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6027U -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6027U
CN215266027U CN202121123706.9U CN202121123706U CN215266027U CN 215266027 U CN215266027 U CN 215266027U CN 202121123706 U CN202121123706 U CN 202121123706U CN 215266027 U CN215266027 U CN 215266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key
key body
terminal device
mounting hole
shield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237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237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6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6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6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其中,侧键结构包括:侧键本体,与中框侧壁的安装孔装配,所述侧键本体的至少两侧面设置有弹性部;在预设方向上,所述侧键本体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预设间距;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触点,至少两个所述触点与至少两侧面的所述弹性部一一对应;其中,所述侧键本体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沿预设方向摆动或者沿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令所述弹性部与对应的所述触点连接。本公开的结构,利用位于同一个侧键本体不同侧面的弹性部与对应触点连接,可实现至少两种调节功能,如音量或电源。占据一个侧键位置实现多种侧键功能,有效节约空间,同时提升美观性。

Description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随着技术发展,终端设备的结构和功能更新越来越快。
但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的侧键结构一直沿用音量键、电源键独立设置的方式,并且音量键中集成“音量+”与“音量-”键,侧键结构占据的空间较大,不利于终端设备内部空间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侧键结构,包括:
侧键本体,与中框侧壁的安装孔装配,所述侧键本体的至少两侧面设置有弹性部;在预设方向上,所述侧键本体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预设间距;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触点,至少两个所述触点与至少两侧面的所述弹性部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侧键本体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沿预设方向摆动或者沿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令所述弹性部与对应的所述触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键本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弹性部;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侧键本体在预设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固定部,所述弹性部的端部与所述限位固定部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侧键本体的任一侧面上靠近所述限位固定部处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装配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装配部连接,另一端与终端设备的主板连接;
所述装配部包覆于所述侧键本体,所述装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对应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的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三侧面对应的第三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分别设置有所述触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点与对应的所述装配部的侧壁通过点胶方式粘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侧键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主板;
屏蔽层,覆盖于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主板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屏蔽层上设置有定位部;
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与所述屏蔽层接触;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摄像组件的周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定位部沿所述摄像组件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相连接的连接件和定位件;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屏蔽层连接,所述定位件沿垂直所述屏蔽层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结构,利用位于同一个侧键本体不同侧面的弹性部与对应触点连接,可实现至少两种调节功能,如音量或电源。占据一个侧键位置实现多种侧键功能,有效节约空间,同时提升美观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侧键结构。
