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8383U - 发动机罩内板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罩内板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58383U CN218258383U CN202222181489.XU CN202222181489U CN218258383U CN 218258383 U CN218258383 U CN 218258383U CN 202222181489 U CN202222181489 U CN 202222181489U CN 218258383 U CN218258383 U CN 2182583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panel
- rib
- reinforcing rib
- reinforcing
- hol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内板包括内板本体,该内板本体的中部形成有镂空部,并在内板本体上设有围绕镂空部布置的加强肋,该加强肋向发动机舱内凸出,加强肋上设有制件安装位。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内板,通过在内板本体上设置的朝向发动机舱一侧凸出的加强肋,并使得制件安装位布置在加强肋上,不仅可提高内板本体结构强度,而且还利于提高制件安装位处的结构强度,并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内板。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发动机罩内板的汽车。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内板与发动机罩外板为发动机罩总成的主要部件,两者构成了发动机罩的主体结构,用于对发动机舱进行遮盖,并能够起到防水、防尘、防热及降噪的作用。其中,发动机罩内板又可对发动机罩外板起到支撑的作用,以保证发动机罩外板不易变形,并且,发动机罩内板还可为周边部件提供安装点,以保证各周边部件的顺利布置。因此,发动机罩内板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罩总成的刚度、强度。
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发动机罩内板在结构上设计不合理,导致发动机罩内板上安装点的结构强度不足,影响装配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罩内板,以保证发动机内板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提高制件安装点的结构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的中部形成有镂空部,并在所述内板本体上设有围绕所述镂空部布置的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向发动机舱内凸出,且所述加强肋上设有制件安装位。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肋包括位于镂空部左右两侧的侧部加强肋,以及位于所述镂空部的靠近所述内板本体前端一侧的端部加强肋,且左右两侧的所述侧部加强肋与所述端部加强肋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由各所述侧部加强肋远离所述端部加强肋的一端,至所述端部加强肋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加强肋的宽度渐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肋关于所述内板本体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镂空部中设有多根连接梁,所述镂空部被所述连接梁分隔成多个镂空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镂空部的边缘和所述加强肋通过衔接台阶面相连;所述衔接台阶面环绕所述镂空部设置,且所述衔接台阶面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减重孔;和/或,所述制件安装位包括锁扣安装位、缓冲块安装位及铰链安装位。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加强肋间距布置的凸筋,所述凸筋向所述发动机舱内凸出。
进一步的,所述凸筋随形所述加强肋设置,且所述凸筋向所述发动机舱内的凸出量小于所述加强肋。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肋和所述凸筋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间隔布置的多条连接筋,且各所述连接筋均一端连接所述加强肋,另一端连接所述凸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通过设置在内板本体上的镂空部,有利于实现内板本体的轻量化设计,且设置在内板本体上的朝向发动机舱一侧凸出的加强肋,并使得制件安装位布置在加强肋上,有利于提升发动机罩内板整体结构强度及扭转刚度的同时,还能够利于提高制件的安装位处的结构强度。
此外,通过加强肋的结构优化,使得加强肋整体形成U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罩内板的扭转刚度。而且,加强肋以内板本体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左右对称结构,也利于加强肋的加工成型。
另外,通过衔接台阶面将内板本体中部和加强肋连接成一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内板本体的结构强度及扭转刚度,并且,在衔接台阶面上设置多个减重孔,有利于实现内板本体的轻量化设计。设置在加强肋前部的凸筋,并使得凸筋向发动机舱的凸出量小于加强肋,可进一步提高内板本体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加强肋和凸筋之间设置连接筋,有利于提高加强肋处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具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A-A视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板本体;101、加强肋;102、凸筋;103、衔接台阶面;104、连接筋;109、连接梁;1011、锁扣安装位;1012、缓冲块安装位;1013、铰链安装位;1014、侧部加强肋;1015、端部加强肋;1031、减重孔;10、镂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内板,以保证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提高制件安装位处的结构强度。
在整体结构上,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内板,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覆盖于发动机舱上方的内板本体1,该内板本体1的中部形成有镂空部10,并在内板本体1上设有围绕镂空部10布置的加强肋101,加强肋101向发动机舱内凸出,且加强肋101上设有制件安装位。
