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6358A - 电路板连接器的外壳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连接器的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6358A
CN101416358A CNA2006800540874A CN200680054087A CN101416358A CN 101416358 A CN101416358 A CN 101416358A CN A2006800540874 A CNA2006800540874 A CN A2006800540874A CN 200680054087 A CN200680054087 A CN 200680054087A CN 101416358 A CN101416358 A CN 101416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all
connector
mounting rod
sidewall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540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6358B (zh
Inventor
G·德勒施贝克
R·范登赫费尔
N·范斯蒂普特
B·维尧姆
M·丰特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I SA
Original Assignee
FCI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I SA filed Critical FCI SA
Publication of CN101416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6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6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63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板连接器(1),其能够在电路板(2)上的电路和电路板连接器的配套侧(M)处的配套电连接器(3)之间建立电连接。该电路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4)和导电外壳(6),该连接器壳体(4)容纳多个端子(5)来建立所述电连接,该导电外壳(6)至少部分地包封所述连接器壳体。该外壳包括顶壁(T)和后壁(R),其中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并与所述配套侧相对设置。该外壳还具有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该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并相对于所述后壁弯折以向所述配套侧延伸。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连接到所述后壁,其中所述安装杆用于在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所述外壳。

Description

电路板连接器的外壳
技术领域
总体上,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的领域,尤其涉及能够在电路板上的电路和配套电连接器之间建立电连接的电路板连接器。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至少部分地包封这种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电路板连接器导电外壳。
背景技术
电路板连接器通常包括容纳多个端子的绝缘连接器壳体(housing),所述端子用于在电路板上的电路和配套电连接器之间建立电连接。
连接器壳体至少部分地由电路板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包封,以进行电磁屏蔽。通过安装杆将该导电外壳安装在电路板上。安装杆用于将外壳安装在电路板上。外壳为容纳端子的连接器壳体提供了基准。此外,安装杆与电路板接地电路的接触焊盘(pad)接触,以便将电磁干扰信号从连接器传送出去。后面这种功能是必需的,以免电路板连接器端子承载的电信号被干扰并保持这些信号的完整性。
需要这样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包括电磁屏蔽特性得到改进的导电外壳。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能够在电路板上的电路和所述电路板连接器配套侧处的配套电连接器之间建立电连接。该电路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导电外壳,该连接器壳体容纳多个端子来建立所述电连接,该导电外壳至少部分地包封所述连接器壳体。该外壳包括顶壁和后壁,其中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且与所述配套侧相对。该外壳的第一和第二延伸部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并相对于所述后壁弯折以向所述配套侧延伸。该外壳具有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的第一和第二安装杆以及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第三和第四安装杆。安装杆用于在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所述外壳。
可以由单块金属板形成顶壁、后壁、延伸部和安装杆以形成集成的整体。通过在后壁和延伸部处都设置安装杆,可以为外壳上的每个位置提供经由安装杆到电路板的接地电路的邻近接地连接。结果,可以迅速地将外壳拾取到的电磁干扰信号转移到电路板中的接地电路,以为提供改进的电磁屏蔽性能,且可以保持经端子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例如,本发明可用于统一显示接口(UDI)。
如权利要求2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侧壁增强了外壳的电磁屏蔽性能。优选地,侧壁连接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以包封连接器壳体。也可以从提供顶壁、后壁、延伸部和安装杆的单块金属板获得侧壁和底壁。
由于可以通过弯折来使单块金属板形成外壳,因此如权利要求3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于保持工作状态下外壳形状的机械连接。该交互结构还可以用于提供侧壁和后壁延伸部之间的电接触,以实现从顶壁向延伸部以及进一步向第一和第二安装杆充分地传输电磁干扰。
如权利要求4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方便向侧壁或顶壁安装延伸部,且可以辅助保持工作状态下的外壳的形状。
