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0259U - 固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固定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0259U
CN218290259U CN202222217578.5U CN202222217578U CN218290259U CN 218290259 U CN218290259 U CN 218290259U CN 202222217578 U CN202222217578 U CN 202222217578U CN 218290259 U CN218290259 U CN 218290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ody
lock
connecting plate
mounting hol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75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涛
张韩鑫
王科
侯润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om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om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om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om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75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0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0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025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909 priority patent/WO202404121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架体和安全锁,安全锁设在架体上,安全锁包括第一锁身、第二锁身和锁定组件,第二锁身与第一锁身可开合地连接,以使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具有形成锁定空间的闭合状态和解除锁定空间的开放状态,锁定空间可容纳千斤顶的至少部分,锁定组件包括锁芯,锁定组件设在第一锁身上,在闭合状态,锁定组件连接第二锁身以限定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在架体上设置安全锁,通过安全锁将千斤顶锁在架体上,使用时只能够通过开启锁芯将千斤顶取下,从而避免千斤顶被盗取。

Description

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将千斤顶安装在车辆上的方式是在车辆上设置具有绑带的固定支架,通过绑带绑定千斤顶,但是,绑带不具有防盗功能,千斤顶容易被盗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具有能够将千斤顶锁定在架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包括架体和安全锁,所述安全锁设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安全锁包括:
第一锁身;
第二锁身,所述第二锁身与所述第一锁身可开合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锁身和所述第二锁身具有形成锁定空间的闭合状态和解除锁定空间的开放状态,所述锁定空间可容纳千斤顶的至少部分;
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芯,所述锁定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锁身上,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锁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锁身以限定所述第一锁身和所述第二锁身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在架体上设置安全锁,通过安全锁将千斤顶锁在架体上,使用时只能够通过开启锁芯将千斤顶取下,从而避免千斤顶被盗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身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锁身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轴铰接,所述第二锁身的第二端设有插槽,所述锁定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锁身的第二端,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锁定组件的部分位于所述插槽内以限定所述第一锁身和所述第二锁身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
止抵件,所述止抵件与所述锁芯相连,且所述止抵件在所述锁芯的驱动下可绕所述锁芯的中心轴线旋转;
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具有相对设置的插接端和按压端,所述按压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锁身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轴铰接以使所述按压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锁身可旋转;
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止抵件止抵所述按压端以使所述插接端插设在所述插槽内;在所述止抵件移动至与所述按压端之间具有容纳空间的位置时,所述按压端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使所述插接端脱离所述插槽,以使所述第一锁身和所述第二锁身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开放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铰轴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锁芯的中心轴线正交于所述第一铰轴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铰轴的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铰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锁身,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按压件的内壁面且邻近所述按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锁身和所述第二锁身沿所述锁定空间的周向依次连接以形成环形锁身,所述第一锁身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锁身的内壁面设有用于抵接所述千斤顶的垫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遮蔽件,所述锁芯穿设在所述第一锁身上且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锁定空间内,所述遮蔽件设在所述第一锁身的内壁面上以遮蔽所述锁芯,所述垫片还设在所述遮蔽件背离所述锁芯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架体适于设在车辆的尾门上,所述第一架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锁身或所述第二锁身,所述第一架体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抵接所述千斤顶的第一底座;
