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3204U - 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 Google Patents

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3204U
CN218343204U CN202222191512.3U CN202222191512U CN218343204U CN 218343204 U CN218343204 U CN 218343204U CN 202222191512 U CN202222191512 U CN 202222191512U CN 218343204 U CN218343204 U CN 218343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arm
assembly
bracket
suspension structure
kn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15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15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3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3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3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悬架结构和一种两栖车。其中,悬架结构,包括:支架组件;第一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组件;第二横臂,第二横臂的第一端与支架组件转动连接;行走部,行走部设置于第二横臂,并与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收放组件,收放组件与第二横臂转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横臂转动,以带动行走部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翻转。

Description

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架结构和一种两栖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包括双横臂悬架结构,上下横臂的内端设置在车架上,上下摆臂的外端与转向节连接,此种悬架结构,无法实现车轮向上翻转到水面上,并不适合车辆的水上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悬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两栖车。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悬架结构,包括:支架组件;第一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组件;第二横臂,第二横臂的第一端与支架组件转动连接;行走部,行走部设置于第二横臂,并与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收放组件,收放组件与第二横臂转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横臂转动,以带动行走部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翻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结构包括支架组件、第一横臂、第二横臂、行走部和收放组件。其中,第一横臂为上横臂,第二横臂为下横臂。
具体地,第一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组件,第一横臂可以绕支架组件转动。第二横臂的第一端与支架组件转动连接,第二横臂可以绕支架组件转动。采用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的双横臂悬架结构,可以吸收更多的震动,提升车辆底盘的减震性能,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
进一步地,行走部设置于第二横臂,行走部主要用于带动车辆行驶及传递行驶方向,行走部与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行走部可以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
进一步地,收放组件与第二横臂转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横臂转动,收放组件可以为第二横臂绕支架组件的转动提供驱动力,第二横臂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设置于第二横臂的行走部转动,以使行走部可以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翻转,实现水陆切换。
进一步地,悬架结构还包括传动轴,沿高度方向上,传动轴位于第二横臂的下方,保证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在大角度翻转时,不造成干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结构用于水陆两栖车,通过将行走部设置于第二横臂,并与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水路行驶时,利用收放组件驱动第二横臂向上转动,带动设置于第二横臂的行走部向上转动,使行走部可以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向上翻转到水面上,以减少水路行驶时行走部在水下所产生的阻力,保证行走部对行驶阻力的影响达到最小,使车辆可以在水上正常稳定行驶。在陆地行驶时,利用收放组件驱动第二横臂向下转动,带动设置于第二横臂的行走部向下转动,使行走部可以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向下翻转复位,车辆在陆地上正常行驶。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悬架结构还可以为减小行驶时阻力,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行走部包括:车轮,设置于第二横臂的第二端;转向节,转向节的第一端与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转向节的第二端与第二横臂连接;收放组件驱动第二横臂转动,可以带动车轮和转向节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翻转。
在该技术方案中,行走部包括车轮和转向节。具体地,车轮设置于第二横臂的第二端,车轮用于承载整车重量,传递牵引力、制动力、驱动扭矩和制动力矩。
