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33044U - 一种晾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晾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33044U CN218133044U CN202222063572.7U CN202222063572U CN218133044U CN 218133044 U CN218133044 U CN 218133044U CN 202222063572 U CN202222063572 U CN 202222063572U CN 218133044 U CN218133044 U CN 2181330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frame body
- lifter
- conveyor
- t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晾胶系统包括工装板、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衔接装置、第二衔接装置和晾料装置,工装板用于放置LED显示模组,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均用于输送工装板,第一衔接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与晾料装置之间,第一衔接装置用于将第一输送装置上的工装板运输至晾料装置上,第二衔接装置设置在晾料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第二衔接装置用于将晾料装置上的工装板运输至第二输送装置上,第二输送装置远离第二衔接装置的一侧与第一输送装置连接,使得工装板上的显示模组晾置完成后被取走时,留下的闲置工装板会重新回流到第一输送装置上重新装配显示模组,以实现自动化,提高晾胶效率以及工装板的回收使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晾胶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晾胶方式是将灌胶完成的LED显示模组放在固定的铁架上晾胶,整个过程需人工操作,同时晾胶场地有限,晾胶设备也有限,面对数量较大的订单,因场地与设备原因会造成订单延期,产品运作不流畅,效率较低;在晾胶过程中无法保证胶面的平整度,系统非自动,产品的晾胶条件无法实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晾胶设备在进行晾胶工作出现产品运作不流畅、无法自动化运作以及晾胶流程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晾胶系统包括工装板、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衔接装置、第二衔接装置和晾料装置,所述工装板包括载板和安装在所述载板上的支撑组,所述支撑组用于置放LED显示模组并调整LED显示模组的置放高度,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均用于输送所述工装板,所述第一衔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与所述晾料装置之间,所述第一衔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的所述工装板运输至所述晾料装置上,所述第二衔接装置设置在所述晾料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二衔接装置用于将所述晾料装置上的所述工装板运输至第二输送装置上,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远离所述第二衔接装置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包括支撑件和调节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支撑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载板上,且两个所述支撑件上的所述定位槽相向,所述调节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卡入两个所述支撑件上的所述定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组并排地设置在所述载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架体和升降器,所述第一架体内的两侧均设有载料输送台,所述升降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内并置于两个所述载料输送台之间,其中,所述升降器的升降端具备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升降器的升降端在所述升降器的驱使下上升至两个所述载料输送台的台面上方,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升降器的升降端在所述升降器的驱使下下降至两个所述载料输送台的台面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衔接装置包括第二架体、纵向输送台和横向输送台,所述纵向输送台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靠近第一输送装置的一侧内,所述纵向输送台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所引渡的所述工装板,所述横向输送台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靠近第二输送装置的一侧内,所述纵向输送台用于将所述纵向输送台上的所述工装板输送至输送第二输送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晾料装置包括第三架体、第一升降机和第二升降机,所述第三架体上设有多个第一置物层,所述第一置物层的两侧均上设有载料输送台,所述第一升降机设置在所述第三架体与所述第一衔接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升降机上设有第一输送台,所述第一输送台用于将所述第一衔接装置上的所述工装板输送至所述第三架体上各个所述第一置物层上,所述第二升降机设置在所述第三架体与所述第二衔接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升降机上设有第二输送台,所述第二输送台用于将各个所述第一置物层上的所述工装板输送至所述第二衔接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晾料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连接件和多个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三架体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三架体的各个所述第一置物层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驱使下,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抬起或收缩。
