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1889U - 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1889U
CN218141889U CN202222553923.2U CN202222553923U CN218141889U CN 218141889 U CN218141889 U CN 218141889U CN 202222553923 U CN202222553923 U CN 202222553923U CN 218141889 U CN218141889 U CN 218141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mounting structure
connecting piece
fixing
fix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39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39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1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1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1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挡泥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底部具有第一固定孔,第二连接件具有连接耳,连接耳具有第二固定孔,连接耳的形状与固定槽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相对应;安装挡泥板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的一者与车架连接,另一者与挡泥板连接,连接耳设置于固定槽中,并通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由此,固定槽和连接耳彼此配合进行侧向限位,使得挡泥板在采用单点连接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避免挡泥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左右偏转的现象,同时在安装挡泥板时可以方便地对挡泥板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车等两轮车是人们日常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了防止泥沙或雨水等飞溅污染骑乘人员,两轮车上常常会在车轮外侧安装挡泥板。但是,目前的挡泥板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简单,连接稳定性不足,挡泥板容易因为路面颠簸或受到外力冲击等原因发生偏斜,影响挡泥板的防护效果甚至可能使挡泥板与车轮接触产生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泥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底部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连接耳的形状与所述固定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连接耳设置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的一者与车架连接,另一者与挡泥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底板和两个挡片,所述两个挡片间隔设置并从所述底板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两个挡片和所述底板三者的内壁围成所述固定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狭缝,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两个狭缝之间的区域为所述连接耳;其中,所述挡片插入对应的所述狭缝中,所述狭缝的宽度与所述挡片的厚度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泥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与所述挡泥板连接的一者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挡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与所述车架连接的一者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预定的夹角,所述第二固定部突出于所述挡泥板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固定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面具有附件支撑面,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具有附件安装结构,所述附件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之间具有间隔;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附件安装结构和附件支撑面,所述附件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之间具有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挡泥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长圆形孔,所述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挡泥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为长圆形孔,所述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耳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两轮车,包括:车辆本体、挡泥板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挡泥板安装结构;所述车辆本体包括车架和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两个车轮,所述挡泥板设置在所述车轮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泥板包括一个后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安装结构连接所述后挡泥板和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车架焊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泥板具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贯通所述挡泥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与所述挡泥板连接的一者通过所述避让孔突出于所述挡泥板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和所述连接耳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两轮车的行进方向处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挡泥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底部具有第一固定孔,第二连接件具有连接耳,连接耳具有第二固定孔,连接耳的形状与固定槽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相对应;安装挡泥板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的一者与车架连接,另一者与挡泥板连接,连接耳设置于固定槽中,并通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由此,固定槽和连接耳彼此配合进行侧向限位,使得挡泥板在采用单点连接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避免挡泥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左右偏转的现象,同时在安装挡泥板时可以方便地对挡泥板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对比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连接件;11-固定槽;12-第一固定孔;13-底板;14-挡片;15-附件支撑面;16-附件安装结构;17-第一固定部;18-第二固定部;20-第二连接件;21-连接耳;22-第二固定孔;23-狭缝;24-附件支撑面;25-附件安装结构;26-第一固定部;27-第二固定部;30-紧固件;40-车架;50-挡泥板;51-避让孔;60-车架连接件;61-第三固定孔;70-挡泥板连接件;71-第四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是一个对比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在对比例中,挡泥板安装结构包括车架连接件60和挡泥板连接件70,车架连接件60与车架40连接,挡泥板连接件70与挡泥板50连接。车架连接件60具有第三固定孔61,挡泥板连接件70具有第四固定孔71,车架连接件60朝向挡泥板连接件70的端面为平整的表面。当采用紧固件30穿过第四固定孔71和第三固定孔61将挡泥板连接件70与车架连接件60进行连接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路面颠簸或者车辆倾倒等情况,容易使挡泥板50带动挡泥板连接件70绕紧固件30转动,使挡泥板50发生左右偏转,从而使挡泥板50的挡泥效果下降。
