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4693U - 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4693U
CN218514693U CN202221962882.6U CN202221962882U CN218514693U CN 218514693 U CN218514693 U CN 218514693U CN 202221962882 U CN202221962882 U CN 202221962882U CN 218514693 U CN218514693 U CN 218514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flexi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28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翼鹤
薛康乐
高久亮
李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28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4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4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46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其中,该电路组件包括支撑件、主板、柔性电路板和第一电子元件。主板设置于支撑件,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支撑件和/或主板,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柔性变形结构,柔性变形结构用于吸收柔性电路板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的变形量,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一电子元件通过柔性电路板与主板电连接。本申请通过采用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支撑件布置,可以在柔性电路板的上方节省大量的Z向空间,从而可以避免器件间过于紧凑,有利于发挥器件的性能,且更大的空间也有利于器件、电路板的布置,避免相邻器件之间或器件与电路板之间发生干涉等问题。

Description

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立领男有,尤其涉及一种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手机等终端设备,其内部的器件众多,器件之间需要进行电连接以提供必要的运行功率以及信号往来。电连接通常需要通过专用器件(如BTB连接器)与电路板进行连接以实现功能,这些连接器、电路板通常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会导致器件间的布置愈发紧密,会造成如扬声器等需要大空间的器件的性能受到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以解决在终端设备狭小的空间内实现电连接,减小空间占用。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组件,其中,包括:
支撑件;
主板,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件;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所述支撑件和/或所述主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柔性变形结构,所述柔性变形结构用于吸收所述柔性电路板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的变形量,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
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本申请通过采用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支撑件布置,可以在柔性电路板的上方节省大量的Z向空间,从而可以避免器件间过于紧凑,有利于发挥器件的性能,且更大的空间也有利于器件、电路板的布置,避免相邻器件之间或器件与电路板之间发生干涉等问题。
此外,通过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柔性变形结构,并通过柔性变形结构受力后发生轻微变形,可以矫正柔性电路板上发生偏斜的连接端,即可以吸收掉柔性电路板与第一电子元件之间的误差,使柔性电路板能够与第一电子元件可靠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变形结构包括切口,所述切口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切口吸收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变形量。
其中,该切口可以为柔性电路板在X方向的变形提供了空间,即柔性电路板位于切口的两侧壁可以沿X方向发生轻微的变形以吸收X方向上的安装误差,使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端能够与主板、第一电子元件等器件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变形结构还包括拱起结构,所述拱起结构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凸出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拱起结构吸收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或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形公差。
其中,该拱起结构可以向柔性电路板在Z方向的任意一侧拱起,该拱起结构可以实现柔性电路板在X方向、Y方向或Z方向发生轻微的拉伸变形,使柔性电路板能够吸收设计公差和安装误差累积后的偏差总和,实现柔性电路板与主板及第一电子元件之间的可靠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拱起结构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抵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可以为拱起结构的变形提供空间。
在受拉伸力时,该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可以在Y方向发生轻微的变形,第一安装部能够随之靠近或远离支撑件,使拱起结构在Y方向轻微展开或收缩,从而可以实现对Y方向的偏差的吸收,使柔性电路板与主板或第一电子元件即使在Y方向出现配合偏差,仍然可以通过拱起结构的轻微变形吸收偏差,使柔性电路板能够与主板或第一电子元件可靠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拱起结构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主板背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主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可以为拱起结构的变形提供空间。
其中,主板可以为PCB板,其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三弯折部在Y方向上的投影可以与主板的侧面重合,且能够与主板的侧面之间保持有轻微的间隙,该间隙可以实现第三弯折部的轻微变形,以吸收Y方向的偏差。同时,还可以使第三弯折部更贴近于主板,有利于节省Z向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一个连接端与连接器的配合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另一个连接端与连接器的配合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从而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实现主板与第一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包括子电路板,所述子电路板与所述主板之间构成空腔,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空腔,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主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子电路板。