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构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锁身或所述第二锁身,所述第一构件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抵接所述千斤顶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一构件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二构件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依次穿过所述至少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可依次穿过所述至少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中的其余任意一个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适于与车辆的备胎架相连;
所述第三架体包括沿第一方向顺序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五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五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连接板设有所述第一锁身或所述第二锁身,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适于设在车顶的行李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设有用于穿设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固定孔,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架体和车辆的尾门;
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个端面,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个端面,所述至少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用于穿设轮毂螺栓的第二固定孔,以使轮毂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和车辆的备胎架;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五连接板分别设有用于穿设第二固定件的第三固定孔,以使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三架体和行李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还包括号牌安装架,所述号牌安装架包括安装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构件连接,所述安全锁位于所述安装端与所述第一构件之间,所述安装端适于设置车辆号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第一锁身、第二锁身和锁定组件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第一锁身、第二锁身和锁定组件在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锁身、第二锁身和锁定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第一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一架体的俯视图;
图6是图4中第一架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第二架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第二架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第三架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第三架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第三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锁身;11.防水盖;2.第二锁身;21.插槽;22.倾斜面;3.锁定组件;31.锁芯;32.止抵件;33.按压件;331.插接端;332.按压端;4.架体;41.第一架体;411.第一底座;4111.限位件;412.第一固定孔;42.第二架体;421.第一构件;4211.第二底座;4212.第一连接孔;4213.第二连接孔;422.第二构件;4221.第一安装孔;4222.第二安装孔;4223.第三安装孔;4224.第四安装孔;4225.第一支撑板;4226.第二支撑板;4227.支撑架;4228.第二固定孔;423.号牌安装架;4231.安装端;4232.连接端;43.第三架体;431.第一连接板;432.第二连接板;433.第三连接板;434.第四连接板;435.第五连接板;436.第三固定孔;5.第一铰轴;6.第二铰轴;7.扭簧;8.垫片;9.遮蔽件;
100.千斤顶;200.备胎架;300.行李架;400.车辆号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附图11描述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包括架体4和安全锁,安全锁设在所述架体4上,安全锁包括第一锁身1、第二锁身2和锁定组件3。
第二锁身2与第一锁身1可开合地连接,以使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具有形成锁定空间的闭合状态和解除锁定空间的开放状态,锁定空间可容纳千斤顶100的至少部分。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在正交于上下方向的投影面内分别呈弯曲状,以使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能够在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时环绕形成锁定空间,第一锁身1的左端和第二锁身2的左端铰接相连以使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能够相对运动形成如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和如图2所示的开放状态,在闭合状态,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之间为锁定空间,在固定支架时,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的整体套设在千斤顶100的外周面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的结构不限于为弯折的板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身为箱体,第二锁身为箱盖,在闭合状态,千斤顶位于箱体的内腔。
