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8622U - 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8622U
CN218228622U CN202222596936.8U CN202222596936U CN218228622U CN 218228622 U CN218228622 U CN 218228622U CN 202222596936 U CN202222596936 U CN 202222596936U CN 218228622 U CN218228622 U CN 218228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body
connecting plate
reinforcing
battery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69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969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8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8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8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蓄电池托盘组件包括:托盘本体,托盘本体的一侧与车辆的后备箱地板连接,托盘本体背离后备箱地板的一侧与车辆的蓄电池连接,托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第二加强筋沿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凹槽,各第一加强筋的长度不同地设置,各凹槽的深度不同地设置。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易与后备箱地板发生共振的问题。

Description

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为满足社会各用户群体对车辆的不同需求,新能源车型日益增多。DHT/PHEV/HEV/HDCT等不同动力构型的混动车型也相继增多。其中,混动车型的机舱内需布置发动机和电机,无空间布置蓄电池,蓄电池的布置安装只能集成在后备箱地板之上。将蓄电池安装在后备箱地板上,由于该位置靠近后轮激励点,很容易导致车辆在颠簸路上激励过大出现异响问题。同时,后备箱地板为大板件,本身刚度和模态较低,易被路面及动力总成的能量所激励,蓄电池安装在后备箱地板上极易与后地板出现共振,产生新的NVH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易与后备箱地板发生共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托盘组件,包括:托盘本体,托盘本体的一侧与车辆的后备箱地板连接,托盘本体背离后备箱地板的一侧与车辆的蓄电池连接,托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沿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凹槽,各第一加强筋的长度不同地设置,各凹槽的深度不同地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连接,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之间呈预设夹角地设置。
进一步地,托盘本体的长度为L,托盘本体的宽度为D,其中,0.9≤L/D≤1.1,和/或,283mm≤L≤293mm,286mm≤D≤296mm。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段与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二加强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加强段连接,第二加强段的第二端沿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加强筋和至少一个凹槽共同形成加强结构,托盘本体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设置于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筋之间。
进一步地,托盘本体背离后备箱地板的一侧与用于安装蓄电池的座体连接,托盘本体上设置有座体限位孔,座体限位孔用于与座体上设置的限位凸起连接。
进一步地,蓄电池托盘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托盘本体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沿远离托盘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相对地设置,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托盘本体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沿远离托盘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其中,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均设置有锁紧限位孔,锁紧限位孔和用于锁紧蓄电池的锁紧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第二凸起与第一加强筋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的数量不同地设置,和/或,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的数量均为奇数。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中的一个为光滑曲线,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中的另一个为多段折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蓄电池托盘组件,蓄电池托盘组件为上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托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以及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凹槽,使得托盘本体能够形成起伏的波峰波谷结构,第一加强筋和凹槽能够有效改变托盘本体的一阶固有频率,从而避开后备箱地板的激励频率,起到防止托盘本体承载的蓄电池与后备箱地板发生共振的现象,同时能够解决由于蓄电池设置位置靠近轮胎激励点导致的车辆异响问题。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托盘组件易与后备箱地板发生共振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托盘组件的托盘本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托盘组件的托盘本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托盘组件的第一连接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托盘组件的第二连接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托盘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托盘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托盘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托盘本体;11、第一加强筋;111、凹槽;12、第二加强筋;121、第一加强段;122、第二加强段;13、减重孔;14、座体限位孔;20、座体;21、限位凸起;30、第一连接板;31、第一凸起;40、第二连接板;41、第二凸起;50、锁紧限位孔;60、锁紧件;
51、搭铁线束安装孔;52、座体焊装定位孔;53、搭铁线束限位孔;54、连接板线束安装孔;55、连接板焊装定位孔;56、压板;57、压板支架;58、蓄电池挂钩;58、座体线束安装孔;
70、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托盘组件。
