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9641U - 一种高效混拌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混拌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9641U
CN218249641U CN202222091001.4U CN202222091001U CN218249641U CN 218249641 U CN218249641 U CN 218249641U CN 202222091001 U CN202222091001 U CN 202222091001U CN 218249641 U CN218249641 U CN 218249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stirrer
shaft
feeding pip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910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明
魏东金
李元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ida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id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ida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id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910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9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9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9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混拌机,包括支撑架,还包括:第一搅拌机,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两个所述第一搅拌机的顶部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料管、且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一出料管;第二搅拌机,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机的下方,所述第二搅拌机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进料管、且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管;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出料管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料管连通。通过两个第一搅拌机分别对一种粉末和一种溶液进行初次搅拌,再通过第二搅拌机对两种混合物再次搅拌,提高物料的混合均匀度,进而提高混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混拌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混拌机。
背景技术
混拌机也叫搅拌机,是用于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的机器,广泛应用于植物纤维回收利用、建筑等各个领域。
对于植物纤维回收利用行业的制胶工艺,通常需要利用混拌机将两种粉末与两种溶液进行混合搅拌。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搅拌作业,通常将两种粉末与两种溶液一起投入到混拌机内,然后通过混拌机进行混合搅拌。
然而,两种粉末与两种溶液一起投入混拌机内,由于物料相对较多,不利于各分子之间的相对运动,影响物料的均匀混合度,从而影响搅拌效果,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混拌机,具有提高混拌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混拌机,包括支撑架,还包括:
第一搅拌机,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两个所述第一搅拌机的顶部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料管、且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一出料管;
第二搅拌机,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机的下方,所述第二搅拌机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进料管、且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管;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出料管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料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一种粉末和一种溶液投入第一搅拌机,然后通过该第一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并得到混合物。同时,将另外一种粉末和另外一种溶液投入另一个第一搅拌机内,然后通过该第一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并得到混合物。随后,两种混合物共同进入第二搅拌机,再利用第二搅拌机对其进行混合搅拌。通过两个第一搅拌机分别对一种粉末和一种溶液进行初次搅拌,再通过第二搅拌机对两种混合物再次搅拌,减少每次物料的量,使得各分子能够先进行混合,有效提高物料的混合均匀度,进而提高混拌效果。同时,此设计还能降低第二搅拌机的工作负担,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搅拌机包括:
罐体,起储存作用;
搅拌轴,竖直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底壁;
搅拌轮,数量为多个,且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搅拌轴上;
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罐体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控制搅拌轴带动多个搅拌轮转动,然后多个搅拌轮即可对物料进行混拌,操作便捷、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进料管内,且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第二进料管内的一端固定套设有螺旋搅拌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种混合物进入到第一进料管时,搅拌轴带动螺旋搅拌叶转动,此时,螺旋搅拌叶能够对两种混合物进行预混合作业,既能降低第二搅拌机的工作负担,又能提高搅拌效果,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搅拌轴带动螺旋搅拌叶转动,节省驱动源,提高各部件的联动效果,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如此,螺旋搅拌叶转动的过程中,还能对混合物提供竖直向下的推力,从而使得混合物能够快速进入到罐体内,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罐体的内壁水平固定连接有分流网,所述分流网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让位孔,所述搅拌轴转动穿设于所述让位孔内,且多个所述搅拌轮分别位于所述分流网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合物进入到罐体内时,混合物先落在分流网上,然后混合物通过分流网的网孔落入罐体底部。通过设置分流网,降低物料堆积在罐体底部的风险,从而提高各分子之间的相对运动效果,进而提高混拌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流网成拱形状布置,且所述分流网的拱面朝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拱形的分流网,对物料具有良好的导向效果,使得物料能够尽可能均匀的洒落在罐体的整个底部,进一步降低物料堆积的风险,既能方便搅拌,又能提高搅拌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与所述分流网的上表面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轴带动刮料板转动,然后刮料板对分流网表面的物料进行刮铲,使得物料能够快速落下,提高落料效率。同时,刮料板对物料进行刮铲的过程中,还能促进物料的混合,进一步提高混拌效果。不仅如此,通过搅拌轴带动刮料板转动,节省驱动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底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轮,所述搅拌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罐体的外部并固定套设有从动轮,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控制驱动轮和皮带转动,然后皮带即可驱动从动轮带动搅拌轴转动,此驱动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便利,从而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轮的叶片呈倾斜状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搅拌轮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促进物料沿搅拌轴的周向方向以及轴向方向的运动效果,从而促进物料各分子的充分混合,进而提高混拌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两个第一搅拌机分别对一种粉末和一种溶液进行初次搅拌,再通过第二搅拌机对两种混合物再次搅拌,提高物料的混合均匀度,进而提高混拌效果;
2.通过设置分流网,降低物料堆积在罐体底部的风险,从而提高各分子之间的相对运动效果,进而提高混拌效率;
3.通过设置拱形的分流网,对物料具有良好的导向效果,使得物料能够尽可能均匀的洒落在罐体的整个底部,进一步降低物料堆积的风险,既能方便搅拌,又能提高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第一搅拌机;3、第一进料管;4、第一出料管;5、第二搅拌机;51、罐体;52、搅拌轴;53、搅拌轮;6、第二进料管; 7、第二出料管;8、驱动件;81、电机;82、驱动轮;83、从动轮;9、螺旋搅拌叶;10、分流网;11、让位孔;12、刮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高效混拌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搅拌机2,两个第一搅拌机2的顶部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料管3,并且两个第一搅拌机2的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一出料管4。
