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8342U - 一种气雾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雾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8342U
CN215958342U CN202120790066.0U CN202120790066U CN215958342U CN 215958342 U CN215958342 U CN 215958342U CN 202120790066 U CN202120790066 U CN 202120790066U CN 215958342 U CN215958342 U CN 215958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gas
aerosol
exchange element
liquid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00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ous Technology (ningb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ous Technology (ningb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ous Technology (ningb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ous Technology (ningb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900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8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8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8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雾弹,所述气雾弹包括储液元件、雾化芯、和连通所述储液元件和所述雾化芯的气液交换元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的下方,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将所述储液元件中的液体传导至所述雾化芯,并且通过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将气体补充到所述储液元件。本实用新型的气雾弹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烟液体的雾化,也适用于CBD等药物溶液的雾化等。

Description

一种气雾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雾弹,特别涉及用于电子烟和药物雾化装置中的气雾弹。
背景技术
通过加热来雾化液体的技术被广泛用于电子烟等领域。电子雾化中常见的技术是加热与烟油直接连通的雾化芯气液交换元件,如穿过雾化室腔体的玻纤束或棉纤束,使液体雾化。需要使雾化室腔体与雾化芯气液交换元件适当配合,从而使液体从雾化芯气液交换元件传导的同时让外部空气从雾化芯气液交换元件和雾化室腔体之间的间隙进入储液元件。由于玻纤束和棉纤束柔软并缺乏固定的形状,使得雾化芯气液交换元件和雾化室腔体之间的间隙难以精密控制,间隙过大时雾化芯上的液体过多,雾化时会爆油,严重时会漏液,间隙过小时空气难以进入储液元件,进而导致雾化芯缺液而糊芯,这些均影响雾化的稳定性和消费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雾弹,所述气雾弹包括储液元件、雾化芯、和连通所述储液元件和所述雾化芯的气液交换元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的下方,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将所述储液元件中的液体传导至所述雾化芯,并且通过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将气体补充到所述储液元件。
进一步,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的毛细压为2mm-35mm。
进一步,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包括高毛细部和低毛细部,所述低毛细部的毛细压为2mm-35mm。
进一步,所述低毛细部中具有缓冲空间。
进一步,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的密度为0.035克/厘米3-0.3克/厘米3
进一步,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由皮芯结构的双组分纤维粘结制成三维网络的立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储液元件具有轴向贯穿所述储液元件的气雾通道,所述气雾通道的一端穿过所述气液交换元件。
进一步,所述雾化芯直接与所述气液交换元件接触,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将液体直接传导给所述雾化芯。
进一步,所述气雾弹还包括中继导液元件,所述雾化芯被中继导液元件包覆,液体通过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和所述中继导液元件传导至所述雾化芯。
进一步,所述气雾弹包括冷凝液吸收元件。
进一步,所述气雾弹包括气雾通道和硅胶气雾管帽,所述硅胶气雾管帽从所述气雾通道的气雾入口一端插入所述气雾通道。
进一步,所述气雾弹包括气雾弹壳体,所述气雾弹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液元件内部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上设置有密封塞。
进一步,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的厚度大于等于1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气雾弹中的气液交换元件能稳定地向雾化芯传导液体,随着液体从储液元件导出,当储液元件和外界之间的压力差达到一定范围时,外界空气能通过气液交换元件进入储液元件,从而维持储液元件内的压力稳定,使雾化稳定进行。由纤维粘结制成的气液交换元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安装时不易褶皱或破碎,可以方便地在气雾弹中组装,容易实现装配自动化,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尤其适合于电子烟等消费品的制造大规模。
本实用新型的气雾弹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烟液体的雾化,也适用于CBD等药物溶液的雾化等。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c是图1b中的双组分纤维的一种放大截面示意图;
