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9037U -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9037U
CN213989037U CN202120121039.4U CN202120121039U CN213989037U CN 213989037 U CN213989037 U CN 213989037U CN 202120121039 U CN202120121039 U CN 202120121039U CN 213989037 U CN213989037 U CN 213989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section
parallel
electrode output
cel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210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重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210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9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9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9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涉及电池领域。该电芯模组包括电芯、串并联结构和电极输出结构,电芯的两端均具有极耳,且电芯包括多组,多组电芯并排设置,串并联结构与至少两组极耳连接,用于使至少两个极耳串联,电极输出结构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极耳连接,电极输出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电极输出结构分别与位于首尾位置的串并联结构电连接,电极输出结构用于与外部连接铜排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简化电芯输出结构的设计,增强过流能力,有利于模组的成组设计。

Description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电芯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芯,这些电芯通过串并联将所有正极和所有负极连接在一起,现有电芯模组的电连接方式需要将总正极和总负极通过输出结构引出,但是由于空间有限且结构较复杂,输出结构的厚度设计有局限,且局部宽度小,影响电芯的过流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其可以简化电芯输出结构的设计,增强过流能力,有利于模组的成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包括电芯、串并联结构和电极输出结构,所述电芯的两端均具有极耳,且所述电芯包括多组,多组所述电芯并排设置,所述串并联结构与至少两组所述极耳连接,用于使至少两个所述极耳串联,所述电极输出结构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所述极耳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极输出结构分别与位于首尾位置的所述串并联结构电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用于与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并联结构中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多组所述极耳的首尾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串并联段,所述串并联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两组所述极耳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与所述串并联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组所述极耳中包括从首位或从末位依次排列的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电极输出结构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并联结构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相对所述串并联段弯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并联段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或所述第二连接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联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串并联段的端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并联段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三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或者,所述第一开孔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输出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邻边,所述第一开槽位于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该电芯模组包括电芯、串并联结构和电极输出结构,串并联结构能够实现相邻极耳的串联和/或并联,电极输出结构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电芯连接,可以减少对模组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模组加宽、加厚,从而增加模组的截面积,增加过流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模组的成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图2或图3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图4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极输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电芯模组;110-电芯;112-极耳;120-串并联结构;121-第一连接件;1211-第一连接段;1212-第二连接段;1213-串并联段;1214-弯折部;1215-第一开孔;1216-第三连接段;1217-第二开孔;122-第二连接件;130-电极输出结构;131-第一连接部;1311-第一开槽;1312-第二开槽;132-第二连接部;132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100。该电芯模组100可以用于二次电池、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100可以简化电芯110的输出结构,并增加电芯模组100的厚度和宽度,从而增加过流能力,有利于模组的成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芯模组100包括电芯110、串并联结构120和电极输出结构130,电芯110的两端均具有极耳112,且电芯110包括多组,多组电芯110并排设置,串并联结构120与至少两组极耳112连接,用于使至少两个极耳112串联,电极输出结构130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极耳112连接,电极输出结构1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电极输出结构130分别与位于首尾位置的串并联结构120电连接,电极输出结构130用于与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芯110的数量有多个,这些电芯110采用并排连接的方式进行设置。电芯110的两端均具有极耳112,分别为正极极耳112和负极极耳112。对于多组并排设置的电芯110来说,其极耳112可以是同向排布的,也可以不是同向排布的,比如在某些排布方式中,对于相邻两个电芯110的极耳112来说,在一侧的两个极耳112分别为正极和负极,另一侧的两个极耳112分别对应地为负极和正极。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串并联结构120能够实现相邻极耳112的串联和/或并联,将两个电芯110的相同的极耳112连接在一起时,串并联结构120实现的是极耳112的并联,在将两个电芯110的不同极耳112连接在一起时,串并联结构120实现的是极耳112的串联,比如,串并联结构120将两个电芯110的正极连接在一起时,实现了这两个电芯110的并联,而在串并联结构120将两个电芯110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在一起时,实现了这两个电芯110的串联。如图所示的方案中,共有八组电芯110,对于图中的右侧来说,电芯110的电极从上到下依次为:正极、负极;负极、正极;负极、正极;正极、负极。
同时,也需要指出的是,电极输出结构130不与位于首尾位置的极耳112连接,指的是在电芯110并排设置时,电极输出结构130与位于第二组至倒数第二组的电芯110的极耳112连接,从而至少预留出首尾位置的空间。比如,对于上述的八组电芯110的电芯模组100来说,对这八组从上到下依次排序:第一电芯110、第二电芯110、…、第八电芯110,电极输出结构130不与第一电芯110和第八电芯110连接,而选择与第二电芯110、第三电芯110、…、第七电芯11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输出结构130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电芯110连接,可以减少对模组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模组加宽、加厚,从而增加模组的截面积,增加过流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模组的成组设计。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串并联结构120中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121和多个第二连接件122,两个第一连接件121位于多组极耳112的首尾位置,第一连接件121包括第一连接段1211、第二连接段1212和串并联段1213,串并联段1213分别与第一连接段1211和第二连接段1212连接,第一连接段1211和第二连接段1212分别与两组极耳112连接,电极输出结构130与串并联段1213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121用于与电极输出结构130配合,以便于将电极输出结构130往模组中间位置移,而不将电极输出结构130设置在首尾位置。
而对于第二连接件122来说,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电芯110的极耳112,比如,请参阅图1,位于右侧的相邻极耳112由第二连接件122连接,实现极耳112的串并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组极耳112中包括从首位或从末位依次排列的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一连接段1211连接,第三极耳与第二连接段1212连接,第二极耳与电极输出结构130连接。