参照图1,支撑架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机5,第二搅拌机5位于第一搅拌机2的下方,第二搅拌机5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进料管6,并且第二搅拌机5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管7。同时,两个第一出料管4分别与第二进料管6 连通,第一出料管4和第二出料管7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图中未视出)。
将一种粉末和一种溶液投入第一搅拌机2,然后通过该第一搅拌机2对其进行搅拌并得到混合物。同时,将另外一种粉末和另外一种溶液投入另一个第一搅拌机2内,然后通过该第一搅拌机2对其进行搅拌并得到混合物。随后,两种混合物共同进入第二搅拌机5,再利用第二搅拌机5对其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实现混拌作业。
参照图1,第二搅拌机5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上的罐体51,第二进料管6和第二出料管7分别与罐体51连通。罐体51的底壁竖直转动连接有搅拌轴52,搅拌轴52上固定套设有多个搅拌轮53,多个搅拌轮53沿搅拌轴 52的轴向方向均匀分布。罐体51上设置有驱动件8,驱动件8用于驱动搅拌轴52转动。
参照图1,搅拌轮53的叶片呈倾斜状布置,并且相邻两个搅拌轮53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促进物料沿搅拌轴52的周向方向以及轴向方向的运动效果,从而促进物料各分子的充分混合,提高混拌效果。
参照图1,驱动件8包括固定连接于罐体51底部的电机81,电机8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轮82,搅拌轴52的底端延伸至罐体51的外部并固定套设有从动轮83,并且驱动轮82和从动轮83通过皮带连接。通过电机81 控制驱动轮82和皮带转动,然后皮带即可驱动从动轮83带动搅拌轴52转动。
参照图1,搅拌轴52的顶端延伸至第二进料管6内,并且搅拌轴52位于第二进料管6内的一端固定套设有螺旋搅拌叶9。当两种混合物进入到第一进料管3时,搅拌轴52带动螺旋搅拌叶9转动,此时,螺旋搅拌叶9能够对两种混合物进行预混合作业。
参照图1,罐体51的内壁水平固定连接有分流网10,分流网1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让位孔11,搅拌轴52转动穿设于让位孔11内,并且多个搅拌轮53分别位于分流网10的下方。同时,分流网10成拱形状布置,并且分流网 10的拱面朝上。
当混合物进入到罐体51内时,混合物先落在分流网10上,然后混合物沿着分流网10滑动,与此同时,混合物通过分流网10的网孔落入罐体51底部,以使得物料能够尽可能均匀的洒落在罐体51的整个底部。
参照图1,搅拌轴5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刮料板12,刮料板12与分流网 10的上表面贴合。通过搅拌轴52带动刮料板12转动,然后刮料板12对分流网10表面的物料进行刮铲,使得物料能够快速落下,提高落料效率。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高效混拌机,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搅拌机(2),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上,两个所述第一搅拌机(2)的顶部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料管(3)、且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一出料管(4);
第二搅拌机(5),固定于所述支撑架(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机(2)的下方,所述第二搅拌机(5)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进料管(6)、且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管(7);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出料管(4)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料管(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混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机(5)包括:
罐体(51),起储存作用;
搅拌轴(52),竖直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51)的底壁;
搅拌轮(53),数量为多个,且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搅拌轴(52)上;
驱动件(8),设置于所述罐体(51)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5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混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52)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进料管(6)内,且所述搅拌轴(52)位于所述第二进料管(6)内的一端固定套设有螺旋搅拌叶(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混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51)的内壁水平固定连接有分流网(10),所述分流网(1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让位孔(11),所述搅拌轴(52)转动穿设于所述让位孔(11)内,且多个所述搅拌轮(53)分别位于所述分流网(10)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混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网(10)成拱形状布置,且所述分流网(10)的拱面朝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混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5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刮料板(12),所述刮料板(12)与所述分流网(10)的上表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混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8)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51)底部的电机(81),所述电机(8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轮(82),所述搅拌轴(52)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罐体(51)的外部并固定套设有从动轮(83),所述驱动轮(82)和所述从动轮(83)通过皮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混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轮(53)的叶片呈倾斜状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搅拌轮(53)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CN202222091001.4U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高效混拌机 Active CN218249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1001.4U CN218249641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高效混拌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1001.4U CN218249641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高效混拌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9641U true CN218249641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5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91001.4U Active CN218249641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高效混拌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9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6283A (zh) 一种具有配料功能的混凝土搅拌装置
CN110450281A (zh) 一种建筑用搅拌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4669212A (zh) 一种颗粒质混合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218249641U (zh) 一种高效混拌机
CN209682596U (zh) 一种预拌混凝土加工用的搅拌装置
CN115779720B (zh) 一种高分子材料加工用混料装置及混料方法
CN208129178U (zh) 牦牛养殖饲料投放装置
CN214346147U (zh) 一种沥青搅拌机
CN214346026U (zh) 一种肥料搅拌装置
CN108159944A (zh) 一种能够粉碎的高效工业原料搅拌加湿罐
CN209566372U (zh) 塑胶混料用卧式搅拌机
CN208340568U (zh) 一种用于酱醋调配罐的高效搅拌装置
CN219466525U (zh) 一种砂浆搅拌装置
CN214687243U (zh) 一种可以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搅拌装置
CN213797397U (zh) 一种多级搅拌水泥稳定碎石拌合楼
CN219186657U (zh) 摇晃式中心搅拌设备
CN220026660U (zh) 一种光学镜片胶粘剂制备用加料搅拌一体机
CN214725262U (zh) 一种混凝土用搅拌装置
CN220696415U (zh) 一种化工原料预处理装置
CN218530545U (zh) 一种石英石原材料差速搅拌装置
CN218948055U (zh) 一种钢渣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20758891U (zh) 一种装饰涂料搅拌装置
CN107670549A (zh) 防堵塞的饲料均匀搅拌机
CN218107477U (zh) 一种铝酸钙粉净水剂生产用搅拌装置
CN108687956A (zh)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混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