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5977U - 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5977U
CN218585977U CN202220739955.9U CN202220739955U CN218585977U CN 218585977 U CN218585977 U CN 218585977U CN 202220739955 U CN202220739955 U CN 202220739955U CN 218585977 U CN218585977 U CN 218585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lead frame
pins
base island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399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军民
林云海
王李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ezhou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ezhou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ezhou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ezhou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399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5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5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5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ad Fram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包括基板以及排布于基板上的多列引线框组,每列引线框组由7个引线框单元呈一列等间隔分布构成,引线框单元包括基岛以及均匀分布在基岛的四侧的48个引脚,基岛的四个角点上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与基板连接的斜连接条,引脚具有内侧部和外侧部,每侧12个引脚的内侧部以基岛的中心为基准镜像对称倾斜分布,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与基岛之间存在间隙,所有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之间互不接触,所有引脚的内侧部上与基岛的中心之间垂直距离相同的位置处围成封装区域,每侧12个引脚的外侧部均匀分布且垂直于基岛,每侧12个引脚的内侧部与外侧部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优点是利用其能够提高封装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引线框架,尤其是涉及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是集成电路封装时必须用到的关键结构件,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主要起到稳固芯片、传导信号、传输热量的作用。
常见的引线框架由基板以及若干均匀排布在基板上的引线框单元组成,每个引线框单元包括位于中间的基岛以及分布在基岛周围的多个引脚组成,在封装过程中,基岛为芯片提供机械支撑,引脚连接芯片到封装外的电学通路,引脚的一端通过引线与芯片上的焊盘相连接,引脚的另一端提供与印刷电路板的机械和电学连接。
现有的7×7封装引线框架根据引脚数量不同有64引脚的7×7封装引线框架、48引脚的7×7封装引线框架、32引脚的7×7封装引线框架。针对48引脚的7×7封装引线框架,现有技术中,一列最多只能设置3个引线框单元,一片最多只能设置48个引线框单元,这样每模所出电路很少,因而效率比较低。且由于芯片封装已经趋于微利化,因此如何提高封装效率、节约成本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而现有的3排7×7封装引线框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强度高,且利用其能够提高封装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包括基板以及等间隔排布于所述的基板上的多列引线框组,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的引线框组由7个引线框单元呈一列等间隔分布构成,所述的引线框单元包括基岛以及均匀分布在所述的基岛的四侧周围的48个引脚,所述的基岛的四个角点上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的基板连接的斜连接条,所述的斜连接条与所述的基岛的侧边呈135度角,所述的基岛的每侧分布有12个所述的引脚,所述的引脚具有内侧部和外侧部,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以所述的基岛的中心为基准镜像对称倾斜分布,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与所述的基岛之间存在间隙,所有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之间互不接触,所有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上与所述的基岛的中心之间垂直距离相同的位置处围成一个大小为7×7平方毫米的封装区域,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等间隔均匀分布且分别垂直于所述的基岛,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与外侧部之间通过一条连接筋连接。
所述的基板上等间隔排布有16列所述的引线框组,相邻的两列所述的引线框组之间具有一条纵向筋,所述的纵向筋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释放注胶时应力的第一纵向长条形应力释放通孔。纵向筋加强了整体和局部强度,便于后续加工。
