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4698U - 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4698U
CN217294698U CN202221314352.0U CN202221314352U CN217294698U CN 217294698 U CN217294698 U CN 217294698U CN 202221314352 U CN202221314352 U CN 202221314352U CN 217294698 U CN217294698 U CN 217294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floor structure
floor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43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143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4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4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4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包括地板本体和两个第一加强板,地板本体的底面左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安装区域,安装区域邻近对应的纵梁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板分别位于地板本体的下方,且与两个安装区域一一对应,第一加强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加强板具有与对应的安装区域相连的顶部连接面、与对应的纵梁相连的侧部连接面、与前横梁相连的前端部、以及与后横梁相连的后端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箱上地板结构,纵梁和地板本体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强板,提高了地板本体与纵梁的连接强度以及地板结构的整体刚度,进而提升了结构路径衰减性能,降低了结构板件振动灵敏度以及油泵激励传递至车身的能量,改善了车辆的NVH性能。

Description

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地板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车辆怠速时的噪声性能是NVH研究的重要工况之一。车辆怠速时,由于没有了胎噪及风噪激励,动力总成以及传动系激励也较小,所以一些电子附件的噪声凸显出来,尤其是油泵噪声是车辆怠速主要噪声来源。油泵噪声主要通过结构传递达到乘客耳中,路径为油泵至油箱、再到油箱安装点、最后到达车身并传递给乘客。
通常采用降低油泵激励的方式进行降噪,或者将油箱模态频率与油泵激励频率进行避频以达到降噪的效果。但是,在采用降低油泵激励方式时,容易受加工工艺以及生产一致性等因素的限制,油泵激励能量降低至一定程度就无法再继续降低。而将油箱模态频率与油泵进行避频会增加油箱的重量和结构,导致油箱的储油量增大,因此油箱的成本以及重量也同步大幅增加,同时还存在底盘油箱布置空间的限制,对油箱结构的改动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提高地板结构的刚度,进而提升结构路径衰减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箱上地板结构,位于两个纵梁之间,油箱上地板结构包括:
地板本体,底面左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安装区域,安装区域邻近对应的纵梁设置;
两个第一加强板,分别位于地板本体的下方,且与两个安装区域一一对应,第一加强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加强板具有与对应的安装区域相连的顶部连接面、与对应的纵梁相连的侧部连接面、与前横梁相连的前端部、以及与后横梁相连的后端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油箱上地板结构还包括贴附于地板本体的底面上的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加强板的前端与前横梁相连、后端与后横梁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加强板在车身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两个第二加强板分别位于油泵安装孔的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的前端设有开口向前的前减重孔、后端设有开口向后的后减重孔。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的加强凸起,加强凸起上设有若干个辅助减重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地板本体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布的前板部和后板部;
在车身左右方向上,前板部的左端与后板部的左端通过左过渡部相连,前板部的右端与后板部的右端通过右过渡部相连,左过渡部自前板部至后板部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右过渡部自前板部至后板部逐渐向上倾斜延伸;
在车身左右方向上,后板部的左端和左过渡部连接有向左延伸的左翻边部,后板部的右端和与右过渡部连接有向右延伸的右翻边部;
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前板部形成第一边线,左过渡部或右过渡部形成第二边线,后板部形成第三边线,左翻边部或右翻边部形成第四边线,第三边线的延长线与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围合成主三角框;第二边线、第三边线和第四边线围合成辅三角框,主三角框的面积大于辅三角框的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义第二加强板朝向对应的纵梁的一侧为背离侧;
地板本体具有与两个第二加强板一一对应的起拱部,且两个起拱部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加强板的背离侧;
