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7858U - 固定座 - Google Patents

固定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7858U
CN218257858U CN202222868893.4U CN202222868893U CN218257858U CN 218257858 U CN218257858 U CN 218257858U CN 202222868893 U CN202222868893 U CN 202222868893U CN 218257858 U CN218257858 U CN 218257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eat cover
flexible
hole
flexi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88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勇
全振
杨蓥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88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7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7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7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座,固定座用于固定车辆扶手,固定座包括:底座、座套和柔性件,底座适于与车身连接,座套适于与扶手连接,柔性件可拆卸地设于座套,座套通过柔性件与底座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使得扶手与车身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可以较好地降低车身晃动对底座与车身连接位置、座套与扶手连接位置的影响,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固定座与车身以及扶手连接位置松动,以保证固定座与车身以及扶手的牢固连接,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Description

固定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定座。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客车凭借其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在城市交通、城际交通等等行业中被广泛使用,例如,人们在日常出行时,通常将乘坐公交车作为首选出行方式,其中,随着车辆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乘客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但在相关技术中,客车中的连接部件通常为金属刚性连接,使得车辆在行驶如遇颠簸时将产生金属摩擦噪声,乘客乘坐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使得扶手与车身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适于与车身连接;座套,所述座套适于与扶手连接;柔性件,所述柔性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座套,所述座套通过所述柔性件与所述底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使得扶手与车身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可以较好地降低车身晃动对底座与车身连接位置、座套与扶手连接位置的影响,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固定座与车身以及扶手连接位置松动,以保证固定座与车身以及扶手的牢固连接,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性件为橡胶件;和/或,所述柔性件的邵氏硬度D满足:65≤D≤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套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柔性件的安装槽,所述柔性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座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金属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柔性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硫化固定,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座套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衬板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设于所述衬板朝向所述柔性件的一侧,所述柔性件朝向所述衬板的一端形成容纳所述固定螺母的容纳槽,所述衬板上形成与所述固定螺母的螺孔相对的第一过孔,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形成与所述第一过孔相对的第二过孔,螺纹紧固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性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周壁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扶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座套与所述底座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套与所述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间隔H和所述柔性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变形量E之间满足:L>E+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柔性件的一侧形成定位凸起,所述柔性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形成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柔性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硫化固定于所述底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套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扶手的装配槽,所述扶手朝向所述座套的一端位于所述装配槽内,所述装配槽的周壁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朝向背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座套背离所述底座一端的表面,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避让缺口之间形成收紧部,所述收紧部至少包括在装配槽径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每对两个所述收紧部上均形成可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扶手形成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扶手以及车身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的柔性件和底座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的柔性件和底座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的柔性件和底座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固定座100;
