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6812U - 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6812U
CN218256812U CN202222028357.3U CN202222028357U CN218256812U CN 218256812 U CN218256812 U CN 218256812U CN 202222028357 U CN202222028357 U CN 202222028357U CN 218256812 U CN218256812 U CN 218256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robe
shell
assembly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283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敬杰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283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6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6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6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其中,调平装置包括:探测传感器和容纳部;探测传感器包括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第二探测组件与第一探测组件选择性吸附连接,第二探测组件用于与3D打印机的打印头连接;第一探测组件用于与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接触,以使第二探测组件发出调平信号;容纳部,容纳部设置在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或框架上,用于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分离时,放置第一探测组件。由此,能够获取打印平台上检测点的实际高度,以确保打印产品的第一层与打印平台均匀粘合,同时,在不需要进行调平检测时,第一探测组件放置在容纳部内与打印头不连接,较大程度地减小了打印头的体积。

Description

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3D打印机,如热熔层积型3D打印机,导向架带动打印头下降到预设位置,喷嘴根据产品的截面形状扫描式的向打印平台选择性的喷涂材料,材料冷却后形成打印产品的第一层,导向架进而带动打印头上升一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之上进行第二层的打印,逐层累积实现立体打印。
其中,打印产品的第一层与打印平台的粘附情况非常重要,如果打印平台受到自身问题(如加工平面度)和外部因素(如环境温度、使用时间等)的影响,会使打印平台表面不平整,这样,喷嘴在以预设位置进行喷涂过程中,喷嘴与打印平台上表面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导致产品的第一层在打印平台上的粘合力度不均匀,影响产品的打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平装置和一种3D打印机,能够获取打印平台上检测点的实际高度,以确保打印产品的第一层与打印平台均匀粘合,同时,在不需要进行调平检测时,第一探测组件放置在容纳部内与打印头不连接,较大程度地减小了打印头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平装置,应用于3D打印机,调平装置包括:探测传感器和容纳部;探测传感器包括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第二探测组件与第一探测组件选择性吸附连接,第二探测组件用于与3D打印机的打印头连接;第一探测组件用于与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接触,以使第二探测组件发出调平信号;容纳部,容纳部设置在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或框架上,用于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分离时,放置第一探测组件。
进一步地,第一探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探针和第一复位部,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滑槽,至少部分探针位于滑槽内,第一复位部套设在探针上并且位于滑槽内;其中,探针包括探测杆,第一复位部用于向探测杆施加伸出滑槽的推力。
进一步地,第一探测组件还包括第一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探测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壳体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用于与第二磁吸件吸附,以使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探针还包括遮光部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开设在遮光部上,遮光部和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端,探测杆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是第一壳体相对的两端;第二探测组件还包括检测部,检测部与第二壳体连接,检测部包括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和凹槽,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分别设置在凹槽相对的两侧;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吸附时,遮光部和第一通孔可活动地设置在检测部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探针包括第一子探针和第二子探针,第一子探针包括探测杆,至少部分探测杆位于第一壳体内;第二子探针包括位于第二壳体内的遮光部、第一通孔和抵接部,遮光部与抵接部连接;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吸附时,探测杆与抵接部对应设置,探测杆用于推动抵接部以使遮光部和第一通孔在检测部的凹槽内活动。
进一步地,第一磁吸件套设在第一壳体外,第二磁吸件套设在抵接部外且位于第二壳体内;第一复位部包括第一子复位部和第二子复位部,第一子复位部套设在探测杆上,用于向检测杆施加伸出滑槽的推力;第二子复位部套设在遮光部上且与抵接部抵接,用于向抵接部施加伸出第二壳体的推力;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分离时,至少部分抵接部伸出第二壳体。
进一步地,调平装置还包括偏移测量组件,偏移测量组件设置在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或框架上,并与容纳部连接;偏移测量组件用于与3D打印机的打印头或第一探测组件接触,测量打印头与第一探测组件的偏差值。
进一步地,偏移测量组件包括按压部、开关部、第二复位部和第三壳体,至少部分按压部、开关部和第二复位部均位于第三壳体的内部;按压部的第一端伸出第三壳体外,用于与打印头或第一探测组件接触;按压部的第二端与开关部抵接,用于按压开关部;第二复位部套设在按压部外,用于向按压部施加靠近开关部的推力,第二复位部对开关部的推力小于开关部被触发时的按压力。
进一步地,开关部包括按键和排线接口,按键与排线接口电连接,并且按键与按压部抵接,当按键被按压部按压时,按键与排线接口导通。
进一步地,偏移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和调节杆;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均位于第三壳体内,第二调节块的斜面贴合设置在第一调节块的斜面的上方;第二调节块与开关部固定连接;调节杆包括连接的螺帽和杆体,螺帽位于第三壳体的外部,杆体穿过第三壳体与第一调节块连接;通过转动螺帽以使第一调节块在杆体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调整第二调节块与按压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偏移测量组件还包括盖板,盖板一部分位于第三壳体内,另一部分伸出第三壳体用于与第一探测组件接触;探测杆克服第一复位部向靠近第一壳体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探测组件发出调平信号的作用力,大于探测杆触发按键的按压力。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调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调平装置包括:探测传感器和容纳部,探测传感器包括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在不需要进行调平检测时,探测传感器的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是分开设置的,仅第二探测组件与打印头连接,第一探测组件是放置在容纳部内的,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满足打印头体积较小、结构紧凑的设计需求。