所述主动杆(305)相对支撑架(1)一侧与摆动杆(304)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06)为伺服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2)上设有多个通孔(206),所述支撑板(201)上设有与挡板(202)相连接的加强柱(207),所述移动板(203)上设有用于避让加强柱(207)的圆孔(2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4)为气缸,所述气缸内置推杆与移动板(203)相连接,所述支撑板(201)上设有用于避让气缸内置推杆移动的避让孔(20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2)表面喷涂设有防腐漆,所述挡板(202)表面为光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下方设有下安装板(4),所述下安装板(4)上设有第三驱动机构(5),所述第三驱动机构(5)顶面设有升降板(6)。
CN202223153558.2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 Active CN218659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3558.2U CN218659137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3558.2U CN218659137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9137U true CN218659137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3558.2U Active CN218659137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9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08130U (zh) 上料撕膜机构
CN218659137U (zh) 一种电永磁抓手机构
CN109605332B (zh) 一种夹持机器人结构
CN211639910U (zh) 一种吸取料机械手
CN210173604U (zh) 旋转式机械手上下料装置
CN208914140U (zh) 一种工字型零件搬运机械手
CN208289925U (zh) 一种防多片的取片装置
CN110884891A (zh) 一种机械制造智能抓取装置
CN216731816U (zh) 高速摇摆机械手
CN215626096U (zh) 一种用于板材吊装的自适应夹紧装置
CN213972395U (zh) 一种注塑机用机械手
CN215919855U (zh) 一种出料机械手
CN210210401U (zh) 旋转移载送料装置
CN115106449A (zh) 一种具有自动上下料结构的折弯机
CN212553902U (zh) 一种针对敏感饰面板材的磁吸式抓取机构
CN209889924U (zh) 自动换卷机构
CN210647052U (zh) 一种磁芯接脚机用的针脚定位机构
CN210392739U (zh) 陶瓷盘翻转机构
CN110356641B (zh) 预制袋的套袋装置
CN220412088U (zh) 一种吸盘装置
CN219153539U (zh) 一种端子注塑用拿取装置
CN112171703B (zh) 一种可定位和翻转的吸盘式末端执行器
CN216152351U (zh) 一种指纹膜机器人取料装置
CN217880637U (zh) 一种用于沙盘模型的移动架
CN220949811U (zh) 磁吸式铁片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