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3943U - 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3943U
CN218093943U CN202222180065.1U CN202222180065U CN218093943U CN 218093943 U CN218093943 U CN 218093943U CN 202222180065 U CN202222180065 U CN 202222180065U CN 218093943 U CN218093943 U CN 218093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oupling
universal joint
pump body
mount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00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Emmett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Emmett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Emmett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Emmett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00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3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3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3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包括发动机,发动机连接有万向节一,所述万向节一连接伸缩轴的一个端部,伸缩轴包含带异形插孔的套筒端部和与插孔配合的插接端部,所述伸缩轴的另一端部连接有万向节二,所述万向节二连接有过渡轴,所述过渡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的内腔中,所述安装座的内腔一侧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依次设置有轴承一、隔套、轴承二,沉孔的口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环端盖,环端盖的内侧面与轴承二的外端面配合,所述过渡轴与轴承一、轴承二的内孔配合,过渡轴连接有位于安装座的内腔另一侧的弹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与泵体的转动轴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着方便运输和维修、传动平稳、振动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传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中、大型动力设备的发动机重量通常在50kg以上,发动机通过连接泵体来将机械转动转化为机器所需要的动力形式。
联轴器是指联接两轴或轴与回转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在正常情况下不脱开的一种装置。有时也作为一种安全装置用来防止被联接机件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联轴器可分为刚性联轴器和挠性联轴器两大类,挠性联轴器又可分为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和有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
梅花形联轴器是利用梅花弹性元件置于两半联轴器凸爪之间,以实现两半联轴器弹性联接的联轴器。万向联轴器利用其机构的特点,使两轴不在同一轴线,存在轴线夹角的情况下能实现所联接的两轴连续回转,并可靠地传递转矩和运动,其结构有较大的角向补偿能力,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112622601A)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混合动力一体机装置,包括柴油发动机、支架及其内部设置的分动箱、联轴器、ISG电机、液压泵,支架上方安装一体化散热系统,柴油发动机与分动箱相连,分动箱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ISG电机相连,另一端与液压泵连接;ISG电机通过高压母线上分别连接至动力电池和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分别通过高压母线连接至主驱动电机、信号连接至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信号连接至动力电池和一体机控制器,一体机控制器信号连接至ISG电机和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重量重,与泵体设为一体式结构,不方便于移动运输和拆卸维修,且发动机和泵体传动过程缺少缓冲。
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传统发动机与泵体的一体式连接结构,重量较重且不便于拆卸,运输和维修困难;发动机与泵体间使用万向节连接,传动缺少减振和缓冲,影响传动稳定性和机体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有着方便运输和维修、传动平稳、振动小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包括发动机,发动机连接有万向节一,所述万向节一连接伸缩轴的一个端部,伸缩轴包含带异形插孔的套筒端部和与插孔配合的插接端部,所述伸缩轴的另一端部连接有万向节二,所述万向节二连接有过渡轴,所述过渡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的内腔中,所述安装座的内腔一侧设置有沉孔,沉孔的底面中心开有供过渡轴通过的安装孔,所述沉孔内依次设置有轴承一、隔套、轴承二,沉孔的口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环端盖,环端盖的内侧面与轴承二的外端面配合,所述过渡轴与轴承一、轴承二的内孔配合,过渡轴连接有位于安装座的内腔另一侧的弹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与泵体的转动轴连接,泵体一侧与安装座连接,泵体的另一侧底部设置有支撑座。