当需要对打印平台进行调平检测时,可以使导向组件带动打印头移动,通过第二探测组件与第一探测组件吸附连接,第一探针组件与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接触,以使第二探测组件发出调平信号。3D打印机的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调平信号判定第一探测组件触碰到打印平台,进而记录此时X轴导向架的高度或者打印头的实际高度,以实现调平检测。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述步骤探测打印平台的多个检测点,由此可获得打印平台表面的轮廓高度信息。这样,在打印过程中,根据打印平台表面的轮廓高度信息对打印头的高度进行补偿,能够保证打印头与打印平台的上表面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高度,进而能够使打印的模型的第一层与打印平台的上表面均匀粘合,具有较强的粘附力,减少模型打印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好,粘倾斜造成打印失真的问题,进而提高粘打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探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探测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探测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探针与槽型光耦的一个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探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2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2所示实施例的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6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探测组件与第一探测组件分离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探测组件与第一探测组件吸附连接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探测组件与第一探测组件吸附连接时探针被触发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偏移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偏移测量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偏移测量组件和第一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图24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图24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2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8示出了图27所示实施例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探测组件,11第一壳体,111滑槽,112第一上壳体,113第一下壳体,12探针,121台阶,122遮光部,123第一通孔,124探测杆,125第一子探针,126第二子探针,127抵接部,128环形槽,13第一复位部,131第一子复位部,132第二子复位部,14第一磁吸件,20偏移测量组件,21开关部,211按键,212排线接口,22盖板,221第一凸起结构,222避让孔,23按压部,231第一端,232第二端,24第二复位部,25第一调节块,26螺母,27调节杆,271螺帽,272杆体,28第二调节块,281第一连接件,29第三壳体,291第三上壳体,2911第二通孔,2912第三通孔,292第三下壳体,2921限位槽,2922操作口,30第二探测组件,31第二壳体,311固定孔,312第二前壳体,313第二后壳体,314安装腔,315第一挡筋,316第二挡筋,317滑动口,32电路板,33检测部,331光发射器,332光接收器,333凹槽,34第二磁吸件,35第二连接件,40容纳部,41固定件,50打印机,51打印平台,52打印头,53导向组件,531X轴导向架,532Y轴导向架,533Z轴导向架,5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50,其中,调平装置是应用于3D打印机50的,3D打印机50可以为热熔层积型3D打印机50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打印设备。具体地,3D打印机50还包括打印平台51和打印头52,打印头52可以在打印平台51上喷出熔融的耗材,以形成模型,调平装置用于对3D打印机50的打印平台51进行探测,以实现对打印头52组件的调平。
具体地,如图27和图28所示,3D打印机50包括打印平台51、打印头52、底座54和导向组件53,导向组件53与底座54连接,打印平台51和打印头52均与导向组件53连接,导向组件53用于带动打印头52组件和打印平台51移动,以使调平装置依次与打印平台51上的多个预设的检测点相对应,调平装置用于分别在多个检测点处进行调平检测。
其中,导向组件53包括X轴导向架531、Y轴导向架532、Z轴导向架533。其中,打印平台51通过Y轴导向架532安装在打印机50的底座54上,Z轴导向架533架设在打印平台51两侧,X轴导向架531两端与Z轴导向架533滑动连接,打印头52与X轴导向架531连接,打印头52组件通过X轴导向架531和Z轴导向架533架设在打印平台51上方,打印过程中,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和打印平台51相对移动,以进行打印材料的逐层喷涂。调平装置用于在打印前进行调平检测,旨在使3D打印机50获取调平装置接触到打印平台51时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
如图1、图2、图3、图11、图12和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平装置,包括:探测传感器和容纳部40;探测传感器包括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第二探测组件30与第一探测组件10选择性吸附连接,第二探测组件30用于与3D打印机50的打印头52连接;第一探测组件10用于与3D打印机50的打印平台51接触,以使第二探测组件30发出调平信号;容纳部40,容纳部40设置在3D打印机50的打印平台51或框架上,用于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分离时,放置第一探测组件10。
其中,当需要对打印平台51进行调平检测时,可以使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移动到容纳部40的上方,探测传感器的第二探测组件30吸合第一探测组件10,并且在第一探测组件10与打印平台51接触使第二探测组件30发出调平信号时,探测传感器的第一探测组件10的端部相较于打印头52的端部更靠近打印平台51,这样的设置,使得探测传感器在进行调平时,能够防止打印头52的端部撞击打印平台51而损坏。可以理解的是,框架可以包括导向组件53和底座54,即容纳部40可以设置在导向组件53和底座54上,因此探测传感器的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分离时,第一探测组件10可以放置在3D打印机50的打印平台51、导向组件53、打印机50的底座54中的任一个的容纳部上,即在不需要进行调平检测时,通过控制打印头52沿第一方向移动使第一探测组件10进入容纳部40,再控制打印头52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第二探测组件30远离第一探测组件10,从而探测传感器的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分离,这样的设置,在调平完成后,仅第二探测组件30与打印头52连接,第一探测组件10与打印头52不连接,因此打印头52在打印模型时,第一探测组件10不会碰到模型阻碍打印头52的工作。具体地,第二探测组件30与第一探测组件10选择性吸附连接可以理解为,在3D打印机50的控制下,第二探测组件30可以与第一探测组件10吸附连接,或者第二探测组件30可以与第一探测组件10分离,即第二探测组件30与第一探测组件10可以选择是否吸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3D打印机50还包括主控器,探测传感器的第二探测组件30与主控器电连接,如第二探测组件30与主控芯片连接,当第一探测组件10与3D打印机50的打印平台51接触使第二探测组件30发出调平信号时,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调平信号判定第一探测组件10触碰到打印平台51,进而记录此时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以实现调平检测。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述步骤探测打印平台51的多个检测点,由于每次产生调平信号时,X轴导向架531或打印头52距离打印平台51距离一致,即可得到打印平台51的表面的平整度,即可获得打印平台51表面的轮廓高度信息。