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1626U - 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61626U CN218361626U CN202222085159.0U CN202222085159U CN218361626U CN 218361626 U CN218361626 U CN 218361626U CN 202222085159 U CN202222085159 U CN 202222085159U CN 218361626 U CN218361626 U CN 2183616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flanging
- fixed
- seat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涉及汽车模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座,上模座的下端设置有下模座,上模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翻边组件和挤压组件,下模座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座,下模座的上端且位于远离滑座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靠近滑座的一端固定有垫板,垫板的上端固定有翻孔凹模,翻孔凹模的两侧还设置有夹持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在对工件进行侧翻孔加工之前,通过上模座下端安装的翻边组件方便对工件的两端进行翻边加工,进而方便同时对翻边后的工件进行翻孔加工,无需多次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其中用于对汽车车身零部件进行加工的模具大多为冲压模具,而在加工汽车前壁板时,需要通过冲压模具对前壁板进行侧翻孔,但是在对前壁板进行侧翻孔之前通常需要进行翻边等其他工序,导致需要进行多次操作,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工件位置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影响翻孔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端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延伸座,所述下模座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延伸座,所述第二延伸座的上端固定有导柱,所述导柱的上端贯穿第一延伸座并与第一延伸座滑动连接,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翻边组件和挤压组件,所述下模座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下模座的上端且位于远离滑座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靠近滑座的一端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端固定有翻孔凹模,所述翻孔凹模的两侧还设置有夹持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组件包括有第一翻边凸模和第二翻边凸模,所述上模座远离第一延伸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凸模,所述上模座的下端且位于翻孔凹模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二翻边凸模,所述第一翻边凸模和第二翻边凸模均与上模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有斜楔块和滑块,所述滑座的上端固定有滑块,所述上模座的下端且位于滑块的上端固定有斜楔块。
进一步地,所述滑座与下模座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弹簧,每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与滑座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下模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还放置有工件,所述工件的下端且位于固定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靠近翻孔凹模的一端固定有翻孔冲头。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延伸架、底板、夹持板和螺纹件,所述下模座的两侧且位于固定座的两侧均固定有延伸架,每个所述延伸架内侧的底端均固定有底板,所述延伸架的内侧且位于底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底板远离延伸架的一端位于工件下端并与工件相贴合,所述夹持板远离延伸架的一端位于工件上端并与工件相贴合,所述延伸架的内部且位于夹持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螺纹件,所述螺纹件的下端贯穿夹持板并与夹持板螺纹连接,所述螺纹件的底端与底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在对工件进行侧翻孔加工之前,通过上模座下端安装的翻边组件方便对工件的两端进行翻边加工,进而方便同时对翻边后的工件进行翻孔加工,无需多次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加工之前通过夹持组件方便对工件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进行翻边或翻孔加工时工件的位置出现偏差导致影响加工精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方便对翻边组件进行拆卸更换,进而方便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翻边加工,同时方便对拆卸的部件进行定期维护维修,通过电动伸缩杆方便在加工完毕后顶出工件进行脱料,通过弹簧使得在进行翻孔加工后方便带动滑块进行复位,进而方便后续翻孔加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背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边加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翻孔加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模座;2、下模座;3、第一延伸座;4、第二延伸座;5、导柱;6、第一翻边凸模;7、第二翻边凸模;8、固定座;9、垫板;10、翻孔凹模;11、工件;12、延伸架;13、底板;14、夹持板;15、螺纹件;16、电动伸缩杆;17、斜楔块;18、滑块;19、滑座;20、弹簧;21、翻孔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1,上模座1的下端设置有下模座2,为了方便对上模座1的移动进行限位,上模座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延伸座3,下模座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延伸座4,第二延伸座4的上端固定有导柱5,导柱5的上端贯穿第一延伸座3并与第一延伸座3滑动连接;
下模座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座19,为了在滑座19移动后方便使其自动复位,滑座19与下模座2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弹簧20,每个弹簧20的一端均与滑座19固定,弹簧20的另一端与下模座2固定,下模座2的上端且位于远离滑座19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座8,固定座8的上端放置有工件11,在加工完毕后为了方便进行脱料,工件11的下端且位于固定座8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6,固定座8靠近滑座19的一端固定有垫板9,垫板9的上端固定有翻孔凹模10,为了方便对工件11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加工期间工件11的位置出现偏移影响翻孔精度,翻孔凹模10的两侧还设置有夹持组件;
具体的,夹持组件包括有延伸架12、底板13、夹持板14和螺纹件15,下模座2的两侧且位于固定座8的两侧均固定有延伸架12,每个延伸架12内侧的底端均固定有底板13,延伸架12的内侧且位于底板13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夹持板14,底板13远离延伸架12的一端位于工件11下端并与工件11相贴合,夹持板14远离延伸架12的一端位于工件11上端并与工件11相贴合,为了方便上下移动夹持板14,延伸架12的内部且位于夹持板14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螺纹件15,螺纹件15的下端贯穿夹持板14并与夹持板14螺纹连接,螺纹件15的底端与底板13转动连接;
