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0608U - 上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0608U
CN218260608U CN202221894963.7U CN202221894963U CN218260608U CN 218260608 U CN218260608 U CN 218260608U CN 202221894963 U CN202221894963 U CN 202221894963U CN 218260608 U CN218260608 U CN 218260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lamping
bearing
power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949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子雄
黄彪
蒋超群
时磊
范增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949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0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0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0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上下料装置。上下料装置包括承载组件、运送组件和取料组件;承载组件用于承载物料;运送组件设置一取放料位,运送组件与承载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承载组件至取放料位;取料组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取放料位对应,取料组件用于获取位于取放料位的承载组件上的物料并带动物料运动至第二端下料,或取料组件用于从第二端获取物料并带动物料运动至取放料位,以放置物料到承载组件。上下料装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上料或下料的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上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料上下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通常会用到一些具有多工位的上料机,目前的上料机由于工位较多,需要人工频繁的进行上料或下料的操作,从而造成人力投入过大,劳动强度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上下料装置,以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承载组件、运送组件和取料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承载物料;所述运送组件设置一取放料位,所述运送组件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承载组件至所述取放料位;所述取料组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取放料位对应,所述取料组件用于获取位于所述取放料位的所述承载组件上的所述物料并带动所述物料运动至所述第二端下料,或所述取料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二端获取所述物料并带动所述物料运动至所述取放料位,以放置所述物料到所述承载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送组件包括导轨和驱动件;所述导轨设置有第一进出位和第二进出位,所述取放料位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且所述第一进出位和所述第二进出位位于所述取放料位相对的两侧,所述导轨与所述承载组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承载组件沿所述导轨移动以处于所述第一进出位、所述取放料位或所述第二进出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送组件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进出位,用于感应运动至所述第一进出位的所述承载组件;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进出位,用于感应运动至所述第二进出位的所述承载组件;所述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取放料位,用于感应运动至所述取放料位的所述承载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料组件包括第一动力件、第二动力件、第三动力件和抓取件;所述第一动力件邻近所述取放料位设置,包括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动力件与所述第一动力件相连,所述第二动力件在所述第一动力件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运动;所述第三动力件与所述第二动力件相连,所述第三动力件在所述第二动力件的带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动力件;所述抓取件与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所述抓取件在所述第三动力件的带动下靠近所述物料运动并抓取所述物料,所述抓取件在所述第一动力件、所述第二动力件和所述第三动力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取放料位并抓取所述物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托盘和第一夹持组件;所述托盘设于所述承载组件,用于盛放所述物料;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取放料位对应,用于夹持位于所述取放料位的所述托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架、承载支撑件和多个限位件;所述承载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承载支撑件设于所述承载架,用于支撑所述托盘;多个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支撑件,多个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托盘抵接,用于对所述托盘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设于所述承载架与所述承载支撑架之间,其中,所述承载支撑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直线滑轨,所述承载支撑件沿所述直线滑轨滑动以便于所述托盘被放置于所述承载支撑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机架和第一夹持组件;所述承载组件、所述运送组件、所述取料组件和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均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夹持动力件和多个第一夹持件;多个所述第一夹持动力