图2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侧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侧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侧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侧键本体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柔性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主板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摄像头堆叠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摄像头堆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终端设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随着技术发展,终端设备的结构和功能更新越来越快。
但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的侧键结构一直沿用音量键、电源键独立设置的方式,如图1所示,音量键1’和电源键2’独立设置,并且音量键中集成“音量+”与“音量-”键,体积较大。
此外,相关技术终端设备的摄像头堆叠方案中,摄像头通过主板或中框直接限位,主板上的屏蔽罩需要避让摄像头设置。
上述相关技术的终端结构中,至少存在如下两方面的技术问题:
第一,侧键结构占据的空间较大。
结合用户使用数据可知,音量键的使用率低于电源键的使用率,而音量键占据的体积是电源键的两倍或以上,造成空间浪费。与侧键结构相适应的,侧键的FPC(柔性电路板)尺寸也需设置较长,不利于终端设备内部空间布局,也进一步增加成本。
第二,摄像头堆叠方式中,通过主板或中框直接限位的方式,易导致摄像头偏心,并且装饰件或支架结构装配难度大。在此种摄像头堆叠方式中,屏蔽罩避让摄像头设置,导致主板上布局电器元件的空间变小。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侧键结构,包括:侧键本体,与中框侧壁的安装孔装配,侧键本体的至少两侧面设置有弹性部;在预设方向上,侧键本体与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预设间距。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触点,至少两个触点与至少两侧面的弹性部一一对应。其中,侧键本体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沿预设方向摆动或者沿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令弹性部与对应的触点连接。本公开的结构,利用位于同一个侧键本体不同侧面的弹性部与对应触点连接,可实现至少两种调节功能,如音量或电源。占据一个侧键位置实现多种侧键功能,有效节约空间,同时提升美观性。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侧键结构1,包括:侧键本体10和柔性电路板(FPC)20。侧键本体10与中框3侧壁的安装孔30装配,侧键本体10的至少两侧面设置有弹性部110。在预设方向上,侧键本体10与安装孔30之间设置有预设间距(gap)。柔性电路板2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触点210,至少两个触点210与至少两侧面的弹性部110一一对应。
其中,侧键本体10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沿预设方向摆动或者沿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令弹性部110与对应的触点210连接。
本实施例中,预设方向比如为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或者厚度方向(z轴方向),弹性部110比如为软质的硅胶或塑料材质。侧键本体10比如为塑胶材质或金属材质。
在第一个示例中,侧键本体10的两个侧面设置弹性部110。
比如,预设方向为长度方向,侧键本体10在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侧面(上侧面和下侧面)设置弹性部110。相对应的,柔性电路板20在对应位置分别设置两个触点210。
侧键本体10与安装孔30在长度方向上存在预设间距,当侧键本体10受到沿长度方向向上拨动(push aside)的力,侧键本体10上侧面的弹性部110与对应的触点210连接导通,实现第一种调节功能,如调节音量。结合终端设备处理器的配置逻辑,在调节音量时,可根据触点单击和双击的不同方式,实现调节音量加或减。
当侧键本体10受到沿长度方向向下拨动的力,侧键本体10下侧面的弹性部110与对应的触点210连接导通,实现第二种调节功能,如电源键。
再比如,预设方向为厚度方向,侧键本体10在厚度方向两端的两个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设置弹性部110。侧键本体10与安装孔30在厚度方向上存在预设间距,向前后拨动侧键本体10,以实现多种调节功能。
在第二个示例中,侧键本体10的两个侧面设置弹性部110。
比如,预设方向为长度方向,侧键本体10在长度方向任一端的侧面(上侧面或下侧面)设置弹性部110,侧键本体10在侧键本体10的内侧面设置弹性部110。柔性电路板20在对应位置分别设置两个触点210。
当侧键本体10受到长度方向向上或向下拨动的力,侧键本体10上侧面或下侧面的弹性部110与对应的触点210连接导通,实现调节音量。当侧键本体10受到与长度方向垂直的、由安装孔外侧向内侧的按压力(press),侧键本体10内侧面的弹性部110与对应的触点210连接导通,实现电源键功能。
在第三个示例中,侧键本体10的三个侧面设置弹性部110。
如图3及图5所示,侧键本体10的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和第三侧面103分别设置有弹性部110。第一侧面101与第二侧面102分别位于侧键本体10在预设方向上的两端,第三侧面103分别与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连接,第三侧面103位于安装孔30的内侧。
