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2338U - 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2338U
CN218642338U CN202223237244.0U CN202223237244U CN218642338U CN 218642338 U CN218642338 U CN 218642338U CN 202223237244 U CN202223237244 U CN 202223237244U CN 218642338 U CN218642338 U CN 218642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e
bottom plate
straight section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72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志雄
曾娜
郑保密
李凡
何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72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2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2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2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起重机转台包括转台主体、后尾框架和加强板组件。转台主体包括转台主体本体和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位于转台主体本体的倾斜侧端面;后尾框架包括后尾框架本体与第二底板,后尾框架本体和转台主体本体焊接,第二底板位于后尾框架的底部;加强板组件外周具有弧形面并连接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加强板组件内具有空腔结构。在转台主体结构与后尾框架结构连接处形成三角形箱体形状的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能传递多个方向的力并保证结构的稳固,从而可以减小在此处产生的局部应力,使得转台主体和后尾框架连接处能承受更大的载荷,可以满足吨位较大的起重机的要求。

Description

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转台是起重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安装吊臂、起升机构、变幅机构、旋转机构、配重、发动机等,它通过旋转支撑装置装在起重机的车架上。为了保证起重机的正常作业,转台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起重机的吊载能力越来越强,同时这也对转台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吨位较大的起重机上应用现有技术时,由于主臂与配重的重量更大,导致传递到转台上的力也更大,并且存在多个方向的力,依靠现有技术的加强结构仍然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局部应力会大于设计要求的许用应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旨在解决现转台的结构强度不高,导致转台不能承受更大的载荷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转台,包括:转台主体,包括转台主体本体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位于所述转台主体本体的倾斜侧端面;后尾框架,所述后尾框架包括后尾框架本体与第二底板,所述后尾框架本体和转台主体本体焊接,第二底板位于所述后尾框架的底部;和加强板组件,外周具有弧形面并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加强板组件内具有空腔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段、弧形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平直段与第一底板层叠连接,所述第二平直段与所述第二底板层叠连接;和第二加强板,横跨所述弧形段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弧形段、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形成所述空腔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范围是100度~15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相交,且多个所述第三加强板用于将所述空腔结构分割成多个封闭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板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弧形外周壁与所述弧形段适配焊接,所述弧形板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段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均匀间隔布置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数量范围为2~6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为矩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上均开设有减负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板的数量小于或等于3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起重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起重机转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砂机的进料调节机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转台主体结构与后尾框架结构焊接连接,通过转台主体结构倾斜侧端面的第一底板与后尾框架底部的第二底板之间设置加强板组件,加强板组件内具有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能传递多个方向的力并保证结构的稳固,从而可以减小在此处产生的局部应力,使得转台主体和后尾框架连接处能承受更大的载荷,可以满足吨位较大的汽车起重机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起重机转台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强板组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起重机转台 311 第一平直段
1 转台主体 3111 腰形孔
11 第一底板 312 弧形段
2 后尾框架 313 第二平直段
21 第二底板 32 第二加强板
3 加强板组件 33 第三加强板
31 第一加强板 34 空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转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起重机转台100,包括:转台主体1、后尾框架2和加强板组件3。转台主体1包括转台主体本体和第一底板11,第一底板11位于转台主体本体的倾斜侧端面;后尾框架2包括后尾框架本体与第二底板21,后尾框架本体和转台主体1本体焊接,第二底板21位于后尾框架2的底部;加强板组件3外周具有弧形面并连接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21,加强板组件3内具有空腔结构3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起重机工作过程中,转台主体1结构为最主要的受力结构,对起重机整机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用于安装主臂;转台后尾框架2结构也是主要的受力部件,用于安装卷扬机构及平衡配重。在吨位较大的汽车起重机工作时,由于主臂与配重的重量更大,导致传递到转台上的力也更大,并且存在多个方向的力,局部应力会大于设计要求的许用应力。
因此转台主体1结构与后尾框架2结构焊接连接,通过转台主体1结构倾斜侧端面的第一底板11与后尾框架2底部的第二底板21之间设置加强板组件3,加强板组件3内具有空腔结构34,连接处形成三角形箱体形状的空腔结构34,使三角箱体设置成平齐的位置关系,消除形状突变结构的存在。且加强板组件3外周具有弧形面,弧形面紧贴焊接在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21上,起到缓冲的作用;该空腔结构34也能传递多个方向的力并保证结构的稳固,从而可以减小在此处产生的局部应力,使得转台主体1和后尾框架2连接处能承受更大的载荷,该加强板组件3结构简单高效,利于安装,适用范围广,可以满足吨位较大的汽车起重机的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强板组件3包括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第一加强板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段311、弧形段312和第二平直段313,第一平直段311与第一底板11层叠连接,第二平直段313与第二底板21层叠连接;第二加强板32横跨弧形段312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平直段311和第二平直段313连接,第二加强板32、弧形段312、第一平直段311和第二平直段313之间形成空腔结构34。