图1d是图1b中的双组分纤维的另一种放大截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的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图2c为图2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的另一种横截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的横截面图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另一种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4c为图4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为圆柱体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d为图4a中的的气液交换元件为长方体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e为图4a中的的气液交换元件为椭圆柱体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实用新型,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用新型中毛细压的定义为将气液交换元件材料的一端刚好接触被雾化的液体,放置5分钟后吸收液体的高度h。具体测试及计算方法定义如下:
1)制作轴向高度H的气液交换元件材料,在未受挤压并充分排出空气的情况下将气液交换元件290材料缓慢插入被雾化的液体直至浸没,称量并计算气液交换元件材料的饱和吸液量W0。2)取同等的气液交换元件材料,将气液交换元件材料的一端刚好接触被雾化的液体,放置5分钟后,称量并计算气液交换元件材料的吸液量W1。3)吸液高度h计算:h=(HxW1)/W0
本实用新型中的熔点根据ASTM D3418-2015测定。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第一实施例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如图1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雾弹800,包括储液元件100、雾化芯930、和连通储液元件100和雾化芯930的气液交换元件290,雾化芯930位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下方,气液交换元件100将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传导至雾化芯930,并且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将气体补充到储液元件100。
气雾弹800还包括气雾弹壳体810、从气雾弹壳体810顶部向气雾弹壳体810内部轴向延伸的气雾通道1303和设置在气雾弹壳体810底部的壳体底座112。
储液元件100可以单独成型,也可以是由气雾弹壳体810和气雾通道1303的壁部围成的空间形成。储液元件100可以具有轴向贯穿储液元件100的储液元件通孔130,储液元件通孔130可以同时用作气雾通道1303。
储液元件100靠近壳体底座112的开口由气液交换元件290封堵。当气雾通道1303同时用作储液元件通孔130时,气雾通道1303的一端穿过气液交换元件290,并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内孔紧密配合,以防止液体泄漏。当储液元件100单独成型时,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内孔与储液元件通孔130的壁部紧密配合,以防止液体泄漏。
当气雾弹壳体810同时用作储液元件100的壳体时,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外周壁与气雾弹外壳810的内周壁紧密配合。当储液元件100单独成型时,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外周壁与储液元件100的壳体的内周壁紧密配合。气液交换元件290一侧与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接触,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另一侧与雾化芯930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由此,将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传导至雾化芯930。
可以在安装气液交换元件290之前先在储液元件100靠近壳体底座112的开口中安装一块镂空的塑料挡板(未图示),塑料挡板的形状与气液交换元件290相似但尺寸略小于气液交换元件290,塑料挡板对气液交换元件290起到定位和支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室934是液体被雾化的空腔,雾化室934由气雾弹壳体810、气液交换元件290和壳体底座112围成的空间形成。雾化室934中设置雾化芯930,壳体底座112上设置有贯穿壳体底座112的壳体底座通孔1122,壳体底座通孔1122与外界连通的一端作为进气口1121,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1121进入雾化室934。液体在雾化室934中被雾化芯930雾化,并经过气雾通道1303和气雾出口1301逸出气雾弹80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雾化芯930位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下方,雾化芯930可以先装配在壳体底座112上,再连同壳体底座112一起插入气雾弹壳体810中完成装配,形成可拆卸的、可重复利用的雾化芯930。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的气雾弹800可以集成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包括壳体底座112和雾化芯930的部分,第二部分为除第一部分以外的部分。在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消耗完之后,通过更换第二部分就可以再次使用,由于第一部分为通过简单的插接即可完成拆卸和安装的结构,雾化芯930可以多次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气液交换元件>
