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36225U - 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36225U
CN218136225U CN202221847709.1U CN202221847709U CN218136225U CN 218136225 U CN218136225 U CN 218136225U CN 202221847709 U CN202221847709 U CN 202221847709U CN 218136225 U CN218136225 U CN 218136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
piece
stamping
workpiec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77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小华
贺胜利
颜伟
唐斌
肖瑶
方新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77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36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36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36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压装置,包括:移载件;承载件,连接于移载件;冲压组件,包括冲头,冲头包括抵持部,冲头可移动地穿设于承载件,冲头用于吸附元件,抵持部凸设于冲头的一侧并抵接于承载件,以使承载件承托冲头;及弹性组件,弹性组件设置于移载件与冲头之间,且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冲头和移载件。上述冲压装置通过设置弹性组件于移载件和冲头之间,移载件压缩弹性组件至冲头,使得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于移载件和冲头,以使移载件的冲压力通过弹性组件传递至冲头,冲头在移载件的带动下将其所吸附的元件冲入至工件内的预设深度,弹性组件可缓冲移载件对冲头的冲压力,提高了元件的组装精度和铆合质量。

Description

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生产中,通常会使用冲头将螺母铆入工件的预设孔内,并将螺母铆合至预设孔内的预设深度,以便其他部件通过螺母组装至工件上。
通常由于部分螺母或工件具有一定的尺寸公差,使得冲头将螺母铆入工件的预设孔内时,螺母的铆合深度难以符合预设标准,降低了螺母的组装精度和铆合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冲压装置,以提高元件的组装精度并提高铆合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压装置,包括:移载件;承载件,连接于所述移载件;冲压组件,包括冲头,所述冲头包括抵持部,所述冲头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承载件,所述冲头用于吸附元件,所述抵持部凸设于所述冲头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承载件,以使所述承载件承托所述冲头;及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移载件与所述冲头之间,且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冲头和所述移载件;其中,所述移载件作用于所述弹性组件以压缩所述弹性组件至所述冲头,使得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于所述冲头和所述移载件,所述移载件的冲压力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传递至所述冲头,所述冲头在所述移载件的带动下朝着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冲头所吸附的所述元件冲入所述工件内,且所述弹性组件可缓冲所述移载件对所述冲头的冲压力,使得所述元件保持在预设深度。
上述冲压装置作业时,首先,通过冲头吸附元件;接着,外部驱动设备作用于移载件,移载件在外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朝着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并压缩弹性组件至冲头,使得冲头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冲头和移载件;然后,移载件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业下将其所受到的冲压力通过弹性组件传递至冲头,使得冲头在移载件的带动下朝着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以将冲头所吸附的元件冲入至工件内的预设深度,此时移载件抵接于工件;最后,移载件朝着靠近工件的方向继续移动并进一步地压缩弹性组件至冲头,以使弹性组件吸收移载件多余的冲压力,冲头相对于承载件朝向移载件移动,且抵持部脱离承载件,防止移载件继续带动冲头所吸附的元件冲压至工件,使得弹性组件缓冲移载件对冲头的冲压力,并使元件保持在预设深度。如此,通过设置弹性组件于移载件和冲头之间,移载件压缩弹性组件至冲头,使得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于移载件和冲头,以使移载件的冲压力通过弹性组件传递至冲头,能够使冲头在移载件的带动下将其所吸附的元件冲入至工件内的预设深度,另外,当冲头将元件冲入工件内的预设深度后,通过移载件继续朝向工件移动并进一步地将弹性组件压缩至冲头,以使被压缩的弹性组件缓冲移载件对冲头的冲压力,从而避免冲头在移载件的带动下继续冲压组件,使得元件冲压至预设深度,进而提高了元件的组装精度和铆合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头还包括:冲压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承载件,所述抵持部凸设于所述冲压件的一侧,所述冲压件和所述移载件抵接于所述弹性组件的相对两端,所述移载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至所述冲压件,使得所述移载件的冲压力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作用于所述冲压件,以使所述冲压件带动被吸附的所述元件冲入所述工件内的预设深度;吸附件,连接于所述冲压件远离所述移载件的一端,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头还包括:固定件,在所述冲压件和所述移载件之间,所述弹性组件套设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冲压件远离所述吸附件的一端,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移载件,以用于限位所述弹性