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30064U -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30064U
CN214930064U CN202120016823.9U CN202120016823U CN214930064U CN 214930064 U CN214930064 U CN 214930064U CN 202120016823 U CN202120016823 U CN 202120016823U CN 214930064 U CN214930064 U CN 214930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knuckle
pin
pin shaft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168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晓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bo Hairui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168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30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30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30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包括:转向节,转向节与车辆的车轮连接;销轴,销轴与转向节固定连接,销轴适于带动转向节绕销轴的中心轴线转动。由此,通过转向节与销轴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转向节组件上不用设置梯形臂和转向拉杆,转向节的最大转动角度更大,转向节组件可以使车辆大角度转动,从而可以减小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低速转弯和泊车性能。

Description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具有该车辆的转向节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节组件可以传递并承受车辆的前部载荷,通过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转向节组件可以使车辆转向。现有的转向节组件包括转向拉杆和梯形臂,通过转向拉杆拉动梯形臂,可以实现转向节组件带动车轮转动的工作效果。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转向节组件的梯形臂和转向拉杆会限制转向节的最大转动角度,会造成车辆无法实现大角度转动,从而导致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较大,进而影响车辆的低速转弯和泊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转向节组件,该车辆的转向节组件的转向节的最大转动角度更大,转向节组件可以使车辆大角度转动,从而可以减小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低速转弯和泊车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包括:转向节,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车辆的车轮连接;销轴,所述销轴与所述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销轴适于带动所述转向节绕所述销轴的中心轴线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通过转向节与销轴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转向节组件上不用设置梯形臂和转向拉杆,转向节的最大转动角度更大,转向节组件可以使车辆大角度转动,从而可以减小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低速转弯和泊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向节包括:本体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连接臂设有销轴安装孔,所述销轴设于所述销轴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臂包括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所述上连接臂与所述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下连接臂与所述本体的下端连接,所述上连接臂和所述下连接臂均设有所述销轴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销轴包括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所述第一销轴设于所述上连接臂的所述销轴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销轴设于所述下连接臂的所述销轴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销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销轴带动所述转向节绕所述销轴的中心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销轴与所述连接臂通过花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销轴与所述连接臂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的外侧均套设有球型部,所述第一销轴的所述球型部外侧套设有上控制臂;所述第二销轴的所述球型部外侧套设有下控制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销轴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销轴的中心轴线共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组件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节组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转向节组件1;
转向节2;本体21;连接臂22;销轴安装孔23;上连接臂24;下连接臂25;连接轴26;
销轴3;第一销轴31;第二销轴32;花键33;
球型部4;上控制臂41;下控制臂42;
驱动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1,转向节组件1设置在车辆上。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1包括:转向节2和销轴3,转向节2与车辆的车轮连接;销轴3与转向节2固定连接,销轴3适于带动转向节2绕销轴3的中心轴线转动。
其中,在车辆的长度方向,转向节组件1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侧,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长度方向是指图3中的前后方向。转向节组件1可以与车辆的前轮连接,在车辆上转向节组件1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转向节组件1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车辆的宽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销轴3可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当销轴3带动转向节2绕销轴3的中心轴线转动时,转向节2可以驱动车辆转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转向节组件1中不需要设置梯形臂和转向拉杆,车辆悬架的减振弹簧下方的结构重量更轻,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稳性和平顺性。销轴3可以起到代替梯形臂和转向拉杆的作用,转向节组件1不存在梯形臂和转向拉杆之间发生干涉的问题,转向节2的转动角度更大,转向节组件1的结构更简化,可以实现车辆大角度转动,从而可以减小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低速转弯和泊车性能。