为了方便进行侧翻孔加工之前进行翻边加工,进而方便后续翻孔加工,并且使其同时进行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上模座1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翻边组件和挤压组件;
具体的,翻边组件包括有第一翻边凸模6和第二翻边凸模7,上模座1远离第一延伸座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凸模6,上模座1的下端且位于翻孔凹模10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二翻边凸模7,为了方便拆卸定期维修维护,第一翻边凸模6和第二翻边凸模7均与上模座1可拆卸连接;
其中,挤压组件包括有斜楔块17和滑块18,滑座19的上端固定有滑块18,为了方便进行侧翻孔,滑块18靠近翻孔凹模10的一端固定有翻孔冲头21,为了方便挤压滑块18进而带动滑块18进行移动,上模座1的下端且位于滑块18的上端固定有斜楔块17。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将工件11放置在固定座8上端后,转动螺纹件15带动夹持板14向下移动,进而对工件11的两侧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工件11在加工期间位置出现偏移导致影响加工精度,进而通过上模座1下压,首先通过第一翻边凸模6和第二翻边凸模7对工件11的两端进行翻边,使工件11其中一端压弯至翻孔凹模10外侧,方便后续翻孔加工,当后续不同形状的工件11不需要两端翻边时,通过第一翻边凸模6和第二翻边凸模7与上模座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对第一翻边凸模6进行拆卸,进而方便更换零部件或定期维护维修,与此同时斜楔块17向下移动对滑块18进行挤压,使滑块18通过滑座19进行滑动,带动滑块18一端的翻孔冲头21贯穿工件11进行翻孔加工,加工完毕后通过弹簧20方便带动滑块18进行复位,同时解除工件11限位固定后通过电动伸缩杆16顶起工件11方便脱料。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的下端设置有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延伸座(3),所述下模座(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延伸座(4),所述第二延伸座(4)的上端固定有导柱(5),所述导柱(5)的上端贯穿第一延伸座(3)并与第一延伸座(3)滑动连接,所述上模座(1)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翻边组件和挤压组件,所述下模座(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座(19),所述下模座(2)的上端且位于远离滑座(19)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靠近滑座(19)的一端固定有垫板(9),所述垫板(9)的上端固定有翻孔凹模(10),所述翻孔凹模(10)的两侧还设置有夹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组件包括有第一翻边凸模(6)和第二翻边凸模(7),所述上模座(1)远离第一延伸座(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凸模(6),所述上模座(1)的下端且位于翻孔凹模(10)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二翻边凸模(7),所述第一翻边凸模(6)和第二翻边凸模(7)均与上模座(1)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有斜楔块(17)和滑块(18),所述滑座(19)的上端固定有滑块(18),所述上模座(1)的下端且位于滑块(18)的上端固定有斜楔块(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19)与下模座(2)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弹簧(20),每个所述弹簧(20)的一端均与滑座(19)固定,所述弹簧(20)的另一端与下模座(2)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8)的上端还放置有工件(11),所述工件(11)的下端且位于固定座(8)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8)靠近翻孔凹模(10)的一端固定有翻孔冲头(2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延伸架(12)、底板(13)、夹持板(14)和螺纹件(15),所述下模座(2)的两侧且位于固定座(8)的两侧均固定有延伸架(12),每个所述延伸架(12)内侧的底端均固定有底板(13),所述延伸架(12)的内侧且位于底板(13)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夹持板(14),所述底板(13)远离延伸架(12)的一端位于工件(11)下端并与工件(11)相贴合,所述夹持板(14)远离延伸架(12)的一端位于工件(11)上端并与工件(11)相贴合,所述延伸架(12)的内部且位于夹持板(14)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螺纹件(15),所述螺纹件(15)的下端贯穿夹持板(14)并与夹持板(14)螺纹连接,所述螺纹件(15)的底端与底板(13)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85159.0U CN218361626U (zh) | 2022-08-09 | 2022-08-09 | 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85159.0U CN218361626U (zh) | 2022-08-09 | 2022-08-09 | 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61626U true CN218361626U (zh) | 2023-01-24 |
Family
ID=8496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85159.0U Active CN218361626U (zh) | 2022-08-09 | 2022-08-09 | 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61626U (zh) |
-
2022
- 2022-08-09 CN CN202222085159.0U patent/CN2183616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60043U (zh) | 新型悬臂式双向冲孔模 | |
CN103372605A (zh) | 一种多工序冲压复合模 | |
CN205414132U (zh) | 一种垫片的冲裁复合模具 | |
CN108435918B (zh) | 一种用于试制汽车顶盖的通用侧整形工装 | |
CN218361626U (zh) | 一种侧翻孔冲压模具结构 | |
CN208527844U (zh) | 一种具有防卡料功能的冲压模具 | |
CN103624151A (zh) | 新型级进模 | |
CN205629268U (zh) | 一种钛合金一字沉头螺母成型模具 | |
CN209969352U (zh) | 一种拉深挤边复合模具 | |
CN210586713U (zh) | 一种便于更换模腔的精密模具 | |
CN211564150U (zh) | 一种节能型汽车冲压件 | |
CN110153284B (zh) | 一种可更换模具头的汽车后部防护板冲压模具 | |
CN209206350U (zh) | 一种大型跑道形轴件锻造模具 | |
CN202803937U (zh) | 新型级进模 | |
CN206104697U (zh) | 焊接电极帽制造用冲压模具 | |
CN206509398U (zh) | 一种基于弹簧卸料链板倒装复合模具 | |
CN218656656U (zh) | 一种复杂阀体用的新型红冲模具结构 | |
CN216324246U (zh) | 一种基于多台阶深孔结构的反挤压成形模架 | |
CN210614845U (zh) | 一种高效汽车零件冲压模具 | |
CN202570807U (zh) | 一种用于加工高锁螺母的方形锁紧部的模具 | |
CN210817003U (zh) | A柱外板精准冲压的冲压模具 | |
CN217432863U (zh) | 一种铝合金精密模具顶出机构 | |
CN214556407U (zh) | 一种型材整形机 | |
CN209094911U (zh) | 一种压铆工装 | |
CN214768368U (zh) | 一种五金冲压件负角折弯一步成型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