第一平直段311与第一底板11层叠连接,第二平直段313与第二底板21层叠连接,保证了第一加强板31的两端与转台主体1结构与后尾框架2结构紧密连接,加上弧形段312与转台主体1结构与后尾框架2结构的连接处紧密贴合,可以传递多个方向的力并保证结构的稳固;第二加强板32的两端横跨弧形段312,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平直段311和第二平直段313连接,形成空腔结构34,空腔结构34的具体形状为三角形箱体结构,且使三角箱体设置成平齐的位置关系,消除形状突变结构的存在,三角形箱体形状保证结构的稳固,且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个加强板的情况相比,结构简单高效,能承受更大的载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平直段311和第二平直段313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范围是100度~150度。第一平直段311和第二平直段313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范围可以衡量弧形段312和转台主体1结构与后尾框架2结构的连接处贴合的紧密程度,夹角越大也就意味着贴合程度越紧密,弧形段312在此处减小应力的作用越显著,同时根据夹角的不同参数,也利于在生产制造弧形段312过程中针对不同型号的起重机,制造出对应型号的弧形段312,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板组件3还包括多个第三加强板33,第三加强板33与第二加强板32垂直相交,且多个第三加强板33用于将空腔结构34分割成多个封闭空腔。第三加强板33与第二加强板32间隔垂直布置,可以将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之间形成的空腔结构34分割成多个空腔,空腔的数量与加强板组件3对转台主体1结构与后尾框架2结构的连接处产生应力的减小效果成正比,空腔的数量越多,则加强板组件3起到的减小应力效果越佳,第三加强板33进一步加强了空腔结构34的稳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加强板33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形外周壁与弧形段312的形状适配并焊接,弧形板的外侧面与第二加强板32垂直焊接。弧形板的弧形外周壁与弧形段312的内表面焊接,弧形板的外侧面与第二加强板32垂直焊接,使得空腔结构34为更规整的封闭三角形箱体架构,使三角箱体设置成平齐的位置关系,消除形状突变结构的存在,且连接方式简单高效,起到进一步加强空腔结构34的作用,可延长整个加强板组件3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平直段31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均匀间隔布置的腰形孔3111,腰形孔3111的数量范围为2~6个。腰形孔3111起到释放局部应力的作用,间隔布置在第一平直段311上可进一步减小局部应力在第一加强板31上的集中,延长第一加强板31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32为矩形结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板31连接,使得使得空腔结构34为更规整的封闭三角形箱体架构,根据起重机的负荷情况可调整长宽比例,加强板组件3的适用范围更广泛。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32和第三加强板33上均开设有减负孔,直径在合理范围内的减负孔,可减小第二加强板32和第三加强板33的负重,也就是减小整个起重机转台100的负重,使得起重机的工作过程更安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加强板33的数量小于或等于3个。在相邻两个第三加强板33之间可形成一个空腔结构34的基础上,总体起到减小转台主体1结构与后尾框架2结构的连接处应力的作用,且相邻两个第三加强板33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可减小整个加强板组件3的负重,也就是减小整个起重机转台100的负重,使得起重机的工作过程更安全高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起重机转台100,因此也具备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台主体(1),包括转台主体本体和第一底板(11),所述第一底板(11)位于所述转台主体本体的倾斜侧端面;
后尾框架(2),包括后尾框架本体与第二底板(21),所述后尾框架本体和所述转台主体本体焊接,所述第二底板(21)位于所述后尾框架(2)的底部;和
加强板组件(3),外周具有弧形面并连接所述第一底板(11)和所述第二底板(21),所述加强板组件(3)内具有空腔结构(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组件(3)包括:
第一加强板(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段(311)、弧形段(312)和第二平直段(313),所述第一平直段(311)与第一底板(11)层叠连接,所述第二平直段(313)与所述第二底板(21)层叠连接;和
第二加强板(32),横跨所述弧形段(312)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直段(311)和所述第二平直段(313)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32)、弧形段(312)、所述第一平直段(311)和所述第二平直段(313)之间形成所述空腔结构(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311)和所述第二平直段(313)反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范围是100度~1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31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均匀间隔布置的腰形孔(3111),所述腰形孔(3111)的数量范围为2~6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2)为矩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组件(3)还包括多个第三加强板(33),所述第三加强板(33)与所述第二加强板(32)垂直相交,且多个所述第三加强板(33)用于将所述空腔结构(34)分割成多个封闭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33)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弧形外周壁与所述弧形段(312)适配焊接,所述弧形板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加强板(32)垂直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2)和第三加强板(33)上均开设有减负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33)的数量小于或等于3个。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转台(100)。
CN202223237244.0U 2022-12-02 2022-12-02 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Active CN218642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7244.0U CN218642338U (zh) 2022-12-02 2022-12-02 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7244.0U CN218642338U (zh) 2022-12-02 2022-12-02 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2338U true CN218642338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50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7244.0U Active CN218642338U (zh) 2022-12-02 2022-12-02 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2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24614U (zh)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CN218642338U (zh) 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CN205151548U (zh) 起重机平衡梁以及起重机
CN111348565A (zh)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CN201082850Y (zh) 一种履带起重机主臂臂头
CN22071050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088682U (zh) 转换座及塔式起重机
CN215479337U (zh) 塔头结构及塔式起重机
CN216272825U (zh) 一种三角形臂架和预应力钢索结合的起重臂结构
CN112897368B (zh) 一种起重机转台及起重机
CN215479335U (zh) 塔式起重机的上支座及塔式起重机
CN205151597U (zh) 臂架及起重机
CN217811619U (zh) 一种可调式轻型槽钢底座
CN220265061U (zh) 一种桅杆起重机用臂架结构
CN217352654U (zh) 动臂横梁组件和装载机
CN213013919U (zh) 一种用于双主缆悬索桥的主索鞍结构
CN220033928U (zh) 一种臂架及高空作业设备
CN220905095U (zh) 一种用于大吨位装载机的后车架
CN216108684U (zh) 一种装载机的动臂横梁
CN220998961U (zh) 吊具横梁和起重机
CN215160514U (zh) 一种转台及起重机
CN214734003U (zh) 起重臂及起重机
CN220245259U (zh) 吊具设备的接长连接装置及起重机
CN216918404U (zh) 起重机用配重装置及起重机
CN219652560U (zh) 模块化组合臂架的单侧臂连接结构及组合臂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