如图1b所示,气液交换元件290由纤维粘结制成三维网络的立体结构。优选采用热粘接的方式。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横截面可以为各种几何形状,如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本实用新型的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密度为0.035-0.3克/厘米3,例如,0.035/厘米3、0.050/厘米3、0.065/厘米3、0.080/厘米3、0.100/厘米3、0.125/厘米3、0.150/厘米3、0.175/厘米3、0.200/厘米3、0.225/厘米3、0.250/厘米3、0.275/厘米3、0.300/厘米3,优选为0.05-0.2克/厘米3。当密度小于0.035克/厘米3时,气液交换元件290制作困难并且强度不足,装配时容易变形或褶皱,影响雾化的稳定性或造成漏液。当密度大于0.3克/厘米3时,气液交换元件290向储液元件100补充气体的能力不足,储液元件100中的负压过高而使液体难以导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毛细压为2mm-35mm,例如,2mm、3mm、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20mm、25mm、30mm、35mm。当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毛细压小于2mm时,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容易泄漏。当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毛细压大于35mm时,气体难以透过气液交换元件290进入储液元件100,从而导致储液元件100中的负压过高,使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难以经气液交换元件290传导给雾化芯930,导致雾化芯930上液体含量不足而影响雾化质量。优选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毛细压为2.5mm到25mm,更优选为3mm-10mm。可以根据不同的雾化要求选择适当毛细压的气液交换元件290。
<纤维和双组分纤维>
气液交换元件290优选由皮芯结构的双组分纤维2粘结制成。皮芯结构的双组分纤维2可以为同心结构或偏心结构。双组分纤维2可以为长丝或者短纤。可以根据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双组分纤维2制成气液交换元件290。双组分纤维2的芯层比皮层的熔点高20℃以上,可以在纤维之间进行热粘结的时候使芯层保持一定的刚性,便于制成空隙均匀的气液交换元件290。
图1c是图1b中的双组分纤维的一种放大截面示意图。如图1c所示,皮层21和芯层22为同心结构。图1d是图1b中的双组分纤维的另一种放大截面示意图。如图1d所示,皮层21和芯层22为偏心结构。双组分纤维2为长丝或者短纤。可以根据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双组分纤维制成气液交换元件290。
双组分纤维2的皮层21可以为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酯(简称Co-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简称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简称PBT)、聚乳酸、聚酰胺-6等。聚烯烃为烯烃的聚合物,通常由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等α-烯烃单独聚合或共聚而得的一类热塑性树脂的总称。
制作本实用新型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双组分纤维2的纤度介于1.5-30旦,优选2-15旦。介于2-15旦的皮芯结构双组分纤维2容易制作气液交换元件290。被雾化的液体粘度较低时,宜采用纤度较小的纤维制作气液交换元件290,如1.5旦、2旦、3旦的纤维。被雾化的液体粘度较高时,宜采用纤度较大的纤维制作气液交换元件290,如6旦、10旦、15旦、30旦的纤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气液交换元件290由双组分短维经热粘结形成三维网络的立体结构,皮层21为聚乙烯,芯层22为聚丙烯或PET。制成的气液交换元件290密度介于0.035-0.3克/厘米3,优选0.05-0.2克/厘米3,这种气液交换元件290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较好的弹性,并具有较快的液体传导速度和向储液元件100补充气体的能力。这种气液交换元件290可以用于电子烟烟液和CBD药液的雾化等。
本实施例中双组分纤维2的皮层21可以用聚丙烯、Co-PET、聚酰胺-6、PBT或PTT等替代,制成的气液交换元件290具有更高的耐温性能。
<储液元件>
储液元件100为气雾弹800中储存液体的部件,储液元件100中注入待雾化的液体。储液元件100可以为塑料或金属制成的空腔,可以在空腔中填充储存液体的多孔材料。使用时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传导给雾化芯930,在需要时被雾化。
可以气雾弹壳体810上设置有连通储液元件100内部的注液孔(未图示),注液孔上设置有密封塞(未图示)。即,可以在气雾弹800位于储液元件100部位的气雾弹壳体810上设置注液孔。当需要向储液元件100中补充液体时,打开密封塞,注入液体,将密封塞重新塞入注液孔即可。气雾弹800采用开放式的可注液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气雾弹800的使用成本。
<雾化芯>
雾化芯930为气雾弹800中雾化液体的部件。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常见雾化芯930包括缠绕电热丝的玻纤束雾化芯930、缠绕电热丝的棉绳雾化芯930、预埋电热丝的多孔陶瓷雾化芯930、预埋电热丝的压缩棉雾化芯930、或包覆无纺布的螺旋状电热丝雾化芯930等。本实用新型中气液交换元件290可以直接与雾化芯930接触,并将液体从储液元件100传导给雾化芯930。也可以在雾化芯930和气液交换元件290之间增加中继导液元件939。在本实用新型中,中继导液元件939是指在气雾弹800中能将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输送至雾化芯的导液元件。具体而言,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传导给中继导液元件939,中继导液元件939再将液体传导给雾化芯930。在本实施例中,气液交换元件290直接与雾化芯930接触,优选使用包覆棉质无纺布的螺旋状电热丝雾化芯930。
使用时,气流经壳体底座112的进气口1121进入并通过雾化芯930时雾化芯930加热,雾化芯930上的液体被雾化,雾化产生的气雾经气雾通道1303和气雾出口1301逸出。雾化时雾化芯930上的液体含量减少,气液交换元件290将液体从储液元件100传导给雾化芯930。随着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导出雾化,储液元件100中的负压增加。当储液元件100与外界的压差达到一定范围时,外界空气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进入储液元件100。
雾化芯930还包括导线933,导线933与导线引脚936或电源(未图示)连接。
第二实施例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b为图2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c为图2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的另一种横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似,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不再赘述。