进一步地,转向节的第一端与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转向节的第二端与第二横臂通过球头结构连接,转向节可以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转向节用于带动车轮转动而使车辆转向。收放组件为第二横臂转动提供驱动力,进而可以带动设置于第二横臂的车轮,以及连接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的转向节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翻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横臂包括:铰接部,设置于第一横臂的第一端,第一横臂通过铰接部与转向节转动连接;销轴,设置于铰接部,用于连接转向节和第一横臂。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横臂包括铰接部和销轴。具体地,铰接部设置于第一横臂的第一端,第一横臂通过铰接部与转向节转动连接,转向节可以绕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销轴设置于铰接部,销轴用于连接转向节和第一横臂。具体而言,转向节可以绕销轴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横臂和转向节;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套筒,设置于铰接部,销轴穿设于转动套筒;连接件,与转动套筒连接,连接件沿转动套筒的径向且背离转动套筒的方向延伸并插接于转向节,转向节能够通过转动连接件绕销轴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横臂和转向节,转向节通过转动连接件与第一横臂的销轴转动连接,进而转向节可以绕销轴转动。
进一步地,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套筒和连接件。具体地,转动套筒设置于铰接部,销轴穿设于转动套筒,转动套筒可以绕销轴任意角度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转动套筒连接,连接件沿转动套筒的径向且背离转动套筒的方向延伸并插接于转向节,转向节能够通过转动连接件绕销轴转动,在车轮向上翻转时,转向节绕销轴向上转动,使车轮在向上翻转时可以有足够大的翻转角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还包括:轴承,设置于连接件和转向节之间;紧固件,紧固件用于锁紧转动连接件和转向节。
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还包括:轴承和紧固件,轴承设置于连接件和转向节之间,轴承可以使转向节和转动连接件的相对转动更加顺畅;紧固件,紧固件用于锁紧转动连接件和转向节,避免转动连接件和转向节受力分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收放组件包括:连接组件,与第二横臂转动连接;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架组件并与连接组件连接,驱动组件能够驱动连接组件运动以带动第二横臂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收放组件包括连接组件和驱动组件。具体地,连接组件与第二横臂转动连接,第二横臂可以在连接组件的带动下转动。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架组件并与连接组件连接,驱动组件能够驱动连接组件运动以带动第二横臂转动,驱动组件能够为第二横臂的转动提供驱动力。
具体而言,驱动组件可以为两个油缸,两个油缸可分别为车辆两侧的第二横臂的转动提供驱动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包括: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支架组件,驱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转动连接;支撑杆,转动设置于支架组件,并与第二横臂转动连接;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杆和支撑杆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包括:驱动杆、支撑杆和连杆。具体地,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支架组件,驱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转动连接。支撑杆转动设置于支架组件,并与第二横臂转动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杆和支撑杆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连接,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可以带动支撑杆转动,支撑杆可以带动第二横臂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二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架;第三支架,驱动杆和支撑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支架。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具体地,第一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一横臂可以绕第一支架转动;第二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架,第二横臂可以绕第二支架转动;驱动杆和支撑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支架,驱动杆和支撑杆可以绕第三支架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还包括:油气弹簧,油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收放组件和第二横臂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还包括油气弹簧。具体地,油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收放组件和第二横臂转动连接,油气弹簧以惰性气体作为弹性介质,液体作为传力介质,不但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还具有减震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还包括:传感器,设置于支架组件,用于检测车轮的角度信息;预警装置,与传感器连接,用于在检测到车轮的角度信息不在目标角度范围内时,发出提醒。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两栖车,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悬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栖车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悬架结构,因而具有悬架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悬架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悬架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悬架结构的转动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两栖车的陆地行驶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两栖车的水上行驶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悬架结构,110支架组件,112第一支架,114第二支架,116第三支架,120第一横臂,122铰接部,124销轴,130第二横臂,140行走部,142车轮,144转向节,150收放组件,151连接组件,152驱动杆,154支撑杆,156连杆,158驱动组件,160转动连接件,162转动套筒,164连接件,170轴承,180紧固件,190油气弹簧,192传动轴,200两栖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结构100和两栖车200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悬架结构100,如图1至图5所示,悬架结构100包括:支架组件110;第一横臂120,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组件110;第二横臂130,第二横臂130的第一端与支架组件110转动连接;行走部140,行走部140设置于第二横臂130,并与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收放组件150,收放组件150与第二横臂130转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横臂130转动,以带动行走部140绕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翻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结构100包括支架组件110、第一横臂120、第二横臂130、行走部140和收放组件150。