本示例中,柔性电路板20在对应不同侧面弹性部110的位置分别设置触点210。
其中,侧键本体10在安装孔30外侧的第四侧面104,与用户直接接触,第三侧面103与第四侧面104相对设置。
当预设方向为长度方向,结合图4所示,第一侧面101比如为侧键本体10在长度方向的上侧面,第二侧面102比如为侧键本体10在长度方向的下侧面。
当预设方向为厚度方向,第一侧面101比如为侧键本体10在厚度方向的前侧面(靠近显示屏侧),第二侧面102比如为侧键本体10在厚度方向的后侧面。
本示例中,结合图2至图6所示,以预设方向为长度方向示例说明。
当侧键本体10受到向上拨动的外力,第一侧面101上的弹性部110与柔性电路板20上对应的触点210连接导通,实现音量加功能。当侧键本体10受到向下拨动的外力,第二侧面102上的弹性部110与柔性电路板20上对应的触点210连接导通,实现音量减功能。
当侧键本体10受到与长度方向垂直的、由安装孔外侧向内侧的按压力,第三侧面103上的弹性部110与柔性电路板20上对应的触点210连接导通,实现电源键功能。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和第三侧面103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固定部120,弹性部110的端部与限位固定部120装配。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110与限位固定部120装配的方式比如为:卡接、胶接、过盈配合等。
结合图5所示,限位固定部120设置有凹槽结构,弹性部110呈T型。弹性部110的竖直的端部与限位固定部120的凹槽结构过盈配合,弹性部110的水平端部则用于与触点210抵接。弹性部110的水平端部还可避免限位固定部120的硬质边角触碰触点210,有效保护触点210。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侧键本体10的任一侧面上靠近限位固定部120处设置有卡接部130,结合图3所示,卡接部130与安装孔30的侧壁卡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孔30的侧壁可设置凹槽,卡接部130与凹槽卡接配合。在卡接配合状态下,卡接部130在预设方向上具有活动自由度。
本实施例中,利用卡接部130实现侧键结构与中框有效的同时,还可对装配在限位固定部120处的弹性部110定位,提升拨动弹性部120过程中的准确性,进而提升调节音量或电源时的准确性。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柔性电路板20包括装配部201和延伸部202,延伸部202的一端与装配部201连接,另一端与终端设备的主板连接。
结合图4至图5所示,装配部201包覆于侧键本体10,装配部201包括:与第一侧面101对应的第一侧壁2011、与第二侧面102对应的第二侧壁2012以及与第三侧面103对应的第三侧壁2013。第一侧壁2011、第二侧壁2012和第三侧壁2013分别设置有触点210。
其中,在柔性电路板20与侧键本体10安装状态下,第一侧壁2011与第一侧面101平行,第二侧壁2012与第二侧面102平行,第三侧壁2013与第三侧面103平行。
柔性电路板20与主板连接,以实现侧键结构的功能控制。当侧键本体10受到外力,第一侧面101的弹性部110可与第一侧壁2011上的触点210连接导通,第二侧面102的弹性部110可与第二侧壁2012上的触点210连接导通,第三侧面103的弹性部110可与第三侧壁2013上的触点210连接导通。终端设备的主板(集成处理器)根据不同的导通信号,控制终端设备的音量加减或屏幕亮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描述的方案为示例方案,柔性电路板20中触点210的布局方式应与侧键本体10中弹性部110的结构相对应,而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三个侧壁设置触点的情形。比如,除此之外,还可以是柔性电路板20包括三个以上的侧壁,在三个以上的侧壁中的每个侧壁设置触点。例如在柔性电路板20的四个侧壁、五个侧壁或六个侧壁中的每个侧壁上设置触点。
结合图4可知,在与中框3的安装孔30装配时,柔性电路板20的外侧壁可与阶梯状安装孔30的侧壁通过双面胶粘接。
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0的形状与侧键本体10相适应,长度和占用空间也有效缩小,进一步节约成本。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触点210与对应的装配部201的侧壁通过点胶方式粘接。
比如,第一侧壁2011上设置点胶区域,触点210粘接于该点胶区域,以在第一侧壁2011上固定触点210。以点胶的方式的固定,既能有效固定触点210,又可以便于拆卸,便于触点开关或柔性电路板20的回收利用。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侧键结构,结合图2至图6所示,设置摇杆形式的侧键结构,以一个侧键实现多种侧键功能,在外观上更加简约、独特,在空间上可有效减少侧键占用的空间,便于布局其他结构,提升终端设备的空间利用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三侧键的模式,有效节约了终端设备的成本和空间。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涉及的侧键结构。
如图2至3所示,终端设备的中框3上设置阶梯状的安装孔30,侧键结构1装配至安装孔30处。侧键结构1贯穿所述安装孔30,由安装孔30的外侧延伸至安装孔30的内侧,即延伸至中框3内部。
其中,结合图4可知,阶梯状的安装孔30包括:内径较小的外侧端部和内径较大的内侧端部。侧键结构1中,侧键本体10靠近外侧的局部结构装配于安装孔30的外侧端部,柔性电路板20套设于侧键本体10靠近内侧的局部结构的周向。柔性电路板20与侧键本体10的装配部分位于安装孔30的内侧端部,柔性电路板20的外侧壁可与安装孔30端部侧壁通过双面胶粘接。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还包括:主板2、屏蔽层4和摄像组件5。屏蔽层4覆盖于主板2上,并与主板2间隔预设距离。屏蔽层4上设置有定位部40。摄像组件5与屏蔽层4接触,定位部40位于摄像组件5的周向。
本实施例中,屏蔽层4比如采用导电布。屏蔽层4覆盖在主板2上,可用于主板2上各电器元件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以及屏蔽外界电磁波对主板2上各电器元件或电路的影响。
其中,定位部40可以固定设置或可拆卸设置于屏蔽层4上。比如,定位部40焊接于屏蔽层4上,或者定位部40与屏蔽层4粘接,或者定位部40与屏蔽层4通过螺钉连接。