由此,通过转向节2与销轴3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转向节组件1上不用设置梯形臂和转向拉杆,转向节2的最大转动角度更大,转向节组件1可以使车辆大角度转动,从而可以减小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低速转弯和泊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转向节2可以包括:本体21和连接臂22,连接臂22的一端与本体21连接,连接臂22可以设置有销轴安装孔23,销轴3可以设置于销轴安装孔23内。其中,本体21上可以设置有与车轮连接的连接轴26,连接轴26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远离本体21延伸设置,当转向节2绕销轴3的中心轴线转动时,连接轴26可以驱动车轮转动,以实现车辆转向的工作效果。转向节2可以设置有多个连接臂22,连接臂22的一端与本体21固定连接,连接臂22可以与本体21一体成型,从而可以提高转向节2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臂22可以包括上连接臂24和下连接臂25,上连接臂24与本体21的上端连接,下连接臂25与本体21的下端连接,上连接臂24和下连接臂25均可以设置有销轴安装孔23。其中,当连接臂22设置为两个时,两个连接臂22可以分别设置为上连接臂24和下连接臂25,上连接臂24和下连接臂25可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上连接臂24和下连接臂25均可以传递车轮的横向力,可以使车辆悬架的支柱减震器不再承受横向作用力,支柱减震器可以只应对车轮的上下抖动,从而可以使车辆在弯道上具有较好的方向稳定性。上连接臂24和下连接臂25的销轴安装孔23内均可以设置有销轴3,销轴3可以通过驱动上连接臂24和下连接臂25转动,以实现转向节2绕销轴3的中心轴线转动的工作效果,从而可以控制车辆转向,通过在转向节2上设置两个连接臂22,当车辆一侧的悬架因惯性收缩时,两个连接臂22可以减小车轮的外倾角变化,从而可以使车辆的平稳性更高,悬架的强度更高,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销轴3可以包括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第一销轴31可以设置于上连接臂24的销轴安装孔23内,第二销轴32可以设置于下连接臂25的销轴安装孔23内。其中,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均可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销轴31可以在上连接臂24的销轴安装孔23与上连接臂24固定连接,第二销轴32可以在下连接臂25的销轴安装孔23内与下连接臂25固定连接,当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旋转时,转向节2可以随着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一起转,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逆时针旋转时,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可以驱动转向节2逆时针旋转,车轮可以向左转动,当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顺时针旋转时,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可以驱动转向节2顺时针旋转,车轮可以向右转动,从而可以实现车辆的转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组件1还可以包括:驱动件5,驱动件5可以与销轴3传动连接,驱动件5适于驱动销轴3带动转向节2绕销轴3的中心轴线转动。优选地,驱动件5可以设置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以与车辆的电子控制转向系统连接,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方向盘可以输出方向盘的转矩信号或者转角信号至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方向盘的转矩信号或者转角信号输出扭矩信号,扭矩信号可以传递至驱动电机,并且控制驱动电机驱动销轴3转动,以实现转向节组件1带动车轮转动的工作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销轴3与连接臂22可以通过花键33连接。具体地,第一销轴3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花键,第二销轴3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花键,第一花键可以设置在上连接臂24的销轴安装孔23内,上连接臂24的销轴安装孔23内可以对应设置有第一花键安装孔,第一花键的外表面可以与上连接臂24的销轴安装孔23的侧壁止抵,第一花键可以带动上连接臂24转动。第二花键可以设置在下连接臂25的销轴安装孔23内,下连接臂25的销轴安装孔23内可以对应设置有第二花键安装孔,第二花键的外表面可以与下连接臂25的销轴安装孔23的侧壁止抵,第二花键可以带动下连接臂25转动,驱动件5施加在销轴3上的转向力矩可以通过第一花键和第二花键传递至转向节2,转向力矩可以通过转向节2驱动车轮转动,以实现车辆大角度转向,可以减小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低速转弯和泊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销轴3可以与连接臂22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具体地,螺纹紧固件可以设置为螺栓,通过在销轴3和连接臂22之间设置螺纹紧固件,螺纹紧固件可以使销轴3和连接臂22可靠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提高转向节组件1的工作稳定性,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的外侧均套设有球型部4,第一销轴31的球型部4外侧可以套设有上控制臂41,第二销轴32的球型部4外侧可以套设有下控制臂42。如图1所示,第一销轴31的外侧且靠近第一销轴31上端的位置可以套设有球型部4,第二销轴32的外侧且靠近第二销轴32下端的位置可以套设有球型部4,第一销轴31可以将转向节2和上控制臂41连接在一起,上控制臂41可以相对第一销轴31转动,第二销轴32可以将转向节2和下控制臂42连接在一起,下控制臂42可以相对第二销轴32转动。通过转向节2与上控制臂41和下控制臂42分别连接,上控制臂41和下控制臂42可以精确的定位车辆前轮的各种参数,当车辆转弯时,上控制臂41和下控制臂42可以同时承受轮胎受到的横向力,上控制臂41和下控制臂42的横向刚度较大,可以使车辆转向时的侧倾较小。上控制臂41和下控制臂42可以在车轮上下运动时自动改变车轮的外倾角,并且可以减小轮距变化,从而可以减小轮胎磨损,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销轴3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销轴32的中心轴线共线。