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5763U - 车架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架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35763U CN220535763U CN202322303240.6U CN202322303240U CN220535763U CN 220535763 U CN220535763 U CN 220535763U CN 202322303240 U CN202322303240 U CN 202322303240U CN 220535763 U CN220535763 U CN 2205357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reinforcing plate
- plate
- reinforcing
- frame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架纵梁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适于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主体至少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驾驶室固定区、油箱固定区和电池固定区;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分别设于所述驾驶室固定区、所述油箱固定区和所述电池固定区,且每个所述加强板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述主体的棱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能够提高主体的多个区域的结构强度,且对单个区域的结构强度的加强效果更好,能够充分满足车架纵梁的碰撞安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架纵梁和具有其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架纵梁为了满足整车的碰撞安全要求,通常会在纵梁主体上焊接加强板,以提高车架纵梁局部的结构强度,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中车架纵梁上的加强板的结构设置不合理,不仅局部区域的强度加强效果较差,未达到车架纵梁的碰撞安全需求,而且也无法满足车架纵梁的多个不允许变形区域的碰撞安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架纵梁,该车架纵梁能够提高主体的多个区域的结构强度,且对单个区域的结构强度的加强效果更好,能够充分满足车架纵梁的碰撞安全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架纵梁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架纵梁,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适于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主体至少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驾驶室固定区、油箱固定区和电池固定区;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分别设于所述驾驶室固定区、所述油箱固定区和所述电池固定区,且每个所述加强板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述主体的棱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能够提高主体的多个区域的结构强度,且对单个区域的结构强度的加强效果更好,能够充分满足车架纵梁的碰撞安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加强板包括:多个前部加强板,多个所述前部加强板设于所述驾驶室固定区,且多个所述前部加强板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和/或沿前后方向排布;多个中部加强板,多个所述中部加强板设于所述油箱固定区,且多个所述中部加强板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和/或沿前后方向排布;多个后部加强板,多个所述后部加强板设于所述电池固定区,且多个所述后部加强板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和/或沿前后方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前部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主体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主体另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其中,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加强板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加强板的至少另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至少另一部分错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中部加强板包括: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主体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且相邻的所述第四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边缘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前后方向上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中部加强板还包括:第五加强板,所述第五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设于所述主体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五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部加强板包括:第六加强板,所述第六加强板设于所述主体底部的左右方向至少一端;第七加强板,所述第七加强板设于所述主体底部的左右方向至少一端,且所述第七加强板位于所述第六加强板的前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构造有多个装配孔,多个所述加强板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所述装配孔,且所述加强板和所述主体激光拼焊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的厚度大于所述主体的厚度;和/或,所述加强板的硬度大于所述主体的硬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于所述主体的一侧面;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且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主体的相邻另一侧面,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的连接处与所述主体的棱边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纵梁,能够提高主体的多个区域的结构强度,且对单个区域的结构强度的加强效果更好,能够充分满足车架纵梁的碰撞安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驾驶室固定区的详细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油箱固定区的详细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电池固定区的详细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驾驶室固定区和前部加强板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油箱固定区、中部加强板、电池固定区和后部加强板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架纵梁;