起拱部向下凸起,且起拱部用于与油箱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起拱部的下方还罩设有辅助座,辅助座与油箱的顶部通过连接件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辅助座的上缘设有若干个分别贴附于地板本体的底面上的连接部,其中,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于第二加强板上。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在纵梁和地板本体相连接的位置设置第一加强板,有效地提高了地板本体与纵梁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地板结构的整体刚度,进而提升了结构路径衰减性能,降低了结构板件振动灵敏度以及油泵激励传递至车身的能量,改善了车辆的NVH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权利油箱上地板结构,该车辆能够通过油箱上地板结构有效地减弱油泵噪声的结构传递,降低了振动传递灵敏度,使车辆具有良好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箱上地板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地板本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6中地板本体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7中地板本体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辅助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地板本体;11、前板部;121、左过渡部;122、右过渡部;13、后板部;14、主三角框;15、辅三角框;16、起拱部;17、辅助座;171、连接部;18、安装区域;191、左翻边部;192、右翻边部;2、第一加强板;21、顶部连接面;22、侧部连接面;23、前端部;24、后端部;3、第二加强板;31、加强凸起;32、前减重孔;33、后减重孔;34、辅助减重孔;4、纵梁;5、前横梁;6、后横梁;61、油泵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进行说明。油箱上地板结构,位于两个纵梁4之间,油箱上地板结构包括地板本体1和两个第一加强板2,地板本体1的底面左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安装区域18,安装区域18邻近对应的纵梁4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板2分别位于地板本体1的下方,且与两个安装区域18一一对应,第一加强板2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加强板2具有与对应的安装区域18相连的顶部连接面21、与对应的纵梁4相连的侧部连接面22、与前横梁5相连的前端部23、以及与后横梁6相连的后端部24。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箱上地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在纵梁4和地板本体1相连接的位置设置了第一加强板2,有效地提高了地板本体1与纵梁4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地板结构的整体刚度,进而提升了结构路径衰减性能,降低了结构板件振动灵敏度以及油泵激励传递至车身的能量,改善了车辆的NVH性能。
为了方便描述,定义驾驶员坐在车内面部朝向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驾驶员左侧的方向为左、右侧的方向为右,具体参见图1、图3、图6和图7中的标注。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2贴附在地板本体1以及纵梁4相连接的位置,地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具有与第一加强板2相连的安装区域18,第一加强板2的顶部连接面21贴合于纵梁4的侧壁上,侧部连接面22贴合于地板本体1的底面上。具体的,第一加强板2的截面为倒“L”形,通过倒“L”形的侧部的侧部连接面22与纵梁4的侧壁焊接连接,通过倒“L”形的顶部连接面21与地板本体1的底面焊接连接,对地板本体1与纵梁4的连接位置进行增强,降低了振动传递的灵敏度。
第一加强板2在对纵梁4和地板本体1进行连接的基础上,第一加强板2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直至第一加强板2的前端部23与前横梁5相连、后端部24和后横梁6分别焊接连接,在利用前横梁5、后横梁6和纵梁4形成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框架连接的结构强度,有效的减小了振动传递的灵敏性以及油泵激励传递至车身的能量,改善了车辆的NVH性能。
在利用第一加强板2增强地板本体1与纵梁4之间连接强度的基础上,油箱上地板结构还包括贴附于地板本体1的底面上的第二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3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加强板3的前端与前横梁5相连、后端与后横梁6相连。第二加强板3可对地板本体1的板面强度进行增强,且能够增强地板本体1与前横梁5以及后横梁6的连接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第二加强板3采用如图3和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3和图5,第二加强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加强板3在车身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两个第二加强板3分别位于油泵安装孔6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地板本体1的中部设有油泵安装孔61,第二加强板3设置地板本体1的底面上,用于对地板本体1进行结构增强,两个第二加强板3分别位于油泵安装孔61的两侧。具体的,在车身左右方向上,两个第二加强板3分别位于地板本体1的1/3宽度以及2/3宽度的位置,便于在地板本体1上均匀分布,对地板本体1进行整体的结构增强。
在此基础上,第二加强板3的设置还可以对地板本体1与油箱的连接位置进行局部结构加强,提升油箱在地板本体1下方安装的可靠性。
具体的,第二加强板3的厚度为0.6mm,通过局部加强达到提高地板本体1板面强度的效果,可消除地板本体1厚度对强度提升的限制。现有技术中,多通过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筋结构对油箱上地板进行加强,但设置加强筋会受限于地板厚度的限制,对结构的强度提升作用相对有限。而设置第二加强板3对结构的强度提升作用要比单纯设计加强筋大60%以上,具有更好的强度提升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第二加强板3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第二加强板3的前端设有开口向前的前减重孔32、后端设有开口向后的后减重孔33。