锁定组件3包括锁芯31,锁定组件3设在第一锁身1上,在闭合状态,锁定组件3连接第二锁身2以限定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的相对位置。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锁定组件3设在第一锁身1的右端,在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锁定组件3连接第二锁身2并能够限定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的相对位置,此时千斤顶100则无法脱离安全锁,在图2所示的开放状态,锁定组件3脱离第二锁身2,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可相对移动,此时千斤顶100能够脱离安全锁,锁芯31用于限定锁定组件3在连接第二锁身2的状态和脱离第二锁身2的状态之间转换,以使使用者只能够通过开启锁芯31才能够将千斤顶100从安全锁上取出,优选地,开启锁芯31的方式采用钥匙。可以理解的是,开启锁芯的方式不限于采用钥匙,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与锁芯相连的面部识别装置、声音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或者锁芯为密码锁的锁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在架体上设置安全锁,安全锁的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具有可容纳千斤顶的至少部分的闭合状态,并能够通过锁定组件将闭合状态的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锁定,从而通过安全锁将千斤顶锁在架体上,使用者只能够通过开启锁芯才可将千斤顶从架体上取下,以避免千斤顶被盗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身1的第一端和第二锁身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轴5铰接,第二锁身2的第二端设有插槽21,锁定组件3设在第一锁身1的第二端,在闭合状态,锁定组件3的部分位于插槽21内以限定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的相对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锁身1的左端和第二锁身2的左端通过第一铰轴5铰接,第一锁身1的右端和第二锁身2的右端可以相对靠近以达到闭合状态并可以相对远离以达到开放状态,第二锁身2的右端设有开口向右的插槽21,在闭合状态,锁定组件3的部分位于插槽21以阻止第一锁身1的右端和第二锁身2的右端相对移动。
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铰接相连可以避免在开放状态时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脱离,导致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中与架体脱离的一者容易丢失。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不限于铰接相连,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身为箱体,第二锁身为箱盖,锁定组件设在第一锁身形成箱体开口的一端,在闭合状态,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盖合,且锁定组件连接第二锁身以将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锁定,在开放状态,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3还包括止抵件32和按压件33。止抵件32与锁芯31相连,且止抵件32在锁芯31的驱动下可绕锁芯31的中心轴线旋转。按压件33具有相对设置的插接端331和按压端332,按压件33的中部与第一锁身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轴6铰接以使按压件33相对于第一锁身1可旋转。在闭合状态,止抵件32止抵按压端332以使插接端331插设在插槽21内;在止抵件32移动至与按压端33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的位置时,按压端332可位于容纳空间内以使插接端331脱离插槽21,以使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在闭合状态和开放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1-图3所示,止抵件32为一端与锁芯31相连的板体,止抵件32在锁芯31的驱动下可绕锁芯31的中心轴线旋转,按压件33为板件,其中部与第一锁身1的右端铰接相连,以使按压件33相对于第一锁身1可绕第二铰轴6旋转,按压件33的插接端331设有与插槽21适配的插头,插头用于在闭合状态时插入插槽21以限定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的相对位置,使安全锁能够锁定千斤顶,按压件33的按压端332用于接受外部按压以驱动按压件33旋转,使插接端331能够插入插槽21或从插槽21脱出,止抵件32用于限定按压件33的状态,当止抵件32与按压端332止抵时,按压端332在受压时也无法移动,从而使按压端332位置固定,插头既无法插入插槽21也无法从插槽21脱出,当止抵件32受驱动地旋转至与按压端332脱离的位置时,止抵件32与按压端33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此时按压端332受压能够进入容纳空间,以使插接端331可相对于第一锁身1移动,以使插头在按压端332的带动下能够插入插槽21或者从插槽21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在闭合状态下锁定组件连接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因此,在锁定状态下,止抵件32与按压件33的位置是固定的,止抵件32必然止抵按压件33,且按压件33的插接端331必然插设在插槽21内;当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由闭合状态向开放状态切换时,止抵件32移动至与按压端33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的位置,按压件33可受压脱离第二锁身2,以使第二锁身2的右端能够相对于第一锁身1的右端移动;而在开放状态下,止抵件32可以止抵按压端332,也可以与按压端33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当在开放状态下止抵件32止抵按压端332,且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由开放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时,需要先将止抵件32移动至与按压端33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的位置,以使按压端332能够进而容纳空间,并使插接端331能够插入插槽21。
