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5120U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95120U CN218495120U CN202222482464.3U CN202222482464U CN218495120U CN 218495120 U CN218495120 U CN 218495120U CN 202222482464 U CN202222482464 U CN 202222482464U CN 218495120 U CN218495120 U CN 2184951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resh air
- air inlet
- plate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01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通过在风道壳体内设置分流板并形成依次连通的进风腔和风机入风腔,其有效减少了风机入风腔内湍流等的产生。此外,通过在分流板靠近新风口的一端开设多个引射孔,进风腔内的高速气流经过引射孔时会产生气流喷射现象,使得多个引射孔组成的多孔结构具有引射效果;其可以将部分进风腔内小流量的高速气流转换为风机入风腔内大流量的低速气流,其可以带动更多气流进入风机模块,提高了新风组件的新风量;且低速气流降低了对风道壳体内侧壁的冲击,降低了新风组件运行噪音。另结合部分新风气流可通过多个引射孔直接进入风机入风腔,缩减了这部分新风气流的流动路径以减少沿程损失,进一步提高了新风组件的新风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其通常包括相互连通的风机模块和风道壳体,其中,风机模块内部设有风轮用于产生吸力,并通过风道壳体向室外侧吸收新风。
由于风道壳体内部腔体的体积较大,新风经进入到风道壳体内部腔体后会在新风口处快速扩散,容易风道壳体内形成湍流,影响了新风机的新风量;故现有技术中选择在风道壳体内设置导流板体并形成了弧形的风道,用以引导新风在风道壳体旋转半周后再送入风机模块,减少了新风壳体内的湍流数量。
当开启新风模式时,由于新风在新风壳体内需经过较长的弧形风道,导致新风的流动路径较长,使得新风气流的沿程损失较大,进而影响了新风机的新风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机的新风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包括:
风机模块;
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上设有新风口;
所述风道壳体内形成有风道腔体,所述风道壳体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所述风道腔体分隔形成风机入风腔和进风腔;
所述风机入风腔连通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所述分流板上设有连通所述风机入风腔和进风腔的连接风口;
所述分流板靠近所述新风口的一端设有多个引射孔。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引射孔阵列布置在所述分流板上。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所述引射孔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或者
任意所述引射孔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进风腔的中心轴。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滤网模块,所述滤网模块安装在所述入风口处;
任意所述引射孔与所述滤网模块的间距不小于5mm。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全部所述引射孔的截面积之和为B,所述分流板的表面积为C,其中,B和C满足:0.2≤B/C≤0.3。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射孔位于所述进风腔的一端为第一风口,所述引射孔位于所述风机入风腔的一端为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的面积不大于所述第二风口的面积。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板包括底板、竖板和转向板;
所述竖板和转向板均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和竖板均抵接在所述新风口处,所述转向板连接在所述竖板远离所述新风口的一端,所述连接风口形成于所述转向板远离所述竖板的一端;
所述转向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竖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引射孔布置在所述竖板和所述底板上。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转向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任意所述引射孔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转向板的投影区域外侧。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风机入风腔,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和所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
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回风口、所述排风口和所述连接风口的第一风阀组件,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二风阀组件;
当所述新风组件开启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打开所述连接风口,并关闭所述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口,所述第二风阀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