本实施例中,摄像组件5可与屏蔽层4接触,以屏蔽层4实现对摄像组件5的支撑或限位作用,而不需令摄像组件5与主板2直接接触。因此,屏蔽层4无需避让摄像组件5,有效保持了屏蔽层4的面积,屏蔽层4与主板2之间的空间均可以用于布局电器元件,提升了电器元件的布局空间,进而提升了主板2空间的利用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屏蔽层4上设置的定位部可对摄像组件5实现预定位功能,在后续安装摄像堆叠结构的其他结构(如摄像的deco装饰件、摄像支架或中框3)的过程中,摄像组件5可保持在一个定位状态,减少对安装其他结构的干扰,便于安装其他结构。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多个定位部40沿摄像组件5的周向间隔分布。
本实施例中,在摄像组件5的周向设置多个定位部40,可将摄像组件5限位固定在多个定位部40围成的空间内,保持摄像组件5的稳定性,防止摄像组件5偏心。同时,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摄像组件5的稳定性,便于安装deco装饰件等堆叠结构。
设置在屏蔽层上的定位部40可以有多种形式,以实现限位或定位作用。
在第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定位部40:包括相连接的连接件401和定位件402。
本示例中,定位部40是一个L型结构,定位部40可以为一体结构或焊接件。其中,连接件401与屏蔽层4连接,定位件402沿垂直屏蔽层4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进一步地,也可以在连接件401的一侧设置线夹,线夹至少设置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线或其他器件等。
连接件401与屏蔽层4连接的方式比如为焊接、螺钉连接或胶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定位部40的连接件401实现与屏蔽层4固定,定位件402凸出于屏蔽层4,以定位件402对摄像组件5实现有效限位。
在第二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定位部40还可以采用线夹的形式,定位部40包括:连接件401和定位件402,连接件401和定位件402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为U形或V形等。为了避免置于容纳空间的器件脱出,定位件402的端部设置有内扣结构。本示例中,在利用定位部40实现限位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线夹固定终端设备内部的导线走向。
上述两个示例还可以同时应用,随摄像组件5中摄像头数量的增多,摄像头的排布可能采取多种方式。
比如依旧参照图7所示,对于两个摄像头的摄像组件5,其中第一摄像头501布局的位置位于主板2或屏蔽层4的主要区域上,第二摄像头502布局的位置则位于主板2或屏蔽层4的缺口或边缘处。对于不同布局位置的摄像头,可设置不同的定位部40结构。
结合图7及图8所示,在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沿远离显示屏的方向),第一摄像头501的堆叠顺序为:主板2、屏蔽层4第一摄像头501以及中框(此图中未示出)。
第一摄像头501通过屏蔽层4直接支撑限位,在第一摄像头501的周向可设置多个定位部40(L型的焊接件)。多个定位部40将第一摄像头限位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预定位功能,便于在此基础上安装deco装饰件。
结合图7及图9所示,在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沿远离显示屏的方向),第一摄像头501的堆叠顺序为:第二摄像头502的堆叠顺序为:主板2、第二摄像头502以及中框。
第二摄像头502的边缘通过屏蔽层4的缺口边缘接触限位,在屏蔽层4上、第二摄像头502的周向设置定位部40(线夹形式),实现对第二摄像头502的限位或预定位。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结合图7至图9所示,通过屏蔽层4实现对摄像组件内5的支撑作用,通过在屏蔽层4上设置定位部40实现对摄像组件5的限位和定位作用,便于摄像结构的装配。同时,在屏蔽层4上设置定位结构,不会占用主板2空间,主板2与屏蔽罩4之间的空间可用于布局电器元件,更充分的利用了主板2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键本体,与中框侧壁的安装孔装配,所述侧键本体的至少两侧面设置有弹性部;在预设方向上,所述侧键本体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预设间距;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触点,至少两个所述触点与至少两侧面的所述弹性部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侧键本体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沿预设方向摆动或者沿与预设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令所述弹性部与对应的所述触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键本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弹性部;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侧键本体在预设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固定部,所述弹性部的端部与所述限位固定部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键本体的任一侧面上靠近所述限位固定部处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装配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装配部连接,另一端与终端设备的主板连接;