设置止抵件和按压件使得锁定组件脱离第二锁身时,除开启锁芯以外只需要按压按压件即可,操作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锁定组件不限于包括止抵件和按压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不包括按压件,止抵件的一端与锁芯相连,止抵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插槽适配的插头,锁芯能够驱动止抵件绕锁芯的中心轴线旋转以使插头能够插入插槽或者从插槽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轴5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铰轴6的中心轴线平行,锁芯31的中心轴线正交于第一铰轴5的轴线和第二铰轴6的轴线。
如图1-图3所示,第一铰轴5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铰轴6的中心轴线均垂直于纸面方向,锁芯31的中心轴线正交于第一铰轴5的轴线和第二铰轴6的轴线,且锁芯31的中心轴线正交于左右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铰轴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铰轴的中心轴线不限于平行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身的右端设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凹槽,第二锁身的右端设有并排设置的第二凸出部和第二凹槽,在闭合状态,第一凸出部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凸出部位于第一凹槽内,换言之,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并排排布,按压件通过第二铰轴与第一凸出部铰接相连,且第二铰轴的中心轴线正交于第一铰轴的中心轴线,换言之,第二铰轴的中心轴线正交于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的排布方向,第二凸出部的右端面设有插槽,按压件的插接端可插入插槽或脱离插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3还包括扭簧7,扭簧7套设在第二铰轴6上,扭簧7的一端抵接第一锁身1,扭簧7的另一端抵接按压件33的内壁面且邻近按压端332。
如图1和图3所示,扭簧7套设在第二铰轴6上,扭簧7的一端抵接第一锁身1的右端面,扭簧7的另一端抵接按压件33的左端面,且扭簧7的另一端与按压件33的抵接位置位于第二铰轴6和按压端332之间。
扭簧使按压件在不受按压时始终处于固定的位置,即与锁定状态下相同的位置,并能够使按压件在受压移动之后自动复位,从而使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由开放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时,只需要按压按压端即可,插接端在扭簧的驱动下能够自动插入插槽,而无需使用者再按压插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身2的另一端设有引导部,引导部位于插槽21朝向第一锁身1的一侧,引导部具有可与插接端331抵接的倾斜面22,倾斜面22沿由第二锁身2向第一锁身1的方向延伸,并沿由插槽21的开口向插槽21的槽底方向倾斜设置。
如图3所示,引导部和插槽21并排设置,且引导部位于插槽21朝向第一锁身1的一侧,当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由开放状态向锁定状态移动时,按压件33的插接端331首先与倾斜面22抵接并与倾斜面22产生相对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插接端331受到倾斜面22阻挡而产生绕第二铰轴6的转动,并移动至插槽21的开口,然后插接端331在扭簧7的驱动下自动插入插槽21。
具有倾斜面的引导部与扭簧配合使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在由开放状态向锁定状态移动时,按压件的插接端能够自动插入插槽以连接第二锁身,无需使用者操作按压件,只需使用者驱动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相对移动即可,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身也可以不设置引导部,此时需要使用者按压按压端,然后插接端在扭簧的驱动下插入插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闭合状态,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沿锁定空间的周向依次连接以形成环形锁身,第一锁身1的内壁面和第二锁身2的内壁面设有用于抵接千斤顶100的垫片8。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分别为弯折的板体,在闭合状态,第一锁身1和第二锁身2沿锁定空间的周向依次连接以形成环形锁身以套设在千斤顶的外周面上,第一锁身1的内壁面和第二锁身2的内壁面设有垫片8,垫片8用于抵接千斤顶100,以避免千斤顶100从锁定空间脱出。垫片8优选为橡胶垫。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也可以不设有垫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的材质为橡胶,此时无需设置垫片,第一锁身和第二锁身直接抵接千斤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支架还包括遮蔽件9,锁芯31穿设在第一锁身1上且至少部分伸入锁定空间内,遮蔽件9设在第一锁身1的内壁面上以遮蔽锁芯31,垫片8还设在遮蔽件9背离锁芯31的一侧。
如图1和图3所示,锁芯31的一端设有锁孔,锁芯31的另一端与止抵件32相连,锁芯31穿设在第一锁身1上,且锁芯31的一端位于锁定空间外,锁芯31的另一端位于锁定空间内,遮蔽件9设有容纳空间,遮蔽件9与第一锁身1的内壁面相连,且锁芯31的另一端位于容纳空间内,垫片8还设在遮蔽件9背离锁芯31的一侧。
遮蔽件用于遮蔽锁芯和止抵件,避免锁芯和止抵件与千斤顶产生碰撞而损坏。同时,遮蔽件与第一锁身设置为分体结构便于更换锁芯。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支架不限于具有遮蔽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并设有内腔,锁芯的另一端位于第一锁身的内腔,此时无需设置遮蔽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身1包括本体和防水盖11,防水盖11包括基座与盖体,基座与本体相连,且基座为绕锁芯31的中心轴线环绕一周的环形,锁芯31设有锁孔的一端位于基座内,盖体与基座可盖合的相连。
如图2所示,锁芯31的一端位于锁定空间外,环形的基座与本体的外壁面可拆卸地连接,且环形的基座环绕锁芯31的一端,盖体用于盖合或脱离基座,以避免锁芯31的锁孔受到雨水风沙的侵袭而锈蚀堵塞。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身也可以不具有防水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架体4包括第一架体41、第二架体42和第三架体43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架体41适于设在车辆的尾门上,第一架体41的一端设有第一锁身1或第二锁身2,第一架体41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抵接千斤顶100的第一底座411。
具体地,如图4-图6所示,第一架体4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架体41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安全锁的第二锁身2相连,且安全锁位于第一架体41上端的前侧,第一架体41的下端设有第一底座411,且第一底座411位于第一架体41下端的前侧。第一架体41在使用时,第一架体41安装在车辆的尾门上,千斤顶100穿设在安全锁内,且千斤顶100的底部与第一底座411抵接以避免千斤顶100窜动。