其中,通过在主板和子电路板之间布置柔性电路板,即可实现主板与子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且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支撑件,能够节省大量的Z向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空腔的宽度,所述柔性电路板在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板和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通过使柔性电路板的宽度大于空腔的宽度,能够使柔性电路板在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于主板和电路板的上方,即背离支撑件的一侧,从而可以便于柔性电路板与主板及第一电子元件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空腔连通。其中,该第二电子元件可以利用该空腔实现更好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的音腔与所述空腔连通。该空腔相当于扩大了扬声器的音腔,使扬声器的出音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还包括前置摄像组件。
其中,该柔性电路板可以具有三个连接端,三个连接端分别通过连接器与前置摄像组件、子电路板和主板电连接。由此,通过柔性电路板可以实现主板与不同的电子元件电连接,无需使主板设计专门用于电连接的部位,即采用柔性电路板替代了传统的厚度较大的PCB,从而节省了Z向空间。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其中,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路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电路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也就是说,该支撑件与壳体可以为同一个零件,从而能够进一步节省Z向空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组件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在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在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在C-C处的剖视图;
图7为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柔性电路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0-终端设备;
101-壳体;
1-支撑件;
11-空腔;
2-主板;
3-柔性电路板;
31-切口;
32-拱起结构;
321-第一安装部;
322-第一弯折部;
323-第二弯折部;
324-第一间隙;
325-第二安装部;
326-第三弯折部;
327-第二间隙;
33-主体部;
4-第一电子元件;
41-子电路板;
42-前置摄像组件;
5-第二电子元件;
6-连接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对于手机等终端设备,其内部的器件众多,器件之间需要进行电连接以提供必要的运行功率以及信号往来。电连接通常需要通过如BTB连接器等专用器件与电路板直接进行连接以实现功能,这些连接器、电路板通常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会导致器件间的布置愈发紧密,会造成如扬声器等需要大空间的器件的性能受到不良影响。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该电路组件设置于该终端设备内。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设备、可穿戴式设备、车载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和/或智慧城市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
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该电路组件包括支撑件1、主板2、柔性电路板3(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和第一电子元件4。其中,支撑件1为一种用于支撑和安装上方电路板、器件等的结构,例如,主板2可以通过螺钉安装在支撑件1上,摄像模组、扬声器等器件也可以安装在支撑件1上。当该终端设备100为手机时,支撑件1可以为手机的壳体101,如中框。
主板2设置于支撑件1,柔性电路板3贴合于支撑件1和/或主板2,第一电子元件4通过柔性电路板3与主板2电连接。当柔性电路板3贴合于支撑件1时,由于该柔性电路板3相对于传统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厚度较小,在柔性电路板3的上方可以节省大量的Z向(终端设备100的厚度方向)空间,如图4所示。从而可以避免器件间过于紧凑,有利于发挥器件的性能,且更大的空间也有利于器件、电路板的布置,避免相邻器件之间或器件与电路板之间发生干涉等问题。
其中,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柔性变形结构(具体包括后文提到的切口31和拱起结构32),该柔性变形结构可以为柔性电路板3的一部分结构,该柔性变形结构用于吸收柔性电路板3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的变形量,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柔性电路板3的厚度方向。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位于垂直于柔性电路板3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柔性电路板3厚度方向相互正交。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柔性电路板3的厚度方向为Z方向。
在向支撑件1上安装主板2、第一电子元件4等器件后,主板2、第一电子元件4等器件的位置相对固定,也就是说,主板2第一电子元件4等器件上用于与柔性电路板3连接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变,在没有设计公差及安装误差的理想状态下,用于连接主板2和第一电子元件4的柔性电路板3可以直接根据设计要求与主板2和第一电子元件4精确连接,此时的柔性电路板3可以采用平整的结构,在安装中不存在拉伸、偏斜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安装中,由于设计公差和安装误差的存在,难以保证柔性电路板3上用于连接主板2或第一电子元件4的连接端能够精确地匹配主板2或第一电子元件4,例如,当柔性电路板3的一端与主板2连接后,柔性电路板3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子元件4的连接部位存在轻微的偏斜,如果柔性电路板3为平整的结构,则柔性电路板3不能在X方向或Y方向拉伸变形,也就难以实现柔性电路板3与第一电子元件4的连接。
为此,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柔性变形结构,该柔性变形结构可以为柔性电路板3的一部分结构,能够在受到适当的外力后发生轻微的变形,例如,在柔性电路板3的一个连接端与主板2连接后,另一个连接端如果与第一电子元件4之间发生了偏斜,可以通过适当的外力使柔性变形结构发生轻微变形,以矫正柔性电路板3上发生偏斜的连接端,即可以吸收掉柔性电路板3与第一电子元件4之间的误差,使柔性电路板3能够与第一电子元件4可靠连接。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柔性变形结构具体可以包括切口31,切口31沿第二方向贯通柔性电路板3的一侧,而不贯通柔性电路板3在Y方向的另一侧,同时在Z方向也贯通柔性电路板3,由此形成了一种在柔性电路板3的一侧具有开口的切口31。该切口31可以为柔性电路板3在X方向的变形提供了空间,即柔性电路板3位于切口31的两侧壁可以沿X方向发生轻微的变形以吸收X方向上的安装误差,使柔性电路板3的连接端能够与主板2、第一电子元件4等器件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柔性变形结构还包括拱起结构32,拱起结构32沿柔性电路板3的厚度方向凸出于柔性电路板3的表面,柔性电路板3通过拱起结构32吸收柔性电路板3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的变形量。