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围绕所述取放料位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与多个所述第一夹持动力件一一对应且相连,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夹持动力件的驱动下靠近并夹持所述托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多个导向件;多个所述导向件沿所述驱动件运动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导向件围绕所述承载架设置,且均与所述承载架抵接,用于对所述承载架进行定位及对所述托盘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二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多个第一定位件和多个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进出位,用于夹持运动至所述第二进出位的所述托盘;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夹持动力件和多个第二夹持件;多个所述第二夹持动力件设置于机架上且与围绕所述第二进出位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夹持动力件一一对应且相连,多个所述第二夹持件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夹持动力件的驱动下靠近并夹持所述托盘;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进出位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沿所述驱动件的运动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进出位的另一侧,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沿所述驱动件的运动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定位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共同对所述托盘进行定位。
上述上下料装置,承载组件用于承载物料,运送组件带动承载组件至取放料位,取料组件用于获取取放料位上的物料,并将物料从第一端移动至第二端,或将物料从第二端移动至第一端并将物料放置在承载组件上,从而实现了物料的运输。该上下料装置实现了自动化上料或下料的过程,取代了作业人员手动上料或下料的操作,从而节省了人力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由于上下料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上料或下料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取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承载组件和运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第一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第二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上下料装置 100
机架 10
导向件 11
承载组件 20
承载架 21
承载支撑件 22
限位件 23
直线滑轨 24
运送组件 30
导轨 31
取放料位 311
第一进出位 312
第二进出位 313
驱动件 32
第一传感器 33
第二传感器 34
第三传感器 35
取料组件 40
第一动力件 41
定子部分 411
第一端 4111
第二端 4112
动子部分 412
第二动力件 42
第三动力件 43
抓取件 44
动力部 441
夹板部 442
控制器 50
第一夹持组件 60
第一夹持动力件 61
第一夹持件 62
抵紧动力件 63
抵紧件 64
第二夹持组件 70
第二夹持动力件 71
第二夹持件 72
第一定位件 73
第二定位件 74
托盘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该上下料装置包括承载组件、运送组件和取料组件;该承载组件用于承载物料;该运送组件设置一取放料位,该运送组件与该承载组件连接,用于带动该承载组件至该取放料位;该取料组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取放料位对应,该取料组件用于获取位于该取放料位的该承载组件上的该物料及移动该物料至该第二端下料,或用于从该第二端获取该物料及移动该物料至位于该取放料位的该承载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承载组件用于承载物料,运送组件带动承载组件至取放料位,取料组件用于获取取放料位上的物料,并将物料从第一端移动至第二端,或将物料从第二端移动至第一端并将物料放置承载组件上,从而实现了物料的运输,该上下料装置实现了自动化上料或下料的过程,取代了作业人员手动上料或下料的操作,从而节省了人力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由于上下料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上料或下料的作业效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下料装置100。上下料装置100能够实现物料的自动上料或下料。其中,上料过程可以为:作业人员可将待加工的物料放置于上下料装置100,上下料装置100再将物料运输到其它加工设备上,从而实现连续供料;下料过程可以为:上下料装置100可以从其它加工设备上取出加工完成的物料。本实施例以上下料装置100供料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上下料装置100包括机架10、承载组件20、运送组件30、取料组件40、控制器50和托盘200。承载组件20、运送组件30、取料组件40和控制器50安装在机架10上,承载组件20与运送组件30连接,承载组件20用于承载托盘200,托盘200内放置有待加工的物料,多个托盘200可堆叠放置于承载组件20,运送组件30上设有取放料位311,当上下料装置100用于供料时,取放料位311用于向其它加工设备提供待加工的物料。
请参阅图1和图2,取料组件40包括第一端4111和第二端4112;第一端4111与取放料位311对应,第二端4112与其它加工设备对应,当上下料装置100供料时,运送组件30带动承载组件20至取放料位311,取料组件40取走托盘200内的物料,然后从第一端4111移载到第二端4112,并将物料放置于与第二端4112对应的其它加工设备,从而完成供料的过程,当上下料装置100收料时,则反之,在第二端4112从其它加工设备获取物料,在第一端4111放置于托盘200。
运送组件30和取料组件40分别与控制器50连接,控制器50用于控制运送组件30和取料组件40的运动,上下料装置100通过控制器50实现了自动化运行。