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弹性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冲头冲压的方向依次设置并均套设于所述固定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载件朝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固定件相适配,所述固定件可在所述收容槽内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包括:气体流道,贯穿所述冲压件;吸附部,连接于所述冲压件远离所述移载件的一端,所述吸附部上开设有吸附口,所述吸附口连通于所述气体流道的一端;及导气部,连接于所述冲压件的一侧并连通于所述气体流道的另一端,所述吸附口在所述导气部的导通下通过所述气体流道真空吸附所述元件至所述吸附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还包括:定位部,凸设于所述吸附部并与所述吸附口间隔设置,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元件相适配以定位所述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压装置包括:第一导向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移载件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冲压件的周侧,以用于导向所述冲压件朝向所述移载件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压装置包括:第二导向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并与用于承载工件的治具相适配,所述第二导向件在所述移载件的带动下插设于所述治具以用于导向所述冲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压件远离所述移载件的一端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抵接于所述工件以限位所述冲压件的移动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冲压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冲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冲头沿Ⅳ-Ⅳ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冲头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冲压装置 100
移载件 10
收容槽 11
承载件 20
容纳槽 21
冲压组件 30
冲头 31
冲压件 311
限位面 3111
吸附件 312
气体流道 3121
吸附部 3122
吸附口 3122a
导气部 3123
定位部 3124
固定件 313
抵持部 32
弹性组件 40
第一限位件 41
弹性件 42
第二限位件 43
第一导向件 50
第二导向件 60
元件 200
工件 300
治具 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述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压装置100包括移载件10、承载件20、冲压组件30和弹性组件40。承载件20连接于移载件10,移载件10的上方设有外部驱动设备,移载件10受到外部驱动设备的冲压而带着承载件20朝着下方运动,外部驱动设备可以为气液增压缸。冲压组件30包括冲头31,冲头31包括抵持部32,冲头31可移动地穿设于承载件20,冲头31用于吸附元件200,元件200可以为螺母,抵持部32凸设于冲头31的一侧并抵接于承载件20,以使承载件20承托冲头31,使得移载件10通过承载件20稳定带动冲头31移动。弹性组件40设置于移载件10与冲头31之间,且弹性组件4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冲头31和移载件10。其中,移载件10作用于弹性组件40以压缩弹性组件40至冲头31,使得弹性组件4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于冲头31和移载件10,移载件10的冲压力通过弹性组件40传递至冲头31,以使冲头31在移载件10的带动下朝着靠近工件300的方向移动,以使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且弹性组件40可缓冲移载件10对冲头31的冲压力,使得元件200保持在预设深度。
上述冲压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大致为:
首先,通过冲头31吸附元件200;
接着,外部驱动设备作用于移载件10,移载件10在外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朝着靠近工件300的方向移动并压缩弹性组件40至冲头31,使得弹性组件4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冲头31和移载件10;
然后,移载件10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将其所受到的冲压力通过弹性组件40传递至冲头31,使得冲头31在移载件10的带动下朝着靠近工件300的方向移动,以将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至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此时冲头31抵接于工件300;
最后,移载件10朝着靠近工件300的方向继续移动并进一步地压缩弹性组件40至冲头31,以使弹性组件40吸收移载件10多余的冲压力,冲头31相对于承载件20朝向移载件10移动,且抵持部32脱离承载件20,防止移载件10继续带动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压至工件300,使得弹性组件40缓冲移载件10对冲头31的冲压力,并使元件200保持在预设深度。
由于外部驱动设备所提供的冲压力为一具有固定大小和方向的冲压力,并且由于元件200和/或工件300存在尺寸公差,当移载件10带动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至工件300的预设深度时,移载件10仍然继续带动冲头31冲压工件300,使得冲头31与工件300之间发生干涉而损坏,且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深度值大于预设深度值。