该拱起结构32可以向柔性电路板3在Z方向的任意一侧拱起,该拱起结构32可以实现柔性电路板3在X方向、Y方向或Z方向发生轻微的拉伸变形,使柔性电路板3能够吸收设计公差和安装误差累积后的偏差总和,实现柔性电路板3与主板2及第一电子元件4之间的可靠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的拱起结构32向远离支撑件1的方向凸出,用于吸收Y方向或Z方向上的偏差,并配合切口31,可以实现柔性电路板3吸收X方向、Y方向或Z方向的偏差。
此外,支撑件1上也并非全部位置均为平整的表面,在部分区域可能会设计有高低不平的结构,该柔性电路板3在对应于支撑件1上具有高低不平结构处的部位,也可以设置有拱起结构32,该拱起结构32具有仿形效果,即可以与支撑件1上高低不平结构的轮廓形状基本一致,从而可以使拱起结构32能够与支撑件1的高低不平结构贴合,使Z向空间最大化,如图4所示。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柔性电路板3包括主体部33,主体部33贴合于支撑件1,该主体部33相对于柔性变形结构具有更大的面积,可以通过与支撑件1的贴合,保证柔性电路板3安装固定的稳定性。同时,该主体部33的厚度远小于PCB的厚度,可以节省大量的Z向空间,有利于发挥器件的更优的性能,如图4所示。
具体地,如图5和图7所示,拱起结构32包括第一安装部321、第一弯折部322和第二弯折部323,该第一安装部321可以作为柔性电路板3的其中一个连接端,例如可以用于安装连接器6,以通过连接器6连接主板2或第一电子元件4,该连接器6可以为BTB连接器6。第一弯折部322和第二弯折部323分别连接于第一安装部321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弯折部322和第二弯折部323均向支撑件1的一侧弯折,第一弯折部322与主体部33相连,第二弯折部323抵接于支撑件1,第一安装部321与支撑件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24,该第一间隙324可以为拱起结构32的变形提供空间。
在受拉伸力时,该第一弯折部322和第二弯折部323可以在Y方向发生轻微的变形,第一安装部321能够随之靠近或远离支撑件1,使拱起结构32在Y方向轻微展开或收缩,从而可以实现对Y方向的偏差的吸收,使柔性电路板3与主板2或第一电子元件4即使在Y方向出现配合偏差,仍然可以通过拱起结构32的轻微变形吸收偏差,使柔性电路板3能够与主板2或第一电子元件4可靠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6直图8所示,柔性电路板3包括主体部33,主体部33贴合于支撑件1。拱起结构32包括第二安装部325和第三弯折部326,该第二安装部325可以作为柔性电路板3的其中一个连接端,例如可以用于安装BTB连接器6,以通过BTB连接器6连接主板2或第一电子元件4。第三弯折部326的一端连接于主体部33,第三弯折部326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部325,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325连接于主板2背离支撑件1的一侧;第三弯折部326与主板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27,该第二间隙327可以为拱起结构32的变形提供空间。
其中,主板2可以为PCB板,其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三弯折部326在Y方向上的投影可以与主板2的侧面重合,且能够与主板2的侧面之间保持有轻微的间隙,该间隙可以实现第三弯折部326的轻微变形,以吸收Y方向的偏差。同时,还可以使第三弯折部326更贴近于主板2,有利于节省Z向空间。
具体地,柔性电路板3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柔性电路板3通过一个连接端与连接器6的配合电连接于主板2,柔性电路板3通过另一个连接端与连接器6的配合电连接于第一电子元件4。从而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3实现主板2与第一电子元件4之间的电连接。当然,柔性电路板3的连接端也可以具有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以实现主板2与更多个电子元件的电连接。
其中,柔性电路板3和主板2可以通过焊接工艺实现电连接,或者同时制造实现固定,从而可以使组装后的柔性电路板3和主板2直接安装至终端设备,无需再分别安装,简化了安装操作。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电子元件4包括子电路板41,子电路板41与主板2之间构成空腔11,柔性电路板3设置于空腔11,柔性电路板3远离主板2的一端电连接于子电路板41。
该子电路板41可以与主板2具有相同的材质,例如均可以为PCB,也均可以用于连接电子元件。主电路板可以通过与子电路板41电连接实现对子电路板41上的电子元件的控制,以实现其功能。
传统的主板2和子电路板41之间的电连接,一般需要将主板2或子电路板41上制造出用于电连接的部位,也即该部位仍然为主板2或子电路板41的一部分,例如PCB,这就会占用更多的Z向空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子电路板41和主板2无需制造额外的电连接部位,通过在主板2和子电路板41之间布置柔性电路板3,即可实现主板2与子电路板41之间的电连接,且柔性电路板3贴合于支撑件1,能够节省大量的Z向空间。此外,主板2和子电路板4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主板2和子电路板41的设计提供较大的设计空间,主板2和子电路板41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改变柔性电路板3的尺寸来补偿,具有更大的设计灵活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沿第二方向Y,柔性电路板3的宽度大于空腔11的宽度,柔性电路板3在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主板2和子电路板41电连接。通过使柔性电路板3的宽度大于空腔11的宽度,能够使柔性电路板3在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于主板2和电路板的上方,即背离支撑件1的一侧,从而可以便于柔性电路板3与主板2及第一电子元件4的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电路组件还包括第二电子元件5,第二电子元件5的至少部分与空腔11连通。该第二电子元件5可以利用该空腔11实现更好的性能。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电子元件5可以为扬声器,该扬声器的音腔可以与该空腔11连通,该空腔11相当于扩大了扬声器的音腔,使扬声器的出音效果更好。当然,该第二电子元件5也可以为其它能够利用该空腔11发挥更好的性能的元件,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大空间散热的元件,该空腔11可以实现良好的散热。其中,通过采用柔性电路板3,相对于传统的PCB可以实现该空腔11容积的最大化。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电子元件4还包括前置摄像组件42。该前置摄像组件42安装于支撑件1,并能够通过柔性电路板3与主板2电连接。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该柔性电路板3可以具有三个连接端,三个连接端分别通过连接器6与前置摄像组件42、子电路板41和主板2电连接。由此,通过柔性电路板3可以实现主板2与不同的电子元件电连接,无需使主板2设计专门用于电连接的部位,即采用柔性电路板3替代了传统的厚度较大的PCB,从而节省了Z向空间。
当然,第一电子元件4还可以包括其它电子元件,相应地,柔性电路板3也可以具有更多的连接端,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100,该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壳体101,该电路组件可以安装于壳体101内。其中,电路组件中的支撑件1与壳体101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就是说,该支撑件1与壳体101可以为同一个零件,从而能够进一步节省Z向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