这样,在打印过程中,根据打印平台51表面的轮廓高度信息对打印头52的高度进行补偿,能够保证打印头52与打印平台5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高度,进而能够使打印的模型的第一层与打印平台51的上表面均匀粘合,具有较强的粘附力,减少模型打印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好,模型倾斜造成打印失真的问题,进而提高模型打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中,第二探测组件30与3D打印机50的打印头52连接,这里的连接可以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如第二探测组件30直接安装在打印头52上,或者,第二探测组件30安装在其他结构上后间接与打印头52连接,并与打印头52保持固定位置,如第二探测组件30安装在打印头52的轮组支撑板上,打印头52和第二探测组件30分别位于轮组支撑板的两侧,或者第二探测组件30安装在X轴导向架531上。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3D打印机上设置了调平装置,调平装置与打印平台51的多个检测点接触以获得打印平台51的轮廓高度信息,能够使打印的模型的第一层与打印平台51的上表面均匀粘合,具有较强的粘附力,减少模型打印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好,模型倾斜造成打印失真的问题,进而提高模型打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一方面,探测传感器的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吸合时,第一探测组件10的端部相较于打印头52的端部更靠近打印平台51,使得探测传感器在进行调平时,能够防止打印头52的端部撞击打印平台51而损坏;另一方面,在无需进行调平时,第一探测组件10位于容纳部40中,即仅第二探测组件30与打印头52连接,第一探测组件10与打印头52不连接,因此打印头52在打印模型时,第一探测组件10不会碰到模型阻碍打印头52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8所示,第一探测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探针12和第一复位部13,第一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滑槽111,至少部分探针12位于滑槽111内,第一复位部13套设在探针12上并且位于滑槽111内;其中,探针12包括探测杆124,第一复位部13用于向探测杆124施加伸出滑槽111的推力。
具体地,探针12的一部分位于滑槽111内,探测杆124穿过第一壳体11位于滑槽111外,探测杆124用于与打印平台51接触。第一复位部13为复位弹簧,探针12包括与探测杆124连接的台阶121,台阶121位于滑槽111内且与第一壳体11抵接,第一复位部13的一端抵接第一壳体11,第一复位部13的另一端抵接探测杆124的台阶121,第一复位部13处于压缩状态,使得第一复位部13用于向探测杆124施加伸出滑槽111的推力。例如,探测杆124在进行调平检测时,第一复位部13被压缩,台阶121与第一壳体11分离,使得探测杆124向深入滑槽111的方向移动,探测杆124完成某个检测点的检测后,第一复位部13恢复形变的力能够推动探测杆124向远离滑槽111的方向运动并伸出滑槽111,直至台阶121抵接第一壳体11,探测杆124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再进行下一个检测点的检测,直至所有的检测点都完成检测。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探测杆124在进行每个检测点的检测前都可以复位至同一状态,提高了调平装置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方便调平装置进行检测。
其中,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上壳体112和第一下壳体113,第一上壳体112和第一下壳体113之间可以通过卡槽卡扣进行可拆卸连接,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将第一上壳体112和第一下壳体113拆卸后对位于第一壳体11内的探针12、第一复位部13等部件的进行维修或换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节约维修成本。其中,卡槽卡扣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制造成本较低,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下壳体113朝向第一上壳体112的一侧设置两个卡扣,第一上壳体112与卡扣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卡块,通过卡扣和卡块配合,即可快速、便利的实现第一壳体11的拆装,操作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卡扣的数量可以根据卡扣的结构、卡扣的位置合理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探测组件10还包括第一磁吸件14,第一磁吸件14与第一壳体11连接;第二探测组件3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壳体31和第二磁吸件34;第一磁吸件14用于与第二磁吸件34吸附,以使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连接。
其中,第一磁吸件14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上壳体112上,如第一上壳体112的顶部设置有磁吸件安装槽,第一磁吸件14安装在磁吸件安装槽内。第二探测组件30的第二磁吸件34安装在第二壳体31的底部,这样,在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分离的情况下,通过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移动,使第二探测组件30的第二磁吸件34移动到容纳部40的上方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第一磁吸件14对位,第二磁吸件34吸附第一磁吸件14以使第二探测组件30与第一探测组件10连接,通过合理调节导向组件53的运动状态,使得打印头52向合适的方向移动即可使第一探测组件10脱离容纳部40。
具体地,第一磁吸件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磁吸件14分布在第一上壳体112的顶部的相对两端,对应地,第二磁吸件34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二磁吸件34相对的分布在第二壳体31上,通过两个第一磁吸件14和两个第二磁吸件34磁吸连接,能够提高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磁吸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体地,第一磁吸件14可以通过粘结、卡接等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第二磁吸件34可以通过粘结、卡接等方式安装在第二壳体31上。
如图22所示,容纳部40的两侧设置有与两个第一磁吸件14对应的固定件41,固定件41用于将容纳部40固定在3D打印机50的打印平台51或框架上。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件41包括磁性材料,以确保第一探测组件10位于容纳部40的时候,通过第一磁吸件14与固定件41吸附连接,第一探测组件10能够可靠、稳定地放置在容纳部40内。其中,固定件41可以为螺丝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磁性结构,如图9所示,固定件41为螺丝,两个螺丝安装在容纳部40的两侧的槽内,与两个第一磁吸件14相对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吸件14与第二磁吸件34之间的吸附力大于第一磁吸件14与固定件41之间的吸附力,以防止第一磁吸件14与固定件41之间的吸附力过大,第二探测组件30无法将第一探测组件10带离容纳部40。
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壳体31上还设置有固定孔311,通过固定孔311能够将第二探测组件30与打印头52连接,如固定孔311设置在第二壳体31的侧壁上,固定孔311为通孔,打印头52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壳体31的通孔与打印头52的螺纹孔连接,即可将第二探测组件30固定在打印头52上,且能够确保第二探测组件30的底部不被遮挡,以用于安装第二磁吸件34,便于与第一探测组件10进行磁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容纳部40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当第一探测组件10与第二探测组件30分离时,第一探测组件10放置在容纳部40内,当需要调平检测时,可以通过导向组件53带动连接有第二探测组件30的打印头52沿第一方向移动,使第二探测组件30位于第一探测组件10的正上方,然后向下驱动打印头52,第二探测组件30逐渐靠近第一探测组件10即可使第二探测组件30与第一探测组件10吸附连接,然后通过导向组件53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打印头52,即可通过第二探测组件30将与其吸附连接的第一探测组件10脱离容纳部40的容纳槽。