故此,通过设置弹性组件40位于移载件10和冲头31之间,当外部驱动设备作用于移载件10时,移载件10朝着靠近工件300的方向移动以压缩弹性组件40至冲头31,且弹性组件40在元件200的冲压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弹性组件4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于移载件10和冲头31,以将移载件10所受到的冲压力通过弹性组件40传递至冲头31,进而能够实现冲头31在移载件10的带动下将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另外,当移载件10带动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时,移载件10继续朝向工件300移动并进一步地将弹性组件40压缩至冲头31,以使弹性组件40吸收移载件10多余的冲压力,使得弹性组件40缓冲移载件10对冲头31的冲压力,冲头31抵接于工件300并与工件300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冲头31相对于承载件20朝向移载件10移动,且抵持部32脱离承载件20,避免移载件10继续带动冲头31冲压元件200,使得元件200保持在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从而使冲压装置100适用于不同尺寸公差的元件200和/或工件300,进而提高了元件200的组装精度和铆合质量。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压组件30和弹性组件40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且冲压组件30和弹性组件40的数量相一致,多个冲压组件30沿垂直于移载件10的冲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弹性组件40和多个冲压组件30一一对应,且弹性组件4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于对应的冲头31和移载件10。
如此,通过设置多个冲压组件30,能够实现同时将多个元件200冲入工件300的预设深度,提高了铆合效率;通过设置多个弹性组件40与多个冲压组件30一一对应,当外部驱动设备作用于移载件10上时,移载件10受到冲压力并将多个弹性组件40压缩至对应的冲头31,以使每个弹性组件4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于对应的冲头31和移载件10,且由于承载件20承托的多个冲头31处于同一水平面,使得每个弹性组件40在移载件10和对应的冲头31之间的长度值相一致,则其弹性组件40所提供的弹力也相一致,使得移载件10上表面所受到的冲压力传递至移载件10所抵接的多个弹性组件40,进而将移载件10所受到的冲压力均匀地分配至多个弹性组件40,每个弹性组件40再将其所受到的冲压力传递至所对应的冲头31,以使每个冲头31所受的移载件10的冲压力保持一致,使得每个冲头31稳定地带动其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提高了铆合质量;另外,当移载件10带动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至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时,移载件10继续朝向工件300移动并进一步地将多个弹性组件40压缩至对应的冲头31,使得弹性组件40缓冲移载件10的所产生的多余的冲压力,冲头31抵接于工件300并与工件300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冲头31相对于承载件20朝向移载件10移动,且抵持部32脱离承载件20,避免移载件10带动抵接于工件300的冲头31继续朝着工件300运动,从而使多个冲头31稳定地带动其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铆合质量和元件200的组装精度。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头31包括冲压件311和吸附件312。请参阅图2,承载件20与冲头31的相对位置开设有容纳槽21,且容纳槽21贯穿承载件20,冲压件311可移动地穿设于承载件20的容纳槽21,抵持部32凸设于冲压件311的一侧,冲压件311和移载件10抵接于弹性组件40的相对两端,移载件10压缩弹性组件40至冲压件311,使得移载件10的冲压力通过弹性组件40作用于冲压件311,以使冲压件311带动被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吸附件312连接于冲压件311远离移载件10的一端,吸附件312用于吸附元件200。
如此,通过设置吸附件312连接于冲压件311远离移载件10的一端,以使吸附件312所吸附的元件200位于冲压件311的一端,移载件10的冲压力压缩弹性组件40至冲压件311的另一端,使得弹性组件4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冲压件311的另一端和移载件10,以使移载件10所施加的冲压力通过弹性组件40传递并作用于冲压件311的另一端,从而使得冲压件311稳定地将吸附件312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进而提高了铆合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头31还包括固定件313,固定件313在冲压件311和移载件10之间,弹性组件40套设于固定件313,固定件313的一端连接于冲压件311远离吸附件312的一端,固定件313的另一端插设于移载件10,以用于限位弹性组件40。
如此,通过设置固定件313在冲压件311和移载件10之间,并设置弹性组件40套设于固定件313,以使固定件313限位弹性组件40,使得移载件10稳定压缩弹性组件40至冲压件311,防止弹性组件40发生位置偏移,另外,固定件313相对于承载件20朝向移载件10移动,且由于固定件313插设于移载件10内,使得固定件313在移载件10内沿背离工件300内的方向运动,以使冲头31相对于工件300保持相对静止,防止移载件10继续带动冲头31朝向工件300移动,提高了铆合稳定性。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0包括第一限位件41、弹性件42和第二限位件43,第一限位件41、弹性件42和第二限位件43沿冲头31冲压的方向依次设置并均套设于固定件313。
因为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2由若干个碟形弹簧所组成,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3位于弹性件42的相对两端,以使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3限位弹性件42并预压弹性件42,以便于将弹性组件40安装至移载件10和冲头31之间,从而使得弹性组件40能够稳定地弹性抵持于移载件10和冲压件311,避免弹性件42被压飞或错位,进而提高了铆合稳定性;并且,由于每个冲压组件30均可以吸附不同类型的元件200,而不同类型的元件200的高度值有所不同,为使每个冲压组件30均能够将其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通过调整第一限位件41和/或第二限位件43的高度值,以使多个冲头31远离移载件10的一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以使多个冲头31稳定地将其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从而使冲头31适配于不同类型的元件200,进而避免更换冲头31的整体结构,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载件10朝向承载件20的一侧设有收容槽11,收容槽11与固定件313相适配,固定件313可在收容槽11内运动。
