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1516U - 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1516U
CN218081516U CN202221784750.9U CN202221784750U CN218081516U CN 218081516 U CN218081516 U CN 218081516U CN 202221784750 U CN202221784750 U CN 202221784750U CN 218081516 U CN218081516 U CN 218081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base
positioning
piece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847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诚
钟升
张建超
蔚旭荣
查中龙
张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847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1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1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15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装夹治具包括底座、压紧组件及承载件。底座设有定位件,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并设有定位孔及导向孔,定位件活动插设于定位孔,导向孔贯穿承载件并与定位孔间隔设置,承载件背离底座的一侧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连通导向孔并与定位件位于导向孔的相对两侧,压紧组件包括驱动件及压紧件,压紧件活动穿设于导向孔并包括本体及凸出体,凸出体凸设于本体的一侧并与限位槽相适配,凸出体设有压紧斜面,驱动件连接底座及本体,用于驱动本体带动凸出体卡持于限位槽。装夹承载件至底座时,凸出体对承载件的作用力与定位件对定位孔孔壁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能够消除定位件与定位孔之间的间隙,提高装夹工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加工工件过程中,例如:铣削工件的表面,一般先通过底座上的定位销与承载件上的定位孔插设配合,以实现承载件与底座的定位,然后,采用压紧件在竖直方向压紧承载件至底座上,以此实现承载件与底座的固定,最后,采用加工机构加工固定在承载件上的工件。
然而,批量加工工件时,需要将承载件与底座反复拆装,在反复拆装过程中,定位销与定位孔两者之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使得承载件与底座存在装配间隙,降低了两者装配的稳定性,导致工件的加工质量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以解决如何提高装夹工件的稳定性这一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夹治具,包括:
底座,设有定位件;
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承载件设有定位孔及导向孔,所述定位件活动插设于所述定位孔,所述导向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承载件,并与所述定位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定位件分别位于所述导向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
压紧组件,包括驱动件及压紧件,所述压紧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并包括本体及凸出体,所述凸出体凸设于所述本体的一侧并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所述凸出体设有自所述凸出体向所述本体倾斜的压紧斜面,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底座及所述本体,用于驱动所述本体带动所述凸出体卡持于所述限位槽,以使所述压紧斜面与所述定位件在相反的方向上抵持于所述承载件,以固定所述承载件至所述底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包括:
卡持槽,连通所述导向孔;
压紧槽,连通所述卡持槽并设有与所述压紧斜面相适配的倾斜壁,所述压紧槽、所述卡持槽、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凸出体卡持于所述卡持槽内时,所述压紧斜面抵持于所述倾斜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体包括:
卡持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一侧,用于卡持于所述卡持槽;
凸出部,连接于所述卡持部背离所述本体的表面,并设有所述压紧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包括:
固定块,垂直连接于所述本体并与所述凸出部连接;
一对卡持块,分别连接所述固定块的相对两侧,用于卡持所述卡持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持块背离所述固定块的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距离沿靠近所述驱动件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卡持块背离所述固定块的表面与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底座的表面的夹角范围为40°~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卡持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持槽分别位于所述导向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用于分别卡持于两个所述卡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
驱动体,连接所述底座;
联动体,所述联动体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体,所述联动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联动体活动穿设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导向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斜面与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底座的表面的夹角范围为40°~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所述压紧组件、所述定位孔、所述导向孔及所述限位槽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件间隔设置并与多个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驱动件分别用于驱动连接的所述本体带动所述凸出体卡持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工装置,包括:
上述的装夹治具;
移载机构,连接所述底座,用于驱动所述底座带动所述承载件运动;
加工机构,设于所述移载机构的一侧,用于加工所述承载件固定至所述底座后,所述承载件上的工件。
上述装夹治具中,限位槽和定位件分别位于导向孔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作业时,首先,将工件固定在承载件上,然后,将定位件沿第一方向插设于承载件的定位孔中,以实现承载件与底座的定位,最后,驱动件驱动本体带动凸出体卡持于所述限位槽,并使得压紧斜面抵持于限位槽的槽壁,且承载件在凸出体的带动下,承载件中定位孔的孔壁与定位件抵持。此时,凸出体对承载件的作用力与定位件对定位孔孔壁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能够消除定位件与定位孔之间所产生的间隙,避免承载件在第二方向上的晃动,从而提高了装夹工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夹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装夹治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压紧件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压紧件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装夹治具 10
底座 11
定位件 11a
固定件 111
安装件 112
支撑板 1121
安装板 1122
压紧组件 12
驱动件 121
驱动体 1211
联动体 1212
压紧件 122
压紧斜面 122a
本体 1221
凸出体 1222
卡持部 1222a
凸出部 1222b
固定块 1222c
卡持块 1222d
承载件 13
定位孔 13a
导向孔 13b
限位槽 13c
卡持槽 13d
压紧槽 13e
倾斜壁 13f
加工装置 100
移载机构 20
加工机构 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夹治具,包括底座、压紧组件及承载件。底座设有定位件,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并设有定位孔及导向孔,定位件活动插设于定位孔,导向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承载件,并与定位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承载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的限位槽,限位槽连通所述导向孔,并与定位件分别位于导向孔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压紧组件包括驱动件及压紧件,压紧件活动穿设于导向孔并包括本体及凸出体,凸出体凸设于本体的一侧并与限位槽相适配,凸出体设有自凸出体向本体倾斜的压紧斜面,驱动件连接底座及本体,用于驱动本体带动凸出体卡持于限位槽,以使压紧斜面与定位件在相反的方向上抵持于承载件,以固定承载件至底座。示例性地,工件可采用套设的方式固定在承载件上,其中,工件可以为手机中框。
上述装夹治具中,限位槽和定位件分别位于导向孔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作业时,首先,将工件固定在承载件上,然后,将定位件沿第一方向插设于承载件的定位孔中,以实现承载件与底座的定位,最后,驱动件驱动本体带动凸出体卡持于所述限位槽,并使得压紧斜面抵持于限位槽的槽壁,且承载件在凸出体的带动下,使承载件中定位孔的孔壁与定位件抵持。此时,凸出体对承载件的作用力与定位件对定位孔孔壁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能够消除定位件与定位孔之间所产生的间隙,避免承载件在第二方向上的晃动,从而提高了装夹工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工装置,包括移载机构、加工机构及上述的装夹治具。移载机构连接底座,用于驱动底座带动承载件运动,加工机构设于移载机构的一侧,用于加工承载件固定至底座后,承载件上的工件。
以下结合附图,对上述本案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装夹治具10包括底座11、压紧组件12及承载件13。请参见图2,底座11设有定位件11a,承载件13用于承载工件并设有定位孔13a及导向孔13b,定位件11a活动插设于定位孔13a,导向孔13b沿第一方向贯穿承载件13,并与定位孔13a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承载件13背离底座11的一侧设有限位槽13c,限位槽13c连通导向孔13b,并与定位件11a分别位于导向孔13b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请一并参见图3,压紧组件12包括驱动件121及压紧件122,压紧件122活动穿设于导向孔13b并包括本体1221及凸出体1222,凸出体1222凸设于本体1221的一侧并与限位槽13c相适配,凸出体1222设有自凸出体1222向本体1221倾斜的压紧斜面122a,驱动件121连接底座11及本体1221,用于驱动本体1221带动凸出体1222卡持于限位槽13c,以使压紧斜面122a与定位件11a在相反的方向上抵持于承载件13,以固定承载件13至底座11。示例性地,导向孔13b为腰形孔,压紧件122的截面形状与导向孔13b的形状相同。
上述装夹治具10中,限位槽13c和定位件11a分别位于导向孔13b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作业时,首先,将工件固定在承载件13上,然后,将定位件11a沿第一方向插设于承载件13的定位孔13a中,以实现承载件13与底座11的定位,最后,驱动件121驱动本体1221带动凸出体1222卡持于限位槽13c,并使压紧斜面122a抵持于限位槽13c的槽壁,且承载件13在凸出体1222的带动下,使承载件13中定位孔13a的孔壁与定位件11a抵持。此时,凸出体1222对承载件13的作用力与定位件11a对定位孔13a孔壁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能够消除定位件11a与定位孔13a的孔壁之间所产生的间隙,避免承载件13在第二方向上的晃动,从而提高了装夹工件的稳定性。
为便于阐述,在图1中增加了三维坐标系,Z方向为第一方向,即导向孔13b的贯穿方向,X方向为第二方向,即限位槽13c和定位件11a间隔设置的方向,Y方向为第三方向。其中,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两两垂直。
请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1包括固定件111及安装件112。安装件112包括支撑板1121和安装板1122,支撑板1121垂直连接于安装板1122并呈镂空结构,固定件111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板1121上,驱动件121连接固定件111并穿设于支撑板1121,定位件11a连接在固定件111上,安装件112用于连接外部的移载机构,例如:机械手,便于带动底座11运动。