当完成调平检测,需要将第一探测组件10放置在容纳部40的容纳槽时,可以通过导向组件53带动连接有第一探测组件10、第二探测组件30的打印头52沿第一方向移动,将第一探测组件10移动至容纳槽的正上方,然后向下移动打印头52,使第一探测组件10容纳在容纳槽内,然后,通过导向组件53驱动打印头52带动第二探测组件30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这样,第一探测组件10会受限在容纳槽内,与第二探测组件30分离,进而实现第一探测组件10与第二探测组件30的分离放置,且该过程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简化了人工劳动,提高了调平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适于推广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8、图9、图10所示,探针12还包括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第一通孔123开设在遮光部122上,即探针12的杆体未开设有第一通孔123的、能够实现遮光作用的实体部分均可称为遮光部122。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位于第一壳体11的第一端231,探测杆124位于第一壳体11的第二端232,第一端231和第二端232是第一壳体11相对的两端,如探针12的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位于第一壳体11的顶端,探针12的探测杆124位于第一壳体11的底端,其中,遮光部122位于第一通孔123远离探测杆124的一侧,如探测杆124位于探针12的底部,遮光部122位于探针12的顶部。第二探测组件30还包括检测部33,检测部33与第二壳体31连接,检测部33包括光发射器331、光接收器332和凹槽333,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分别设置在凹槽333相对的两侧,如检测部33为光电传感器。
其中,当第一磁吸件14与第二磁吸件34吸附连接时,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可活动地设置在检测部33的凹槽333内。如在探针12处于自由状态下,即探针12的探测杆124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探针12的遮光部122位于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之间,使得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隔断,即光接收器332无法接收到光发射器331的光信号。当探针12的探测杆124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如探测杆124与打印平台51接触,探测杆124向插入滑槽111内的方向移动,带动遮光部122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通孔123移动到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之间,光发射器331的光信号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23传递到光接收器332,光接收器332的信号发生改变,进而能够发出调平信号。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探测组件30还设置有电路板32,电路板32设置有接口,检测部33与接口电连接,检测部33的调平信号通过电路板32的接口进行传输。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32的接口与打印机50的主控器电连接,进而通过接口能够将调平信号传输至打印机50的主控器。具体地,检测部33安装在电路板32上,电路板32通过第二连接件35安装在第二壳体31上,如第二连接件35可以为螺丝等。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示例中,探针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如图3、图8和图10所示,探针12的探测杆124、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为一体式结构,第一通孔123位于遮光部122和探测杆124的两侧,初始状态下,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暴露于第一壳体11的外部。当打印头52带动第二探测组件30移动吸附第一探测组10件后,探针12的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可活动地设置在检测部33的凹槽333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具体示例中,如图11、图12、图13、图16和图17所示,探针12为分体式结构,探针12包括第一子探针125和第二子探针126,第一子探针125包括探测杆124,至少部分第一子探针125位于第一壳体11内,即至少部分探测杆124位于滑槽111内;第二子探针126包括位于第二壳体31内的遮光部122、第一通孔123、抵接部127,遮光部122与抵接部127连接,第一通孔123开设在遮光部122上,如遮光部122实际为杆体,杆体未开设有第一通孔123的实体部分均能实现遮光作用,即可称为遮光部122。具体地,第一通孔123和抵接部127分别位于遮光部122相对的两端,如抵接部127与遮光部122的底端连接,第一通孔123开设在遮光部122远离抵接部127的一端,如第一通孔123位于遮光部122的顶端部分,并与顶端具有较小距离。当第一磁吸件14与第二磁吸件34吸附时,探测杆124与抵接部127对应设置,探测杆124用于推动抵接部127以使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在检测部33的凹槽333内活动。
具体地,第一磁吸件14套设在第一壳体11外,第二磁吸件34套设在抵接部127外且位于第二壳体31内;第一复位部13包括第一子复位部131和第二子复位部132,第一子复位部131套设在探测杆124上,用于向检测杆124施加伸出滑槽111的推力;第二子复位部132套设在遮光部122上且与抵接部127抵接,用于向抵接部127施加伸出第二壳体31的推力;当第一磁吸件14与第二磁吸件34分离时,至少部分抵接部127伸出第二壳体31。
其中,如图16、图17、图18所示,第一探测组件10的第一壳体11可以由第一上壳体112和第一下壳体113可拆卸连接组成,以方便位于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子探针125的探针12等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如第一上壳体112和第一下壳体113通过卡钩卡槽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上壳体112可以为卡扣帽,第一下壳体113的外壁设置有卡槽,卡扣帽通过卡槽可拆卸地卡设在第一下壳体113上;第一壳体11内开设有滑槽111,滑槽111贯穿第一上壳体112和第一下壳体113,第一子探针125的探测杆124滑动设置于滑槽111内,以使探测杆124可从第一上壳体112和/或第一下壳体113伸出外界,其中,探测杆124的周侧设置有台阶121,台阶121与第一下壳体113的部分形状相匹配,第一复位部13包括位于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子复位部131。其中,第一子复位部131套设在探测杆124的周侧,并压缩在第一上壳体和台阶121之间,第一子复位部131用于向探测杆124施加远离滑槽111的推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8所示,当第一探测组件10处于初始状态下,即第一磁吸件14与第二磁吸件34分离时,探测杆124的顶端不突出于第一上壳体112,如探测杆124的顶端与第一上壳体112的顶端平齐设置,或者,探测杆124的顶端略低于第一上壳体112的顶端。探测杆124的底端突出于第一下壳体113,以确保第一探测组件10被第二探测组件30吸附离开容纳部后,探测杆124的底端能够顺利与打印平台51等外物抵接。如图20所示,当第一探测组件10处于调平状态时,即第一磁吸件14与第二磁吸件34吸附时,探测杆124与打印平台抵接,探测杆124从第一上壳体112伸出,推动抵接部127移动,以使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在检测部33的凹槽内移动。
通过本实施例,将探针12分体式设置,第一子探针125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第二子探针126设置在第二壳体31内,由于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设置在第二子探针126上,所以遮光部122和第一通孔123与检测部33的凹槽333的预定位置可提前设置,以保证在调平检测的过程中,检测部33可以准确检测到探针的状态,调平装置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其中,检测部33的结构如图15所示。