如权利要求5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确保了在延伸部和对应侧壁之间获得最大的接触压力。如果如权利要求6的实施例中所述在侧壁的对应开口中接纳突起,且该延伸部在突起方向上施加接触力,那么无需将延伸部钩到或锁定到外壳的另一部分上就可以保持外壳的形状。在没有这种开口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突起可以在延伸部和对应侧壁之间提供一定距离,以便于将延伸锁定到侧壁上。
而在如权利要求6所定义的实施例中,例如通过配套连接器操作延伸部来使延伸部与侧壁的接触松弛,如权利要求7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锁定布置以确保在对外壳进行任何实际地操作时都保持外壳的形状。如权利要求8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仅在延伸部处于适当位置时才锁定延伸部。
如权利要求9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锁定结构和减小高度的外壳。
如权利要求10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于保持外壳形状的替换方案,其中该锁定元件位于侧壁上。如权利要求11和14所定义的实施例提供了鲁棒的导电外壳。如权利要求12所定义的实施例防止了突出的锁定元件与连接器的配套接口相干扰。凹口为直接向后弯折锁定元件提供了空间。如权利要求13所定义的,凹口的形状方便了这种弯折和后续的锁定。
应当认识到,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或作为其替代,如权利要求15所定义的,可以将延伸部以永久方式连接到外壳的其余部分。
如权利要求16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为外壳提供了极化特征。例如,对于UDI应用而言,在源连接器和收连接器之间进行区分,所述极化特征可以防止不正确地应用这种连接器。在后壁处而不是在延伸处存在第三和第四安装杆便于实施本实施例,因为可以自由地选择第三和第四安装杆之间后壁处的距离。
如权利要求17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有助于在电路板上定位外壳,并减少了外壳相对于板子的转动自由度。如果安装杆为焊料尾或压配合尾,则可以减少转动自由度。
如权利要求18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有助于相对于电路板对准外壳。
如权利要求19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允许将热量相应耗散到外壳之内和之外,以便以回流工艺将外壳安装在电路板上,并耗尽连接器工作期间的热量。此外,开口使得源于回流安装工艺中使用的浆料(paste)溶剂的气体能够逃逸。外壳中的任何开口都是一种阻塞,其将使电磁干扰信号转向,并将增加电流的路径,这会带来过大的阻抗以及开口两端的电压降。沟槽(垂直于电流无扰流动的方向)越宽,电压降越大。这种电压降会在沟槽中诱发电磁场并使其辐射出去。该实施例通过将开口长轴平行于电流路径定位并在基本等间距的位置设置开口而使这种效应最小化。
如权利要求20所定义的本发明实施例允许在彼此相对地弯折后壁和顶壁之后精确地定位第一和第二安装杆。弯折突起或弯折结构便于在预定位置进行弯折。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能够在电路板上的电路和所述电路板连接器配套侧处的配套电连接器之间建立电连接。该电路板连接器包括:容纳多个端子以建立所述电连接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至少部分地包封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集成导电外壳。该集成外壳包括:顶壁、相对侧壁和后壁,其中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且其中所述后壁设置为与所述配套侧相对,且所述侧壁基本沿所述后壁和所述配套侧之间的方向延伸。该外壳还具有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其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且相对于所述后壁弯折,以基本平行于所述对应侧壁向所述配套侧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能够与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相配合。该外壳的第一和第二安装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第三和第四安装杆连接到所述后壁,其中所述安装杆用于在所述电路板上表面安装所述连接器。
可以由单块金属板形成顶壁、后壁、侧壁、延伸部和安装杆以形成集成的整体。通过在后壁和延伸部处都提供安装杆,可以为外壳上的每个位置提供经由安装杆到电路板的接地电路的邻近接地连接。结果,可以迅速地将外壳拾取到的电磁干扰信号转移到电路板中的接地电路,以提供改进的电磁屏蔽性能,且可以保持经端子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能够在电路板上的电路和所述电路板连接器配套侧处的配套电连接器之间建立电连接。该电路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导电外壳,该连接器壳体容纳多个端子以建立所述电连接,该导电外壳至少部分地包封所述连接器壳体。该外壳包括顶壁、相对侧壁和后壁,其中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且其中所述后壁与所述配套侧相对,且所述侧壁基本沿所述后壁和所述配套侧之间的方向延伸。该外壳还具有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其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且相对于所述后壁弯折,以基本平行于所述对应侧壁向所述配套侧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能够与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相配合。该外壳的第一和第二安装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第三和第四安装杆连接到所述后壁,其中所述安装杆用于在所述电路板上表面安装所述连接器。该安装杆为平坦的,并界定所述安装杆的主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的所述主表面的第一法向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三和第四安装杆的所述主表面的第二法向。