故此,支撑板1121和安装板1122形成的安装件112呈T形结构,能够使得安装件112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与外部的多种移载机构安装,固定件111与支撑板1121通过螺栓形成可拆卸连接,便于固定件111的更换。
请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13c包括卡持槽13d和压紧槽13e。卡持槽13d连通导向孔13b,压紧槽13e连通卡持槽13d并设有与压紧斜面122a相适配的倾斜壁13f,倾斜壁13f自承载件13背离底座11的表面向卡持槽13d的底壁倾斜,压紧槽13e、卡持槽13d、导向孔13b在第二方向上依次设置,凸出体1222卡持于卡持槽13d内时,压紧斜面122a抵持于倾斜壁13f,此时,凸出体1222对承载件13产生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作用力。
请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体1222包括卡持部1222a和凸出部1222b。卡持部1222a连接于本体1221的一侧,能够卡持于卡持槽13d,凸出部1222b连接于卡持部1222a背离本体1221的表面,并设有压紧斜面122a。
故此,通过卡持部1222a与卡持槽13d的卡持配合,能够将压紧件122固定至承载件13上,凸出部1222b、卡持部1222a及本体1221依次设置,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请一并参见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持部1222a包括固定块1222c及一对卡持块1222d。固定块1222c垂直连接于本体1221并与凸出部1222b连接,一对卡持块1222d分别连接固定块1222c的相对两侧,能够卡持于卡持槽13d,进而能够提高压紧件122被固定至承载件13上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持块1222d背离固定块1222c的表面与固定块1222c的距离沿靠近驱动件121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卡持块1222d背离固定块1222c的表面与承载件13背离底座11的表面的夹角范围为40°~50°,例如:40°、45°、50°。为便于阐述,在图4中将卡持块1222d背离固定块1222c的表面与承载件13背离底座11的表面的夹角记为A,即A的范围为40°~50。
故此,通过合理配置卡持块1222d背离固定块1222c的表面与承载件13背离底座11的表面的夹角范围,能够使得压紧件122通过一对固定块1222c快速稳定的固定至承载件13上。具体地,若A小于40°,固定块1222c与卡持槽13d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容易导致压紧件122滑出限位槽13c,若A大于50°,对应的卡持槽13d的侧壁的倾斜角度过大,在卡持压紧件122的过程中,对固定块1222c的导引作用较弱,导致承载件的固定效率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持部1222a为两个,两个卡持部1222a分别连接于本体1221的相对两侧,卡持槽13d为两个,两个卡持槽13d分别位于导向孔13b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用于分别卡持于两个卡持部1222a。故此,两个卡持部1222a分别卡持于两个卡持槽13d,能够提高压紧件122被固定至承载件13上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21包括驱动体1211及联动体1212。驱动体1211连接底座11,联动体1212的一端连接驱动体1211,联动体1212的另一端与本体1221可拆卸地连接,且联动体1212活动穿设于底座11的固定件111及导向孔13b。本实施例中,驱动体1211为同时具备升降和旋转功能的气缸。
作业时,驱动体1211先驱动联动体1212带动压紧件122向上运动以穿过导向孔13b,使压紧件122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导向孔13b与压紧件122的位置相对应,然后,驱动体驱动联动体1212带动压紧件122旋转一定角度(例如:90°),使得压紧件122转动至第二位置,如图1所示,第一位置垂直于第二位置,此时,压紧件122的凸出体1222与承载件13的限位槽13c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应,最后,驱动体驱动联动体1212带动压紧件122向下运动以使得凸出体1222卡持于限位槽13c。
请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斜面122a与承载件13背离底座11的表面的夹角范围为40°~50°,例如:40°、45°、50°。为便于阐述,在图4中将压紧斜面122a与承载件13背离底座11的表面的夹角记为B,即B的范围为40°~50°。
故此,通过合理配置压紧斜面122a与承载件13背离底座11的表面的夹角范围,能够使得压紧件122通过压紧斜面122a对承载件13在第二方向上产生适当的作用力。具体地,若B小于40°,则压紧斜面122a对承载件13在第二方向上产生的作用力过大,若B大于50°,则压紧斜面122a对承载件13在第二方向上产生的作用力过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1a、压紧组件12、定位孔13a、导向孔13b及限位槽13c均为多个,多个定位件11a间隔设置并与多个定位孔13a一一对应,多个驱动件121分别用于驱动连接的本体1221带动凸出体1222卡持于对应的限位槽13c。
故此,多个压紧组件12能够从多个位置同步对承提高承载件13在第一方向上施加作用力,提高承载件13被固定至底座11上的稳定性。
上述装夹治具10的作业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将工件套设在承载件13上,并将套设有工件的承载件13放置在固定件111上,且使得承载件13的导向孔13b与压紧件122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应;
其次,驱动体1211驱动联动体1212沿第一方向带动压紧件122依次穿过固定件111和导向孔13b,使得压紧件122处于第一位置;
然后,驱动体1211驱动联动体1212带动压紧件122转动,以使压紧件122处于第二位置,使得凸出体1222与限位槽13c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应;
最后,驱动体1211驱动联动体1212沿第一方向带动压紧件122向下运动,以使凸出体1222卡持于限位槽13c内,此时,压紧件122的压紧斜面122a抵持于卡持槽13d倾斜壁13f。
请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工装置100,包括移载机构20、加工机构30及上述的装夹治具10。移载机构20连接装夹治具10中底座11的安装板1122,用于驱动底座11带动承载件13运动,加工机构30设于移载机构20的一侧,用于加工承载件13固定至底座11后承载件13上的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工装置100的作业过程大致为:首先,通过装夹治具10固定套设有工件的承载件13至底座11上,然后,移载机构20驱动装夹治具10及工件移动至加工机构30上,最后,加工机构30对套设在承载件13上的工件进行加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设有定位件;