底座1;定位凸起11;本体12;减重槽13;固定孔14;
座套2;安装槽21;第二过孔22;装配槽23;避让缺口24;收紧部25;第一通孔26;
柔性件3;容纳槽31;定位凹槽32;
连接件4;衬板41;固定螺母42;第一过孔43;
扶手200;第二通孔210;
车身300;第一方向e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100,用于固定车辆的扶手200,即,扶手200通过固定座100与车辆的车身300连接,从而实现扶手200与车身300的安装固定。具体地,固定座100包括:底座1、座套2和柔性件3,底座1适于与车身300连接,座套2适于与扶手200连接,柔性件3可拆卸地设于座套2,即,可以将柔性件3固定安装至座套2上,还可以将柔性件3从座套2上拆下,从而可以实现柔性件3和座套2的独立生产,生产难度低、效率高,并在固定座100的维护操作中,例如,柔性件3或座套2需要更换时,单独替换柔性件3或座套2的难度以及成本低。
进一步地,座套2通过柔性件3与底座1连接。其中,座套2和底座1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柔性件3相较于座套2和底座1的质地较为柔软且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因此,通过柔性件3可以使得座套2和底座1之间形成柔性连接,从而使得扶手200可以通过固定座100与车身300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当车身300剧烈晃动如车辆行驶在较为颠簸的路面时,柔性件3可以较好地降低或者消除车身300的力向扶手200传递,从而可以降低扶手200的晃动幅度,并可以较好地降低车身300晃动对底座1与车身300连接位置、座套2与扶手200连接位置的影响,即,可以较好地防止固定座100与车身300以及扶手200连接位置松动,以保证底座1与车身300之间以及座套2与扶手200之间的牢固连接,同时,可以较好地防止固定座100相对于车身300运动产生的摩擦噪声异响。由此,可以较好地防止固定座100与车身300以及扶手200连接位置松动,以保证固定座100与车身300以及扶手200的牢固连接,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100,底座1适于与车身300连接,座套2适于与扶手200连接,座套2通过柔性件3与底座1连接,使得扶手200与车身300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可以较好地降低车身300晃动对底座1与车身300连接位置、座套2与扶手200连接位置的影响,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固定座100与车身300以及扶手200连接位置松动,以保证固定座100与车身300以及扶手200的牢固连接,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柔性件3为橡胶件。由此,使得柔性件3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同时,可以较好地保证柔性件3的耐磨、耐寒等性能,利于延长固定座100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固定座100的投入成本。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柔性件3由橡胶AA7563HG/T2196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柔性件3的邵氏硬度D满足:65≤D≤70。即,将柔性件3的邵氏硬度控制在65至70的范围内,例如,柔性件3的邵氏硬度可以为65、或66、或67、或68、或70等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制。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因柔性件3的邵氏硬度过小,柔性件3过于柔软导致的扶手200晃动幅度过大,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柔性件3的邵氏硬度过大,柔性件3硬度过高导致的缓冲效果不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座套2形成开口朝向柔性件3的安装槽21,柔性件3背离底座1的一端与安装槽21的底壁连接。也就是说,柔性件3与座套2连接的一端的部分插入安装槽21内,即柔性件3与座套2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槽21内,由此,通过安装槽21的周壁可以较好地遮挡柔性件3与座套2的连接位置,从而可以降低外界因素对柔性件3和座套2连接位置的干扰,以保证柔性件3与座套2的牢固连接,此外,使得座套2对柔性件3位于安装槽21内的部分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利于延长固定座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固定座100还包括连接件4,连接件4为金属件,连接件4与柔性件3背离底座1的一端硫化固定,从而可以较好地保证连接件4与柔性件3的牢固连接。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柔性件3为橡胶件,柔性件3硫化固定在连接件4朝向底座1的一侧,柔性件3与连接件4的粘接强度不低于300N/cm,以保证柔性件3与连接件4的连接强度。
其中,连接件4与座套2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座套2可以与柔性件3为分体式结构,由此,可以较好地降低柔性件3与座套2的连接难度,并且,金属制成的连接件4的结构强度高,可以较好地保证与座套2的连接强度。此外,在后期维护过程中,例如,当座套2损坏时,可以仅将座套2拆下更换即可,降低维护难度以及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4-图6所示,连接件4包括衬板41和固定螺母42,衬板41上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过孔43,固定螺母42设于第一过孔43内,柔性件3朝向衬板41的一端形成容纳固定螺母42的容纳槽31,安装槽21的底壁上形成与第一过孔43相对的第二过孔22,螺纹紧固件适于通过第二过孔22与固定螺母42连接。也就是说,连接件4与座套2之间通过螺栓结构连接,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固定螺母42的连接,可以牢固地将座套2固定在连接件4上,使得连接件4与座套2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安装以及拆卸,并且,通过容纳槽31容纳固定螺母42可以充分的利用安装空间,利于控制连接件4与柔性件3连接后的尺寸。
具体地,在固定座100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首先在衬板41上开孔形成第一过孔43,使得衬板41呈环形,第一过孔43可以与衬板41同轴设置,而后将固定螺母42放入第一过孔43内,例如可以时固定螺母42的外周壁与第一过孔43的内周壁贴合,使得固定螺母42的螺孔与第一过孔43同轴设置,而后将固定螺母42焊接在衬板41上形成连接件4,固定螺母42凸出衬板41朝向柔性件3的一侧端面,并在焊接完成后,在连接件4表面镀锌层Fe/EP.Zn10.c2C,并使其符合Q/FT B018,衬板1在固定螺母42凸出的一侧端面上通过硫化工艺形成柔性件3,从而在硫化过程中柔性件3上形成容纳固定螺母42的容纳槽31,且,硫化形成的柔性件3包裹衬板41的外周壁,以进一步保证柔性件3与连接件4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座套2通过液态模锻工艺生产,并进行抛光或阳极氧化或喷磨处理,座套2上形成开口朝向柔性件3的安装槽21,并在安装槽21的底壁形成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二过孔22,第二过孔22与第一过孔43同轴设置,且第二过孔22的直径不小于螺纹紧固件设有螺纹的部分的直径,螺纹紧固件的插入第二过孔22并与固定螺母42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柔性件3的外周壁与安装槽21的内周壁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安装槽21的内径大于柔性件3的直径,使得柔性件3的外周壁和安装槽21的内周壁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间,从而使得柔性件3在安装槽21的径向方向上产生一定范围内的摆动,进而通过柔性件3形变可以缓冲或消除车身300晃动产生的力,以保证柔性件3的缓冲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扶手200沿第一方向e1延伸,座套2与底座1在第一方向e1上间隔设置。