如图2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气雾弹,包括储液元件100、雾化芯930、和连通储液元件100和雾化芯930的气液交换元件290,雾化芯930位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下方,气液交换元件100将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传导至雾化芯930,并且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将气体补充到储液元件100。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预埋电热丝的多孔陶瓷或预埋电热丝的压缩棉等雾化芯930。此外,气雾弹还包括中继导液元件939,中继导液元件939可以为包覆雾化芯930的无纺布。中继导液元件939也可以为双组分纤维2粘结制成的管状物,雾化芯930插入管状中继导液元件939并与中继导液元件939的内壁紧密接触。
储液元件100由气雾弹外壳810、气雾通道1303的壁部和气液交换元件290围成的空间形成。储液元件100可以具有轴向贯穿储液元件100的储液元件100通孔130,储液元件100通孔130可以同时用作气雾通道1303,气雾通道1303一端穿过气液交换元件290,并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内孔紧密配合,以防止液体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交换元件290由皮芯结构的双组分纤维2经热粘结形成三维网络的立体结构,双组分纤维2的皮层21为聚乙烯,芯层22为聚丙烯。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横截面为圆形,中心设置轴向贯穿气液交换元件的气液交换元件通孔2903。气液交换元件290包括靠近中心的高毛细部2901和远离中心但与高毛细部2901邻接的低毛细部2902。低毛细部2902的密度为0.035-0.15克/厘米3,高毛细部2901的密度为0.15-0.3克/厘米3。也可以让高毛细部2901和低毛细部2902的密度相近,均在0.035-0.3克/厘米3范围内,但用纤度较小的纤维制作高毛细部2901,用纤度较大的纤维制作低毛细部2902。低毛细部2902的毛细压为2mm-35mm,优选低毛细部2902的毛细压为2.5mm到25mm,更优选为3mm到10mm。可以根据不同的雾化要求选择适当毛细压的低毛细部2902。
在本实施例中,若高毛细部2901和低毛细部2902全部被液体浸润,则高毛细部2901和低毛细部2902均能传导液体,但仅低毛细部2902能传导气体。
高毛细部2901和低毛细部290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后装配在一起。
优选,低毛细部2902中具有缓冲空间,缓冲空间是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低毛细部2902中存在部分未被液体浸润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厚度优选大于等于1毫米,最优选大于等于2毫米,例如3毫米,4毫米和5毫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气雾弹800空间的限定确定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厚度,但为了确保缓冲空间的存在,气液交换元件290最低不能小于1毫米。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若高毛细部2901被液体浸润,但低毛细部2902仅部分被液体浸润,缓冲空间不会被浸润,则高毛细部2901能传导液体,低毛细部2902能传导气体,这种情况下,未被液体浸润的部分低毛细部2902具有缓冲空间,减少液体从气雾弹泄漏的风险。在运输或者极端环境下,导致气压急剧变化时,缓冲空间可以暂存储液元件100中过量传导的液体,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液体从气雾弹800中泄漏的风险。
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外周壁与气雾弹外壳的内周壁紧密配合,气液交换元件290一侧与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接触,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另一侧接触中继导液元件939。使用时,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传导给中继导液元件939,中继导液元件939再将液体传导给雾化芯930。随着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导出雾化,储液元件100中的负压增加,当储液元件100与外界的压差达到一定范围时,外界空气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进入储液元件100,从而使储液元件100内的压力在雾化过程中保持稳定。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
在本实施例中,气雾弹800还包括冷凝液吸收元件400,冷凝液吸收元件400安装在气雾通道1303中,可以吸收气雾产生的冷凝液,提高消费体验。
本实施例中,气雾弹800还包括硅胶气雾管帽1304。如图2a所示,硅胶气雾管帽1304的纵剖面为具有轴向贯穿硅胶气雾管帽1304的通孔的倒置的T型管状结构。硅胶气雾管帽1304从气雾通道1303的气雾入口一端插入气雾通道1303,其插入部分的外周壁抵靠气雾通道1303的内周壁,其非插入的端部抵靠气雾通道1303的端部。硅胶气雾管帽1304的非插入的端部的外径大于气雾通道1303的外径,由此,硅胶气雾管帽1304的非插入的端部能对气液交换元件290起支撑和定位作用。硅胶耐高温,能在通常的雾化温度下稳定使用,因此硅胶气雾管帽1304的使用可以降低对气雾通道1303壁部的耐温性要求,能够扩大制造气雾弹壳体810和气雾通道1303管壁的材料选择范围。
硅胶气雾管帽1304还可以防止冷凝液吸收元件400从气雾通道1303中脱落。此外,还可以在硅胶气雾管帽1304的气雾入口装配有过滤部件,过滤部件可以是过滤网或者带孔的过滤挡片或者挡板(未图示),也可以是设置在气雾入口处的挡流板,用来阻止大颗粒雾化液滴直接上冲进入气雾通道1303。当采用档流板时,雾化后的气雾需绕过挡流板再进入气雾通道1303,可以有效的阻止大颗粒雾化液滴直接上冲进入气雾通道1303。
如图2a所示,气雾通道1303可以延伸出气雾弹壳体810的顶部,对于体积较大的气雾弹800来说,延伸出的气雾通道1303可以作为用户抽吸时的抽吸嘴,这样可以使得气雾弹800的结构更加简单。
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气液交换元件290具有轴向贯穿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气液交换元件通孔2903,低毛细部2902包覆高毛细部2901。
本实施例中的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图2c所示的结构,即高毛细部2901的横截面为矩形,低毛细部2902的横截面为两个半球形或者两个弓形的结构,以满足气雾弹800多样化设计的需求。
第三实施例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的横截面图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似,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不再赘述。