其中,如图12、图13、图14所示,第二探测组件30的第二壳体31可以由第二前壳体312和第二后壳体313可拆卸连接构成,以方便对位于第二壳体31内的第二子探针126、检测部33等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如第二前壳体312和第二后壳体313可以通过卡钩卡扣等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二前壳体312和第二后壳体313合围成安装腔314,安装腔314的底部设置有贯穿第二壳体31底部的滑动口317,第二子探针126的探针12中的一部分通过滑动口317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314内,另一部分突出于滑动口317位于第二壳体31的外部。
具体地,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9所示,第二壳体31的安装腔31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挡筋315和第二挡筋316,第一挡筋315位于第二挡筋316的下方,第二磁吸件34套设在第二子探针126的探针12的抵接部127的周侧,并位于安装腔314的内底壁和第一挡筋315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探针12的第二子探针126相对于第二磁吸件34可活动。部分抵接部127突出在滑动口317的外部。抵接部127靠近遮挡部122的一端沿遮挡部122的周侧开设有环形槽128,第二子复位部132套设在环形槽128内,并抵接在环形槽128的槽底和第二挡筋316之间,第二子复位部132用于向抵接部127施加远离滑动口317的推力,以使第二探测组件30在初始状态下,即未与第一探测组件10连接时,第二子探针126的遮光部122位于检测部的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的下方,即光发射器331能够接受到光接收器332的信号。
由此,如图20所示,当第一磁吸件14与第二磁吸件34吸附连接时,第一上壳体112与第二壳体31的底部接触,第一子探针125与第二子探针126相对设置,抵接部127在第一子探针125的作用下会向上运动,进而使第二子探针126的遮光部122位于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之间,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隔断,即光接收器332无法接收到光发射器331的光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在此过程中,第一子探针125并不受外力的作用,即探针12的探测杆124并未与打印平台51或其他部件抵接。
如图21所示,当探针12的探测杆124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如探测杆124与打印平台51接触,探测杆124向插入滑槽111内的方向移动,带动抵接部127、遮光部122同步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通孔123移动到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之间,光发射器331的光信号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23传递到光接收器332,光接收器332的信号发生改变,进而能够发出调平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探针12设置为分体设置的第一子探针第一子探针125和第二子探针126,第一子探针125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第二子探针126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壳体31上,而位于第二壳体内的探针12在初始状态下,即可位于检测部33的凹槽333内,并位于光发射器331的下方,使得在调平检测的过程中,第二子探针126探针12不需要与检测部33重新进行对位,只要第二子探针126探针12在第一子探针第一子探针125探针12的推动下,即可沿检测部33的凹槽333移动,简化了探针12需要与检测部33的凹槽333进行对位的步骤,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调平检测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22、图23、图24图25和图26所示,调平装置还包括偏移测量组件20,偏移测量组件20设置在3D打印机50的打印平台51或框架上,并与容纳部40连接;偏移测量组件20用于与3D打印机50的打印头52或探测传感器接触,测量打印头52与探测传感器的偏差值。
其中,框架可以包括导向组件53和打印机50的底座54,即偏移测量组件20可以设置在打印平台51、导向组件53、底座54中的至少一个上,通过偏移测量组件20与容纳部40连接,此时偏移测量组件20与容纳部40相邻设置,在测量打印头52与探测传感器的偏差值时,可以先驱动打印头52与偏移测量组件50接触记录第一数据,然后再驱动打印头52以使第二探测组件30与容纳部40中的第一探测组件10吸附连接,控制第一探测组件10与偏移测量组件50接触记录第二数据,最后根据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算出偏差值。通过本实施例,偏移测量组件20与容纳部40相邻设置,使得驱动打印头52运动的路程较短。由于探测传感器在进行调平检测且第二探测组件30发出调平信号时,打印头52的喷嘴与打印平台51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偏移测量组件20测量出第一探测组件10与喷嘴之间的偏差值,就可以根据这个偏差值调整喷嘴与打印平台51之间的距离,以确保打印模型时模型的第一层可以与打印平台51的表面更好地贴合,具有较强的粘附力。
通过在3D打印机上设置偏移测量组件20,计算出探测传感器与打印头52的喷嘴之间的偏差值,再根据这个偏差值调整喷嘴与打印平台51之间的距离,可以确保打印模型时模型的第一层可以与打印平台51的表面更好地贴合,具有较强的粘附力,提高模型的打印质量;同时,与相关技术中的调平装置需要人为输入补偿值来调整打印头喷嘴与打印平台的距离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免去调平完成后用户手动调整喷嘴与打印平台51距离的步骤,实现了全自动打印,而且调整的精确度更高,提高了调平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而相关技术中的补偿值在每次调平以后均需要用户输入的调平装置,对于一般不了解打印机的用户使用,容易输入过大的补偿值造成喷嘴刮蹭打印平台,或者需要反复多次输入补偿值来修正打印头喷嘴与打印平台的合适距离,进而存在损坏打印机或增强劳动操作的可能性。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偏移测量组件20的设置,在解决调平检测的问题的同时,实现了自动测量打印头52的喷嘴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根据偏差值能够计算正确的补偿值,以使导向组件53能够根据补偿值自动调整打印头52的喷嘴与打印平台51的距离,提高了调平装置的智能化程度,解决用户手动输入补偿值的问题,简化了用户操作,并有利于提高打印头52的喷嘴与打印平台51距离调整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快速性,且有利于提高打印机50的使用寿命,适于推广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2、图23和图26所示,偏移测量组件20包括按压部23、开关部21、第二复位部24和第三壳体29,至少部分按压部23、开关部21和第二复位部24均位于第三壳体29的内部;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伸出第三壳体29外,用于与打印头52或第一探测组件10接触;按压部23的第二端232与开关部21抵接,用于按压开关部21;第二复位部24套设在按压部23外,用于向按压部23施加靠近开关部21的推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开关部21是一个可以被触发的开关电路。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开关部21包括按键211和排线接口212,按键211与排线接口212电连接,并且按键211与按压部23抵接,当按键211被按压部23按压时,按键211与排线接口212导通。可以理解的是,排线接口212与打印机50的主控器电连接,进而通过排线接口212能够将按键211被触发的信号传输至打印机50的主控器。
其中,当按压部23被按压以触发开关部21时,按键211被按压以使按压部23向靠近第三壳体29的方向移动;撤去对按压部23的作用力时,开关部21复位回弹所产生的力推动开关部21向上运动,以回到原来的位置。