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柔性件3沿第一方向e1被挤压时导致的座套2与底座1接触,此外,可以较好地避免柔性件3产生径向上的变形时座套2与底座1接触,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座套2与底座1接触造成的异响,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座套2与底座1在第一方向e1上的间隔H和柔性件3在第一方向e1上的最大变形量E之间满足:L>E+1mm。即,座套2与底座1在第一方向e1上的间隔大于柔性件3在第一方向e1上的最大变形量,且座套2与底座1在第一方向e1上的间隔和柔性件3在第一方向e1上的最大变形量之间的差值大于1mm,换言之,当柔性件3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挤压产生第一方向e1上的最大变形时,座套2与底座1在第一方向e1上的间隔仍大于1mm。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柔性件3产生第一方向e1的最大变形时底座1与座套2接触,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座套2与底座1接触造成的异响,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5所示,底座1的朝向柔性件3的一侧形成定位凸起11,柔性件3朝向底座1的一侧形成与定位凸起11配合的定位凹槽32,柔性件3朝向底座1的一端硫化固定于底座1。也就是说,定位凸起11位于定位凹槽32内,通过定位凸起11与定位凹槽32的配合,可以较好地避免底座1与柔性件3产生径向上的偏移,以保证底座1与柔性件3的牢固连接,防止柔性件3从底座1上脱落。具体地,在底座1与柔性件3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液态模锻工艺生产底座1,并进行抛光或阳极氧化或喷磨处理,底座1上形成定位凸起11,而后在底座1设有定位凸起11的端面上通过硫化工艺形成柔性件3,在硫化的过程中,柔性件3上形成容纳、包裹定位凸起11的定位凹槽32。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底座1背离柔性件3的端面上形成减重槽13,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固定座100的重量,并同时可以节省固定座100的投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柔性件3在参考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底座1在参考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位于第二投影的外周边缘内,扶手200沿第一方向e1延伸,参考面垂直于第一方向e1。也就是说,底座1在参考面上的投影大于柔性件3在参考面上的投影,其中,底座1与车身300连接,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大底座1与车身300的接触面积,利于提升底座1与车身300的连接强度,并可以较好地避免底座1与车身300连接位置的压力集中。此外,使得柔性件3靠近底座1的中心轴线位置,利于保证柔性件3的缓冲效果,布局合理。
进一步地,如图6-图8所示,底座1上形成沿第一方向e1贯穿的固定孔14,由此,使得紧固件如螺栓结构可以通过固定孔14将底座1固定在车身300上,其中,固定孔14位于柔性件3的外周侧,可以较好地避免柔性件3干涉紧固件的安装,可以较好地降低紧固件的安装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座套2形成开口朝向扶手200的装配槽23,扶手200朝向座套2的一端位于装配槽23内,装配槽23的周壁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避让缺口24,避让缺口24朝向背离底座1的方向延伸至座套2背离底座1一端的表面,任意相邻的两个避让缺口24之间形成收紧部25,收紧部25至少包括在装配槽23径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每对两个收紧部25上均形成可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一通孔26,扶手200形成与第一通孔26相对的第二通孔210。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避让缺口24,使得收紧部25可以在装配槽23的径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扶手200朝向座套2的一端插入装配槽23内,紧固件在通过第一通孔26和第二通孔210将扶手200与收紧部25固定连接时,收紧部25可以在紧固件的推动下朝向靠近装配槽2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形变,从而使得收紧部25可以较好地贴合在扶手200插入装配槽23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由此,可以较好地提升座套2与扶手200的连接强度,以防止扶手200相对于座套2晃动,此外,可在装配槽23径向上形变的收紧部25可以灵活地适配不同管径的扶手200,利于提升固定座100的适用范围。
这里以图7和图8中所示的固定座100为例,即,座套2设有两个避让缺口24,两个避让缺口24在装配槽23的径向上相对设置,两个避让缺口24将装配槽23的周壁间隔为一对收紧部25,两个收紧部25上形成的第一通孔26相对设置。具体地,在扶手200与座套2的装配过程中,首先将扶手200插入装配槽23内,并使得第一通孔26与第二通孔210对齐,螺纹紧固件穿设于第一通孔26和第二通孔210,并通过收紧螺纹紧固件推动两个收紧部25朝向靠近扶手200的外周壁形变,避让缺口24逐渐缩小,两个收紧部25逐渐靠近,直至收紧部25与扶手200的外周壁紧密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是通过其中一个具体示例的描述,以便于理解收紧部25的固定原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这里对收紧部25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例如,收紧部25还可以设置两对、三对等等,每对收紧部25均可以通过对应的螺纹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以增加扶手200与座套2的连接位置,提升扶手200与固定座100的连接强度。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固定座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固定座100包括:底座1、座套2、柔性件3和连接件4。其中,底座1包括:本体12和设于本体12上的定位凸起11,本体12和定位凸起11一体成型。连接件4包括衬板41和固定螺母42,衬板41呈圆环形,衬板41中形成与衬板41同轴的第一过孔43,并将固定螺母42焊接在第一过孔43内,柔性件3呈圆柱形,柔性件3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容纳定位凸起11的定位凹槽32和容纳固定螺母42的容纳槽31,柔性件3的轴向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连接件4连接,座套2形成开口朝向柔性件3的安装槽21和开口背离柔性件3的装配槽23,安装槽21的底壁和装配槽23的底壁形成连通安装槽21和装配槽23的第二过孔22,柔性件3与连接件4连接的一端伸入安装槽21内,螺纹紧固件通过装配槽23插入第二过孔22和第一过孔43并与固定螺母42连接,并保持座套2与底座1的主体在第一方向e1上的间隔H和柔性件3在第一方向e1上的最大变形量E满足:L>E+1mm。
