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3696U -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3696U
CN220343696U CN202321489821.7U CN202321489821U CN220343696U CN 220343696 U CN220343696 U CN 220343696U CN 202321489821 U CN202321489821 U CN 202321489821U CN 220343696 U CN220343696 U CN 220343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iquid
atomizing
waterproof
form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98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898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3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3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3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雾化加热结构包括发热组件、密封盖和防水透气件。发热组件形成有收纳腔,收纳腔用于容纳及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密封盖设置于发热组件的尾端,发热组件的首端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插入收纳腔,密封盖内形成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和收纳腔相连通。防水透气件设置于中空通道内,防水透气件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内产生的水汽穿过并进行冷凝,且用于阻止冷凝后的水汽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通过防水透气件能对冷凝后的水汽进行吸收并液化,且水汽无法反向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有效解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由于存在一定量水分子导致的烫嘴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热不燃烧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雾化器通过其上的雾化加热结构对插接在加热不燃烧雾化器上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作用。由于所使用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为多孔介质,导致气溶胶形成基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样,采用加热不燃烧雾化器对含有一定水分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作用时,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分被加热一起向用户嘴部流动,使得用户在抽吸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前几口时,产生烫嘴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雾化加热结构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时产生的烫嘴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加热结构,包括: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形成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用于容纳及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于所述发热组件的尾端,所述发热组件的首端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插入所述收纳腔,所述密封盖内形成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和所述收纳腔相连通;以及
防水透气件,所述防水透气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通道内,所述防水透气件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内产生的水汽穿过并进行冷凝,且用于阻止冷凝后的水汽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包括沿轴向相连通的安装槽和连通管,所述安装槽位于靠近所述发热组件一侧,所述连通管位于远离所述发热组件一侧;所述防水透气件设置于所述连通管内。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液体收集件,所述液体收集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通道内,所述防水透气件设置于所述液体收集件靠近所述发热组件的一端。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收集件为吸液棉或液体收集筒。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收集件为吸液棉,所述吸液棉具有吸液柱和导液条,所述吸液柱的一端设置所述防水透气件,所述吸液柱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导液条。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液棉包括吸液柱和多根导液条,多根所述导液条沿着所述吸液柱端部的侧周均匀分布。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收集件为液体收集筒,所述液体收集筒的筒口位于朝向所述防水透气件的一侧,所述液体收集筒上开设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用于将所述液体收集筒内储存的水向远离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疏导。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收集筒筒底的侧周开设所述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用于将所述液体收集筒的筒内空间和所述液体收集筒筒底远离所述防水透气件一侧的空间相连通。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套接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外侧,所述外管的一端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进入所述收纳腔,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密封盖。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器,包括:雾化加热结构和储油仓,所述雾化加热结构为上述雾化加热结构;所述密封盖远离所述发热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储油仓相套接。