其中,第一横臂120为上横臂,第二横臂130为下横臂。
具体地,第一横臂120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组件110,第一横臂120可以绕支架组件110转动。第二横臂130的第一端与支架组件110转动连接,第二横臂130可以绕支架组件110转动。采用第一横臂120和第二横臂130的双横臂悬架结构100,可以吸收更多的震动,提升车辆底盘的减震性能,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
进一步地,行走部140设置于第二横臂130,行走部140主要用于带动车辆行驶及传递行驶方向,行走部140与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行走部140可以绕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转动。
进一步地,收放组件150与第二横臂130转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横臂130转动,收放组件150可以为第二横臂130绕支架组件110的转动提供驱动力,第二横臂130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设置于第二横臂130的行走部140转动,以使行走部140可以绕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翻转,实现水陆切换。
进一步地,悬架结构100还包括传动轴192,沿高度方向上,传动轴192位于第二横臂130的下方,保证第一横臂120和第二横臂130在大角度翻转时,不造成干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结构100用于水陆两栖车200,通过将行走部140设置于第二横臂130,并与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水路行驶时,利用收放组件150驱动第二横臂130向上转动,带动设置于第二横臂130的行走部140向上转动,使行走部140可以绕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向上翻转到水面上,以减少水路行驶时行走部140在水下所产生的阻力,保证行走部140对行驶阻力的影响达到最小,使车辆可以在水上正常稳定行驶。在陆地行驶时,利用收放组件150驱动第二横臂130向下转动,带动设置于第二横臂130的行走部140向下转动,使行走部140可以绕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向下翻转复位,车辆在陆地上正常行驶。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行走部140包括:车轮142,设置于第二横臂130的第二端;转向节144,转向节144的第一端与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转向节144的第二端与第二横臂130连接;收放组件150驱动第二横臂130转动,可以带动车轮142和转向节144绕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翻转。
在该技术方案中,行走部140包括车轮142和转向节144。具体地,车轮142设置于第二横臂130的第二端,车轮142用于承载整车重量,传递牵引力、制动力、驱动扭矩和制动力矩。
进一步地,转向节144的第一端与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转向节144的第二端与第二横臂130通过球头结构连接,转向节144可以绕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转动,转向节144用于带动车轮142转动而使车辆转向。收放组件150为第二横臂130转动提供驱动力,进而可以带动设置于第二横臂130的车轮142,以及连接第一横臂120和第二横臂130的转向节144绕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翻转。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横臂120包括:铰接部122,设置于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第一横臂120通过铰接部122与转向节144转动连接;销轴124,设置于铰接部122,用于连接转向节144和第一横臂120。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横臂120包括铰接部122和销轴124。具体地,铰接部122设置于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第一横臂120通过铰接部122与转向节144转动连接,转向节144可以绕第一横臂120的第一端转动。销轴124设置于铰接部122,销轴124用于连接转向节144和第一横臂120。具体而言,转向节144可以绕销轴124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悬架结构100,还包括:转动连接件160,用于连接第一横臂120和转向节144;转动连接件160包括:转动套筒162,设置于铰接部122,销轴124穿设于转动套筒162;连接件164,与转动套筒162连接,连接件164沿转动套筒162的径向且背离转动套筒162的方向延伸并插接于转向节144,转向节144能够通过转动连接件160绕销轴124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100还包括转动连接件160,转动连接件160用于连接第一横臂120和转向节144,转向节144通过转动连接件160与第一横臂120的销轴124转动连接,进而转向节144可以绕销轴124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转动连接件160包括:转动套筒162和连接件164。具体地,转动套筒162设置于铰接部122,销轴124穿设于转动套筒162,转动套筒162可以绕销轴124任意角度转动;连接件164的一端与转动套筒162连接,连接件164沿转动套筒162的径向且背离转动套筒162的方向延伸并插接于转向节144,转向节144能够通过转动连接件160绕销轴124转动,在车轮142向上翻转时,转向节144绕销轴124向上转动,使车轮142在向上翻转时可以有足够大的翻转角度。
如图3所示,连接件164包括三段圆柱形结构,三段圆柱形结构的半径逐渐变大,其中,与转动套筒162连接的圆柱形结构半径最大,在连接件164远离转动套筒162的一端开设有圆孔,用于锁紧转动连接件160和转向节144
进一步地,悬架结构100,还包括:轴承170,设置于连接件164和转向节144之间;紧固件180,紧固件180用于锁紧转动连接件160和转向节144。