可以由单块金属板形成顶壁、后壁、侧壁、延伸部和安装杆以形成集成的整体。通过在后壁和延伸部处都提供安装杆,可以为外壳上的每个位置提供经由安装杆到电路板的接地电路的邻近接地连接。结果,可以迅速地将外壳拾取到的电磁干扰信号转移到电路板中的接地电路,以为提供改进的电磁屏蔽性能,且可以保持经端子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第一和第二安装杆相对于第三和第四安装杆的正交方位便于在电路板上定位外壳并减少了外壳相对于板子的转动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在如上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中使用的导电外壳。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造导电外壳的方法,该导电外壳包括顶壁、相对侧壁和后壁。该侧壁和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且第一和第二延伸部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该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安装杆,且所述后壁包括第三和第四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用于在电路板上安装所述外壳。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彼此相对地弯折所述顶壁和后壁,使得所述后壁的方位基本垂直于所述顶壁;以及相对于所述后壁弯折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基本平行地沿着所述对应侧壁延伸。
可以由单块金属板形成顶壁、后壁、侧壁、延伸部和安装杆以形成集成的整体。通过在后壁和延伸处都提供安装杆,可以为外壳上的每个位置提供邻近接地连接。结果,可以迅速地将外壳拾取到的电磁干扰信号转移到电路板中的接地电路,以提供改进的电磁屏蔽性能,且可以保持经端子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
根据权利要求25-29的实施例的优点分别对应于以上针对权利要求4,7、10、15和20所述的那些优点。
最后,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冲压以及优选弯折来由金属板制造如上所述的导电外壳的方法。
应当指出,可以组合以上各方面和实施例。
将参考附图进一步例示本发明,附图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受限于特定和优选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包括电路板连接器的连接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能够进行成形以形成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导电外壳的金属平板的示意图;
图3A-3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导电外壳;
图4A-4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制造流程的步骤;
图5A-5F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制造流程的步骤及其细节;
图6A-6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制造流程的步骤;
图7A-7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制造流程的步骤;
图8A-8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导电外壳的制造流程的步骤;
图9A-9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导电外壳的制造流程的步骤;以及
图10A-10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导电外壳的制造流程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包括安装在对应电路板2上的电路板连接器1的连接器系统的示意图,在下文中也将电路板连接器称为板连接器。例如,可以将这种连接器系统应用于统一显示接口,其中,将一个连接器1称为源连接器,将另一个连接器称为收(sink)连接器。经由电缆C连接连接器1。
电路板连接器1能够在电路板2上的电路(未示出)和电路板连接器1的配套侧M的配套电连接器3之间建立电连接。电路板连接器包括容纳多个端子5的连接器壳体4,图1中仅示意性示出了一个端子,端子用于在配套连接器1和电路板2之间建立电连接。板连接器1包括能够包封连接器壳体4的单件式(集成)导电外壳6。
图2为能够进行成形以形成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单件式导电外壳6的金属平板7的示意图。可以通过冲压(stamping)使金属板成形为图2的金属板7。
金属板7能够形成导电外壳6,导电外壳6包括形成集成整体的顶壁T、后壁R、侧壁S1、S2、底壁部分B、第一延伸部E1、第二延伸部E2、第一安装杆M1、第二安装杆M2、第三安装杆M3和第四安装杆M4。顶壁T连接到后壁R和侧壁S1、S2。此外,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连接到后壁R的两侧。在图2中,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不连接到底壁部分B或侧壁S1、S2。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连接到后壁R。设置安装杆是为了在电路板2上安装外壳6。
如将要进一步参考图3A-3C、图4A-4D、图5A-5F、图6A-6D和图7A-7D的实施例所述的,可以相对于顶壁T弯折后壁R来使后壁R与板连接器1的配套侧M相对。可以利用设置于顶壁T和后壁R之间的弯折板型(bendingprofile)10以便于实现这种弯折过程。为了形成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外壳6,可以相对于后壁R弯折第一延伸部E1,使得第一延伸部E1沿着对应侧壁S1延伸。类似地,可以相对于后壁R弯折第二延伸部E2,使得第二延伸部E2沿着对应侧壁S2延伸。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的位置靠近连接器的配套侧M,而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位于板连接器1的后壁R处。
应当认识到,在未给外壳提供底壁部分B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侧壁S1、S2,且延伸部E1和E2可以充当侧壁。例如,可以通过适当设置顶壁T来锁住延伸部E1、E2。然而,侧壁S1、S2增强了电磁屏蔽性能,可以将其结构形成为与延伸部E1、E2的对应结构锁定。
通过在延伸部E1和E2处提供安装杆M1、M2并在后壁R处提供安装杆M3、M4,外壳6上的每个位置都可用到经由这些安装杆M1、M2、M3、M4到电路板2的接地电路的邻近接地连接。结果,可以迅速地将外壳6拾取到的电磁干扰信号转移到电路板2中的接地电路,以为板连接器1提供改进的电磁屏蔽性能,且可以保持经端子5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可以自由选择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之间的距离d,而原则上由顶壁T的宽度决定安装杆M1、M2之间的距离。可以将该特征有利地用于偏振目的,例如,用于在图1所示的UDI应用中区分源连接器和收连接器。