上述方案中,万向节一、伸缩轴、万向节二组成带伸缩功能的万向联轴器,发动机通过万向联轴器将动力传递给过渡轴,有较大的的角向补偿能力,方便于装配,套筒端部和插接端部通过异形插孔与插接端部插接配合来进行旋转方向的传动,套筒端部和插接端部可沿轴向分离,可拆卸结构方便于运输和维护,套筒端部和插接端部的配合深度应保证不会脱落,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过渡轴和转动轴,对传动过程的振动进行缓冲和吸收,减少对泵体的冲击,提高泵体的使用寿命,安装座沉孔内的轴承一、轴承二通过隔套和环端盖保证定位,通过轴承一、轴承二来转动连接过渡轴,安装座对过渡轴和弹性联轴器进行支撑和保护,减少轴向弯曲,提高轴向传动的精度和稳定性,安装座和支撑座对泵体进行支撑,保证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过渡轴的外圈设置有安装槽以及与轴承一的内端面配合的轴肩部,安装槽内可拆卸的设置有与轴承二配合定位的弹性挡圈。
通过过渡轴外圈的轴肩部和安装槽内设置的弹性挡圈来配合安装座上的轴承一、轴承二进行过渡轴的轴向定位,使结构稳定,防止轴向脱落,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内腔另一侧设置有圆柱形的腔体,所述弹性联轴器位于腔体内,所述弹性联轴器为梅花形联轴器。
通过圆柱形腔体来匹配梅花形联轴器外形,方便加工,避免梅花形联轴器转动时发生干涉,梅花形联轴器能够对转动方向进行角度补偿,改善轴系的扭振特性,对扭转方向的振动进行吸收,减少对泵体的冲击力,提高泵体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和安装座的底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有安装框,支撑座与安装框之间、安装座与安装框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垫。
通过设置安装框对支撑座和安装座进行一体连接和支撑,方便部件固定和运输,设置阻尼垫来对泵体及安装座处的振动进行吸收,提高结构稳定性。安装框可与车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异形插孔为正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带槽的圆孔形。
异形插孔设为正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带槽的圆孔形方便加工和进行旋转方向的动力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包含三联齿轮泵,所述安装座与泵体栓接。
三联齿轮泵结构稳定,耐冲击,方便维护,通过与安装座栓接,方便安装和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伸缩轴的套筒端部和插接端部插接配合,方便于泵体和发动机之间的安装和轴向分离,方便于将泵体和发动机拆分减轻运输时单体的重量,也便于留出维护时的操作空间;
2.通过设置万向节一、伸缩轴、万向节二配合弹性联轴器进行传动,能对传动过程进行角向补偿,方便连接,同时保证了传动效率,同时对振动和冲击进行弹性缓冲和吸收,提高了传动过程的稳定性;
3.通过安装座对过渡轴和弹性联轴器进行支撑和保护,减少轴向的弯曲变形,同时配合支撑座对泵体进行支撑,保证了传动的稳定性;在安装座和支撑座的底部设置安装框和阻尼垫,方便部件固定和运输,对泵体、安装座部分的振动进行吸收,保证传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过渡轴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伸缩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万向节一;3、万向节二;4、伸缩轴;5、过渡轴;6、安装座;7、沉孔;8、轴承一;9、轴承二;10、隔套;11、环端盖;12、弹性联轴器;13、转动轴;14、支撑座;15、轴肩部;16、弹性挡圈;17、腔体;18、安装框;19、阻尼垫;20、螺栓组件;21、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铁道作业中使用,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包括汽油发动机,发动机1重量达到60kg,发动机1连接有万向节一2,所述万向节一2连接伸缩轴4的一个端部,伸缩轴4包含带异形插孔的套筒端部和与插孔配合的插接端部,所述伸缩轴4的另一端部连接有万向节二3,所述万向节二3连接有过渡轴5,所述过渡轴5转动连接于安装座6的内腔中,所述安装座6的内腔一侧设置有沉孔7,沉孔7的底面中心开有供过渡轴5通过的安装孔,所述沉孔7内依次设置有轴承一8、隔套10、轴承二9,沉孔7的口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环端盖11,环端盖11的内侧面与轴承二9的外端面配合,所述过渡轴5与轴承一8、轴承二9的内孔配合,过渡轴5连接有位于安装座6的内腔另一侧的弹性联轴器12,弹性联轴器12与泵体21的转动轴13连接,泵体21一侧与安装座6连接,泵体21的另一侧底部设置有支撑座14。
上述方案中,万向节一2、伸缩轴4、万向节二3组成带伸缩功能的万向联轴器,发动机1通过万向联轴器将动力传递给过渡轴5,有较大的的角向补偿能力,方便于装配,套筒端部和插接端部通过异形插孔与插接端部插接配合来进行旋转方向的传动,套筒端部和插接端部可沿轴向分离,可拆卸结构方便于运输和维护,套筒端部和插接端部的配合深度应保证不会脱落,通过弹性联轴器12连接过渡轴5和转动轴13,对传动过程的振动进行缓冲和吸收,减少对泵体21的冲击,提高泵体21的使用寿命,安装座6沉孔7内的轴承一8、轴承二9通过隔套10和环端盖11保证定位,通过轴承一8、轴承二9来转动连接过渡轴5,安装座6对过渡轴5和弹性联轴器12进行支撑和保护,减少轴向弯曲,提高轴向传动的精度和稳定性,安装座6和支撑座14对泵体21进行支撑,保证结构稳定性。套筒端部和插接端部的配合深度为5-10cm,伸缩轴4的两端分别与万向节一2、万向节二3为一体式结构,万向节二3、过渡轴5、弹性联轴器12、转动轴13间采用键连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过渡轴5的外圈设置有安装槽以及与轴承一8的内端面配合的轴肩部15,安装槽内可拆卸的设置有与轴承二9配合定位的弹性挡圈16。
通过过渡轴5外圈的轴肩部15和安装槽内设置的弹性挡圈16来配合安装座6上的轴承一8、轴承二9进行过渡轴5的轴向定位,使结构稳定,防止轴向脱落,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6的内腔另一侧设置有圆柱形的腔体17,所述弹性联轴器12位于腔体17内,所述弹性联轴器12为梅花形联轴器。
通过圆柱形腔体17来匹配梅花形联轴器外形,方便加工,避免梅花形联轴器转动时发生干涉,梅花形联轴器能够对转动方向进行角度补偿,改善轴系的扭振特性,对扭转方向的振动进行吸收,减少对泵体21的冲击力,提高泵体21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异形插孔为正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带槽的圆孔形。