其中,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及的前后左右具体以图1中所示出方向,并且,图1中示出的前后方向也具体指车身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也具体指车身宽度方向。而上述的制件安装位可视所需安装的外部构件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具体例如可为形成于内板本体1上的安装面,或为形成于内板本体1上的安装孔。其中,安装面具体为设置在内板本体1上的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区域,以能够与外部制件良好接触,而满足外部制件的安装要求。而制件安装位通常较多的为采用安装孔的结构。
对于上述的制件安装位,本实施例中,其具体用于机罩锁扣、缓冲胶块和发动机罩铰链的安装。并且,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机罩锁扣、缓冲块和发动机罩铰链的安装位均布置在加强肋101上,也即是机罩锁扣、缓冲块和发动机罩铰链分别对应安装在锁扣安装位1011、缓冲块安装位1012及铰链安装位1013上。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内板本体1的中部相对于边缘具有朝向背离发动机舱一侧凸出的凸起,也即该凸起朝向发动机罩外板一侧凸出。并且,为减轻内板本体1的整体重量,该凸起上成型有镂空部10。为增强凸起处的结构强度,在镂空部10中设有多根连接梁109,镂空部10被连接梁109分隔成多个镂空区域。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各连接梁109的组合形状例如可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其为两侧两个大X,中间一个小X,且中间小X还连接有位于内板本体1对称轴线上的纵向连接梁。如此设置,可提高内板本体1中部的结构强度,也即能够提高发动机罩内板整体刚度和强度,同时也使得发动机罩内板具有较轻的重量。
前述的加强肋101具体环绕镂空部10布置,并朝向发动机舱的一侧凸出,且加强肋101与凸起采用沿相反方向凸出的结构形式,也能够大大提升内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及扭转刚度。
而且,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加强肋101包括位于镂空部10左右两侧的侧部加强肋1014,以及位于镂空部10的靠近内板本体1前端一侧的端部加强肋1015,并且,左右两侧的侧部加强肋1014与端部加强肋1015圆弧过渡并连接成一体。也即加强肋101在整体上,由左右两侧的侧部加强肋1014与端部加强肋1015连接成U形,U形敞口朝向车身长度方向的后方设置。如上结构的加强肋101有利于提高内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及扭转刚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加强肋101除了采用上述的U形结构外,其也可对应于安装单元分别设置的呈间断式的加强筋,如此也能够提升制件安装位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的加强肋101关于内板本体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也即以图1中示出的对称轴线A-A为中心呈左右对称结构,如此利于外部制件安装的同时,也利于内板本体1的加工制造。同时,也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布置形式,上述中的锁扣安装位1011布置在加强肋101的位于内板本体1的对称轴线A-A上。缓冲块安装位1012为设置在加强肋101上的多个,且多个缓冲块安装位1012以内板本体1的对称轴线A-A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布置。且铰链安装位1013为以内板本体1的对称轴线A-A为中心对称布置。
而且,本实施例中,由各侧部加强肋1014远离端部加强肋1015的一端,至端部加强肋1015长度方向的中部,加强肋101的宽度渐大设置。如图1和图2中所示,加强肋101的宽度由位于镂空部10左右两侧的部分向位于镂空部10前部的部分渐大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加强肋101向发动机舱内的凸出量,也即加强肋101的高度h,其在20mm-30mm之间。并且在具体实施时,该高度值可例如可为20mm、23mm、25mm、28mm、30mm等,以能够更好的提升内板本体1及制件安装位的结构强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该高度值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本实施例中,内板本体1的整体结构上,结合图2和图3所示,镂空部10的边缘和加强肋101通过衔接台阶面103相连,该衔接台阶面103环绕镂空部10设置,且该衔接台阶面103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减重孔1031。由此通过衔接台阶面103将内板本体1中部和加强肋101连接成一体,可利于进一步提高内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及扭转刚度,并且,在衔接台阶面103上设置多个减重孔1031,也利于实现内板本体1的轻量化设计。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看图1和图2所示,在内板本体1上设有与加强肋101间距布置的凸筋102,该凸筋102位于加强肋101靠近内板本体1边缘的一侧,并且该凸筋102向发动机舱内凸出,也即与加强肋101的凸出方向一致。而且该凸筋102随形于加强肋101,也即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那样,其也呈U形,而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侧部凸筋,以及连接两个侧部凸筋前端的前部凸筋,且凸筋102的敞口也朝向车身长度方向的后方。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该凸筋102向发动机舱内的凸出量小于加强肋101向发动机舱内的凸出量,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内板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
与此同时,同样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加强肋101和凸筋102之间形成有凹槽,由此使得加强肋101、凹槽、凸筋102在整体结构上形成凹凸起伏状,而能够大幅提高内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及扭转刚度。
本实施例中,在凹槽内还成型有间隔布置的多条连接筋104,并且各连接筋104均一端连接加强肋101,另一端连接凸筋102。如此有利于提高加强肋101处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内板本体1的纵向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在凹槽的靠近端部加强肋1015的位置间隔布置有多个连接筋104,并且在凹槽的靠近两个侧部加强肋1014的位置也分别间隔布置有多个连接筋104,各连接筋104的两端分别与凸筋102和加强肋101相连,如此能够大大提升加强肋101处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大幅提升内板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内板通过设置的U形的加强肋101,并将制件安装位布置在该加强肋101上,可提升发动机罩内板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制件的安装位处的结构强度,并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该汽车的发动机罩上设有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