如此,当上下料装置100对其它加工设备进行供料时,作业人员将装满物料的一摞托盘200放置于承载组件20上,然后运送组件30驱动承载组件20至取放料位311,取料组件40取走托盘200内的物料,并从第一端4111移载到第二端4112,并将物料放置于其它加工设备。上下料装置100实现了自动化上料的过程,取代了人工上料的方式,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上料的作业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送组件30包括导轨31和驱动件32;本实施例中,导轨31竖直安装于机架10上,即沿图1中三维坐标轴(X轴、Y轴、Z轴)中的Z轴方向设置,导轨31上设有第一进出位312和第二进出位313,取放料位311设于导轨31上,第一进出位312和第二进出位313分别位于取放料位311的两侧。其中,第一进出位312相对取放料位311的高度小于第二进出位313相对取放料位311的高度,当承载组件20位于第一进出位312时,作业人员可将装有物料的托盘200放置于承载组件20上,当承载组件20被运送组件30移动到第二进出位313时,作业人员可手动或通过其它装置自动取走空的托盘200;驱动件32安装在机架10上且与控制器50电连接,驱动件32与承载组件20连接,用于驱动承载组件20沿着导轨31在第一进出位312、取放料位311和第二进出位313之间运动,其中,驱动件32可以为电机或其它输出直线运动的动力源。
如此,当驱动件32驱动承载组件20运动至第一进出位312时,作业人员将一摞装有物料的托盘200放置在承载组件20上,然后驱动件32驱动承载组件20上升至取放料位311,取料组件40再取走物料,从而实现供料的目的。最后,驱动件32驱动承载组件20上升至第二进出位313以使作业人员取走托盘200;由于导轨31沿Z轴方向设置,减小了导轨31在X轴或Y轴方向上的占地面积,从而减小了整个上下料装置100的占地面积;承载组件20仅通过一个驱动件32便实现了在第一进出位312、取放料位311和第二进出位313之间运动,由于采用的传动机构较少,从而节省了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送组件3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33、第二传感器34和第三传感器35;第一传感器33设于第一进出位312,用于感应运动至第一进出位312的承载组件20,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50,从而使得控制器50控制驱动件32停止运动;第二传感器34设于第二进出位313,用于感应运动至第二进出位313的承载组件20,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50,从而使得控制器50控制驱动件32停止运动;第三传感器35设于取放料位311,用于感应运动至取放料位311的承载组件20,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50,从而使得控制器50控制驱动件32停止运动。第一传感器33、第二传感器34和第三传感器35可以为光电传感器。
承载组件20包括承载架21、承载支撑件22和多个限位件23;承载架21安装在导轨31并连接于驱动件32,由驱动件32驱动其沿导轨31移动;承载支撑件22设于承载架21上,用于承载托盘200,多个限位件23安装在承载支撑件22上,用于抵接于托盘200的周侧以对托盘200进行周向定位。
如此,当托盘200放置在承载支撑件22上,由于多个限位件23对托盘200进行定位,使得托盘200跟随承载支撑件22移动时不会滑离承载支撑件22。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组件20还包括直线滑轨24;直线滑轨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直线滑轨24安装在驱动件32上且呈对称设置,承载支撑件22滑动安装在直线滑轨24上。
如此,作业人员可以拉动承载支撑件22,使得承载支撑件22相对承载架21滑动,从而承载支撑件22与承载架21发生错位,使得承载支撑件22更靠近作业人员,从而使得作业人员便于将托盘200放置在承载支撑件22上。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架10设有导向件11,导向件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向件11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且围绕承载组件20,当承载组件20在运送组件30的带动下在第一进出位312、取放料位311和第二进出位313之间运动时,承载组件20上的托盘200能够沿着导向件11运动,导向件11对承载架21沿导轨31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以及用于对托盘200限位,使得一摞托盘200在跟随承载组件20移动的过程中不易倾覆。
请参阅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下料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夹持组件60;第一夹持组件60安装于机架10上,且位于取放料位311,如此,当承载组件20将托盘200或堆叠后最上层的托盘200带动至取放料位311时,第一夹持组件60将位于取放料位311的这一托盘200夹紧,使得取料组件40在从托盘200中取物料时,托盘200不易晃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组件60包括第一夹持动力件61、第一夹持件62、抵紧动力件63和抵紧件64;第一夹持动力件61和抵紧动力件63分别与控制器50电连接。第一夹持动力件61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安装在机架10上,两个第一夹持动力件61沿Y轴间隔设置,且位于托盘200的两侧,每个第一夹持动力件61上均安装一个第一夹持件62;抵紧动力件6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抵紧动力件63均安装在机架10上,且并排设置,每个抵紧动力件63均安装一个抵紧件64,两个第一夹持件62和两个抵紧件64共同对同一个托盘200进行固定。其中,第一夹持动力件61和抵紧动力件63可以为气缸或电缸等其它输出直线运动的机构。
如此,在第一夹持动力件61的驱动下,第一夹持件62靠近并抵接于托盘200,两个第一夹持件62使得托盘200在Y轴方向不易发生晃动,在抵紧动力件63的驱动下,抵紧件64靠近并抵接于托盘200,抵紧件64使得托盘200在X轴方向不易发生晃动,托盘200在第一夹持件62和抵紧件64的作用下被牢牢固定。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取料组件40包括第一动力件41、第二动力件42、第三动力件43和抓取件44;第一动力件41、第二动力件42和第三动力件43分别与控制器50电连接。第一动力件41安装在机架1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件41为直线电机模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动力件41可以为电缸滑台等其它机构,直线电机模组包括定子部分411和动子部分412,动子部分412在定子部分411上滑动,本申请中第一端4111和第二端4112位于定子部分411的相对两端,第一端4111和第二端4112沿着X轴方向设置。
第二动力件42安装在动子部分412,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件42为直线电机模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动力件42可以为电缸滑台等其它机构,第三动力件43安装在第二动力件42上,第二动力件42能够带动第三动力件43沿着Y轴方向运动。其中,第三动力件43可以为气缸或电缸等其它输出直线运动的机构。
抓取件44包括动力部441和两个夹板部442,动力部441与控制器50电连接,动力部441安装在第三动力件43上,两个夹板部442与动力部441连接,动力部441在第三动力件43的驱动下沿着Z轴方向靠近托盘200内的物料,两个夹板部442在动力部441的驱动下相互靠近以抓取物料;本实施例中,抓取件4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抓取件44均与第三动力件43连接,从而使得取料组件40可以一次抓取多个物料。其中,动力部441可以为夹爪气缸等其它能驱动两个夹板部44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机构。
