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4681U - 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 Google Patents

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4681U
CN218414681U CN202222483466.4U CN202222483466U CN218414681U CN 218414681 U CN218414681 U CN 218414681U CN 202222483466 U CN202222483466 U CN 202222483466U CN 218414681 U CN218414681 U CN 218414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deviation rectifying
positioning
platform
dev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34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834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4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4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4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极片纠偏装置包括:纠偏平台;定位板,设置在纠偏平台上;纠偏机构,设置在纠偏平台上,以对放置在定位板上的极片进行纠偏;除尘部,设置在纠偏平台上,以对纠偏极片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清洁。本实用新型的除尘部对纠偏机构对极片机械定位时产生的毛刺等粉尘进行清洁,保证纠偏装置的清洁,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极片的定位。

Description

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叠片机对极片和隔膜进行叠片之前需要设置叠片纠偏平台,通过叠片纠偏平台对极片进行纠偏,提高叠片精度。
现有技术中,叠片纠偏平台采用机械定位结构对极片进行纠偏,叠片纠偏平台的推板推动极片的运动过程中,机械碰撞容易产生毛刺掉落,毛刺堆积在叠片纠偏平台上污染纠偏平台,也会影响后续的极片的定位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极片定位时容易产生毛刺导致污染纠偏平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包括:纠偏平台;定位板,设置在纠偏平台上;纠偏机构,设置在纠偏平台上,以对放置在定位板上的极片进行纠偏;除尘部,设置在纠偏平台上,以对纠偏极片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清洁。
可选的,除尘部包括:若干吸尘孔,设置在纠偏平台上且围绕定位板的一周设置;除尘罩,设置在纠偏平台的底面上且覆盖若干吸尘孔,除尘罩适于与吸尘动力部连接。
可选的,定位板的每个侧面为从上至下朝向吸尘孔倾斜的斜面。
可选的,纠偏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定位推板,沿纠偏平台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在定位板的两侧;第一驱动部,与两个第一定位推板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一定位推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第二定位推板,沿纠偏平台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在定位板的另外两侧;第二驱动部,与两个第二定位推板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二定位推板相互靠近或远离。
可选的,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定位检测件,定位检测件设置在纠偏平台上且用于检测极片是否到位。
可选的,定位检测件的数量为四个且与定位板的四个角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定位检测件可移动地设置纠偏平台上,以调节定位检测件的位置。
可选的,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第一调节板沿纠偏平台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调节板上,第二调节板沿纠偏平台的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纠偏平台上,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可选的,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调节板上设有第一条形孔,第二调节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紧固件与第一调节孔、第一连接孔配合,第二调节板上设有第二条形孔,纠偏平台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紧固件与第二条形孔、第二连接孔配合,第二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
可选的,定位板上设置检测孔,检测孔中设有来料检测件,来料检测件用于检测定位板上是否有极片。
本实用新型一种叠片机,包括:上述的极片纠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对极片进行纠偏时,将极片放置在定位板上,纠偏机构对极片的位置进行纠偏,除尘部对纠偏机构对极片机械定位时产生的毛刺等粉尘进行清洁,保证纠偏装置的清洁,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极片的定位。
2、除尘部包括:若干吸尘孔和除尘罩,若干吸尘孔设置在纠偏平台上且围绕定位板的一周设置;除尘罩设置在纠偏平台的底面上且覆盖若干吸尘孔,除尘罩适于与吸尘动力部连接。吸尘动力部为吸尘电机等,吸尘电机工作时产生吸力,可以通将毛刺等粉尘从吸尘孔吸入除尘罩中,从纠偏平台的底面设置除尘罩,不会与抓取极片的极片抓取装置发生干涉。