蓄电池托盘组件包括托盘本体10。托盘本体10的一侧与车辆的后备箱地板连接。托盘本体10背离后备箱地板的一侧与车辆的蓄电池连接。托盘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多个第一加强筋11沿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加强筋11之间形成凹槽111,各第一加强筋11的长度不同地设置,各凹槽111的深度不同地设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托盘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以及相邻的第一加强筋11之间形成凹槽111,使得托盘本体10能够形成起伏的波峰波谷结构,第一加强筋11和凹槽111能够有效改变托盘本体10的一阶固有频率,从而避开后备箱地板的激励频率,起到防止托盘本体10承载的蓄电池与后备箱地板发生共振的现象,同时能够解决由于蓄电池设置位置靠近轮胎激励点导致的车辆异响问题。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托盘组件易与后备箱地板发生共振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尤其是针对行驶路况较差的越野车型,由于蓄电池70的设置位置靠近后轮激励点,除了易出现撞击异响外,蓄电池70也极易与后备箱地板模态及路面激励频率产生共振,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因此,如何提高蓄电池托盘组件的连接强度、如何使蓄电池避开后备箱地板模态及路面激励频率成为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托盘本体10的加强筋位置、结构等因素进行设计,使得托盘本体10的一阶固有频率与后备箱地板的激励频率错开,从根本上解决了共振问题。
多个第一加强筋11设置于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2包括第一加强段121和第二加强段122,第一加强段121和第二加强段122连接,第一加强段121和第二加强段122之间呈预设夹角地设置。优选地,预设夹角为直角,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托盘本体10与座体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高,另一方面可提升托盘本体10的模态。
如图2所示,托盘本体10的长度为L,托盘本体10的宽度为D。其中,0.9≤L/D≤1.1,和/或,283mm≤L≤293mm,286mm≤D≤296mm。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即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如图2中示出的减重孔13的长度延伸方向即为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与该方向在同一平面内垂直的方向即为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方案,托盘本体10的长和宽约等为长设计,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开路面激励频率。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强段121与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二加强段122的第一端与第一加强段121连接,第二加强段122的第二端沿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二加强筋12的两个加强段之间呈直角设计,一方面提高了托盘本体10的模态和刚度,另一方面降低该处的振动灵敏度,提高NVH性能。
优选地,第二加强筋12为一个。可选地,第二加强筋12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12沿托盘本体10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各第一加强筋11的宽度也不同地设置。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提高了托盘本体10的模态和刚度,另一方面在托盘本体10的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形成了多个波峰波谷连续的形状,该截面形状与后备箱地板配合焊接能对后备箱地板进行加强,同时能完美避开后备箱地板模态,极大衰减来自路面的能量,降低该处的振动灵敏度,提高NVH性能。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筋11为三个,托盘本体10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形成3个波峰和4个波谷。
结合上述实施例,通过对托盘本体10的表面进行重点部位的加强设计,在托盘本体10的两侧差异化地设计不同长宽、不同形状的加强筋,能够有效地实现避振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加强筋11和至少一个凹槽111共同形成加强结构,托盘本体10设置有减重孔13,减重孔13设置于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筋12之间。这样设置使得托盘本体10能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条件下,一定程度地降低整车质量。
结合图7至图9所示,托盘本体10背离后备箱地板的一侧用于安装蓄电池的座体20连接,托盘本体10上设置有座体限位孔14,座体限位孔14用于与座体20上设置的限位凸起21连接。座体限位孔14与限位凸起21配合能够方便蓄电池70的快速定位和快速安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托盘本体10还设置有座体线束安装孔58、搭铁线束安装孔51、座体焊装定位孔52、搭铁线束限位孔53。
如图5、图6和图9所示,蓄电池托盘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40。第一连接板30的第一端与托盘本体10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板30的第二端沿远离托盘本体10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连接板40与第一连接板30相对地设置。第二连接板40的第一端与托盘本体10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板40的第二端沿远离托盘本体10的方向延伸设置。其中,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40均设置有锁紧限位孔50。锁紧限位孔50和用于锁紧蓄电池的锁紧组件连接。锁紧组件具有穿设于锁紧限位孔50内的锁紧位置,以及锁紧件60具有脱离锁紧限位孔50的解锁位置。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锁紧组件包括压板56、压板支架57和蓄电池挂钩。通过采用锁紧组件与锁紧限位孔50配合,极大地稳固了蓄电池70的安装,防止了因过度颠簸出现的撞击异响,同时方便蓄电池70的拆卸维修以及压紧安装。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4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连接板线束安装孔54、连接板焊装定位孔55。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30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31。第二连接板40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41。多个第二凸起41与第一加强筋11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第一凸起31与第二凸起41的数量不同地设置,和/或,第一凸起31、第二凸起41的数量均为奇数。通过对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40差异化的加强设计,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40之间产生共振。
优选地,第一连接板30的第一端设置有5个第一凸起31,相邻的第一凸起31之间设置有豁口,也即5个第一凸起31之间设置有4个豁口,5个第一凸起31与托盘本体10进行均匀的5处连接,第二连接板40的第一端设置有3个第二凸起41,相邻的第二凸起41之前也设置有豁口,也即3个第二凸起41之间设置有2个豁口,对应的,托盘本体10上设置有3个第一加强筋11,三个第二凸起42与三个第一加强筋11一一对应设置并连接,且连接布置为非均匀布置的形式。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3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第二连接板4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中的一个为光滑曲线,第一连接板3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第二连接板4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中的另一个为多段折线。通过将两个连接板的边缘轮廓处设置为不同形状,能够改变连接板的模态,达到避频的效果。优选的,第一连接板3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可以为圆弧设计,第二连接板4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可以为梯形设计。两个连接板上还可以均设竖直的加强筋,能提高连接板的刚度,优选的,每个连接板上可以设置有沿连接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3条加强筋。
进一步地,座体20和蓄电池70之间设置有阻尼装置,设置阻尼装置可以进步的减少噪音的产生,还可以缓冲蓄电池70和座体20之间的冲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蓄电池托盘组件,蓄电池托盘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蓄电池托盘组件。