如图3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气雾弹800,包括储液元件100、雾化芯930、和连通储液元件100和雾化芯930的气液交换元件290,雾化芯930位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下方,气液交换元件100将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传导至雾化芯930,并且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将气体补充到储液元件100。
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外周壁与气雾弹外壳的内周壁紧密配合,气液交换元件290一侧与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接触。本实施例中,雾化芯930为缠绕电热丝的玻纤束,玻纤束的两端被壳体底座112的倾斜向上延伸的挡壁限制而向上弯折,并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一侧接触。由此,气液交换元件290将液体从储液元件100传导至雾化芯930。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交换元件290由皮芯结构的双组分纤维2经热粘结形成三维网络的立体结构,双组分纤维2的皮层21为Co-PET,芯层22为PET。气液交换元件290的中心设置气液交换元件290通孔。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密度为0.035-0.3克/厘米3,优选0.05-0.2克/厘米3。气液交换元件290的毛细压为2mm-35mm,优选2.5mm到25mm。可以根据不同的雾化要求选择合适的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密度和毛细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四实施例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另一种气雾弹的纵剖面示意图;图4c为图4a中的气液交换元件为圆柱体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d为图4a中的的气液交换元件为长方体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e为图4a中的的气液交换元件为椭圆柱体时的横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似,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不再赘述。
如图4a至4e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气雾弹800,包括储液元件100、雾化芯930、和连通储液元件100和雾化芯930的气液交换元件290,雾化芯930位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下方,气液交换元件100将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传导至雾化芯930,并且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将气体补充到储液元件100。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元件100具有轴向贯穿储液元件100的储液元件通孔130,储液元件通孔130同时用作气雾通道1303。储液元件100的底部具有底部开口,该底部开口位于储液元件通孔130的靠近雾化芯930的端部和气雾弹壳体810之间。气液交换元件290包覆储液元件通孔130的靠近雾化芯930的端部,并封堵储液元件100的底部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室934由壳体底座112、气雾弹壳体810和气液交换元件290转成的空间形成。
本实施例中,气液交换元件290由同心结构或偏心结构的双组分纤维2经热粘结形成三维网络的立体结构,纤维的皮层为聚乙烯,芯层为聚丙烯或PET。气液交换元件290中心设置气气液交换元件通孔2903。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交换元件290具有低毛细部2902和高毛细部2901,低毛细部2902的密度为0.035-0.15克/厘米3,高毛细部2901的密度为0.15-0.3克/厘米3。低毛细部2902的毛细压为2mm到35mm。
在如图4a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气雾弹中,储液元件100为塑料制成的空腔,液体注于储液元件100中,气液交换元件290一侧与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接触。雾化芯930为缠绕电热丝的玻纤束或棉纤束,玻纤束或棉纤束的两端弯折后由壳体底座112支撑,并通过雾化室通孔9341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另一侧的高毛细部2901接触,或者同与液交换元件290的另一侧的高毛细部2901和低毛细部2902同时接触。
在气雾通道1303中可以设置冷凝液吸收元件400,用来吸收气雾中的冷凝液,以提高气雾的口感。
在如图4b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另一种气雾弹中,储液元件通孔130的靠近雾化芯930的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储液元件通孔130的其余部分,壳体底座112与储液元件通孔130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凹槽。储液元件通孔130的大径向尺寸的端部和壳体底座112的凹槽构成雾化室934。该结构尤其适合于扁平结构的气雾弹800。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芯930为缠绕电热丝的玻纤束或棉纤束,玻纤束或棉纤束的延伸出雾化室934外,并夹持在壳体底座112和气液交换元件290之间。
气液交换元件290可以是如图4c所示的圆柱体,也可以是如图4d所示的长方体,还可以是如图4e所示的椭圆柱体。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气雾弹800的外形设计进行相适应的形状选择。
工作时,雾化芯930上的液体被雾化,气液交换元件290从储液元件100获取液体并传导给雾化芯930,储液元件100内的负压升高,气体通过低毛细部2902补充到储液元件100,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从而确保雾化的顺畅进行。