如此,首先,第一动力件41带动抓取件44运动至第一端4111,第二动力件42带动抓取件44在Y轴方向上运动,使抓取件44对准物料,然后第三动力件43驱动抓取件44靠近物料,此时,两个夹板部442在动力部441的驱动下相互靠近以抓取物料,最后,第一动力件41带动抓取件44运动至第二端4112,并将物料放到其它加工设备上。
请参阅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下料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夹持组件70,第二夹持组件70包括第二夹持动力件71、第二夹持件72、第一定位件73和第二定位件74;第二夹持动力件71与控制器50电连接。第二夹持动力件7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夹持动力件71沿X轴方向安装在机架10上,且位于第二进出位313的两侧,每个第二夹持动力件71上连接一个第二夹持件72;第一定位件73和第二定位件74沿X轴方向安装在机架10上,且位于第二进出位313的两侧,第一定位件73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定位件7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件73和两个第二定位件74共同对托盘200进行导向,其中,第一定位件73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定位件74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在作业人员取托盘200的过程中,为作业人员提供了便利性。
为便于描述,以承载组件20上放置两个托盘200为例进行说明,当上下料装置100供料时,两个托盘200堆叠放置在承载组件20上,远离承载组件20的为第一个托盘200,靠近承载组件20的为第二个托盘200,取料组件40首先从第一个托盘200内取出物料,直至将第一个托盘200内的物料取完,然后运送组件30继续带动两个托盘200上移,直至第一个托盘200到达第二进出位313,此时,第二夹持动力件71驱动第二夹持件72靠近并抵接于第一个托盘200,两个第二夹持件72对托盘200起到承托的作用,使得第一个托盘200被收容在第二进出位313,而第二个托盘200在运送组件30的带动下,再次运动至取放料位311以供取料组件40取料,待完成取料后,运送组件30亦将第二个托盘200带动至第二进出位313以进行堆叠收盘。
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大致为:
当上下料装置100用作供料时,首先,作业人员拉动承载支撑件22,使得承载支撑件22相对承载架21滑动,从而承载支撑件22与承载架21发生错位,使得承载支撑件22更靠近作业人员,此时作业人员将一摞托盘200放在承载支撑件22上,为便于描述,下文以堆叠的两个托盘200进行说明;然后,驱动件32驱动承载组件20运动至取放料位311,此时第三传感器35感应到承载组件20上的第一个托盘200,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50,从而使得控制器50控制驱动件32停止运动,在第一夹持动力件61的驱动下,第一夹持件62靠近并抵接于第一个托盘200,两个第一夹持件62在Y轴方向上对第一个托盘200进行限位,在抵紧动力件63的驱动下,抵紧件64靠近并抵接于第一个托盘200,抵紧件64在X轴方向上对第一个托盘200进行限位;接着,第一动力件41带动抓取件44运动至第一端4111,第二动力件42带动抓取件44对准物料并抓取物料,之后,第一动力件41带动抓取件44运动至第二端4112,并将物料放到其它设备上;当第一个托盘200内的物料抓取完毕后,驱动件32驱动承载组件20以带动空的第一个托盘200上升至第二进出位313,此时,第二夹持动力件71驱动第二夹持件72靠近并抵接于最上层的第一个托盘200,然后驱动件32再次驱动承载组件20,以带动第二个托盘200下降至取放料位311,使得取料组件40继续从第二个托盘200取料,当第二个托盘200变为空的托盘200时,取料组件40带动第二个托盘200运动至第二进出位313,此时第二夹持组件70松开第一个托盘200,使得第一个托盘200叠在第二个托盘200上,然后第二夹持组件70夹持第二个托盘200,从而第二夹持组件70同时对两个托盘200进行承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100,作业人员将一摞托盘200放置在承载组件20上,运送组件30将托盘200运送至取放料位311以供取料组件40取料,然后运送组件30将空的托盘200运送至第二进出位313,第二夹持件72对托盘200进行夹持,从而使得空的托盘200收容在第二进出位313;上下料装置100实现了从上料、取料和回收托盘200的自动化运行,从而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供料的作业效率。
此外,由于运送组件30带动承载组件20在第一进出位312、取放料位311和第二进出位313之间作升降运动,从而减小了运送组件30在水平方向上的占地面积,使得上下料装置100更加节约空间。
通过使用两个第一夹持件62在Y轴方向上夹紧托盘200,以及使用抵紧件在X轴方向上抵紧托盘200,使得取料组件40在取物料过程中,托盘200不易发生晃动。
可以理解,X轴、Y轴和Z轴可以分别对应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理解,根据需要分别将三种方向不按顺序对应X轴、Y轴和Z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组件,用于承载物料;
运送组件,设置一取放料位,所述运送组件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承载组件至所述取放料位;
取料组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取放料位对应,所述取料组件用于获取位于所述取放料位的所述承载组件上的所述物料并带动所述物料运动至所述第二端下料,或所述取料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二端获取所述物料并带动所述物料运动至所述取放料位,以放置所述物料到所述承载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送组件包括:
导轨,设置有第一进出位和第二进出位,所述取放料位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且所述第一进出位和所述第二进出位位于所述取放料位相对的两侧,所述导轨与所述承载组件滑动连接;
驱动件,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承载组件沿所述导轨移动以处于所述第一进出位、所述取放料位或所述第二进出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送组件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进出位,用于感应运动至所述第一进出位的所述承载组件;
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进出位,用于感应运动至所述第二进出位的所述承载组件;
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取放料位,用于感应运动至所述取放料位的所述承载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料组件包括:
第一动力件,邻近所述取放料位设置,包括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第二动力件,与所述第一动力件相连,所述第二动力件在所述第一动力件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运动;