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100还包括:轴承170和紧固件180,轴承170设置于连接件164和转向节144之间,轴承170可以使转向节144和转动连接件160的相对转动更加顺畅;紧固件180,紧固件180用于锁紧转动连接件160和转向节144,避免转动连接件160和转向节144受力分开。
如图2所示,锁紧件穿设于圆孔,用于锁紧转动连接件160和转向节144。
在实际的应用中,第一横臂120为上横臂,第二横臂130为下横臂,上横臂与转向节144连接处采用销轴124与转动连接件160连接,以实现转向节144可绕销轴124任意角度旋转,保证悬架翻转时能有足够的角度。转向节144与转动连接件160通过轴承170连接,转向节144可绕转动连接件160旋转,以实现车轮142转向时足够的转角。转向节144与下横臂采用球头结构连接,下横臂布置与球头结构下方,保证车轮142翻转时具有足够的空间。传动轴192布置在下横臂下方,以满足车轮142翻转时避开传动轴192与上下横臂干涉。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悬架结构100。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收放组件150包括:连接组件151,与第二横臂130转动连接;驱动组件158,设置于支架组件110并与连接组件151连接,驱动组件158能够驱动连接组件151运动以带动第二横臂130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收放组件150包括连接组件151和驱动组件158。具体地,连接组件151与第二横臂130转动连接,第二横臂130可以在连接组件151的带动下转动。驱动组件158设置于支架组件110并与连接组件151连接,驱动组件158能够驱动连接组件151运动以带动第二横臂130转动,驱动组件158能够为第二横臂130的转动提供驱动力。
具体而言,驱动组件158可以为两个油缸,两个油缸可分别为车辆两侧的第二横臂130的转动提供驱动力。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组件151包括:驱动杆152,驱动杆152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支架组件110,驱动杆152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158转动连接;支撑杆154,转动设置于支架组件110,并与第二横臂130转动连接;连杆156,连杆156的两端分别与驱动杆152和支撑杆154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151包括:驱动杆152、支撑杆154和连杆156。具体地,驱动杆152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支架组件110,驱动杆152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158转动连接。支撑杆154转动设置于支架组件110,并与第二横臂130转动连接。连杆156的两端分别与驱动杆152和支撑杆154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连接,可以在驱动组件158的驱动下,带动驱动杆152转动,驱动杆152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连杆156转动,连杆156可以带动支撑杆154转动,支撑杆154可以带动第二横臂130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支架组件110包括:第一支架112,第一横臂12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112;第二支架114,第二横臂13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架114;第三支架116,驱动杆152和支撑杆154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支架116。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架组件110包括:第一支架112、第二支架114和第三支架116。具体地,第一横臂12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112,第一横臂120可以绕第一支架112转动;第二横臂13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架114,第二横臂130可以绕第二支架114转动;驱动杆152和支撑杆154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支架116,驱动杆152和支撑杆154可以绕第三支架116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悬架结构100,还包括:油气弹簧190,油气弹簧190的两端分别与收放组件150和第二横臂130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架结构100还包括油气弹簧190。具体地,油气弹簧190的两端分别与收放组件150和第二横臂130转动连接,油气弹簧190以惰性气体作为弹性介质,液体作为传力介质,不但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还具有减震作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采用两个油缸作为驱动组件158,两个油缸设置在第三支架116上,如图4所示,车辆在陆地行驶时,两个油缸伸到最长,收放组件150的各结构达到如图4所示的相对位置,驱动杆152,驱动组件158,及支架组件110形成稳固结构,连杆156与支撑杆154形成稳固结构支撑油气弹簧190,保证车辆可以在陆地上正常行驶。
如图5所示,车辆在水上行驶时,两个油缸缩短,带动驱动杆152绕第三支架116转动,驱动杆152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杆156和支撑杆154运动,支撑杆154带动油气弹簧190运动,同时油气弹簧190进行收缩,使得悬架结构100各部件达到如图5所示的相对位置,车轮142向上翻转到水面上,减少车轮142在水面下产生的阻力,保证车辆可以在水上正常稳定行驶。
进一步地,悬架结构100还包括:传感器,设置于支架组件110,用于检测车轮142的角度信息;预警装置,与传感器连接,用于在检测到车轮142的角度信息不在目标角度范围内时,发出提醒。
实施例3: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两栖车200,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悬架结构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栖车200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悬架结构100,因而具有悬架结构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的应用中,两栖车200可以为两栖巴士,并且悬架结构100还可应用于两栖船等水陆两栖交通工具。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组件;
第一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
第二横臂,所述第二横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件转动连接;
行走部,所述行走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臂,并与所述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收放组件,所述收放组件与所述第二横臂转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横臂转动,以带动所述行走部绕所述第一横臂的第一端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包括:
