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4614U -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4614U
CN212024614U CN202020620402.2U CN202020620402U CN212024614U CN 212024614 U CN212024614 U CN 212024614U CN 202020620402 U CN202020620402 U CN 202020620402U CN 212024614 U CN212024614 U CN 212024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plate
connecting ear
plate
arm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204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战方
顾赟琪
石磊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y Equipment Co Ltd
Sany Ameri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meri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merica Inc filed Critical Sany America Inc
Priority to CN2020206204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4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4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4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本申请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组合臂,所述组合臂横截面上由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桁架臂组合形成,且形成所述组合臂的桁架臂的数量为偶数。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拆分或组合,降低运输成本,并降低组装难度。

Description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钢铁、火电、石化、矿山、港口、基建等各个行业也在迅速形成自己的规模,对工程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不同吨位起重机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起重机是实现机械化,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搬运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需要吊装高吨位重物或增加吊装高度的场合,起重臂的载荷能力成为主要的限制条件,由中吨位经验可知,只有加宽起重臂宽度可以提高起重臂的载荷能力,但是起重臂宽度过宽不便于上路运输,而且运输成本较高。运输至现场后也不便于组装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拆分或组合,降低运输成本,并降低组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拆分式起重臂,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组合臂,所述组合臂横截面上由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桁架臂组合形成,且形成所述组合臂的桁架臂的数量为偶数。
可选地,所述桁架臂包括主弦管和副弦管,相邻所述主弦管通过所述副弦管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桁架臂通过所述主弦管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桁架臂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所述主弦管为形成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楞,且所述主弦管与所述组合臂延伸方向平行,相邻所述主弦管之间通过所述副弦管形成多个三角形结构。
可选地,相邻所述桁架臂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耳板和多个第二连接耳板,且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之间错位设置,相邻所述桁架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分别设置在相邻所述桁架臂的主弦管上,且同一桁架臂上的至少两个所述主弦管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耳板或所述第二连接耳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包括第三立板,所述第三立板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且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和所述第三立板分别对应设置有定位孔,通过在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三立板、所述第二立板的定位孔依次插入第一销轴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之间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三立板和第四立板,所述第三立板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或所述第四立板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且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所述第三立板和所述第四立板分别对应设置有定位孔,用于插入第一销轴,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之间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弦管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组合臂延伸方向上的相邻的桁架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用于插入第二销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回转支架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中,所述可拆分式起重臂的两组合臂分别与所述回转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通过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组合臂,可以保证吊装高度和吊装高吨位重物的吊装强度。组合臂由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桁架臂组合形成,在路途运输过程中,可以将组合臂拆分成多节桁架臂进行运输,运输至现场后只需将桁架臂并排固定并进行组装形成所需的组合臂即可,组装简单方便。