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5198U - 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5198U
CN218185198U CN202221383477.9U CN202221383477U CN218185198U CN 218185198 U CN218185198 U CN 218185198U CN 202221383477 U CN202221383477 U CN 202221383477U CN 218185198 U CN218185198 U CN 218185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tton
filter screen
liquid storage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34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李雪
林云燕
刘光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34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5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5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5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防漏液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储液棉及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分别设置于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且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均与储液腔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均与储液腔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的气压保持一致,使得储液棉内的气体以及雾化液体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且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能够过滤大颗粒的雾化液体,使雾化液体重新被储液棉吸收,进一步地,避免大颗粒的雾化液体漏出,且能够保证供液效果。

Description

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装置的核心组件是将存储的雾化液体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雾化器,而雾化芯是雾化器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吸收雾化液体并将雾化液体加热雾化,雾化芯主要分为棉芯雾化芯及陶瓷雾化芯。
在现有技术中,棉芯雾化芯的防漏液方式是通过外加雾化棉,以吸收雾化液体从而防止漏液,但当雾化棉吸收雾化液体达到饱和后,仍会出现漏液现象;陶瓷雾化芯的防漏液方式是在陶瓷雾化芯上表面形成孔隙率较低、孔径较小的防漏液层,在不降低雾化效果的同时,显著提升雾化芯的防漏液能力,但是陶瓷雾化芯为了能够更好的供液,通常将其设置为多层,且上层孔径大,下层孔径小,在孔径大的上层又镀上一层孔隙小的防漏液层,会导致因孔径不匹配,雾化液体不能及时供液,容易出现供液不足的现象,从而带来干烧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可避免大颗粒的雾化液体漏出,且能够保证供液效果的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一种防漏液雾化器,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雾化液体;
储液棉,所述储液棉位于所述储液腔内且沿所述储液腔的轴向设置;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及所述第二过滤网分别设置于所述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过滤网及所述第二过滤网均与所述储液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及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储液腔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及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发热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漏液雾化器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发热管及设置于所述发热管上的雾化芯,所述储液棉绕设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圆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包括
雾化棉,用于吸收所述储液棉中储存的所述雾化液体;
发热体,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棉上,且与所述雾化棉相接触,用于加热雾化所述雾化棉中的所述雾化液体;
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绕设于至少部分所述雾化芯上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上连接有外露于所述储液腔的发热引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漏液雾化器还包括
壳体,所述储液棉、所述过滤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
底座,所述底座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所述密封盖、所述底座及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储液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设有冷凝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及所述冷凝棉上分别开设有气流通过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发热管具有气流通过的第三气流通道,至少部分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气流通过的第四气流通道,所述第四气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四气流通道与外部相连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及供电机构。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均与储液腔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的气压保持一致,使得储液棉内的气体以及雾化液体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且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能够过滤大颗粒的雾化液体,使雾化液体重新被储液棉吸收,进一步地,避免大颗粒的雾化液体漏出,且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的孔径大小可根据雾化芯的孔径设定,能够保证供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防漏液雾化器的正视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防漏液雾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防漏液雾化器的部分结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雾化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防漏液雾化器;100、储液腔;200、过滤组件;210、第一过滤网;220、第二过滤网;300、雾化组件;310、发热管;311、第三气流通道;320、雾化芯;321、雾化棉;3211、第一导液部;3212、第二导液部;322、发热体;3221、发热丝;3222、发热引线;400、壳体;500、底座;510、第四气流通道;600、密封盖;610、第一气流通道;700、冷凝棉;710、第二气流通道;800、吸嘴组件;810、吸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液雾化器10,包括储液腔100、储液棉及过滤组件200,储液腔100及储液棉均用于存储雾化液体。储液棉位于储液腔100内,且沿储液腔100的轴向设置。也就是说,储液棉与储液腔100同轴设置。过滤组件200用于防止雾化液体漏出及过滤大颗粒的雾化液体,使雾化液体重新被储液棉吸收。