3、通过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推动对应的两个第一定位推板和两个第二定位推板运动,进而推动极片运动,可以将极片往定位板的中间定位,纠偏机构采用机械结构对极片进行定位,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片纠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极片纠偏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极片纠偏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极片纠偏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纠偏平台;11、纠偏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吸尘孔;20、定位板;21、斜面;22、检测孔;30、纠偏机构;31、第一定位推板;32、第二定位推板;33、第一驱动件;34、第二驱动件;41、除尘罩;42、除尘管;50、定位检测件;61、第一调节板;611、第一条形孔;62、第二调节板;621、第二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极片纠偏装置包括:纠偏平台10、定位板20、纠偏机构30及除尘部;定位板20设置在纠偏平台10上;纠偏机构30设置在纠偏平台10上,以对放置在定位板20上的极片进行纠偏;除尘部设置在纠偏平台10上,以对纠偏极片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清洁。
应用本实施例的极片纠偏装置,对极片进行纠偏时,将极片放置在定位板20上,纠偏机构30对极片的位置进行纠偏,除尘部对纠偏机构30对极片机械定位时产生的毛刺等粉尘进行清洁,保证纠偏装置的清洁,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极片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除尘部包括:若干吸尘孔14和除尘罩41,若干吸尘孔14设置在纠偏平台10上且围绕定位板20的一周设置;除尘罩41设置在纠偏平台10的底面上且覆盖若干吸尘孔14,除尘罩41适于与吸尘动力部连接。吸尘动力部为吸尘电机等,吸尘电机工作时产生吸力,可以将毛刺等粉尘从吸尘孔14吸入除尘罩41中,从纠偏平台10的底面设置除尘罩41,不会与抓取极片的极片抓取装置发生干涉。具体地,除尘罩41通过除尘管42与吸尘电机连接,除尘罩41与吸尘电机的连接方式简便,也便于将吸尘电机固定在其他部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20的每个侧面为从上至下朝向吸尘孔14倾斜的斜面21,即定位板20的顶面的面积小于底面的面积,便于毛刺滑入吸尘孔14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纠偏机构30包括:两个第一定位推板31、第一驱动部、两个第二定位推板32及第二驱动部,两个第一定位推板31沿纠偏平台10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在定位板20的两侧;第一驱动部与两个第一定位推板31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一定位推板31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第二定位推板32沿纠偏平台10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在定位板20的另外两侧;第二驱动部与两个第二定位推板32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二定位推板32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推动对应的两个第一定位推板31和两个第二定位推板32运动,进而推动极片运动,可以将极片往定位板20的中间定位,纠偏机构30采用机械结构对极片进行定位,结构简单,成本低。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图4中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图4中的前后方向,两个第一定位推板31分别左定位推板和右定位推板,两个第二定位推板32分别为前定位推板和后定位推板。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将两个第一定位推板31中的一个固定设置在纠偏平台10上、另一个可移动地设置纠偏平台10上,将两个第二定位推板32中的一个固定设置在纠偏平台10上、另一个可移动地设置纠偏平台10上,也可以实现极片的定位。
具体地,第一驱动部包括两个第一驱动件33,两个第一驱动件33与两个第一定位推板31一一对应连接,第二驱动部包括两个第二驱动件34,两个第二驱动件34与两个第二定位推板32一一对应连接,每个第一定位推板31和每个第二定位推板32分别通过一个驱动件来驱动,驱动方式简便。优选地,第一驱动件33和第二驱动件34为气缸、油缸或电缸等。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驱动件33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与对应的第一定位推板31可滑动连接,即第一定位推板31可相对于安装座可移动地设置,每个第二驱动件34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与对应的第二定位推板32可滑动连接,即第二定位推板32可相对于安装座可移动地设置,使得第一定位推板31和第二定位推板32的移动范围更大,纠偏机构可适用不同尺寸的极片定位,适用范围更广。
具体地,第一定位推板31上设有第一长形孔,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穿过第一长形孔与第一安装孔连接,第二定位推板32上设有第二长形孔,第二安装座上设有第二安装孔,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穿过第二长形孔与第二安装孔连接,第一长形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长形孔沿第二方向延伸,旋松螺栓或螺钉可调节定位推板的位置,将定位推板移动到位后,拧紧螺栓或螺钉,可以将定位推板锁定在该位置处,通过手动调节定位推板的位置,调节简便。优选地,第一长形孔和第二长形孔均为腰型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为螺纹孔。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长形孔和第二长形孔可以均为长方形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定位检测件50,定位检测件50设置在纠偏平台10上且用于检测极片是否到位。当纠偏机构30对极片进行纠偏后,通过定位检测件50来检测极片是否到位,当极片到位后,可将定位好的极片取走,当极片为未到位时,继续通过纠偏机构30对极片进行定位,定位检测件50的设置提高极片的定位精度。具体地,定位检测件50为传感器等,传感器使用方便,精度高。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检测件50的数量为四个且与定位板20的四个角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四个定位检测件50来检测极片的四个角,当四个定位检测件50均检测到极片的四个角时,说明极片已定位好。