100、主体;110、驾驶室固定区;120、油箱固定区;130、电池固定区;140、装配孔;
200、加强板;210、前部加强板;211、第一加强板;212、第二加强板;220、中部加强板;221、第三加强板;222、第四加强板;223、第五加强板;230、后部加强板;231、第六加强板;232、第七加强板;240、第一侧板;250、第二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1包括主体100和和多个加强板200。
如图1-图7所示,主体100适于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主体100至少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驾驶室固定区110、油箱固定区120和电池固定区130,多个加强板200分别设于驾驶室固定区110、油箱固定区120和电池固定区130,且每个加强板20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主体100的棱边。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强板200可以和主体100通过焊接连接,例如,加强板200可以通过激光拼焊和主体100连接成一体,当然,加强板200和主体100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焊接,或者,加强板200和主体100之间也可以不限于焊接连接,例如,加强板200和主体100可以通过紧固件结合焊接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体100可以沿左右方向分为两部分,以便于加工,多个加强板200可以分别设于两部分主体10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1,通过将主体100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主体100至少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驾驶室固定区110、油箱固定区120和电池固定区130,也就是说,主体100的长度方向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驾驶室固定区110在前后方向上可以和车辆的驾驶室相对应,油箱固定区12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可以和燃油箱相对应,电池固定区13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可以和动力电池相对应,这样,驾驶室固定区110可以支撑保护驾驶室,油箱固定区120可以支撑保护燃油箱,电池固定区130可以支撑保护动力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架纵梁1的电池固定区130也可以不与动力电池相对应,例如,当该车架纵梁1应用在燃油车上时,车辆不设有动力电池,则电池固定区130可以用于和车辆的其他部件相对应。
另外,多个加强板200分别设于驾驶室固定区110、油箱固定区120和电池固定区130,这样,多个加强板200能够分别对驾驶室固定区110的结构强度、油箱固定区120的结构强度以及电池固定区130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进而使驾驶室固定区110、油箱固定区120以及电池固定区130都能够满足碰撞安全需求。
其中,驾驶室固定区110的加强板200的位置以及数量、油箱固定区120的加强板200的位置以及数量和电池固定区130的加强板200的位置以及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可以理解的是,驾驶室和车架纵梁1的连接结构、燃油箱和车架纵梁1的连接结构以及动力电池和车架纵梁1的连接结构都不相同,进而车架纵梁1在不同区域的碰撞安全需求也并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加强板200的数量以及位置来使车架纵梁1的不同区域的防碰撞能力能够满足对应区域的碰撞安全需求。
此外,每个加强板20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主体100的棱边。其中,主体100的棱边是指主体100的相邻两侧面的连接处。
也就是说,每个加强板200的至少一部分需要连接且覆盖主体100的棱边,当然,加强板200也可以连接且覆盖主体100的除了棱边的其他部位,由于棱边为主体100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通过在棱边处设置加强板200能够大幅提高主体100在棱边处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大幅提高车架纵梁1的防碰撞能力,以有效地提高车架纵梁1的整体结构强度,满足车辆碰撞安全需求。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1能够提高主体100的多个区域的结构强度,且对单个区域的结构强度的加强效果更好,能够充分满足车架纵梁1的碰撞安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多个加强板200包括多个前部加强板210、多个中部加强板220和多个后部加强板230。
多个前部加强板210设于驾驶室固定区110,且多个前部加强板210沿主体100的周向和/或沿前后方向排布,多个中部加强板220设于油箱固定区120,且多个中部加强板220沿主体100的周向和/或沿前后方向排布,多个后部加强板230设于电池固定区130,且多个后部加强板230沿主体100的周向和/或沿前后方向排布。
也就是说,多个前部加强板210既可以沿主体100的周向排布,也可以沿前后方向排布;或者,多个前部加强板210可以只沿主体100的周向排布;再或者,多个前部加强板210可以只沿前后方向排布。
另外,多个中部加强板220既可以沿主体100的周向排布,也可以沿前后方向排布;或者,多个中部加强板220可以只沿主体100的周向排布;再或者,多个中部加强板220可以只沿前后方向排布。
此外,多个后部加强板230既可以沿主体100的周向排布,也可以沿前后方向排布;或者,多个后部加强板230可以只沿主体100的周向排布;再或者,多个后部加强板230可以只沿前后方向排布。
由此,多个加强板200可以设于主体100的周向的多个棱边上,进而可以提高主体100的周向多个部位的结构强度,或者,多个加强板200也可以设于主体100的同一个棱边,且沿前后方向排布,进而可以提高主体100在前后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车架纵梁1的防碰撞性能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前部加强板210包括第一加强板211和第二加强板212。
第一加强板211设置于主体100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第二加强板212设置于主体100另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
其中,在前后方向上,第一加强板211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加强板212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第一加强板211的至少另一部分和第二加强板212的至少另一部分错位。
举例而言,第一加强板211和第二加强板212可以在靠近驾驶室固定区110前后方向的中心处重合,且第一加强板211可以向前超出第二加强板212,第二加强板212可以向后超出第一加强板211。
