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2157U - 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2157U
CN218632157U CN202223054044.1U CN202223054044U CN218632157U CN 218632157 U CN218632157 U CN 218632157U CN 202223054044 U CN202223054044 U CN 202223054044U CN 218632157 U CN218632157 U CN 218632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holder
supporting
limiting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40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甫
肖翔
王丰
梁善飞
王鹏
田志松
赵福成
王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40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2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2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2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极耳保持架包括限位部、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沿同向延伸;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贯穿所述连接部,且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部的下表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本文公开的极耳保持架,能够为极耳弯折提供约束,保证极耳弯折角度准确、工作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是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硬壳动力电池中设置有极耳,在装配过程中,极耳弯折后与连接片连接,二者连接完成后继续完成动力电池的其他装配过程。但在极耳弯折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极耳弯折不受约束,各个极耳弯折后的角度不完全相同,一致性差;并且,由于极耳弯折不受约束,弯折后并不一定能准确达到所需的角度,甚至可能出现极耳弯折后断裂的情况,装配后可能导致电池短路、起火等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能够为极耳弯折提供约束,保证极耳弯折角度准确、工作可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保持架包括限位部、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沿同向延伸;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贯穿所述连接部,且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部的下表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间隙,且所述间隙沿沿开口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板,相邻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空区。
进一步,所述连通孔为沿所述连接部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
进一步,所述连通孔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圆滑过渡结构,和/或,所述连通孔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圆滑过渡结构。
进一步,所述极耳保持架为非导电材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极耳安装结构,极耳安装结构包括极组、极耳和前述的极耳保持架;
所述极耳保持架设置于所述极组的上端,所述极耳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下表面,另一端穿过所述连通孔并弯折至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极组在厚度方向上设置为两组,每组极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极耳保持架;
两组所述极组上相对设置的所述极耳保持架的所述限位部为一体式结构,和/或,两组所述极组上相对设置的所述极耳保持架的所述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极耳安装结构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覆盖在所述极耳穿过所述连通孔的另一端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前述的极耳安装结构。
相比于一些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保持架,在极耳弯折过程中提供约束,极耳穿过连通孔,极耳的一端与限位部的下表面配合,另一端弯折后与支撑部的上表面贴合,相同的极耳保持架(或同一个极耳保持架)即可保证各个极耳弯折后的角度相同,且由于极耳保持架的限制,可有效避免极耳被弯折过度而导致断裂等情况,保证了极耳弯折角度准确,弯折后工作可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安装结构,具有前述的极耳保持架,连接可靠,装配方便快捷,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后的工作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配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故障率低,提高了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极耳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极耳安装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极耳安装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极耳安装结构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极耳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极耳安装结构的示意图五;
图7为图6中的极耳安装架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极耳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六;
图9为图8中的极耳安装架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示说明:
1-极耳保持架,11-限位部,111-凸起边沿,12-连接部,121-通孔,122-第一圆滑过渡结构,123-第二圆滑过渡结构,13-支撑部,131-支撑板,132-空区,14-间隙,2-极耳,3-极组,4-连接片,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保持架1,如图1至图9所示,极耳保持架1包括限位部11、连接部12和支撑部13,连接部12的一端与限位部1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13连接;限位部11和支撑部13沿同向延伸;连接部12开设有连通孔121,连通孔121沿连接部12的高度方向贯穿连接部12,且一端延伸至限位部11的下表面,另一端延伸至支撑部13的上表面。
限位部11、连接部12和支撑部13依次连接,且限位部11和支撑部13位于连接部12的同一侧,以围设形成近似U形的结构。
在极耳2的弯折过程中,将极耳2穿过连接部12的连通孔121,然后极耳2的上端弯折90°以与支撑部13的上表面贴合。
极耳2穿过连接部12的连通孔121,保证在极耳2弯折过程中,极耳2会被连通孔121限位,避免极耳2与极耳保持架1脱开,以达到较好的极耳2弯折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保持架1可有效约束极耳2的弯折状态,使得极耳2弯折形状可控,提高产品一致性,满足设计的弯折状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限位部11和支撑部13之间设置有间隙14,且间隙14沿沿开口方向逐渐增大。
在极耳保持架1安装完成后,支撑部13成水平设置,限位部11倾斜设置,支撑部13与限位部11在高度方向之间设置有间隙14,且间隙14沿开口方向逐渐增大,以满足所需的极耳2弯折形状。
在支撑部13与限位部11在高度方向之间设置有间隙14,可减小极耳保持架1制造所需的材料,使极耳保持架1无需采用实体块的形式,大幅减轻了极耳保持架1的重量。
间隙14沿开口方向逐渐增大,换言之,间隙14靠近连接部12的一端较小,间隙14远离连接部12的一端(即开口端)较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部13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板131,相邻支撑部13之间设置有空区132。支撑板131的数量可以是2个。
支撑部13包括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板131,换言之,支撑部13并非是一整块板,减少了支撑部13所需的材料用量。
极耳2强度、硬度相对较低,多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板131所形成的支撑部13足以满足对于极耳2的约束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支撑板131可以沿极耳保持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131分别位于连接部1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保证两个支撑板131可分别支撑、抵住弯折后的极耳2的端部,避免极耳2端部弯折不准确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极耳2整体的弯折精度。
限位部11可以是一整块板,也可参照支撑部13的形式设置为多个并排设置、且有空区132的子板形式。
在限位部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沿高度方向朝下设置凸起边沿111,以便在极耳2弯折过程中对极耳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极耳2在弯折过程中沿极耳保持架1的长度方向移动、错位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通孔121为沿连接部12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