第二架体42包括第一构件421、第二构件422、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构件421的一端设有第一锁身1或第二锁身2,第一构件421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抵接千斤顶100的第二底座4211,第一构件421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4212和第二连接孔4213,第二构件422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第一连接件可依次穿过至少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连接孔4212,第二连接件可依次穿过至少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中的其余任意一个与第二连接孔4213,以连接第一构件421和第二构件422,第二构件422适于与车辆的备胎架200相连;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构件42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构件421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安全锁的第二锁身2相连,且安全锁位于第一构件421上端的左侧,第一构件421的下端设有第二底座4211,且第二底座4211位于第一构件421下端的左侧,第一构件421设有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4212和第二连接孔4213,第二构件422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第一安装孔4221位于第二构件422的上前角,第二安装孔4222位于第二构件422的下前角,第三安装孔4223位于第二构件422的下后角,第四安装孔4224位于第二构件422的上后角,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优选为螺栓,第一连接件可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连接孔4212,第二连接件可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其余任意一个与第二连接孔4213,以连接第一构件421和第二构件422,其中其余任意一个是指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中除了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的另外三个安装孔中的一个,通过对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的选择能够调整第一构件421和第二构件422的相对角度。第二架体42在使用时,第二构件422安装在车辆的备胎架200上,千斤顶100穿设在安全锁内,且千斤顶100的底部与第二底座4211抵接以避免千斤顶100窜动,通过对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的选择能够调整千斤顶100相对于车辆及备胎架200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第一构件421和第二构件422连接的稳固性,第一连接孔4212和第二连接孔4213分别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孔,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分别包括间隔排布的四个第二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有两个,在第一构件421和第二构件422连接时,两个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的穿设在两个第一孔内,且两个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中的任一个的两个第二孔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的穿设在两个第二孔内,且两个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中其余任意一个的两个第二孔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构件422上的安装孔不限于设置为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构件422上的安装孔仅需设有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即可,此时,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成三角形的三个尖端位置排布设置,当然,安装孔也可以设置为四个以上,例如设置有五个安装孔,五个安装孔呈五边形的五个尖端位置排布设置。
第三架体43包括沿第一方向(如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顺序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31、第二连接板432、第三连接板433、第四连接板434和第五连接板435,第三连接板433与第一连接板431在第二方向(如图9所示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三连接板433与第五连接板435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三连接板433位于第一连接板431和第五连接板435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第二方向正交于第一方向,第三连接板433设有第一锁身1或第二锁身2,第一连接板431和第三连接板433适于设在车顶的行李架300上。
具体地,如图9-图10所示,第三架体43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31、第二连接板432、第三连接板433、第四连接板434和第五连接板435,第三连接板433位于第一连接板431和第五连接板435的上方,且第三连接板433与第一连接板431和第五连接板435均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板432沿由第一连接板431向第三连接板433的方向延伸并向上倾斜设置,第四连接板434沿由第五连接板435向第三连接板433的方向延伸并向上倾斜设置,安全锁的第二锁身2通过螺栓设在第三连接板433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432和第四连接板434也可以沿上下方向竖直延伸。使用时,第一连接板431和第三连接板433与车顶的行李架300相连,千斤顶100穿设在安全锁上。
可以理解的是,安全锁与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的连接方式不限于通过螺栓连接第二锁身,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也可以与第二锁身相连,第一锁身或第二锁身也可以与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焊接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41设有用于穿设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固定孔412,以使第一固定件连接第一架体41和车辆的尾门。