图2-图9是本实用新型几个不同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图6和图7为一个相同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示意图,图8和图9为另一个相同实施例的挡泥板安装结构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示意图。参照图2-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挡泥板安装结构,用于将挡泥板50安装至车架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泥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使用时,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二者之中的一者与车架40连接,另一者与挡泥板50连接,通过将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相连接,即可将挡泥板50安装至车架4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具有固定槽11,第二连接件20具有连接耳21,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连接时,连接耳21设置在固定槽11中。连接耳21的形状与固定槽11的形状相匹配,连接耳21和固定槽11的形状可以为长条状、椭圆形、梯形或其他形状。在本申请中,连接耳21的形状与固定槽11的形状相匹配是指连接耳21能够容置于固定槽11中并且相对活动空间大小在预定的范围内。由此,当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连接时,固定槽11和连接耳21之间可以配合进行限位,避免固定槽11和连接耳21之间发生侧向上的偏转,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挡泥板50发生侧向上的偏转,保证挡泥板50的正常工作。
参照图2-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耳21和固定槽11的形状为长条状,连接耳21的宽度与固定槽11的宽度相匹配。在本申请中,连接耳21的宽度与固定槽11的宽度相匹配是指连接耳21的宽度与固定槽11的宽度基本相一致,以使连接耳21能够放置在固定槽11并且连接耳21的侧面与固定槽1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在预定的范围内。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耳21的宽度等于固定槽11的宽度。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耳21的宽度小于固定槽11的宽度,且固定槽11与连接耳21的宽度差较小,例如可以是2mm、3mm,等等。
参照图5、图8-图13,固定槽11的底部具有第一固定孔12,连接耳21具有第二固定孔22,第一固定孔12与第二固定孔22相对应。当连接耳21设置于固定槽11中时,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22能够对准。参照图2-图4以及图6-图9,通过紧固件30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以将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进行连接固定。
固定槽11可以通过各种可行的制造方式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为板状结构,固定槽11可以通过铣削、切削等去除材料的方式形成(例如图2、图3中的固定槽11可以通过铣削的方式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冲压、锻造等使材料发生形变的方式形成(例如图5中的固定槽11可以通过冲压形成),或者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在平面上增加材料的方式形成,或者可以通过挤出成型、铸造等方式直接形成具有固定槽11的第一连接件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固定槽11的形成方式不作限制。固定槽11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等于或大于连接耳21的长度,以使连接耳21和固定槽11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限位关系。固定槽11两侧的壁厚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图2和图3中的固定槽11两侧为宽度较大的台状结构,而图4中的固定槽11两侧为厚度较小的加强筋结构。
固定槽11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上任意的便于与连接耳21连接的位置,可以是在第一连接件10的边缘部分,或者可以是在第一连接件10的中部且不与第一连接件10的边缘相连通。可选地,参照图2-图9,固定槽11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件10的边缘,可以方便连接耳21与固定槽11之间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与车架40连接,第二连接件20与挡泥板50相连接。固定槽11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固定槽11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的下端面,由此,第一连接件10可以遮挡连接耳21,可以对连接耳2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根据具体使用场景的需要,第一连接件10的上端面具有附件支撑面15,附件支撑面15可以用于支撑其他附件,例如可以用于安装锁具、牌照、标识(例如二维码标识)或者其他装置。第一连接件10还具有附件安装结构16,附件安装结构16用于连接该附件,附件安装结构16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附件的形式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孔、螺母、胶粘层,或其他连接结构。附件安装结构16与第一固定孔12之间具有间隔,避免两者之间发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9,第二连接件20与车架40连接,第一连接件10与挡泥板50相连接,第二连接件20具有附件安装结构25和附件支撑面24,附件安装结构25与所述第二固定孔22之间具有间隔。可以理解的是,附件安装结构25的形式可以与前述参照图2-图5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附件安装结构16相类似。附件支撑面24的面积可以大于连接耳21。
图10中的第一连接件10对应于图6-图9中的第一连接件10。参照图6-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具有底板13和两个挡片14,两个挡片14间隔设置并与底板13连接,两个挡片14和底板13三者的内壁围成固定槽11。可选地,两个挡片14与底板13可以分别制造,然后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或者,第一连接件10可以对整体的材料进行加工直接形成底板13和挡片14结构,例如可以对将金属板的两端进行弯折形成“U”型结构,从而得到底板13和挡片14结构。优选地,挡片14与底板13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圆角结构,可以减缓连接处由于应力集中造成的断裂等现象。可选地,两个挡片14可以基本相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10,第二连接件20与车架40连接,第一连接件10与挡泥板50连接,底板13的长度大于固定槽11的长度,底板13延伸至固定槽11外的部分与挡泥板50连接。
图11中的第二连接件20对应于图8和图9中的第二连接件20。进一步地,参照图8-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0具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狭缝23,第二连接件20在两个狭缝23之间的区域为连接耳21。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连接时,挡片14插入对应的狭缝23中。狭缝23的宽度与挡片14的厚度相匹配,具体地,狭缝23的宽度可以等于挡片14的厚度,或者可以略大于挡片14的厚度。第二连接件20的两个狭缝23外侧的部分也可以对第一连接件10起到止挡和限位作用,避免挡泥板50发生偏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0与车架40连接,第一连接件10与挡泥板50连接。
图12中的第一连接件10与图6-图10中的第一连接件10相对应,图13中的第二连接件20与图2-图5中的第二连接件20相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10以及图12和图13,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二者之中与挡泥板50连接的一者具有第一固定部17或26和第二固定部18或27。其中,第一固定部17或26与挡泥板50连接,第二固定部18或27突出于挡泥板50的上表面,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二者之中与车架40连接的一者与第二固定部18或27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10以及图12所示,第一连接件10与挡泥板50连接,第二连接件20与车架40连接,第一连接件10具有第一固定部17和第二固定部18,其中,第一固定部17用于与挡泥板50连接,第二固定部18用于与第二连接件20连接,固定槽11和第一固定孔12设置在第二固定部18上。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以及图13所示,第二连接件20与挡泥板50连接,第一连接件10与车架40连接,第二连接件20具有第一固定部26和第二固定部27,其中,第一固定部26与挡泥板50连接,第二固定部27与第一连接件10连接,第二固定部27可以实现为连接耳21或包括连接耳21。
参照图12和图13,第一固定部26与第二固定部27之间具有预定的夹角,第一固定部26与第二固定部27之间的夹角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挡泥板50连接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第一固定部26和第二固定部27之间的夹角可以为80°、90°、100°或者其他角度。