优选地,所述第二衔接装置包括第四架体和衔接输送台,所述衔接输送台安装在所述第四架体上,所述衔接输送台用于将所述晾料装置上的所述工装板运输至第二输送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五架体、第二驱动件、第二连接件和多个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五架体上设有多个第二置物层,多个所述第二置物层的两侧上均设有载料输送台,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五架体上,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的各个所述第二置物层上,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二驱动件驱使下,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抬起或收缩。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三升降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升降机上的第三输送台,所述第三升降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五架体各个第二所述置物层的所述工装板,并通过所述第三输送台将所述工装板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晾胶系统提供了一种晾胶系统包括工装板、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衔接装置、第二衔接装置和晾料装置,工装板用于放置LED显示模组,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均用于输送工装板,第一衔接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与晾料装置之间,第一衔接装置用于将第一输送装置上的工装板运输至晾料装置上,第二衔接装置设置在晾料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第二衔接装置用于将晾料装置上的工装板运输至第二输送装置上,第二输送装置远离第二衔接装置的一侧与第一输送装置连接,该晾胶系统提供一条循环执行线,使得工装板上的显示模组晾置完成后被取走时,留下的闲置工装板会重新回流到第一输送装置上重新装配显示模组,以实现自动化,提高晾胶效率以及工装板的回收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工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晾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晾料装置的第三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输送装置的第五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0工装板、101载板、102支撑组、1021支撑件、1022调节件、1023定位槽、200第一输送装置、201第一架体、202升降器、300第二输送装置、301第五架体、302第二驱动件、303第二连接件、304第二限位件、305第二置物层、306第三升降机、307第三输送台、400第一衔接装置、401第二架体、402纵向输送台、403横向输送台、500第二衔接装置、501第四架体、502衔接输送台、600晾料装置、601第三架体、6011第一置物层、602第一升降机、603第二升降机、604第一输送台、605第二输送台、606第一驱动件、607第一连接件、608第一限位件、700载料输送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晾胶系统,其包括工装板100、第一输送装置200、第二输送装置300、第一衔接装置400、第二衔接装置500和晾料装置600,工装板100用于放置LED显示模组,第一输送装置200和第二输送装置300均用于输送工装板100,第一衔接装置400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200与晾料装置600之间,第一衔接装置400用于将第一输送装置200上的工装板100运输至晾料装置600上,第二衔接装置500设置在晾料装置600和第二输送装置300之间,第二衔接装置500用于将晾料装置600上的工装板100运输至第二输送装置300上,第二输送装置300远离第二衔接装置500的一侧与第一输送装置200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00、第一衔接装置400、晾料装置600、第二衔接装置500和第二输送装置300依次拼接组成工装板100所运输的流水线,而第二输送装置300的末端与第一输送装置200接壤,使得工装板100能在该流水线中循环流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的工作流程为LED显示模组在放置到工装板100上的工作是在第一输送装置200上进行的,当LED显示模组放置于工装板100上时,便会通过第一输送装置200输送出去,由于每个装置在相互输送连接时,都需要有一个装置作为衔接在用,因此,第一输送装置200与晾料装置600通过第一衔接装置400进行过渡工装板100,而晾料装置600和第二输送装置300通过第二衔接装置500进行过渡工装板100。