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加热结构,随着其上发热组件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雾化加热作用,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分被加热成水汽。水汽从气溶胶形成基质溢出后,流动至密封盖内的防水透气件时,能及时被吸收并液化,水汽液化后变成水珠或液态水,此时通过设计的防水透气件还能用于阻止冷凝后的水汽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使得溢出到防水透气件处的水汽不仅能被冷凝,还能够被阻隔,以避免水分子向收纳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侧流动。当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汽被防水透气件冷凝,且无法反向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时,有效解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由于存在一定量水分子导致的烫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雾化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雾化加热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密封盖和防水透气件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密封盖和防水透气件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防水透气件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防水透气件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0.发热管、11.首端、12.尾端、20.发热件、30.密封盖、31.安装槽、32.连通管、40.防水透气件、41.液体收集件、411.吸液柱、412.导液条、413.导水孔、50.外管、60.引流件、70.储油仓、80.密封座、90.支撑管、100.通气座、101.通气孔、110.外壳、111.插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阅图1-图6,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雾化加热结构,包括:发热组件、密封盖30以及防水透气件40。发热组件形成有收纳腔,收纳腔用于容纳及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密封盖30设置于发热组件的尾端,发热组件的首端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插入收纳腔,密封盖30内形成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和收纳腔相连通。防水透气件40设置于中空通道内,防水透气件40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内产生的水汽穿过并进行冷凝,且用于阻止冷凝后的水汽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对于雾化加热结构内其他地方的水分,若运动至防水透气件40处也可以进行穿过、冷凝以及收集、疏导作用。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加热结构,随着其上发热组件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雾化加热作用,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分被加热成水汽。水汽从气溶胶形成基质溢出后,流动至密封盖30内的防水透气件40时,能及时被吸收并液化,水汽液化后变成水珠或液态水,此时通过设计的防水透气件40还能用于阻止冷凝后的水汽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使得溢出到防水透气件40处的水汽不仅能被冷凝,还能够被阻隔,以避免水分子向收纳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侧流动。当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汽被防水透气件40冷凝,且无法反向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时,有效解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由于存在一定量水分子导致的烫嘴问题。
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管10和设置在发热管10侧周或端部的发热件20,发热件20此时可以是设置在侧周的电阻图层、红外加热层或发热丝,或者是设置在端部的电阻加热部件等。或者,发热组件包括形成收纳腔的发热管10和设置在管内中部的中心发热体。再或者,发热组件包括电磁线圈和感受器,感受器可以是管状的,也可以是片状、柱状等形状的,当采用片状或柱状感受器时,发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形成收纳腔的管体。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管10和发热件20。其中,发热管10具有首端11和尾端12,所说的发热组件的首端和发热管10的首端11相对应,发热组件的尾端和发热管10的尾端12相对应。发热件20设置于发热管10的侧周或端部,发热件20用于加热雾化收纳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
请参阅图3,密封盖30包括沿轴向相连通的安装槽31和连通管32,安装槽31位于靠近发热组件一侧,连通管32位于远离发热组件一侧。防水透气件40设置于连通管32内。防水透气件40的设置目的在于能透过从气溶胶形成基质内溢出的水汽,对该水汽进行冷凝,并且防水透气件40还能用于阻止冷凝后的水汽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基于该目的,防水透气件40的设置位置离雾化加热结构上的发热组件不能太远,否则水汽还没流动至防水透气件40处就被液化,而液化后的水汽叉无法继续经过或进入防水透气件40,使得一段时间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液化后的水汽又被汽化,进而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这样就没有对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分进行解决,也就无法解决由于气溶胶形成基质内含有水分而导致的烫嘴问题。同时,防水透气件40的设置位置离雾化加热结构上的发热件20不能太近,否则会导致防水透气件40所处位置的温度偏高一些,这样不利于防水透气件40阻止液化后水汽向气溶胶形成基质侧回流。所以,最终将防水透气件40设置于密封盖30的连通管32内,以使得防水透气件40能更好的发挥其效果。
雾化加热结构的发热件20只要能够对收纳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作用就行,因此发热件20的设置位置可以在发热管10的侧周,也可以设置于发热管10的尾端12,甚至在发热管10的侧周和发热管10的尾端12分别设置一个发热件20。置于发热件20的加热方式,可以在电磁加热和电阻加热两种方式中选择任意一种或两种。具体的,请参阅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热件20包括网孔装的发热芯和发热元件(未图示),发热元件加热发热芯,发热芯对经过其上网孔的气流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气流向收纳腔一侧流动,以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轴向加热雾化。在发热芯远离密封盖30的一端还设置有引流件60,通过引流件60将发热芯上加热后的气流引导至收纳腔处,同时,引流件60对收纳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支撑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发热管10的侧壁设置发热件20,以对收纳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径向加热,请参阅图4,防水透气件40还可以设置于密封盖30的安装槽31内。