为便于适应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之间的尺寸配合误差,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22两者之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为长圆形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0与挡泥板50连接,第一固定孔12为长圆形孔。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20与挡泥板50连接,第二固定孔22为长圆形孔。可选地,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连接耳21的长度方向(或者说,固定槽1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由此,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连接时,可以对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之间沿固定槽11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可以调整挡泥板50与车轮之间的间隙大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涉及一种两轮车,两轮车包括车辆本体、挡泥板50和挡泥板安装结构。车辆本体包括车架40和转动设置于车架40的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分别为前轮和后轮。挡泥板安装结构连接挡泥板50和车架40,将挡泥板50设置在车轮的外周并从周向上部分地遮挡车轮,以防止旋转的车轮将地面的尘土和雨水扬起。根据具体需要,可以在两个车轮外均设置挡泥板50,也可以仅在其中一个车轮外设置挡泥板50。
挡泥板安装结构可以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至少部分实施例中的挡泥板安装结构,固定槽11和连接耳21的延伸方向与两轮车的行进方向处于同一平面。通过应用该挡泥板安装结构,可以使得挡泥板50在仅使用一个连接件的单点连接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避免挡泥板5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左右偏转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泥板50包括一个后挡泥板50,挡泥板安装结构用于将后挡泥板50安装至车架40的后部。第一连接件10或第二连接件20与车架40焊接固定,例如可以焊接固定至车架40的中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10,挡泥板50具有避让孔51,避让孔51贯通挡泥板5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二者之中与挡泥板50连接的一者通过避让孔51突出于挡泥板50的外表面。例如,当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二者之中与挡泥板50连接的一者具有第一固定部26和第二固定部27时,第一固定部26可以设置在挡泥板50的内侧,而第二固定部27穿过避让孔51突出于挡泥板50的外表面,由此可以对挡泥板50起到支撑作用,即使第一固定部26与挡泥板50的连接点松动,挡泥板50仍能被悬挂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挡泥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具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底部具有第一固定孔;以及
第二连接件,具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连接耳的形状与所述固定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连接耳设置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的一者与车架连接,另一者与挡泥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底板和两个挡片,所述两个挡片间隔设置并从所述底板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两个挡片和所述底板三者的内壁围成所述固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泥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狭缝,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两个狭缝之间的区域为所述连接耳;
其中,所述挡片插入对应的所述狭缝中,所述狭缝的宽度与所述挡片的厚度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泥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与所述挡泥板连接的一者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挡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与所述车架连接的一者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预定的夹角,所述第二固定部突出于所述挡泥板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固定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面具有附件支撑面,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具有附件安装结构,所述附件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之间具有间隔;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附件安装结构和附件支撑面,所述附件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之间具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挡泥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长圆形孔,所述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挡泥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为长圆形孔,所述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耳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9.一种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本体,包括车架和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两个车轮;
挡泥板,设置在所述车轮外;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挡泥板安装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包括一个后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安装结构连接所述后挡泥板和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车架焊接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具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贯通所述挡泥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中与所述挡泥板连接的一者通过所述避让孔突出于所述挡泥板的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和所述连接耳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两轮车的行进方向处于同一平面。
CN202222553923.2U 2022-09-26 2022-09-26 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 Active CN218141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3923.2U CN218141889U (zh) 2022-09-26 2022-09-26 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3923.2U CN218141889U (zh) 2022-09-26 2022-09-26 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1889U true CN218141889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63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3923.2U Active CN218141889U (zh) 2022-09-26 2022-09-26 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1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8489B2 (en) Utility vehicle
US10967825B2 (en) Utility vehicle
CN218141889U (zh) 挡泥板安装结构和两轮车
EP2683594B1 (en) Wheel fender
EP2098442B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210941363U (zh) 一种电池包后防护结构
JP2677023B2 (ja) 車両用マッドガード
JP6558929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バンパ
JPH0345853Y2 (zh)
CN213292451U (zh) 一种全地形车及其组合式底板
CN217575383U (zh) 一种用于半挂车的半包围铝合金挡泥板
JPH0313424Y2 (zh)
CN220483426U (zh) 一种焊接式挡泥板支架总成
JPH048054Y2 (zh)
KR102621264B1 (ko) 차량용 스티프너
JP2004142578A (ja) フロントアンダランプロテクタの取付構造
JP2510930Y2 (ja) ガ―ドバ―の取付構造
JPH042860Y2 (zh)
JP4446570B2 (ja) 車体のバンパ取付構造
KR100534345B1 (ko) 대형트럭의 헤드램프 마운팅구조
JPS5846249Y2 (ja) バンパ−ガ−ドの取付部構造
US20230138778A1 (en) Detec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2877691B2 (ja) ナンバープレート用フレーム
KR0120841Y1 (ko) 범퍼 사이드의 차체 결합장치
JPH021211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