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承载件设有定位孔及导向孔,所述定位件活动插设于所述定位孔,所述导向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承载件,并与所述定位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定位件分别位于所述导向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
压紧组件,包括驱动件及压紧件,所述压紧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并包括本体及凸出体,所述凸出体凸设于所述本体的一侧并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所述凸出体设有自所述凸出体向所述本体倾斜的压紧斜面,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底座及所述本体,用于驱动所述本体带动所述凸出体卡持于所述限位槽,以使所述压紧斜面与所述定位件在相反的方向上抵持于所述承载件,以固定所述承载件至所述底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
卡持槽,连通所述导向孔;
压紧槽,连通所述卡持槽并设有与所述压紧斜面相适配的倾斜壁,所述压紧槽、所述卡持槽、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凸出体卡持于所述卡持槽内时,所述压紧斜面抵持于所述倾斜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体包括:
卡持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一侧,用于卡持于所述卡持槽;
凸出部,连接于所述卡持部背离所述本体的表面,并设有所述压紧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
固定块,垂直连接于所述本体并与所述凸出部连接;
一对卡持块,分别连接所述固定块的相对两侧,用于卡持所述卡持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持块背离所述固定块的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距离沿靠近所述驱动件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卡持块背离所述固定块的表面与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底座的表面的夹角范围为40°~5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持部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
所述卡持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持槽分别位于所述导向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用于分别卡持于两个所述卡持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驱动体,连接所述底座;
联动体,所述联动体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体,所述联动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联动体活动穿设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导向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斜面与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底座的表面的夹角范围为40°~5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件、所述压紧组件、所述定位孔、所述导向孔及所述限位槽均为多个;
多个所述定位件间隔设置并与多个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驱动件分别用于驱动连接的所述本体带动所述凸出体卡持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
10.一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夹治具;
移载机构,连接所述底座,用于驱动所述底座带动所述承载件运动;
加工机构,设于所述移载机构的一侧,用于加工所述承载件固定至所述底座后,所述承载件上的工件。
CN202221784750.9U 2022-07-11 2022-07-11 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 Active CN218081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4750.9U CN218081516U (zh) 2022-07-11 2022-07-11 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4750.9U CN218081516U (zh) 2022-07-11 2022-07-11 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1516U true CN218081516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9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84750.9U Active CN218081516U (zh) 2022-07-11 2022-07-11 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15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81516U (zh) 装夹治具及加工装置
CN216576624U (zh) 压紧装置
CN108723747B (zh) 一种用于指尖陀螺的自动装配机构
CN218225523U (zh) 夹紧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14868267U (zh) 弹性定位装置
CN217071514U (zh) 加工设备及其定位装置
CN211708712U (zh) 长条型产品夹具
CN219170647U (zh) 夹持机构
CN217019940U (zh) 固定装置
CN216803105U (zh) 固定装置
CN217452983U (zh) 夹具及加工设备
CN218612519U (zh) 定位装置
CN217167367U (zh) 装夹设备
CN219987309U (zh) 装夹治具
CN217475448U (zh) 一种用于双面铣床的高效工件夹具
CN218144056U (zh) 定位装置
CN218534205U (zh) 吸取定位装置
CN218984179U (zh) 打磨机构及打磨装置
CN219987316U (zh) 定位装置
CN217123108U (zh) 旋转机构及检测设备
CN216152092U (zh) 装夹装置
CN217433709U (zh) 装夹装置
CN220218223U (zh) 装配装置
CN217775967U (zh) 定位治具及焊接流水线
CN217860842U (zh) 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