也就是说,对于电芯110来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21还包括弯折部1214,弯折部1214相对串并联段1213弯折,弯折部1214能够增加串并联段1213的厚度,从而增强过流能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串并联段1213上设置有第一开孔1215,第一开孔1215靠近第一连接段1211或第二连接段1212。该第一开孔1215可以用于定位,便于串并联结构120与极耳112的连接。
串并联结构120与极耳11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21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段1216,第三连接段12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1211和第二连接段1212远离串并联段1213的端部连接。此时,第一连接件121的形状大致为方框。
进一步地,串并联段1213上设置有第一开孔1215,第三连接段1216上设置有第二开孔1217,第一开孔1215靠近第一连接段1211,第二开孔1217靠近第二连接段1212,或者,第一开孔1215靠近第二连接段1212,第二开孔1217靠近第一连接段1211。
也就是说,第一开孔1215和第二开孔1217大体成对角设置,以便于对串并联结构120定位,实现串并联结构120的定位安装。
请参阅图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输出结构1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与极耳112焊接,第二连接部132用于与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32上设置有连接孔1321。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31上设置有第一开槽1311和第二开槽1312,第一开槽1311和第二开槽1312位于第一连接部131上的邻边,第一开槽1311位于远离第二连接部132的一端。该第一开槽1311和第二开槽1312可以便于对电极输出结构130定位,有利于电极输出结构130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电芯模组100。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100和动力电池:该电芯模组100包括电芯110、串并联结构120和电极输出结构130,串并联结构120能够实现相邻极耳112的串联和/或并联,电极输出结构130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电芯110连接,可以减少对模组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模组加宽、加厚,从而增加模组的截面积,增加过流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模组的成组设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10)、串并联结构(120)和电极输出结构(130),所述电芯(110)的两端均具有极耳(112),且所述电芯(110)包括多组,多组所述电芯(110)并排设置,所述串并联结构(120)与至少两组所述极耳(112)连接,用于使至少两个所述极耳(112)串联和/或并联,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所述极耳(112)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分别与位于首尾位置的所述串并联结构(120)电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用于与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结构(120)中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12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21)位于多组所述极耳(112)的首尾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包括第一连接段(1211)、第二连接段(1212)和串并联段(1213),所述串并联段(121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分别与两组所述极耳(112)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与所述串并联段(12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极耳(112)中包括从首位或从末位依次排列的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连接,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结构(120)还包括弯折部(1214),所述弯折部(1214)相对所述串并联段(1213)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段(1213)上设置有第一开孔(1215),所述第一开孔(1215)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或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段(1216),所述第三连接段(12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远离所述串并联段(1213)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段(1213)上设置有第一开孔(1215),所述第三连接段(1216)上设置有第二开孔(1217),所述第一开孔(1215)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所述第二开孔(1217)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或者,所述第一开孔(1215)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所述第二开孔(1217)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与所述极耳(112)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用于与所述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上设置有第一开槽(1311)和第二开槽(1312),所述第一开槽(1311)和所述第二开槽(131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上的邻边,所述第一开槽(1311)位于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一端。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100)。
CN202120121039.4U 2021-01-15 2021-01-15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Active CN213989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1039.4U CN213989037U (zh) 2021-01-15 2021-01-15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1039.4U CN213989037U (zh) 2021-01-15 2021-01-15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9037U true CN213989037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1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21039.4U Active CN213989037U (zh) 2021-01-15 2021-01-15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9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54661U (zh) 汇流排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4254660U (zh) 方壳长电芯组及电池模组和电动汽车
CN212848715U (zh) 一种电芯模组
CN216055079U (zh) 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13989037U (zh)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CN112889181B (zh) 电极组件及电池
CN214176205U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5933713U (zh) 电池模组
CN214505729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4099824U (zh) 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CN218242182U (zh) 电池和电池包
CN213845447U (zh) 一种卡扣连接式电池组
CN219123414U (zh) 一种方形电芯模组串联结构
CN212783694U (zh) 一种同侧出线的电池串联结构及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3989130U (zh) 电芯输出件、电芯模组和二次电池
CN21947693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9436081U (zh) 多功能汇流排及方形电池
CN211670267U (zh) 电芯单元、电池模组和汽车
CN219917496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8101479U (zh) 电池包
CN216671842U (zh) 连接排、电池箱以及车辆
CN219611716U (zh) 光伏组件及光伏电站
CN210628355U (zh) 电池盖板和电池模组
CN218123660U (zh) 储能液冷pack高压电路连接结构及储能液冷pack
CN217719806U (zh) 一种圆柱电芯排布结构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7

Address after: No. 99, Songhai Road, Huimin Street,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112

Patentee after: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400 Room 202, building 1, 9855 Puwei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