当所述新风组件开启排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打开所述排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并关闭所述连接风口,所述第二风阀组件打开所述出风口。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所述新风空调包括空调器和上文所述的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安装在所述新风组件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通过在风道壳体内设置分流板并形成依次连通的进风腔和风机入风腔,其有效减少了风机入风腔内湍流等的产生。此外,通过在分流板靠近新风口的一端开设多个引射孔,进风腔内的高速气流经过引射孔时会产生气流喷射现象,使得多个引射孔组成的多孔结构具有引射效果;其可以将部分进风腔内小流量的高速气流转换为风机入风腔内大流量的低速气流,其可以带动更多气流进入风机模块,提高了新风组件的新风量;且低速气流降低了对风道壳体内侧壁的冲击,降低了新风组件运行噪音。另结合部分新风气流可通过多个引射孔直接进入风机入风腔,缩减了这部分新风气流的流动路径以减少沿程损失,进一步提高了新风组件的新风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E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K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风阀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新风组件100、风道壳体200、风道腔体210、进风腔220、风机入风腔230、新风口240、回风口250、排风口260、分流板300、底板310、竖板320、转向板330、引射孔340、连接风口350、风机模块400、离心风轮410、转动电机420、蜗壳430、入风口440、出风口450、第一风阀组件510、第一风门511、第二风门512、第二风阀组件520、风道转接座521、升降风门522、滤网模块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组件100,包括:风机模块400;风道壳体200,风道壳体200上设有新风口240;风道壳体200内形成有风道腔体210,风道壳体200内设有分流板300,分流板300将风道腔体210分隔形成风机入风腔230和进风腔220;风机入风腔230连通风机模块400的入风口440,新风口240连通进风腔220,分流板300上设有连通风机入风腔230和进风腔220的连接风口350;分流板300靠近新风口240的一端设有多个引射孔34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组件100适用于新风机(图中未视出)或新风空调(图中未视出)。风机模块400包括风轮、转动电机420和蜗壳430,风道壳体200和蜗壳430依次连通。蜗壳430可以由两个蜗壳体(图中未视出)组成,风轮和转动电机420安装在蜗壳430内,蜗壳430上设有入风口440和出风口450。
其中,风道腔体210形成于风道壳体200内,入风口440连通出风口450并在蜗壳430内形成有风机腔,风轮和转动电机420安装在风机腔内,且风道腔体210通过入风口440连通风机腔。
另外,新风口240可以延伸至室外侧;或在新风口240上安装新风管(图中未视出),并将新风管远离新风口240的一端设置在室外侧。
通过在风道壳体200内设置分流板300并形成依次连通的进风腔220和风机入风腔230,其有效减少了风机入风腔230内湍流等的产生。此外,通过在分流板300靠近新风口240的一端开设多个引射孔340,进风腔220内的高速气流经过引射孔340时会产生气流喷射现象,使得多个引射孔340组成的多孔结构具有引射效果;其可以将部分进风腔220内小流量的高速气流转换为风机入风腔230内大流量的低速气流,其可以带动更多气流进入风机模块400,提高了新风组件100的新风量;且低速气流降低了对风道壳体200内侧壁的冲击,降低了新风组件100运行噪音。另结合部分新风气流可通过多个引射孔340直接进入风机入风腔230,缩减了这部分新风气流的流动路径以减少沿程损失,进一步提高了新风组件100的新风量。
具体的,风轮为离心风轮410。
离心风轮410相对于贯流风轮等结构更加紧凑,其更适用于新风空调等。
优选的,引射孔340为圆孔。
圆孔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分流板300的制备效率;且圆孔的内壁面各处受力均匀,可以提高分流板300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引射孔340还可以是矩形孔,或六边形孔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具体的,引射孔340的直径范围为3mm~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引射孔340阵列布置在分流板300上。
阵列设置的多个引射孔340,可以均匀地将进风腔220内的部分新风气流引入风机入风腔230,提高了通过多个引射孔340组成的多孔结构的气流量,进而提高了新风组件100的新风量。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引射孔340还可以是随机布置在分流板3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引射孔340的延伸方向朝向风机模块400的入风口440;或者任意引射孔340的延伸方向朝向进风腔220的中心轴。
需要说明的是,引射孔340的延伸方向即为引射孔340内的气流流动方向。
通过将引射孔340朝向风机模块400的入风口440,可以将气流引向风机模块400,避免了气流冲击风道壳体200的内侧壁,降低了冲击噪声。
另需说明的是,可以将进风腔220视为类圆柱状的风道,其中心轴为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
通过将引射孔340朝向进风腔220的中心轴,可以引导更多的进风腔220内的气流进入引射孔340,提高了通过多个引射孔340组成的多孔结构的气流量,进而提高了新风组件100的新风量。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任意引射孔340的延伸方向朝向新风口240方向倾斜设置,其使得进风腔220内新风流动方向与引射孔340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进而降低了新风通过引射孔340的风量耗损,进一步提高了新风量,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组件100还包括滤网模块600(图中未视出),滤网模块600安装在入风口440处;任意引射孔340与滤网模块600的间距不小于5mm。
通过设置滤网模块600,可以提高新风组件100的送风质量。
另将引射孔340与滤网模块600的间距设置为不小于5mm,其有效避免了滤网模块600对通过引射孔340进入到风机入风腔230内的新风的阻挡,使得新风在风机入风腔230内有足够的空间以均匀扩散,提高了新风组件100的新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部引射孔340的截面积之和为B,分流板300的表面积为C,其中,B和C满足:0.2≤B/C≤0.3。
可以理解的是,分流板300形成的进风腔220可以有效减少风道腔体210内湍流和涡流的产生,故技术人员选择将大部分新风经进风腔220和连接风口350送入风机入风腔230,而小部分通过多个引射孔340送入风机入风腔230。
通过将全部引射孔340的截面积之和设置为分流板300的表面的20%~30%,可以避免过多的新风通过引射孔340进入风机入风腔230,减少了风机入风腔230内的涡流数量,降低了新风组件100的运行噪音。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B和C还可以满足:0.15≤B/C<0.2,或0.3<B/C≤0.35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射孔340位于进风腔220的一端为第一风口,引射孔340位于风机入风腔230的一端为第二风口,第一风口的面积不大于第二风口的面积。