设置在第二加强板3的前减重孔32的开口宽度自后向前逐渐变大,第二加强板3通过位于前减重孔32两侧的板体与地板本体1焊接连接。后减重孔33的开口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变大。前减重孔32和后减重孔33的设置能够减小第二加强板3的材料耗用量,有利于实现轻量化设置。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第二加强板3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的加强凸起31,加强凸起31上设有若干个辅助减重孔34。加强凸起31外周的板体与地板本体1焊接连接,通过加强凸起31实现对地板本体1的结构增强作用。加强凸起31的设置,还便于进行辅助减重孔34的布设,以便减轻第二加强板3的整体重量,实现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具体的,辅助减重孔34设置有多个,多个辅助减重孔34在加强凸起31的前后方向上间隔排布,辅助减重孔34为长圆形孔,且长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在对第二加强板3进行减重的同时,保证第二加强板3的结构强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地板本体1采用如图7和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7和图8,地板本体1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布的前板部11和后板部13;
在车身左右方向上,前板部11的左端与后板部13的左端通过左过渡部121相连,前板部11的右端与后板部13的右端通过右过渡部122相连,左过渡部121自前板部11至后板部13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右过渡部122自前板部11至后板部13逐渐向上倾斜延伸;
在车身左右方向上,后板部13的左端和左过渡部121连接有向左延伸的左翻边部191,后板部13的右端和与右过渡部122连接有向右延伸的右翻边部192;
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前板部11形成第一边线,左过渡部121或右过渡部122形成第二边线,后板部13形成第三边线,左翻边部191或右翻边部192形成第四边线,第三边线的延长线与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围合成主三角框14;第二边线、第三边线和第四边线围合成辅三角框15,主三角框14的面积大于辅三角框15的面积。
前板部11的左端与后板部13的左端通过左过渡部121相连,前板部11的右端与后板部13的右端通过右过渡部122相连,前板部11和后板部13的中部则通过位于左过渡部121和右过渡部122之间的板体进行连接,位于左过渡部121和右过渡部122之间的板体的坡度大于左过渡部121和右过渡部122的坡度,且上述地板本体1一体成型。
左过渡部121和右过渡部122分别与前板部11呈钝角夹角状态,左过渡部121和右过渡部122分别与后板部13呈钝角夹角状态。沿车身前后方向对地板本体1进行纵向剖切,前板部11形成的第一边线,左过渡部121或右过渡部122形成的第二边线,后板部13形成第三边线,左翻边部191或右翻边部192形成第四边线。其中,第三边线向车身前侧延伸的延长线与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围合成结构稳定的主三角框14,利用三角形强度大的特点提升地板本体1的整体强度。
在此基础上,第二边线、第三边线和第四边线围合成辅三角框15,辅三角框15与主三角框14相邻设置且共用第二边线,二者共同形成一个大的三角框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地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主三角框14和辅三角框15的截面积之比为2.5:1,该面积比的选择可有效避免结构模态频率相近产生的共振现象,在提升地板本体1强度的同时,还满足了避频设计需求。
同时,左翻边部191和右翻边部192分别与两个安装区域18具有重合部分,在利用第四边线形成辅三角框15的基础上,还与第一加强板2的顶部连接面21相连。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地板本体1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定义第二加强板3朝向对应的纵梁4的一侧为背离侧;地板本体1具有与两个第二加强板3一一对应的起拱部16,且两个起拱部16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加强板3的背离侧;起拱部16向下凸起,且起拱部16用于与油箱相连。
地板本体1对应油箱的安装点设置了两个向下凸出的起拱部16,起拱部16与地板本体1一体成型,既能够对油箱的安装位置进行结构加强,又能通过向下凸起的结构方便油箱的安装操作。两个起拱部16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加强板3的外侧,且与第二加强板3相邻设置,共同起到增强地板本体1结构强度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起拱部16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起拱部16的下方还罩设有辅助座17,辅助座17与油箱的顶部通过连接件相连。辅助座17在起拱部16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油箱安装点的结构强度,便于通过连接件对油箱进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辅助座17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结构。参见图9,辅助座17的上缘设有若干个分别贴附于地板本体1的底面上的连接部171,其中,至少一个连接部171连接于第二加强板3上。
辅助座17上缘的连接部171焊接连接在地板本体1或者第二加强板3上,保证辅助座17安装的可靠性。具体的,辅助座17的下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连接部171,其中靠近第二加强板3设置的连接部171连接在第二加强板3的底面上,其他连接部171连接在地板本体1上。
连接部171在将辅助座17固定在地板本体1上的同时,间接地对第二加强板3和地板本体1进行连接,使地板本体1、第二加强板3、起拱部16以及辅助座17形成整体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地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降低了结构板件振动灵敏度,衰减了振动传递的幅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油箱上地板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箱上地板结构,该车辆能够通过油箱上地板结构有效地减弱了油泵噪声的结构传递,降低了振动传递灵敏度,使车辆具有良好的NVH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油箱上地板结构,位于两个纵梁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本体,底面左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邻近对应的所述纵梁设置;