异形插孔设为正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带槽的圆孔形方便加工和进行旋转方向的动力传递。实施例采用方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21包含三联齿轮泵,所述安装座6与泵体21栓接。
三联齿轮泵结构稳定,耐冲击,方便维护,通过与安装座6栓接,方便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14和安装座6的底部通过螺栓组件20连接有安装框18,支撑座14与安装框18之间、安装座6与安装框18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垫19。
通过设置安装框18对支撑座14和安装座6进行一体连接和支撑,方便部件固定和运输,设置阻尼垫19来对泵体21及安装座6处的振动进行吸收,提高结构稳定性。安装框18可与车体连接。安装框18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框,矩形框内设置有对安装座6进行支撑的横梁,螺栓组件20设置有6个,阻尼垫19采用橡胶垫圈。
异形插孔为正六边形,方便加工和进行旋转方向的动力传递。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异形插孔为带槽的圆孔形,方便加工和进行旋转方向的动力传递。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发动机连接有万向节一,所述万向节一连接伸缩轴的一个端部,伸缩轴包含带异形插孔的套筒端部和与插孔配合的插接端部,所述伸缩轴的另一端部连接有万向节二,所述万向节二连接有过渡轴,所述过渡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的内腔中,所述安装座的内腔一侧设置有沉孔,沉孔的底面中心开有供过渡轴通过的安装孔,所述沉孔内依次设置有轴承一、隔套、轴承二,沉孔的口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环端盖,环端盖的内侧面与轴承二的外端面配合,所述过渡轴与轴承一、轴承二的内孔配合,过渡轴连接有位于安装座的内腔另一侧的弹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与泵体的转动轴连接,泵体一侧与安装座连接,泵体的另一侧底部设置有支撑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渡轴的外圈设置有安装槽以及与轴承一的内端面配合的轴肩部,安装槽内可拆卸的设置有与轴承二配合定位的弹性挡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内腔另一侧设置有圆柱形的腔体,所述弹性联轴器位于腔体内,所述弹性联轴器为梅花形联轴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和安装座的底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有安装框,支撑座与安装框之间、安装座与安装框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插孔为正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带槽的圆孔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轴器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含三联齿轮泵,所述安装座与泵体栓接。
CN202222180065.1U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 Active CN218093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0065.1U CN218093943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0065.1U CN218093943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3943U true CN218093943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0065.1U Active CN218093943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3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93943U (zh) 一种双联轴器传动结构
CN106515469B (zh) 电动汽车増程器系统的集成结构
CN214007997U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变速器箱壳体
CN209795077U (zh) 一种乘用车后桥桥壳结构
CN205207482U (zh) 传动器
CN201151384Y (zh) 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组
CN101413571A (zh) 组合摆环减速机
CN21931747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
CN220060306U (zh) 一种车用万向传动轴用节叉
CN220956722U (zh) 一种驱动后桥整体式主减速器壳体总成
CN215792994U (zh) 一种防断裂的车桥系统用贯通轴
CN216886096U (zh) 一种带轮边减速驱动桥的端部连接安装机构
CN216733893U (zh) 一种悬置系统及汽车
CN215950174U (zh) 一种新型十字轴万向节
CN217761940U (zh) 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
CN218953867U (zh) 一种联轴器
CN218437280U (zh) 一种装载机传动轴结构
CN216078187U (zh) 一种超大能级强夯机用偶合器传动装置
CN218718647U (zh) 安装在主减速器上的脱开装置
CN214742698U (zh) 一种挠性连接器传动轴总成
CN219197946U (zh) 一种汽车的花键叉轴
CN218894889U (zh) 一种取力器与液压泵的连接结构
CN219062263U (zh) 一种新型轧钢机十字万向联轴器
CN214945864U (zh) 一种新型花键移动式鼓形球柱万向联轴器
CN216618312U (zh) 一种可提高联轴器运行稳定性的联轴器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