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99824U - 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99824U CN214099824U CN202120140469.0U CN202120140469U CN214099824U CN 214099824 U CN214099824 U CN 214099824U CN 202120140469 U CN202120140469 U CN 202120140469U CN 214099824 U CN214099824 U CN 2140998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art
- battery cells
- connection
- piece
-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导电条包括:第一连接部,实现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部,实现另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片;中间连接部,连在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实现两列电芯的串联;导电条为一体式导电条,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中间连接部通过板材冲压一体连接在一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条,第一和第二连接片分别实现一列电芯并联之后,两列电芯之间自然通过中间连接部实现串联,简化了操作步骤。同时,一体式导电条可以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且不存在叠层接触部位,解决了发热和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池模组内,为了实现多个电芯的串联和并联,通常使用导电条。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55228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均流结构,其中为了实现多个蓄电池的并联,采用比较长的并联连接条(即并联导电条),对于一组蓄电池而言,其各个正极连接有一根并联连接条,各个负极也连接有一根并联连接条。为了实现一组蓄电池与另外一组蓄电池之间的串联,需要在连好的并联连接条上方再叠层连接多个串联连接条(即串联导电条),形成口字型交叉连接。
上述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连接操作复杂,影响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二是导电条数量比较多,浪费材料,加大了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三是串联导电条和并联导电条之间有一定的接触电阻,接触部位存在发热现象,长期使用后影响导电条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并联连接条和串联连接条叠层连接而导致连接操作复杂、导电条数量多、浪费材料以及接触部位存在发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并联连接条和串联连接条叠层连接而导致连接操作复杂、导电条数量多、浪费材料以及接触部位存在发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条,包括:
第一连接部,用于实现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用于与电芯的极柱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用于实现另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用于与电芯的极柱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与第一连接片的数量相同;
中间连接部,连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用于实现两列电芯之间的串联;
其中,导电条为一体式导电条,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连接部通过板材冲压一体连接在一起。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接部可以实现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二连接部可以实现另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可以实现两列电芯之间的串联,并且导电条为一体式导电条,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连接部通过板材冲压一体连接在一起,这样在进行连接操作时,对于第一连接片和电芯的极柱之间只进行一次固定连接操作,同样第二连接片和电芯的极柱之间也只进行一次固定连接操作,两列电芯之间自然通过中间连接部实现串联,无需其他操作,简化了操作步骤,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同时,由于导电条为一体式导电条,因此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另外,一体式导电条不存在叠层接触部位,杜绝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并联连接条和串联连接条叠层连接而导致的接触电阻大、接触部位存在发热、以及长期使用后影响导电条使用寿命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各个第一连接片之间的连接、各个第二连接片之间的连接,同时方便适应每一列电芯中各个电芯的大侧面的膨胀变形,相邻的第一连接片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过渡片,相邻的第二连接片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过渡片。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第一弧形过渡片和第二弧形过渡片的形变,同时减轻导电条的整体重量,第一弧形过渡片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片的长度,第二弧形过渡片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片的长度,相邻的第一连接片与第一弧形过渡片之间、相邻的第二连接片与第二弧形过渡片之间分别形成开口朝外的U形缺口。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适应两列电芯中各个电芯的小侧面的膨胀变形,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呈弧形。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中间连接部、第一弧形过渡片和第二弧形过渡片的冲压成型,中间连接部与第一弧形过渡片和第二弧形过渡片的交汇位置设置有工艺孔,使得中间连接部断续设置有多段。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导电条进行定位,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电芯定位配合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采集线与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的连接,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上固定有用于与采集线进行连接的连接螺母。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制造,所述连接螺母压铆固定在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模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列电芯,电池模组还包括导电条,导电条包括:
第一连接部,用于实现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与电芯的极柱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用于实现另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与电芯的极柱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与第一连接片的数量相同;
中间连接部,连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用于实现两列电芯之间的串联;