为了保证组合形成的组合臂使用时的稳定性,桁架臂的数量需要为偶数,避免部分组装区域支撑强度较低,有利于提成组合臂的载荷能力。采用上述形式,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拆分或组合,降低运输成本,并降低组装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分式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分式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二连接耳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二连接耳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桁架臂并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桁架臂沿组合臂延伸方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可拆分式起重臂;110-组合臂;120-桁架臂;122-主弦管;1221-第一连接部;1223-第二连接部;1225-连接孔;124-副弦管;126-第一连接耳板;1262-第一立板;1264-第二立板;128-第二连接耳板;1282-第三立板;1284-第四立板;130-第一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分式起重臂100,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组合臂110,组合臂110横截面上由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桁架臂120组合形成,且形成组合臂110的桁架臂120的数量为偶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两组合臂110之间的间隔距离L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通常来说,当形成的组合臂110的横向宽度较宽时,间隔距离L相对也较大。采用上述方式,可以增加两组合臂110之间的稳定性,便于吊装的顺利进行。
第二,形成组合臂110横截面上的桁架臂120数量可设置成两个、四个或六个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满足所需的吊装要求即可。另外,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采用组合臂110的形式,并不是多个桁架臂120的简单拼凑,采用上述形式组装完成后,可以使组合臂110的力学性能具有大幅的提升,使形成组合臂110的具有更高的载荷能力。
第三,当形成组合臂110横截面上的桁架臂120为多个时,示例的,当形成组合臂110横截面上的桁架臂120为六个时,可以根据需要把组合臂110进行拆分,即可以把一个横截面为六个的组合臂110,分别拆分为横截面为两个或横截面为四个的组合臂110(请参考图1和图2),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大量的工时,也使拆分使用时更加方便。
第四,本申请的桁架臂120可采用四棱柱框架结构或六棱柱框架结构,当采用四棱柱框架结构时,在将桁架臂120组合成组合臂110时更加简便。当采用六棱柱框架结构时,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增加桁架臂120有效支撑件的数量,有利于更好的提升组合臂110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分式起重臂100,通过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组合臂110,可以保证吊装高度和吊装高吨位重物的吊装强度。组合臂110由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桁架臂120组合形成,在路途运输过程中,可以将组合臂110拆分成多节桁架臂120进行运输,运输至现场后只需将桁架臂120并排固定并进行组装形成所需的组合臂110即可,组装简单方便。为了保证组合形成的组合臂110使用时的稳定性,桁架臂120的数量需要为偶数,避免部分组装区域支撑强度较低,有利于提成组合臂110的载荷能力。采用上述形式,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拆分或组合,降低运输成本,并降低组装难度。
如图2所示,桁架臂120包括主弦管122和副弦管124,相邻主弦管122通过副弦管124固定连接,相邻桁架臂120通过主弦管122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主弦管122和副弦管124均可采用钢管组合形成桁架臂120,其中,主弦管122的规格要大于副弦管124的规格,即主弦管122的管径大于副弦管124的管径。相邻的主弦管122通过副弦管124固定连接,通常可采用焊接的形式进行固定连接。这样一来,可以使单个桁架臂120成为一个整体。当需要进行组装成组合臂110时,在并排位置处相邻桁架臂120的主弦管122之间可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如采用卡扣,或者紧固螺栓等,采用上述形式便于组装拆卸,使得组成组合臂110的桁架臂120通用性更强。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可行实施例中,桁架臂120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主弦管122为形成长方体框架结构的楞,且主弦管122与组合臂110延伸方向平行,相邻主弦管122之间通过副弦管124形成多个三角形结构。
具体的,长方体框架结构即前述实施例提到的四棱柱框架结构,长方体框架结构具有12条楞,其中,每四条楞之间相互平行,本申请中,与组合臂110延伸方向平行的四条楞采用主弦管122,以此来保证桁架臂120的强度,其他的楞可采用副弦管124连接固定。另外,相邻两主弦管122之间设置有多个副弦管124,副弦管124与主弦管122之间设置有预设夹角,使得相邻两主弦管122之间设置的相邻两副弦管124与主弦管122形成三角形结构(请参考图2),使得桁架臂120的稳定性更强。
如图3和图5所示,相邻桁架臂120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耳板126和多个第二连接耳板128,且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之间错位设置,相邻桁架臂120通过第一连接耳板126和第二连接耳板128连接。
具体的,当相邻两桁架臂120并排设置进行连接时,可通过其中一个桁架臂120上的第一连接耳板126和另一个桁架臂120上的第二连接耳板128进行连接固定。为了避免相邻两桁架臂120上的第一连接耳板126和多个第二连接耳板128在桁架臂120并排设置时产生干涉,因此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之间需错位设置,以便于正常组装固定。另外,为了保证连接固定时的稳定性,第一连接耳板126和第二连接耳板128对应设置为多组,示例的,可以设置为四组、五组或六组等,可以根据单个桁架臂120的长度灵活设置,只要能够满足所需的连接强度即可。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分别设置在相邻桁架臂120的主弦管122上,且同一桁架臂120上的至少两个主弦管1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板126或第二连接耳板128。