第三动力件,与所述第二动力件相连,所述第三动力件在所述第二动力件的带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动力件;
抓取件,与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所述抓取件在所述第三动力件的带动下靠近所述物料运动并抓取所述物料,所述抓取件在所述第一动力件、所述第二动力件和所述第三动力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取放料位并抓取所述物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托盘,设于所述承载组件,用于盛放所述物料;
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取放料位对应,用于夹持位于所述取放料位的所述托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承载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承载支撑件,设于所述承载架,用于支撑所述托盘;
多个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支撑件,多个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托盘抵接,用于对所述托盘进行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
直线滑轨,设于所述承载架与所述承载支撑架之间,其中,所述承载支撑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直线滑轨,所述承载支撑件沿所述直线滑轨滑动以便于所述托盘被放置于所述承载支撑件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机架,所述承载组件、所述运送组件、所述取料组件和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均设于所述机架;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
多个第一夹持动力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围绕所述取放料位设置;
多个第一夹持件,与多个所述第一夹持动力件一一对应且相连,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夹持动力件的驱动下靠近并夹持所述托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包括:
多个导向件,沿所述驱动件运动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导向件围绕所述承载架设置,且均与所述承载架抵接,用于对所述承载架进行定位及对所述托盘限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二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进出位,用于夹持运动至所述第二进出位的所述托盘;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
多个第二夹持动力件,设置于机架上且与围绕所述第二进出位设置;
多个第二夹持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夹持动力件一一对应且相连,多个所述第二夹持件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夹持动力件的驱动下靠近并夹持所述托盘;
多个第一定位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进出位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沿所述驱动件的运动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定位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进出位的另一侧,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沿所述驱动件的运动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共同对所述托盘进行定位。
CN202221894963.7U 2022-07-21 2022-07-21 上下料装置 Active CN218260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94963.7U CN218260608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上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94963.7U CN218260608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上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0608U true CN218260608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94963.7U Active CN218260608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上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0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4953A (zh) 一种上下料装置
CN210682358U (zh) 堆栈式弹夹上料机构
CN113071887A (zh) Ic载板放板机
CN113320992A (zh) 双通道拆叠垛机及拆叠垛方法
CN218260608U (zh) 上下料装置
CN211733055U (zh) 产品自动搬运装置
CN210167341U (zh) 一种硅片传输装置
CN210709547U (zh) 一种转子铁心自动上料设备
CN110027899B (zh) 生产流水线、送料装置及接驳机构
CN116465179A (zh) 一种全自动锂电池真空干燥线
CN116513801A (zh) 一种兼容多种载具和推车的pcb投板机
CN217147279U (zh) 一种玻璃加工自动输送仓储线
CN116281158A (zh) 一种可兼容多规格铝壳的上料机
CN216072392U (zh) 层叠式收集装置
CN215297451U (zh) 一种电路板的装箱系统、电路板生产线
CN214421761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设备
CN212705679U (zh) 一种物料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09939864U (zh) 一种料盘循环利用机构
CN116408635A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铁片和磁铁组装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14368515A (zh) 笔记本入箱装置
CN113084913A (zh) 载板收板机
CN217577171U (zh) 产品中转上下料设备
CN218778314U (zh) 上下料机构
CN218751655U (zh) 一种自动化装箱设备
CN218664197U (zh) Acf自动上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