其中,导电条为一体式导电条,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连接部通过板材冲压一体连接在一起。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接部可以实现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二连接部可以实现另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可以实现两列电芯之间的串联,并且导电条为一体式导电条,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连接部通过板材冲压一体连接在一起,这样在进行连接操作时,对于第一连接片和电芯的极柱之间只进行一次固定连接操作,同样第二连接片和电芯的极柱之间也只进行一次固定连接操作,两列电芯之间自然通过中间连接部实现串联,无需其他操作,简化了操作步骤,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同时,由于导电条为一体式导电条,因此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另外,一体式导电条不存在叠层接触部位,杜绝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并联连接条和串联连接条叠层连接而导致的接触电阻大、接触部位存在发热、以及长期使用后影响导电条使用寿命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各个第一连接片之间的连接、各个第二连接片之间的连接,同时方便适应每一列电芯中各个电芯的大侧面的膨胀变形,相邻的第一连接片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过渡片,相邻的第二连接片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过渡片。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第一弧形过渡片和第二弧形过渡片的形变,同时减轻导电条的整体重量,第一弧形过渡片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片的长度,第二弧形过渡片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片的长度,相邻的第一连接片与第一弧形过渡片之间、相邻的第二连接片与第二弧形过渡片之间分别形成开口朝外的U形缺口。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适应两列电芯中各个电芯的小侧面的膨胀变形,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呈弧形。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中间连接部、第一弧形过渡片和第二弧形过渡片的冲压成型,中间连接部与第一弧形过渡片和第二弧形过渡片的交汇位置设置有工艺孔,使得中间连接部断续设置有多段。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导电条进行定位,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电芯定位配合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采集线与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的连接,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上固定有用于与采集线进行连接的连接螺母。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制造和使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于中间连接部呈对称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条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一个视角);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条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中:1-四并四串导电条;101-第一连接部;102-第二连接部;11-第一连接片;12-第二连接片;13-第一弧形过渡片;14-第二弧形过渡片;15-中间连接部;16-工艺孔;17-定位孔;18-连接螺母;19-U形缺口;2-四并导电条;3-电芯;4-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条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电条为四并四串导电条1,四并四串导电条1包括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结合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01用于实现一列电芯中四个电芯3之间的并联,第一连接部101包括四个第一连接片11,第一连接片11与电芯3的极柱焊接固定。第二连接部102用于实现另一列电芯中四个电芯3之间的并联,第二连接部102包括四个第二连接片12,也即第二连接片12的数量与第一连接片11的数量相同,第二连接片12与电芯3的极柱也为焊接固定。
四并四串导电条1还包括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之间的中间连接部15,中间连接部15用于实现两列电芯之间的串联,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相对于中间连接部15呈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四并四串导电条1为一体式导电条,上述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以及中间连接部15通过板材冲压一体连接在一起,板材具体可以是铜板,也可以是铝板。
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1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过渡片13,相邻的第二连接片12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过渡片14,从而实现各个第一连接片11之间的连接、各个第二连接片12之间的连接,保证了整体性,同时方便适应每一列电芯中各个电芯3的大侧面的膨胀变形。其中电芯除顶面和底面之外,还有两个大侧面和两个小侧面,大侧面也即一列中的电芯与电芯相互接触的侧面,小侧面也即两列电芯之间相互接触的侧面。
具体的,第一弧形过渡片13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片11的长度,第二弧形过渡片14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片12的长度,因此在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1与第一弧形过渡片13之间、相邻的第二连接片12与第二弧形过渡片14之间分别形成开口朝外的U形缺口19,这样可以方便第一弧形过渡片13和第二弧形过渡片14的形变,同时减轻导电条的整体重量。
中间连接部15和第一弧形过渡片13、第二弧形过渡片14一样也呈弧形,并且中间连接部15与第一弧形过渡片13和第二弧形过渡片14的交汇位置设置有工艺孔16,因此中间连接部15断续设置有四段。中间连接部15与第一弧形过渡片13和第二弧形过渡片14均为冲压成型,在冲压之前,先在板材上加工出工艺孔16,这样可以方便板材的变形,以便冲压成型出中间连接部15与第一弧形过渡片13和第二弧形过渡片14。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片11和第二连接片1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电芯3定位配合的定位孔17,焊接固定四并四串导电条时,将四并四串导电条放置在电芯3的顶部,使定位孔17与电芯3极柱上的定位孔对齐,以确定四并四串导电条的位置,从而方便焊接固定操作。
此外,为了方便采集线与第一连接片11的连接,第一连接片11上固定有用于与采集线进行连接的连接螺母18,连接螺母18通过压铆固定在第一连接片11上,其中采集线用于采集电芯的端电压、温度、充放电电流等信息,并反馈给电池管理系统,关于采集线、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介绍。
四并四串导电条在使用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两列电芯3放置在壳体4中,采用四并导电条2与一列中四个电芯3的极柱焊接固定,实现一列中四个电芯3之间的并联,四并导电条2有两个。另外,采用四并四串导电条1分别与两列电芯3的极柱焊接固定,实现一列中四个电芯3之间的并联、以及两列电芯之间的串联。
也就是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四并四串导电条,在进行电池模组的装配时,对于第一连接片和电芯的极柱之间只进行一次固定连接操作,同样第二连接片和电芯的极柱之间也只进行一次固定连接操作,两列电芯之间自然通过中间连接部实现串联,无需其他操作,简化了操作步骤,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同时,由于四并四串导电条为一体式导电条,因此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另外,一体式导电条不存在叠层接触部位,杜绝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并联连接条和串联连接条叠层连接而导致的接触电阻大、接触部位存在发热、以及长期使用后影响导电条使用寿命的问题。
在导电条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不是对称的,例如两边的尺寸和结构可以不一样。
在导电条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螺母也可以采用焊接固定,并且连接螺母也可以固定在第二连接片上。
