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9870U - 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99870U CN218399870U CN202120891745.7U CN202120891745U CN218399870U CN 218399870 U CN218399870 U CN 218399870U CN 202120891745 U CN202120891745 U CN 202120891745U CN 218399870 U CN218399870 U CN 2183998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ink
- storage tank
- ink storage
- ink
- heating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包括进风管,油墨储罐、油墨槽以及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一端与凹印机上色组加热烘箱的排废口连接,进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油墨储罐,油墨储罐的外壁与内壁间构设置热风通道,所述油墨槽包括油墨存放槽以及油墨加热腔,油墨加热腔设置于所述油墨存放槽底部,油墨加热腔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热风通道连接,油墨加热腔的出口与所述排风管连接。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凹版印刷中产生的废气对油墨进行加热,有效避免版辊的油墨槽油墨温差,受热更为均匀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凹印机在冬季印刷时,油墨需控制在一定温度范围才更有利于印刷,由于油墨通常采用高分数树脂原料制备,若温度过高,会引起油墨假干,此时油墨内部未充分干燥,影响下一单元印刷;若温度过低,溶剂残留高。
目前国内油墨加热有多种方式,其一为将油墨通过油墨泵循环到板式热交换器等设备进行预热;其二是利用新风风机的预热加热油墨存放装置;其三为将水作为载体加热,通过水泵输送到油墨槽。第三种方式应用最为广泛,其通过在不锈钢油墨槽与油墨桶表面循环热水的方式加热控制油墨温度的,该方式能较好的控制油墨温度,但需外接一套电加热的管道加热器、水泵及管道等装置才可实现,随着凹印机使用的印刷单元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首先,操作繁琐,安装与拆卸耗费时间;在开机前,需提前将管道加热器移至每个单元,然后依次连接油墨槽、油墨桶、加热装置之间的管道,在管道加热器的水箱加入自来水,接通电源启动水泵及加热装置,开始排空及循环加热,该过程中若出现管道漏水情况,还需另行处理,生产完毕后需要放掉水箱及管道中的热水,再拆除连接管道,移走加热装置放到其他位置存放,此过程每个色组耗时约30分钟,使用单元越多,安装操作时间越长。其次,占用操作空间;特别是有轴凹印机,各色组之间距离较小,而管道加热器本身占地面积大,油墨桶本身占用的尺寸与现场连接的管道,造成空间较为狭窄,不利于工作人员日常的操作和维保。再者,能耗高,一套管道加热器总功率耗能较大,使用色组单元越多,能耗越高。因此,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包括进风管,油墨储罐、油墨槽以及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一端与凹印机上色组加热烘箱的排废口连接,进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油墨储罐,油墨储罐的外壁与内壁间构设置热风通道,所述油墨槽包括油墨存放槽以及油墨加热腔,油墨加热腔设置于所述油墨存放槽底部,油墨加热腔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热风通道连接,油墨加热腔的出口与所述排风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通道为螺旋式通道,热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油墨储罐的下部,热风通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油墨储罐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油墨储罐的外壁内侧设置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油墨加热腔内设置有多块导流块,多个导流块将油墨加热腔分隔成蛇形导流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与排风管上均设置有快速接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箱,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气动密封阀和电动调整阀,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第二气动密封阀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动密封阀、电动调整阀、第二气动密封阀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墨储罐内设置搅拌装置。
有益效果:现有凹印机的色组加热烘箱排出的废气温度一般在80℃以上,这些废气的利用方案为直接利用板式热交换器进行初步回收或直接排出的方案,其回用率在0~30%,而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生产中的油墨储罐和油墨槽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在不增加现有设备占地面积的前提下,能将凹印机的色组加热烘箱排出废气中的热量进行进一步回收利用,废气的热量回收率提高10%左右。
本实用新型通过收集凹版印刷生产过程中的排废废气热量,先对油墨储罐进行一次预热,然后对油墨槽进而二次预热,因版辊主要是浸泡在油墨槽中,本实用新型可较好避免版辊的油墨槽油墨温差大,受热不均匀的现象,满足油墨均衡加热的需求,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安装操作和拆除均方便快捷,节省操作人员工作时间,并且与水加热相比能增加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且无需额外的电加热装置,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机台排废管道布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油墨加热腔中导流块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其中:1、进风管;2、排风管;3、色组加热烘箱;4、板式热交换器;5、废气管;6、电动调整阀;7、第一气动密封阀;8、第二气动密封阀;9、温度传感器;10、快速接头;11、印刷版辊;12、油墨存放槽;13、油墨加热腔;14、导流块;15、导流风道;16、外壁;17、内壁;18、热风通道;19、搅拌装置;20、油墨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所述的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结合凹印印刷系统进行描述,凹印机台排废管道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凹印机上色组加热烘箱3的废气,通过板式热交换器4进行初步热量交换后,一部分通过废气管5排放,另一部分进入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
