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5327U - 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5327U
CN218225327U CN202222517130.5U CN202222517130U CN218225327U CN 218225327 U CN218225327 U CN 218225327U CN 202222517130 U CN202222517130 U CN 202222517130U CN 218225327 U CN218225327 U CN 218225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threshold
clamp
block
automobi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171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年浩
杨旭
徐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171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5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5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5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工装夹具包括:过渡管梁,平行布置两件,过渡管梁的两端布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快卡、压臂、连接块、过渡板、压紧块及支撑块;其中,连接块设计有平台部与竖直部,平台部的顶部连接压臂及过渡管梁,竖直部的Y向连接压紧块;快卡设计于过渡管梁X向侧部,底部连接过渡板,Y向侧部连接压臂;支撑块与过渡板Y向连接,用于抵持上车身的门槛止口外侧,配合压紧块将工装夹具固定于门槛止口,过渡管梁横向支撑上车身。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在上车身缺少前地板及座椅横梁的有效支撑时,工装夹具给予上车身加固支撑,防止上车身在加工及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形及扭曲。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代步工具。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传统白车身焊装时,上车身和下车身的合拢在焊装主拼线进行,通过平移夹具、铰链翻转式夹具以及机器人搬运抓手夹具等进行上下车身的焊接工序;再将活连接总成,如机盖、前门、后门、后备门、翼子板等通过螺栓连接后,一起进入涂装车间;涂装完成后车身总成进入总装,将底盘、电器、装饰件等零件装配到车身上。在面对新的车型平台时,如前地板及座椅横梁集成于下车身时,此时上车身缺少前地板及座椅横梁的有效支撑,上车身在焊接和输送时极容易发生变形和扭曲的问题。综合上面问题导致传统白车身在焊接总拼线的工装难以满足新车型焊装上车身的固定和输送需求,亟需开发一款适应新车型焊装总拼的工装夹具。
鉴于上述问题,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分体式车型的上车身缺少前地板及座椅横梁的有效支撑时,在加工及运输时容易发生变形和扭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包括:
过渡管梁,平行布置两件,过渡管梁的两端布置有固定组件;
固定组件包括快卡、压臂、连接块、过渡板、压紧块及支撑块;
其中,连接块设计有平台部与竖直部,平台部的顶部连接压臂及过渡管梁,竖直部的Y向连接压紧块;
快卡设计于过渡管梁X向侧部,底部固定连接过渡板,Y向侧部连接压臂,快卡用于固定组件的开合;
支撑块与过渡板Y向连接,用于抵持上车身的门槛止口外侧,配合压紧块将工装夹具固定于门槛止口,过渡管梁用于横向支撑上车身。
可选的,压紧块呈“L”状,包括竖直段与水平段,竖直段连接连接块的竖直部,水平段的端部以抵持上车身的门槛止口内侧。
可选的,快卡包括杆件、第一连接件与轴件,轴件转动连接于连接件内部,杆件与第一连接件的顶部竖直连接,第一连接件侧底部连接压臂,杆件用于带动第一连接件绕轴件转动,使固定组件实现开合。
可选的,快卡还包括第二连接件,设计在第一连接件底部,以固定连接过渡板。
可选的,连接块的X向、Y向及Z向布置有预留空间,预留空间设计为3mm,用于放置垫片使工装夹具适配上车身的门槛止口。
可选的,过渡板底部设计为平整状,采用PA66材质,以加强对上车身固定位置的贴合,避免损伤上车身。
可选的,支撑块及压紧块采用PA66材质,以加强对上车身固定位置的贴合,避免损伤上车身。
可选的,连接块设计有销孔及螺孔,用于连接过渡管梁、压臂及压紧块。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车身,上车身包括门槛结构,以供如上所述的工装夹具安装。
可选的,门槛结构包括门槛外板、门槛止口及门槛内板,门槛外板用于放置过渡板,门槛内板用于放置压紧块,门槛止口竖直布置,供支撑块与压紧块夹持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的有益效果有:
通过工装夹具的结构设计,使得缺少前地板及座椅横梁有效支撑的上车身在焊接及运输的过程中获得加固;其中,过渡管梁平行设计两件,以给予上车身的内部横向支撑,防止上车身加工及运输时发生变形和扭曲,过渡管梁的端部设计固定组件,使得工装夹具稳定固定于上车身,快卡的设计使得固定组件的开合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在后续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提供的工装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提供的工装夹具安装固定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提供的上车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提供的工装夹具安装固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0、工装夹具; 22、过渡管梁;