接下来,将参考图3A-3C、图4A-4D、图5A-5F、图6A-6D、图7A-7D、图8A-8C、图9A-9C和图10A-10C描述本发明的七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板连接器1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在所有实施例中,顶壁T和底壁部分B都包括能够接触配套连接器3的卡锁(latch)11。
此外,通过由等间距开口13间隔开的多个连接元件12将顶壁T连接到后壁R。连接元件12的材料厚度小于顶壁T和后壁R的厚度,以便生成弯折板型10(图2),该弯折板型10精确地界定要弯折顶壁T和后壁R的相对位置。开口13具有散热功能。开口13位于等间距的位置,以便使经后壁R从顶壁T向安装杆M3、M4逃逸的电磁干扰信号的影响最小化。由于类似的原因,开口13的边缘具有圆抹角。
由于外壳6是由基本平坦的金属板制造的,因此安装杆M1、M2、M3、M4基本是平坦的,且界定了所述安装杆的主表面S。在相对于后壁R弯折延伸部E1、E2之后,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的主表面S的第一法向N1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的主表面S的第二法向N2。安装杆M1、M2与M3、M4的正交方位有助于在电路板2上定位外壳6,并减少了外壳6相对于电路板2的转动自由度。
应当指出,安装杆的主表面S未必或不一定会保持平坦。例如,主表面可以是弯曲的或具有调整的结构,以方便在电路板2上定位板连接器1,如将参考图9A-9C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
图3A-3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导电外壳6。图3A和3B示出了弯折后壁R和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之前的外壳6,而图3C示出了弯折它们之后的外壳6。
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包括突起14。侧壁S1、S2包括能够接纳突起14的对应开口15。在图3C中,突起14延伸到开口15中或穿过其延伸。优选地,将延伸部E1、E2制造为使它们能够沿侧壁方向施加接触力F。突起14和开口15之间的过盈有助于保持外壳6的形状。更具体而言,通过突起14和开口15之间的过盈帮助将延伸部E1、E2连接到外壳6的其余部分上。
图4A-4D示出了制造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导电外壳6的电路板连接器1的制造步骤的序列。
在图4A中,提供容纳端子5的连接器壳体4和导电外壳6来组装板连接器1。
在图4B中,相对于后壁R弯折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弯折角Φ优选超过90度,使得延伸部E1和E2能够产生上述接触力F。
在图4C中,在连接元件12处相对于顶壁T弯折后壁R,直到后壁R和顶壁T具有基本正交的方位为止。在此位置,后壁R被设置为与板连接器1的配套侧M相对。
此外,由于延伸部E1、E2被连接到后壁R且相对于后壁R而弯折,因此延伸部E1、E2朝着板连接器1的配套侧M延伸且基本平行于对应的侧壁S1、S2。由于使延伸部E1、E2弯折超过90度的弯折角Φ,因此延伸部E1、E2通过延伸部E1、E2和对应侧壁S1、S2之间的交互而产生接触力。当将延伸部E1、E2移动到侧壁S1、S2上时,突起14自动锁定到对应开口15中,并帮助将外壳6保持在图4C的状态。
最后,在图4D中,将板连接器1安装在电路板2上。该处理步骤可能涉及到现有技术公知的回流工艺(reflow process),在该步骤中将安装杆M1、M2、M3、M4和端子5安装到电路板对应的孔和焊盘上。在这种状态下,板连接器2已经准备好在电路板2和配套连接器3之间建立电连接。
图5A-5F、图6A-6D、图7A-7D、图8A-8C、图9A-9C和图10A-10C所示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如何将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附着到导电外壳6的其余部分上。因此,对这些进一步的实施例的描述将着重于该特征。
在分别示于图5A-5F和图6A-6D中的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优选不弯折延伸部E1、E2来产生接触力F。
在图5A-5F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包括突起14。然而,与前述图3A-3C和图4A-4D的实施例相比,侧壁S1、S2不包含用于接纳突起14的开口。因此,在朝向板连接器1的配套侧M弯折延伸部E1、E2时,在侧壁S1、S2和对应的延伸部E1、E2之间会留下缝隙。
延伸部E1、E2还包括凹口16和开口17。在图5E的详细示意图中清楚地示出了凹口16和开口17。凹口16包括如参考图5F将要进一步描述的对准部分18和固定部19。
侧壁S1、S2具有锁定元件20,锁定元件20基本能够从配套侧M延伸到后壁R。然而,在由锁定元件20锁定延伸部E1、E2之前,锁定元件20从侧壁S1、S2向配套侧延伸。在相对于后壁R弯折延伸部E1、E2之后,如图5C所示,迫使锁定元件20向回弯折,形成U形转弯,如图5D所示,且如图5F详细示出。在该最后一阶段中,在凹口16中接纳锁定元件20,使得板连接器的配套接口不受锁定元件20干扰。凹口16通过朝向固定部19的对准部分18引导对应的锁定元件20。固定部19的高度小于锁定元件20的对应尺寸,从而获得压配合连接。在这种状态下,锁定元件20的尖端部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延伸部E1、E2的开口17。如图5C所示,可以事先相对于锁定元件20的其余部分弯折尖端部分。延伸部E1、E2和它们对应的侧壁S1、S2之间存在缝隙使得尖端部分至少能部分地通过开口伸出以建立牢固的连接。
如图6A-6D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具有锁定元件20的侧壁S1、S2,锁定元件20在远离侧壁的方向上延伸。延伸部E1、E2包括能够接纳锁定元件20的对应开口17。在弯折延伸部E1、E2使得它们沿着对应侧壁S1、S2基本平行地延伸之后,使锁定元件20与延伸部E1、E2的开口17对准并使其通过开口伸出。对锁定元件施加力使得其超出延伸部E1、E2一部分,以将延伸部E1、E2锁定到外壳6上,如图6D所示。
图7A-7D所示的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类似于图3A-3C和4A-4D的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侧壁S1、S2中没有开口15,延伸部E1、E2具有挂钩部分21,且侧壁S1、S2包括对应的挂钩接纳结构22。在将延伸部E1、E2弯折超过90度的弯折角Φ并相对于顶壁T弯折后壁R之后,在挂钩接纳部分22中自动接纳并锁定挂钩部分21。挂钩部分21突出到外壳6之外。但卡锁11可用的空间足以容纳挂钩部分21,因此,对于本实施例而言不需要额外的空间。
图7A-7D的实施例与图3A-3C和图4A-4D的实施例相比提供了延伸部E1、E2与侧壁S1、S2之间更牢固的连接。此外,挂钩部分21与对应的挂钩接纳结构22之间的交互防止了在将安装杆M1、M2、M3、M4安装在电路板2上之后使容纳端子5的连接器壳体4升起。
图8A-8C、图9A-9C和图10A-10C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图7A-7D的实施例的替代方案或改进。