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检测件50可移动地设置纠偏平台10上,以调节定位检测件50的位置。通过调节定位检测件50的位置可以检测不同尺寸的极片,适应范围更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板61和第二调节板62,第一调节板61沿纠偏平台10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调节板62上,第二调节板62沿纠偏平台10的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纠偏平台10上,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板61和第二调节板62的位置来调节定位检测件5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位置,不仅可以调节定位检测件50的左右位置,还可以调节定位检测件50的前后位置,进一步扩大极片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调节板61上设有第一条形孔611,第二调节板6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紧固件与第一调节孔、第一连接孔配合,第二调节板62上设有第二条形孔621,纠偏平台10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紧固件与第二条形孔621、第二连接孔配合,第二条形孔6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条形孔611的延伸方向。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旋松螺栓或螺钉可调节调节板的位置,将调节板移动到位后,拧紧螺栓或螺钉,可以将调节板锁定在该位置处,通过手动调节调节板的位置,调节简便。
具体地,第一条形孔611和第二条形孔621均为腰型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条形孔611和第二条形孔621可以均为长方形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定位板20上设置检测孔22,检测孔22中设有来料检测件,来料检测件用于检测定位板20上是否有极片。当极片放置在定位板20上,来料检测件可以检测到定位板20上已有极片,来料检测件可以将检测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四个驱动件同时动作,将极片往中间规正,当四个定位检测件50检测到极片的四个角时,说明极片规正到位。具体地,检测孔22设置在定位板20的中心处,来料检测件为传感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纠偏平台10包括纠偏板11、两个第一侧板12及一个第二侧板13,两个第一侧板12固定在设置在纠偏板11的底面且沿左右方向排布,第二侧板与两个第一侧板12固定连接,纠偏平台10的结构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叠片机,其包括:上述的极片纠偏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叠片机还包括机架、隔膜放卷装置、极片输送装置、极片抓取装置、叠台装置及尾卷装置等,隔膜放卷装置、极片输送装置、极片抓取装置、叠台装置及尾卷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上,叠台装置的两侧均设置有极片纠偏装置,隔膜放卷装置用于放卷隔膜,极片抓取装置抓取极片输送装置上的极片放置在极片纠偏装置上,极片抓取装置抓取极片纠偏装置上的极片后放置在叠台装置进行叠片。隔膜放卷装置、极片输送装置、极片抓取装置、叠台装置及尾卷装置等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下面对极片纠偏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极片抓取装置从极片输送装置上抓取极片并放置在极片纠偏装置的定位板20上,来料检测件检测到极片时将检测到的来料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四个气缸同时动作,将极片往中间规正,定位板20的四个角处的定位检测件50检测极片是否规正到位,极片规正到位后,极片抓取装置抓取规正好的极片并放置在叠台装置上进行叠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极片纠偏装置采用纠偏机构30对极片进行机械定位,纠偏平台10上设有除尘部,除尘部包括吸尘孔14和除尘罩41,定位板20的四周设有吸尘孔14,定位板的侧面为斜面,可以通过吸尘孔14将粉尘向下吸附,通过除尘部可对机械定位产生的粉尘进行吸附,保证纠偏装置的清洁度,有效的解决了机械定位产生的毛刺问题,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极片的定位精度,纠偏机构30也可对极片的边缘毛刺进行压合。
2、纠偏机构包括四个定位推板和四个气缸,定位板20的四周布置有定位推板和气缸,将极片往中间规正,定位推板上带有腰型孔,可适应不同极片尺寸进行规正,纠偏机构采用机械结构定位,结构简单,成本低。
3、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四个定位检测件50,四个定位检测件50布置在定位板20的四个角处,定位检测件50用于检测极片是否规正到位,提高极片定位精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纠偏平台(10);
定位板(20),设置在所述纠偏平台(10)上;
纠偏机构(30),设置在所述纠偏平台(10)上,以对放置在所述定位板(20)上的极片进行纠偏;
除尘部,设置在所述纠偏平台(10)上,以对纠偏所述极片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清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部包括:
若干吸尘孔(14),设置在所述纠偏平台(10)上且围绕所述定位板(20)的一周设置;
除尘罩(41),设置在所述纠偏平台(10)的底面上且覆盖若干所述吸尘孔(14),所述除尘罩(41)适于与吸尘动力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0)的每个侧面为从上至下朝向所述吸尘孔(14)倾斜的斜面(2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30)包括:
两个第一定位推板(31),沿所述纠偏平台(10)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在所述定位板(20)的两侧;
第一驱动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推板(31)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推板(31)相互靠近或远离;