所述装配部包覆于所述侧键本体,所述装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对应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的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三侧面对应的第三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分别设置有所述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与对应的所述装配部的侧壁通过点胶方式粘接。
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侧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主板;
屏蔽层,覆盖于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主板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屏蔽层上设置有定位部;
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与所述屏蔽层接触;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摄像组件的周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部沿所述摄像组件的周向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相连接的连接件和定位件;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屏蔽层连接,所述定位件沿垂直所述屏蔽层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
CN202121123706.9U 2021-05-24 2021-05-24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215266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3706.9U CN215266027U (zh) 2021-05-24 2021-05-24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3706.9U CN215266027U (zh) 2021-05-24 2021-05-24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6027U true CN215266027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7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23706.9U Active CN215266027U (zh) 2021-05-24 2021-05-24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6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5206A (zh) * 2022-03-17 2022-06-03 伊斯特电子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侧向装配调节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5206A (zh) * 2022-03-17 2022-06-03 伊斯特电子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侧向装配调节机构
CN114585206B (zh) * 2022-03-17 2023-12-15 伊斯特电子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侧向装配调节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95862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CN106603765B (zh) 支架组件及移动终端
US736919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elastic ground contact on first side and multiple ground contacts on second side of drive circuit board
CN211556118U (zh) 电子设备
US8115856B2 (en) Camera module
EP1526722B1 (en) Flat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US5636105A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device having clamps
JP2793380B2 (ja) 同軸マルチ混在コネクタ
CN112602309B (zh) 摄像头支架、摄像头组件及终端
CN107135345B (zh) 成像装置组件及电子装置
JPH0745983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とシールドケースの接続構造
CN105225872A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KR20140081395A (ko) 전자 장치
CN215266027U (zh) 侧键结构和终端设备
CN113285207A (zh) 电子设备
JP4875650B2 (ja) 携帯端末の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装置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CN212085218U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JP2000134021A (ja) 携帯無線機
JP5257326B2 (ja) 携帯端末機
TWI328987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1168963A (ja) 通信機器
CN216122840U (zh) 一种采用折弯导电件的蓝牙耳机
JP3408470B2 (ja) 電子機器
JP2002072912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ユニット保持装置
JP2019106235A (ja) 接地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