在图8A-8C的实施例中,延伸部E1、E2具备开口17,而不是前述实施例中的挂钩部分21。此外,延伸部E1、E2具有位于外壳6的主体上的弯折部分23。侧壁S1、S2包括锁定结构24,锁定结构24能够被延伸部E1、E2中的对应开口17接纳。与前述实施例的挂钩接纳结构22相比,在侧壁S1、S2上以一定角度提供锁定结构24。因此,延伸部E1、E2中的开口17可以更容易地接纳对应的锁定结构24,且外壳6的制造得以改进。此外,侧壁S1、S2上倾斜的锁定结构24降低了外壳6的高度。
此外,为延伸部E1、E2提供线接触结构25以取代先前实施例所示的突起14。该结构25用于在侧壁S1、S2和延伸部E1、E2之间提供线接触而非点接触。为了在组装外壳6期间不损伤侧壁S1、S2,可以将该结构25修圆或以其他方式使其光滑。
图9A-9D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与图8A-8C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杆M1-M4的形状。取代平坦的安装杆的是,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是弯曲的。这些曲线有助于定位。通常,结构化的安装杆也可以为区分(例如)源和收电路板连接器1(参见图1)提供极化特征。
最后,在图10A-10C中,使用替代的锁定结构24A、24B来促进将延伸部E1、E2锁定到对应侧壁S1、S2上。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作为延伸部E1、E2和外壳6的其余部分之间的上述连接的替换或除此之外,可以优选通过熔结(welding)、焊接(soldering)或粘结(gluing)将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永久安装到所述对应侧壁S1、S2上。此外,要指出的是延伸部E1、E2和后壁R可以包括超过两个安装杆M1-M4。可以使用安装杆位置或量的区别实现极化的目的,例如在UDI应用中区分源和收电路板连接器1。安装杆M1-M4可以包括焊料尾、压配合尾或表面安装尾。此外,应当认识到,金属板7未必仅包括一种金属或合金。金属板7可以包括经焊接或激光处理以形成一体导电外壳6的各种金属或合金。

Claims (30)

1、一种电路板连接器(1),其能够在电路板(2)上的电路和所述电路板连接器的配套侧(M)处的配套电连接器(3)之间建立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4)和导电外壳(6),所述连接器壳体容纳多个端子(5)以建立所述电连接,所述导电外壳至少部分地包封所述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外壳包括:
-顶壁(T)和后壁(R),其中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并与所述配套侧相对设置;
-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并相对于所述后壁弯折以向所述配套侧延伸;
-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以及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和第四安装杆连接到所述后壁,其中所述安装杆用于在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所述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外壳(6)还包括相对的侧壁(S1,S2),所述侧壁连接到所述顶壁(T),并基本沿所述后壁(R)和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套侧(M)之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基本平行于所述对应侧壁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延伸部(E1,E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优选通过锁定结构(17,20;21,22;17,24;24A,24B)与所述顶壁(T)和所述侧壁(S1,S2)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交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能够向所述侧壁(S1,S2)和所述顶壁(T)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施加接触力(F)。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包括突起(14)和/或在所述对应侧壁(S1,S2)的方向上延伸的线接触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对应侧壁(S1,S2)均包括能够接纳所述对应突起(14)的开口(15)。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均包括至少一个集成挂钩部分(21),且所述顶壁(T)和所述侧壁(S1,S2)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能够接纳所述挂钩部分的对应挂钩接纳结构(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在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相对的一侧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上提供所述集成挂钩部分(21)。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均包括开口(17)或锁定结构(24B),且所述侧壁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能够被接纳在所述对应开口中的对应锁定结构(24;24A)。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侧壁(S1,S2)均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0),所述锁定元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锁定元件(20)能够基本上从所述配套侧(M)向所述后壁(R)延伸,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均包括开口(17),所述开口能够接纳所述对应锁定元件(20)的至少尖端部分以接触所述对应侧壁(S1,S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包括所述配套侧(M)处的凹口(16),所述凹口能够接纳所述锁定元件(2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凹口(16)包括对准部分(18)以及能够与所述凹口中的所述锁定元件交互的部分(19)。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延伸部(E1,E2)均包括能够接纳所述对应锁定元件(20)的开口(17)。