所述的基岛的边缘区域上开设有多个锁胶孔,多个所述的锁胶孔围成一圈,所述的基岛的背面均匀设置有拉胶时防止分层的凹坑麻点,所述的凹坑麻点的深度为0.010~0.038毫米。锁胶孔的设置使得在封胶过程中基岛与胶体相结合,并增大摩擦力,提高了胶体的稳固性,避免了胶体与基岛之间的脱落现象,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并大幅提高了产能;凹坑麻点能够提高基岛与塑封体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塑封体发生分层或开裂现象,提高塑封效果,保证产品使用时的稳定性。
48个所述的引脚按顺时针排列分为第一引脚至第四十八引脚,所述的第一引脚至所述的第十二引脚位于同一侧,所述的第十三引脚至所述的第二十四引脚位于同一侧,所述的第二十五引脚至所述的第三十六引脚位于同一侧,所述的第三十七引脚至所述的第四十八引脚位于同一侧,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整体所占宽度大于所述的基岛的侧边的宽度,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整体外宽内窄呈八字型分布限制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的斜连接条之间,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上设置有焊点,所述的焊点延伸至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焊点与芯片通过金线连接;使每侧12个引脚的外侧部整体所占宽度大于基岛的侧边的宽度,且每侧12个引脚的内侧部整体外宽内窄呈八字型分布,这样可确保焊点的面积较大,能够连接更多的金线,从而能够提高信号输出能力。
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的外端之间通过直连接条连接,所述的直连接条上开设有两个长条形切断孔,便于后续加工。
所述的基板的长度为270毫米、宽度为85毫米,相邻的两列所述的引线框组中在同一排上的两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之间的中心距为16.875毫米,同一列所述的引线框组中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之间的中心距为11.4毫米。整个引线框架内能够排布112个引线框单元,大大增加了单位产量,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
所述的基岛的边长为4.4毫米,同一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之间的中心距为0.5毫米,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的宽度为0.2毫米。基岛的面积相对较大,可使得封装厂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有更多的芯片尺寸及种类可选择,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通过限制引脚的外侧部的宽度及相邻的两个引脚的外侧部之间的中心距,实现引脚的合理排布;同一侧相邻的两个引脚的外侧部之间的中心距较宽,使得外部电连接时引脚的外侧部之间受到的影响更小;引脚的外侧部的宽度较宽,便于外部电连接。
所述的焊点自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起的垂直长度为0.5毫米。由于每侧12个引脚的内侧部整体外宽内窄呈八字型分布,即引脚的内侧部倾斜,因此在焊点自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起的垂直长度固定的情况下,为使每个焊点的面积相近,远离中心位置的引脚的内侧部设计的更为细长;该结构的焊点的面积较大,使得与芯片的连接更为可靠。
所述的斜连接条靠近所述的基岛的一端向下折弯使所述的基岛相对所述的引脚向下凹陷,从而使得所述的基岛与所述的引脚之间存在0.17毫米的高低差距离。即引脚与基岛之间存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这样设计使得封装芯片后得以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散热,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而两者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为0.17毫米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最佳距离值,在实际设计时允许有0.03毫米的误差。
所述的基板上靠近每列所述的引线框组的同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释放注胶时应力的第二纵向长条形应力释放通孔;所述的基板的上下两边分别开设有多个在封装时起定位作用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的基板上靠近每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均开设有一个在封装时起定位作用的第二定位孔,所有所述的第二定位孔呈矩阵阵列形式分布;所述的基板上靠近每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均开设有三个在封装时起排气作用的排气孔;相邻两侧的所述的引脚之间具有一个直角区域,靠近每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的一个所述的第二定位孔和三个所述的排气孔分别分布于四个所述的直角区域内。在此,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设置方便了后续的封装作业;第二定位孔和排气孔分别分布于四个直角区域内,这样设计在达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和排气效果的前提下使得分布更为合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每列引线框组由7个引线框单元呈一列等间隔分布构成,使得一片7×7封装引线框架能够设置112个引线框单元,这样每模所出电路较多,提高了封装效率,节约了成本。
2)通过在基岛的每侧设置12个引脚,构成具有48个引脚的7×7封装引线框架。
3)斜连接条的设置加强了基岛的稳定性和局部强度。
4)为确保相邻引脚之间互不影响,且引脚与外部电连接可靠,对引脚之间的间距及引脚的宽度有一定要求,因此一侧的所有引脚的外侧部整体的宽度会大于基岛的边长,这样为使芯片与引脚的内侧部可靠连接,引脚的内侧部倾斜设置。