过滤组件200包括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分别设置于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且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均与储液腔1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需要理解的是:间隙指第一过滤网210远离储液棉的一端至储液腔100顶壁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二过滤网220远离储液棉的一端至储液腔100底部之间的空间。
第一过滤网210、第二过滤网220及储液腔100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储液棉完全填充于容纳空间内。即储液棉的侧壁与储液腔100的侧壁相抵接,且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相抵接。具体地,第一过滤网210与储液腔100、第二过滤网220与储液腔100之间的间隙可根据使用需要自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储液棉为无纺布、海绵体、棉纱、多层纤维、泡沫镍或多孔陶瓷材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多孔的结构。储液棉具有多孔结构,以便于储液棉能够更好的存储雾化液体,同时能够降低雾化液体在储液棉内的流动性,避免雾化液体晃动造成漏出的现象。
需要理解的是:若是储液棉完全填充于储液腔100内,且未设置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会使得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的气压不一致,导致储液棉的上端具有较多的气体,储液棉的下端具有较多的雾化液体,而气体容易对储液棉的下端形成压力,从而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
通过在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且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均与储液腔100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的气压保持一致,使得储液棉内的气体以及雾化液体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且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能够过滤大颗粒的雾化液体,使雾化液体重新被储液棉吸收,进一步地,避免大颗粒的雾化液体漏出。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与储液腔110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与储液腔100的侧壁相抵接。也就是说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与储液腔100的侧壁形状相匹配。具体地,储液腔100、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均为圆形结构。在该实施例中,间隙包括第一间隙,第一过滤网210远离储液棉的一端至储液腔100顶壁之间,以及第二过滤网220远离储液棉的一端至储液腔100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的直径小于储液腔100的内径。在该实施例中,间隙包括上述的第一间隙以及第二间隙,第一过滤网210侧壁与储液腔100侧壁之间,以及第二过滤网220侧壁与储液腔100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之间具有重合区域。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使得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与储液腔100的内壁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进一步地使得储液棉内的气体以及雾化液体均处于平衡状态,不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防漏液雾化器10还包括雾化组件300,雾化组件300包括发热管310及设置于发热管310上的雾化芯320,储液棉绕设于发热管310的外圆周,储液棉与发热管310的外圆周紧密抵接。
具体地,发热管310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雾化芯320通过安装孔安装于发热管310上。通过设置发热管310,能够使得雾化芯320的安装更加方便简单。示例性地,发热管310外壁上设置有两安装孔,且两安装孔对称设置。发热管310外壁上设置有安装孔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安装孔沿发热管310周向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雾化芯320包括雾化棉321及发热体322,雾化棉321与储液棉相接触,用于吸收储液棉中储存的雾化液体,发热体322设置于雾化棉321上,且与雾化棉321相接触,用于加热雾化雾化棉321中的雾化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棉321包括设置于发热管310内的第一导液部3211及通过安装孔伸出发热管310外的第二导液部3212,第一导液部3211与第二导液部3212为一体成型结构。发热体322绕设于第一导液部3211上。第二导液部3212与储液棉相接触。第二导液部3212可吸收储液棉中储存的雾化液体,而第一导液部3211可吸收第二导液部3212中储存的雾化液体。发热体322用于加热第一导液部3211中的雾化液体。具体地,第一导液部3211及发热体322均设置于发热体322内。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雾化棉321设置于发热管310内,且雾化棉32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于发热体322的外侧壁上,发热体322设置于雾化棉321内部。具体地,雾化棉321绕设于发热体322上。在该实施例中,雾化棉321通过安装孔与储液棉相接触。
具体地,发热体322包括发热丝3221,发热丝3221绕设于至少部分雾化芯320上,发热丝3221上连接有外露于储液腔100的发热引线3222。具体地,发热丝3221绕设于第一导液部3211上。可在储液腔100外部设置供电机构,供电机构包括电源及控制电路,电源及控制电路通过发热引线3222与发热丝3221连接,电源能够为发热丝3221进行供电,控制电路可用于控制电源与发热丝3221之间线路的通断。
请参阅图1及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于发热管3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固定连接于发热管310上。示例性地,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焊接于发热管310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可拆卸连接于发热管310上,可便于第一过滤网210及第二过滤网220的清洗及更换。
请参阅图1及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防漏液雾化器10还包括壳体400、底座500及密封盖600,储液棉、过滤组件200、底座500及密封盖600均安装于壳体400内部。密封盖600与底座500相对设置。密封盖600、底座500及壳体400共同围设形成储液腔100。密封盖600能够对储液腔100上端形成密封,能够防止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体漏出。发热管310设置于底座500及密封盖600之间。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密封盖600远离储液腔100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中设有冷凝棉700。具体地,冷凝棉700可固定连接于密封盖600的容纳槽内,也可可拆卸连接于密封盖600的容纳槽内。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棉700粘接固定于密封盖600的容纳槽内。
请参阅图1及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密封盖600及冷凝棉700上分别开设有气流通过的第一气流通道610、第二气流通道710,第二气流通道710与第一气流通道610相连通。发热管310具有气流通过的第三气流通道311。至少部分雾化芯320设置于第三气流通道311内,第三气流通道311与第一气流通道610相连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棉321的第一导液部3211及发热体322设置于第三气流通道311内。