主板,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件;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所述支撑件和/或所述主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柔性变形结构,所述柔性变形结构用于吸收所述柔性电路板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的变形量,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
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变形结构包括切口,所述切口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切口吸收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变形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变形结构还包括拱起结构,所述拱起结构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凸出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拱起结构吸收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或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形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支撑件;
所述拱起结构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抵接于所述支撑件;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支撑件;
所述拱起结构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主板背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
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主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一个连接端与连接器的配合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另一个连接端与连接器的配合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包括子电路板,所述子电路板与所述主板之间构成空腔,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空腔,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主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子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空腔的宽度,所述柔性电路板在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板和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空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的音腔与所述空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还包括前置摄像组件。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路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电路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
CN202221962882.6U 2022-07-27 2022-07-27 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18514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882.6U CN218514693U (zh) 2022-07-27 2022-07-27 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882.6U CN218514693U (zh) 2022-07-27 2022-07-27 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4693U true CN218514693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0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2882.6U Active CN218514693U (zh) 2022-07-27 2022-07-27 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46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8105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0539801C (zh) 柔性电路板、电子电路设备和移动通信终端
JP6434656B2 (ja) 電子装置
CN211210044U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CN101416358A (zh) 电路板连接器的外壳
CN102157816B (zh) 一种socket插座和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8508998U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电路板组件
CN218514693U (zh) 电路组件及终端设备
US9439286B2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16291133U (zh) 驱动电路板、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WO2022237515A1 (zh) 电子设备
CN215266027U (zh)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CN212783872U (zh) 一种连接器与主板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850424U (zh) 触点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067952B (zh)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受话器组件
CN220324883U (zh) 第一电子设备、电子系统和转接模组
JP2008234997A (ja) 接続構造体,配線板接続体,配線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8514592U (zh) 电路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181786U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终端设备和拼版结构
CN217335619U (zh) 终端设备
CN212519373U (zh) 电路板布置结构与耳机
CN218940037U (zh) 一种电子器件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5266755U (zh) 一种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8632435U (zh) 移动终端
CN110673693B (zh) 电子装置与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