本实施例所述的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包括进风管1、油墨储罐20、油墨槽以及排风管2,其中进风管1一端通过板式热交换器4与凹印机上色组加热烘箱3的排废口连接,进风管1的另一端连接油墨储罐20,油墨储罐20的外壁16与内壁17间构设置热风通道18,热风通道18为如图2所示的螺旋式通道,热风通道18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油墨储罐20的下部,热风通道18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油墨储罐20的上部,螺旋式通道可有效延长热风的加热时间,对油墨储罐20内的油墨进行更充分的加热,油墨储罐20内设置搅拌装置19,从而可使热量传递的更为均匀。油墨储罐20的外壁内侧设置保温层,减少热风通道18内热量的散失。
油墨槽靠近印刷版辊11设置,油墨槽包括油墨存放槽12以及油墨加热腔13,油墨加热腔13设置于所述油墨存放槽12底部,油墨加热腔13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油墨储罐20的热风通道18连接,油墨加热腔13的出口与所述排风管2连接。如图3所示,油墨加热腔13内设置有多块导流块14,多个导流块14将油墨加热腔13分隔成蛇形的导流风道15,蛇形的导流风道15可使热风在油墨加热腔13滞留更久的时间,从而对油墨存放槽12进行更充分的加热。
本实施例中,进风管1与排风管2上均设置有快速接头10,从而安装、拆卸与维修都极为方便。
如图4所述,为了控制温度,还包括控制箱(图示未标出),进风管1上设置有第一气动密封阀7和电动调整阀6,所述排风管2上设置有第二气动密封阀8和温度传感器9,所述第一气动密封阀7、电动调整阀6、第二气动密封阀8和温度传感器9均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当需预热油墨时,将进风管1与油墨储罐20连接,排风管2与油墨槽连接,启动控制箱,安装在进风管1上的第一气动密封阀7以及排风管2上的第二气动密封阀同时打开,热风进入热风通道18,温度传感器9自动感应管道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箱,控制箱根据温度自动调节电动调整阀6的开合角度,从而进一步控制管道空气流速,达到相对稳定地控制油墨储罐20与油墨槽表面温度的目的,进而达到控制油墨温度的要求。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排风管2可与板式热交换器4连接进行热量交换,进一步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油墨储罐、油墨槽以及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一端与凹印机上色组加热烘箱的排废口连接,进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油墨储罐,油墨储罐的外壁与内壁间构设置热风通道,所述油墨槽包括油墨存放槽以及油墨加热腔,油墨加热腔设置于所述油墨存放槽底部,油墨加热腔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热风通道连接,油墨加热腔的出口与所述排风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通道为螺旋式通道,热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油墨储罐的下部,热风通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油墨储罐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储罐的外壁内侧设置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加热腔内设置有多块导流块,多个导流块将油墨加热腔分隔成蛇形导流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与排风管上均设置有快速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箱,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气动密封阀和电动调整阀,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第二气动密封阀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动密封阀、电动调整阀、第二气动密封阀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储罐内设置搅拌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91745.7U CN218399870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91745.7U CN218399870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99870U true CN218399870U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4997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91745.7U Active CN218399870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99870U (zh) |
-
2021
- 2021-04-26 CN CN202120891745.7U patent/CN2183998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56240A (zh) | 一种节能环保热风循环漆包机烘炉系统 | |
CN218399870U (zh) | 凹印机油墨加热系统 | |
CN107893158A (zh) | 一种进出料口带密封气帘的固溶炉 | |
CN205316352U (zh) | 具有尾气余热回收功能的rto系统 | |
CN221099372U (zh) | 一种矾土矿煅烧节能竖式预热器 | |
CN203157349U (zh) | 凹版印刷机蒸气和电两用式加热装置 | |
CN207556297U (zh) |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 |
CN112361798A (zh) | 一种以蒸汽为加热源的回转烘干煅烧机 | |
CN101521062B (zh) | 一种漆包机热风调配室及热风调配方法 | |
CN208897348U (zh) | 一种除冰液自动加温装置 | |
CN219722674U (zh) | 铝酸钠反应罐预混合及冷凝水热量再利用装置 | |
CN220467879U (zh) | 一种高温碳化装置 | |
CN105642520A (zh) | 一种涂装生产线热能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2181955B (zh) | 一种用于超细高弹乳胶丝生产的热水系统热能回收装置 | |
CN201151703Y (zh) | 一种聚酯生产中第二酯化釜加热装置 | |
CN209980111U (zh) | 一种辊道窑温控设备 | |
CN205079635U (zh) | 一种翅片管冷却水蒸汽热回收系统 | |
CN205606529U (zh) | 一种玉米淀粉生产中锅炉排烟管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17303180U (zh) | 一种新型洗车机可调温结构及其洗车机 | |
CN204470025U (zh) | 彩涂线废气回收利用系统 | |
CN213459208U (zh) | 一种应用于漆包机拉丝油的温度调节装置 | |
CN201680608U (zh) | 太阳能热水器电汽双能源加热装置 | |
CN219706468U (zh) | 带热能回收的热风装置 | |
CN207716835U (zh) | 一种高纯镁电加热竖窑均热器结构 | |
CN215465825U (zh) | 一种铝钎焊循环风和热烟气混合的干燥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