需要理解的是:气溶胶由发热体322加热雾化液体形成,温度较高的气溶胶经依次经第三气流通道311、第一气流通道610到达至第二气流通道710时,遇冷液化形成冷凝液。通过设置冷凝棉700,可将产生的冷凝液吸收。
请参阅图1及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底座500上开设有气流通过的第四气流通道510,第四气流通道510通过第三气流通道311与第一气流通道610相连通,且第四气流通道510与外部相连通。具体地,壳体400底部开设有进气孔,第四气流通道510通过进气孔与外部相连通。
外部空气经进气孔进入至第四气流通道510内部,再到达第三气流通道311内,发热体322加热雾化液体形成的气溶胶可通过第三气流通道311进入至第一气流通道610、第二气流通道710内。更具体地,第一气流通道610为V形结构,形成一V型储存腔室,V型储存腔室连通第三气流通道311及第二气流通道710,气溶胶可通过第三气流通道311进入至V型储存腔室,以进行储存,方便使用。
请参阅图1及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防漏液雾化器10还包括吸嘴组件800,吸嘴组件800连接于壳体400一端,吸嘴组件800开设有气流通过的吸气通道810,第二气流通道710与吸气通道810相连通。气溶胶可通过第二气流通道710进入吸气通道810。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防漏液雾化器10及上述的供电机构。具体地,发热引线3222伸出壳体400外设置。供电机构设置于防漏液雾化器10的外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漏液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雾化液体;
储液棉,所述储液棉位于所述储液腔内且沿所述储液腔的轴向设置;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及所述第二过滤网分别设置于所述储液棉相对设置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过滤网及所述第二过滤网均与所述储液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及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储液腔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发热管及设置于所述发热管上的雾化芯,所述储液棉绕设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圆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及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发热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
雾化棉,用于吸收所述储液棉中储存的所述雾化液体;
发热体,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棉上,且与所述雾化棉相接触,用于加热雾化所述雾化棉中的所述雾化液体;
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绕设于至少部分所述雾化芯上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上连接有外露于所述储液腔的发热引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储液棉、所述过滤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
底座,所述底座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所述密封盖、所述底座及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储液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设有冷凝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及所述冷凝棉上分别开设有气流通过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发热管具有气流通过的第三气流通道,至少部分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气流通过的第四气流通道,所述第四气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四气流通道与外部相连通。
10.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防漏液雾化器及供电机构。
CN202221383477.9U 2022-06-02 2022-06-02 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185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3477.9U CN218185198U (zh) 2022-06-02 2022-06-02 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3477.9U CN218185198U (zh) 2022-06-02 2022-06-02 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5198U true CN218185198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3477.9U Active CN218185198U (zh) 2022-06-02 2022-06-02 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51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7257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vaporizer
US11083223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11110967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US20230062960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110558632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185198U (zh) 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US20230157367A1 (en) Vaporizer and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EP4223159A1 (en) Atomizing structure,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O2022222454A1 (zh) 一种气雾弹
WO2022237174A1 (zh) 烟弹和具有它的电子烟
WO2021171534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CN11519166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和支撑结构
CN218737234U (zh) 一种防泄漏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921619U (zh) 防冷凝液溢出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42U (zh) 一种气雾弹
CN217826797U (zh) 雾化装置
CN218185263U (zh) 冷凝液二次雾化装置
CN220343696U (zh)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CN216453380U (zh) 过滤结构、过滤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851357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US20230292833A1 (en) A Cartridge for a Vapour Generating System
CN218219149U (zh) 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682021U (zh) 雾化器
CN214021646U (zh) 电子雾化装置
US20230087970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porizer, vaporizer, and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