两个第一加强板,分别位于所述地板本体的下方,且与两个所述安装区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加强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板具有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区域相连的顶部连接面、与对应的所述纵梁相连的侧部连接面、与前横梁相连的前端部、以及与后横梁相连的后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地板结构还包括贴附于所述地板本体的底面上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前横梁相连、后端与所述后横梁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在车身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位于油泵安装孔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前端设有开口向前的前减重孔、后端设有开口向后的后减重孔,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前横梁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横梁焊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的加强凸起,所述加强凸起上设有若干个辅助减重孔。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本体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布的前板部和后板部;
在车身左右方向上,所述前板部的左端与所述后板部的左端通过左过渡部相连,所述前板部的右端与所述后板部的右端通过右过渡部相连,所述左过渡部自所述前板部至所述后板部逐渐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右过渡部自所述前板部至所述后板部逐渐向上倾斜延伸;
在车身左右方向上,所述后板部的左端和所述左过渡部连接有向左延伸的左翻边部,所述后板部的右端和与所述右过渡部连接有向右延伸的右翻边部;
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所述前板部形成第一边线,所述左过渡部或所述右过渡部形成第二边线,所述后板部形成第三边线,所述左翻边部或所述右翻边部形成第四边线,所述第三边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边线和所述第二边线围合成主三角框;所述第二边线、所述第三边线和所述第四边线围合成辅三角框,所述主三角框的面积大于所述辅三角框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二加强板朝向对应的所述纵梁的一侧为背离侧;
所述地板本体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一一对应的起拱部,且两个所述起拱部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所述背离侧;
所述起拱部向下凸起,且所述起拱部用于与油箱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拱部的下方还罩设有辅助座,所述辅助座与所述油箱的顶部通过连接件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箱上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座的上缘设有若干个分别贴附于所述地板本体的底面上的连接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板上。
10.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箱上地板结构。
CN202221314352.0U 2022-05-27 2022-05-27 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7294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4352.0U CN217294698U (zh) 2022-05-27 2022-05-27 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4352.0U CN217294698U (zh) 2022-05-27 2022-05-27 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4698U true CN217294698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8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4352.0U Active CN217294698U (zh) 2022-05-27 2022-05-27 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4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7887B2 (en) Monocoque vehicle structure
KR20070076462A (ko) 차체의 루프 구조
US1180730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5205067U (zh) 前车体传力构造
CN217294698U (zh) 油箱上地板结构及车辆
CN112298366A (zh) 车身的横梁结构
CN218662036U (zh) 副车架以及车辆
CN217197773U (zh) 一种油箱安装结构、油箱安装总成及汽车
CN216070199U (zh) 一种半承载车架后段连接结构
CN112109811A (zh) 车身结构和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CN220535763U (zh) 车架纵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945324U (zh)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车身纵梁组件及车辆
CN214057236U (zh) 传动轴悬置安装连接板总成
CN217396627U (zh) 后副车架安装座和车辆
CN217435835U (zh) 副车架加强板、副车架和车辆
CN218662041U (zh)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8021845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和车辆
CN218662093U (zh) 减振降噪平台化车身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CN215474288U (zh) 汽车顶盖及具有该汽车顶盖的飞行汽车
CN217835754U (zh) 副车架以及车辆
CN215553571U (zh) 冷却模块框架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8892610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8536866U (zh) 顶盖后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8021196U (zh) 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7835800U (zh) 车辆的地板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