在导电条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连接螺母,采集线和导电条焊接固定。
在导电条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定位孔,而是通过人工调整确定导电条的位置。
在导电条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工艺孔,此时中间连接部是连续的。
在导电条的其他实施例中,中间连接部可以不是弧形,例如中间连接部虽然是鼓起来的,但却是V形或者矩形,当然中间连接部也可以是平的,是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平滑过渡部。
在导电条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弧形过渡片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一连接片的长度,同时第二弧形过渡片的长度也等于第二连接片的长度,此时没有U形缺口结构。
在导电条的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连接片之间可以直接是一体相连的,不存在第一弧形过渡片,同样相邻的第二连接片之间也是直接一体相连,不存在第二弧形过渡片。
在导电条的其他实施例中,导电条也可以是三并三串导电条,此时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均有三个,当然导电条也可以是两并两串导电条,此时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均有两个,当然导电条也可以是五并五串导电条,此时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均有五个,当然也可以更多,根据实际的串并联需求,可以设计相应结构的导电条。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包括两列电芯以及导电条,导电条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导电条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在电池模组的其他实施例中:电芯也可以设置有三列或者更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电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部,用于实现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用于与电芯的极柱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用于实现另一列电芯中至少两个电芯之间的并联,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用于与电芯的极柱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与第一连接片的数量相同;
中间连接部,连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用于实现两列电芯之间的串联;
其中,导电条为一体式导电条,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连接部通过板材冲压一体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连接片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过渡片,相邻的第二连接片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过渡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过渡片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片的长度,第二弧形过渡片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片的长度,相邻的第一连接片与第一弧形过渡片之间、相邻的第二连接片与第二弧形过渡片之间分别形成开口朝外的U形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接部与第一弧形过渡片和第二弧形过渡片的交汇位置设置有工艺孔,使得中间连接部断续设置有多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呈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电芯定位配合的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上固定有用于与采集线进行连接的连接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于中间连接部呈对称设置。
10.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列电芯,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40469.0U CN214099824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40469.0U CN214099824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99824U true CN214099824U (zh) | 2021-08-31 |
Family
ID=7743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40469.0U Active CN214099824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9982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8763A (zh) * | 2022-03-03 | 2022-06-14 | 河南豫清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并联环流和偏流的锂电池成组方法 |
-
2021
- 2021-01-19 CN CN202120140469.0U patent/CN21409982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8763A (zh) * | 2022-03-03 | 2022-06-14 | 河南豫清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并联环流和偏流的锂电池成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099824U (zh) | 一种导电条及使用该导电条的电池模组 | |
CN111916643A (zh) |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 | |
CN213546517U (zh) | 电池模组 | |
CN218887464U (zh) | 电池信息采集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217086672U (zh) | 一种二次电池模组采样结构 | |
CN114361661B (zh) | 一种方壳电芯及电池模组 | |
CN215451506U (zh) | 电池集成采集板及含有该集成采集板的电池模组 | |
CN112670636B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pack | |
CN215184417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14176205U (zh) | 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 |
CN211295247U (zh) | 多电芯串并联的电池pack结构 | |
EP3624217B1 (en) |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 |
CN201845835U (zh) | 卷绕式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 | |
CN218920376U (zh) | 一种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 |
CN219457827U (zh) | 用于软包电池组的电连接件及软包电池组 | |
CN219419406U (zh) |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 |
CN216698642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电源 | |
CN215600418U (zh) | 一种锂电池模组及锂电池包 | |
CN219610671U (zh) | 一种电芯模组及其连接结构 | |
CN216750181U (zh) | 一种分离式电芯模组 | |
CN210692661U (zh) | 具有熔断保护机制的电池汇流片和电池组 | |
CN213124680U (zh) | 方形电池集成机构及方形电池 | |
CN220155713U (zh) | 一种裸电芯与盖板连接结构及方形电池 | |
CN211017280U (zh) | 一种便于焊接相连的锂离子电池及配套接电压板 | |
CN217035898U (zh) | 软包电池模块、模组及新能源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