21、固定组件; 211、快卡;
212、连接块; 213、压臂;
214、过渡板; 215、压紧块;
216、支撑块; 2121、平台部;
2122、竖直部; 2111、杆件;
2112、轴件; 2113、第一连接件;
2114、第二连接件; 10、上车身;
111、门槛止口; 112、门槛外板;
113、门槛内板; 11、门槛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本文给出的具体实施例是出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解释的目的,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总的一个构思即提供一种用于上车身10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20,通过对工装夹具20的结构进行设计,平行布置两件过渡管梁22,平行布置的过渡管梁22对上车身10的内部不同部位给予支撑;过渡管梁22的两端布置有固定组件21,通过固定组件21将过渡管梁22的两端稳定固定于上车身10两侧的门槛止口111,其中,过渡管梁22设计有快卡211,以使固定组件21的开合更加便捷,方便了工装夹具20的固定安装;通过对工装夹具20结构的设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分体式车型的上车身10缺少汽车底盘的前地板及座椅横梁的有效支撑时,在加工及运输时容易发生变形和扭曲的问题。
具体结构请参照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提供的一种用于上车身10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2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工装夹具20包括:
过渡管梁22,平行布置两件,过渡管梁22的两端布置有固定组件21;
固定组件21包括快卡211、压臂213、连接块212、过渡板214、压紧块215及支撑块216;
其中,连接块212设计有平台部2121与竖直部2122,平台部2121的顶部连接压臂213及过渡管梁22,竖直部2122的Y向侧部连接压紧块215;
快卡211设计于过渡管梁22X向侧部,底部连接过渡板214,Y向侧部连接压臂213,快卡211用于固定组件21的开合;
支撑块216与过渡板214Y向连接,用于抵持上车身10的门槛止口111外侧,配合压紧块215将工装夹具20固定于门槛止口111,过渡管梁22用于横向支撑上车身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工装夹具20包括过渡管梁22,过渡管梁22平行布置有两件,分别用于上车身10的前端门槛止口111及后端门槛止口111的横向支撑,过渡管梁22的设计为柱状腔体,使得工装夹具20轻量化;过渡管梁22的两端分别布置有固定组件21,固定组件21包括快卡211、压臂213、连接块212、过渡板214、压紧块215及支撑块216,其中,连接块212呈倒“L”状,位于过渡管梁22的底部,连接块212设计有平台部2121与竖直部2122,平台部2121的顶部同时连接过渡管梁22与压臂213,压臂213与过渡管梁22平行,竖直部2122Y向连接压紧块215,使得压臂213可以下压后推动连接块212将压紧块215紧固于上车时的门槛止口111内侧;快卡211设计于过渡管梁22X向侧部,快卡211底部固定连接过渡板214,快卡211的Y向侧部连接压臂213,通过快卡211的设计可以使工装夹具20的固定组件21的开合更加便捷;支撑块216布置于过渡板214的Y向侧,与压紧块215Y向对齐,工装夹具20安装固定使,支撑块216抵持上车身10的门槛止口111外侧,压紧块215压紧上车身10的门槛止口111内侧,使得工装夹具20稳固于上车身10两侧的门槛止口111,以横向支撑上车身10,防止上车身10输送及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形和扭曲。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所提到的“X向、Y向、Z向”等坐标描述均参照整车坐标系予以解释,即以车头方向所在的直线为X方向,前车轮的轴向方向为Y方向,和地面垂直的方向为Z方向,其中X正向为车尾向,X负向为车头向,和地面垂直向上为Z正向,和地面垂直向下为Z负向。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性提供的工装夹具20安装固定于上车身10的截面图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压紧块215呈“L”状,包括竖直段与水平段,竖直段连接连接块212的竖直部2122,水平段的端部以抵持上车身10的门槛止口111内侧。
进一步的,快卡211包括杆件2111、第一连接件2113与轴件2112,其中,杆件2111Z向竖直布置,底部连接第一连接件2113,第一连接件2113的内部转动连接轴件2112,第一连接件2113远离杆件2111的一端连接压臂213,通过推动杆件2111可以使第一连接件2113绕轴件2112转动,从而带动压臂213及压紧块215移动,实现固定组件21的开合。
进一步的,快卡211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114,设计在第一连接件2113的底部,第二连接件2114固定连接过渡板214,过渡板214用于贴合上车身10的门槛外板112,给予工装夹具20支撑。
综上,快卡211的结构设计使得工装夹具20的固定组件21的开合更加便利,过渡板214贴合上车身10的门槛外板112使得工装夹具20的固定更加稳固;通过工装夹具20的固定组件21,将工装夹具20中的过渡管梁22固定于上车身10的内部,其中过渡板214贴合门槛外板112,支撑块216抵持门槛止口111外侧,快卡211带动压紧块215,使压紧块215加紧门槛止口111内侧,将工装夹具20整体固定,使得上车身10获得X向的支撑。