两个第二定位推板(32),沿所述纠偏平台(10)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在所述定位板(20)的另外两侧;
第二驱动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推板(32)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推板(32)相互靠近或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定位检测件(50),所述定位检测件(50)设置在所述纠偏平台(10)上且用于检测所述极片是否到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检测件(50)的数量为四个且与所述定位板(20)的四个角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检测件(50)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纠偏平台(10)上,以调节所述定位检测件(50)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板(61)和第二调节板(62),所述第一调节板(61)沿所述纠偏平台(10)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板(62)上,所述第二调节板(62)沿所述纠偏平台(10)的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纠偏平台(10)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纠偏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调节板(61)上设有第一条形孔(611),所述第二调节板(6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板(62)上设有第二条形孔(621),所述纠偏平台(10)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条形孔(621)、所述第二连接孔配合,所述第二条形孔(6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条形孔(611)的延伸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0)上设置检测孔(22),所述检测孔(22)中设有来料检测件,所述来料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定位板(20)上是否有极片。
11.一种叠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
CN202222483466.4U 2022-09-19 2022-09-19 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Active CN218414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3466.4U CN218414681U (zh) 2022-09-19 2022-09-19 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3466.4U CN218414681U (zh) 2022-09-19 2022-09-19 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4681U true CN218414681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34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3466.4U Active CN218414681U (zh) 2022-09-19 2022-09-19 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46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4226A (zh) * 2023-09-12 2023-10-20 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纠偏定位平台及电池极片的纠偏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4226A (zh) * 2023-09-12 2023-10-20 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纠偏定位平台及电池极片的纠偏方法
CN116914226B (zh) * 2023-09-12 2024-01-16 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纠偏定位平台及电池极片的纠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14681U (zh) 极片纠偏装置及叠片机
CN213752778U (zh) 电池叠片平台机构
CN111093328B (zh) 一种fpc自动冲切机
CN110315328B (zh) 一种自动锁付装置及自动锁付方法
CN211764301U (zh) 一种喷码设备
CN209740348U (zh) 印刷机
CN215066097U (zh) 视觉定位机构和具有其的视觉定位装置
CN212126993U (zh) 叠料结构和叠片机
KR102483525B1 (ko) 노칭 기능이 구비된 이차 전지용 셀 스택 제조 장치
CN210413709U (zh) 板件加工用上下料设备
CN210943860U (zh) 电池保护板分距装置和电池保护板生产设备
CN211803205U (zh) 一种钢板卷绕成型版辊
CN210102889U (zh) 一种散热器用翅片收集工装
CN113231324A (zh) 一种电脑后盖加工用具有残次筛分功能的输料装置
CN210557941U (zh) 一种Bar条叠放设备
CN210335997U (zh) 一种防粘附的锂电池极片供给装置
CN214526995U (zh)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内饰件保护膜的高效平移码片装置
CN217229374U (zh) 用于碳毡的抓取设备
CN111747080A (zh) 一种口罩生产用出料口片料自动化处理装置
CN216913110U (zh) 铝板切割用除尘装置
CN217990714U (zh) 视觉自动定位冲床
CN216585566U (zh)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快拆式台面吸尘装置
CN217675495U (zh) 一种新型板材件转运装置
CN218430231U (zh) 一种瓦楞纸板内置线定位装置
CN220480392U (zh) 一种软铝巴加工用滚剪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