在一具体示例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测量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首先,在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分离设置的情况下,即第一探测组件10位于容纳部40内时,可以利用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移动至按压部23的上方,然后使打印头52的喷嘴向靠近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的方向移动至与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抵接,并继续移动打印头52,直至按压部23将按键211按压并触发按键211闭合,此时,按键211被触发的信号可以通过排线接口212传输至打印机50的主控器,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排线接口212的信号判定开关部21的按键211被按压并触发动作,进而记录此时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记录为Z1。
其次,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移动,使第二探测组件30与第一探测组件10吸附连接,然后将第一探测组件10移动至按压部23的上方,然后使探针12向靠近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的方向移动至与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抵接,并继续移动打印头5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探测杆124克服第一复位部13向靠近第一壳体11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探测组件30发出调平信号的作用力,小于探测杆124触发按键211的按压力,因此,打印头52带动探针12在继续靠近按压部23的过程中,探针12的探测杆124会受到外力向上移动,使得位于检测部33的凹槽333内的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之间的遮光部122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通孔123位于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之间,进而使得检测部33能够发出调平信号,并且按键211未被触发,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调平信号判断探针12与按压部23接触,进而记录此时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记录为Z2。
因此,根据Z1和Z2即可确定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P,如P=Z1-Z2,P可以理解为打印头52的喷嘴的底端与吸附连接在第二探测组件30上的、处于自由状态下的探针12底端的距离差。根据该距离差即可确定补偿值来调增打印头52的喷嘴到打印平台51的距离。其中,由于上述实施例中探测传感器与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接触以记录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时不会触发按键211闭合,而打印头52与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接触以记录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时会触发按键211闭合,因此记录的数据Z1和Z2中引入了按压部23的移动距离的误差,将按压部23的移动距离定义为按压部23的偏差P1,为了确保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的准确性,可以将按压部23偏差P1记入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的计算过程中,即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P=Z1-Z2+P1,并将该数据保存在打印机50的主控器中。
在另一具体示例中,探测杆124克服第一复位部13向靠近第一壳体11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探测组件30发出调平信号的作用力,大于探测杆124触发按键211的按压力,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测量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首先,如上述具体示例中的第一步骤相同,在第一探测组件10和第二探测组件30分离设置的情况下,利用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的喷嘴按压按压部23,直至按压部23将按键211按压并触发按键211动作,利用打印机50的主控器记录此时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记录为Z1。
其次,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移动,使第二探测组件30与第一探测组件10吸附连接,然后将第一探测组件10移动至按压部23的上方,然后使探针12向靠近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的方向移动至与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抵接,并继续移动打印头52。此种情况下,由于探测杆124克服第一复位部13向靠近第一壳体11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探测组件30发出调平信号的作用力,大于探测杆124触发按键211的按压力,因此,打印头52带动探针12在继续靠近按压部23的过程中,探测杆124会使按压部23将触发按键211闭合,并且第二探测组件30未能发出调平信号,此时,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排线接口212的信号判定开关部21的按键211被按压并触发动作,进而记录此时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记录为Z2。
因此,根据Z1和Z2即可确定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P如,P=Z1-Z2。可以理解的是,在该种情况下,探测传感器与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接触以记录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时触发了按键211闭合,打印头52与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接触以记录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时也触发了按键211闭合,因此消除了按压部23的移动距离的偏差P1,使得按压部23的偏差不会影响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P的确定,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确定的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调平装置的探针12与打印平台51接触,获取打印平台51的轮廓信息,并获取对应探测点时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举例而言,假设打印机50在任一探测点探针12触发时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为Zr,那么为使打印头52与打印平台距离为打印模型首层的材料厚度m,则此时打印头52打印首层时坐标为Z,Z=Zr-P+m。将此公式保存在打印机50的主控器中,使得打印机50能够实现自动调平,并在打印前能够将打印头52调整至与打印平台51的合适位置处,以进行首层材料打印,能够使使粘附在打印平台51表面的打印产品的第一层与打印平台51均匀粘合,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减少产品打印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好,产品倾斜造成打印失真的问题,进而提高产品打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在上述过程中,用户只需选择调平按钮,打印机50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完成打印机50的调平及补偿量的自动计算过程,减少了人为的操作,实现了全自动调平。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偏移测量组件20也可以与其他调平装置配合使用。如本实用新型中的调平装置为探针式调平装置,对于包括接近传感器等接近式调平装置,仍可以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偏移测量组件20配合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22、图23和图26所示,偏移测量组件20还包括第一调节块25、第二调节块28和调节杆27。第一调节块25和第二调节块28均位于第三壳体29内,第二调节块28的斜面贴合设置在第一调节块25的斜面的上方。第二调节块28与开关部21固定连接,如开关部21通过第一连接件281固定在第二调节块28上,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81可以为螺栓,如开关部21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调节块28的顶部。调节杆27包括连接的螺帽271和杆体272,螺帽271位于第三壳体29的外部,杆体272穿过第三壳体29与第一调节块25连接。通过转动螺帽271以使第一调节块25在杆体272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调整第二调节块28与按压部23伸出第三壳体29外的长度;第二复位部24套设在按压部23外,用于向按压部23施加靠近开关部21的推力,使得按压部23与开关部21保持在合理距离内,确保按压部23被按压合适距离后能够触发开关部21的按键211动作,进而确保调平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按压部23和开关部21之间存在缝隙。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在不进行打印头和探测传感器的偏移测量时第二复位部24触发开关部21,第二复位部24对开关部21的推力小于开关部21被触发时的按压力。