进一步地,扶手200上插入装配槽23的一端上形成第二通孔210,座套2设有两个避让缺口24,两个避让缺口24在装配槽23的径向上相对设置,两个避让缺口24将装配槽23的周壁间隔为一对收紧部25,两个收紧部25上形成的第一通孔26相对设置。在扶手200与座套2的装配过程中,首先将扶手200插入装配槽23内,并使得第一通孔26与第二通孔210对齐,螺纹紧固件穿设于第一通孔26和第二通孔210,并通过收紧螺纹紧固件推动两个收紧部25朝向靠近扶手200的外周壁形变,避让缺口24逐渐缩小,两个收紧部25逐渐靠近,直至收紧部25与扶手200的外周壁紧密贴合。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固定座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座1适于与车身300连接,座套2适于与扶手200连接,座套2通过柔性件3与底座1连接,使得扶手200与车身300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可以较好地降低车身300晃动对底座1与车身300连接位置、座套2与扶手200连接位置的影响,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固定座100与车身300以及扶手200连接位置松动,以保证固定座100与车身300以及扶手200的牢固连接,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固定座,用于固定车辆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适于与车身连接;
座套,所述座套适于与扶手连接;
柔性件,所述柔性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座套,所述座套通过所述柔性件与所述底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为橡胶件;和/或,所述柔性件的邵氏硬度D满足:65≤D≤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套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柔性件的安装槽,所述柔性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金属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柔性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硫化固定,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座套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衬板和固定螺母,所述衬板上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过孔,所述固定螺母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内,所述柔性件朝向所述衬板的一端形成容纳所述固定螺母的容纳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形成与所述第一过孔相对的第二过孔,螺纹紧固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周壁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座套与所述底座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套与所述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间隔H和所述柔性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变形量E之间满足:L>E+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柔性件的一侧形成定位凸起,所述柔性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形成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柔性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硫化固定于所述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套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扶手的装配槽,所述扶手朝向所述座套的一端位于所述装配槽内,所述装配槽的周壁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朝向背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座套背离所述底座一端的表面,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避让缺口之间形成收紧部,所述收紧部至少包括在装配槽径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每对两个所述收紧部上均形成可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扶手形成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
CN202222868893.4U 2022-10-28 2022-10-28 固定座 Active CN218257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8893.4U CN218257858U (zh) 2022-10-28 2022-10-28 固定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8893.4U CN218257858U (zh) 2022-10-28 2022-10-28 固定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7858U true CN218257858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3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8893.4U Active CN218257858U (zh) 2022-10-28 2022-10-28 固定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7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0779B2 (en) Strut mount
US10029513B2 (en)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WO2012056635A1 (ja) タンク用ゴムクッション
CN101932838B (zh) 托辊的支承装置
US20090014930A1 (en) Liquid sealed mou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070235274A1 (en) Composite helmet for body mount
CN218257858U (zh) 固定座
US4667920A (en) Elastic support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fuel pump or the like
CN202200795U (zh) 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
CN202491683U (zh)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装置
CN211567587U (zh) 一种后减震器上支座总成
CN207762192U (zh) 一种金属橡胶关节
CN214274418U (zh) 一种曲轴皮带轮及汽车
CN211809013U (zh) 悬置系统
CN211869067U (zh) 轮毂装饰盖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435291U (zh) 一种轻量化刹车系统连接碗
CN219755189U (zh) 一种用于车辆减振系统的弹簧盘、车辆减振系统及车辆
CN218862821U (zh) 一种压缩机双级隔振悬置结构
CN211730968U (zh) 稳定杆衬套及稳定杆总成
CN214823625U (zh)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固定缓冲块
CN218913009U (zh) 车辆的连通管组件及车辆
CN215883297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悬置及电动车
CN21744097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双管夹
CN210634359U (zh) 衬套结构及车辆
CN202209374U (zh) 一种扭弯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