进一步的,连接块212的X向、Y向及Z向布置有预留空间,预留空间设计为3mm,用于放置垫片使工装夹具20适配上车身10的门槛止口1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连接块212的X向、Y向及Z向布置有预留空间,预留空间设计为3mm,以面对不同的衍生车型的门槛止口111高度和门槛止口111厚度不同时,通过在预留空间放置垫片以实现各个方向的调整,提高工装夹具20的通用率。
进一步的,过渡板214的底部设计为平整状,以更好贴合上车身10的门槛外板112,过渡板214底部采用PA66材质,除底部的部分采用钢材,底部的PA66部分用于保护上车身10,在过渡板214与上车身10的门槛外板112接触时,防止门槛外板112被过渡板214损伤。
进一步的,支撑块216及压紧块215采用PA66材质,以加强对上车身10固定位置的贴合,避免损伤上车身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撑块216采用PA66材质,当支撑块216与门槛止口111的外侧接触时,使支撑块216与门槛止口111的外侧贴合更加紧密,韧性较强的PA66材质对门槛止口111的外侧起保护作用,防止支撑块216对门槛止口111造成损伤;压紧块215采用PA66材质,当压紧块215与上车身10门槛止口111的内侧接触时,使压紧块215与门槛止口111的内侧贴合更加紧密,同时保护上车身10的门槛止口111不受压紧块215损伤。
可以理解,PA66为聚己二酰己二胺,也称聚酰胺66或尼龙66,具有较高的硬度及机械强度,耐高温与耐摩擦性强,通过将工装夹具20与上车身10接触部位的材质设计为PA66,避免工装夹具20在使用时损伤上车身10,同时加强工装夹具20的紧固能力。
进一步的,连接块212设计有销孔及螺孔,用于连接过渡管梁22、压臂213及压紧块2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连接块212设计有销孔及螺孔,以连接过渡管梁22、压臂213及压紧块215。连接块212的平台部2121设计有两个螺孔及一个销孔,销孔作限位用,两个螺孔分别连接压臂213及过渡管梁22;连接块212的平台部2121设计有两个销孔及一个螺孔,以连接压紧块215;通过在连接块212设计螺孔及销孔,保证了固定组件21的各组成部的连接。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块212的螺孔及销孔的设计多样化,可采用两销孔一螺孔和/或两螺孔一销孔等组合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车身10,上车身10包括门槛结构11,以供如上所述的工装夹具20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门槛结构11包括门槛外板112、门槛止口111及门槛内板113,门槛外板112用于放置所述过渡板214,门槛内板113用于放置所述压紧块215,门槛止口111竖直布置,供支撑块216与所述压紧块215夹持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上车身10包括门槛结构11,工装夹具20利用门槛结构11安装固定于上车身10,门槛结构11布置于上车身10两侧,包括门槛外板112、门槛内板113及门槛止口111,门槛止口111位于门槛外板112及门槛止口111顶部;当工装夹具20安装固定时,转动快卡211的杆件2111使压紧块215打开,固定组件21的过渡板214与门槛外板112贴合,支撑块216抵持门槛止口111外侧,通过快卡211控制压紧块215闭合,压紧块215底部接触门槛内板113,端部夹紧门槛止口111内侧,以实现工装夹具20的固定,给予上车身10以横向支撑;在面对不同车型的门槛止口111高度及门槛止口111厚度不一致时,通过在连接块212的预留空间增加垫片,以时工装夹具20与上车身10适配,保证工装夹具20稳定固定于上车身1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如果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上车身10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20及上车身10,将其涉及到的全部或部分子模块通过稠合、简单变化、互相变换等方式进行组合、替换,如各组件摆放移动位置;或者将其所构成的产品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计;凡组合后的组件可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装置/系统,用这样的设备/装置/系统代替本实用新型相应组件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上车身10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20及上车身10的有益效果有:通过工装夹具20的结构设计,使得缺少前地板及座椅横梁有效支撑的上车身10在焊接及运输的过程中获得加固;其中,过渡管梁22平行设计两件,以给予上车身10的内部横向支撑,防止上车身10加工及运输时发生变形和扭曲,过渡管梁22的端部设计固定组件21,使得工装夹具20稳定固定于上车身10,快卡211的设计使得固定组件21的开合更加便捷;连接块212的X向、Y向及Z向设计预留空间,进一步提高工装夹具20的通用性,以适配不同的衍生车型。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渡管梁,平行布置两件,所述过渡管梁的两端布置有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快卡、压臂、连接块、过渡板、压紧块及支撑块;
其中,所述连接块设置有平台部与竖直部,所述平台部的顶部连接所述压臂及所述过渡管梁,所述竖直部的Y向连接所述压紧块;
所述快卡设置于所述过渡管梁X向侧部,底部连接所述过渡板,Y向侧部连接所述压臂,所述快卡用于所述固定组件的开合;