5)连接筋的设置加强了各个引脚之间的稳定性和局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架中的一列引线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架中的引线框单元正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架中的引线框单元中的基岛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的凹坑麻点的D-D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包括基板1以及等间隔排布于基板1上的16列引线框组2,每列引线框组2由7个引线框单元3呈一列等间隔分布构成,引线框单元3包括基岛31以及均匀分布在基岛31的四侧周围的48个引脚32,基岛31的四个角点上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与基板1连接的斜连接条33,斜连接条33与基岛31的侧边呈135度角,基岛31的每侧分布有12个引脚32,引脚32具有内侧部321和外侧部322,每侧12个引脚32的内侧部321以基岛31的中心为基准镜像对称倾斜分布,引脚32的内侧部321的内端与基岛31之间存在间隙,所有引脚32的内侧部321的内端之间互不接触,所有引脚32的内侧部321上与基岛31的中心之间垂直距离相同的位置处围成一个大小为7×7平方毫米的封装区域4,每侧12个引脚32的外侧部322等间隔均匀分布且分别垂直于基岛31,每侧12个引脚32的内侧部321与外侧部322之间通过一条连接筋32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的长度L1为270毫米、宽度W1为85毫米,相邻的两列引线框组2中在同一排上的两个引线框单元3之间的中心距Z1为16.875毫米,同一列引线框组2中上下相邻的两个引线框单元3之间的中心距Z2为11.4毫米。整个引线框架内能够排布112个引线框单元3,大大增加了单位产量,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基岛31的边长W2为4.4毫米,同一侧相邻的两个引脚32的外侧部322之间的中心距Z3为0.5毫米,引脚32的外侧部322的宽度W3为0.2毫米。基岛31的面积相对较大,可使得封装厂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有更多的芯片尺寸及种类可选择,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通过限制引脚32的外侧部322的宽度W3及相邻的两个引脚32的外侧部322之间的中心距Z3,实现引脚32的合理排布;同一侧相邻的两个引脚32的外侧部322之间的中心距Z3较宽,使得外部电连接时引脚32的外侧部322之间受到的影响更小;引脚32的外侧部322的宽度W3较宽,便于外部电连接。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相邻的两列引线框组2之间具有一条纵向筋11,纵向筋1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释放注胶时应力的第一纵向长条形应力释放通孔12,纵向筋11加强了整体和局部强度,便于后续加工;每侧12个引脚32的外侧部322的外端之间通过直连接条13连接,直连接条13上开设有两个长条形切断孔14,便于后续加工;基板1上靠近每列引线框组2的同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释放注胶时应力的第二纵向长条形应力释放通孔15;基板1的上下两边分别开设有多个在封装时起定位作用的第一定位孔16,基板1上靠近每个引线框单元3均开设有一个在封装时起定位作用的第二定位孔17,所有第二定位孔17呈矩阵阵列形式分布;基板1上靠近每个引线框单元3均开设有三个在封装时起排气作用的排气孔18;相邻两侧的引脚32之间具有一个直角区域19,靠近每个引线框单元3的一个第二定位孔17和三个排气孔18分别分布于四个直角区域19内,第一定位孔16和第二定位孔17的设置方便了后续的封装作业;第二定位孔17和排气孔18分别分布于四个直角区域19内,这样设计在达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和排气效果的前提下使得分布更为合理。
实施例三: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基岛31的边缘区域上开设有多个锁胶孔311,多个锁胶孔311围成一圈,基岛31的背面均匀设置有拉胶时防止分层的凹坑麻点312,凹坑麻点312的深度D1为0.010~0.038毫米,凹坑麻点312的深度D1优选为0.02毫米。锁胶孔311的设置使得在封胶过程中基岛31与胶体相结合,并增大摩擦力,提高了胶体的稳固性,避免了胶体与基岛31之间的脱落现象,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并大幅提高了产能;凹坑麻点312能够提高基岛31与塑封体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塑封体发生分层或开裂现象,提高塑封效果,保证产品使用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48个引脚32按顺时针排列分为第一引脚至第四十八引脚,第一引脚至第十二引脚位于同一侧,第十三引脚至第二十四引脚位于同一侧,第二十五引脚至第三十六引脚位于同一侧,第三十七引脚至第四十八引脚位于同一侧,每侧12个引脚32的外侧部322整体所占宽度W4大于基岛31的侧边的宽度即基岛31的边长W2,每侧12个引脚32的内侧部321整体外宽内窄呈八字型分布限制于相邻的两条斜连接条33之间,引脚32的内侧部321上设置有焊点324,焊点324延伸至引脚32的内侧部321的内端,焊点324自引脚32的内侧部321的内端起的垂直长度L2为0.5毫米。焊点324与芯片通过金线连接;使每侧12个引脚32的外侧部322整体所占宽度W4大于基岛31的侧边的宽度W2,且每侧12个引脚32的内侧部321整体外宽内窄呈八字型分布,这样可确保焊点324的面积较大,能够连接更多的金线,从而能够提高信号输出能力。由于每侧12个引脚32的内侧部321整体外宽内窄呈八字型分布,即引脚32的内侧部321倾斜,因此在焊点324自引脚32的内侧部321的内端起的垂直长度L2固定的情况下,为使每个焊点324的面积相近,远离中心位置的引脚32的内侧部321设计的更为细长;该结构的焊点324的面积较大,使得与芯片的连接更为可靠。