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架体41设有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一固定孔412,每组第一固定孔412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孔412,第一固定件优选为螺栓,第一架体41在安装时,第一固定件穿设在对应的第一固定孔412上并与车辆的尾门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架体与尾门不限于通过第一固定件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与尾门焊接相连。
第二构件422包括第一支撑板4225、第二支撑板4226和支撑架4227,支撑架4227位于第一支撑板4225和第二支撑板4226之间,且支撑架4227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板4225的一个端面,支撑架422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板4226的一个端面,至少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设在第一支撑板4225上,第二支撑板4226设有用于穿设轮毂螺栓的第二固定孔4228,以使轮毂螺栓连接第二支撑板4226和车辆的备胎架200。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支撑板4225和第二支撑板4226在左右方向间隔间隔设置,且第一支撑板4225的板面与第二支撑板4226的板面平行,支撑架4227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4225和第二支撑板4226之间,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设在第一支撑板4225上,第二支撑板4226设有用于穿设轮毂螺栓的第二固定孔4228,第二固定孔4228优选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架4227能够避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轮毂螺栓碰撞,同时也提供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轮毂螺栓的安装空间。第二架体42在安装时,轮毂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支撑板4226和备胎架200以将第二架体42设在备胎架200上,当备胎架200上设有轮胎时,轮毂螺栓为依次穿过第二支撑板4226、轮胎和备胎架2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构件与备胎架不限于通过轮毂螺栓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备胎架的用于穿设轮胎的安装杆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构件的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孔,从而将第二支撑板与备胎架螺纹连接。
第一连接板431和第五连接板435分别设有用于穿设第二固定件的第三固定孔436,以使第二固定件连接第三架体43和行李架300。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板431和第五连接板435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固定孔436,第二固定件优选为螺栓,在第三架体43安装时,第二固定件穿设在第三架体43上并与行李架300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架体和行李架不限于通过第二固定件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架体和行李架焊接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座411和/或第二底座4211上设有限位件4111,限位件4111适于连接千斤顶100。
如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一底座411上设有对应的限位件4111,第二底座4211上也设有对应的限位件4111,限位件4111优选为限位螺栓,千斤顶100的底座设有与限位螺栓适配的限位孔,当千斤顶100的底座抵接第一底座411时,位于第一底座411上的限位件4111位于该千斤顶100的底座的限位孔内,以避免该千斤顶100转动,当千斤顶100的底座抵接第二底座4211时,位于第二底座4211上的限位件4111位于该千斤顶100的底座的限位孔内,以避免该千斤顶10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也可以不设有限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架体42还包括号牌安装架423,号牌安装架423包括安装端4231和连接端4232,连接端4232与第二构件422连接,安全锁位于安装端4231与第一构件421之间,安装端4231适于设置车辆号牌400。
如图7和图8所示,号牌安装架423包括安装端4231和连接端4232,安装端423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适于设置车辆号牌400,连接端4232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插杆,第二构件422的左端面设有向左延伸的套杆,套杆位于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的相同一侧,且套杆与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第三安装孔4223和第四安装孔4224之间均具有一定距离,以避免第一构件421与套杆干涉,插杆适于插设在套杆内以将号牌安装架423与第二构件422连接,且安全锁位于安装端4231与第一构件421之间,以避免安全锁和千斤顶100中的任一个与车辆号牌400和安装端4231中的任一个干涉。
号牌安装架使第二架体同时能够安装千斤顶和车辆号牌,以避免车辆号牌设在尾门上受到位于备胎架上的千斤顶遮挡。
可以理解的是,号牌安装架不限于与第二构件插接相连,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号牌安装架与第二构件通过螺栓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再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架体也可以不具有号牌安装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部件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千斤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4)和安全锁,所述安全锁设在所述架体(4)上,所述安全锁包括:
第一锁身(1);
第二锁身(2),所述第二锁身(2)与所述第一锁身(1)可开合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锁身(1)和所述第二锁身(2)具有形成锁定空间的闭合状态和解除锁定空间的开放状态,所述锁定空间可容纳千斤顶(100)的至少部分;