其中,第三壳体29包括第三上壳体291和第三下壳体292,第三上壳体291和第三下壳体292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偏移测量组件20的装配和维修,如可以将第三上壳体291和第三下壳体292拆卸分离后,对位于第三壳体29内的按压部23、开关部21、第二复位部24、第一调节块25、第二调节块28进行维修或换件,操作方便,有利于降低维修换件成本。
其中,杆体272的延伸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第三上壳体291和第三下壳体292沿竖直方向上下分布,第三下壳体292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槽2921和贯穿限位槽2921的操作口2922,调节杆27的螺帽271位于限位槽2921内,并与操作口2922相对设置,使得通过操作口2922可以对螺帽271进行操作以调节第一调节块25在杆体272的延伸方向上移动。
其中,如图25所示,第一调节块25内设置有螺母26,调节杆27的周侧设置有螺纹结构,调节杆27插设于第一调节块25内与螺母26连接,以确保调节杆27旋转能够带动第一调节块25在杆体272的延伸方向上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2至图26所示,偏移测量组件20还包括盖板22,盖板22一部分位于第三壳体29内,另一部分伸出第三壳体29用于与第一探测组件10接触。
其中,盖板22可以位于开关部21远离第二调节块28的一侧,如盖板22位于开关部21的上方,第二调节块28位于开关部21的下方,盖板22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221和避让孔222,第一凸起结构221穿设于第三上壳体291,如第三上壳体29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2911,第一凸起结构221穿设于第二通孔2911,并暴露在第三壳体29的外部,避让孔222用于避让开关部21的按键211,第二复位部24套设在按压部23的外侧,并压缩在第三上壳体291和盖板22之间。其中,第三上壳体291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供按压部23穿过的第三通孔2912,以确保部分按压部23能够暴露在第三壳体29的外部。这样,通过转动螺帽271以使第一调节块25在杆体272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调整第二调节块28与按压部23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复位部24压缩在第三上壳体291和盖板22之间,使得第二复位部24会给盖板22一定的力,使得第二复位部24会根据第二调节块28在竖直方向的位置,确保按压部23与开关部21保持在合理距离内,确保按压部23被按压合适距离后能够触发开关部21的按键211动作,进而确保调平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测量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
首先,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移动,使第二探测组件30与第一探测组件10吸附连接,然后将第一探测组件10移动至盖体的第一凸起结构221的上方,然后使探针12向靠近第一凸起结构221的方向移动,打印头52带动探针12在继续靠近按压部23的过程中,探针12的探测杆124会受到外力向上移动,使得位于检测部33的凹槽333内的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之间的遮光部122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通孔123位于光发射器331和光接收器332之间,进而使得检测部33能够发射调平信号,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调平信号判断探针12与按压部23接触,进而记录此时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记录为D1。
其次,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移动,将第一探测组件10放置在容纳部40中与第二探测组件30分离。
再次,利用导向组件53带动打印头52移动至按压部23的上方,然后使打印头52的喷嘴向靠近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的方向移动至与按压部23的第一端231抵接,并继续移动打印头52,直至按压部23将按键211按压并触发按键211动作,此时,按键211被触发的信号可以通过排序接口传输至打印机50的主控器,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排线接口212的信号判定开关部21的按键211被按压并触发动作,进而记录此时X轴导向架531的高度或者打印头52的实际高度,记录为D2。
因此,根据D1和D2即可确定打印头52与第一探测组件10的偏差值P,P=D1-D2。可以理解的是,在该种情况下,需要考虑第一凸起结构221的顶部与按压部23的顶部的高度差P2,还要考虑按压部23移动距离的偏差P1,其中,第一凸起结构221的顶部与按压部23的顶部的高度差P2可以为结构设计时的固定值,包括第一凸起结构221的顶部位于按压部23的顶部的上方的情况,以及第一凸起结构221的顶部位于按压部23的下方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如图27和图28所示,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50,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调平装置。由于3D打印机50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调平装置,因此具有上述调平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50,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调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3D打印机,所述调平装置包括:
探测传感器和容纳部;
所述探测传感器包括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所述第二探测组件与所述第一探测组件选择性吸附连接,所述第二探测组件用于与所述3D打印机的打印头连接;
所述第一探测组件用于与所述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接触,以使所述第二探测组件发出调平信号;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置在所述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或框架上,用于所述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分离时,放置所述第一探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探针和第一复位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滑槽,至少部分所述探针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复位部套设在所述探针上并且位于所述滑槽内;
其中,所述探针包括探测杆,所述第一复位部用于向所述探测杆施加伸出所述滑槽的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探测组件还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所述第二探测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壳体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吸附,以使所述第一探测组件和所述第二探测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针还包括遮光部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遮光部上,所述遮光部和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所述探测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是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两端;