车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臂的第二端;
转向节,所述转向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横臂连接;
所述收放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横臂转动,可以带动所述车轮和所述转向节绕所述第一横臂的第一端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臂包括:
铰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横臂通过所述铰接部与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
销轴,设置于所述铰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转向节和所述第一横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结构还包括:
转动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臂和所述转向节;
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
转动套筒,设置于所述铰接部,所述销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套筒;
连接件,与所述转动套筒连接,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转动套筒的径向且背离所述转动套筒的方向延伸并插接于所述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能够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绕所述销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承,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转向节之间;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锁紧所述转动连接件和所述转向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组件包括:
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横臂转动连接;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组件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横臂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转动连接;
支撑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并与所述第二横臂转动连接;
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杆和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横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
第三支架,所述驱动杆和所述支撑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油气弹簧,所述油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放组件和所述第二横臂转动连接。
10.一种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结构。
CN202222191512.3U 2022-08-19 2022-08-19 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Active CN218343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1512.3U CN218343204U (zh) 2022-08-19 2022-08-19 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1512.3U CN218343204U (zh) 2022-08-19 2022-08-19 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3204U true CN218343204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6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1512.3U Active CN218343204U (zh) 2022-08-19 2022-08-19 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3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8009B (zh) 越野前部悬架系统
JP4333982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US10953966B2 (en) Wheel suspension and retraction apparatus
JP5784509B2 (ja) 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CN110936785B (zh) 车身侧倾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
CN102695621B (zh) 双轮辙汽车的非转向车轮的独立悬架
JPH03501112A (ja) 車両用の車輪とそのような車輪を装備した車両
JPS6341286A (ja) 菱形形状の自動車
CN216185444U (zh) 一种四驱四转的机器人轮系结构
JPH05162518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8343204U (zh) 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JP7095121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CN213322544U (zh) 一种主动侧倾系统
CN111186270B (zh) 一种具有四控制臂的电动车轮独立悬架结构
CN2601868Y (zh) 一种四轮独立悬挂底盘
US6102419A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electric car
CN213008553U (zh) 一种前轮悬挂转向结构及摩托车
CN114919357A (zh) 一种汽车悬架结构和车辆
JPS6332051Y2 (zh)
CN217574753U (zh) 一种悬架收放车轮的下摆臂总成
CN221213373U (zh) 一种四驱越野型作业平台
CN214930064U (zh)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RU2098286C1 (ru) Подвеска колес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17141628A (zh) 一种可倾斜悬挂平衡机构及可倾斜悬挂车辆
CN216636066U (zh) 一种车轮独立减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