本实施例的汽车中通过采用具有实施例一的发动机罩内板的发动机罩,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罩的结构强度及扭转刚度,并利于改善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板本体(1),所述内板本体(1)的中部形成有镂空部(10),并在所述内板本体(1)上设有围绕所述镂空部(10)布置的加强肋(101),所述加强肋(101)向发动机舱内凸出,且所述加强肋(101)上设有制件安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肋(101)包括位于镂空部(10)左右两侧的侧部加强肋(1014),以及位于所述镂空部(10)的靠近所述内板本体(1)前端一侧的端部加强肋(1015),且左右两侧的所述侧部加强肋(1014)与所述端部加强肋(1015)连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
由各所述侧部加强肋(1014)远离所述端部加强肋(1015)的一端,至所述端部加强肋(1015)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加强肋(101)的宽度渐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肋(101)关于所述内板本体(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部(10)中设有多根连接梁(109),所述镂空部(10)被所述连接梁(109)分隔成多个镂空区域;和/或,所述制件安装位包括锁扣安装位(1011)、缓冲块安装位(1012)及铰链安装位(10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部(10)的边缘和所述加强肋(101)通过衔接台阶面(103)相连;
所述衔接台阶面(103)环绕所述镂空部(10)设置,且所述衔接台阶面(103)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减重孔(103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板本体(1)上设有与所述加强肋(101)间距布置的凸筋(102),所述凸筋(102)向所述发动机舱内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102)随形所述加强肋(101)设置,且所述凸筋(102)向所述发动机舱内的凸出量小于所述加强肋(10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肋(101)和所述凸筋(102)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间隔布置的多条连接筋(104),且各所述连接筋(104)均一端连接所述加强肋(101),另一端连接所述凸筋(102)。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罩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81489.XU CN218258383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发动机罩内板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81489.XU CN218258383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发动机罩内板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58383U true CN218258383U (zh) | 2023-01-10 |
Family
ID=84774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81489.XU Active CN218258383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发动机罩内板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58383U (zh) |
-
2022
- 2022-08-18 CN CN202222181489.XU patent/CN2182583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82532B2 (ja) | 車両の後部ドア構造 | |
US9630656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218258383U (zh) | 发动机罩内板及汽车 | |
CN115056859B (zh) |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板总成及后轮罩总成 | |
CN221214250U (zh) |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 |
CN217893003U (zh) | 前副车架的加强板及车辆 | |
CN218577466U (zh) | 车门内板总成及车辆 | |
CN211390865U (zh) | 后弹簧座总成以及车辆 | |
CN115214783B (zh) | 用于车辆的a柱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428236U (zh) | C柱加强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1114116U (zh) | 连接结构及汽车 | |
CN220955174U (zh) | 一种铰链安装组件及车辆 | |
CN216994186U (zh) | 车辆降噪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994534U (zh) | 车身组件和车辆 | |
CN219524020U (zh) | 一种钢前副车架 | |
CN217649534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 |
CN220721199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 |
JP7456310B2 (ja) | 車体側面構造 | |
CN216994557U (zh) |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702642U (zh) | 车门内板及车辆 | |
CN221457792U (zh) | 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 |
JP7565133B2 (ja) | 車両構造 | |
CN115158470B (zh) | 一种侧围总成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 |
CN215474288U (zh) | 汽车顶盖及具有该汽车顶盖的飞行汽车 | |
CN220535763U (zh) | 车架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