锁定组件(3),所述锁定组件(3)包括锁芯(31),所述锁定组件(3)设在所述第一锁身(1)上,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锁定组件(3)连接所述第二锁身(2)以限定所述第一锁身(1)和所述第二锁身(2)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身(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锁身(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轴(5)铰接,所述第二锁身(2)的第二端设有插槽(21),所述锁定组件(3)设在所述第一锁身(1)的第二端,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锁定组件(3)的部分位于所述插槽(21)内以限定所述第一锁身(1)和所述第二锁身(2)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3)还包括:
止抵件(32),所述止抵件(32)与所述锁芯(31)相连,且所述止抵件(32)在所述锁芯(31)的驱动下可绕所述锁芯(31)的中心轴线旋转;
按压件(33),所述按压件(33)具有相对设置的插接端(331)和按压端(332),所述按压件(33)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锁身(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轴(6)铰接以使所述按压件(33)相对于所述第一锁身(1)可旋转;
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止抵件(32)止抵所述按压端(332)以使所述插接端(331)插设在所述插槽(21)内;在所述止抵件(32)移动至与所述按压端(33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的位置时,所述按压端(332)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使所述插接端(331)脱离所述插槽(21),以使所述第一锁身(1)和所述第二锁身(2)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开放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轴(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铰轴(6)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锁芯(31)的中心轴线正交于所述第一铰轴(5)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铰轴(6)的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3)还包括扭簧(7),所述扭簧(7)套设在所述第二铰轴(6)上,所述扭簧(7)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锁身(1),所述扭簧(7)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按压件(33)的内壁面且邻近所述按压端(3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锁身(1)和所述第二锁身(2)沿所述锁定空间的周向依次连接以形成环形锁身,所述第一锁身(1)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锁身(2)的内壁面设有用于抵接所述千斤顶(100)的垫片(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蔽件(9),所述锁芯(31)穿设在所述第一锁身(1)上且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锁定空间内,所述遮蔽件(9)设在所述第一锁身(1)的内壁面上以遮蔽所述锁芯(31),所述垫片(8)还设在所述遮蔽件(9)背离所述锁芯(3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4)包括第一架体(41)、第二架体(42)和第三架体(43)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架体(41)适于设在车辆的尾门上,所述第一架体(41)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锁身(1)或所述第二锁身(2),所述第一架体(41)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抵接所述千斤顶(100)的第一底座(411);
所述第二架体(42)包括第一构件(421)、第二构件(422)、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构件(421)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锁身(1)或所述第二锁身(2),所述第一构件(421)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抵接所述千斤顶(100)的第二底座(4211),所述第一构件(421)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4212)和第二连接孔(4213),第二构件(422)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依次穿过所述至少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4212),所述第二连接件可依次穿过所述至少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中的其余任意一个与所述第二连接孔(4213),以连接所述第一构件(421)和所述第二构件(422),所述第二构件(422)适于与车辆的备胎架(200)相连;
所述第三架体(43)包括沿第一方向顺序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31)、第二连接板(432)、第三连接板(433)、第四连接板(434)和第五连接板(435),所述第三连接板(433)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31)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433)与所述第五连接板(435)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连接板(43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31)和所述第五连接板(435)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连接板(433)设有所述第一锁身(1)或所述第二锁身(2),所述第一连接板(431)和所述第三连接板(433)适于设在车顶的行李架(3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41)设有用于穿设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固定孔(412),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架体(41)和车辆的尾门;