请参阅图5-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雾化加热结构还包括液体收集件41,液体收集件41设置于中空通道内,防水透气件40设置于液体收集件41靠近发热组件的一端,以便于发挥防水透气件40便于水汽穿过但对水汽进行冷凝的作用,以及液体收集件41对冷凝后液体进行阻止回流的作用。其中,防水透气件40可选择防水透气膜。液体收集件41为吸液棉或液体收集筒。
请参阅图5,当液体收集件41为吸液棉时,吸液棉具有吸液柱411和导液条412,吸液柱411的一端设置防水透气件40,吸液柱411的另一端设置导液条412。吸液柱411和导液条412都为吸液棉材质,因此都具有吸水导水作用。通过相对靠近防水透气件40的吸液柱411,能及时对防水透气件40上冷凝后的水汽进行收集,并由于采用吸液棉材质的吸液柱411的吸附性,会将吸收液化后的水汽向远离防水透气件40一侧疏导,且越远离防水透气件40也即越远离发热管10一侧,所处位置的温度会相对更低一些,这样能有效阻止被液化后的水汽被再次汽化,进而有效降低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分。吸液柱411相对导液条412的体积能大一些,因此吸液柱411具有更强的吸液能力,能够吸收存储的水分相对更多一些。但由于时间的积累,易导致吸液柱411上的水分过多,进而对吸液柱411产生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吸液柱411的位置固定或形态保持,此时通过设置于吸液柱411端部的导液条412,能够很好的及时分散吸液柱411上的压力,且以较为舒缓的方式将吸液柱411上的水分向远离发热组件一侧疏导,例如将水分疏导至储油仓70内。更佳的,吸液棉包括吸液柱411和多根导液条412,多根导液条412沿着吸液柱411端部的侧周均匀分布。多根均匀分布的导液条412,能够将吸液柱411上的水分以均匀的方式进行疏导,便于保障吸液柱411受力的均匀性。同时多根导液条412沿着吸液柱411端部的侧周均匀分布,使得导液条412离连通管32的内壁相对近一些,甚至直接和连通管32的内壁贴合,这样导液条412上的水分能够沿着连通管32的内壁进行有支撑的流动,避免导液条412上的水分直接悬空掉落对其他部件产生冲击或不良影响。例如导液条412将水分向储油仓70内疏导,沿吸液柱411端部侧周分布的导液条412,能够使得水分沿着连通管32的侧壁以较为舒缓的方式流进储油仓70,若导液条412设置于吸液柱411端部的中心位置,导液条412上的水分悬空掉落,可能穿过储油仓70上的导气孔向其他位置流动,无法通过储油仓70对液化后的水分进行收集。
请参阅图6,当液体收集件41为液体收集筒时,液体收集筒的筒口位于朝向防水透气件40的一侧,液体收集筒上开设有导水孔413,导水孔413用于将液体收集筒内储存的水向远离发热组件的一侧疏导。通过设计的液体收集筒,一方面对防水透气件40上冷凝后的水汽进行收集,一方面,将冷凝后的水汽置于相对远离发热组件的一侧,降低冷凝后水汽所处位置的温度,进而避免冷凝后水汽被再次汽化。通过设计的导水孔413,能够将液体收集筒内的水分向远离发热组件一侧疏导,进而缓解液体收集筒的收集压力,或者更好发挥液体收集筒的收集作用。其中,导水孔413的位置可以开设于液体收集筒的侧周或筒底。当导水孔413开设于液体收集筒的侧周时,会先让液体收集筒发挥一定的收集能力,当液体收集筒内的水分高于导水孔413的位置时,通过导水孔413将液体收集筒内的部分水分进行排出。当导水孔413开设于液体收集筒的筒底时,可以及时的将液体收集筒内收集的水分进行排出。具体的,在液体收集筒筒底的侧周开设导水孔413,且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水孔413,导水孔413用于将液体收集筒的筒内空间和液体收集筒筒底远离防水透气件40一侧的空间相连通,例如导水孔413将液体收集筒的筒内空间和储油仓70相连通。当导水孔413开设于液体收集筒筒底的侧周时,便于液体收集筒内的水分沿着连通管32的侧壁进行较为舒缓的流动。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水孔413,能够以均匀的方式排出液体收集筒内的水分,使得液体收集筒受力相对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液体收集筒上也可以不开设导水孔413,此时液体收集筒只发挥液体收集作用。
请参阅图1-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雾化加热结构还包括外管50,外管50套接在发热组件的外侧,外管50的一端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进入收纳腔,外管50的另一端设置密封盖30。在密封盖30和外管50之间设置硅胶圈,以保障密封盖30和外管50连接处的密封性。密封盖30的安装槽31位于外管50内,发热管10的首端11和外管50远离密封盖30的一端相抵接,发热管10的尾端12和安装槽31相抵接。通过外管50能对其内的部件,例如发热管10进行保护作用,在外管50的内壁上还可以设置反射隔热层,以对发热管10上的热量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器,包括:雾化加热结构和储油仓70,雾化加热结构为上述雾化加热结构。密封盖30远离发热管10的一端和储油仓70相套接。
请参阅图1,加热不燃烧雾化器还包括有密封座80、支撑管90、通气座100以及外壳110。外壳1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外壳110的第一端上开设有插入口111,插入口111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插入外壳110内部。雾化加热结构、储油仓70、密封座80、支撑管90以及通气座100均设置与外壳110的内部,储油仓70的一端和密封盖30相套接,储油仓70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座80,密封座80和储油仓70围合形成储液腔。密封座80置于储液腔的一端设置有导气柱,导气柱上开设有导气孔,密封座80远离密封盖30的一端设置有和支撑管90一端相套接的套管。支撑管90的另一端和通气座100相抵接,通气座100设置于外壳110的第二端,且通气座100上开设有和外界连通的通气孔101。发热管10内的收纳腔、密封盖30内的中空通道、储液腔、支撑管90内的通道以及通气孔101依次相连通,形成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整个气流通道。支撑管90内设置有吸液结构,以便于对储油仓70内溢出的液体进行吸收,起到一个防护作用,避免加热不燃烧雾化器漏液的现象发生。
本申请所设计上述雾化加热结构,在密封盖30内的中空通道上设置防水透气件40。当启动雾化加热机构中的发热件20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作用时,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汽溢出,流通至离发热件20或发热管10较远的防水透气件40处,该处温度相对低一些,水汽通过防水透气件40之后开始冷凝为水珠或液态水,且由于液体收集件41具有液体收集储存或将液体向远离发热管10一侧疏导的作用,使得用户在抽吸气溶胶形成基质时,液化后的水汽无法穿过防水透气件40向发热管10一侧流动。通过设计的雾化加热结构,能够有效对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分进行收集或降低气溶胶形成基质内的水分,进而解决由于气溶胶形成基质内含有一定量水分而导致的烫嘴问题。因为加热不燃烧雾化器包含上述雾化加热结构,因此也具有上述雾化加热结构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形成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用于容纳及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于所述发热组件的尾端,所述发热组件的首端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插入所述收纳腔,所述密封盖内形成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和所述收纳腔相连通;以及