其中,转向节2可以绕第一销轴31的中心轴线转动,转向节2也可以绕第二销轴32的中心轴线转动,通过第一销轴3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销轴32的中心轴线共线,可以使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在水平方向受力均匀,可以减小转向节2转动时受到的阻碍,转向节2的最大转动角度更大,车辆可以大角度转动,从而可以减小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低速转弯和泊车性能。并且,如此设置可以降低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的磨损,从而可以提高转向节组件1的产品品质,也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转向节组件1,转向节组件1设置在车辆上。通过转向节2与销轴3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转向节组件1上不用设置梯形臂和转向拉杆,转向节2的最大转动角度更大,转向节组件1可以使车辆大角度转动,从而可以减小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低速转弯和泊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节,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车辆的车轮连接;
销轴,所述销轴与所述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销轴适于带动所述转向节绕所述销轴的中心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包括:本体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连接臂设有销轴安装孔,所述销轴设于所述销轴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所述上连接臂与所述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下连接臂与所述本体的下端连接,所述上连接臂和所述下连接臂均设有所述销轴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包括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所述第一销轴设于所述上连接臂的所述销轴安装孔内;
所述第二销轴设于所述下连接臂的所述销轴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销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销轴带动所述转向节绕所述销轴的中心轴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与所述连接臂通过花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与所述连接臂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的外侧均套设有球型部,所述第一销轴的所述球型部外侧套设有上控制臂;
所述第二销轴的所述球型部外侧套设有下控制臂。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销轴的中心轴线共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转向节组件。
CN202120016823.9U 2021-01-05 2021-01-05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Active CN214930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6823.9U CN214930064U (zh) 2021-01-05 2021-01-05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6823.9U CN214930064U (zh) 2021-01-05 2021-01-05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30064U true CN214930064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22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16823.9U Active CN214930064U (zh) 2021-01-05 2021-01-05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30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1207B1 (ko) 능동제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용 구동장치
JP5784509B2 (ja) 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JP6979500B2 (ja) 車両サスペンション
US5284353A (e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US4538831A (en)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US6357769B1 (en) Independent rear suspension system
CN102317091A (zh) 悬架装置
CN103121387B (zh) 麦弗逊空气悬架及其装配方法
CN102317096A (zh) 稳定杆连杆的安装结构
CN105073456A (zh) 用于机动车的轮悬架的扭簧系统
US7722062B2 (en) Torque reaction control link
US4865350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JPH10278526A (ja) 車両用懸架装置
CN205440525U (zh) 大型电传动自卸车前桥定位装置
CN214930064U (zh)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KR20120032340A (ko) 능동제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
CN209972569U (zh)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CN114056021A (zh) 半独立悬架系统及起重机
CN112659837A (zh) 一种适用于轮毂电机驱动转向轮的悬架总成及电动车
CN211195762U (zh) 一种汽车的悬架及汽车
KR101219564B1 (ko) 바퀴의 정렬을 변경할 수 있는 서스펜션 너클
CN104015784A (zh) 车辆前轴
CN210454375U (zh) 一种轮毂电机用双横臂独立悬架
CN114633594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8662013U (zh) 底盘轮端模块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5

Address after: 518000 Baoneng Center, No. 3008 Baoneng North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ngbo Hairui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2, Changxin Industrial Park, east section of Tiangong 1st Road, ZhouLing Street office, Xinzhuang village, Qinhan new town, Xixian New District,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