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优选通过熔结、焊接或粘结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永久安装到所述对应侧壁(S1,S2)上。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在所述配套侧(M)附近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彼此相距第一距离,并且设置所述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使所述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彼此相距第二距离(d),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安装杆(M1,M2,M3,M4)基本平坦,以界定所述安装杆的主表面(S),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的所述主表面的第一法向(N1)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三和第四安装杆的所述主表面的第二法向(N2)。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安装杆(M1,M2,M3,M4)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对准结构。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顶表面(T)和所述后壁(R)通过一系列基本等间距的开口(13)和连接元件(12)而相互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2)确定弯折板型(10),以彼此相对地弯折所述顶壁(T)和所述后壁(R)。
21、一种电路板连接器(1),其能够在电路板(2)上的电路和所述电路板连接器的配套侧(M)处的配套电连接器(3)之间建立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4)和导电外壳(6),所述连接器壳体(4)容纳多个端子(5)以建立所述电连接,所述导电外壳(6)至少部分地包封所述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外壳包括:
-顶壁(T)、相对侧壁(S1,S2)和后壁(R),其中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且其中所述后壁设置为与所述配套侧相对,且所述侧壁基本沿所述后壁和所述配套侧之间的方向延伸;
-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且相对于所述后壁弯折,以基本平行于所述对应侧壁向所述配套侧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能够与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相配合;
-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所述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连接到所述后壁,其中所述安装杆用于在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所述外壳。
22、一种电路板连接器(1),其能够在电路板(2)上的电路和所述电路板连接器的配套侧(M)处的配套电连接器(3)之间建立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4)和导电外壳(6),所述连接器壳体(4)容纳多个端子(5)以建立所述电连接,所述导电外壳(6)至少部分地包封所述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外壳包括:
-顶壁(T)、相对侧壁(S1,S2)和后壁(R),其中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且其中所述后壁设置为与所述配套侧相对,且所述侧壁基本沿所述后壁和所述配套侧之间的方向延伸;
-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且相对于所述后壁弯折,以基本平行于所述对应侧壁向所述配套侧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能够与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相配合;
-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所述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连接到所述后壁,其中所述安装杆用于在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所述外壳,其中所述安装杆基本平坦,以界定所述安装杆的主表面(S),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杆的所述主表面的第一法向(N1)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三和第四安装杆的所述主表面的第二法向(N2)。
23、一种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中使用的导电外壳(6)。
24、一种制造导电外壳(6)的方法,所述导电外壳包括顶壁(T)、相对侧壁(S1,S2)和后壁(R),其中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且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包括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且所述后壁包括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所述安装杆用于在电路板(2)上安装所述外壳,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彼此相对地弯折所述顶壁和后壁,使得所述后壁的方位基本垂直于所述顶壁的方位,以及
-相对于所述后壁弯折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能够沿着所述侧壁延伸。
25、一种制造导电外壳(6)的方法,所述导电外壳包括顶壁(T)、相对侧壁(S1,S2)和后壁(R),其中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连接到所述顶壁,且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连接到所述后壁的相对侧,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包括第一和第二安装杆(M1,M2),且所述后壁包括第三和第四安装杆(M3,M4),所述安装杆用于在电路板(2)上安装所述外壳,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相对于所述后壁(R)弯折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能够向所述侧壁(S1,S2)施加接触力(F),