防水透气件,所述防水透气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通道内,所述防水透气件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内产生的水汽穿过并进行冷凝,且用于阻止冷凝后的水汽回流至气溶胶形成基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包括沿轴向相连通的安装槽和连通管,所述安装槽位于靠近所述发热组件一侧,所述连通管位于远离所述发热组件一侧;所述防水透气件设置于所述连通管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收集件,所述液体收集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通道内,所述防水透气件设置于所述液体收集件靠近所述发热组件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件为吸液棉或液体收集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件为吸液棉,所述吸液棉具有吸液柱和导液条,所述吸液柱的一端设置所述防水透气件,所述吸液柱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导液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棉包括吸液柱和多根导液条,多根所述导液条沿着所述吸液柱端部的侧周均匀分布。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件为液体收集筒,所述液体收集筒的筒口位于朝向所述防水透气件的一侧,所述液体收集筒上开设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用于将所述液体收集筒内储存的水向远离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疏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筒筒底的侧周开设所述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用于将所述液体收集筒的筒内空间和所述液体收集筒筒底远离所述防水透气件一侧的空间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套接在所述发热组件的外侧,所述外管的一端用于供气溶胶形成基质进入所述收纳腔,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密封盖。
10.一种加热不燃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加热结构和储油仓,所述雾化加热结构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加热结构;所述密封盖远离所述发热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储油仓相套接。
CN202321489821.7U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Active CN220343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821.7U CN220343696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821.7U CN220343696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3696U true CN220343696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77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9821.7U Active CN220343696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3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38187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用の連続モードヒーター組立品
EP3569072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tomizer
JP6526129B2 (ja) 電子タバコアトマイザー
KR102697180B1 (ko) 전자 무화 장치 및 그 무화기
BR112020012677A2 (pt) dispositivo gerador de aerossol com vazamento reduzido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1631799U (zh) 一种具有气液通道的气雾弹
WO2022262353A1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3005288A1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3011553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197357A1 (en) Composite liquid guide cotton, heating assembly, vaporizer, and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CN220343696U (zh)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CN215684856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密封元件
CN214386079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导液元件
CN214903780U (zh) 雾化腔设于支架内的雾化器
KR101282900B1 (ko) 전자담배를 위한 니코틴 용액의 누설 방지 구조 및 이를 가진 전자담배
CN214594168U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US20230157367A1 (en) Vaporizer and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CN218126960U (zh) 防漏液的电子烟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US20230292833A1 (en) A Cartridge for a Vapour Generating System
KR102695441B1 (ko) 기류 패스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상 카트리지
CN219353052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851357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198U (zh) 防漏液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JP3967042B2 (ja) 機能剤の蒸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