故此,通过在移载件10朝向承载件20的一侧设有收容槽11,且固定件313收容于收容槽11内,当移载件10带动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后,移载件10继续朝着工件300移动并压缩弹性组件40,固定件313在收容槽11内相对于承载件20背离工件300运动,以避免移载件10继续带动冲头31朝向工件300移动,使得元件200保持在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提高了铆合质量。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312包括气体流道3121、吸附部3122和导气部3123。气体流道3121贯穿冲压件311,吸附部3122连接于冲压件311远离移载件10的一端,吸附部3122上开设有吸附口3122a,吸附口3122a连通于气体流道3121的一端。导气部3123的一端连接于冲压件311的一侧并连通于气体流道3121的另一端,导气部3123的另一端连通外部的真空发生器,吸附口3122a在导气部3123的导通下通过气体流道3121真空吸附元件200至吸附部3122。在本实施例中,导气部3123可以为真空发生器所连接的接头,用于控制吸附部3122是否进行吸附。
故此,通过设置气体流道312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吸附部3122的吸附口3122a和导气部3123,以使真空发生器通过导气部3123和气体流道3121抽取真空,使得吸附口3122a在导气部3123的导通下通过气体流道3121真空吸附元件200至吸附部3122,从而避免元件200在冲压过程中从吸附部3122上脱落,进而提高了铆合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吸附件312也可以设置为磁性吸附件,以磁性吸附元件200,吸附件312也可以为内撑件,以内撑固定元件200。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312还包括定位部3124,定位部3124凸设于吸附部3122并与吸附口3122a间隔设置,定位部3124与元件200相适配以定位元件200。
故此,通过设置定位部3124凸设于吸附部3122并与元件200相适配,当冲头31在吸附元件200之前,通过定位部3124插设于元件200内以定位元件200,使得吸附件312稳定吸附元件200,避免吸附件312所吸附的元件200发生偏移或错位,提高了铆合稳定性。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压装置100包括第一导向件50,第一导向件50连接于承载件20朝向移载件10的一侧并抵接于冲压件311的周侧,以用于导向冲压件311朝向移载件10的方向移动。
当移载件10带动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后,移载件10继续朝着工件300移动时,冲压件311相对于承载件20朝着靠近移载件10的方向移动,且抵持部32脱离承载件20,通过第一导向件50抵接于冲压件311的周侧,以导向冲压件311的移动方向,避免冲压件311沿垂直于移载件10的冲压方向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铆合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压装置100包括第二导向件60,第二导向件60连接于承载件20并与用于承载工件300的治具400相适配,第二导向件60在移载件10的带动下插设于治具400以用于导向冲头31。
故此,通过设置第二导向件60与承载工件300的治具400相适配,第二导向件60在移载件10的带动下插设于治具400内以导向冲头31,使得冲头31准确地带动其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的加工位置,提高了元件200的组装精度。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压件311远离移载件10的一端设有限位面3111,限位面3111抵接于工件300以限位冲压件311的移动距离。
故此,通过在冲压件311远离移载件10的一端设置限位面3111,当移载件10带动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的预设深度时,限位面3111抵接于工件300的上表面,以限位冲压件311的移动距离,防止移载件10继续带动冲头31朝向工件300移动,使得元件200保持在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提高了元件200的组装精度和铆合质量。
上述冲压装置100的作业过程大致为:
首先,通过多个冲头31的吸附件312分别吸附对应的元件200;
接着,外部驱动设备作用于移载件10的上方,移载件10在外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朝着靠近工件300的方向移动并压缩多个弹性组件40至对应的冲压件311,使得每个弹性组件4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对应的冲压件311和移载件10,多个弹性组件40在移载件10和对应的冲压件311之间的长度值相一致,进而使移载件10所受到冲压力均匀地分配至多个弹性组件40,每个弹性组件40再将其所受到冲压力传递至对应的冲压件311,以使冲压件311带动吸附件312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
最后,移载件10继续朝向工件300移动并进一步压缩弹性组件40至对应的冲头31,以使弹性组件40吸收移载件10多余的冲压力,冲压件311相对于承载件20朝向移载件10移动,固定件313在收容槽11内沿背离工件300的方向移动,且抵持部32脱离承载件20,防止移载件10继续带动冲头31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压至工件300,使得弹性组件40缓冲移载件10对冲头31的冲压力,并使元件200保持在预设深度。
上述冲压装置100通过设置多个弹性组件40在对应的冲头31和移载件10之间,当外部驱动设备作用于移载件10时,移载件10压缩多个弹性组件40至对应的冲头31,使得每个弹性组件40的两端分别抵持于对应的冲头31和移载件10,多个弹性组件40在移载件10和对应的冲头31之间的长度值相一致,则其弹性组件40所提供的弹力也相一致,使得移载件10所受到的冲力均匀地分配至多个弹性组件40,弹性组件40再将其受到的冲压力传递至对应的冲头31,使得每个冲头31均能将其所吸附的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另外,在移载件10带动冲头31将元件200冲入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后,弹性组件40被移载件10进一步地压缩以吸收移载件10所受到的多余的冲压力,以使弹性组件40缓冲移载件10对冲头31的冲压力,冲头31相对于承载件20朝向移载件10移动并与工件300保持相对静止,使得元件200保持在工件300内的预设深度,提高了元件200的组装精度和铆合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载件;
承载件,连接于所述移载件;