所述第二探测组件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检测部包括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和凹槽,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
当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吸附时,所述遮光部和所述第一通孔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检测部的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针包括第一子探针和第二子探针,所述第一子探针包括所述探测杆,至少部分所述探测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子探针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遮光部、所述第一通孔和抵接部,所述遮光部与所述抵接部连接;
当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吸附时,所述探测杆与所述抵接部对应设置,所述探测杆用于推动所述抵接部以使所述遮光部和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检测部的凹槽内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吸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外,所述第二磁吸件套设在所述抵接部外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第一复位部包括第一子复位部和第二子复位部,所述第一子复位部套设在所述探测杆上,用于向所述探测杆施加伸出所述滑槽的推力;所述第二子复位部套设在所述遮光部上且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用于向所述抵接部施加伸出所述第二壳体的推力;当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分离时,至少部分所述抵接部伸出所述第二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平装置还包括偏移测量组件,所述偏移测量组件设置在所述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或框架上,并与所述容纳部连接;
所述偏移测量组件用于与所述3D打印机的打印头或所述探测传感器接触,测量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探测传感器的偏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移测量组件包括按压部、开关部、第二复位部和第三壳体,至少部分所述按压部、所述开关部和所述第二复位部均位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
所述按压部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第三壳体外,用于与所述打印头或所述第一探测组件接触;所述按压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部抵接,用于按压所述开关部;所述第二复位部套设在所述按压部外,用于向所述按压部施加靠近所述开关部的推力,所述第二复位部对所述开关部的推力小于所述开关部被触发时的按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包括按键和排线接口,所述按键与所述排线接口电连接,并且所述按键与所述按压部抵接,当所述按键被所述按压部按压时,所述按键与所述排线接口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和调节杆;
所述第一调节块和所述第二调节块均位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二调节块的斜面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块的斜面的上方;所述第二调节块与所述开关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包括连接的螺帽和杆体,所述螺帽位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外部,所述杆体穿过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调节块连接;
通过转动所述螺帽以使所述第一调节块在所述杆体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二调节块与所述按压部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测量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壳体内,另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三壳体用于与所述第一探测组件接触;
所述探测杆克服所述第一复位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探测组件发出调平信号的作用力,大于所述探测杆触发所述按键的按压力。
12.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平装置。
CN202222028357.3U 2022-08-02 2022-08-02 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Active CN218256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8357.3U CN218256812U (zh) 2022-08-02 2022-08-02 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8357.3U CN218256812U (zh) 2022-08-02 2022-08-02 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6812U true CN218256812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5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28357.3U Active CN218256812U (zh) 2022-08-02 2022-08-02 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6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61492A1 (en) Method of adjusting nozzle clearance of liquid coater and liquid coater
US5523678A (en) Contact mechanism for transportation comprising suction unit equipped with floating mechanism
CN218256812U (zh) 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CN108957138B (zh) 一种高散热线缆电阻率检测仪
CN115256937A (zh) 调平装置和3d打印机
CN115320096A (zh) 调平方法、计算机程序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12572666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测试装置
TWI727373B (zh) 測試治具及測試機台
CN214492129U (zh) 打印平台平面度自动测量装置及打印机
CN213631982U (zh) 一种轨迹式探针弹力自动反馈测量机构
CN218876285U (zh) 平面检测装置和快速成型设备
CN213579225U (zh) 一种电池尺寸测量装置
CN212242690U (zh) 打印机高度检测装置
JPS63223648A (ja) 見当合わせ装置
CN212207581U (zh) 电路板测试设备
CN111665650A (zh) 液晶面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20499960U (zh) 触碰感测装置和立体成型设备
CN112098840A (zh) 测试电动牙刷振幅频率的设备
CN112711348A (zh) 触控功能检测设备
CN111257737A (zh) 电路板测试设备
CN212171319U (zh) 一种3d打印机及其调平侦测头、打印头
JP2003065703A (ja) 基板の反り測定方法
JP2001296120A (ja) 球面計
CN114632669B (zh) 校正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CN217183478U (zh) 一种tws耳机压感及触感灵敏度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