所述支撑块与过渡板Y向连接,用于抵持所述上车身的门槛止口外侧,配合所述压紧块将所述工装夹具固定于门槛止口,所述过渡管梁用于横向支撑所述上车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呈“L”状,包括竖直段与水平段,所述竖直段连接所述连接块的竖直部,所述水平段的端部以抵持所述上车身的门槛止口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卡包括杆件、第一连接件与轴件,所述轴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内部,所述杆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竖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侧底部连接所述压臂,所述杆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所述轴件转动,使所述固定组件实现开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卡还包括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部,以固定连接所述过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X向、Y向及Z向布置有预留空间,所述预留空间设置为3mm,用于放置垫片使所述工装夹具适配上车身的门槛止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底部设置为平整状,采用PA66材质,以加强对所述上车身固定位置的贴合,避免损伤所述上车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及压紧块采用PA66材质,以加强对所述上车身固定位置的贴合,避免损伤所述上车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设置有销孔及螺孔,用于连接所述过渡管梁、所述压臂及所述压紧块。
9.一种上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身包括门槛结构,以供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工装夹具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结构包括门槛外板、门槛止口及门槛内板,所述门槛外板用于放置所述过渡板,所述门槛内板用于放置所述压紧块,所述门槛止口竖直布置,供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压紧块夹持固定。
CN202222517130.5U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 Active CN218225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130.5U CN218225327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130.5U CN218225327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5327U true CN218225327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17130.5U Active CN218225327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5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3884B2 (en) Clam shell bracket connecting automotive structural members
US20110298192A1 (en) Vehicular l-type suspension arm
JP2010111225A (ja) 車両用l型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WO2002090146A2 (en) Contoured hip/straight member vehicle frame
CN104709061A (zh) 一种越野汽车大马力发动机悬置
CN218225327U (zh) 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夹具及上车身
US6216763B1 (en) Cast node and method for casting nodes
US6269920B1 (en) Tension stop limit holder for a vibration damper
CN115519304A (zh) 副车架手工焊接装配夹具及装配方法
CN115764116A (zh) 一种全榫胶接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的生产工艺
CN101624075B (zh) 一种重型卡车仪表台支架的装配焊接工艺
CN209632398U (zh) 一种倾翻叉固定架的搭电焊接模具
CN114227116B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面板总成焊接生产线
CN112025179A (zh) 一种驾驶室底板机器人焊接工装
JP2000344169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US20020180243A1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CN216025974U (zh) 一种前舱模块车身涂装运输前盖支撑结构
CN212839097U (zh) 一种汽车后钢板弹簧总成
CN219356631U (zh) 一种汽车油箱盖涂装柔性支撑工装
CN214396966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总成
CN217890044U (zh) 辅助工装
CN219293077U (zh) 一种用于上车身焊接加固的工装结构及上车身
CN216097221U (zh) 一种c柱加强板总成焊接夹具
CN220993286U (zh) 一种重卡换电柜活动片定位装置
CN218556882U (zh) 一种汽车前端定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