焊点324自引脚32的内侧部321的内端起的垂直长度L2为0.5毫米,使得焊点324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五: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四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斜连接条33靠近基岛31的一端向下折弯使基岛31相对引脚32向下凹陷,从而使得基岛31与引脚32之间存在0.17毫米的高低差距离。即引脚32与基岛31之间存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这样设计使得封装芯片后得以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散热,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而两者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为0.17毫米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最佳距离值,在实际设计时允许有0.03毫米的误差。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相对两侧的引脚32的内侧部321的外端之间的距离D2为7.4毫米,相对两侧的引脚32的外侧部322的内端之间的距离D3为7.8毫米,相对两侧的引脚32的外侧部322的外端之间的距离D4为10.6毫米;斜连接条33的宽度W5为2毫米;相邻的两个凹坑麻点312之间的间距D5为0.508毫米。

Claims (10)

1.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包括基板以及等间隔排布于所述的基板上的多列引线框组,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的引线框组由7个引线框单元呈一列等间隔分布构成,所述的引线框单元包括基岛以及均匀分布在所述的基岛的四侧周围的48个引脚,所述的基岛的四个角点上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的基板连接的斜连接条,所述的斜连接条与所述的基岛的侧边呈135度角,所述的基岛的每侧分布有12个所述的引脚,所述的引脚具有内侧部和外侧部,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以所述的基岛的中心为基准镜像对称倾斜分布,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与所述的基岛之间存在间隙,所有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之间互不接触,所有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上与所述的基岛的中心之间垂直距离相同的位置处围成一个大小为7×7平方毫米的封装区域,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等间隔均匀分布且分别垂直于所述的基岛,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与外侧部之间通过一条连接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上等间隔排布有16列所述的引线框组,相邻的两列所述的引线框组之间具有一条纵向筋,所述的纵向筋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释放注胶时应力的第一纵向长条形应力释放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岛的边缘区域上开设有多个锁胶孔,多个所述的锁胶孔围成一圈,所述的基岛的背面均匀设置有拉胶时防止分层的凹坑麻点,所述的凹坑麻点的深度为0.010~0.038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48个所述的引脚按顺时针排列分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第二十引脚、第二十一引脚、第二十二引脚、第二十三引脚、第二十四引脚、第二十五引脚、第二十六引脚、第二十七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二十九引脚、第三十引脚、第三十一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三引脚、第三十四引脚、第三十五引脚、第三十六引脚、第三十七引脚、第三十八引脚、第三十九引脚、第四十引脚、第四十一引脚、第四十二引脚、第四十三引脚、第四十四引脚、第四十五引脚、第四十六引脚、第四十七引脚、第四十八引脚,所述的第一引脚至所述的第十二引脚位于同一侧,所述的第十三引脚至所述的第二十四引脚位于同一侧,所述的第二十五引脚至所述的第三十六引脚位于同一侧,所述的第三十七引脚至所述的第四十八引脚位于同一侧,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整体所占宽度大于所述的基岛的侧边的宽度,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整体外宽内窄呈八字型分布限制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的斜连接条之间,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上设置有焊点,所述的焊点延伸至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侧12个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的外端之间通过直连接条连接,所述的直连接条上开设有两个长条形切断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的长度为270毫米、宽度为85毫米,相邻的两列所述的引线框组中在同一排上的两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之间的中心距为16.875毫米,同一列所述的引线框组中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之间的中心距为11.4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岛的边长为4.4毫米,同一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之间的中心距为0.5毫米,所述的引脚的外侧部的宽度为0.2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点自所述的引脚的内侧部的内端起的垂直长度为0.