具体的,由于主弦管122的管径较大,所能够承受的力也更大,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设置在主弦管122上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便于对桁架臂120进行组合以形成所需的组合臂11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组合形成组合臂110横截面上的桁架臂120的合数可能为两个、四个或六个等组合,为了保证相邻的桁架臂120两两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因此需要同一桁架臂120上的至少两个主弦管1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板126或第二连接耳板128,以便于相互之间可以连接固定。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连接的形式之一为:第一连接耳板126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1262和第二立板1264,第二连接耳板128包括第三立板1282,第三立板1282用于设置在第一立板1262和第二立板1264之间,且第一立板1262、第二立板1264和第三立板1282分别对应设置有定位孔,通过在第一立板1262、第三立板1282、第二立板1264的定位孔依次插入第一销轴130以使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之间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主弦管122和副弦管124可以采用矩形管也可以采用圆柱管,当采用矩形管的时候,第一立板1262、第二立板1264和第三立板1282分别对应设置有矩形槽,以便于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能够与主弦管122更好的贴合后焊接固定,以保证连接强度。同样的,当当采用圆柱管的时候,第一立板1262、第二立板1264和第三立板1282分别对应设置有弧形槽,以便于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能够与主弦管122更好的贴合后焊接固定,以保证连接强度。
当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按特定位置完成对位后,可通过第一销轴130插入定位孔内,以实现相邻两桁架臂120的连接固定,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一销轴130插入端的通孔内插入弹簧插销并固定即可,拆卸简单方便。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连接的形式之二为:第一连接耳板126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1262和第二立板1264,第二连接耳板128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三立板1282和第四立板1284,第三立板1282用于设置在第一立板1262和第二立板1264之间,或第四立板1284用于设置在第一立板1262和所述第二立板1264之间,且第一立板1262、第二立板1264、第三立板1282和第四立板1284分别对应设置有定位孔,用于插入第一销轴130,以使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之间连接。
具体的,采用双立板的形式,可以增强连接处的强度,示例的,第一连接耳板126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1262和第二立板1264,第二连接耳板128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三立板1282和第四立板1284。当第三立板1282用于设置在第一立板1262和第二立板1264之间时,第一立板1262、第三立板1282、第二立板1264和第四立板1284依次排列,并仅采用两个立板夹持一个立板的形式具有更好的连接强度。同样的,本实施例的双立板形式也可以采用第三立板1282、第一立板1262、第四立板1284和第五立板依次排列的形式,只要能够保证错位设置,使相互间可以正常连接即可。当第一连接耳板126与第二连接耳板128按特定位置完成对位后,可通过第一销轴130插入定位孔内,以实现相邻两桁架臂120的连接固定,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一销轴130插入端的通孔内插入弹簧插销并固定即可,拆卸简单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立板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图3和图4的形式作为较优选的两个方案,通过多组这样的设置,以保证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如果第一连接耳板126或第二连接耳板128采用的立板数较多,则组装时不便于进行定位,而且会导致第一销轴130过度加长,影响第一销轴130固定时的稳定性。
如图5和图6所示,主弦管12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3,在组合臂110延伸方向上的相邻的桁架臂120通过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3连接。
具体的,对于同一桁架臂120的主弦管122来说,各个主弦管122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3的设置形式应该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桁架臂120在组合臂110延伸方向上进行组合时,在纵向相邻的两个桁架臂120的其中一个桁架臂120的第一连接部1221与另一个桁架臂120的第二连接部1223可以正常连接,连接形式可以参考图6。在组合臂110延伸方向上设置的桁架臂120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以满足不同吊装高度的需求。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3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1225,用于插入第二销轴。
具体的,当桁架臂120在竖直方向,即沿组合臂110延伸方向对桁架臂120进行组合固定时,第一连接部1221与第二连接部1223按特定位置完成对位后,可通过第二销轴插入连接孔1225内,以实现组合臂110延伸方向上的相邻两桁架臂120的连接固定,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二销轴插入端的通孔内插入弹簧插销并固定即可,拆卸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包括回转支架,以及前述实施例中的可拆分式起重臂100。其中,可拆分式起重臂100的两组合臂110分别与回转支架连接。