这样,第一加强板211和第二加强板212能够分别加强主体100相对两侧的结构强度,且第一加强板211和第二加强板212能够充分加强靠近驾驶室固定区110的中心部位的结构强度,且第一加强板211和第二加强板212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充分覆盖驾驶室固定区110,以提高车架纵梁1在驾驶室固定区110处的结构强度,使驾驶室固定区110的防碰撞性能更好,并且,这样设置有利于减少加强板200的用材,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能够避免车架纵梁1的重量过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中部加强板220包括第三加强板221和第四加强板222。
第三加强板221设置于主体100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第四加强板222设置于主体100的另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且相邻的第四加强板222和第三加强板221边缘相接触。其中,第三加强板221和第四加强板222在前后方向上重合。
这样,第三加强板221和第四加强板222能够分别加强主体100相对两侧的结构强度,以使油箱固定区120的结构强度更高,防碰撞性能更好,并且,通过将相邻的第三加强板221和第四加强板222边缘相接触,这样相邻的第三加强板221和第四加强板222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且第三加强板221和第四加强板222可以覆盖油箱固定区120的一侧面,进一步提高了油箱固定区12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中部加强板220还包括第五加强板223。
第五加强板223和第四加强板222设于主体100的同一侧,且第五加强板223和第四加强板22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
例如,第五加强板223可以设于第四加强板222的后方,即第四加强板222设于油箱固定区120的靠近驾驶室固定区110的一端,第五加强板223设于油箱固定区120的靠近电池固定区130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主体100的不同部位的碰撞安全需求也不完全一致,即油箱固定区120沿前后方向的不同部位的碰撞安全需求不相同,通过将第五加强板223和第四加强板222沿前后方向排布,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箱固定区120沿前后方向的多个部位的结构强度,且在油箱固定区120的对碰撞安全需求较低的部位可以不设置加强板200,进而可以减少加强板200的用材,以在满足车架纵梁1的碰撞安全需求的同时降低制作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后部加强板230包括第六加强板231和第七加强板232。
第六加强板231设于主体100底部的左右方向至少一端,第七加强板232设于主体100底部的左右方向至少一端,且第七加强板232位于第六加强板231的前方。
由此,第六加强板231可以用于提高主体100底部的结构强度,以使电池固定区130能够更好的支撑保护动力电池,且第七加强板232能够提高电池固定区130的靠近油箱固定区120的一端的结构强度,以使油箱固定区120和电池固定区130的过渡处的结构强度更高,进一步提高了车架纵梁1的整体结构强度,车架纵梁1的整体碰撞安全性能更好,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区域的碰撞安全需求,以更好地保护驾驶室、油箱和动力电池以及车辆的其他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主体100构造有多个装配孔140,多个加强板20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装配孔140,且加强板200和主体100激光拼焊连接。
具体地,在制造车架纵梁1时,可以先将主体100上构造出多个装配孔140,多个装配孔140的形状以及大小均可以不同,然后将与每个装配孔140适配的加强板200分别安装到装配孔140处,并通过激光拼焊使加强板200和主体100连接成一体。
换言之,即采用加强板200替代了原本的部分主体100,这样设置可以利用结构强度更高的加强板200替代原本的部分主体100,进而可以提高主体100的结构强度,使车架纵梁1对碰撞安全需求较高的部位能够设置加强板200,以满足车架纵梁1的碰撞安全需求。而且,通过设置装配孔140,可以减少主体100的用材,进而可以降低主体100的重量,避免增设加强板200后的车架纵梁1重量过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强板200的厚度大于主体100的厚度;和/或,加强板200的硬度大于主体100的硬度。
举例而言,加强板200的厚度可以大于主体100的厚度且加强板200的硬度大于主体100的硬度;或者,加强板200的厚度可以大于主体100的厚度且加强板200的硬度和主体100的硬度相接近;再或者,加强板200的厚度可以和主体100的厚度相接近且加强板200的硬度大于主体100的硬度。
这样,通过设置加强板200能够大幅提高车架纵梁1的整体结构强度,以使车架纵梁1能够满足碰撞安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加强板200包括第一侧板240和第二侧板250。
第一侧板240设于主体100的一侧面,第二侧板250和第一侧板240连接,且第二侧板250设于主体100的相邻另一侧面,第二侧板250和第一侧板240的连接处与主体100的棱边相对应。
由此,第一侧板240可以和主体100的一侧面连接,第二侧板250可以和主体100的相邻的另一侧面连接,进而使加强板200和主体100的连接面积更大,连接强度更高,且第一侧板240和第二侧板250的连接处可以和主体100的棱边相对应,即第一侧板240和第二侧板250的连接处可以和主体100的棱边重合,以使车架纵梁1的结构更加完整,且可以避免加强板200和主体100发生位置干涉,车架纵梁1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防碰撞性能更好。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架纵梁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架纵梁1,能够提高主体100的多个区域的结构强度,且对单个区域的结构强度的加强效果更好,能够充分满足车架纵梁1的碰撞安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纵梁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适于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主体至少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驾驶室固定区、油箱固定区和电池固定区;
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分别设于所述驾驶室固定区、所述油箱固定区和所述电池固定区,且每个所述加强板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述主体的棱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板包括:
多个前部加强板,多个所述前部加强板设于所述驾驶室固定区,且多个所述前部加强板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和/或沿前后方向排布;
多个中部加强板,多个所述中部加强板设于所述油箱固定区,且多个所述中部加强板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和/或沿前后方向排布;
多个后部加强板,多个所述后部加强板设于所述电池固定区,且多个所述后部加强板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和/或沿前后方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前部加强板包括:
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主体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
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主体另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
其中,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加强板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加强板的至少另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至少另一部分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中部加强板包括:
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主体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
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的上下方向至少一端,且相邻的所述第四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边缘相接触;
其中,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前后方向上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中部加强板还包括:
第五加强板,所述第五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设于所述主体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五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加强板包括:
第六加强板,所述第六加强板设于所述主体底部的左右方向至少一端;
第七加强板,所述第七加强板设于所述主体底部的左右方向至少一端,且所述第七加强板位于所述第六加强板的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构造有多个装配孔,多个所述加强板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所述装配孔,且所述加强板和所述主体激光拼焊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厚度大于所述主体的厚度;和/或
所述加强板的硬度大于所述主体的硬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
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于所述主体的一侧面;
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且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主体的相邻另一侧面,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的连接处与所述主体的棱边相对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纵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03240.6U CN220535763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车架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03240.6U CN220535763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车架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35763U true CN220535763U (zh) | 2024-02-27 |
Family
ID=89961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03240.6U Active CN220535763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车架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35763U (zh) |
-
2023
- 2023-08-25 CN CN202322303240.6U patent/CN2205357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29362B (zh) | 车身结构及汽车 | |
US20080252104A1 (en) |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 |
CN104890738A (zh) | 轻量化设计的车身底部结构 | |
US11807306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115107490B (zh) |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汽车 | |
US20230072159A1 (en) | Vehicle | |
CN112109811A (zh) | 车身结构和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 |
CN110949109A (zh) | 装载大容量电池箱的车身底板骨架结构 | |
JPH08175203A (ja) | 燃料タンク取付け構造 | |
JP4571340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 |
CN220535763U (zh) | 车架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
US10046633B2 (en) |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 |
CN113635972B (zh) | 电动车辆 | |
CN212637074U (zh) |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 |
US20200086929A1 (en) |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 |
CN219989328U (zh) | 副车架纵梁、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9428236U (zh) | C柱加强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1519794U (zh) | 车辆的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19948348U (zh) | 前围板加强结构、前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 |
CN220955174U (zh) | 一种铰链安装组件及车辆 | |
CN218548678U (zh) | 边梁、框架、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8640933U (zh) | 车架纵梁和车辆 | |
CN217294698U (zh) | 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 |
CN221393695U (zh) | 车辆侧面柱碰传力结构及车辆 | |
CN212861626U (zh) | 一种副车架总成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