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2128U - 内撑式夹具 - Google Patents

内撑式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2128U
CN218312128U CN202222516061.6U CN202222516061U CN218312128U CN 218312128 U CN218312128 U CN 218312128U CN 202222516061 U CN202222516061 U CN 202222516061U CN 218312128 U CN218312128 U CN 218312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wall
clamping
internally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160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辉
朱育松
刘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ingtu Precis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ingtu Precis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ingtu Precis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ingtu Precis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160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2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2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2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撑式夹具,包括基座、安装件、内撑组件以及驱动器;安装件固定有薄壁工件;内撑组件设于基座上,内撑组件包括U型夹及设于U型夹的内撑头,U型夹包括夹持部,夹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部之间设置有容置槽,内撑头装设于容置槽中,夹持部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推挤斜面,内撑头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推挤斜面;内撑头与驱动器传动连接;驱动器驱使内撑头相对U型夹移动,第一推挤斜面与第二推挤斜面配合,两个夹持部向外扩,使安装件被压紧于基座上,以实现夹紧薄壁工件。本实用新型既能固定薄壁工件,又能保护薄壁工件不会变形,有效提高数控机床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内撑式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加工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撑式夹具。
背景技术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必须先使工件在机床上放置在一个正确的位置,然后将其夹紧。为此,夹具应运而生。
在现有技术中,受夹具设计结构的影响,一些薄壁工件在装夹和加工中存在很容易发生变形问题,导致影响工件加工后的品质,进而使工件加工后的合格率一直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一问题,发明人提供一种内撑式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薄壁工件在装夹和加工中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影响加工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内撑式夹具。
一种内撑式夹具,包括:
基座;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有薄壁工件;
内撑组件,所述内撑组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内撑组件包括U型夹及设于所述U型夹的内撑头,所述U型夹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内撑头装设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夹持部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推挤斜面,所述内撑头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推挤斜面;以及
驱动器,所述内撑头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器驱使所述内撑头相对所述U型夹移动,所述第一推挤斜面与所述第二推挤斜面配合,两个所述夹持部向外扩,使所述安装件被压紧于所述基座上,以实现夹紧薄壁工件。
上述内撑式夹具,薄壁工件固定在安装件上,驱动器驱使内撑组件将安装件夹紧于基座上,这样便能固定薄壁工件之余,还能保护薄壁工件不会变形,有效提高数控机床加工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组所述安装件,多组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安装件中具有两个所述安装件,两个所述安装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内撑组件设于两个所述安装件之间。这样内撑式夹具一次性能装载多个工件,有效提高数控机床加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基板部及连接所述基板部的围边部,所述围边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围边部分设于所述基板部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的一侧壁与所述围边部的内壁相抵,所述夹持部的外壁设置有夹持面,所述安装件的另一侧壁与所述夹持面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薄壁工件的固定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安装件对应两个所述内撑组件,两个所述内撑组件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夹还包括底板部,两个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夹持部及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所述容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撑式夹具还包括驱动杆,所述底板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撑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的内壁设置有内抵接面,所述内撑头设置有外抵接面,所述外抵接面与所述内抵接面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夹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底板部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实施方式的内撑式夹具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如图1所示内撑式夹具中内撑组件及驱动杆的组装结构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00-内撑式夹具;
10-基座,11-基板部,12-围边部;
20-安装件,21-固定槽;
30-内撑组件,31-U型夹,311-底板部,312-夹持部,313-连接部,314-第一推挤斜面,315-内抵接面,316-夹持面,317-容置槽,318-通孔,32-内撑头,321-安装部,322-楔形部,323-外抵接面,324-第二推挤斜面;
40-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内撑式夹具100,包括基座10、安装件20、内撑组件30及驱动器(图未示意),所述安装件20置于基座10上,所述内撑组件30包括U型夹31及装设于U型夹31内的内撑头32,所述U型夹31固定装设于基座10上,所述内撑头32与驱动器传动连接,工作时,将薄壁工件置于安装座20上,驱动器驱使内撑头32相对U型夹31移动,所述U型夹31将所述安装件20夹紧在基座10上,从而实现夹紧薄壁工件。