进一步的,工装板100包括载板101和支撑组102,支撑组102安装在载板101上以放置LED显示模组,支撑组102包括支撑件1021和调节件1022,支撑件1021上设有定位槽1023,支撑件1021设有两个,两个支撑件1021对称地设置在载板101上,且两个支撑件1021上的定位槽1023相向,调节件1022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卡入两个支撑件1021上的定位槽1023内。
支撑组102设有多个,多个支撑组102并排地设置在载板101上。
参阅附图2-附图4,LED显示模组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被架高处理,避免输送过程中给LED显示模组导致损伤,且该晾胶系统的目的在于对LED显示模组上进行晾胶处理,因此还需要保证LED显示模组在运输的过程中保持平整状态,在LED显示模组放置在多个调节件1022上时,需要观测LED显示模组是否处于平整状态,若是某处位置偏高偏低导致LED显示模组出现倾斜,便将对应偏高或偏低位置下的调节件1022进行调节,将LED显示模组调节至处于平整状态,其中,调节件1022为长方体结构的杆件,通过其两端镶嵌于两个支撑件1021的定位槽1023内,而调节件1022来调节LED显示模组的方式实则就是改变调节件1022于定位槽1023镶嵌面,在需要对该位置进行垫高时,将调节件1022与LED显示模组接触面积大的一侧翻滚,使得调节件1022接触面积小的一侧与LED显示模组抵触,这样调节件1022便能架高该位置,调低的方式与上述方法相同,仅是将调节件1022的接触面积小的和接触面积大的一侧翻滚对调。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装置200包括第一架体201和升降器202,第一架体201内的两侧均设有载料输送台700,升降器202安装在第一架体201内并置于两个载料输送台700之间,其中,升降器202的升降端具备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升降器202的升降端在升降器202的驱使下上升至两个载料输送台700的台面上方,在第二状态,升降器202的升降端在升降器202的驱使下下降至两个载料输送台700的台面下方。
具体的,在前述已说明了物料放置到工装板100上的工作是在第一输送装置200上进行的,因此第一输送装置200上设有升降器202,在升降器202处于第一状态时,其升降端上升至载料输送台700台面的上方,此时工装板100是置于该升降端上的,因此工作人员或上一级的设备在将LED显示模组放置到工装板100上时,便是在该位置时进行的,完成放置后,升降端从第一状态切换第二状态,升降端在下降至载料输送台700的台面下方时,工装板100会与载料输送台700的台面接触,并在载料输送台700的驱使下,将工装板100输送至下一设备内,其中,载料输送台700为电动机所驱使的传送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输送装置200的第一架体201内的两侧便是设置了可驱动的传送带,工装板100的两侧接触到传送带后便被输送出。
进一步的,第一衔接装置400包括第二架体401、纵向输送台402和横向输送台403,纵向输送台402安装在第二架体401靠近第一输送装置200的一侧内,纵向输送台402用于接收第一输送装置200所引渡的工装板100,纵向输送台40安装在第二架体401靠近第二输送装置300的一侧内,纵向输送台402用于将纵向输送台402上的工装板100输送至输送第二输送装置300上。
具体的,如附图1所示,由于本晾胶系统所于的环境空间较为小,故在所循环流水线时,其各个装置会紧凑一起,因此第一输送装置200和晾料装置600所处的位置的垂直的,故第一衔接装置400需要提供T字结构的转接工装板100的结构,其中,纵向输送台402和横向输送台403是呈T字结构,纵向输送台402的一端衔接着第一输送装置200的载料输送台700,另一端则衔接着横向输送台403,使得工装板100在进入到该第一衔接装置400内能够进行转角转向运输。
进一步的,晾料装置600包括第三架体601、第一升降机602和第二升降机603,第三架体601上设有多个第一置物层6011,第一置物层6011的两侧均上设有载料输送台700,第一升降机602设置在第三架体601与第一衔接装置400之间,第一升降机602上设有第一输送台604,第一输送台604用于将第一衔接装置400上的工装板100输送至第三架体601上各个第一置物层6011上,第二升降机603设置在第三架体601与第二衔接装置500之间,第二升降机603上设有第二输送台605,第二输送台605用于将各个第一置物层6011上的工装板100输送至第二衔接装置500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架体601上的第一置物层6011具有六层,且每一层的第一置物层6011为架空结构,而在这架空结构的第一置物层6011中的两侧便设置了载料输送台700,大致安装结构与第一架体201和载料输送台700的安装方式相同,且由于六层的第一置物层6011是为了方便容纳更多LED显示模组来进行晾胶,因此需要有对应的结构来将LED显示模组输送至对应的第一置物层6011内,第一升降机602和第二升降机602分别设置在第一架体601的两侧,且第一升降机602和第二升降机602同样起到过渡作用,但是若是没有额外增设输送结构,却只能作为接收结构,因此在第一升降机602和第二升降机602上分别对应设有了第一输送台604和第二输送台605,其作用均是给升降机带来输送作用,使得升降机所接收到的工装板100能够被输送至下一设备上。
进一步的,晾料装置60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606、第一连接件607和多个第一限位件608,第一驱动件606安装在第三架体601上,多个第一限位件608分别安装在第三架体601的各个第一置物层6011上,多个第一限位件608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607与第一驱动件606驱动连接,其中,在第一驱动件606驱使下,多个第一限位件608的一端抬起或收缩。
具体的,由于工装板以及LED显示模组在晾胶或运输过程中,不能够经常碰撞在一起,会使得工装板之间或LED显示模组之间出现磕碰痕迹,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等情况出现,故在晾料装置600上对应设置了将每个工装板100进行一定距离的错位,其中,第一驱动件606为气泵结构,第一连接件607为输气管,第一限位件608为气动阀,气动阀对应第一置物层6011的层数设置有六个,分别设置在对应层,而在每一层均设置有三个位置传感器即红外传感器,每一个分别用于判断工装板是否进入该层、判断工装板是否开卷气动阀或离开气动阀以及判断工装板是否处于该层的末端,这样来工装板进入到对应的第一置物层6011上时,通过位置传感器来判断该工装板100前面是否存在工装板100以及与前一工装板100的距离,并至与气动阀处时,通过启动气动阀,阀门抬起,将该工装板100暂时置停于当前位置,以实现对每个工装板100的位置进行隔开错位。