-彼此相对地弯折所述顶壁和后壁,使得所述后壁的方位基本垂直于所述顶壁的方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包括挂钩部分(21),且所述顶壁(T)和侧壁(S1,S2)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能够接纳所述挂钩部分的挂钩接纳结构(22),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使得所述挂钩部分与所述对应挂钩接纳结构相配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侧壁(S1,S2)均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20),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操作所述锁定元件,使得所述锁定元件至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的对应部分上延伸。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熔结、焊接或粘结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E1,E2)安装到所述对应侧壁(S1,S2)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外壳(6)包括用于彼此相对地弯折所述顶壁(T)和后壁(R)的弯折板型(10),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沿所述弯折板型彼此相对地弯折所述顶壁和后壁。
30、一种能够用金属板(7)制造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导电外壳(6)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冲压且优选弯折所述金属板或其部分以获得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特征。
CN2006800540874A 2006-01-30 2006-01-30 电路板连接器的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6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6/001691 WO2007085273A1 (en) 2006-01-30 2006-01-30 Shell for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6358A true CN101416358A (zh) 2009-04-22
CN101416358B CN101416358B (zh) 2012-06-20

Family

ID=37012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408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6358B (zh) 2006-01-30 2006-01-30 电路板连接器的外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27019B2 (zh)
EP (1) EP1982389A1 (zh)
CN (1) CN101416358B (zh)
TW (1) TW200810274A (zh)
WO (1) WO20070852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992A (zh) * 2012-01-26 2013-08-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匹配连接器
CN105723228A (zh) * 2013-09-10 2016-06-29 莫列斯有限公司 具有传感器的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46940U (en) * 2008-07-04 2008-12-11 yi-fang Zhuang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C-to-PC data transmission
CN201360060Y (zh) * 2008-12-22 2009-12-09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202123B1 (en) * 2011-03-11 2012-06-1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CN202111294U (zh) * 2011-05-19 2012-01-1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壳体、以及电连接器
DE102011082806A1 (de) * 2011-09-16 2013-03-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iagnose von Fehlern in Bauteilen von Fahrwerksystemen von Kraftfahrzeugen
TWM428569U (en) * 2012-01-09 2012-05-01 Tuton Technology Co Ltd Connector with built-in charging integrated circuit
EP3134945B1 (en) 2014-04-23 2019-06-12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 cap and shielded terminals
JP6737011B2 (ja) * 2016-07-01 2020-08-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7203700B2 (ja) * 2019-07-24 2023-0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コネクタシールドの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3945A (en) * 1991-02-01 1992-01-28 Molex Incorporate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513945Y2 (ja) 1991-06-26 1996-10-0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6203336B1 (en) 1992-12-11 2001-03-20 Hosiden Corporation Socket-type multipo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378172A (en) * 1994-03-10 1995-01-03 Molex Incorporated Low profile shielded jack