示例性地,当引射孔340为圆孔时,即将引射孔340设置为“喇叭”状,可以进一步降低通过引射孔340进入风机入风腔230内气流的速度,进一步降低新风组件100运行噪音。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风口的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风口的面积,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请参考图1、图3,图5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板300包括底板310、竖板320和转向板330;竖板320和转向板330均垂直安装在底板310上,底板310和竖板320均抵接在新风口240处,转向板330连接在竖板320远离新风口240的一端,连接风口350形成于转向板330远离竖板320的一端;转向板330所在平面与竖板32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引射孔340布置在竖板320和底板310上。
通过设置底板310、竖板320和转向板330这三块底板310与风道壳体20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进风腔220,可以简化分流板300的结构。且将转向板330与竖板320呈锐角布置,使得进风腔220形成了一条“7”字形的风道,其可以引导进风腔220内的新风吹向风机入风口440的中心区域,提高了新风组件100的新风量。
另特别的,由于气流在竖板320和隔板的连接处转向,气流分离现象较为明显,导致该区域气流方向容易发生突变;通过将引射孔340布置在竖板320和底板310上,即引射孔340布置在靠近在分流板300上靠近新风口240的一端,进风腔220内靠近新风口240一端的气流流动稳定且有序,可以提高通过引射孔340的气流稳定性,使得风机入风腔230内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且稳定,降低了新风组件100的运行噪音。
优选的,底板310、竖板320和转向板330均为片状板体。
进一步地,底板310、竖板320和转向板330三块板体间的连接处还可以作倒圆角处理,其减少了进风腔220内的凸起,使得气流可以在进风腔220内平滑流动,进一步降低了新风组件100的运行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向板33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任意引射孔340的投影区域位于转向板330的投影区域外侧。
如此,可以有效避免经引射孔340流入风机入风腔230的气流直接冲击转向板330,降低了转向板330处产生的冲击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壳体200上设有回风口250和排风口260,回风口250连通风机入风腔230,排风口260连通进风腔220和风机模块400的出风口450;新风组件100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回风口250、排风口260和连接风口350的第一风阀组件510,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450的第二风阀组件520;当新风组件100开启新风模式时,第一风阀组件510打开连接风口350,并关闭回风口250和排风口260,第二风阀组件520关闭出风口450;当新风组件100开启排风模式时,第一风阀组件510打开排风口260和回风口250,并关闭连接风口350,第二风阀组件520打开出风口450。
通过在风道壳体200内形成连通连回风口250的风机入风腔230,以及连通新风口240和排风口260的进风腔220;然后通过连接风口350以连通进风腔220和风机入风腔230;并通过启动风机模块400、第一风阀组件510和第二风阀组件520,以开启或封闭新风组件100内的连接风口350、排风口260,回风口250和出风口450。可以实现新风组件100在新风模式、内循环模式和排风模式间的切换。
新风组件100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运行状态如下:当新风组件100开启新风模式时,开启连接风口350和出风口450,并封闭回风口250和排风口260,室外新风从新风口240进入到进风腔220,其中,大部分新风经流动至连接风口350再进入到风机入风腔230,小部分新风经多个引射孔340直接进入风机入风腔230,最后从风机模块400的出风口450流出至室内;当新风组件100开启内循环模式时,开启回风口250和出风口450,并封闭连接风口350和排风口260,室内污风从回风口250进入到风机入风腔230,并从风机模块400的出风口450流出至室内;当新风组件100开启排风模式时,开启回风口250和排风口260,并封闭连接风口350和出风口450,室内污风从回风口250进入到风机入风腔230,并经风机模块400的出风口450流动至排风口260,最后进入进风腔220并从新风口240流出至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阀组件510包括第一风门511和第二风门512;其中,第一风门511具有关闭回风口250和关闭连接风口350两个状态,第二风门512具有关闭排风口260和关闭连接风口350两个状态。
通过设置第一风门511以关闭回风口250和连接风口350,设置第二风门512关闭排风口260和连接风口350,可以简化第一风门511与第二风门512的运动状态,提高第一风阀组件510的可靠性。
具体的,第一风门511和第二风门512均转动安装在风道壳体200内。
如此,仅需为第一风门511和第二风门512分别安装一个驱动电机即可,以简化第一风阀组件510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阀组件520包括风道转接座521和升降风门522,升降风门522滑动安装在风道转接座521内。
滑动安装的升降风门522可以使得经出风口450流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升降风门522的滑动方向相一致,减少了升降风门522对出风气流的阻挡,提高了新风量,用户体验更佳舒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图中未视出),新风空调包括空调器(图中未视出)和上文的新风组件100,新风组件100安装在新风组件100的一侧。由于该新风空调具有上述的新风组件100,因此具有全部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风组件100及新风空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模块;
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上设有新风口;
所述风道壳体内形成有风道腔体,所述风道壳体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所述风道腔体分隔形成风机入风腔和进风腔;
所述风机入风腔连通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所述分流板上设有连通所述风机入风腔和进风腔的连接风口;
所述分流板靠近所述新风口的一端设有多个引射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射孔阵列布置在所述分流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任意所述引射孔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或者
任意所述引射孔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进风腔的中心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滤网模块,所述滤网模块安装在所述入风口处;