进一步的,第二衔接装置500包括第四架体501和衔接输送台502,衔接输送台502安装在第四架体501上,衔接输送台502用于将晾料装置600上的工装板100运输至第二输送装置300上。
进一步的,第二输送装置300包括第五架体301、第二驱动件302、第二连接件303和多个第二限位件304,第五架体301上设有多个第二置物层305,多个第二置物层305的两侧上均设有载料输送台700,第二驱动件302安装在第五架体301上,多个第二限位件304分别安装在第二架体401的各个第二置物层305上,多个第二限位件304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303与第一驱动件606驱动连接,其中,在第二驱动件302驱使下,多个第二限位件304的一端抬起或收缩。
第二输送装置300还包括:第三升降机306以及设置在第三升降机306上的第三输送台307,第三升降机306用于接收第五架体301各个第二置物层305的工装板100,并通过第三输送台307将工装板100输送至第一输送装置200上。
具体的,第二输送装置300的实际结构与晾胶装置相似,仅是第五架体上的第二置物层305为两层,且晾胶装置600为对工装板上的LED显示模组进行晾胶,当对应的LED显示模组晾胶工作完成时,便会将工装板上的LED显示模组取走,只留下工装板100在晾胶装置600上,而无LED显示模组地工装板100便会通过第二衔接装置500输送至第二输送装置300上,等待进行下一个循环工作,其中,为了方便晾胶装置600上的工装板100管理,第三架体601上四层或上五层放置正在晾胶的带有LED显示模组的工装板100,而下两层或最后一层放置空载的工装板100,空载的工装板100便通过第二升降机603和第二衔接装置500配合输送至第二输送装置300上。
在第二输送装置300上的第二驱动件302、第二连接件303和第二限位件304分别与第一驱动件606、第一连接件607和第一限位件608的结构相同,分别是气泵、输气管和气动阀,所实现的运动结构均相同,同为置停工装板100,使得每个工装板100相互间隔,而每层第二置物层305同样设置了三个位置传感器,用于监控空载的工装板100在该层的位置情况,确保工装板100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由于两层的第二置物层305来暂存空载的工装板100,故在将空载的工装板100输送回第一输送装置200进行下一次循环工作时,需要第三升降机306以及其上的第三输送台307来实现空载的工装板100输送,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空载的工装板100输送至第一输送装置200的期间,气动阀是处于收缩状态,也就是该层的工装板100的移动不受限制,因此后一工装板100随之前一工装板100进入到第一输送装置200时,来替代前一工装板100所处置的位置上,此后反复运作上述流程,使得整个循环流程闭环且井然有序,实现自动化的同时,有效提高晾胶效率以及工装板100回收使用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晾胶系统,用于晾置LE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板、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衔接装置、第二衔接装置和晾料装置;
所述工装板包括载板和安装在所述载板上的支撑组,所述支撑组用于置放LED显示模组并调整LED显示模组的置放高度;
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均用于输送所述工装板;
所述第一衔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与所述晾料装置之间,所述第一衔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的所述工装板运输至所述晾料装置上;
所述第二衔接装置设置在所述晾料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二衔接装置用于将所述晾料装置上的所述工装板运输至第二输送装置上;
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远离所述第二衔接装置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支撑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载板上,且两个所述支撑件上的所述定位槽相向设置;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卡入两个所述支撑件上的所述定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组并排地设置在所述载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
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内的两侧均设有载料输送台;
升降器,所述升降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内并置于两个所述载料输送台之间;
其中,所述升降器的升降端具备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升降器的升降端在所述升降器的驱使下上升至两个所述载料输送台的台面上方,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升降器的升降端在所述升降器的驱使下下降至两个所述载料输送台的台面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装置包括:
第二架体;
纵向输送台,所述纵向输送台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靠近第一输送装置的一侧内,所述纵向输送台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所引渡的所述工装板;
横向输送台,所述横向输送台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靠近第二输送装置的一侧内,所述纵向输送台用于将所述纵向输送台上的所述工装板输送至所述晾料装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晾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晾料装置包括:
第三架体,所述第三架体上设有多个第一置物层,所述第一置物层的两侧均上设有载料输送台;