第五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气雾弹的纵剖面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似,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气雾弹800,包括储液元件100、雾化芯930、和连通储液元件100和雾化芯930的气液交换元件290,雾化芯930位于气液交换元件290的下方,气液交换元件100将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传导至雾化芯930,并且通过气液交换元件290将气体补充到储液元件100。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元件100为塑料制成的空腔,液体注于储液元件100中。雾化芯930为缠绕电热丝的棉纤束,棉纤束的两端穿过雾化室934的两侧并与雾化室通孔9341松配,以便雾化室934内的空气导入气液交换元件290并最终补充到储液元件100中。气液交换元件290的一个端面与棉纤束的两端接触,气液交换元件290的另一端面接触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交换元件290可以是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是由多个气液交换元件290拆分成多块。在气雾弹800的空间受限时,气液交换元件290可以拆分成多块装配在气雾弹800中,例如拆分成左右两块,或者沿气雾弹800的周向拆分成三块、四块或者更多块配置。在气雾弹800的空间更小的时候,也可以仅截取部分气液交换元件290装配在气雾弹800中。
综上,本实用新型气雾弹使用过程中,气液交换元件能稳定地向雾化芯传导液体,并在必要时向储液元件中导入气体,使储液元件内维持稳定的压力,从而确保雾化稳定。本实用新型的气雾弹结构简单,可采用高性价比的常规雾化芯,容易装配自动化,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弹包括储液元件、雾化芯、和连通所述储液元件和所述雾化芯的气液交换元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的下方,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将所述储液元件中的液体传导至所述雾化芯,并且通过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将气体补充到所述储液元件,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的毛细压为2mm-3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包括高毛细部和低毛细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毛细部中具有缓冲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的密度为0.035克/厘米3-0.3克/厘米3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由皮芯结构的双组分纤维粘结制成三维网络的立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元件具有轴向贯穿所述储液元件的气雾通道,所述气雾通道的一端穿过所述气液交换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直接与所述气液交换元件接触,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将液体直接传导给所述雾化芯。
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弹还包括中继导液元件,所述雾化芯被中继导液元件包覆,液体通过所述气液交换元件和所述中继导液元件传导至所述雾化芯。
9.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弹包括冷凝液吸收元件。
10.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弹包括气雾通道和硅胶气雾管帽,所述硅胶气雾管帽从所述气雾通道的气雾入口一端插入所述气雾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弹包括气雾弹壳体,所述气雾弹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液元件内部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上设置有密封塞。
12.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交换元件的厚度大于等于1毫米。
CN202120790066.0U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气雾弹 Active CN215958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0066.0U CN215958342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气雾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0066.0U CN215958342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气雾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8342U true CN215958342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2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0066.0U Active CN215958342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气雾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8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06807U (zh) 一种雾化元件和气雾弹
CN212697666U (zh) 一种储液元件
CN211631799U (zh) 一种具有气液通道的气雾弹
CN212437285U (zh) 一种雾化元件和气雾弹
CN216701689U (zh) 一种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325377U (zh) 具有储液元件的气雾弹和气雾散发装置
CN215958344U (zh) 一种气雾弹
CN215958342U (zh) 一种气雾弹
CN215958346U (zh) 一种气雾弹
EP4305983A1 (en) Vapor cartridge
CN216453359U (zh) 一种气液交换元件和气雾弹
CN115211602A (zh) 一种气雾弹
CN216453361U (zh) 一种气液交换元件和气雾弹
CN215958345U (zh) 一种气雾弹
CN215992745U (zh) 一种气雾弹
WO2022221974A1 (zh) 一种气雾弹
CN115211601A (zh) 一种气雾弹
CN115211600A (zh) 一种气雾弹
WO2022222456A1 (zh) 一种气雾弹
WO2022221973A1 (zh) 一种气雾弹
WO2022221975A1 (zh) 一种气雾弹
CN220274913U (zh) 一种气雾弹
CN217547256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20343656U (zh) 一种雾化装置和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020213U (zh) 气雾弹、具有注液口的气雾弹和气雾散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