通过以上创新结构设计,将蓄电池70牢固地固定在后备箱地板上,防止出现撞击异响。同时利用避频原则,针对性地对蓄电池托盘组件的结构进行差异化加强设计,避开后备箱地板模态及路面激励频率,提高NVH性能。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本体(10),所述托盘本体(10)的一侧与车辆的后备箱地板连接,所述托盘本体(10)背离所述后备箱地板的一侧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连接,所述托盘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多个第一加强筋(11)沿所述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筋(11)之间形成凹槽(111),各所述第一加强筋(11)的长度不同地设置,各所述凹槽(111)的深度不同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1)设置于所述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所述第二加强筋(12)包括第一加强段(121)和第二加强段(122),所述第一加强段(121)和所述第二加强段(122)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段(121)和所述第二加强段(122)之间呈预设夹角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0)的长度为L,所述托盘本体(10)的宽度为D,其中,0.9≤L/D≤1.1,和/或,283mm≤L≤293mm,286mm≤D≤29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段(121)与所述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段(1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段(121)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段(122)的第二端沿所述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1)和至少一个所述凹槽(111)共同形成加强结构,所述托盘本体(10)设置有减重孔(13),所述减重孔(13)设置于所述加强结构和所述第二加强筋(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0)背离所述后备箱地板的一侧与用于安装所述蓄电池的座体(20)连接,所述托盘本体(10)上设置有座体限位孔(14),所述座体限位孔(14)用于与所述座体(20)上设置的限位凸起(2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托盘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板(30),所述第一连接板(30)的第一端与所述托盘本体(10)设置有所述第二加强筋(1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0)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托盘本体(10)的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连接板(40),所述第二连接板(4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0)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40)的第一端与所述托盘本体(10)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筋(11)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0)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托盘本体(10)的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30)、所述第二连接板(40)均设置有锁紧限位孔(50),所述锁紧限位孔(50)和用于锁紧所述蓄电池的锁紧件(6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0)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31),所述第二连接板(40)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41),多个所述第二凸起(41)与所述第一加强筋(11)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起(31)与所述第二凸起(41)的数量不同地设置,和/或,所述第一凸起(31)、所述第二凸起(41)的数量均为奇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所述第二连接板(4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中的一个为光滑曲线,所述第一连接板(3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所述第二连接板(40)的第二端的边缘轮廓中的另一个为多段折线。
10.一种车辆,包括蓄电池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托盘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托盘组件。
CN202222596936.8U 2022-09-28 2022-09-28 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8228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6936.8U CN218228622U (zh) 2022-09-28 2022-09-28 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6936.8U CN218228622U (zh) 2022-09-28 2022-09-28 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8622U true CN218228622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7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6936.8U Active CN218228622U (zh) 2022-09-28 2022-09-28 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8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8363B1 (en) Vehicle roof structure
EP2684721B1 (en) Onboard equipment fixing structure
EP1531115B1 (en) Automotive floor panel structure
EP3385128A1 (en) Safety airbag housing and safety airbag assembly
CN218228622U (zh) 蓄电池托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JP4988993B2 (ja) ヒートインシュレータ
CN100393568C (zh) 端壁模块
JP337029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5412455B2 (ja) プレス成形品
JP4349003B2 (ja) 自動車の重量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EP1470991B1 (en) Resin-made floor panel structure
CN115195866B (zh) 汽车白车身d柱连接接头加强结构
JP4514567B2 (ja) 自動車のパネル構造
JP2004123052A (ja) フューエルタンク構造
CN220096139U (zh) 支架及车辆
JPH10194053A (ja) 車両の工具設置構造
CN220996535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113427986B (zh)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及车辆
CN216033718U (zh) 悬置
CN21228971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ecu支架
CN218085375U (zh) C柱饰板和车辆
CN217918138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后段总成、车身及车辆
CN220662639U (zh) 降低路噪的车身结构、降噪支架和车辆
CN217435860U (zh) 轮罩总成和车辆
CN215850750U (zh) 悬置安装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