US6554646B1 (en) * 1998-12-14 2003-04-29 Berg Electronics Group,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H1167365A (ja) 1997-08-08 1999-03-09 Molex Inc 電気コネクタ
US5980320A (en) 1997-09-19 1999-11-09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rimped ground shield
TW414397U (en) * 1998-09-11 2000-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TW426242U (en) 1999-08-17 2001-03-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213813B1 (en) * 1999-12-16 2001-04-1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Arrangement for positioning and shielding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2416636Y (zh) * 2000-02-10 2001-01-24 莫列斯公司 具有防扭开结构的连接器外壳
US6478622B1 (en) * 2001-11-27 2002-11-1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 cage
JP2004014350A (ja) 2002-06-07 2004-01-1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TW547852U (en) * 2002-10-04 2003-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ow profile connector
TWM261868U (en) 2004-06-18 2005-04-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atch device
US7001216B1 (en) * 2004-10-25 2006-02-21 Huang-Chou Huang Casing for a modular socket
US7029331B1 (en) * 2005-02-18 2006-04-18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hield and connector with the shield
JP2007005234A (ja) * 2005-06-27 2007-01-1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シールドケース付電気コネク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992A (zh) * 2012-01-26 2013-08-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匹配连接器
CN103268992B (zh) * 2012-01-26 2015-07-2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匹配连接器
CN105723228A (zh) * 2013-09-10 2016-06-29 莫列斯有限公司 具有传感器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85273A1 (en) 2007-08-02
CN101416358B (zh) 2012-06-20
EP1982389A1 (en) 2008-10-22
TW200810274A (en) 2008-02-16
US7727019B2 (en) 2010-06-01
US20090186525A1 (en) 200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6358B (zh) 电路板连接器的外壳
JP63861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合せ
EP2876737B1 (en) Connector
US7651372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shields on mating housings
US10559928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EP1885026B1 (en) Connector easily adapted to miniaturization
CN10965972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157571B2 (en) High-frequency module having a coaxial connector with its center conductor contacting a print wiring at only one point
CN101685916B (zh) 叶片和插座电源连接器
TW200824192A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2000323233A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20160126624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odule
TWM477690U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TWI477002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KR102047677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JP2012079468A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取付構造
CN110867700A (zh) 电连接器
JP201114621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637305A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
CN103457012B (zh) 天线连接切换装置
CN203250909U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74522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an electrical module
KR101321656B1 (ko) 고속 메모리 카드 어댑터와 소켓용 커넥터
WO2003050921A1 (en) Miniaturized connector
WO2019108506A1 (en) Connector for high speed signal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