所述第二构件(422)包括第一支撑板(4225)、第二支撑板(4226)和支撑架(4227),所述支撑架(4227)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225)和所述第二支撑板(4226)之间,且所述支撑架(422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4225)的一个端面,所述支撑架(422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4226)的一个端面,所述至少第一安装孔(4221)、第二安装孔(4222)和第三安装孔(4223)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4225)上,所述第二支撑板(4226)设有用于穿设轮毂螺栓的第二固定孔(4228),以使轮毂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4226)和车辆的备胎架(200);
所述第一连接板(431)和所述第五连接板(435)分别设有用于穿设第二固定件的第三固定孔(436),以使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三架体(43)和行李架(30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42)还包括号牌安装架(423),所述号牌安装架(423)包括安装端(4231)和连接端(4232),所述连接端(4232)与所述第二构件(422)连接,所述安全锁位于所述安装端(4231)与所述第一构件(421)之间,所述安装端(4231)适于设置车辆号牌(400)。
CN202222217578.5U 2022-08-23 2022-08-23 固定支架 Active CN218290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7578.5U CN218290259U (zh) 2022-08-23 2022-08-23 固定支架
PCT/CN2023/104909 WO2024041210A1 (zh) 2022-08-23 2023-06-30 固定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7578.5U CN218290259U (zh) 2022-08-23 2022-08-23 固定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0259U true CN218290259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795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7578.5U Active CN218290259U (zh) 2022-08-23 2022-08-23 固定支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0259U (zh)
WO (1) WO202404121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210A1 (zh) * 2022-08-23 2024-02-29 浙江曜铭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96753B1 (ko) * 2010-10-12 2012-11-07 국방과학연구소 잠금장치, 이를 구비한 유압잭 및 그 작동방법
DE202012104209U1 (de) * 2012-11-02 2013-01-11 Crops Co., Ltd. Fahrradschlossstruktur mit Doppelriegel
CN203681714U (zh) * 2014-01-22 2014-07-02 瑞安市高林摩配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手柄锁
CN204960575U (zh) * 2015-08-18 2016-01-13 李吉源 一种适用性更强的锁具
PL414876A1 (pl) * 2015-11-23 2017-06-05 Isps Spółka Z Ograniczoną Odpowiedzialnością Podnośnik do podnoszenia oraz podpierania zwłaszcza ciężkich elementów konstrukcyjnych
DE102018006121A1 (de) * 2018-08-02 2020-02-06 Rerlly Industry Co., Ltd. Faltschloss
CN211167196U (zh) * 2019-12-04 2020-08-04 瑞安市超美汽摩配有限公司 一种车把锁
CN111392643A (zh) * 2020-04-17 2020-07-10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焦作供电公司 配电变压器液压提升装置及配电变压器提升方法
CN213139118U (zh) * 2021-02-07 2021-05-07 东莞极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锁持组件及飞行器
CN218290259U (zh) * 2022-08-23 2023-01-13 浙江曜铭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210A1 (zh) * 2022-08-23 2024-02-29 浙江曜铭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1210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8775B2 (en) Adjustable rear load floor for a hybrid vehicle
US10293868B2 (en) Removable tailgate with locking hinge
US4474492A (en) Self-locking spare tire carrier latch
CN218290259U (zh) 固定支架
EP2623351B1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charging port cover
US9067551B2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side skirt of truck
US4629243A (en) Hinge adapter kit for open-bed vehicular enclosures
KR19990076691A (ko) 일체식 자동차 도어 및 섀시
US4767038A (en) Support for a spare wheel of a motor vehicle
US20220194490A1 (en) Vehicle tailgate secu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KR102202682B1 (ko) 차량 루프박스용 탄성 가압방식 잠금장치
CN212473761U (zh) 自启后备箱
US20080073389A1 (en) Spare tire cover supporting structure
JP5212150B2 (ja) 自動車用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CN215883837U (zh) 充电口盖总成和车辆
CN213056947U (zh) 发动机底护板总成、发动机以及车辆
CN211081374U (zh) 杂物箱锁结构和车辆
CN219419375U (zh) 一种轨道车用蓄电池安装箱
CN217074029U (zh) 一种加油口盖及汽车
CN220652246U (zh) 用于托盘车的电池箱结构
JP4999561B2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JPH08268350A (ja) 自動車
CN219312440U (zh) 用于车辆的拖钩孔盖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647909U (zh) 尾箱架
CN220363284U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