任意所述引射孔与所述滤网模块的间距不小于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引射孔的截面积之和为B,所述分流板的表面积为C,其中,B和C满足:0.2≤B/C≤0.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孔位于所述进风腔的一端为第一风口,所述引射孔位于所述风机入风腔的一端为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的面积不大于所述第二风口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包括底板、竖板和转向板;
所述竖板和转向板均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和竖板均抵接在所述新风口处,所述转向板连接在所述竖板远离所述新风口的一端,所述连接风口形成于所述转向板远离所述竖板的一端;
所述转向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竖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引射孔布置在所述竖板和所述底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任意所述引射孔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转向板的投影区域外侧。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风机入风腔,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和所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
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回风口、所述排风口和所述连接风口的第一风阀组件,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二风阀组件;
当所述新风组件开启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打开所述连接风口,并关闭所述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口,所述第二风阀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
当所述新风组件开启排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打开所述排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并关闭所述连接风口,所述第二风阀组件打开所述出风口。
10.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包括空调器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安装在所述新风组件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82464.3U CN218495120U (zh) | 2022-09-19 | 2022-09-19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82464.3U CN218495120U (zh) | 2022-09-19 | 2022-09-19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95120U true CN218495120U (zh) | 2023-02-17 |
Family
ID=8519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82464.3U Active CN218495120U (zh) | 2022-09-19 | 2022-09-19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95120U (zh) |
-
2022
- 2022-09-19 CN CN202222482464.3U patent/CN2184951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511468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6222600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2880026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
CN218495109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218495120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111380106A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102193840B1 (ko) | 천장형 공기순환기 | |
CN210688636U (zh)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8495125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11070168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8495116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110701684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9177821U (zh) | 一种可实现正反向出风的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机 | |
CN218495121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211345541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372611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984714U (zh) | 空调装置及汽车 | |
CN21526010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
CN21200593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33368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112484278A (zh)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7817062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218495122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21200593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972768U (zh) | 一种出风均匀的新风空调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