第一升降机,所述第一升降机设置在所述第三架体与所述第一衔接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升降机上设有第一输送台,所述第一输送台用于将所述第一衔接装置上的所述工装板输送至所述第三架体上各个所述第一置物层上;
第二升降机,所述第二升降机设置在所述第三架体与所述第二衔接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升降机上设有第二输送台,所述第二输送台用于将各个所述第一置物层上的所述工装板输送至所述第二衔接装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晾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晾料装置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三架体上;
第一连接件;
多个第一限位件,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三架体的各个所述第一置物层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驱使下,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抬起或收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衔接装置包括:
第四架体;
衔接输送台,所述衔接输送台安装在所述第四架体上,所述衔接输送台用于将所述晾料装置上的所述工装板运输至第二输送装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晾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
第五架体,所述第五架体上设有多个第二置物层,多个所述第二置物层的两侧上均设有载料输送台;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五架体上;
第二连接件;
多个第二限位件,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的各个所述第二置物层上,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二驱动件驱使下,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抬起或收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晾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三升降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升降机上的第三输送台,所述第三升降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五架体上的各个所述第二置物层的所述工装板,并通过所述第三输送台将所述工装板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63572.7U CN218133044U (zh) | 2022-08-04 | 2022-08-04 | 一种晾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63572.7U CN218133044U (zh) | 2022-08-04 | 2022-08-04 | 一种晾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33044U true CN218133044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98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63572.7U Active CN218133044U (zh) | 2022-08-04 | 2022-08-04 | 一种晾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33044U (zh) |
-
2022
- 2022-08-04 CN CN202222063572.7U patent/CN2181330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69064A (zh) | 上下料装置 | |
CN215158110U (zh) | 一种应用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 |
CN218133044U (zh) | 一种晾胶系统 | |
CN207489835U (zh) | 一种光伏硅晶电池片花篮智能传输系统 | |
CN217147279U (zh) | 一种玻璃加工自动输送仓储线 | |
CN216444936U (zh) | 一种自装载升降平台 | |
CN214877960U (zh) | 一种智能拣选系统 | |
CN114310349B (zh) | 智能晾衣架伸缩连杆装配生产线 | |
CN215499772U (zh) | 一种自动化套板机 | |
CN216511427U (zh) | 玻璃下片系统、钢化玻璃生产线 | |
CN214022083U (zh) | 模块化屏幕光学检测补偿设备 | |
CN110980236B (zh) | 一种自动上卸料盒装置 | |
CN110683328B (zh) | 循环供料装置 | |
CN211811928U (zh) | 一种带有顶撑装置的流盘机 | |
KR100337570B1 (ko) | 모듈아이씨 적재 트레이 순환 이송시스템 | |
KR920006660B1 (ko) | 프레스의 소재 자동공급 장치 | |
CN215853744U (zh) | 一种双料盘供料装置 | |
TWI590371B (zh) | 真空吸附移載設備及其真空吸附載台 | |
CN218753290U (zh) | 一种托盘输送装置及物料输送设备 | |
CN218907883U (zh) | 一种托盘上料机构 | |
CN212739810U (zh) | 一种柔性电路板物料转移载具设备 | |
CN220619181U (zh) | 一种集成式vcp上下板机连线自动化设备 | |
CN220925618U (zh) | 托盘自动化供料装置 | |
CN219238538U (zh) | 一种针对物料盘进行全自动上下料的复合机器人 | |
CN221161040U (zh) | 一种非连线陶瓷砖自动上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