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0包括基板部11及连接基板部11的围边部12,所述围边部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围边部12沿基座10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于基板部11的两侧。所述基座10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安装件20,每组安装件20具有两个安装件20,两个安装件20之间沿基座10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内撑组件30设于两个安装件20之间。所述安装件20设置有用于固定薄壁工件的固定槽21。每组所述安装件20对应两个内撑组件30,两个内撑组件30沿基座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内撑式夹具100一次性能装载多个薄壁工件,有效提高数控机床加工效率。
如图2所示,所述U型夹31包括底板部311、夹持部312及连接部313,所述夹持部3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部312沿基座10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于底板部311的两侧,所述夹持部312的外壁设置有夹持面316,当内撑式夹具100处于夹紧状态时,所述安装件20的一侧外壁与基座10的内壁相抵,所述安装件20的另一侧外壁与所述夹持面316相抵。
如图2所示,所述夹持部31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推挤斜面314及内抵接面315,所述内抵接面315设于第一推挤斜面314的下方,两个夹持部312及底板部311之间形成容置槽317,所述连接部313设于所述夹持部312与所述底板部311之间。
如图2所示,所述内撑头32包括安装部321及连接所述安装部321的楔形部322,所述安装部321嵌设于所述容置槽317中,所述安装部321的外壁设置有外抵接面323,当内撑式夹具100处于松开状态时,所述外抵接面323与所述内抵接面315相抵。所述楔形部322自下向上向外扩张,以使该楔形部322的外壁形成第二推挤斜面324,所述第一推挤斜面314与所述第二推挤斜面324相适配。
如图2所示,所述内撑式夹具100还包括驱动杆40,所述底板部311设置有通孔318,所述驱动杆40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318与所述内撑头3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4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为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可以设置为液压缸。
本实施例中内撑式夹具100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薄壁工件固定在安装件20的固定槽21中,然后将安装件20置于基座10上,此时,夹持部312的内抵接面315与安装部321的外抵接面323相抵接;之后驱动器驱使支撑头相对U型夹31向下移动,在第一推挤斜面314与第二推挤斜面324的配合驱使两个夹持部312同时向外推挤,将安装件20夹紧于基座10上,此时安装件20的一外侧壁与围边部12的内壁相抵,安装件20的另一外侧壁与夹持面316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薄壁工件固定在安装件20上,驱动器驱使内撑组件30将安装件20夹紧于基座10上,这样便能固定薄壁工件之余,还能保护薄壁工件不会变形,有效提高数控机床加工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有薄壁工件;
内撑组件,所述内撑组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内撑组件包括U型夹及设于所述U型夹的内撑头,所述U型夹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内撑头装设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夹持部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推挤斜面,所述内撑头的外壁设置有第二推挤斜面;以及
驱动器,所述内撑头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器驱使所述内撑头相对所述U型夹移动,所述第一推挤斜面与所述第二推挤斜面配合,两个所述夹持部向外扩,使所述安装件被压紧于所述基座上,以实现夹紧薄壁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组所述安装件,多组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安装件中具有两个所述安装件,两个所述安装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内撑组件设于两个所述安装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板部及连接所述基板部的围边部,所述围边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围边部分设于所述基板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的一侧壁与所述围边部的内壁相抵,所述夹持部的外壁设置有夹持面,所述安装件的另一侧壁与所述夹持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薄壁工件的固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安装件对应两个所述内撑组件,两个所述内撑组件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夹还包括底板部,两个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夹持部及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所述容置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杆,所述底板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撑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内壁设置有内抵接面,所述内撑头设置有外抵接面,所述外抵接面与所述内抵接面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撑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夹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底板部之间。
CN202222516061.6U 2022-09-22 2022-09-22 内撑式夹具 Active CN218312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6061.6U CN218312128U (zh) 2022-09-22 2022-09-22 内撑式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6061.6U CN218312128U (zh) 2022-09-22 2022-09-22 内撑式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2128U true CN218312128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3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16061.6U Active CN218312128U (zh) 2022-09-22 2022-09-22 内撑式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2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3497A (zh) 夹持装置
CN218312128U (zh) 内撑式夹具
CN110524276B (zh) 用于蜂窝复合材料的杆组式装夹系统
KR101035668B1 (ko) 가공물 고정용 지그
JP6481007B1 (ja) プレスブレーキ用のフロントテーブル装置
CN218169481U (zh) 一种变速器后壳加工定位夹具
CN211540965U (zh) 一种机械部件加工用夹紧装置
CN209902502U (zh) 一种激光切割夹具总成
CN218253943U (zh) 燕尾槽工装夹具
CN109465529B (zh) 一种用于多工件焊接的夹具组件
CN215317017U (zh) 小工件侧夹夹具
CN220660638U (zh) 一种组对可调节的下叉夹具
CN216802553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金属件的高精度夹具工装
CN218365804U (zh) 固定装置和加工设备
CN219617228U (zh) 汽车后排座支架用机加夹具
CN219026662U (zh) 互换夹具
CN216464195U (zh) 大型薄壁件的装夹工装
CN213531717U (zh) 异型板多工位夹具
CN219511968U (zh) 夹具及拉伸试验机
CN213163256U (zh) 一种冰箱把手的夹持工具及铣床
CN216912993U (zh) 一种夹具
CN219465480U (zh) 试验件制孔工装
JP2019214104A (ja) 汎用保持装置
CN217371423U (zh) 石墨模具加工夹具
CN213917840U (zh) 一种异形零件用制孔工装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