连通孔121为长条孔,且长条孔的长度略大于极耳2的宽度,以保证极耳2穿过长条孔后,不会沿极耳保持架1的长度方向发生较大的移动、错位。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连通孔121靠近支撑部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圆滑过渡结构122,和/或,连通孔121靠近限位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圆滑过渡结构123。
连通孔121靠近支撑部13的一侧和靠近限位部1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圆滑过渡结构122和第二圆滑过渡结构123,圆滑过渡结构与极耳2贴合,不会对极耳2产生刮擦等情况,避免直角结构的尖锐顶角对极耳2产生划痕、损坏等情况。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极耳保持架1为非导电材质。
极耳保持架1设置为非导电材质,如:橡胶、塑料、聚氨酯等。极耳保持架1设置为非导电材质,可避免极耳保持架1因意外情况变形后与其它电子连接点位发生接触,进而导致短路等情况,减少故障发生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极耳安装结构,如图2至图9所示,极耳安装结构包括极组3、极耳2和前述的极耳保持架1,极耳保持架1设置于极组3的上端,极耳2的一端位于限位部11的下表面,另一端穿过连通孔121并弯折至支撑部13的上表面。
极耳2与极组3连接,极耳保持架1也固定于极组3上端,极耳2穿过极耳保持架1的连接孔并弯折贴合于极耳保持架1的上端面(即,支撑部13的上端面)。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极组3在厚度方向上设置为两组,每组极组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极耳保持架1;两组极组3上相对设置的极耳保持架1的限位部11为一体式结构,和/或,两组极组3上相对设置的极耳保持架1的支撑部13为一体式结构。
在厚度方向上,极组3一般设置为两组。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两组极组3上相对应的两个极耳保持架1设置为一体结构,如:两个相对设置的极耳保持架1的限位部11或支撑部13连接为一体结构,以简化装配流程,提高装配效率。
图1所示为一组极组3,图2至图5所示为两组极组3,每组极组3上设置有两个极耳保持架1。每组极组3具有多个极片,多个极片沿厚度方向堆叠形成一个完整的极组3,每个极片连接至少一个极耳子片,多个极耳子片沿厚度方向并排设置形成完整的极耳2,各附图中所示的均为多个极耳子片所形成的完整的极耳2。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极耳安装结构还包括连接片4,连接片4覆盖在极耳2穿过连通孔121的另一端上。
极耳2穿过极耳保持架1的连接孔并弯折贴合于极耳保持架1的上端面后,连接片4固定于极耳2上部。
在实际装配过程中:
极耳2可在预焊(各极耳子片预焊形成完整的极耳2)后穿过极耳保持架1;或者,在极耳2预焊前将极耳2穿过极耳保持架1再裁切预焊;或者,直接将极耳2穿过极耳保持架1并裁切后不预焊,完成极耳2与极耳保持架1组装后,将极耳2折弯后与连接片4焊接。安装后的极耳保持架1位于在极组3上,盖板5焊接后极耳保持架1被约束在盖板5和极组3之间,Z向位置由盖板5和极组3确定,XY方向则由极耳2确定,位置由盖板5、连接片4和极耳2共同确定。由于支撑部13的上表面通过极耳2与连接片4抵接,限位部11的下表面与极耳2抵接,连接片4与盖板5接触,进而将极耳保持架1相对极组3位置确定。因而该结构既能够使的极耳2的折弯形状受控,而且有利于极耳保持架1的位置限定,结构简单可靠。
图3至图5所示为一示例性的装配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前述的极耳安装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配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故障率低,提高了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极耳保持架1可完全约束极耳2的形状,极耳2的弯折形状取决于极耳保持架1的形状,因此只需要设计极耳保持架1即可控制极耳2弯折状态。安装极耳保持架1后,极耳2通过极耳保持架1约束限位,避免了极耳2不受约束的弯折造成的断裂和短路风险,极大地提供了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申请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上”、“下”、“一端”、“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装配”、“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术语“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技术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10)

1.一种极耳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部、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沿同向延伸;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贯穿所述连接部,且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部的下表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间隙,且所述间隙沿沿开口方向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板,相邻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空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为沿所述连接部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耳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圆滑过渡结构,和/或,所述连通孔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圆滑过渡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保持架为非导电材质。
7.一种极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组、极耳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极耳保持架;
所述极耳保持架设置于所述极组的上端,所述极耳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下表面,另一端穿过所述连通孔并弯折至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在厚度方向上设置为两组,每组极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极耳保持架;
两组所述极组上相对设置的所述极耳保持架的所述限位部为一体式结构,和/或,两组所述极组上相对设置的所述极耳保持架的所述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覆盖在所述极耳穿过所述连通孔的另一端上。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极耳安装结构。
CN202223054044.1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 Active CN218632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4044.1U CN218632157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4044.1U CN218632157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2157U true CN218632157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4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4044.1U Active CN218632157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2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2340B (zh) 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EP3745523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automobile
DE102016118977A1 (de) Energiespeichermodul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
EP3800695A1 (en) Battery box and battery module
CN218632157U (zh) 一种极耳保持架、极耳安装结构和电池
CN210837908U (zh) 电极连接片和电池模组
CN213483886U (zh)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CN211208545U (zh) 电芯极柱连接片和具有其的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JP2007018833A (ja) 蓄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8602661U (zh)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2582690A (zh) 柔性电路板、冲切基板和电池装置
CN215644845U (zh) 一种ccs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5275527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包含其的动力电池
CN212161963U (zh) 一种电极连接和线束隔离板间的配合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4505636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2257524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的电池安装结构
CN21708678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4313450U (zh) 线束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218996989U (zh) 盖板组件的下盖板
CN213989037U (zh)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CN210628379U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支架以及具有它的电池模组和电池系统
CN210628355U (zh) 电池盖板和电池模组
CN219436081U (zh) 多功能汇流排及方形电池
CN217427019U (zh) 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8242042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