冲压组件,包括冲头,所述冲头包括抵持部,所述冲头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承载件,所述冲头用于吸附元件,所述抵持部凸设于所述冲头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承载件,以使所述承载件承托所述冲头;及
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移载件与所述冲头之间,且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冲头和所述移载件;
其中,所述移载件作用于所述弹性组件以压缩所述弹性组件至所述冲头,使得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于所述冲头和所述移载件,所述移载件的冲压力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传递至所述冲头,所述冲头在所述移载件的带动下朝着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冲头所吸附的所述元件冲入所述工件内,且所述弹性组件可缓冲所述移载件对所述冲头的冲压力,使得所述元件保持在预设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还包括:
冲压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承载件,所述抵持部凸设于所述冲压件的一侧,所述冲压件和所述移载件抵接于所述弹性组件的相对两端,所述移载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至所述冲压件,使得所述移载件的冲压力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作用于所述冲压件,以使所述冲压件带动被吸附的所述元件冲入所述工件内的预设深度;
吸附件,连接于所述冲压件远离所述移载件的一端,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还包括:
固定件,在所述冲压件和所述移载件之间,所述弹性组件套设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冲压件远离所述吸附件的一端,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移载件,以用于限位所述弹性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弹性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冲头冲压的方向依次设置并均套设于所述固定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载件朝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固定件相适配,所述固定件可在所述收容槽内运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包括:
气体流道,贯穿所述冲压件;
吸附部,连接于所述冲压件远离所述移载件的一端,所述吸附部上开设有吸附口,所述吸附口连通于所述气体流道的一端;及
导气部,连接于所述冲压件的一侧并连通于所述气体流道的另一端,所述吸附口在所述导气部的导通下通过所述气体流道真空吸附所述元件至所述吸附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还包括:
定位部,凸设于所述吸附部并与所述吸附口间隔设置,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元件相适配以定位所述元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包括:
第一导向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移载件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冲压件的周侧,以用于导向所述冲压件朝向所述移载件的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包括:
第二导向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并与用于承载工件的治具相适配,所述第二导向件在所述移载件的带动下插设于所述治具以用于导向所述冲头。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压件远离所述移载件的一端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抵接于所述工件以限位所述冲压件的移动距离。
CN202221847709.1U 2022-07-18 2022-07-18 冲压装置 Active CN218136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7709.1U CN218136225U (zh) 2022-07-18 2022-07-18 冲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7709.1U CN218136225U (zh) 2022-07-18 2022-07-18 冲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36225U true CN218136225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9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7709.1U Active CN218136225U (zh) 2022-07-18 2022-07-18 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36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36225U (zh) 冲压装置
CN214698668U (zh) 一种保压装置
CN215508659U (zh) 浮动调节机构及浮动调节装置
CN212863486U (zh) 一种裁切上料装置
CN212793562U (zh) 一种对角双边定位治具
CN211679597U (zh) 一种滑动压铆模具
CN209754478U (zh) 一种用于离合器装配设备的弹簧装配机构
CN218311863U (zh) 装配装置
CN218081333U (zh) 铆接装置
CN219309986U (zh) 铆接装置
CN109926780B (zh) 一种多平面同步焊接工装
CN117245362A (zh) 铆压装置及铆压方法
CN115296490B (zh) 压装装置和骨架装配设备
CN220198349U (zh) 加工系统
CN220637616U (zh) 固定治具
CN219685314U (zh) 组装装置
CN219321610U (zh) 天线组装治具
CN220374138U (zh) 一种电路板自动打印机
CN220218225U (zh) 组装装置
CN212760946U (zh) 螺母铆接压头及螺母铆接设备
CN213671666U (zh) 一种片件铆接辅助工装
CN217019940U (zh) 固定装置
CN216478281U (zh) 保压装置
CN214639603U (zh) 冲压装置
CN217072212U (zh) 压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