该起重机包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可拆分式起重臂100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可拆分式起重臂100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分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组合臂,所述组合臂横截面上由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桁架臂组合形成,且形成所述组合臂的桁架臂的数量为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臂包括主弦管和副弦管,相邻所述主弦管通过所述副弦管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桁架臂通过所述主弦管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臂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所述主弦管为形成所述长方体框架结构的楞,且所述主弦管与所述组合臂延伸方向平行,相邻所述主弦管之间通过所述副弦管形成多个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桁架臂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耳板和多个第二连接耳板,且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之间错位设置,相邻所述桁架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分别设置在相邻所述桁架臂的主弦管上,且同一桁架臂上的至少两个所述主弦管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耳板或所述第二连接耳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包括第三立板,所述第三立板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且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和所述第三立板分别对应设置有定位孔,通过在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三立板、所述第二立板的定位孔依次插入第一销轴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之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三立板和第四立板,所述第三立板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或所述第四立板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且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所述第三立板和所述第四立板分别对应设置有定位孔,用于插入第一销轴,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之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弦管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组合臂延伸方向上的相邻的桁架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用于插入第二销轴。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支架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拆分式起重臂,其中,所述可拆分式起重臂的两组合臂分别与所述回转支架连接。
CN202020620402.2U 2020-04-22 2020-04-22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Active CN212024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0402.2U CN212024614U (zh) 2020-04-22 2020-04-22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0402.2U CN212024614U (zh) 2020-04-22 2020-04-22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4614U true CN212024614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95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20402.2U Active CN212024614U (zh) 2020-04-22 2020-04-22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461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0400A (zh) * 2021-02-01 2021-05-25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履带起重机及起重机运输方法
CN113998604A (zh) * 2021-09-22 2022-02-0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一种可组合增强的桁架臂及其三角形桁架臂单元体
WO2023087438A1 (zh) * 2021-11-22 2023-05-25 徐州建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塔机上部结构及平头塔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0400A (zh) * 2021-02-01 2021-05-25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履带起重机及起重机运输方法
CN113998604A (zh) * 2021-09-22 2022-02-0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一种可组合增强的桁架臂及其三角形桁架臂单元体
WO2023087438A1 (zh) * 2021-11-22 2023-05-25 徐州建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塔机上部结构及平头塔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24614U (zh)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CN111348565A (zh) 可拆分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WO2012099346A2 (ko) 파이 형상의 단면을 현재로 사용하는 트러스 구조
CN110697595A (zh) 桁架臂及起重机
CN205312931U (zh) 组合式臂架及起重设备
CN111017695A (zh) 履带吊配合吊排系统吊装大型船体总段的工艺
CN111377367B (zh) 一种桁架臂和起重机
CN113060659A (zh) 臂架装置及起重设备
CN213738325U (zh) 过渡节、桁架臂及履带起重机
WO2023173621A1 (zh) 桁架臂臂节、桁架臂及作业机械
CN202897878U (zh) 装配式臂节、臂架、起重臂和塔式起重机
CN102674168B (zh) 一种加强型臂架及设有该臂架的起重机
CN211496564U (zh) 预制叠合板存储转运工装
CN205500562U (zh) 一种用于重型货物吊装的可拆卸吊梁
CN113562637A (zh) 桅杆装置以及环轨起重机
CN113998604A (zh) 一种可组合增强的桁架臂及其三角形桁架臂单元体
CN221343654U (zh) 一种用于起重机吊臂的桁架装置
CN215854573U (zh) 一种双预制梁吊具
CN201152030Y (zh) 一种铝合金强力支柱
CN111689408A (zh) 过渡臂节、双臂连接组件、双臂臂架及轻型臂架
CN218664946U (zh) 一种适用于钢箱梁吊装的多吊点通用型吊具
CN217230043U (zh) 一种组合臂节和履带式起重机
CN219929352U (zh) 吊具接头、悬吊连接机构及模块化组合式钢箱梁桥面吊具
CN211998571U (zh) 过渡节组件、起重机臂架和起重机
CN217437563U (zh) 火电机组锅炉大板梁现场翻身专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