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连接条靠近所述的基岛的一端向下折弯使所述的基岛相对所述的引脚向下凹陷,从而使得所述的基岛与所述的引脚之间存在0.17毫米的高低差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上靠近每列所述的引线框组的同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释放注胶时应力的第二纵向长条形应力释放通孔;所述的基板的上下两边分别开设有多个在封装时起定位作用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的基板上靠近每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均开设有一个在封装时起定位作用的第二定位孔,所有所述的第二定位孔呈矩阵阵列形式分布;所述的基板上靠近每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均开设有三个在封装时起排气作用的排气孔;相邻两侧的所述的引脚之间具有一个直角区域,靠近每个所述的引线框单元的一个所述的第二定位孔和三个所述的排气孔分别分布于四个所述的直角区域内。
CN202220739955.9U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Active CN218585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9955.9U CN218585977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9955.9U CN218585977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5977U true CN218585977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58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39955.9U Active CN218585977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5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33863B1 (ko) 그리드 어레이형 리이드 프레임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이드 엔드 그리드 어레이 반도체 패키지
KR100269281B1 (ko) 반도체장치
US20030001289A1 (en) Resin-seal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00026955A (ko)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448107B1 (en) Pin indicator for leadless leadframe packages
CN218585977U (zh) 一种48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US6737296B2 (en) Method to reduce number of wire-bond loop heights versus the total quantity of power and signal rings
JP3430976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とそれを用いた樹脂封止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414566U (zh) 一种32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CN218414567U (zh) 一种64引脚7排7×7封装引线框架
CN213692039U (zh) 一种多基岛引线框架结构
JP2007180077A (ja) 半導体装置
US5455454A (en) Semiconductor lead frame having a down set support member formed by inwardly extending leads within a central aperture
CN211578745U (zh) 一种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单元及引线框架结构
CN211238234U (zh) 基岛斜置的ic引线支架及封装ic
US6897549B2 (en) Frame for semiconductor package
JPH10270623A (ja) ボールグリッドアレイ用リードフレー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216054692U (zh) 一种新型高密度半导体引线框架结构
CN213583769U (zh) 一种高集成度引线框架
JP2507852B2 (ja) 半導体装置
CN211578744U (zh) 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单元及引线框架结构
CN217588918U (zh) 一种pdfn8封装结构引线框架
CN220710309U (zh) 一种toll封装引线框架
CN217306495U (zh) 一种包含实体切割连筋的引线框架
CN210668356U (zh) 一种多行矩阵式to系列引线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48 pin 7-row 7 x 7 Packaging lead fram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307

Pledgee: Ningbo Yin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Zhonggongmiao Branch

Pledgor: NINGBO DEZHOU PRECISION ELECTRONIC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300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